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軍從主的宣教先驅
2019-04-30
核心提示:棄軍從主的宣教先驅 王載牧師 ◎ 吳景鴻自從1807年英國宣教士馬禮遜將福音帶到中國,及後超過一百多年尚沒有一家華人差會成立,差派華人宣教士到外國去。然而,中國信徒當然也有到海外傳福音的責任,因這正是主耶穌對所有門徒的囑咐。因此,1929年「中華國外佈道團」成立,是華人教會在普世差傳事工上的大突破。...
棄軍從主的宣教先驅 王載牧師 ◎ 吳景鴻
自從1807年英國宣教士馬禮遜將福音帶到中國,及後超過一百多年尚沒有一家華人差會成立,差派華人宣教士到外國去。然而,中國信徒當然也有到海外傳福音的責任,因這正是主耶穌對所有門徒的囑咐。因此,1929年「中華國外佈道團」成立,是華人教會在普世差傳事工上的大突破。我國著名佈道家王載博士,獲選為團長;他一生風塵僕僕,奔走南洋、歐美一帶,為早期赴海外佈道的華人宣教士之典範。
放下軍裝 · 穿上福音盔甲
王載原籍福建福州,生於1898年3月26日。福州是中國因戰敗而被迫開放的最早通商口岸之一,隨著商人的進入,傳教士也隨之而來,福州由此成為中國接受基督教最早的城市之一。王載出生於一個大家族,家沒有一人是基督徒,也未曾入讀過教會學校。九歲時,他把別人送給父親的一本漆布面聖經,用作集郵簿,並不閱讀。
後來王載到山東煙臺海軍學校攻讀,待遇雖然不錯,卻使他大膽揮霍,喝酒、看戲、賭錢,有時還寫信回家索取金錢,沉迷罪中竟不自知。16歲畢業後到吳淞海軍學校深造,接著在軍艦上服務。一個年少不羈的準海軍軍官,看似與主越來越遠,神卻安排一位女子在他身邊引領他歸向基督,就是他以後的妻子潘少容。
在吳淞海軍學校就讀時,王載已經訂了婚。未婚妻在美以美會的華南學校讀書,她聽了美國傳教士講道而信主,就寫信勸王載去禮拜堂聽道。王載心很不高興,回信時只敷衍幾句。結婚時,女方堅持用基督教儀式,他雖不反對,心卻抱定不聞不問態度。婚後第一個禮拜日,他與妻子一同往禮拜堂聚會,牧師所講的,他全不明白,但對於散會前所唱的聖詩,卻深受感動。妻子介紹過去在學的一位教師領他查經,由新約開始。及至讀到《登山寶訓》中「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的時候,頓悟自己內心的不潔,而耶穌為他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又復活,遂接受基督為救主。
1917年夏季,他與家眷搬到南京,得名牧包括賈玉銘牧師等指導,並在家設查經班,專請海軍同學。不過王載那時世俗念頭仍未盡除,讀經祈禱的工夫也很少。王載在自己的見證錄寫道:「1918年11月11日晚間,我心十分痛苦,自思做了教友一年多,畢竟得救了沒有?果能上天堂麼?又覺心靈中的污穢尚未除淨,假若主今日來,我如何能安然見主?」經過兩年時間,王載終於被聖靈感化,於1920年在廈門海邊受浸歸主。時正嚴冬,雖全身浸入海中,而身體無恙。
1921年王載在江貞軍艦擔任大副工作,又面臨另一次疑惑,使他左右為難。他不知自己應該從事海軍工作,抑或專心傳道?他想:「我在海軍經九年,受國家栽培,一旦言去,談何容易?九年之功將廢於一旦;平日所學將歸於無用。」一日,他讀到以賽亞書52章11-12兩節:「離開吧要從其中出來各要自潔。」他知道這正是神對他的呼召。自己為祂撇下一切,又算得甚麼?乃毅然放棄海軍的前途,決志終身以傳道為事。
傳遞宣火 · 奔走國內海外
開始時他在福州「子園」主持聚會,並沒有任何教會支持,只憑信心生活,成為中國最早的「自由傳道人」之一。他不接受固定薪給;不借貸;不題捐;不將自己的缺乏告訴人或暗示人;自己還要奉獻。有一次在講道後,將自己的三張畢業證書燒掉了,表示義無反顧。其後受感而信者越來越多,也有大批青年學子加入,成為一支壯大的「十字軍」。王載常帶領信徒在街頭佈道,一手搖鈴,一手執旗,更披上寫有「信耶穌的就得救」、「人人都是罪人」等「福音背心」,引途人注意。他以淺顯的道理傳福音,收效頗大。1924年王載接受上海宣道會按立為牧師。除福州外,王載也將復興火炬帶到華東、上海、華北等地,帶領許多人信主。在陝西佈道時,更有一千人歸主。及後足跡且遍及偏遠的蒙古、滿州及西藏邊境等地。1926年,王載受邀到香港講道,佈道會的地點選在利舞台大劇院。以劇院開佈道會,實屬破天荒第一次,可見盛況之空前。
1928年王載再次前往香港,主持第一屆培靈研經大會。期間,在加拿大籍牧師翟輔民的促成下,落實到南洋宣教的計劃,先後到過安南、新加坡、爪哇、巴城等地。1929年進入印尼諸島,經東婆羅州和香港回國。這次宣教工作十分順利,亦堅定了他們在南洋群島宣教的決心。回國後,與幾位同有負擔的牧師起草章程,成立「南洋佈道團」,王載獲選為主席。
接著,王載馬不停蹄,在國內多處地方主領奮興大會,喚起國內同道往海外宣教,各地反應熱烈,紛紛奉獻,支持海外佈道工作。又感於中華基督徒不只限傳道於南洋,也應傳道於萬邦,遂更名為「中華國外佈道團」,是為中國第一個差會。團址也由廣西的梧州搬到香港,王載獲選為團長。
佈道團成立之年,便正式舉行差遣禮,差派建道聖經學校畢業生林證耶夫婦和練光臨先生到南洋,分別在荷屬東婆羅洲的三馬林達和麻里巴板開荒佈道。後來又以越南、印尼為基地,由點到線開拓新工場。根據1941年佈道團的報告書,成立13年以來共差出20名中國同工,30多名外國同工,還有140名本地工作者。這些工作人員分散在整個荷印領土,東自新畿內亞,西至蘇門答臘,北自婆羅洲東北的龍碧塱、他拉根,南至龍目、巴厘諸小島,共計139個工作基地。此外又在錫江設聖經學院,有209名學生,另有主日學及初級聖經學校等,學生近4,000人,成績使人欣慰。
可惜,第二次世界大戰到臨,阻礙佈道團的工作,翟輔民牧師更在日軍集中營內去世。1946年和平後,王載在印尼渡過戰爭時期,於是致力重整佈道團工作。由於戰亂,工作差不多重新開始。佈道團再次聯絡以前差派出去的同工,又將總部從香港遷至印尼泗水。始後廿餘年,在印尼共設立大小禮拜堂共15間,九家教會及佈道所。至1972年,因政局問題,佈道團易名基督教會合一堂,正式由差會轉為一宗派。
風塵僕僕 · 培靈佈道差傳
王載則一直專注國外佈道工作,風塵僕僕40餘年,前後到過30餘國。1948年赴美,有兩所著名學府其後頒贈他神學博士學位。他雖名重一時,仍不時到印尼各地巡視和帶領各種聚會。直到在世的最後數年,始定居於美國加州,1975年12月13日返回天家。
王載早年傳道時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就是「不讀聖經,不進早餐」(No Bible, no breakfast)。意思就是說早餐之前先讀聖經,不要先管吃飯的事情,要認真讀聖經,因為神口中的言語重於需用的飲食。他自己也謹守這個規矩,以此標語為座右銘。後來葛培理、比爾斯等佈道家也曾引用這句名言。王載一生讀過舊約至少59遍,新約163遍,詩篇和箴言各513遍。
王載有「中國慕」之稱,為中國教會的復興,為海外宣教的事業貢獻不少。因著他的影響而獻身的名牧也很多,都是那時復興火炬的傳遞者。「主拯救他,主選召他,主使用他,主保守他。」這四句話是他的弟弟王峙牧師在他的安息禮拜中所說的話,足可概括其一生。
作者简介 作者:哞哞 性别:女 信主时间:二年
棄軍從主的宣教先驅 王載牧師 ◎ 吳景鴻
自從1807年英國宣教士馬禮遜將福音帶到中國,及後超過一百多年尚沒有一家華人差會成立,差派華人宣教士到外國去。然而,中國信徒當然也有到海外傳福音的責任,因這正是主耶穌對所有門徒的囑咐。因此,1929年「中華國外佈道團」成立,是華人教會在普世差傳事工上的大突破。我國著名佈道家王載博士,獲選為團長;他一生風塵僕僕,奔走南洋、歐美一帶,為早期赴海外佈道的華人宣教士之典範。
放下軍裝 · 穿上福音盔甲
王載原籍福建福州,生於1898年3月26日。福州是中國因戰敗而被迫開放的最早通商口岸之一,隨著商人的進入,傳教士也隨之而來,福州由此成為中國接受基督教最早的城市之一。王載出生於一個大家族,家沒有一人是基督徒,也未曾入讀過教會學校。九歲時,他把別人送給父親的一本漆布面聖經,用作集郵簿,並不閱讀。
後來王載到山東煙臺海軍學校攻讀,待遇雖然不錯,卻使他大膽揮霍,喝酒、看戲、賭錢,有時還寫信回家索取金錢,沉迷罪中竟不自知。16歲畢業後到吳淞海軍學校深造,接著在軍艦上服務。一個年少不羈的準海軍軍官,看似與主越來越遠,神卻安排一位女子在他身邊引領他歸向基督,就是他以後的妻子潘少容。
在吳淞海軍學校就讀時,王載已經訂了婚。未婚妻在美以美會的華南學校讀書,她聽了美國傳教士講道而信主,就寫信勸王載去禮拜堂聽道。王載心很不高興,回信時只敷衍幾句。結婚時,女方堅持用基督教儀式,他雖不反對,心卻抱定不聞不問態度。婚後第一個禮拜日,他與妻子一同往禮拜堂聚會,牧師所講的,他全不明白,但對於散會前所唱的聖詩,卻深受感動。妻子介紹過去在學的一位教師領他查經,由新約開始。及至讀到《登山寶訓》中「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的時候,頓悟自己內心的不潔,而耶穌為他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又復活,遂接受基督為救主。
1917年夏季,他與家眷搬到南京,得名牧包括賈玉銘牧師等指導,並在家設查經班,專請海軍同學。不過王載那時世俗念頭仍未盡除,讀經祈禱的工夫也很少。王載在自己的見證錄寫道:「1918年11月11日晚間,我心十分痛苦,自思做了教友一年多,畢竟得救了沒有?果能上天堂麼?又覺心靈中的污穢尚未除淨,假若主今日來,我如何能安然見主?」經過兩年時間,王載終於被聖靈感化,於1920年在廈門海邊受浸歸主。時正嚴冬,雖全身浸入海中,而身體無恙。
1921年王載在江貞軍艦擔任大副工作,又面臨另一次疑惑,使他左右為難。他不知自己應該從事海軍工作,抑或專心傳道?他想:「我在海軍經九年,受國家栽培,一旦言去,談何容易?九年之功將廢於一旦;平日所學將歸於無用。」一日,他讀到以賽亞書52章11-12兩節:「離開吧要從其中出來各要自潔。」他知道這正是神對他的呼召。自己為祂撇下一切,又算得甚麼?乃毅然放棄海軍的前途,決志終身以傳道為事。
傳遞宣火 · 奔走國內海外
開始時他在福州「子園」主持聚會,並沒有任何教會支持,只憑信心生活,成為中國最早的「自由傳道人」之一。他不接受固定薪給;不借貸;不題捐;不將自己的缺乏告訴人或暗示人;自己還要奉獻。有一次在講道後,將自己的三張畢業證書燒掉了,表示義無反顧。其後受感而信者越來越多,也有大批青年學子加入,成為一支壯大的「十字軍」。王載常帶領信徒在街頭佈道,一手搖鈴,一手執旗,更披上寫有「信耶穌的就得救」、「人人都是罪人」等「福音背心」,引途人注意。他以淺顯的道理傳福音,收效頗大。1924年王載接受上海宣道會按立為牧師。除福州外,王載也將復興火炬帶到華東、上海、華北等地,帶領許多人信主。在陝西佈道時,更有一千人歸主。及後足跡且遍及偏遠的蒙古、滿州及西藏邊境等地。1926年,王載受邀到香港講道,佈道會的地點選在利舞台大劇院。以劇院開佈道會,實屬破天荒第一次,可見盛況之空前。
1928年王載再次前往香港,主持第一屆培靈研經大會。期間,在加拿大籍牧師翟輔民的促成下,落實到南洋宣教的計劃,先後到過安南、新加坡、爪哇、巴城等地。1929年進入印尼諸島,經東婆羅州和香港回國。這次宣教工作十分順利,亦堅定了他們在南洋群島宣教的決心。回國後,與幾位同有負擔的牧師起草章程,成立「南洋佈道團」,王載獲選為主席。
接著,王載馬不停蹄,在國內多處地方主領奮興大會,喚起國內同道往海外宣教,各地反應熱烈,紛紛奉獻,支持海外佈道工作。又感於中華基督徒不只限傳道於南洋,也應傳道於萬邦,遂更名為「中華國外佈道團」,是為中國第一個差會。團址也由廣西的梧州搬到香港,王載獲選為團長。
佈道團成立之年,便正式舉行差遣禮,差派建道聖經學校畢業生林證耶夫婦和練光臨先生到南洋,分別在荷屬東婆羅洲的三馬林達和麻里巴板開荒佈道。後來又以越南、印尼為基地,由點到線開拓新工場。根據1941年佈道團的報告書,成立13年以來共差出20名中國同工,30多名外國同工,還有140名本地工作者。這些工作人員分散在整個荷印領土,東自新畿內亞,西至蘇門答臘,北自婆羅洲東北的龍碧塱、他拉根,南至龍目、巴厘諸小島,共計139個工作基地。此外又在錫江設聖經學院,有209名學生,另有主日學及初級聖經學校等,學生近4,000人,成績使人欣慰。
可惜,第二次世界大戰到臨,阻礙佈道團的工作,翟輔民牧師更在日軍集中營內去世。1946年和平後,王載在印尼渡過戰爭時期,於是致力重整佈道團工作。由於戰亂,工作差不多重新開始。佈道團再次聯絡以前差派出去的同工,又將總部從香港遷至印尼泗水。始後廿餘年,在印尼共設立大小禮拜堂共15間,九家教會及佈道所。至1972年,因政局問題,佈道團易名基督教會合一堂,正式由差會轉為一宗派。
風塵僕僕 · 培靈佈道差傳
王載則一直專注國外佈道工作,風塵僕僕40餘年,前後到過30餘國。1948年赴美,有兩所著名學府其後頒贈他神學博士學位。他雖名重一時,仍不時到印尼各地巡視和帶領各種聚會。直到在世的最後數年,始定居於美國加州,1975年12月13日返回天家。
王載早年傳道時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就是「不讀聖經,不進早餐」(No Bible, no breakfast)。意思就是說早餐之前先讀聖經,不要先管吃飯的事情,要認真讀聖經,因為神口中的言語重於需用的飲食。他自己也謹守這個規矩,以此標語為座右銘。後來葛培理、比爾斯等佈道家也曾引用這句名言。王載一生讀過舊約至少59遍,新約163遍,詩篇和箴言各513遍。
王載有「中國慕」之稱,為中國教會的復興,為海外宣教的事業貢獻不少。因著他的影響而獻身的名牧也很多,都是那時復興火炬的傳遞者。「主拯救他,主選召他,主使用他,主保守他。」這四句話是他的弟弟王峙牧師在他的安息禮拜中所說的話,足可概括其一生。
作者简介 作者:哞哞 性别:女 信主时间:二年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