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留空间——独处静默的操练
2019-05-01
为主留空间——独处静默的操练 2010-06-21 | 阅读: | 作者:连达杰
经文:路10:38-42
现代人生活忙碌,是一个人人可见的普遍现象;其实,“忙碌”本身并非有什么不对,但过度忙碌的工作与生活,往往使人生命力虚耗太多,以致出现心灵疲惫、情绪紧张及价值错置的景况。基督徒更易在忙碌的生活里,舍弃了亲近神的时间,挤走了与基督共处的空间,且对圣灵带来的更新经历愈来愈陌生。结果呢?当然就是灵性低落,敬虔不再,言与行均未能彰显出信仰的能力和属灵的光彩。这诚然是一件可悲的事!现代人需要深切反省,现代的基督徒也没有例外。
那么,我们有出路吗?当然有!但现代的基督徒首先需要在“行动主义”挂帅的社会急流下,对这“令人烦扰”的生命课题作出沉思。
“忙碌”而非“忙乱”
——耶稣的身教言传
“忙碌、追求外在的肯定——仍然是属灵操练的大敌。”(叶万寿)定意回到主耶稣的生命里永远是脱出灵性困境的始点。让我们回到福音书的记载吧!
一、耶稣的身教
主耶稣是“大忙人”,他每日常要面对大量的工作,要完成的事十分多:不断教导门徒,向群众传扬天国福音,医治患病的人,有需要时赶鬼,或回答朋友及敌人的问题等。他又常风尘仆仆地走遍各城各乡,或在陆上,或在海面,或在屋内,或在户外,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将一切献上,好服侍周围众多困苦流离的人。是的,耶稣承受着沉重的工作压力,甚至“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可3∶20,6∶31《现代中文译本》)。让我们谨记:主曾忙碌至没有机会或办法去取得人生最基本的“温饱权”的地步!
虽然如此,主耶稣并没有失去生活节奏,他“忙碌”却非“忙乱” 。他一直敏感着从上而来的心意,只要“时候到了”(约12∶23,13∶1,17∶1,另参约2∶4,7∶6),他就乐意按父神的旨意作工行事。秘诀在哪里呢?这显然是刻意安静、歇一歇所带来的美好结果(参可6∶31)。主常在紧密的工作行程中拨出时间,独自往旷野祷告(参可1∶35);他已建立一种恒常稳定的祷告生活(参路3∶2l,6∶12,9∶18、28、29)。是的,到山上祷告是他惯常的操练(参路22∶39“照常”)。我们看见,繁忙的侍奉与沉重的压力,并不曾拦阻主耶稣生命力的彰显——皆因他有规律地离开人群独处静默;在一连串频繁的服侍行动中:他总定意创造“抽身而退”的时刻。
二、耶稣的言传
另一方面,透过《路加福音》10章,我们知道主耶稣也将这个“忙中取静”的道理指示出来。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10∶41-42)首先,我们要澄清几点:
1.主没有否定马大工作的价值:主没有说马大的伺候工夫本身有问题和不恰当,也没有说预备食物及打理家务为不该做的事。他指出的症结是:马大所做的事似乎太多了!她让事务占据了她的全部思维,以致她困惑不安;甚至忽略了最好的福分——安静听道。
2.主没有责备马大:主耶稣对马大的回复采取了一种温柔的态度,他所作的是提醒,不是责备。主重复说:“马大,马大!”就是最好的明证。
3.马大也曾“安静听道”:经文给人的印象是马大从没有参与听道,但事实上可能不是如此。原文中,第39节是这样写的:“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也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中文圣经并没有翻译这个“也”字。假若有这个“也”字,最自然的解释,就是马利亚也如马大一样在主脚前安静听道。然后由于马大太挂心工作,坐立不安之下就起来拼命做事,而舍弃了安静学习主道的操练。但马利亚却专注到底,专一在主面前持续听道。
虽然如此,耶稣却要藉这个机会,凸显繁忙工作下刻意安静的重要性。所以主就赞赏马利亚,认为她已选了最好的福分,没有人可夺去的。事实上,马利亚的确了解主的心肠:他愿意与人团契交通,并非要饱吃一顿大餐。马利亚绝不让事务干扰她,乃定意地安静在主面前。
从上述主耶稣的身教言教,我们可确立一个基督徒理想生活节奏的“典范”(paradigm)或“模式”(model)——“作工有时、休息有时”,或说“动有时、静有时” 。基督徒当效法主,在忙碌工作与侍奉中,为神多留一点“内外空间”(inner and outer space),不断进行独处静默的操练。现代都市生活无可避免地叫人劳碌非常,我们毋须否定工作的价值,却要逃避过量工作的陷阱,免致忙乱不知所措,未能按着父神的心意活出每一天。总而言之,做个“忙而不乱,动静皆宜”的现代基督徒吧!
生命形态转化三部曲
怎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忙而不乱”的基督徒呢?特别是我们早已是一个拥有“忙乱”生命形态的人,该如何转化呢?笔者有以下“三部曲”建议:
一、第一部曲
——抗衡“为世界过度工作”的诱惑
从消极层面看,我们要避免无止境地为世界累积工作、不停地工作。主耶稣说过:“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12∶15)按着主的教导,本来我们绝对不能将人的生命价值建筑在财富上,可惜太多时候,我们在世界上不断忙碌工作,甚至到了忙乱、失调的地步,却正是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若想改变过来,就必须深切反省,大力抗衡这种诱惑。
我们可怎样具体做呢?一位肢体说过,我们要留意人生的方向和意义:(1)不要过于追求物质的成就,拼命地做工赚钱;(2)不要太介意个人的声誉,别人忙碌你却空闲,毋须为此感到不好意思;(3)不要胡乱追随自己的虚荣心,以“忙碌”来表现自己的伟大;(4)多欣赏神委派你的岗位,不要忙于去做别人公认“有意义”的工作;(5)不要太重视即时实效性,应重视长线生命的学习。漫漫过程仍可使人自得其乐或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唯独这样,我们才能终止“忙碌不堪”的生活节奏而为“忙而不乱”的生活创造有利的条件与环境。
二、第二部曲
——肯定“为父神独处静默”的价值
从积极层面上看,我们要进一步肯定“为父神独处静默”的价值,才容易引发我们落实安静的行动。神的话语不断提醒:“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诗46∶10上)“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你们竟自不肯。”(赛30∶15)“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40∶31)加上先前提及主独处静默的身教言教,我们没有理由再怀疑从安静得着生命重整和更新的真实性。可惜我们却没有真正肯定之,反倒逆神的心意而行,结果自然就是乏力非常,少有与主深交的经验。笔者相信,除非我们在价值观方面(不仅认知层面)有彻底的改变,敢于逆流而上,接纳“静中得力”的价值。否则,我们每天仍会“身不由己”地被忙碌生活所牵引着,难有翻身的机会!
产生现代基督徒缺乏安静操练的普遍现象,除了是因繁忙的都市生活过度干扰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祷告的理解过于“功能性”——我们来到主前祈祷是为了得着这些或那些事物,而忽略了“生命性”层次的体认——不为什么,我们祷告就是为了与神一起谈心。若进行“功能性”凌驾于“生命性”的理解,会削弱我们自发地敞开心灵及时刻渴慕主的心。
我们受时下社会流行的价值观所影响,凡事讲求效率、果效及完成任务,甚至在祷告上也依样画葫芦。既是这样,我们又怎会喜欢多花时间安静主前,敏感主心意,亲亲自己心灵,或向神作“无无谓谓”似的交谈呢?当然,我不是说“为需要祈求”没有圣经根据(圣经事实上有这种教导),我只想强调一点:太功能性地思想及整理我与神与人的关系,只会被生活需要和具体事项牵着鼻子走,却未能助我们与神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梅顿(Thomas Merton)在其《行动世界的默观》(Contemplation in a Word of Action)一书中,就曾慨叹这种果效性过强的祷告现象,并且呼吁基督徒回到生命里,经历神的临在,至终则达致对基督及自己有新的体认。有牧者曾指出,主祷文(参太6∶9-13)的结构,前三个“愿望”是关乎到“生命性”的祷告,后三个“祈求”则关乎到“功能性”的祷告。可见,生命性的祷告是优先和根基性的。今天的基督徒,实在需要重新抓紧这方面的解释,肯定并接受这样的价值观。唯独如此,我们才会在“赚钱至上”的忙碌生活中,仍甘心拨出宝贵时间,独处静默在父神面前,悠然自得、充满喜乐。
三、第三部曲
——摆上“为自己创造空间”的决心
当我们没有将自己生命的价值建筑在世界物质上,又重新肯定独处静默是让生命向神敞开的重要因素;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为自己下定决心,在每天繁忙的生活中创造与神共处的空间。诚然,生命成长与灵命深化是出于神的恩典,但若要得着的话,人的操练和预备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承认,繁忙的生活实在使我们不易安静下来,但我们更需要透视到,繁忙的事实正是激发我们要重拾安静传统的动力!关键一点则在乎我们有没有决心!主耶稣没有被极度忙碌的洪流所淹没,失去生活的方向和节奏;历代的属灵伟人也同样可在忙碌中独处亲近神,成功之原因何在呢?难道他们每天有30小时吗?当然不是!乃因他们下定决心,要求自己从事独处默想的操练。笔者认识恒常守晨更的属灵长者,他们曾表示:能够这样坚持下去,十年如一日,乃因他们立定心志所致。有了这样的心志,我们就能将灵修、祷告等操练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不将自己“卖给”自己的“冲动”,不会一件紧接一件地硬要完成眼前的工作,直至筋疲力竭,反能摆脱冲动、专心祷告。是的,这种心志确可叫我们产生节制能力,纵然面对众多娱乐节目,仍能摆脱诱惑,乐意花时间专注神。
实践独处静默的一些建议
一、作“定点”的独处静默
所谓“定点”,是指我们经常在一个固定熟悉的环境来亲近神。由于这地方使我们有安全感,它往往容易引发我们进入活泼的属灵气氛中。
1、独处灵修:我们每日的生活虽然忙碌,但仍要拨出一段时间来灵修,独自与主一起。时间可在早上、午间或晚上,至于地点则可以在自己的家、办公室或其他宁静的地方。笔者清楚知道,要恒常持守这种操练极不容易,故此“金科玉律”必须是:坚持到底、绝不松懈!
2、惯常安静:就是每隔若干时候(如每月一次或每季一次),定意排除万难,花上半天、整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到熟悉的静修院、退修营地、郊外或山岭等地方,全然地安静下来,亲近大自然,也亲近神。
二、作“不定点”的独处静默
所谓“不定点”,是指我们无论到任何地方,都可以为主腾出空间、与主相遇,造成一个独特的“个人圣殿”或“心中的小旷野”。
1.车上独处:每天上班、下班乘车时,假如车程不短(如30至45分钟),加上周遭环境不俗,例如嘈杂声音不多、有空调设备、自己又有舒适的座位,这样,为什么我们不可视之为静静亲近神的美好时刻呢?只要我们不阅读报章或书籍,又不闭目打盹,独处在神面前唱心中的歌、祷告或默念他的作为,实在是十分适切的事。笔者认识一些肢体也经常善用这种机会来亲近神。
2.漫步沉思:在街道漫步,随行随思,其间又仰望基督及默默祷告等,都是重要的与主相会的空间。可怎样实践呢?例如:(1)午膳时间刻意离开朋友或同事,独自用半小时吃饭,然后使用余下的半小时在街道上逛逛就可以。(2)坐车回家途中,只要没有急事在身,早几站下车,然后以漫步方式返回家中。(3)从一处到另一处,只要距离不太远,争取更多的步行时间,切勿以为使用交通工具乃唯一或最明智的选择。(4)晚饭后,往家中附近的公园或空地缓缓散步;观天望月,数数星星。
3.静默之旅:假如我们的心灵承受压力太大,或是急速的生活节奏实在“迫人太甚”,我们可刻意抽出两三个小时,在都市内进行“静默之旅”(a silent trip)——全程以步行、乘坐公共文通工具及在某地方短暂停留等方式来完成,出发前顶先安排每一环节当然是好,但途中随时改变目的地或方式也未尝不可。毕竟,真正的焦点是在旅程中,你的内在心灵紧密地与主一起,至于外在环境如何则仅属次要的事!
4.餐室候主:我们常外出参与各种约会、聚会或会议,只要我们愿意,每次都可安排早半小时抵达目的地,然后在附近找一家餐室安静片刻,喝一杯咖啡或其他饮料。在独处中,既可与神、与自己交谈,又可执笔将一些静思的心得写下来。
5.不住灵修:无论自己在什么地方,随时仰望主、祷告、内省、默想经文、默观、向主倾心吐意、唱诗敬拜或作属灵阅读等操练。让我们记着:神本来就在繁忙的都市中,他一直等候我们亲近他,只要我们愿意忙里偷闲,就必寻见主面!
结 语
经过多年的实践,关于静默亲近神的功课,笔者整理以下的“十六字真言”来自勉:“放缓脚步、腾出时空;静候恩主、静听恩言。”古人说得对:“为圣须用工夫,世人竟忙碌,莫如忙中偷闲,亲近主得福。”是的,现代牧者也提醒我们,对于这个与主独对的空间,“你自己不争取,别望上帝会为你争取。”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