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艺出版社举办基督徒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讲座。
2019-04-30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举办基督徒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讲座。 作者: | 来源:基督教周报 | 时间:2012-10-04 09:41:35 | 浏览:1118次 | 编辑:牧童
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上帝同行。在往昔教内常谈到信徒皆祭司,却忽略了信徒要作时代先知的职分,旧约中明言信徒都应为社会公义发声。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及九龙佑宁堂於九月二十一日晚上合办「信徒皆先知?—基督徒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讲座。
信义宗神学院旧约副教授蔡定邦博士主讲「旧约先知的公共角色」,他直言教会中的信徒对先知有不少误解,甚至以为旧约先知会说预言、会按头。他指「先知」并非指未卜先知,在旧约申命记中更指出「占卜的、观兆的」都是上帝所憎恶、禁止的,旧约所记载的先知只是神的代言人,负责传递上帝的说话,他补充说:「在旧约的记载中,先知有使者公式,他们说话前会有『耶和华如此说』等类似字句。」
旧约的先知会针对当时处境、政治因素而宣讲上帝的说话,而且多会宣讲与政府相对的反话。蔡博士指公元前八世纪为先知的黄金时期,如有阿摩司、以赛亚、何西阿等先知,他们的宣讲大同小异均围绕着近东小国而引起的政治问题,及当时社会处於繁华时期而引起贫富悬殊的经济问题。蔡续言上帝今天仍藉着先知说话,只是我们是否愿意作上帝的先知,像旧约先知般愿意受苦,又或死亡,说:「耶稣也是一位先知,祂的遭遇更悲惨,甚至被教会排挤。」
「信徒皆祭司是十六世纪的产物,今天是时候要换上新装当先知。」伯特利神学院神学系教授李少秋博士,他主讲分题「从神学角度反思基督徒的公民身分」时直指基督徒欠缺当先知的「勇气」,没有为社会公义而出力。他又谓当时的先知看见有钱人与官方勾结,不畏权势地发声,并提醒上帝的子民。
二十世纪发展的自由主义思想认为公共领域可以透过道德、社会、政治、经济等层面,透过不同服务和福利令财富有更具质素的运用,如透过累进税重新分配社会财富、房屋政策干预市场经济、对教育立法以达至平等、各方信息可获言论自由、开放政策如认同同居、同性婚姻等,李博士坦言愈激进的公民行动,确是愈能推动政府向前走。
但他明言:「教会不需要和社会的声音一模一样,应有见证上帝的独特身分,因为圣徒身分不应受社会文化所污染。」他续举例教会在自由社会上原已有许多贡献,如良知自由、生命维护、教育普及等,所以教会在公民社会中应该占一席位,且要强化与公民社会的关系,但可惜表现并不如是。他认为教会和圣徒群体在社会上必须要不压迫人的自由;发出道德声音,担当社会的良知,作出合一的关怀行动,做社会政权的典范;践行和平的实际行为,作分别为圣的见证。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戴耀廷教授主讲「基督徒在公共领域中的参与」,他解释弥迦书六章八节指「存谦卑的心与上帝同行」可以藉祷告实践,但「行公义、好怜悯」只能在公共领域中实践,他说:「好怜悯教会已做不少,我们会照顾贫穷的人,但总欠缺行公义,例如我们面对寄居的外佣时,如何看待他们的居港权?」
他认为基督徒首先可以在个人层面上为弱势发声,伸张正义,如看见突发事报警求助,又或运用律师专业的知识帮助弱势打官司。第二个层面可尝试改变不公义政策,学效天主教建立专业水平的智囊团,登报向政府提出具水准的政策建议。第三个层面是改革整个民主制度及由教会层面塑造相对应的文化,他认为,在未来五年香港将会「好刺激」,包括二零一七年普选的冲击,他估计届时的提名委员会将有基督教议席,情况如同过去选出十个基督教选委一样,他指香港信徒政治较落後,应及早思想如何能更公平选出教内代表。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