石子集书中自有黄金屋
2019-04-30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黄金屋 来源:奥古斯丁 浏览次数:438 更新时间:2007-7-17 7:18:12
“书中自有黄金屋”,是中国人旧时庸俗的观念,怎会跟圣奥告斯丁扯在一起?这里所说的“黄金屋”,是指天上的居所;借着读神的话,奥古斯丁从堕落泥淖的少年,成为圣徒,得到属天的福分。这位从读书蒙福的圣徒,也很注重读书,并且写了教会史上重要的著作,使无数的人蒙福。
近二千年来,对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不是转战沙场的英雄,不是纵横政坛的政治家,而是非洲人奥古斯丁( 354-430)。他的著作,是教会正统信仰的宝藏,而且一直影响西方的思想。
读书的效力
奥古斯丁生于354年十一月十三日,在非洲北部Tagaste镇,父亲任职镇上罗马政府,母亲慕尼加,是个敬虔的基督徒。他母亲从小就带他去教堂学道。少年时代,对于文学就很有兴趣,特别熟悉弗吉尔的诗。
370年,父亲送他去迦太基去学修辞学,主要是学辩论演讲,为作律师及从政的准备。到了那里不久,只有十七岁的奥古斯丁,就与一名女子同居,他们的关系维持了十年,并且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亚督达涂。
十九岁那年,读了一本西塞禄的著作 Hortensius
(今已失传),使他进入哲学思考的领域,探索语文与实意的关系。以后,奥古斯丁读过圣经;不过,那未经重生高傲的心,以审判的态度读神的话,不领会属灵的事,反倒以为“文不雅驯”而失望。但他终不能把圣经的印痕从思想中完全抹去;圣言的光辉,在他失迷的黑暗中不时浮现。
奥古斯丁在这灵魂的幽暗时期,在思想上他沉溺于摩尼教,后又想从新柏拉图哲学寻求智慧;在生活上则耽于肉欲。他决定放弃法律,从事文学,在迦太基教修辞学。
377年,他参加诗歌比赛,得了奖。383年,奥古斯丁到了罗马。据传,他的修辞学颇有声名,还曾给皇帝写过讲稿。那时,米兰大城的代表,在罗马征选精于演讲的“发言人”,职务是为他们说话;奥古斯丁被选中。
384年,奥古斯丁到了米兰。他的父亲早已去世;那位恒常为他流泪祈祷的母亲,不仅用祷告托住他,也已经来与他同住。他已经悟到摩尼的假智慧,脱离了他们;但仍徘徊在迷茫的道路,无法挣开肉欲的捆绑,十分烦恼痛苦。
就是在那段时间,他作了那有名的祷告:“主啊,使我作贞洁的人;但请慢一步!”这显明他的情形,正是:“我也知道,在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罗七:18,19)
有一天,在花园里,奥古斯丁心灵的深处,作了一番彻底的思省,觉察到自己的污秽悲惨,“经过大风暴,眼泪如雨倾流。”忽然,听到一个小孩子的声音说:“拿起来读,拿起来读!”他起初以为是小孩子在玩甚么游戏;但附近没有小孩子,也不知有这种游戏。随即以为那是神的声音,走到树下,有一本他读过放在那里的使徒书信,打开,眼睛落在罗马书第十三章上面:“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可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不必再读下去,他知道那是对他说的话。就这样,疑云黑暗一扫而空,宁静和光明充满心中。
认识安伯罗修
在米兰的时候,奥古斯丁去到大教堂,听有名的主教安波罗修(339-397)讲道,并领受属灵的教导。于敬佩他的有能力的言辞之外,在那里的经验,使他领悟音乐在敬拜和教导中的重要。他说:“即使你不在意领受讲道,美妙的音乐,也把言词带进你的心里。”
从前的读书人,多是书声琅琅的诵读。根据试验,眼睛看书,耳朵同时听自己诵读,进入脑子里,会留下更为深刻的记忆。增进学习的效果。一般说来,华人多善记忆,可能是在这习惯下培养出来的。另一种读书方式是默读。奥古斯丁看到米兰主教安波罗修读书:“眼睛注视书叶,心中研思,声音和舌头却是静止的。”这种方式,适于深入思索,可以领悟奥理。奥古斯丁也应用这样的阅读方式。
奥古斯丁也很喜欢小组集体研读。他说:“小人物一同讨论伟大的事,通常可以使他们长大。”这种读书法,可以有激发进入高深的好处;不仅能够得知识的长进,其方法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不过,这还要有一定的纪律,免得陷入不着边际的闲谈。
387年的复活节主日,安波罗修主教为奥古斯丁施洗;同时受洗的,有他的朋友,和唯一的亲生儿子亚督达涂。
故土的呼唤
最欢喜的,是奥古斯丁的母亲慕尼加。这位伟大的贤德母亲,一生所盼望的,就是这一天。
在她儿子有属世的成功,看来前途光明的时候,她知道儿子是在迷途黑暗当中;作母亲的她,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为儿子得救祷告。有一次,她去见一位主教,求她劝导浪子奥古斯丁。主教的回答说,在神的时候他会归回。作母亲的还是继续求。主教似是不耐烦,预言般的说:“妇人,去吧!流这许多眼泪的母亲,她的儿子绝不会灭亡。”
过了不久,奥古斯丁决定归回非洲。他和母亲,儿子,快乐的三代,同着两个朋友,一同归去。慕尼加跟着儿子,从非洲,到罗马,再到米兰,在踏上非洲的土地前,慕尼加死在她儿子的臂抱中。这位良善的妇人,她的一生,好像只是为了别人活着:在丈夫死前不久,她的见证和祷告,使他从黑暗中归向光明;是他的祷告,使她的这个儿子,成为神圣洁合用的器皿,是神给教会的赐福。
奥古斯丁的悔改,包括实际的行动。他完全离开了从前的情妇,也为她预备了生活的费用;他自己则终身奉献给神,专心于事奉。
在故乡,奥古斯丁过了三年的隐修生活,安静的读经,写作。他的儿子亚督达涂死在389年。
移往希泊
391年,他偶然访问海港城市希泊。那里的教会,主教年老,正在寻找适合的人为长老帮助;众口一声选他为长老(监督),像安波罗修在米兰的情形一样。稍后,他把在故乡创始的修院移到希泊。395年,被选继任主教。他在希泊事奉三十八年,直到离世。
他希泊,他居住的地方,成了一所修院。修士们一同过着简朴的生活。奥古斯丁经常穿一袭黑衣,几乎全是素食。很多人欢迎他的讲道,有时在餐桌上也作为讨论的教室。
奥古斯丁不反对知识。他反对的是为了求知而求知。他悲叹有学问的人不是圣徒,而圣徒却没有学问。他以为圣徒有了真理,也应该具备有效表达的方法,这就是修辞学的价值。他说:“不论在甚么环境论述真理,在公众或私下,对个人或对多人,对友人或敌人,系统的讲论或偶遇的谈话,写单张,著书,或写信,不论长短”,都可以为用。
在读经方面,奥古斯丁的规律,是首重实践,以爱心行真理。透过信心的眼睛,信徒对神的话敬畏顺服,如同仆人,而不是作审判官审判经文;持定神的话,灵智就得洁净而生发爱心。他规定,绝不许讨论不在场者的品格。有十位主教和许多较低的教职人员,到他那里受教。他的影响力超越非洲,遍及西方教会。
奥古斯丁在讲道中说:“在世界上,不能找到比修院中更好的人;在修院中,也有世上最坏的人。”因此,修院的规律极严,其中之一,是不容许妇女进入屋内;连他自己作女修院主持的姐姐,也不例外,来访必须有别人在场。
奥古斯丁一生著述甚多,最重要的有:论基督教教育,忏悔录,论三一真神,及上帝之城等。除了使徒以外,他是历史上对教会贡献最大的人。
430年八月二十八日,七十六岁的奥古斯丁,在朋友和学生环绕下,安然离开世界,进入永恒,去见他所事奉,所爱慕的主。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