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锟斤拷锟斤拷锟教帮拷锟斤拷锟斤拷 > 灵修 > 讲章 > > 正文

学习过筑坛的人生(创13:1-7)

2019-04-30

核心提示:  学习过筑坛的人生(创13:1-7)  今天早上,我们要来一起思想《学习过筑坛的人生》,讲到献祭,我想我们应该会想到几件事,包括祭坛、家庭祭坛等等,而所谓的祭坛,在现代的教会中,被广意视为「祷告」。  我不知道今天在我们教会中间,有多少弟兄姊妹在家里有一个祭坛,可以祷告、安静、等候,甚...


  学习过筑坛的人生(创13:1-7)

  今天早上,我们要来一起思想《学习过筑坛的人生》,讲到献祭,我想我们应该会想到几件事,包括祭坛、家庭祭坛等等,而所谓的祭坛,在现代的教会中,被广意视为「祷告」。

  我不知道今天在我们教会中间,有多少弟兄姊妹在家里有一个祭坛,可以祷告、安静、等候,甚至是领受神话语,或是从新得力的地方。

  今天我们要从亚伯拉罕身上来学习如何过一个筑坛的人生,请我们看创世记十三章1-7节:「亚伯兰带着他的妻子与罗得,并一切所有的,都从埃及上南地去。亚伯兰的金、银、牲畜极多。他从南地渐渐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间,就是从前支搭帐棚的地方,也是他起先筑坛的地方;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与亚伯兰同行的罗得也有牛群、羊群、帐棚。那地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

  从整个旧约中的献祭,我们看见有几个进程:1、筑坛:摩西之前。2、会幕:在旷野生活至所罗门王建殿之前。3、圣殿:第一、二、三圣殿,一直到主後七十年为止。4、会堂:两约之间。5、教会:新约之後,主耶稣所设立的。

  而对於今天的我们而言,「祭坛」对我们有什麽意义呢?

  一、随时敬拜

  筑坛是一种随时的敬拜,我们从圣经来看,所有的筑坛都是一种随兴,正确地说:用筑坛来回应神。

  敬拜不是形式,而是出於自己的心,耶稣说:敬拜神要用心灵和诚实敬拜。

  人类的第一个献祭,就是亚伯和该隐兄弟俩的献祭,然而,为何神只喜悦亚伯的祭,而不喜悦该隐的祭呢?因为态度不对!

  在以赛亚书一开始,上帝警告以色列民:「你们所献的许多祭物与我何益呢?公绵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经够了;公牛的血,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悦。」(赛1:11)

  所以,外表的形式敬拜,不是神所喜悦的。

  今天,我们对敬拜,常常会有固定的想法,好像敬拜、祷告、赞美有一个模式,好像是一个标准流程,但是,筑坛的意思,不是固定的时间、地点,而是个态度。

  就像雅各在床头上祷告,「於是以色列(即雅各)在床头上【或作扶着杖头】敬拜神」(创47:31)又如同摩西的姊姊米利暗在以色列民离开埃及之後,立即敬拜神,「亚伦的姊姊,女先知米利暗,手里拿着鼓;众妇女也跟她出去拿鼓跳舞。」(出15:20)

  此外,包括但以理素常祷告,我们相信他在狮子坑里,仍然祷告,他并不拘於地点或是时间。

  耶稣的门徒彼得快沉入海里时的祷告,他就立即祷告说:「主啊!救我!」

  而保罗、西拉在监狱中,仍然赞美主,在监狱里,就成为保罗一行人的祭坛。

  主耶稣在客西马西园祷告,那就是祂的祭坛,当主耶稣在十字架的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十字架,这就是祂的祭坛。

  因此,随时筑坛敬拜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无论是开会、走路、吃饭、生活、工作等等,都有可以敬拜祷告。

  有天主日之後,我和师母到一个餐馆吃饭,结果席间旁边的人就在分享他们的服事、接着他们就开始祷告,这一幕实在令我很感动,这就是随时敬拜。

  二、重新开始

  每次的筑坛的时候,就是一个新的生活的开始,就如同挪亚离开方舟,就筑坛献祭,那是一个新的生活的开始;当上帝告诉亚伯兰要离开本地、本家、本族时,他就来到主前筑坛,因为这代表着新生活的开始。

  雅各梦见天使在天梯上上下下,而梯的的另一头,上帝在站在梯的上面告诉他:「我是耶和华─你祖亚伯拉罕的 神,也是以撒的 神;我要将你现在所躺卧之地赐给你和你的後裔。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尘沙那样多,必向东西南北开展;地上万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我也与你同在。你无论往那里去,我必保佑你,领你归回这地,总不离弃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应许的。」(创28:13-15)

  当雅各醒了之後,就把所枕的石头立作柱子,浇油在上面献祭,他就把那地叫做伯特利,意思就是神的殿。

  因此,当我们每天早上筑坛献祭的时候,那就是新的开始。

  记得我在神学院毕业那年,我答应竹南圣教会要过来教会服事,於是,我就是利用一次到北部的机会,特意在竹南短暂停留,我用步行到教会,边走边祷告,为这地祝福祷告,我一边宣告耶稣已经得胜,同时,我把自己再次献给主,我知道这就是我们祭坛,也是全新的开始。

  所以,你要把一天献给主,当你敬拜、祷告的时候,你要深信有新的美好事要发生,你要相信,今天跟昨天不一样,昨天的沮丧、失败不能影响你,你要成为新的日子、是荣耀的日子、是主所带领的日子。

  三、迎接挑战

  从旧约圣经中,每次都是筑坛的时候,通常接下来有一个挑战,可以不用接受挑战,但是不会带来更多的祝福,一关过去了,原来才能看到另一个祝福。

  就好像爬山,这绝对会带来挑战,但是经过这些挑战之後,就能到山顶,那里景色更美、更漂亮,空气更好,这就是接受挑战所带来的好处。

  当年,亚伯兰,当他离开的家,他可以拒绝,但他没有!反而得着上帝与他的立约,这就是祝福。

  当年,雅各离开他的家,他可以拒绝,但他没有!他留下来,可能会与他哥哥以扫更多的张力,但他回来故乡之後,他的财产变多了,这就是祝福。

  当年,摩西带领以色列离开埃及,他可以拒绝,但他没有!结果让以色列人建立一个国家。

  历世历代以後,神呼召许多的宣教师成为美好的见证,这些宣教师把自己的生命献上,然後,在神面前设立祭坛。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1782 ~ 1834),他是影响华人福音工作十分重要。

  1801年,年仅19岁的马礼逊受到圣灵感动,决志成为一名宣教士,到异国他邦传福音。在向差会提出申请之前,他写出一份题为《一个立志宣教的候选人的思考》的志愿书,在上帝面前他诚实地扪心自问十几个问题,其中包括:「基督是否已经差遣了我?」、「我是否已有基督所教导的、对人们灵魂应有的深切同情心?」、「我是否深感自己何等不配,而甘心乐意顺服基督和被祂使用?」、「我能否向基督保证: 我决不贪求个人有多大的成就,也不贪图别人的金银财物;不追求个人的荣誉,只追求基督的荣耀?……」。

  当他确信自己内心对这些问题的肯定回答後,他写道:「在遭受耻辱、逼迫、饥饿、衣不蔽体,甚至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时,我要以喜悦的心情结束生命,决不动摇。我宁愿与基督同生死,而决不接受帝王的支配;我要在上帝面前说实话,决不撒谎。我要传播上帝的真理,决不宣扬我个人,所传扬的乃是基督。我愿为基督做教会的仆人,为要彰显基督的救赎,引领人们来到祂面前」。

  同时,马礼逊也刻意为将来的宣教做准备。1801年6月,他开始从长老教会的莱德勒牧师(W. Laidler)学习基本的速记法、系统神学、拉丁文、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他在日记中许下这样的心愿:「我不知道何时能学完,只有上帝知道。这是我的愿望,如果上帝把我留在世上的话,我会等到祂所赐的机会,为传扬基督的福音做出努力。上帝啊!我的全部希望都在你那里。倘若你喜悦的话,求你藉着救主耶稣基督向我这个罪人施恩,在我开始这项学习计划的时候,赐福与我。阿们」。这就是他的祭坛,而祭坛都会带来挑战。

  另外一位是成立中国内地会的英国宣教师戴德生(1832-1905),他的日记里写着:「在我得救後数月,一个悠闲的下午,我把自己关在房间,用了好一段时间与神相交,我恳求他给我一点工作,好表达我对他的爱和感激。当我将自己毫无保留地献在坛上,那浸溢我灵魂的庄严感觉,给我一个明显的确据,就是神已接纳我的献祭。神的同在有说不出的真切。那时我还未满十六岁,我记得我俯卧地上,伸开四肢,静静地俯伏在神的面前,心中有一股不可言喻的敬畏和喜乐。」这就是他的祭坛,而祭坛都会带来挑战。

  有一年,戴德生回国述职,他在英国分享在中国的福音负担,在一次的聚会,富能仁(James Outram Fraser 1886 ~ 1938)听见非常感动,於是主动写申请书给内地会,盼望能到中国来宣教,但因他有鼻子的问题,一再被内地会退件,当时的卫生条件不好,内地会担心宣教师身体健康如果不佳,会影响同工和服事。然而,他一再申请,於是说服内地会,他之後到云南傈僳族人传福音,影响许多的人。

  在台湾的福音工作,莫过於加拿大的宣教师马偕(1844-1901),他在年轻时,被神所呼召,他就向神献祭,并且接受这个极大的挑战,他在晚年写下一首诗,更是说明他对台湾──他的祭坛──的爱:「我全心所疼惜的台湾啊!我的青春拢总献给你。我全心所疼惜的台湾啊!我一生的欢喜拢在此。我在云雾中看见山岭,从云中隙孔观望全地,波澜大海遥远的对岸,我意爱在此眺望无息。我心未可割离的台湾啊! 我的人生拢总献给你。我心未可割离的台湾啊! 我一生的快乐拢在此。盼望我人生的续尾站,在大涌拍岸的响声中,在竹林摇动的荫影里,找到一生最後的住家。」这是他的祷告,也是他的祭坛。

  是的,当我们在献祭给主的时候,也许就会带来挑战,可能在工作上、生活上、感情上、经济上……但是你要知道,这只是个过程!主将会与你同在!使你安然走过这些挑战。

  四、谨慎自守

  在五祭中,赎罪祭中,有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要赎罪,有件事,我们务必要留意:「你要宰这羊,取点血抹在亚伦的右耳垂上和他儿子的右耳垂上,又抹在他们右手的大拇指上和右脚的大拇指上;并要把血洒在坛的四围。」(出29:20)「就宰了羊。摩西把些血抹在亚伦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 又带了亚伦的儿子来,把些血抹在他们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又把血洒在坛的周围。」(利8:23-24)

  圣经告诉我们,献祭的时候,要把血涂在三处:耳、手、脚,代表这三方面的圣洁,就是「耳」要听主的话、「手」要作圣洁的事、「脚」要走主的道。

  一个祭坛的人,需要知道要谨慎自守。

  我们要留意亚伯拉罕的献祭,亚伯拉罕一开始从圣经舞台中出场的时候,他是常常献祭,请留意几段的经文:

  耶和华向亚伯兰显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後裔。」亚伯兰就在那里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创12:7)

  从那里他又迁到伯特利东边的山,支搭帐棚;西边是伯特利,东边是艾。他在那里又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创12:8)

  也是他起先筑坛的地方;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创13:4)

  亚伯兰就搬了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创13:18)

  这可见是他早年的生活光景,就是献祭、献祭,尊主为大,就是在创世记十一章的开始,一直到十三章,但在十四章之後,他就没有这麽做了,接着,他的生活一片混乱:不敢在国王面前承认撒拉是自己的妻子,然後,又误会上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娶了夏甲,他的生活一片糟糕、简直是完全失控,当他再次献祭的时候,对象竟然是他的儿子以撒,这是他重新再次面对主。

  我们基督徒是需要学习常常筑坛献,今天我们提到四件事,就是随时敬拜、重新开始、迎接挑战、谨慎自守。

  在圣经中,有提到两种祭坛,一种是敬拜神的祭坛,那是圣坛;而有一种祭坛是邱坛,这发生在南北国之间,特别是在北国中间,有许多的邱坛,那是祭拜偶像的坛。

  今天的生活中,也许是我们的兴趣、嗜好、喜好、地位、价值观等等,无形之中也成为我们的邱坛。

  邱坛是主所不喜悦的,需要被拆毁,然後,才能建立主的祭坛。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