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 经文:路19:28-44-基督教讲章
2019-04-30
经文:路19:28-44kBX
按教会的传统,从复活节的前一个主日起,到复活节的这一个礼拜,被称为“受难周”(Passion Week),或者“圣周”(Holy Week)。受难周的第一天,是耶稣当年骑驴进耶路撒冷的日子,习惯上被称为“棕树主日”(Palm Sunday),或者“棕树节”。今日教会纪念这个日子的目的,是纪念耶稣进耶路撒冷的事件,并再思这件事情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教训。kBX
进耶路撒冷是耶稣早已就有的计划,在和门徒相处的日子里,耶稣至少有三次向门徒预言他将要到耶路撒冷去,并在那里为人类舍命。现在,耶稣终于要将这个计划付诸于行动。耶稣骑着驴,朝着耶路撒冷走去,他的门徒紧紧相随。这样的举动激活了犹太人的思想,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前呼后拥,以不同的方式向耶稣表示欢迎。面对这个特别的场面,路加在他的福音书中选择记述了一首颂歌——“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这是众门徒们的赞歌。这首颂歌得到了耶稣的认可,因为这首颂歌所表达的,也正是耶稣所期望的,也就是说,这首颂歌道出了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的真意。kBX
在纪念又一个棕枝主日之际,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思考这首颂歌所要传达的信息,让我们透过这首颂歌,更深地认识到纪念棕树节的意义。kBX
一、“奉主名来”的王kBX
早在旧约时代,上帝就藉着先知说预言,将要赐给犹太人一位弥赛亚,而这位弥赛亚具有君王的身份。讲得最为清楚的就是先知以赛亚的预言:“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赛9:6-7)当耶稣来到世上之后,这个预言已经应验了,但当时的百姓并不知道。因此,耶稣在他的工作中有一个重心,就是要指引百姓认识他就是上帝应许的弥赛亚,就是那位将要来的君王。kBX
最早将耶稣和君王的身份联系在一起的,是从东方而来的博士。当他们询问“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的时候,说明他们已经承认了耶稣是王的这个事实。之后的众人却均没有这要的认识。认识耶稣的人群中,有些人只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人,说他是拿撒勒的木匠;有些人把他当成一个超越的人,说他是拉比,或者是先知。透过耶稣的作为,众人对耶稣的身份有了不同的看法。现在,耶稣又要藉着骑驴进耶路撒冷的这个举动向人们说明,他是君王,他是上帝应许的弥赛亚。kBX
耶稣选择在这个日子公开他君王的身份是有特别意义的,因为这些日子正值犹太人的逾越节期,犹太人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耶路撒冷,共同欢庆这个节日。据有关资料显示,逾越节期间,耶路撒冷周围会聚焦250万左右的犹太人。耶稣要在这样的场合向人们公开宣告他君王的身份。kBX
对于当时的犹太人而言,大部分人是熟悉旧约圣经的,看到此时的情景时,他们自然而然地想起先知撒迦利亚的预言:“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亚9:9)当众门徒看到此情此景,又想起耶稣往日的大能作为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唱出赞歌:“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kBX
耶稣希望人们知道他就是上帝所应许的弥赛亚,而门徒正好唱出这样的赞歌,这说明门徒对耶稣的认识是正确的,是符合耶稣的心意的。kBX
在纪念棕树节的时候,让我们再次思想耶稣是君王这个重要的信息,他不仅是我们的救主,也是我们的君王,他要管理我们的人生。kBX
二、“至高之处”的王kBX
耶稣是君王,但他又不是属世的君王,他并不在地上做王,耶稣生怕群众对他的君王身份有这样的误解。“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群众曾经“强逼”耶稣做他们的王,耶稣却“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参约6:1-15)。此次,耶稣依然要设法避免群众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他在宣告自己是君王的时候,很注意方式。耶稣进耶路撒冷之时,骑着驴而不是骑着战马,他正是要以这样的举动向人们说明,他不是揭竿而起的起义领袖,不是群众所盼望看到的战斗英雄。kBX
对当时的百姓而言,他们非常清楚地知道,他们的祖国和民族曾经经历过一个繁荣富强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已经过去许久,并且一去不再复返。任何一个太平盛世都会令人向往,并会让人时常纪念。当下的犹太民族,可谓多灾多难,不断地被外邦人欺压。他们最为盼望的,就是民族得以复兴,国家脱离苦难。而这一切希望,他们都寄托在一位民族英雄身上,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人是谁,但他们一直在等待。当耶稣到来之时,他们首先想到,耶稣应该就是他们所盼望的那位民族英雄。于是他们前呼后拥,膜拜这位英雄。公元前165年,犹大玛喀比的起义获得胜利,他在群众的簇拥与欢呼中进入耶路撒冷,此刻的犹太百姓,可能想起了这件往事,所以他们以为耶稣是另一位犹大玛喀比。他们的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耶稣最担心发生的事情,究竟还是发生了。他们的信仰出了差错,所以信仰不会持久,他们并不是为了属灵的事而赞美主,所以他们的火热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五天之后,就是这些高呼“和散那”的人,又在高呼“不要这人,要巴拉巴”(约18:40),“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路23:21)。没有纯正信仰支持的热心,就会有这种危险的结局。kBX
不过还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如此,众门徒的认识让耶稣能得到一丝的欣慰,因为门徒并没有把他当成属世的君王,他们知道耶稣是“至高之处”的王。kBX
耶稣对彼拉多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18:36)这对我们是一个重要的提醒,耶稣不是属世的王,所以我们在他们面前也不能只求属世的好处,而要 “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太6:33)。使徒保罗劝勉我们说:“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3:2)我们一定要切记!kBX
三、“应当称颂”的王kBX
耶稣希望人们认识他君王的身份,更希望人们接受他的这个身份,并因此颂赞他,所以耶稣选择在一个人流如潮的日子公开宣告他君王的身份。可是,事实却不那么乐观,赞颂他的人不少,但更多的人动机不纯,“他们向上帝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罗10:2)。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一些更令主伤心的人,就是那些披着宗教外衣的法利赛人。当众人都在欢呼的时候,他们却并不其列(不在盲目呼喊的一般群众的行列,更不在真心歌唱的门徒的行列)。他们不但自己不歌颂主,而且还干涉别人的歌颂。当他们看到门徒在歌颂主的时候,就对耶稣说:“夫子,责备你的门徒吧!”耶稣并没有禁止,而是毫不客气地说:“我告诉你们:若是他们闭口不说,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kBX
耶稣高兴众门徒如此歌唱,但他又为法利赛人之辈叹息,耶稣并不满足于这么少数的人认识他并歌颂他,他希望有更多的人与门徒一道歌颂,因为“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因此,当他看到耶路撒冷圣城之时,“就为它哀哭”。耶稣岂是为一座城而哭吗?他是在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百姓及宗教领袖哀哭,为他们的刚硬而哭,为他们的无知而哭,更为他们的不思悔改而哭。无知的群众不认识他,他们仅仅把他当成民族领袖,却不知道他就是生命的救主;虚伪的法利赛人把他当成仇人,正在设法致他于死地。“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约1:11),耶稣怎能不为此伤感?kBX
应当称颂的主,却得不到应有的称颂,这实在是一大悲哀。使徒保罗叹息道:“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作上帝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罗1:21-22)这样的悲剧不知还要持续多久?!kBX
我们这些自称跟从主的人,又有多少时候按着上帝当受的赞美称颂他呢?诗人说:“上帝的众子啊,你们要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归给耶和华。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他,以圣洁的妆饰敬拜耶和华。”(诗29:1-2)你“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他”了吗?kBX
当主的母亲马利亚带着耶稣到圣殿里行洁净礼时,西面对马利亚说:“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参路2:25-35)面对同样一位耶稣,人们总会有不同的态度,而这些不同的态度,势必会引出不同的结局,就是“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在耶稣进耶路撒冷这件事上,也是如此。门徒因对耶稣的正确认识而引出他们对主的真心赞美,让主感到欣慰;群众因对耶稣的错误认识而引来他们盲目的呼喊,让主伤心;法利赛人因对主的仇视而暗下杀机,让主为他们哀哭。当我们在纪念主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并宣告他君王的身份的时候,我们会怎样面对主耶稣呢?我们的行为会得到耶稣怎样的评价呢?但愿每个弟兄姊妹都深思这个问题。kBX
发表于《教材》2007年第2期kBX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