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锟斤拷锟斤拷锟教帮拷锟斤拷锟斤拷 > 新闻 > > 正文

美福教务长熊润荣博士:小组教会≠教会增长

2019-05-01

核心提示:华里克牧师编着的《直奔标竿》描述美国教会以小组模式增长的成 术,让众多华人教会牧长纷纷起而仿效。然而,并非所有运用此法的教会在教会增长上取得成 。这到底何原因?难道是「小组」不灵?美福神学院教务长熊润荣博士,在最新校刊中发表文章专门谈及此事。熊博士认为问题不是出在「小组」模式本身,而是应用者没有抓住...


华里克牧师编着的《直奔标竿》描述美国教会以小组模式增长的成 术,让众多华人教会牧长纷纷起而仿效。然而,并非所有运用此法的教会在教会增长上取得成 。这到底何原因?难道是「小组」不灵?

美福神学教务长熊润荣博士,在最新校刊中发表文章专门谈及此事。熊博士认为问题不是出在「小组」模式本身,而是应用者没有抓住其背后之精髓,只是单存照搬照抄,当然缺乏实际国效。

熊博士首先表示,从客观来讲,「小组」模式是促进教会增长的好方法。一直采用该法的马鞍峰教会每年约有八千人受洗归入基督名下。而且,美国十大英文教会(包括马鞍峰教会)竟都是小组教会。

接着他话锋一转,「但这并不表明凡是运用『小组』模式的教会都能取得教会增长的果效。」

他认为倘若有牧者或教会领袖,事前没有仔细准备就贸然把自己的教会从原有的模式,强行转型为小组教会的话,不仅无任何效果,可能反而会吞「小组」的苦果--教会人数不增反降。

他继续解释说,小组教会是一个新的思想形态(mentality),它要求教会组织要分散、形式要活泼,权力要下放,更要平衡推进五个标竿(敬拜、团契、门训、服事、传福音),并注重信徒的关系,每人要立约保持教会的合一等。

不仅如此,教会领袖们必须彻底明白且认同这些前提。若只采用分区家庭小组聚会形式,只是把传统的周六晚间团契聚会分散而已,作用不会很大。

这就是有些教会推行了40天标竿教会和40天标竿人生,聚会人数不但没有加增,反而加增了要解决的问题的原因。「事实上,旧皮袋不能盛新酒;重新建造可能比转型容易。」他中肯地说。

熊博士最后借着自己参加不同讲座,甚至包括今年年初罗省马鞍峰教会主办的「小组教会研讨会」总结出小组教会成 的三大因素,供各教会参考。

首先是健全的小组组长训练系统。熊博士指出,小组组长不能只是开放家庭,款待组员。「其实这只是开始,教会牧者要设计并建立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把小组组长训练为小牧者。 」

第二,还要有相应的教会架构(infrastructure)。架构的硬件包括教会要有健全组织来支持、关顾和联络各小组组长和组员;主日崇拜和主日学的安排要相应配合。软件部分包括完整的小组聚会课程,把信徒从初信引导到成长,能够参予服事和热心传福音。

第三,教会牧者应树立典范。就是说,牧者本身需要参加小组,在小组中接受并参予牧养和关顾,成为信徒的榜样。

熊博士在文章的末了表示,「小组」模式是一个对教会增长有用的工具,但它并非现代教会的专利,事实上,小组模式早在使徒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使2:46-47)。为此,他与各教会共勉:「扩阔胸襟,倚靠圣灵,谦虚的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和眼光,学习有更美的事奉。 」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