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基督心肠的表现
2019-04-30
时间:2015-06-04 08:34:28 来源:恩典在线约稿 作者:谢继东 浏览:次T|T
大纲
一、能为教会献上感恩和代祷 3-4
二、能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 5-7
三、能活出正确的爱心生活 8-10
四、能结满义果归荣耀与神 11
腓一3-11
引言
弟兄姐妹“主内平安”!为什么我要这样问候大家呢?因为我们有主内的关系——“在基督耶稣里”(一1),在基督里才有真平安,因为他是平安的主(约十六33)。我们都是在基督里被神拣选的(弗一4),因此我们有灵脉的关系。同时,我们又有血脉的关系,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有双重关系,就更应当在主里互相道个平安啦(这是客套话,在主里不分种族,应该一视同仁;如同保罗在这里是犹太人向外邦人的一种关切和问候)。保罗在他的书信里常常会有这方面的问候语(一1-2),以表示一种礼节,同时也在表达一种真理——主内关系——我们在主里是一家人。一家人就应该彼此关顾,彼此相爱。因此,保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牵挂一些主内的教会(如:腓立教会)。当他每次在祷告中的时候都会在主面前提到他们,希望他们能“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一6);并叫他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一9)。以此能作一个“诚实无过的人……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一10-11)
保罗之所以有这样的期望和表现,是因为他与腓立比教会有主内的关系;若要进一步地说,他们更象是属灵的“父子关系”(就象主与他们的关系一样)。因为腓立比教会是他在十二年前建立的(徒十六11-40)。因此他能“体会基督耶稣的心肠”,切切地想念他们(一8)。这种“体会”:是经过体验之后才有的领会;是保罗与主建立美好关系之后的那种感觉。因此,主的心肠和感动时刻会存在他的心里,以引导他去表现出主的关爱——作群羊的榜样。主把他的羊群交给他,希望他能够用主的爱和方式去引导、监督、保护和喂养他们。这不单是对保罗的期望,同时也是对我们历世历代教会(众圣徒)的期望。因此,我们要学习体会基督的心肠,学会在主里彼此牵挂和代祷,并使我们的爱心在知识和见识上不断追求长进(一9)。因为这样才能让我们越来越深地体会基督的心肠,最终能表现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这种表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能为教会献上感恩和代祷 一3-4
【3-4】「3我每逢想念你们,就感谢我的神;4(每逢为你们众人祈求的时候,常是欢欢喜喜的祈求。)」
体会基督心肠的第一个表现是能够常常为教会献上感恩和代祷。“感恩”是指感谢神所赐予的恩典。“代祷”是出于一种爱心的挂念而为某人或某事所发出的恳求。保罗为腓立比教会发出感恩,是因为他对腓立比教会的整体性印象是美好的——“从头一天直到如今,你们是同心合意的兴旺福音”(一5);但其中还有成长的空间——“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一9),因此在感恩的同时也为他们代求;而且他这样的代求“常是欢欢喜喜的祈求”(一4)。因为保罗在每次的祷告中,常会想到他们的信心和爱心——“我从以巴弗提受了你们的馈送,当作极美的香气,为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四18)。每当保罗被囚的时候,他们都会想念他、支持他,并为他祷告。因此,他才会在神的面前为他们所献上的一切而感恩和代祷;或者说,这是保罗为他们在灵里和物质上提供的帮助而献上敬意。这说明了保罗与神与腓立比教会的信徒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和关系。
此时,我在想,当别人想到你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他们会因为想起你而感恩和喜乐吗?你的行事为人能让别人得到快乐和帮助吗?如果能的话,感谢神!说明你的生命有成熟的迹象——“体贴基督的心肠”。如果不能的话,说明我们还有不够之处,需要继续的追求成长。或者说,你在祷告中常常会牵挂教会的事工和需要吗?并能为此而感恩和祈求吗?若能的话,也说明了你有体会基督心肠的表现。保罗在祷告中常会因记念教会而为众人代祷,我不知弟兄姐妹是不是这样?还是常常只为自己或为自己的亲人求,而不为别人求?若是这样,说明我们还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自私的人),心中所想念的只有自己和亲人的苦乐,而不曾想到别人的事情。因此,我们应当悔改而长进,将我们祷告的范围不断地扩大,根据我们的信心和爱心去为更多的人求。保罗这里有一个祷告的原则,就是每次想到别人时,就会同时想到神,想到基督。以表示他所求的一切都是为神,为基督的缘故;并希望自己能以基督的爱去为众人求。若没有以基督的爱为代祷的高度,那么我们的祷告就会纠缠在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上,就很难有超越的信心和爱心去献上爱心的代祷。
保罗在祷告中基本上是先献上感恩,再献上祈求(西一3-5),因此他每次都能带着感恩的心(或喜乐的心)而祈求。这说明了他明白所求的都是神的旨意,并在信心中已看见神应允了他的一些祷告;因此他能充满信心地祈求,及“欢欢喜喜”地祈求。从此可以看出,保罗所受的捆锁、别人对他的恶意、预见自己可能会殉道的前景,都没有让他失去喜乐的心(一13-14、17-18)。喜乐好像是一样不为外面事物或环境所左右的东西。这时让我想到有的弟兄姐妹每一次在祷告的时候,似乎都很难看到有“欢欢喜喜”祈求的现象;而更多的是“哭哭泣泣”、“忧忧愁愁”地祈求。我不知这是什么原因,是否是因为弟兄姐妹在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和烦恼而生发出这样的悲情?还是认为用这种悲情的声音更能打动神的心?或者有其他什么原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凭着信心和爱心为弟兄姐妹在信仰上和生活上的缺乏而求,都是神所喜悦的,都可算是按着神的旨意求。有时,这样求确实会让我们带出流泪的情景,但这是出于自发的(自然流露的),而不是出于刻意的;或是把这种祷告当作一种习惯。我们相信一切凭着信心求,凭着他的旨意求,神必会垂听我们的祷告。这样的祷告不单是一种服事,同时也是一种体会基督心肠的表现。
二、能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 一5-7
【5-7】「5因为从头一天直到如今,你们是同心合意的兴旺福音。6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7我为你们众人有这样的意念,原是应当的;因你们常在我心里,无论我是在捆锁之中,是辩明证实福音的时候,你们都与我一同得恩。」
体会基督心肠的第二个表现是能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这里是指教会的众弟兄姐妹能够一同参与、支持并拓展福音的事工。腓立比信徒不单自己去传扬主的福音,而且还能藉着财物的馈送、关心和代祷去参与保罗的福音事工。这也正是保罗能够在神的面前献上感恩和喜乐祈求的原因之一。我想这也是每一位能体会基督心肠的信徒所能感受到的喜乐。其中更为可贵的是:自从腓立比人从接受福音的那一天开始,一直到保罗写这封书信的时候(约有十二年),他们都能“同心合意的兴旺福音”(一5)。具体地说就是,从保罗最初传福音给腓立比人(第二次旅行布道),在这地方刚成立教会开始(徒十六14-15、34-35);吕底亚信了福音之后,不但立刻接待保罗及其同工,而且她的家随即成了腓立比信徒的聚会点(徒十六15、40);当时保罗与他们同在,其中有一些人跟他“在福音的事工上一同劳苦”(四3);他们在保罗被迫离开腓立比之后,他们仍然继续为福音的事工努力。这间教会当时和马其顿其他的教会对保罗在外族教会中发起赈济耶路撒冷教会的募捐运动,反应热烈,获得保罗的赞赏(林后八1-5)。到了保罗写这封信之前不久,他们又打发以巴弗提再一次供应了保罗的需要(二25,四18);因此,保罗又再次地为他们作见证说:“其实你们一向都在想念我,只是没有机会表示”(四10);这些行动和现象充分体现了基督的心肠。
由此可见,腓立比人当时是全心全意地积极参与福音的工作,成为保罗合伙人;这种参与或合伙都是“为了福音”;他们希望福音能够被继续传扬。他们参与的方式不仅限于金钱上的帮助,也包括他们与保罗的同心(一15-16),为保罗祈求(一19),与保罗一同为福音受苦(一29-30),并且持守真道,“为了福音的信仰齐心努力”(二15-16,一27)。不过,我们要问,难道他们这十几年里都没有发生过意见和摩擦吗?我想这当然不是这样,他们之间也难免有分歧(一15-17,四2)。但他们都能够以福音的利益为重,凡事求主的喜悦,因此能在主的爱中彼此包容饶恕,并很快能消除彼此的纷争和误会。所以他们始终能够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这一点可以说是当今教会所缺乏的,也是最需要的属灵品德。只要我们也能存着谦卑、柔和的心与肢体和解,就一定能做到这一点。这也能加强教会的能力和见证。因为这正好是教会与世俗的团体最大的分别。
弟兄姐妹,你看到这样的情景怎么不会为之动容呢?怎么不会常常记念他们呢?因此保罗会说“你们常在我心里……与我一同得恩”(一7)。这“一同得恩”就象是与保罗一同合伙作“天国生意”,到最后一起分享所获得的成果和赏赐。这种成果和赏赐是没有人可以夺去的。不象我们在今世做生意,有的合伙人心里诡诈,不诚实,常常会作假,把生意的利润私自分出去,而让一些合伙人受亏损。我们碰到这样的人,老感觉不安全、不放心、不踏实。但是我们在座的弟兄姐妹一同合伙做“天国的生意”,你尽管放一百个心,因为我们大老板是神,是基督,他同时也是“财务总监”;他是信实的,绝对不会作假帐来蒙骗我们;我们所奉献的每一分钱、每一个祷告、每一次参与、每一次同工和每一次受苦都完完全全地记录在生命册上了。等到基督再来的时候,他必会照我们所做的赏赐我们。当然我们作工的真正动机不是出于为了得奖赏(功利之心),而是出于感恩(神的拣选和救赎之恩)。我在这里指的是,我们尽心竭力所作的工,绝对不会落空,神都会记念的。
不过,腓立比教会虽然是保罗当时传福音时建立的,但实际上是神在他们心里作工的结果(一6)。因为从救恩的开始、持续及完成,都是神的工作。所以保罗坚信,他们作的事工一定会得到神的成全,直到主再来的日子。他认为他这样为腓立比人献上感恩,又在主面前常常想念他们,都是应当的,因为这是一个成熟的神仆应该有的态度。因此,保罗在监狱里,或是在审讯期间为辩明和证实福音的时候,他们不但没有离弃他,而且还乐意支持他的福音事工——常常挂念他。反之,保罗也常常会挂念他们。因为他作工的果效,也有他们的份(一7)。由此可见,兴旺福音,不应该是某个或几个信徒的工作,而应是众信徒的工作。全教会的弟兄姐妹应该将自己所得的恩赐彼此配搭,各司其职,开展福音的事工,建立基督的身体,才有果效,才能一同蒙恩。因此,我们应当趁着还有今天,主还没有来之前,让我们靠着神的善工,体贴基督的心肠,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
三、能活出正确的爱心生活 一8-10
【8-10】「8我体会基督耶稣的心肠,切切的想念你们众人;这是神可以给我作见证的。9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10使你们能分别是非,(或作喜爱那美好的事),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
体会基督心肠的第三个表现是能活出正确的爱心生活。在一章8节的“基督耶稣的心肠”也可译为“基督耶稣的爱心”(现中)。因此,这里的可以侧重指体会基督的爱心。爱心是一个基督徒灵命成熟的最高表现(彼后一7),因为神就是爱(约壹四8、16)。因为一个婴孩或未长大的孩子是不会体会父母的心,他们不理会父母的难处,只知道自己要得着什么,便哭泣强求。但长大之后的孩子就能体会父母的心肠,不是事事求自己的享受,而是会寻求父母的开心,肯为父母舍弃自己的要求。同样,一个灵命幼小的基督徒,只知道为自己打算,生活以自己的一切为中心。但是到灵命长大以后,就会在凡事上求主的喜悦,体会主的心肠,爱主所爱,恨主所恨。当保罗说“我体会基督耶稣的心肠”时,说明了他的灵命已非常的成熟;因此他才有为父为母的心肠,常常挂念主内的肢体,希望早日能够与他们相见(罗一11;帖前三6;提后一4);他对信徒的爱心不仅是以基督的爱为榜样(二5),而且是住在他里面的基督自己的爱(加二20)。保罗之所这样深切地想与腓立比信徒见面,乃是希望能帮助他们坚守生命之道、同心合意兴旺福音,并活出正确的爱心生活(一9、25、27,二16;罗一11)。因为这是每一位基督徒体会基督心肠的最好表现。
保罗为他们祈求神,希望他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一9)。这里并不是认为腓立比信徒缺乏彼此相爱的心,而是希望他们的爱心和知识、见识一同增长。因为灵命的进深和长进是永无止境的(帖前四1、10),这也正是保罗所关切的事(罗十五13;林前十四12,十五58)。这里的“知识”是指对神有决定性的认识和属灵的看见,包括对罪、对神的旨意、对神的奥秘、对真理的认识。主要是信仰方面的知识和原则。这不单是头脑上的知识,也包括生活上的应用及心志上的顺从;这种知识是以敬畏神为开端(箴一7,九10),以荣耀神的生活为目的和结果(一10-11)。“见识”是指道德及伦理方面的“辨别力”或“审断力”(当圣、现中)。指分辨是非的“官能”(新译);“长大成人”的信徒,就是“官能因为操练纯熟”而能分辨善恶的人。它涉及到实际的应用,指在任何的情况下都有敏锐的道德感性、洞察力及技巧,能作出正确的决定,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只有正确的爱心才能帮助我们分辨对与错、好与坏、重要与不重要的能力,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价值观。
另外,保罗所祷告的不是求知识和见识的本身,而是求爱心的增加;这是一种满有属灵知识(圣经的教导)及道德判断力的爱心;并且是由知识和见识所引导的爱心。因为不以知识为基础、为准则、为路标的爱心,就很容易成为盲目的冲动。这样就不能将爱心应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和地方。这样就不能在造就教会的事工上达到目的,反而会破坏教会的事工。保罗为腓立比信徒求爱心要多而又多,是因为他们中间有自私和纷争的现象。他特别为他们求一种有充分知识和各样见识的爱心,免得他们的爱心被异端利用,甚至被迷惑,而在信仰及道德方面误入歧途。哥林多教会的问题就是出在知识与爱心的脱节上,两者没有平衡发展,才导致信徒骄傲自大、嫉妒纷争和分门结党(林前八1)。今天教会许多牧者与信徒因为在爱心上没有知识和见识的引导而被许多引导给迷惑;如,前几年的东方闪电对许多教会的冲击都非常大,因为他们会表现出一些爱心来笼络人心,使许多教会的牧者和信徒因不能准确的分辨而被迷惑离开教会。因此,爱心若运用的不当,就会受挫折而灰心冷淡。如果我们的爱心与属灵的判断力一起增长,就会使爱心运用适当,使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分辨和选择出什么是上好的、更美的事。从而使我们的爱心更被神的爱激励,去活出正确的爱心生活。这样就可以使我们作一个纯洁、问心无愧、不得罪神和人的基督徒,直到主来的日子(一10)。
四、能结满义果归荣耀与神 一11
【11】「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
体现基督心肠的第四个表现是能结满义果归荣耀与神。这“仁义的果子”就是在我们生活中讨神喜悦的美善行为。这是与神有正确关系而流露的品质。它是一个符合神旨意的生命中那些属灵和道德的素质。虽然这是保罗为腓立比信徒祷告的美德,但这也是他已经活出的美德和榜样。这种义果就是圣灵所结的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和节制(加五22-23)。当然圣灵的果子不只这九种,这只是保罗举出的九个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信心、赞美、感恩、领人归主等等都可算是圣灵的果子。这些果子不是靠我们天然的能力(人的能力)结出来的,而是靠着耶稣基督而结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要藉着与基督生命的联合和相交,才能结出来(约十五1-8)。就如主耶稣所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约十五5)。由此可见,一棵树能不能结果子,不在于枝子,而在于树的本身如何。主耶稣说,凡信靠他的人,就是连在这棵树上的枝子,就能结出好果子。所以能不能结果子的关键之处,不在于我们本身是否完全,或者怎样,而在于我们是否连在这棵树上。
一棵树结满了果子,是表示那棵树有很深的树根,隐藏在泥土底下;经常吸收地里丰富的养料,所以才能结出那么丰满的果子来。基督徒若要结丰富的果子,也必须深深地隐藏在基督的里面,经常从神那里领受亮光和启示。这就是保罗为腓立比教会祷告的目的。这种连结是对主耶稣的一种信靠。这种信靠是一种全方位的、经常性的信靠。如,靠主有指望(二19),靠主知道自己将脱离患难(二24),靠主站稳(四1),靠主喜乐(四4、10),靠主凡事都能(四13)等等。当我们能在凡事上信靠基督,也就很自然地能结出丰富的、充足的果子来——信心、盼望、爱心、喜乐、忍耐等等。保罗之所以这样的为信徒祈求,正好反映出神的心意——不只是作一个能结果子信徒,更是作一个能结满果子的基督徒(一11)。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的信靠基督而结满果子呢?就是要不断地追求灵命长进,直到满有基督的身量——完全地体会基督的心肠。就如彼得所说:“5……你们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6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7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8你们若充充足足的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彼后一5-8)由此可见,信心是一切信仰生活的基础,我们若能在此基础上充充足足地加上另外七种美德——德行、知识、节制、忍耐、虔敬、爱弟兄的心和爱众人的心;那么我们就能在人格上更多地体验基督的心肠。这些美德是指基督徒已具备的(或应当有的)基本要求(林前六20);特别是要具备属神的智慧和知识,否则我们就会成为盲目的跟随者和迷信者。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若能结满这些仁义的果子,就能更充分地彰显出神的荣耀来。这种“荣耀”是他独有的、属天的光辉,也是他那高超伟大的一种庄严形象。他的荣耀曾经显明在他所创造的万物上(诗十九1),及他地上选民以色列人身上;后来又显明在耶稣基督的身上(林后四6)及教会上。因此,我们今天要藉着基督所赐的恩典结满更多的善果,来见证和荣耀这位又真又活的上帝。
结语
亲爱的弟兄姐妹!愿我们能效法保罗和腓立比的弟兄姐妹,能够体贴基督的心肠。照着我们所知、所见、所听到的教会事工,或一些弟兄姐妹在属灵或物质方面的需要;为他们献上感恩和代祷。希望自己能够融入到这个属灵的大家庭中,去更深地体会教会的需要。无论是在恩赐上、财物上、祷告上,或者其他的资源上;无论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方式;只要我们都能够藉着信心和爱心去奉献、去帮助教会事工,或弟兄姐妹的需要,这都可算是与基督、与众圣徒一同参与事工,和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其中更重要的是,求神使我们的爱心在神的真理和各样的见识上不断地增加而长进;使我们有更敏锐的判断力(属灵的眼光)去分辨什么是神上好的、美善的旨意,以争取作一个纯全无瑕、不跌倒也不绊倒人的基督徒;使我们在基督里结出丰盛的果子来荣耀我们的上帝;最终使我们丰丰富富地进入神的国。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