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锟斤拷锟斤拷锟教帮拷锟斤拷锟斤拷 > 灵修 > 讲章 > > 正文

走二里路 经文:太5:38--42-主日讲章

2018-06-13

走二里路 经文:太5:38--42-主日讲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章分享 > 主日讲章 走二里路 经文:太5:38--42 来源:《讲道集》2005年3月  | 作者:张节 | 时间:2014-10-28 20:15:51 | 阅读[] 字体: [大 中 小] [繁体] [推荐]

经文:太5:38--42
    
马太福音5:38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5:39 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5:40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5:41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5:42 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货的,不可推辞。”
 
《马太福音》第五章记载了主耶稣的许多宝贵教训,而5:38—42节是主耶稣论报复的教训。主道成肉身来到世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约的恩典时代。
 
主耶稣来以前,人们是活在律法之下,而律法时代的精神是以一报还一报的法则为基础的,这一点我们在旧约的《出埃及记》、《利未记》、《申命记》等经卷中都可以看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等类似的经文。照理说这是非常公平的原则,你怎么待我,我也怎么待你,大家是半斤对八两,谁也不占谁的便宜,谁也不欠谁的。或许这样公平的原则更让人觉得痛快觉得解恨。
 
可是在这儿,我们看到主来了句“只是我告诉你们…… ”,当“只是”这两个字出现时,我们就知道主耶稣一定又有不同于一般人的高见。正如《以赛亚书》所说的“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果然,他紧接着就说“不要与恶人作对”,然后是四个例证:
    
1、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2、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3、同他走二里路;
4、有借贷的不可推辞。
    
主耶稣的这段教训,体现了新约时代超乎公平的爱的原则,这种原则高过世界上一般的原则。有圣经学者说,在主耶稣生活的时代,民间就流行着这么一句谚语“你怎样对我,我也要怎样对你”。
 
可是主耶稣提出了和当时的社会风气完全相背的教训,许多人因此而怀疑基督教是消极的宗教,是软弱的,不抵抗的宗教,认为基督徒都是些没有出息的人。但事实上,真正认识真理的人都知道这种看似软弱的行为刚好体现了基督徒灵里的刚强。
 
这个教训中,我们看到主耶稣所要求门徒的,不仅仅是公平,更多的层爱。因为报复不是神的方法,爱才是神的方法。主耶稣来,就是要用爱的原则来成全律法时代公平的原则。
 
正如《马太福音》5:17主说的:“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过去我读这段经文时,多是从爱和饶恕的角度来理解它。最近,当我再次细细品读这段经文时,我发现自己还可以从其它角度来挖掘这其中所蕴藏着更为丰富的信息。
 

一、“走二里路”意味着豁达的精神

    
在基督徒奔走天路的历程中,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的情况,我们时常会遇到。要不要“走二里路”?如何“走二里路”?这是我们常常要思考的问题。
 
按照罗马人的规矩,一里路就是一千步,要走完一千步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经文中的“一里路”,人们或许也各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人把工作看作是一里路,认为这是一种不得不尽的责任,是一种不得不守的义务,是一种负担或累赘,只盼着早点卸下来,好从工作中解脱出来。
 
有的人则把人生中遇到的失败,挫折看作是一里路,在行走这一里路的过程中常常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也有人把考试看作是一里路,觉得好象是千斤重担压肩头,不堪重负。
 
还有人把朋友的请求或额外的事奉看作是一里路,不情愿却又不得不勉强去作。
 
或许当你走一里路时,你觉得这是强你所难的行为;或许当你走一里路时,你是带着被强逼,勉强的心情上了路;或许当你走一里路时,你是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上上路;或许当你走一里路时,你是带着一种焦虑,带着一种急躁,带着一种哀怨的心情上了路,你只盼着早点走完这一里路了事。
 
可是当你愿意走二里路时,你的境况就非第一里路所能比的了。因为你是甘心乐意的要走二里路,这表明你愿意从一种更高的层次,以一种豁达的精神来面对人生中所有的境遇。这时候你内心的想法、看法与感受已显然不同于你走第一里路时的光景。这时候的你,已经化勉强为自愿,化焦虑为轻松,化急躁为平静,化哀怨为包容,化仇敌为朋友,化被动为主动,化悲观为乐观。这个多出来的第二里路,让你把消极变成了积极把咒诅变戒了祝福,把羞辱变成了荣耀。
 
这种豁达的精神让你不单单看到了眼前的失望,还看到了失望背后隐藏着的希望;这种豁达的精神让你不单单看到了阴雨霾霾的日子,也让你看到了莺歌燕舞的日子。这种豁达的精神让你在人生的低谷时,不再垂头丧气,而总是充满着活泼的盼望。这是以更高的义来成全律法的义所带来的结果。
    
人生总是蕴藏着无数的变数,生活也常常是欢乐与悲伤并存,顺利与挫折交错,顺心与失意相伴。有谁从来都是事事如意呢?有谁不曾哭泣过呢?许多的事情我们无法预料,更无法去强求,有些事情常把我们搅得焦头烂额,也常有些事情让我们的心灵哀伤哭泣。常言说得好,“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灾难,痛苦,挫折,困难,险境,好象狂风暴雨,又好像咆哮的海浪,随时都可能和我们人生的风帆相遇。但这些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以豁达的精神来面对它。
 
有了这种豁达的精神,我们就可以聊以自慰,可以心满意足地告诉自己:没有黄金屋,但是我有温馨的家庭;没有天生丽质,但是我有健康的体魄;没有高官显赫,但是我有快乐的心境;没有成功,但是我有平凡。事物总是辨证存在的,这种豁达的精神可以让我们看到常人所不容易看到的闪光点。
 
亲爱的弟兄姊妹,有位名人说得好:“一个人幸福快乐,不是因为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
 
所以,当你以豁达的精神来“走二里路”时,你的脚步就会变得越来越轻省,你的道路也就越走越光明了。
 

二、“走二里路”意味着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走一里路时,你把它看作是一种负担,一种忍耐,一种责任和义务的话;如果说走一里路时,你不是唉声叹气,不是满口怨气地走;那么当你走二里路时就不再是忍耐,而是一种享受了。因为你以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了,这时候的你必定是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满心感恩地走二里路了。
    
《马太福音》5:20主耶稣说:“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可见主耶稣要求我们的,是要高于并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如果我们把走一里路理解为是文士和法利赛人也能做得到的义,那么走二里路就是主耶稣所喜悦的高出报复原则的义;如果我们把走一里路理解为是人的自然本能的反应,那么走二里路就只有那些品行高尚和内心充满爱的人才能走得了的。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意思是说,一个人,应该永远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奋力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苹果”,也就是目标。这样的人,总是为自己设置更高的人生日标,总是在期冀更美好的未来,总是在收获更大的成功。这样的人,即使未必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使未必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但他们后来所收获的,往往超过那些总是采摘伸手可及的苹果的人。
 
这是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它告诉我们在人生旅程中要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超越自我,用更高的要求来激发自己的潜力,以良好的状态,执著地向人生的更高目标攀登。而对着侮辱或伤害,这样的人可以做到不以怨报怨,而是以德报怨;面对着权益的被剥夺,这样的人可以做到不奋力相争,而是淡然处之。
  
我认识一位姊妹,常有人羡慕她的好心情,人们说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快乐,似乎从没有见她忧伤哀愁过。有一次,有人跟她诉苦说自己是多么的劳累,一天到完有做不完的活。回家后还有一大堆的家务要做,似乎总也忙不完,活着实在是太累了。然后问她“为什么做那么多的事还总那么精神抖擞的?”她说:“其实很简单,快乐的秘诀就在于我常觉得亏欠,常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够”。其实她所说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
    
我们做事情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只是最低限度地完成工作,只做到最起码的标准;另一种则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去做事情,不仅把事情完成,而且还力求做得尽善尽美,不仅尽上本份,而且还远远超过别人的要求和期盼。当你用第二种方法来做事时,你就在走二里路了。
    
《歌罗西书》3章23节说:“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当你想着你是在为主作工时,你也就自然而然会为自己设置更高的目标了。
 

三、“走二里路”意味着乐意的给予(jǐyǔ)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太5:41--42)
 
如果说第一里路是你不得不走的路,是你不得不做的事的话,那么这第二里路无疑就是你甘心乐意的给予,甘心乐意的付出。
 
《旧约》和《新约》中都有许多的教训提醒我们要体恤人,怜悯人,要乐意施舍。
 
《箴言》19:17说:“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箴言》25:21--22说:“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饭吃;若渴了,就给他水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不碳火堆在他头上。耶和华也必赏赐你”。
 
《使徒行传》也告诉我们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徒20:35)。
 
《希伯来书》的作者更提醒我们说:“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来13:16)。”
  
有许多人觉得人生似乎只是一个聚钱的漫长过程,人生就是求财加上聚财,再加上过好日子。所以,千万人匍匐(púfú:指爬行或爬)在钱的脚下,顶礼膜拜。许多人为了钱,在世上汗流浃背,绞尽脑汁,奔波不息。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就变成了赚钱的机器;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就只认得钱了。在这个世界上,吝于拔一根毫毛去帮助人的人比比皆是,但倾尽所有去帮助别人的也不乏其人。
 
圣经中就有被历代教会所传诵的用极贵的真哪哒香膏膏主的马利亚,也有寡妇的两个小钱等乐意给予的好例子。
 
但我今天在这儿要说的这种乐意的给予,不单单指的是钱财上的慷慨解囊,更主要是指其他方面的给予,如关心,微笑,问候,探望等。
 
有的时候,哪怕只是一句关切的问候,或一次适时的看望,或一个及时的电话,或一个亲切的微笑,也能丰富一颗空洞的心灵。
 
著名的作家雨果曾说:“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
 
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令人感到温暖而又愉快的微笑,可以使一颗冰冷的心得到熔解,可以令周围的一切都闪耀着微笑,带给人理解,宽容,美好的感觉。当你对人微笑时,表示你接受他,认同他,这是对他的安慰;当你对人微笑时,表示你理解他,赞赏他,这是对他的鼓励。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小小的微笑。
 
有许多华人在国内时不是基督徒,但是他们在国外成为了基督徒。曾有人告诉我说,是因为当他们举目无亲,孤独彷徨时,教会中弟兄姊妹真诚的微笑和接纳深深吸引了他们,给他们孤寂的心灵带来了许多慰藉。所以他们很喜欢到教会中去。也许这种微不足道的付出在施予者看来几乎是不值得一提,或者施予者根本就没有想到过它的功效,但它却的的确确给接受者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三年前,当我去美国时,随身带去了学生们送的一本相册,那里头是他们用彩笔写下的临别赠言和他们每个人的英姿飒爽的相片。我知道在这本普通的相册里装着是他们对我的衷心的祝福和深切的期待。
    
也许这本相册在同学们眼里只是一件小小的礼物,仅仅是表达了他们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可是在我后来艰辛的异国他乡的求学生涯中,这本相册带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当我感觉孤独压抑时,我就想起相册上学生们说的“老师,你在他乡好吗?有空时,别忘了到屋外看看空中的白云,那里只有你才能读懂的密码:我们爱你。”
 
我望着空中流动的白云,眼里噙着泪,心中充满了无限柔情和由衷的感激之情。在基督里的这份宝贵的浓浓的挚爱,让我忘了自己身在何方。
 
在我度过的最艰难,最无助的日子里,我想起相册上学生们说的“无论在哪里,你永远在我们的心里;无论在哪里,都是在主里;无论在哪里,都愿耶和华赐福予你。”这些看似简短朴素的话语抹去了我浓烈的思乡的愁绪,也抚慰了我那颗忧伤的心灵。我很惭愧自己没有为他们做过什么,可是他们却如此真诚,如此乐意地把赤诚的爱给予了我。他们的这种给予,在往后的日子里时常提醒着我要记着为他人的生活增加一缕温馨,记着为他人的生活灿烂一片心地。
 
一个智者说:“人生好象是一只布袋,等扎上口的时候,许多人才发现里面装的全是遗憾和没来得及做的事”。
 
亲爱的弟兄姊妹,如果你想让自己人生的口袋在扎上口时能少一些缺憾,多一点美丽,少一分后悔,多一些满意,那么就让我们趁着现在陪他人走二里路,为他人开一朵小花,铺一块绿荫吧!神必定会悦纳我们的乐意的给予(jǐyǔ)。阿们!
 


2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