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锟斤拷锟斤拷锟教帮拷锟斤拷锟斤拷 > 灵修 > 见证 > > 正文

信仰·生活心路片段~

2019-04-30

核心提示:(一)回到教会中去春节的时候从教会里拿了好多福音单张。传给亲朋好友之后还余了很多。于是一个下午到公园里散步的时候,我拿这些单张发给游人们,如果遇到对福音感兴趣的也给他们讲解。一个人看了单张之后便跟我打招呼,原来是一位弟兄。我们就聊了一会儿信仰的话题。这位弟兄从他的包里拿出圣经就开始跟我讨论:...


(一)回到教会中去

春节的时候从教会里拿了好多福音单张。传给亲朋好友之后还余了很多。于是一个下午到公园里散步的时候,我拿这些单张发给游人们,如果遇到对福音感兴趣的也给他们讲解。

一个人看了单张之后便跟我打招呼,原来是一位弟兄。我们就聊了一会儿信仰的话题。

这位弟兄从他的包里拿出圣经就开始跟我讨论:耶稣基督和父神的关系。这种“神学议题”如果换在以前我会兴致勃勃地论辩,但自从了解到十字架的道理之后,我对这种东西就很头疼了。于是勉强和他谈论了一会儿,不想搅扰他的兴致。

后来知道这位弟兄不大去教会。他曾经在教会里聚会,但由于种种原因,就不太愿意去了,基本上就是自己一个人看圣经,偶尔可能还会参加一些查经等团契活动。我根据他所说的了解到他离开教会大致是因为在一些教义上和教会(领袖)有冲突,并且对教会的一些做法有意见。

交通了一会儿之后,我故意说:“现在网上有种说法,说基督教会是大淫妇,要赶快从其中离开……”我跟他说这个只是想看看他的反应。

“是的!本来就是嘛。……”他急促而又小声地说了几句话,显得很兴奋。但忽然又停住不说了。

我于是劝这位弟兄返回到教会中去。崇拜赞美神、听道、主内交通、教会服侍,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实在感到一个教会有问题,也要再寻找其他的教会加入。总之我们做基督徒的除了要委身与基督之外,也要从属于一个教会,这才是主喜悦的。

网络时代基督徒可以在网上相遇并探讨问题。网络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查考很多资料,比如查经资料,牧师著作,讲道,见证,等等,这些远远比教会里面的来的丰富。但是网络即便如此的好,也不能取代现实中的教会。无论在网络上如何地获益,我们依然需要留出时间在现实的教会中服侍。因为在现实中信徒的交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更容易地对其他信徒表达自己的爱、关心以及帮助。

很多基督徒都尝过在教会里遭遇拒绝、排斥、责难等伤痛的滋味。但不能因噎废食,从此远离教会。尽管网络上的交通可以避免这些,然而当电子媒介挡开了那些会带来伤痛的东西之后,它也一并挡开了爱、关怀等等。

教会里确实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时教会(领袖)宣讲的教义或者观念和自己所认为的有冲突;有时交通的时候当真诚提出不同的意见时(经文解释等等)会被严厉地数落;有时教会生活干巴、枯燥、过于形式化;有时教会里面弟兄姊妹们彼此冷漠,缺乏爱心。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我遇到过很多弟兄姊妹甚至是牧师、传道人,在一起交通的时候一开始就千方百计地打听我的工作、收入等情况。我想还好我的工作还算“拿得出手”,如果是个打工仔的话岂不会多少感到有些难堪?主内交通并不是要把那些工作、收入、社会地位等放在首位,而是要把灵命、真理放在首位。读一读新约的所有书信,哪一封提到信徒在世俗中的工作、收入、社会地位了?教会里还有些弟兄姊妹是“律法主义者”,对罪的谴责已经蔓延到了对罪人的痛恨,恨不得把他们统统丢进硫磺火湖里面去。有时当一个弟兄或者姊妹真诚地说出自己的困难和软弱(在罪中的挣扎等)的时候,却遭到了一番义正言辞的痛斥,这是非常伤人心的。

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更应该投入到教会中去。因为她不完美,我们才要努力使她完美;因为那里缺少爱,我们才会把更多的爱奉献进去;因为争论激烈,我们才能学会容忍对同一段经文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因为我们在里面受到过伤害,我们的心才会变得柔软和敏感,不会再把同样的伤害加给别人。

(二)忍耐的功课

我一个大学同学来我所在的城市找工作,到我这里住。我们都是单身汉。他要打地铺,我让他睡到床上。我的床是双人床,我们睡两头,各有各的被子,倒也相安无事。

这同学工作很快找好,却晃悠悠不急着出去找住的地方。我想算了,让他再住一段时间吧,等他自己想走的时候再走。可始终没有搬走的迹象。

中国古语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我倒不觉得问题太大,只要两个人起居时间保持一致就好了。可问题是这同学老用我的锅做饭,然后不刷。

他住进来之后,用完洗衣机不知道盖盖子;用完微波炉不把门关上;用完电饭煲不把它放好。这些我都没说过他,只是默默帮他收拾。可是他用完我的锅却不刷,实在让我头疼,我也为此说过他几次。每次说他时他都很不高兴。

又有一次,当我晚上回到家时想自己做点东西吃,发现锅又没刷。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我遭遇这种情况了。火一下子上来了。我心里琢磨:等他回来,一定要好好说他一顿。我不做饭了,气忿忿地进了卧室。

就在这时,心里有个声音:“去把锅刷了。”我知道是主的声音。

这里说明一下。当我“听到”主说话时,并不是听到自然界中的某个声音,而是我的意念里面有了一个想法,这想法是来自主的心意。

“为什么要我刷锅?明明是他的错。”我抗议。

心里面有光照,是一段经文。我能想起来大致的意思,于是拿出圣经找到这段经文:

申命记25:2-3

恶人若该受责打,审判官就要叫他当面伏在地上,按着他的罪照数责打。只可打他四十下,不可过数。若过数,便是轻贱你的弟兄了。

原来,主的意思是因为我之前已经说过他三四次了,这次就不应该再说他了。

我依然不能接受这种安排。我继续向主抗议。

“为什么?这不公平。你知道吗?我这同学来我这里之后,吃我的,住我的,用我的,还搞得到处一片狼藉。如此没有自知之明的家伙,我岂能不说他呢?”

但是主依然维持他原来的“刷锅”指示。

我继续喋喋不休地向主申辩。我说主你看,我这名校毕业,硕士学历,有良好工作的,又经常善于和别人高谈阔论科学、哲学、宗教学、神学的,怎能去刷别人用完后不刷的那个锅呢?……但是,主丝毫不为我所动。

我哭了。

写到这里弟兄姊妹们可能会觉得我这么容易哭。实际上我在祈祷的时候很少会哭。但这次我真的哭了。

在挣扎了整整20分钟之后,我还是顺服了下来,一肚子委屈地去厨房把那个锅,还有勺子等等都刷掉了。我甚至把那个同学自己的碗也刷了。很快我就忘了这件事情。

时间渐渐过去,我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一些变化。当我看到屋子里有什么没收拾的,就会很愉快地收拾掉,刷锅也一样。很多事情我都不再计较了。这个同学搬走时我帮他搬行李,我也不在心里面抱怨他把重的行李丢给我,而是心甘情愿地帮他搬。

准确的说,斤斤计较、好批评等捆绑,已经从我身上松开了。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释放,这时才发觉自己以前是多么的累。这时也才发现,原来主耶稣的教导有些看似愚拙,其实是顶有智慧的。

(三)“我只要你去爱他们”

去年有半年多的时间我在一个大教会(是一个三自教会)里聚会。那里的教会生活枯燥乏味,半年多了,我连一个人都不认识。先说明一点,我信主的经历和其他人有所不同。没有人向我传过福音,也没有人带过我,是我自己通过互联网了解基督教的。说实话,我一直到自己看圣经的时候才知道耶稣居然还复活了。我以前一直以为他只是被钉死了,可能是天主教的那个十字架非常具有迷惑性的缘故。我看的第一遍圣经是在网上看的电子版圣经。看完一遍圣经之后,根据新约的“两三个人聚会基督便在其中”的教导,我只好去找教会参加,并在网络上寻找,却找到了很多的天主教会。尽管跑去实地考察过,我还是不肯加入天主教会,因为通过在网上查考,我对天主教和新教的区别非常了解。至于那个大教会,是随后有一次我姐姐来我所在的城市看望我,我和她一起到街上散步时,才惊喜地发现的。这也是我第一个正式加入的教会。

说到这里我也是比较感慨。主耶稣教导我们说我们是地上的光和盐,他不但指我们每个人,也是指我们的教会。主说:“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这段话同样既指基督徒个人,也指教会。可我们的教会(特别是家庭教会)就别提“造在山上”了,简直个个都安居在“耶和华的隐秘处”,让你不通过弟兄姊妹的引导就休想找到。当然教会之所以这样,我不排除有国家政策的原因,可是这里面有没有自身“胆怯”的原因呢?我想是有的。

就拿我后来又到过的一个教会来说,当初我实在是对那个大教会失望而决心离开她(当然她也是神的教会,我祝福她),才通过一个曲曲折折的关系找到了另一家教会。她离我住的地方只有不到300米远,而我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都从来不知道她!

当去年在那个大教会聚会的时候,他们的教会生活非常枯燥。无论是查经、慕道、交通,全部搞成“讲道会”。于是我想找一个自己能参与进去的团契。主使我想起来之前的一个大学同学。

这个同学信基督,只是他从没有向我传过福音。在我差不多读完了一遍电子版圣经之后,我主动跑去找他,向他买了一本用纸做成的圣经(他最后没有向我收钱)。说起我买这本圣经,当初并不是想用来看的,而是想用来收藏(我当时主要在电脑上、手机上看圣经)。我总觉得一个信基督的没有本圣经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接着也是在我的要求下,他带我去了他的教会一次,然后我就不肯再去了。接下来我才在网上找到了那些天主教会。之后的事情就是前面所说的。

我想起这个大学同学后就跟他联系了,问他有没有团契参加。他说他们有一个团契。于是我向主祈祷:“主啊,我去他们那里合适么?他们教会里很多地方我都不满意。他们的教导,比如一位一体说(与“三位一体”相对应),守安息日说,唯独本教会得救说,等等,明显是有偏差的。他们的灵言祷告稀奇古怪,那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方言祷告,而是出自人意的产物。主啊,这你也是知道的。” 但主的心意是让我去。

我继续祈祷:“主啊,我知道了。我要去他们那里,把你正确的教导传达给他们。”

主对我说:“我不要你去跟他们争辩教义,我只要你去爱他们。”

当我在他们团契地方的楼下等候时,我有种夸张的幻觉,好像有鬼怪从他们那里跑来我这边。很多基督教会都视他们为洪水猛兽,并教导说:这样的教会要远远的躲开。有资料上讲:某些古怪的灵言祷告是出于邪灵。这我也是相信的。

我以前的同学下来接我,非常友好。从此我就经常参加他们的团契了,当然主日还是在自己的教会礼拜。随后的时间里面我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

这个教会虽然在一些教导上存在偏差,但他们也有很多优点。我回想一年以前去他们教会的那次,他们对我这个慕道友非常的热情。后来经过比较我发现,就我所去过的教会而言,他们教会是人情味最浓的一个,他们的团契生活也是气氛最好的一个。他们团契就是大家都发言,有一次我正准备再一次发言说说我对某段经文的“精深理解”时(还没来得及说),一位弟兄问角落里一直很沉默的另一个弟兄:你怎么不谈谈你的看法啊?当时我既感动又羞愧。他们总是这样鼓励大家都来参与到团契里面,这正是我当初所需要的。很多人一提起他们教会(或者类似的灵恩教会)就说他们如何的会拉拢人的感情,但为何不看到这正是人家的优点呢?有些教会教义是很纯正,但一味强调教义,忽视了信徒们要在爱中联合。这样的教会生活是很枯燥的。

基督的各教会之间多少总会有些隔阂,这个教会与其他教会的隔阂更严重一些。在天父的大家庭里面,我的这些弟兄姊妹们被孤立。而主安排我去参加他们的团契,是让我“代表”其他的教会,与他们相联合,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安慰。是我对他们的爱(愿意和他们一起过团契生活)能帮助他们逐渐改变一些偏激的看法(例如关于得救),而并不是靠我雄辩的口才或者纯正的教义装备。我能想象得出曾有很多信徒到他们那里单单是为了与他们展开教义上的激辩,而结果只是造成了愤怒和伤害,以及彼此之间更加的排斥。广义上讲,如果没有历史上那些“伤心的往事”,基督的教会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四分五裂了。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这段经文相信很多基督徒都会背,可就是在它前面还有一段经文,我把它找出来一起分享:

哥林多前书13:1-3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一点说明)

主派我去他们的团契,这是一种特殊的安排。弟兄姊妹们不要试图模仿,除非也有主的指示。当遇到这些信仰上有偏差的信徒的时候,在一起交通时一定要透过爱心去说话。尽量不要争辩教义,免得入了迷惑,或者造成不必要的纷争。

(四)负主的轭

我教会里的传道人有一次在向我们诉苦,说他非常的忙碌。他要四处讲道,要培训年轻的传道人,要牧养教会,等等。

这位传道人对福音火热,又刻苦到国外的神学院学习过,回国后立志多多地为主做工。我非常钦佩他,也相信他是真心爱主的。可是,似乎有些奥秘的道理他还不太清楚。

我是在观察这位传道人的种种服侍之后有了这样的感想。这位传道人在组织各种教会生活时显然缺乏智慧,比如:信徒交通。信徒交通是教会生活一个非常重要而又非常美妙的环节,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交通的含义。在这位传道人主持交通的时候,他试图把交通会搞成一个“采访会”,即“提问-回答”的形式。这并非信徒交通的本质。信徒交通并非是要寻求一个个“信仰议题”(某段经文的解释、某个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要彼此表达出自己的领受,彼此分享从别人那里传递过来的信息。这本是很美好的。如果主持者(或者其他某个人)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提供某个“信仰议题”的标准答案,这里面隐藏着一种骄傲,也埋下了纷争的种子。因为除非对于慕道朋友或者初信者可以用灵奶去喂养他们,对于有些灵命的弟兄或者姊妹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想。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交通中分享到爱:你让他(她)说话,这就是对他(她)的爱。

如果把“交通”搞成“问答”,这对教会生活引发的消极因素是多重的。对于主持者来说,疲惫是首要的。因为自己一个人殚精竭虑去思考各个问题的答案这是很累的。如果把问题都放开让大家讨论说不定一个美妙的解释或者阐述就会脱颖而出。圣经里的《约伯记》给我们展示了 “团契”或者“交通”的一个范例。在那里面,约伯和他的朋友们轮流发言,最后连年轻的以利户也能“侃侃而谈”。约伯那三个朋友的发言是非常无理的,可是最后我们发现神也没有实在地怪罪他们。而年轻的以利户则提出了一些非常美妙的见解。

对于“提问-回答”型的信徒交通来讲,两极分化是另一个不好的结果,即某些人(极少数)越来越“肥壮”(能言善辩),其他的(绝大多数)越来越“瘦弱”(沉默寡言)。我见过很多信徒信了7,8年连跟别人传福音都不会,这岂不是因为他们的教会生活不正常的缘故呢?正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思想、言辞等各方面的训练,他们才会在面对外邦人的时候什么都说不出口。这对他们的灵命也是有损伤的。反过去看那些肥壮的牧人们,其实他们并非肥壮,而是肥胖。成为“标准答案的提供者”这很容易助长骄傲,从而塑造了一群一群的“圣经解释权威”。我遭遇过很多人当你说出一些自己的领会时他们就说:“圣经上没有这样的说法。”其实不是圣经上没有那样的说法,而是他们自己不知道、不了解或者不接受那样的想法。翻开那些解经、释经、研经的种种著作,哪一段经文不是有很多的解法呢?除非是一些基要的真理不容“他解”,很多经文很容易有不同的亮光和领会。要想想圣经这么小小的一本书,却要写给亿万的人看,怎么可能不容纳下极多的信息呢?在信徒交通的时候,只要不涉及到基要的真理,我们需要能够容忍不同的意见。

比把“交通”搞成“问答”更糟糕的,是把“交通”搞成“讲道”。我前面提到过那个大教会,就是把除见证会之外的所有教会生活都搞成讲道会。其实抛开单纯的信徒交通,无论慕道班、查经、团契等等,多少都有交通的成分(对于慕道班来讲准确的说是交流)。有些信徒觉得交通就是一起交流生活、工作、婚姻等个人问题,这是另一种误解。一个教会的教会生活如果只有“讲-听”模式或者好一点再加上“问-答”模式,这样的教会生活是很贫瘠的,信徒很难在其中得到更大的造就。保罗说“更愿意你们作先知讲道”,使徒的这个美好愿望实现的几率,在一个“问-答”型的教会中非常渺茫;而在一个“讲-听”型的教会中则为0。

话说回来,当我的那位弟兄抱怨自己很辛苦、很累的时候,如果只是身体的劳累疲乏这并没有什么;但如果是心累肯定就有问题了。主耶稣曾讲: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又说: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那些服侍神的仆人们如果感到(心)累,必定是他们没有负主的轭并因此没有享受到主的安息的缘故。在做工时,他们是凭着自己发力,而不是让主发力。

让主发力首先要抛弃掉自己的骄傲,如再多的神学、教义学的装备,多么深厚的资历等等。主说我们不回转成小孩子的样式不能进天国;又说:神国的事向着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这些值得我们反复思想。

其次就是抛弃掉忧虑。很多教会领袖兢兢业业地要掌管一切,是因为他们担心信徒们受异端的影响;担心某些信徒没有很好的喂养;担心这担心那,这种种忧虑的背后依然是一种隐藏的骄傲,就是认为在教会中掌权的不是神,而是他自己。在外邦人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或者周总理是被推崇的对象,但在教会中并不应该这样。因为我们的神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关于神的事(信仰复兴、灵命增长等等)不是依靠势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他的灵方能成就。而神可以兴起任何一个人来为他做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预备一颗敏感锐智的心,能够在教会生活中发现那些神正在兴起的仆人,并把一些责任交给他们。

正常的信徒交通也是让主发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神会透过每一个基督徒说话。我们也会在分享对真理的领会时分享到爱和关怀,从而使灵命更好地成长。

最后要抛弃掉个人的野心。我们创建教会是为主,而不是为自己的名声。

  

马太福音11:28-30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出埃及记18:25

摩西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有才能的人,立他们为百姓的首领,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

  

民数记11:25-29

耶和华在云中降临,对摩西说话,把降与他身上的灵分赐那七十个长老,灵停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就受感说话,以后却没有再说。但有两个人仍在营里,一个名叫伊利达,一个名叫米达。他们本是在那些被录的人中,却没有到会幕那里去。灵停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在营里说预言。有个少年人跑来告诉摩西说:“伊利达、米达在营里说预言。”摩西的帮手,嫩的儿子约书亚,就是摩西所拣选的一个人,说:“请我主摩西禁止他们。”摩西对他说:“你为我的缘故嫉妒人吗?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愿耶和华把他的灵降在他们身上。”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