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锟斤拷锟斤拷锟教帮拷锟斤拷锟斤拷 > 灵修 > 灵修 > > 正文

哥林多前书释义(林献羔著)

2019-09-14


      本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使用,版权归原创所有       


哥林多前书概论

读经:哥林多前书1:1-11,10:6-13

保罗写了三封信给哥林多教会:第一封信(林前5:9-11)遗失了。可能哥林多信徒因保罗严责他们,因此有许多人不只毁谤保罗,更把第一封信毁了。

第二封信,就是现在的哥林多前书。哥林多教会曾给保罗一封信,提及有关嫁娶、自由、祭偶像之物等(林前7:1上);保罗又从革来氏家里的人得知教会有纷争等情况(1:11);保罗也风闻他们中间有淫乱的事(5:1)。于是保罗就在以弗所写这信给他们。

第三封信,就是哥林多后书。因为哥林多教会开始有好转,保罗听闻这消息就写第三封信给他们。这留待写哥林多后书时再论。

哥林多教会的道德很败坏,因此当时形容一个人道德败坏就称为“哥林多人”Korinthia Zomai,或“哥林多化”。

哥林多书信行文风格的崇高,是书信之冠。这书信语气强烈、直截坦率。全本圣经最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哥林多前书13章论爱,15章论复活。

我们多读哥林多书信,就大有帮助,使我们从错误中转回;过着圣洁得胜的生活,大得神的喜悦。

一、哥林多城

耶稣时,哥林多城是希腊亚该亚省的省会,位于希腊半岛的南边,雅典的西南,是罗马帝国四大都会之一。希腊北部是马其顿省。

1.位置

(1)在两地之间:

南连伯罗奔尼撒Peloponnesus;北接希腊(哥林多城在希腊南边)。

(2)在两海之间:

东是爱琴海Aegean Sea,有坚革里(仙芝里)Cenchreae 为港口,直趋亚细亚。

西是爱奥尼亚海Ionian  Sea,有利赫乌门Lechaeum(列紫菴),在哥林多湾上为港口,通往意大利。哥林多城被称为“两海之城”。

北还有施恩纳港Sdhoenus.

(3)背山:

哥林多城是向海背山(城南的亚科哥林德斯山,高1800英呎)而建。

2.是商业都会

哥林多城是国际商业和财富名城,与雅典、底比斯和斯巴达等争雄。

公元前八世纪,它是商业文化的中心。哥林多人注重知识;哥林多城的陶器输送到地中海各方,他们的黃铜很有名。

3.城史

这是希腊各地区最先有人居住的地区。

    公元前146年,亚该亚战役中哥林多城被罗马毁灭。罗马大将闵美LuiusMumius大掠哥林多,把它彻底破坏了。

公元前46年(即一世纪后),该撒犹流差人照罗马城的规模重建哥林多城,成为罗马一驻防城。亚古士督以之为希腊南亚该亚省府。因为是罗马殖民地,所以一切都是罗马化的。

保罗到哥林多时,是重建后百多年。

4.有一运动场

这是希腊的第二大运动场,每隔一年就有一次运动会。这仅次于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参林前9:24一27)。

有一露天戏院,可容纳二万人。

5.居民

由希腊人、罗马人,及东方人组成。

主要是意大利退伍军人及获释的奴隶。亦有犹太人,人口约70万(自由人约有20万,大部分是罗马人、希腊人与犹太人)。

保罗到哥林多时,仍有50多万人:三分之二是奴隶。

哥林多城吸引许多商家、工人和游客。有许多名画家和政治家。

6.城内有十二座神庙

最恶名是性爱女神亚富罗底特Aphrodite庙,位于亚科哥林德斯山上。

城中有敬女神庙、又有一医药神亚克里比阿神庙、亚波罗神庙等。神庙里约有2000妓女。

7.淫乱

哥林多城酒吧多,多有醉酒的。败坏事多:淫乱、奢华放荡、滥交等。

二、哥林多教会

我们谈过哥林多城,现在我们谈谈哥林多教会。哥林多城是个荣华富贵城,但道德败落。哥林多教会也受了哥林多人败坏的影响。

1.保罗建立哥林多教会

(1)保罗到哥林多:

保罗三次到哥林多(林后12:14,13:1)。

公元51年秋,保罗第二次旅游布道,他到希腊半岛南边,在哥林多“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徒18:1,11),这是第一次到哥林多。他离开哥林多回安提阿;就到以弗所传道三年(徒19:20,20:31)。

(2)保罗建立教会:

公元52年春,保罗第二次旅游布道时建立哥林多教会,因为他说“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林前4:15)。当时有亚居拉和百基拉与保罗同工,他们接待保罗(徒18:1-18)。

保罗初到哥林多,先向犹太人传福音,但多半都拒绝接受。他就迁往附近提多犹士都(希腊人)家中聚会,有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全家信了主。后来犹太人到方伯(那一带的省长)迦流面前告保罗。他就离开会堂而向外邦人(哥林多人)传福音(徒18:1,9-12)。

保罗建立哥林多教会后,就往以弗所居留两年。他带着百基拉、亚居拉到以弗所,然后他又上耶路撒冷(徒18:18-22)。保罗第三次旅游布道,又回到以弗所(徒19:1,10,20:31)。他在以弗所期间也访问哥林多教会一次(参林后12:14,13:1)。

(3)“亚波罗浇灌了”(林前3:6,10)。

(4)公元56年春,保罗在哥林多教会作工。

2.大教会

哥林多教会是个大教会,主要是外邦(希腊、罗马)信徒,也有犹太信徒。少数信徒是富有的,多半的都是贫穷的。

3.恩赐多

保罗牧养他们一年半,在其间得到亚居拉、百基拉、西拉、提摩太并亚波罗的协助(徒18:24,26),使哥林多信徒得丰富真理知识和属灵的恩赐(林前1:5,7)。

4.哥林多教会的酵(林前5:6-8)

这是犹太派的异端和他们生活的败坏。

哥林多信徒也受世人的影响,例如异端邪说、崇哲理、道德败坏等。他们开始就受到淫乱风气所困扰。

他们不属灵,只能吃奶(林前3:1-4)。

保罗写哥林多前书时,哥林多教会分四派,这是哥林多人本性的败坏;写哥林多后书时,他们仍有“基督派”,传别的福音,反对保罗,这是出自犹太人的骄傲与不了解律法的用途。哥林多前书是处理外邦人的问题;哥林多后书是处理犹太人的问题,使教会成为一个诚实的无酵饼。

我们当破碎自己,高举基督,显出基督身体的见证。

 

三、哥林多书信概论

加拉太教会是一个信仰上失败的教会;哥林多教会是一个生活上失败的教会。

哥林多教会虽然不好,但保罗写的哥林多书信可说是极好的书信,也是保罗书信中最长的一封。

1.作者

保罗和所提尼(林前1:1,16:21):所提尼是曾管理哥林多城犹太人会堂的人(徒18:17)。他后来信了主,跟随保罗传道。

主要是保罗。他牧养哥林多教会约有一年半。

2.日期:公元55年春

保罗在第三次旅游布道时(五旬节前)写的(林前16:8)。

3.地点:以弗所

哥林多书信是保罗在以弗所传道三年的末期写的(参徒20:31,林前16:5-8)。

4.原因

保罗在以弗所听闻哥林多教会的败坏,所以就写信给他们,纠正他们的错误。

(1)革来氏家里的人对保罗说哥林多教会有纷争(林前1:11)。

(2)保罗风闻他们有淫乱的事(5:1)。

(3)保罗答复他们信上所问的(7:1,详看7-8章)。

(4)司提反、福徒拿都、亚该古三位教会代表到保罗那里,也谈及一些问题(16:17)。

(5)保罗听说他们有分门别类的事(11:18),也有说没有复活的事(15:12)。

(6)保罗的推测:“我的意思”(1:12),有分门结党的事(11:19)。

(7)保罗叫他们“为圣徒捐钱”(16:1-4)。

(8)对本书前一封信加以解释(5:9-11)。

(9)保罗在以弗所时,有人对他说及哥林多信徒的坏行为(5-6章);他又收到论哥林多信徒生活行为的信,请教他的意见(7:1)。

(10)辩明使徒的职分(4章,9章)。

5.主题

因为哥林多教会败坏,保罗劝他们要以基督耶稣的十字架来对付自己(林前2:2),注重基督完全的救法:在生命、生活、工作上得以实现成全。

本书所讨论的教会学与神学问题,是其它书信少有讨论的。责备中仍带爱;劝信徒不要自高自大与纷争;要注重教会的合一。

6.钥节钥字

(1)钥节(林前1:10,3:1)。

(2)钥字:属灵,属肉体。

7.大纲

教会性问题(1-11:1),教义性问题(11:2-16章)。以简单序言(1:1-9)开始,立即处理教会合一等问题(1:10-4章)。

(1)对教会的警告和劝勉(1-6章):

① 前言(1:1-9):

问安与祝福(1-3节),感谢(4-9节)。

② 教会中党派纷争(1:10-4章):宗派问题。

a. 纷争的情况(1:10-17)。

b. 纷争的原因(1:18-4:13):

(a)为真道而分裂(1:18-2章)。

(b)为传道人而分裂(3章)。

(c)使徒呼吁人停止分裂(4章)。

③ 教会道德混乱(5-6章):

a. 乱伦(5章)。

b. 诉讼(6:1-11):互相告状。

c. 制止淫乱(6:12-20)。

(2)保罗解答难题(7-15章):

① 婚姻难题(7章):

a. 前言(7:1-7):一般的原则。

b. 对已婚问题(8-24节);可不可以离婚(10-16节)。

c. 未婚问题(25-40节):守童身问题。

② 论祭偶像之物(8章-11:1):

a. 有关吃祭偶像之物的原则(8章):知识与爱心。

b. 有关自由问题(9章-10:13):我们在基督里是自由的,但不要滥用自由。

(a)保罗约束自由的榜样(9章)。

(b)前人的鉴戒(10:1-13)。

c. 自由的原则(10:14-11:1)。

③ 教会的敬拜(11:2-34):

a. 敬拜的规矩(2-16节):

女人蒙头问题、女人讲道问题。

b. 聚餐与主的晚餐(17-34节):取消擘饼前的爱席(17-22节)。

④ 属灵的恩赐(12-14章):

a. 恩赐的本质与功用(12章):

恩赐不是为个人的装饰,而是为建立基督的身体。

(a)恩赐的评定(1-3节):圣灵的试验。

(b)恩赐的合一(4-11节):恩赐的繁多。

(c)恩赐的多面性(12-31节)。

b. 凭爱心运用恩赐的必要(13章)。

c. 恩赐合宜的运用(14章):

(a)两种恩赐的比较(1-25节):先知讲道胜过讲方言。

(b)恩赐的规则(秩序)(26-40节)。

⑤ 复活的教义(15章):他们有不信复活的。

(3)保罗最后的忠告与结语(16章):

① 为贫穷信徒收集捐献(1-4节)。

② 保罗计划中的访问(5-12节)。

③ 劝勉(13-18节)。

④ 问安(19-24节)。

8.章题

(1章)不可分门结党。

(2章)不可自以为有智慧。

(3章)不可嫉妒纷争。

(4章)不可论断与自高。

(5章)乱伦问题。

(6章)不可彼此告状。

(7章)婚姻的教导。

(8章)论祭偶像之物。

(9章)善用自由(保罗的榜样)。

(10章)前人的鉴戒与自由的原则。

(11章)蒙头与主的晚餐。

(12章)属灵的恩赐。

(13章)最妙的道。

(14章)恩赐合宜的运用。

(15章)复活的教义。

(16章)论捐献与结论。

9.特点

(1)与其它书信的关系:

① 与加拉太书比较:

a. 加拉太书是针对背叛教会的;哥林多书是针对在基督里作婴孩。

b. 加拉太书是讲基督徒把合法的自由都丢失了,他们重新作奴仆而负轭;哥林多书是讲基督徒把肉体的自由又拾起来,重新过犯罪的日子。

加拉太书中的仇敌是犹太派;哥林多书中的仇敌是肉体。

c. 加拉太书是以福音去解放他们;哥林多书是以福音去限制他们。

② 与罗马书比较:

罗马书由因信称义到得胜的地步;哥林多教会生活没有从罗马书第7章的情况被救出,保罗写哥林多书是叫他们作属灵人,以达到罗马书第8章得胜的情况。

③ 与以弗所书比较:

哥林多书与以弗所书都是教义类的书信。哥林多书信又谈到成圣生活。以弗所教会是“成人”;哥林多教会是“婴孩”。

这两卷书都是教会真理:以弗所书论无形教会的原则,哥林多书论地方教会的情況;以弗所书论教会属天的地位,哥林多书论教会在地上的行为。

保罗在哥林多书里没有讲论智慧与奥秘,但在以弗所书里就发挥无遗(弗1章、2章、4章)。

④ 哥林多前后书的比较:

 a.前书:要过圣洁的生活。

保罗以爱心把当时教会实际情况写出。以福音原则来解决教会事务的问题;教导他们要活出圣洁的生活。

b. 后书:要过得胜的生活。

当时还有一部分信徒对使徒有成见,还存留“基督党”。保罗勇敢地把内心情况写出。

(2)用字:

哥林多书信有236个字是保罗在别的书信里没有用过;有100个字在新约中没有用过。

哥林多书信的重字:福音、肉体、灵恩、恩赐、纷争、权能、相交等。

(3)独论题目:

宗派、惩治、自由、恩赐等,是哥林多书独论的专题。

(4)哥林多前书13章论爱、15章论复活,这两章是圣经中最突出的经文。

 

第一章  不可分门结党

哥林多前书1-6章,是对教会的警告和劝勉;7-15章,是保罗解答难题;16章保罗作最后的忠告与结语。

一、前 言(1-9节)

第1章第1段是问安与感恩。

1.问安(祝福)(1-3节)

(1)保罗和所提尼:

“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同兄弟所提尼。”(1节)

① 原文第一个字是“保罗”:

由神说是“奉神旨意”,以保罗的经历说是“蒙召”。

“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在他写的书信中对失败的教会用“耶稣基督”(例如加1:1);对长进的教会用“基督耶稣”(例如弗1:1,腓1:1,西1:1等)。

“使徒”的权威在哥林多教会遭到挑战(9章,林后11章),所以他加上“奉神旨意”;可能他的地位又被质疑。

② 所提尼:

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可能他提供一些意见给保罗。

当保罗初到哥林多时,所提尼是管理犹太会堂的,后因保罗传道,他得救了。但他因信而被打(参徒18:17)。

(2)写信给哥林多教会:

“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林前1:2)

① 保罗写信:

保罗第二次旅游布道时,在哥林多住了一年半(徒18:11)。之后,他访问以弗所(徒19:1-20:1),听说哥林多教会有很多问题(林前1:11)。同时,哥林多教会派人访问保罗,为着教会的纷争而征求保罗的意见。所以保罗写哥林多前书,实是复信(7:1)。

② 写给在哥林多教会:

“在哥林多神的教会”:教会可分地方性。使徒时代,都是一城一个教会。注意“在”字,不是哥林多的教会。如果人太多就分某某街、某某家的聚会。不是以人名称教会。如果以人名称教会,那就成了宗派。

哥林多教会高举人,而不是高举基督。哥林多教会大部分是外邦人,亦有少数是犹太人。

“成圣”,是指地位上成圣,称“圣徒”。在生活上失败的哥林多信徒也称“圣徒”。他们蒙召作圣徒;保罗是蒙召作使徒(1:1)。

(3)问安:

“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1:3)

先有神的恩典,才有平安。

“平安”,eirene: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指在苦难中仍然有平安。

2.感恩(4-6,8节)

保罗为哥林多教会四件事感谢神:为他们所得的恩惠(4节)、为他们所得的恩赐(5节,7节)、为他们向神的见证(6节)、为神向他们的保证(8节)。这些都是在主耶稣基督里的。

除了加拉太书之外,保罗在每卷书信里都有感谢。

保罗写这信,语气甚重,但开始仍为他们感谢神。

(1)为他们所得的恩惠:

“我常为你们感谢我的神,因神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你们的恩惠。”(1:4)

保罗不是为他们有好行为感恩,而是为他们得神的恩典而感恩。

(2)为他们所得的恩赐:

“又因你们在祂里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1:5)“以致你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等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1:7)

恩赐有几种(12:4-11,林后8:7)。但保罗在这里只提两件,“口才”是外面的表达;“知识”是内在的领受。

(3)为他们向神的见证:

“正如我为基督作的见证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林前1:6)

保罗为基督作见证,使他们心里坚固、富足。保罗不是为自己作见证,而是见证主。

“坚固”,是坚信。

(4)为神向他们保证:

“祂也必坚固你们到底,叫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1:8)

第六节“使他们心里坚固”,这里是“祂也必坚固你们到底。”

哥林多教会有许多可责备的,他们终必靠圣灵赐力量得神保守,能坚固到底。保罗为此而感谢神。

3.“一同得分”(7-9节)

基督再来时,如果他们“无可责备,就与主同得分。”

(1)等候主再来(7节):

① 他们有各种恩赐:

他们应当显出基督徒的生命、对抗异端和世俗的败坏。

② 但他们争大,败坏:

他们应当谦卑,但他们滥用恩赐。

③ 当等候基督的显现:

这里的显现不是降到地上的显现,而是到空中向信徒的显现(约壹3:2-3)。

(2)“无可责备”(林前1:8):

他们需要得坚固,达到“无可责备”的地步。

(3)将与主同得分:

“神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祂所召,好与祂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1:9)

①“神是信实的”:

神不只是真实的,祂更是“信实的”。

②“一同得分”:

我们不只被召为神的儿子,我们更与主一同得分。神不满足只要基督得荣耀与丰盛,祂更要我们与基督一同得分。

“得分”与约翰壹书1:3的“相交”、使徒行传2:44的凡物“公用”是同一个字。

这里不是说个人承受基督所有的,而是指整个教会都同得主的一切。我们现在是基督的身体,将来还要作基督的新妇。

哥林多教会虽不好,但将来也要与基督“一同得分”。如果我们犯罪而不悔改,将来在基督台前经审判后就要受亏损。之后,也得与主一同结婚!

二、纷争的情况(林前1:10-17)

哥林多前书1:10-4章论宗派。1:10-3章特别提到纷争问题,第4章是结论,使徒呼吁人停止分裂。

1.劝告(10-11节)

(1)先劝告:

“弟兄们,我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10节)

保罗称他们为“弟兄们”:保罗劝他们既然认耶稣是主,就要和睦相处。“劝”,是呼吁、训慰。“都说一样的话”,不是句句相同,而是同心合意。

“也不可分党”:不要分党派。因为他们已经分为四派(12节)。

“只要一心一意”:不是各人的想法都一样。“一心”,有基督的心;“一意”,不要分裂吵闹。我们要在重要的事上意见一致。

“彼此相合”:原文是补网的“补”字,是完全的相合。哥林多教会正如士师时期那样“各人任意而行”。

(2)劝告他们的原因:

“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纷争。”(11节)

圣经在别处没有提革来氏。

革来氏可能是当时住在哥林多的富贵女人。她有许多仆婢,包括一些哥林多教会信徒。她和她的家人亲身到访或写信给保罗。“提起”,不是谣传,而是事实。说哥林多信徒中间有“纷争”,不只意见不合,而是已经形成争吵;互相嫉妒(3:3)。

由于革来氏的报告,引起保罗写信的第一个原因。

2.可怕的事实

“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1:12)

哥林多教会人多,很复杂,各人喜欢不同的传道人。这里提出四派。

(1)保罗派,“我是属保罗的”:

保罗建立哥林多教会。保罗讲自由的福音,基督徒不在律法之下。

(2)亚波罗派,“我是属亚波罗的”:

亚波罗极有口才。他原来是文化之都亚历山大的犹太人,深受希腊文化薰陶。保罗离开哥林多后,他到哥林多有很好的侍奉(徒18:24-28,19:1)。他是很有恩赐的传道人(徒18:24)。

拥护亚波罗的都是有学问的人。

(3)彼得派,“我是属矶法的”:

“矶法”,是亚兰文(约1:42);希腊文是小石的意思。

彼得是十二使徒之一,他在耶路撒冷讲道,是教会的领袖。

(4)基督派,“我是属基督的”:

这种说法本来是对的。保罗在1-10节提耶稣基督共十次。

但这派认为只有他们是属基督的,其他就不是。他们以“属灵人”自居,自骄自傲。

3.充分地说明(林前1:13-17)

保罗愤慨地责备党派之争。

(1)基督(13节上):

“基督是分开的吗?”他们分四派,只基督派说:“我是属基督的”。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一派是属基督的。他们当说:“我们都是属基督的”。他们把基督分割了。但基督不是分开的(12:12-13)。

(2)保罗反对他们说“我是属保罗的”(1:13-17):

他没有提说属亚波罗与属矶法。

①“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13节中):

十字架是信仰的根据。只有基督为我们钉十字架,这是最重要的(17节)。

② 保罗施浸(14-17节):

保罗的工作是要传十字架的福音,不是要竖立党派。

a. 为基利司布并该犹施浸(14节):

“基利司布”是管哥林多犹太会堂的。当保罗在哥林多传道时,他“和全家都信了主”。(徒18:8)

“该犹”(罗16:23),可能是提多犹士都(徒18:7)。他是犹太信徒。或许哥林多教会是在他家中聚会。

这二人是保罗在哥林多传道时最早归主的人。

“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浸。”(林前1:15):

13节“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浸吗”?或译作“你们受浸归入保罗的名下吗”?

施浸,不是把信徒归属自己,而是归入基督的。

b.“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浸”(16节):

司提反家是整个亚该亚省第一批信主的(参16:15-18)。

③ 保罗为传福音: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浸,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林前1:17)

这里的“智慧”是复数,“十字架”是单数。

a.“原不是为施浸”:

保罗不是轻视施浸(参太28:19,约4:2,徒10:48)。

b.“乃是为传福音”:

保罗的恩赐很多,但主要是传道。

“并不用智慧的言语”,直译是“言语的智慧”。哥林多信徒是外邦人,他们极崇尚智慧。

保罗不是反对谨慎预备讲章,只反对以自己的智慧和知识来吸引人(林前2:6)。保罗的使命不是用演说家的智慧,而是用神的智慧。

“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本来基督的十字架是不会落空的。这里的意思是,如果我们高举人,基督的十字架在我们里面是会落空的。所以我们不要效法哥林多教会分党派、高举人。

三、基督是神的智慧和能力

(18-31节)

1:10-17论纷争的情况;1:18-31论纷争的原因;1:18-2章论他们为真道分裂。我们必须有神的智慧,靠基督的十字架。

哥林多人以哲学为智慧;我们需要神的智慧。

1.人的智慧不能代替基督的十字架(18-25节)

(1)“十字架的道理”(18节):

原文没有“理”字。“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愚拙”,是愚笨、荒谬的意思。基督是神的儿子,为什么要被钉十字架?世人看这是愚拙的。但我们信是神的大能(罗1:16)。

(2)“这世上的智慧”无用(19-20节):

① 19节是引用以赛亚书29:14“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智慧”,sophia,指哲学。哥林多前书1:17-2章共有20次提到智慧。

以赛亚警告以色列人不要尝试与神的智慧相比较。他们谋求与埃及结盟,以解亚述王西拿基立围城之急。

不是神反对智慧人,而是世上没有智慧人,因为他们不认识神。

人以智慧反对十字架。人的智慧怎能与神的智慧相比(诗33:10-11,赛55:8-9,罗11:33-34)?

在哥林多城每条大街小巷都有“智慧人”几个字。

②“智慧人在哪里……”(林前1:20):

a.“智慧人在哪里”:没有。

b. “文士在哪里”:特指犹太的律法师(太2:4)。

c. “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

“辩士”指希腊人的辩论家,他们喜欢与人作冗长的辩论。

d.“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

耶稣被钉十字架,使他们变成愚拙(罗1:22)。

(3)神用什么来挽救这个哲学破产的世界(林前1:21-24):

许多人认为基督的福音是愚拙的。

①“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21节,参2:14,路10:21)。

②“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林前1:22):

a. 犹太人常常要求见神迹才信(太12:38,可8:11,约2:18):

耶稣只给他们一个复活的神迹(约2:19-22),可惜犹太人不信最大的神迹。

许多犹太人认为耶稣基督的福音是愚拙,因为弥赛亚必会行神迹奇事。

b.“希腊人是求智慧”:

“希腊人”包括当日的罗马帝国,因为他们是接受希腊文化的外邦人。希腊人常常寻求属世的智慧。他们也认为福音是愚拙的。他们认为耶稣的死就是失败。他们不信耶稣复活了。

③“钉十字架的基督”:

“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林前1:23)。

在犹太人,钉十字架的基督是绊脚石,阻碍他们相信,他们鄙视为他们钉十字架之主,并嘲笑祂(太27:41-42,可15:31-32)。希腊人与罗马人认为,正人君子是不会被钉十字架的。

④ 对相信的人:

“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林前1:24,罗1:16)

十字架是神的能力(可12:24,罗1:4,16)、是神的智慧(林前1:21,30)。所有的能力和智慧都是在基督里的(西2:3)。

⑤ 哥林多前书1:25是18-24节的全面声明:

“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25节)

“神的愚拙”,是不信者的用词,指神差基督来钉十字架。基督的死,不是救一人,而是救凡信靠祂的人。

2.蒙召与被拣选(26-31节)

人不能靠自己的智慧、能力和尊贵被神拣选。基督的十字架代替了世人的智慧,成就了救恩。相信的人被世人认为是愚拙的。

(1)神在基督里拣选的对象(26-29节):

哥林多信徒是活的见证。

① 三个“不多”(26节):

“有智慧的”、“有能力的”、“有尊贵的”不多:大部分有智慧、有影响力或出身高贵的都不仰望神。他们不愿意侍奉神,而是只想满足自己(可10:42-43)。

② 神所拣选的(林前1:27-28):

a.“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27节上):

保罗写这封信时,哲学已沉寂了两千年。后来出了两位哲学家(培根Bacon和笛卡儿Descartes),信徒就觉得希奇。

b.“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27节下):“强壮的”,指道德败坏的。

c.“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28节)

哥林多城的人看基督徒象“那无有的”。后来教会遍布罗马帝国,直至全世界。神终于“为要废掉那有的”。

③ 原因:“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29节,参罗3:27,弗2:8-9)

(2)我们在基督里所夸的荣耀(林前1:30-31):

① 基督是我们的一切:

“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祂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30节)

a.“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

我们在基督耶稣里,如同树枝连于树身(约15:4-7)。我们在基督耶稣里,也就是基督耶稣在我们里面,所以我们有一切的丰盛(弗1:6-8,3:19)。

我们接受基督,就都领受各样属灵的福气(罗8:32,弗1:3)。

b.“神又使祂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林前1:30下):

(a)“智慧”:智慧是一组,末三(公义、圣洁、救赎)是另一组。

一切归纳在智慧里,智慧就是公义、圣洁、救赎。

(b)“公义、圣洁、救赎”:

甲.“公义”:是“义”(罗5:19),是神自己。

乙.“圣洁”:是分别出来的;也是渐进的。我们“与神的性情有分”(彼后1:4)。

丙.“救赎”:这是总结。

完全的救赎,直到我们的身体得赎。

② “当指着主夸口”(林前1:31,林后10:17,参林前3:21,加6:14):

这节经文是引自耶利米书9:23-24。

 

第二章  不可自以为有智慧

我们谈过第一章,不可分门结党。第二、三章论生命的合一,即灵里的合一。哥林多教会为真道分裂(1:18-2章)、又为传道人分裂(3章)。

第二章论属灵的智慧。

保罗在腓立比挨打,在帖撒罗尼迦、庇哩亚被追逐,在雅典被嘲笑与被反对,他到哥林多时“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林前2:3)

保罗是个出色的学者,本来可以用理智来说服他们,但他不自以为有智慧。他靠圣灵讲耶稣钉十字架。

一、保罗怎样传基督十字架之道

(1-9节)

他知道神的奥秘;他不以高言大智来传道。

1.保罗讲十字架的奥秘(1-5节)

保罗对假事(世界的智慧和争辩)一笔带过,他多论真事(十字架)。他开始由一般事物转向个人方面。他用了四次“我”字,两次“我的”。

哥林多人过于注重口才与知识,可能是受了亚波罗的影响(徒18:24-28)。

(1)“没有用高言大智”(林前2:1):

在一世纪,哥林多是文明都市,是文化中心。

“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指公元51年他从雅典第一次到哥林多(徒18:1)。保罗在雅典失败,所以他离开雅典而到哥林多。他不再用在雅典所用的方法。

“并没有用高言大智”:他不因自己是演说家而在高抬自己。他虽有智慧而不滥用。

保罗注重“传讲神的奥秘”:奥秘,有古卷译智慧。其实译奥秘较恰当(提前3:16)。

(2)唯一主题是耶稣基督:

“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2:2)

保罗真的“不知道别的”吗?他写了13封书信。我们不知道的,他也知道。为什么他说 “不知道别的”?他为什么不说复活?如果我们不信耶稣复活,我们是不得救的。

原来保罗说:“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因为哥林多教会有纷争和淫乱,所以保罗针对他们而说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保罗所知的很多,但“在你们中间”就“不知道别的”。

他说:“只知道耶稣基督”,就完了。耶稣是救主,为我们钉十字架;基督是弥赛亚(君王),说明基督必须复活才能作王。末了多加一句“并祂钉十字架”,是针对腐败的哥林多教会必须用十字架来对付自己。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3)保罗的谦卑:

“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2:3)

“我在你们那里”:他在哥林多住了三年半,建立了教会。

“软弱”、“惧怕”、“战兢”,不是保罗要讲的信息,而是说到他自己。“软弱”,不是说他身体软弱。这是哥林多教会的败坏使他“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但他一直都是靠圣灵作工。

(4)保罗的说话与讲道:

“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2:4)

①“我说的话”:

指保罗宣讲的内容,或对个别信徒的智慧言语。“讲的道”,对人群的信息。

②“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

希腊人演说每用一个字都经过推敲,以求讲得娓娓动听。保罗不以自己的智慧与口才来讲道。

③“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

“明证”:希腊文指在法庭辩述时所举的例证,言词理论发挥无遗,使人心悦诚服。但保罗是用圣灵的大能(林后4:7,12:9-10,12)。

有人以此为藉口,就不预备研读。保罗学问渊博。他在亚略巴古证道,口才不俗(徒17:22-31)。有效的传讲,包括辛勤研读,但主要是要靠圣灵的能力。

(5)“不在乎”与“只在乎”:

“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2:5)

我们不应叫人信人的智慧,而主要是在乎神的大能,就是圣灵的工作。

2.万世所隐藏的智慧(2:6-9)

世人以圣灵的事为愚拙;恁着世人的智慧是不知道神的智慧的。

(1)有权有位的人不明白神的智慧(6-8节):

①“我们也讲智慧”:

“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们也讲智慧。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这世上有权有位将要败亡之人的智慧。”(6节)

“然而”,不是与上文无关,而是另起话题,说有关要紧的事。我们不要以为基督教是与智慧等事是脱节的。

“在完全的人中,我们也讲智慧”:“完全人”,本来世上没有完全人,但这里的完全人是指明智成熟的属灵人(参诗37:37,弗4:13,腓3:15)。

因哥林多教会是婴孩(林前3:1,参来5:13-14),所以保罗没有给他们讲智慧;以弗所教会有长进,保罗就在以弗所书中讲智慧。

②“神奥秘的智慧”:

“我们讲的,乃是从前所隐藏、神奥秘的智慧,就是神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林前2:7)

“从前所隐藏”,是没有启示出来(参罗16:25-26,弗3:4-6,提前3:16)。

“神奥秘的智慧”,有译“神智慧的奥秘”。“奥秘”,希腊文27次。如马太福音13:11,保罗用得最多。一般人不明白神的奥秘,属灵的基督徒才能明白。以前所隐藏的,现今显明了(林前2:10,西1:26-27,彼前1:20),基督是神的智慧(林前1:24)。但对不信的人还是隐藏的。

“万世以前”,即创造宇宙之前。

“预定我们得荣耀的”(罗8:17,弗1:4,帖后2:13)。

③ 这属灵的智慧:

“这智慧,世上有权有位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他们若知道,就不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林前2:8)

“世上有权有位的人”,有人认为指魔鬼(弗6:12)。但应是“人”,如祭司长(路24:20)、罗马总督彼拉多和犹太的希律(徒4:27)等。

(2)“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

“如经上所记:‘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

“如经上所记”,原文没有“经上”二字。可能是引自当时的一本著作,是与以赛亚书64:4相接近的。

① 是“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

这比我们所想像的更伟大奇妙(罗11:33,弗3:20-21)。

② 不是指新天新地:

哥林多前书2:10证明现在已经“显明了”。当然,在永世里神为我们所预备的,更是“人心未曾想到的”。

这里特别是指今生的事。有许多事是他们所未曾想到的:哥林多教会算不得什么,竟成了神的选民(林前1:26-31)。不用高言大智就能使人降服,也未曾想到。十字架是神的智慧与大能(1:18-25),他们也未曾想到。

二、要有属灵的眼光(10-16节)

只有圣灵能参透万事。

1.圣灵的显明(10-12节)

基督徒怎能明白属灵的智慧呢?

(1)基督徒的智慧是圣灵(10-11节):

①“圣灵参透万事”(10节):

“参透”epeuna,英译searches(传3:11)。

原文前面有个“但”字。第10节证明第9节不是指天家。

圣灵是智慧的灵,所以能“参透万事”,而人只能“看透万事”(林前2:14-15)。

“向我们显明了”(10节):神的奥秘是奇妙拯救计划,只向信徒显明了。

② 圣灵知道神的事(11节)。

(2)“从神来的灵”:

“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12节)

“我们”,指新约的作者。

“不是世上的灵”:“世上”,5-8节指世代,12节指世界。世上的灵,世上的智慧,“世人也听从他们”(约壹4:5),牠们是谬妄的灵(6节)。

我们领受“从神来的灵”,是真理的圣灵。

2.圣灵的教导(林前2:13-15)

圣灵教导属灵人,但世人是不领会的。

(1)“圣灵所指教的言语”:

“并且我们讲说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13节)

13节重复1、4-5节,说明默示的过程,但不是机械默示论。而是保罗写作的风格:有属灵的眼光,得圣灵的启示。

有人认为这里不是说圣经的默示,因为圣经说“我们讲说”,而不是“我们写”。

我们可以说,保罗用“说话”这动词来指蒙启示的著作,例如(约12:38,41,徒28:25,彼后1:21)。保罗并不是讲自己的观点和感觉,而是得默示写了神的话。

“属灵的话”、“属灵的事”:属灵,原文pneymatikos,属于圣灵的意思。

(2)“属血气的人”(林前2:14):

原文指属魂的人psychikos,是未得救的(弗2:1-3,11-12)。他们不知圣灵的事、不知神开恩的事(林前2:12)、不了解属灵的人(15节)。

“属血气的人”,可译没有圣灵的人(犹19,参罗8:9),单指有心思意念的人.

(3)“属灵的人”(林前2:14下-15):

属灵pneymatikos,属于圣灵,指得救的人。

也有指受圣灵管理、成熟的基督徒(2:6)。

“能看透万事”:圣灵能“参透”,属灵人只能“看透”。有智慧才能看透万事。

“看透”disceras:领会、判断、辩明的意思。没有人可以完全理解神(罗11:34),但在圣灵帮助下,可以明白。

3.“有基督的心”

“谁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导祂呢?但我们是有基督的心了。”(林前2:16,参罗11:34)

保罗是借用以赛亚书40:13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

“我们有基督的心”,所以就能明白神的计划、心意和行动。

先有神的“启示”(林前2:9-12),然后有“默示”(13节),最后得光照(14-16节)。

第三章  不可嫉妒纷争

哥林多教会是一个党派纷争的教会。我们已谈过他们为真道而分裂(1:18-2章)。第3章是讲他们为传道人而分裂。

一、关于教会分裂的事(1-9节)

哥林多教会是婴孩,他们是属肉体。保罗斥责他们。

1.属肉体的基督徒(1-5节)

约翰壹书论小子的教会,他们只认识天父和罪得赦免;帖撒罗尼迦书论快长大的教会;哥林多教会是婴孩般的教会,是新约中最幼稚的教会。

(1)属肉体的与属灵的比较(3:1):

人是三元的:灵、魂、体。至于属灵、属魂、属肉体,又不一样。

属魂的是不得救的,2:14译作“属血气的人”,原文是“属魂的”,指不得救的人。

基督徒只有属灵的与属肉体两种之分。

“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只得把你们当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3:1)

① 属肉体的基督徒:

这“肉体”不是指身体。属肉体,原文是sarkinois,指道德方面。sark(约壹2:16)与灵相反,有犯罪的倾向(罗6:11-12,7:14,8:4-8)。

属肉体的基督徒:生命幼小(婴孩)、领受力小、不能吃饭(林前3:2)、心肠小(嫉妒3:3)、心肠狭窄(林后6:12)、视界小(纷争,林前3:3,看不见基督,只见工人)、知识少等。

属肉体的基督徒表现有四个方面:(1)是婴孩(3:1),(2)只能吃奶(3:2),(3)嫉妒纷争(3:3),(4)高举人(3:4-5)。

② 属灵的基督徒:

得胜、成年、成长的基督徒(林前2:15,林后3:18,弗4:13-15)。有丰盛的生命,又有属灵的智慧(2:14-3:4)。

(2)婴孩只能吃奶(林前3:2):

“我是用奶喂你们,没有用饭喂你们。那时你们不能吃,就是如今还是不能。”

① 只能吃奶:

“奶”:先由母亲消化,然后,婴儿间接领受。母奶到了某个阶段就没有营养了,这是神造人的奇妙。奶,表明初步基本真理。

“饭”:是干粮,表明圣经更深的真理,如马太福音5-7章,约翰福音13-16章(参来5:11-14,彼前2:2)。

②“那时”、“如今”:

“那时”,保罗以前到哥林多;“如今”,3-4年之后他写这书信时,他们还是不能吃干粮。

(3)“嫉妒纷争”(林前3:3):

“你们仍是属肉体的,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纷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着世人的样子行吗?”

嫉妒,是个人的骄傲;纷争,是强词,指激烈的争吵。这是由嫉妒所产生的结果。

“照着世人的样子行”,原文没有“世”字。“人的样子”,是属情欲的事(加5:20-21)。

(4)高举人(林前3:4-5):

“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有说:‘我是属亚波罗的。’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吗?”(参1:12)这是一般人崇尚伟人的心理。

我们只能同工同心,不能闹意见(3:5-15)。我们不要重此轻彼。

“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3:5)

第4节先提保罗,后提亚波罗,注意“有说”。有些哥林多信徒认为保罗声望较高。第5节先提亚波罗,后提保罗,这是保罗自己提的。

“无非是执事”(5节),不是指教会所选立的执事,而是指跑腿的人,服在权下、被差到各地遵命办事的人。应是“仆人”,但哥林多信徒把保罗和亚波罗升高了。

2.教会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林前3:6-9)

三个比方:田地(3:6-9)、建房(10-15节)、建殿(16-17节)。

现在先谈教会是神所耕种的田地(可4:20)。

(1)栽种与浇灌(林前3:6):

我们只是园丁,栽种与浇灌。保罗把侍奉比作耕种。

① 保罗播种(徒18:1-11):

种子是神的话(可4:3,14)。保罗是外邦使徒,他建立了哥林多教会。

②“亚波罗浇灌了”(徒18:24-28):

他作造就之工。

(2)生长:“惟有神叫他生长。”

我们与神同工,只有神能叫他生长。

(3)人算什么(林前3:7):

哥林多信徒因效忠这两位教会的领袖而闹分裂(1:11-13)。我们不要把传道人抬举,应高举基督。

(4)作工得赏赐(3:8):

“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但将来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赏赐。”

“都是一样”(一体):工作虽有分别(12:4-6),但如果我们忠心地作工,得赏赐就不一样。“工夫”,原文是劳苦、劳碌,与15:58同字。

(5)“与神同工”(3:9):

 “因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9节是本章的钥节。

“与神同工”,可译“在侍奉神上互为同工。”“同工”译作“仆人”diaconoi,指跑腿,服在权下,被差到各处遵命办事的人。

教会“是神耕种的田地”,各人只是播种(可4:20)和浇灌,不分高低。

二、建房与建殿(林前3:10-17)

“建房”,注重个人;“建殿”,注重教会(弗2:21-22)。保罗是奠基人(林前3:2)。

1.建房(10-15节)

6-9节以田地为比方;10-15节论建房;16-17论建殿。

(1)保罗徒使的职分是建立(10-11节):

① 当谨慎建造(10节):

“我照神所给我的恩”:保罗照神恩典做每一件事(罗1:5,林前15:10,弗3:7)。

“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这不是他自夸。注意“好像”。犹太人称他们的学者为“匠人”、“建设律法者”。“聪明”,在乎他按照主所赐的恩来作工。保罗“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这“别人”是指亚波罗。

“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还有其他各种工人。如有木匠、石匠、铅管工、装修工。但各人必须同心合力,谨慎建造。

② 根基是耶稣基督(林前3:11,参赛28:16,太7:24-27,弗2:19-22,启21:19):

有人认为是彼得(太16:18)。但彼得也引以赛亚书指出基督是教会的基石(彼前2:5-6)。

应是耶稣基督:旧约的约书亚名字的意思是耶稣,摩西给何西阿起名为约书亚:希伯来文“约”(拯救)、“书亚”(耶和华)合成,即耶和华拯救。希腊文Christus,即希伯来的弥赛亚。

(2)材料:

“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林前3:12)

①“金、银、宝石”(工作与生活):

这些物品体积虽小,但价值高贵,不被毁灭。一般来说一只金戒指的价值比一张椅子的价值还高。

参阅所罗门建殿所用的材料(代上29:1-2)和新耶路撒冷的材料(启21:9-21)。

“金”,表明神圣的工作;“银”,预表救赎的意思;“宝石”(复数),表明基督徒一切的“美德”。宝石也是人的灵魂。我们多抢救人的灵魂,才是宝石的工作。金为神工,银为主工,宝石为圣工。

这里的“宝石”,大概不是钻石、红宝石等作装饰的物品,而是指用来建造华美圣殿的材料,如花岗石、大理石或雪花石。

金、银、宝石指纯正的信仰工作与行为。

②“草、木、禾稭”(也包括工作与生活):

这些物品体积虽大,但没有价值,容易被毁灭,大而无当。

原文的次序:木、草、禾稭。“木”,比较硬一点,不会很快被烧毁。“草”,还有点生气,比较容易烧毁。“禾稭”,没有生气,最容易被烧毁。

“木”,表明人性的工作;“草”,表明血气的工作;“禾稭”,比以上两样都差,全无生命。

这些也是说到世界上的智慧和败坏的行为。

(3)空中受审(林前3:13-15):

① 在基督台前受审:

“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林前3:13)

“那日子”(1:8),指审判日;在“基督台前”(林后5:10),bema 审判台,“表明出来”。

“有火发现”:火表明审判(玛3:2,赛24:6,来12:29)祂“眼目如同火焰。”(启1:14)

基督是根基,上层建筑要经得起火。神要用火来试验我们(伯23:10,参林前4:5)。

② 得赏赐:

“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林前3:14)

我们所建造的工程,是我们的信仰与生活。“若存得住”,不怕火的金、银、宝石必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参太25:21)

③“受亏损”:

“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林前3:15)

“人的工程若被烧了”:木、草、禾稭经审判后被烧了(参太25:30)。地基不会被烧毁,自己虽然得救,但“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这是希腊的成语,有死里逃生的意思。这不是天主教所说的“炼狱”。“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应译“像火中抽出的一根柴”。(参亚3:2)这是受很大的痛苦。

2.建殿(林前3:16-17)

(1)圣殿(16节):

① 犹太人被称为神的殿。

② 物质圣殿:hieron ,指建筑物圣殿。

③ nahos,这殿指至圣所。保罗在这里用这字。会幕的至圣所是神向人显现的地方。教会是神显现的中心(彼前2:9)。教会是神的殿:“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林前3:16),这“殿”是单数,“你们”是神的一个殿。基督徒是圣殿的“活石”(彼前2:5)。基督徒个人也是圣殿(林前6:19-20,弗2:20-22)。

(2)“若有人毁坏神的殿”(林前3:17):

“毁坏”,应是伤害、损坏的意思。

“神必要毁坏那人”:有人认为这样的人是不得救的。

请记着,这“毁坏”二字,是伤害、损坏的意思。的确,我们的罪与属肉体的行为会伤害或损坏神的殿。这是愚拙的基督徒,本人还是得救的,但当审判后就受大亏损了(15节)。

三、基督徒的错误(林前3:18-23)

神所用的工人是神赐给教会的礼物,所以我们不要高举领袖、不可拿人夸口。

1.根据建造的事实提出警戒(18-20节)

哥林多信徒常自以为有智慧,随从自己所喜欢的领袖,使教会分裂。

(1)世界的智慧(18-19节上):

世人自以为有智慧,但在神看来是愚拙的(参1:27)。

(2)“愚拙”:

moron低能,只有12岁儿童的心智和能力。

(3)引用旧约:

19节是引用约伯记5:13;哥林多前书3:20是引用诗篇94:11(参1:19-21,24-25)。

保罗不是禁止哥林多信徒求属灵知识。但哥林多信徒是只求世界的智慧而忘记了属灵的事。

2.以荣美的话作结(林前3:21-23)

(1)“不可拿人夸口”(21节上,22节上):

所提的3个人都是使徒,我们不能以他们夸口,我们只能夸基督(1:29,31)。

(2)“因为万有全是你们的”(3:21下,22下):

我们不属世界,但神将万有赐给我们(罗8:32,林前1:30,弗1:3)。基督在我们里面,所以万有全是我们的(约15:4-5)。我们不单承受世界,更承受天国(太5:3,5,10)。

(3)“你们是属基督的”(林前3:23):

万有是我们的,但我们自己不是属自己的,而是属基督的,我们是祂的仆人。所以我们不要拿人夸口。

(4)“基督又是属神的”(3:23下,约17:22-23):

但我们不要忘记,基督又是神(约10:30)。

 

第四章  不可论断与自高

哥林多信徒对保罗有意见,保罗呼吁他们停止分裂。第四章四次提到哥林多教会自高自大。作主的管家当安心侍奉神。第四章是关于他们纷争的小结。

一、使徒的工作与榜样(1-13节)

保罗是管家(1-5节)、是使徒(6-13节)、是父亲(14-21节)。

1.是执事与管家(1-5节)

这段特别是为侍奉主的工人而写的。表明保罗对神的态度。

(1)“基督的执事”(1节):

这里不是说教会里的执事(提前 3:8-13)。基督徒都是基督的执事。“执事”有译“差役”,指仆人;有译“臣仆”,路加福音的序言说传道人,是指听从命令行事的人。保罗和巴拿巴传道(徒13:2),有约翰作他们的“帮手”(13:5)。

保罗为基督的执事,是负责传福音与建立教会的。

(2)“神奥秘事的管家”(林前4:1):

“管家”,原文是管理主人产业的人,全时间专一为主服务(参路12:42,彼前4:10)。

“奥秘事”构成基督的福音。“奥秘”,新约常指已经启示出来,但按人的聪明、心思是无法发现的。这奥秘事曾经是隐藏的,现在已显明出来(罗1:17,林前2:7)。我们也是神奥秘事(福音真理)的管家。

(3)“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2):

人都重视聪明、才智、财富和成就;神要求我们凡事忠心于基督。

神委托保罗作奥秘事的管家,保罗就要有忠心。

(4)被人论断(4:3-4):

有时传道人所作的事,虽然别人会反对,但不要难过。

① 人没有资格论断使徒(3节):

奴仆会面临三种人批评:别人、自己、主人。当别人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忠心的管家是不理会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求得主人的称赞和信任。保罗受贬,他不在乎;他主要是存无亏的良心,他不与人争。

“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论断自己是没有用处的。许多人认为自己无罪,但哥林多前书11:28,31说我们有罪就要省察。

②“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4节):

保罗忠于基督(林后1:12),有洁净的良心。

“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这里不是指因信称义,而是与哥林多前书4:5的“称赞”相同。保罗虽然问心无愧,但所做的不一定是对的。

(5)“什么都不要论断”(4:5):

“时候未到”、“那时”,指审判日(3:13)。审判未到之前,我们不要论断人(太7:1-2)。如果我们论断神的忠仆,就总以为自己胜过他,我们就犯了骄傲的罪。

别人有错,我们可以当面提醒他,而不要背后论断他。

主再来时,“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这不一定指暗中作恶。

“得着称赞”:经审判后,好的信徒必得赏赐(林前3:8,13-14)。

2.使徒的榜样(4:6-13)

从6-21节,保罗总结他对哥林多信徒纷争的劝导。

4-13节是讲保罗等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不要轻看他们。

(1)不可超出圣经所记(4:6):

“……拿这些事转比自己和亚波罗,叫你们效法我们不可过于圣经所记,免得你们自高自大,贵重这个,轻看那个。”

“这些事”,指上文各种关于神仆人工作的比喻:耕种、建房、作仆人、作管家等。

“叫你们效法我们”,我们应效法好的传道人,但“不可过于圣经所记”。这里的“圣经”是指旧约。神的好仆人不是以讲一套做一套来给人效法的。这里提“自己和亚波罗”:保罗“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3:6)他们的恩赐不同、岗位不同,但不能自高自大。我们也不应“贵重这个,轻看那个。”

(2)保罗用反问语来责哥林多信徒的骄傲(4:7-8):

① 信徒所有的长处都是从神领受的(7节):

不管我们与人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不管恩赐又多又好,都是从神领受的(雅1:17)。

②“我愿意你们果真作王”(林前4:8):

“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丰富了,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这一句是讽刺的话,显明哥林多信徒自满,要作王。

(3)保罗的榜样(4:9-13):

①“成了一台戏”(9节):

“我想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列在末后”:排在最后出场,这是表演的高潮。保罗是在其他使者的后面。

“好像定死罪的囚犯”:保罗不像王,而是像被定死罪的囚犯,每天都冒着生命的危险。

“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一台戏”,英译戏院,原文是剧院。保罗用竞技场(圆形剧场)上的勇士与凶猛的恶兽搏斗(或罗马将军得胜归来的行列)比喻使徒所演的角色。古罗马将军打胜仗回来率领着得胜的军队,在城里凯旋大游行。在行列末后,有一小队将要受刑的俘虏,他们会被带到竞技场上与凶恶的野兽搏斗。如果得胜的可以得自由,但多半都死在场上。犯人在行刑前如一台戏,每个囚犯背着自己的十字架。不信的人看我们也如同一台戏(罗8:36)。

上文说我们是定死罪的囚犯,希伯来书10:33上半节说到“遭患难”。唱戏的人是有时间、地点性。他们上台穿戏服,有声有色;唱完就卸装。我们不是做戏,因为我们要是打仗的。

② 再讽刺(林前4:10):

“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我们软弱,你们倒强壮;你们有荣耀,我们倒被藐视。”

本来使徒忍辱负重、舍生忘死,而哥林多信徒就自满自足。保罗用了讽刺的语句。

③ 保罗继续形容使徒的生活(4:11-13):

这些情况也是应用在基督徒身上的(林后6:4-10,11:23-29)。

当保罗形容使徒实际的处境时,就不是讽刺了。

a. 直到如今的情况(林前4:11)。

b.12-13节是保罗在以弗所生活的描写:他只作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a)“并且劳苦,亲手作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12节):

保罗劳苦作工:他除了传道,又靠织帐棚为生(徒18:1-3,20:34-35)。

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路6:28,彼前3:9)。

“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我们被人逼迫不要怕,只要向神尽忠,存无愧的良心;当自我反省。如果遭到误会,就当忍受;要用爱心对待那些反对我们的人;如果因人反对我们而带来纷争,我们仍要爱他们;为反对我们的人祷告。

(b)“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林前4:13):

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参路6:28下),连使徒也会被毁谤(太5:10-12)。

“污秽”、“渣滓”:原文是清洗船只时冲入海中的污秽与废物。这表明是社会上不齿的人。

当时的异教徒每逢在患难时,便将一个最坏的人活活杀死,献为赎血祭。哥林多信徒也是这样看待使徒。

哥林多信徒自高,越过使徒而作王,把使徒看为“污秽”、“渣滓”。保罗就“忍受”、“善劝”与“祝福”。

二、警戒和建议(林前4:14-21)

哥林多信徒发狂傲慢,当受警戒而免去刑杖。

这段语气突变,是爱的警戒,改用温柔语调来结束。

1.保罗为父的榜样(14-17节)

保罗是属灵的父亲,用真理生了哥林多信徒,他受生产之苦。做父亲有权柄,一般儿女不能反抗。

(1)父亲警戒儿女(14节):

“不是叫你们羞愧”:本来保罗写这些话是会叫他们羞愧的。这“羞愧”是指卑微,使他们自愧,畏缩不前。保罗不是写私人信,叫他们无地自容。

“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保罗看他们是儿女,不像一般传道人看自己是师傅,把信徒看为是别人的儿女。

儿女做错事,父亲劝他们,是不会使他们羞愧的。

(2)我们不作师傅(15-17节):

我们做父母的应爱儿女,有作父母的心肠(太7:7-12)。

①“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林前4:15):

“师傅”paidagōgos,是保罗时代罗马人家庭中所雇来陪伴照料孩子,带孩子上学,教以礼节,照顾看护的人,是高位的仆人。

保罗是属灵的父亲,带他们信主,“用福音生了”他们(3:6)。父亲是要严格地管教儿女的(参帖前2:11)。

② 父亲是孩子的好榜样(林前4:16-17):

a. 儿女当效法父亲(16节):

保罗效法基督;哥林多信徒该效法保罗(11:1),但不是作保罗的门徒,而是作基督的门徒。

保罗不是要求人效法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只要求他们像他效法基督,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来效法保罗,而不要过于圣经所记的。

b. 保罗派提摩太(4:17)和以拉都到哥林多:

提摩太也是这教会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与保罗同工,是保罗的真儿子(徒16:1-5,罗16:21,林前16:10-11,提前1:2,提后1:2)。可能提摩太把这信带给哥林多信徒,也许这信到达哥林多后,提摩太才到(林前16:10)。

提摩太到他们那里,见证保罗所讲的与所行的都是真的。

“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保罗在各教会中所传的都是一样的真理。提摩太去提醒他们这一点。

2.“在乎权能”(林前4:18-20)

保罗到哥林多时,就看出他们不是真有权能,或是胡谄。

在教会中,我们不单有言语,同时要有权能。权柄引出能力,能力印证权柄。属灵的权柄不是说出来,而是要活出来的。

(1)“我必快到你们那里去”(18-19节):

保罗先差提摩太去了,然后自己才去处理教会的问题。

① 哥林多有些信徒自高自大,说保罗不敢到他们那里去,怕面对面说话。

② 保罗不怕见哥林多信徒,他计划要去哥林多。但他不是听从他们的意思;他要照神的旨意:“主若许我”。

(2)神的国“在乎权能”(20节):

“在乎权能”,不是能说不能行。使徒行神迹、奇事、异能(参林后12:12), 人就认出他们是真使徒。

我们在神的国里,我们的生活必须圣洁,我们才有能力。

3.以尖锐问题作结(林前4:21)

虽然尖锐,但带有美丽温柔的语调。这全在乎“你们愿意”怎样。

(1)“是愿意我带着刑杖到你们那里去呢”:

他们如果仍是自高自大,保罗就带刑杖,盼望他们悔改。虽带刑杖,仍有慈爱。

(2)“存慈爱温柔的心”:

他们如果离弃愚拙、自大,保罗就“存慈爱温柔的心”到他们那里去。

第五章  乱伦问题

这是保罗写哥林多前书的第二个原因。

乱伦是犹太律法所禁止的(利18:8)。

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不缺乏知识与恩赐,但受哥林多人影响。

一、责备哥林多信徒容让淫行

(林前5:1-5)

哥林多是个大都市、是个通商口岸,但多淫行,因此哥林多教会受到影响。“哥林多”这个词被认为是不道德、放荡和淫乱。

1.有人与继母姘居

“风闻在你们中间有淫乱的事。这样的淫乱连外邦人中也没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继母。”(林前5:1)

“风闻”,是根椐实际传闻的意思,原意是“各处传闻说”:从革来氏家里的人得知,从以弗所来的司提反、福徒拿都、亚该亚获知,又从哥林多教会的来信得知。这是千真万确、查明属实的,所以保罗写这信责备他们。

“淫乱的事”,原文是“乱伦的事”,是破坏神所定的次序。

“连外邦人中也没有”:犯罪的是哥林多教会的会友。这里的“外邦人”是指不信的人。虽然哥林多人拜金星女神,在艾克罗林多庙中有千多的尼姑是娼妓,但他们还没有乱伦的事。

“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继母”,与继母同居。旧约律法严禁这事(利18:8,申22:30,27:20),。罗马、希腊社会也不容许这种事发生。

哥林多教会竟然发生这样的事,这是罗马社会绝无仅有的。可能这人的父亲不在了;可能这继母比这人年轻。他竟与继母有乱伦关系。

这继母可能不是信徒,因为保罗没有提及向她釆取行动。

2.对教会的斥责(林前5:2)

哥林多教会发生这种事,但教会的领袖没有去处理。教会难免有人犯罪,但教会的领袖应当釆取行动。

他们不处理的原因:因为他们不以这事为耻;可能犯罪的人是教会里有地位、有权势的人。

“你们还是自高自大,并不哀痛”:在第4章里也提过他们自高自大。他们有恩赐,但自夸;有罪,还自夸。豺狼入了家,咬了弟兄,他们还不哀痛。

教会真的荣耀不在乎有好教师,而是在乎有纯净道德的持守。

“并不哀痛,把行这事的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参林前5:13)

3.批示处理步骤(3-5节)

(1)“已经判断了行这事的人”(3节):

这不是论断人,而是审判。判断,审判那人的罪,不是审判他的内心,灵魂。

(2)用权能赶他(4-5节):

保罗说“我的心”(3-4节),原文是“我的灵”。保罗虽然不在哥林多教会,但他的灵在。保罗要他们用耶稣的权能处理犯这样罪的人。

“交给撒但”(5节):主要是赶出教会。今天撒但暂时统管了这世界(约壹5:19)。交给撒但,就是把他逐出信徒的圈子,逐出地方教会。“败坏他的肉体”,“肉体”不是指身体,直译是“败坏他的罪性”,败坏他的属肉体思想、欲望、行动。这是对他的处分,为要挽回他。如果他悔改,就当饶恕他、赦免他、安慰他(林后2:5-11)。我们当有怜悯人的心。

“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林前5:5下,参箴13:4,提前1:20)。应译“使他的灵在主的日子可以得救”。

二、面酵的比喻(林前5:6-8)1.面酵使整个教会败坏(6节)

“酵”,酵把面团发大,在犹太文学中表明腐化、有不良的影响。哥林多信徒自高自大、骄傲、有不洁净的酵。“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是一句成语。犹太人在逾越节前,必须使家里不留一点有酵的饼,甚至要点灯来搜遍全屋。因为面酵是微生物、是真菌;如果患癌症的人,面酵会使癌细胞受影响、蔓延全身,甚至叫人死亡。

埃及人吃酵,因为他们不信真神。但选民(以色列人)的生活是无酵的。哥林多教会主要的罪是淫乱、骄傲。

逾越节后是无酵节。这表明基督徒所擘的饼是无酵饼。

人人都有罪,但哥林多那人(那乱伦的人)故意犯罪,又不愿意悔改。

2.无酵新团(林前5:7)

(1)“你们既是无酵的面”:

“无酵面”,在基督里我们都是圣洁、公义、纯净的,这是我们的地位(1:2,6:11)。

(2)“应当把旧酵除净”:

这是生活上的除酵——成为无酵的。我们应当把罪恶或邪恶和旧酵除掉。“好使你们成为新团”,教会成为新生的面团(林后5:17)。

(3)“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

逾越节第一天前夕,犹太人必须除掉房舍所有的酵,把揉面槽洗刷干净,将存面酵的地方清洗妥当,不留一点痕迹。他们要点灯遍看全屋的各处。之后,他们就向主举起双手说:“神啊,我已将房内所的面酵都除掉了……我从心底里把这酵除掉。”(参出12:8,15-20,13:1-10)

旧约律法规定以色列家家户户要献上羊羔,将旧酵除掉,并吃无酵饼。

我们不单要赶出犯罪的人(故意犯而不愿意悔改),我们更要把自己心里的罪彻底除掉。

3.“只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林前5:8)

“守节”,不是指擘饼,而是指我们整个人生。

我们与罪接触会被玷污,所以我们要“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

三、处理的原则(林前5:9-13)1.“先前写信给你们”(9-10节)

先前的信早已失传了。

“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相交”,原意是“混合”,有交通(约壹1:1-3),但我们与世人没有交通。我们与世人有来往,但不称“交通”。

“不是指这世上一概行淫乱的……你们除非离开世界方可。”(林前5:10)“贪婪的”,指在商业或财务上的不诚实,例如瞒税等。基督耶稣也与罪人来往(可2:15-17);我们也要向罪人传福音(太28:18-20)。如果我们要避开所有罪人,“除非离开世界方可”(参约17:15)。

2.“但如今我写信给你们”(林前5:11)

关于弟兄犯罪的问题:

(1)“弟兄”是指基督徒(帖后3:6,14-15):

他们犯罪,但当时哥林多教会的领袖对罪恶熟视无睹,容让罪恶存在教会里。

当先警告责备,“但不要以他为仇人”。

(2)所提的罪比第10节加多两件:辱骂与醉酒。

“辱骂”,许多人说我自己只是出言不慎,把人骂了。请问,如果自己拿起自动机枪,然后不慎开火,可以吗?我们当控制自己。

“醉酒”:他们过量地饮用酒精饮品。饮醉了酒就容易骂人,所以我们不要喝酒。

(3)“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

与他吃饭,是共同进餐,互相友好;更不可与他同擘饼。

如果丈夫被停止与圣徒相交,仍可与妻子同吃饭。

3.审判教内的人(林前5:12)

(1)审判教外的人:

“因为审判教外的人与我何干”?(12节上)基督徒无权审判教外的人。将来神审判世人:“至于外人,有神审判他们。”(13节上)

(2)“教内的人岂不是你们审判的吗”(12节下):

这是指现今的审判,而不是将来的审判。

这种审判不是论断人(动机不纯)。

“审判教内的人”,是审判他们外在的行为,而不是审判他们的内心。我们有权审判在神家里显露出来的罪,这样可挽回犯罪的信徒,保守教会的圣洁。

将来的审判是先审判信徒,因为:“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彼前4:17)

4.“把那恶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林前5:13)

“那恶人”,第2节“行这事的人”,就是那乱伦的人。把他赶出教会,正如逾越节把旧酵除净。他被赶出教会后,就不能参加擘饼,不在相交关系中;但可回来聚会。我们不要看他如仇人,当为他祷告,使他悔改回头。

 

第六章  不可彼此告状

第五章说到哥林多信徒有乱伦的事,保罗叫他们不可与这样的人相交,更要处理他。第六章说到哥林多信徒又有彼此告状的事:诉讼(互相告状)(6:1-11);当制止淫乱(6:12-20)。

一、信徒间彼此告状(1-11节)

有人把这事告诉保罗,保罗写信责备他们。这是保罗写哥林多前书的主要原因。

信徒有争执,教会当解决。信徒之间当和睦同居,彼此谦让。

教会当审判犯淫乱的信徒(参5:13)。教会也当审判教会中相争的事。

1.教会间的相争需要在地方教会调解(6:1-6)

基督徒在法官前争辩,使教会受羞辱,更是使神受羞辱。

(1)彼此相争的事:

“你们中间有彼此相争的事,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呢?”(6:1)这是挑战性的问话。

①“彼此相争的事”:

包括财物之争(参6:7),教会不应发生这样的事。重点在“你们”(林前1:2)。

②“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

“怎敢”轻看教会权柄?

“求审”,到法庭上仲裁。“不义的人”,指不信的人。

保罗时期的法庭及初代教会时期的法庭审判常是不公的。

现今的法庭具有相当公义和公平。虽然也有漏失之处,但一般执法者仍是称职的。

我们应从信仰的角度来看,信徒之间的争执当由教会来审判(参太18:15-18)。

(2)信徒不应诉讼的原因(林前6:2-3):

从2-19节,提了六个“岂不知”(2节,3节,9节,15节,16节,19节)。

① 我们将要审判世界(林前6:2):

我们与基督同审(太19:28,提后2:12,启3:21,20:4)。哥林多信徒许可弟兄们将他们的争执带到将来被审判的人前求审。

② 我们将要审判天使(林前6:3):

基督是审判者(约5:22)。我们与基督同审判天使(彼后2:4,犹6)。

(3)弟兄互相控告是大错(林前6:4-5):

“教会所轻看的人”,即在教会中没有地位的人。

(4)有没有智慧人能审断弟兄(5节):

这是讽刺语。哥林多信徒一向认为世人的智慧超过神的智慧:十字架。哥林多的基督徒认为他们比天使更有智慧。

如果你们中间找不出智慧来审断,就最好停留在原处,情愿受欺、吃亏。

(5)“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6:6):

“弟兄与弟兄告状”,彼此为仇。

教会内如有相争,不应上法庭彼此告状,因为:

① 他们不了解基督徒的价值标准。

② 诉讼是报复。

③ 会使教会形像受损。

(6)对不信的人:

如果受未信主的人欺负,双方解决不了,可以求助官长审判。保罗也叫我们顺服作官的(罗13:1-7)。他“也上告于该撒”(徒25:11),但他不是上告信徒。

2.基督徒间的诉讼,缺了公义和仁爱(林前6:7-8)

(1)甘愿受欺与吃亏(7节):

“大错”,希腊文有失败的意思,就是被打败了。信徒之间彼此告状是“大错”。基督徒可藉甘愿接受不公平的对待及财物的损失来解决相争的事。

“受欺”与“吃亏”(参太5:25,39-42,路6:29)。

(2)欺压与亏负弟兄是错而又错(林前6:8):

没有爱心,不肯饶恕人。

3.受警告(林前6:9-11)

(1)不义的人(9-10节):

这里所列的罪与加拉太书5:3-4相似:

“淫乱”,指未婚者的性行为。

“奸淫”,是已婚者的外遇,例如哥林多前书5章所说的。

“娈童”,指男子天性柔弱,衣着如女子,行为习惯以女性自居(当时罗马世界很普遍)。娈童、亲男色的,都是同性恋(罗1:26-27)。娈童,也是男妓,亦有女妓。

(2)信徒也有犯这些罪的,他们就与蒙召的恩不相称(林前6:10):

不是说基督徒犯这些罪就会失丧。“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这是当然的事,但教会不该活在不义的罪里。信徒犯了这些罪,虽然都得救与进天国,但不能“承受”产业(参彼后1:11),更不能作王(提后2:12,启5:9-10)。基督徒也有情欲的挣扎,但不可跟罪同流合污。

(3)由圣徒来判断(林前6:11):

“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也有人”,不是人人都一样的罪。

“但如今你们……”:哥林多的信徒已藉耶稣的宝血“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所以行事就当像新人(罗6:17-18,弗4:1)。我们也当指出犯罪的人。

蒙恩得救的人,当保守自己在这光景里,拒绝体贴肉体,不要满足肉体而回到不义的生活里。

二、制止淫乱(林前6:12-20)

保罗责备哥林多信徒放纵淫行。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自由。信徒不可玷污自己的身体。这段经文说到身体正当的运用。

1.信徒的身体为主而活(12-14节)

哥林多人不以淫乱为罪。当时他们拜维纳斯Venus  女神。保罗在这段所论及的罪,拜维纳斯是其中一部分。

(1)淫乱不合基督徒身体自由的原则(12节):

①“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

保罗引用哥林多人的谚语,在10:23再引;也可能引用哥林多教会一些人自夸的话。

“凡事”,不包括上述的罪,而是指在道德上没有错的事。就算是合法的事,如果绊倒人,我们都不要作。

许多人误认“在基督里,我们自由了”(加5:1),想作什么就作什么。希腊哲学家认为身体的欲望不是罪,只能满足就是了。

请注意,“但不都有益处”:即使有些不是罪,律法亦容许,但行了也不会有益,甚至可能对弟兄会有害(罗14:21,林前8:9,彼前2:16)。“益处”:是动词sumphero,是彼此相关意。

我们所行的,必须对神、对人、对自己是有益的。我们在基督里的自由不是为了犯罪,而是为侍奉神(罗6:18,22,加5:13),所以不要让罪作我们的主人(约8:34)。

②“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

有些事可以行,但会辖制人。保罗不容许肉体的情欲管辖自己。有些不是罪,但会辖制我们偏离神,例如烟酒会辖制人,所以基督徒不要吸烟和喝酒等。

(2)淫乱不合乎身体改变的原则(林前6:13-14):

① 淫乱不合乎身体用处的原则(13节):

“食物是为肚腹,肚腹是为食物。”这是哥林多另一流行的谚语,为要掩饰他们的享乐主义。

食物本身没有道德与非道德的分别(可7:17-23)。

食物有短暂的价值:维持身体需要和健康,但不是为满足食欲而成为人生最重要的事。

肚腹是为消化食物,使身体得益。但食物与肚腹都要废坏(西2:22)。是今生的事,都没果效。

“身子不是为淫乱,乃是为主”:我们当把身体献给神(罗6:13)、把肢体献给义为奴(罗6:19)、献为活祭(罗12:1)。我们的身体不是为性或其它快乐而设。神造我们是为叫我们侍奉祂。我们原不是自己的人(罗14:8,林前6:19)。神给我们身体,不是给我们一个犯罪的工具(林前6:13-14),而是为彰显神的荣耀。

“主也是为身子”:祂叫我们复活。

② 神叫我们复活(14节):

我们的身体是要复活。我们到天家,废去肚子的功用,但身体不废。

神不只叫我们的灵魂复活,也叫我们的身体将必复活。为了要复活就给我们预备了身体,而不是为淫乱。淫乱不合乎基督徒身体复活的原则。我们有这盼望,就当看重自己的身体。

我们离世,不是身体终止。我们将要复活,身体得赎(罗8:11,23)。

2.信徒的身体是基督的肢体(林前6:15-17)

(1)我们的身体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15节,参12:12,27):

我们可以与娼妓联合吗?

哥林多的妓女在希腊爱之女神的庙宇中操业,所以男子与妓女交合就等于拜偶像,是灵里的淫乱。

淫乱不合乎基督徒作为基督肢体的原则:“你们的身子”,不只指个人,而是指所有的基督徒。我们每个人的身子是基督的肢体。肢体有问题是会影响全身的。一个信徒犯罪是会影响全教会的。

(2)“二人成为一体”(16节,参创2:24):

这只能是夫妻的关系(太19:4-6)。婚姻不单是夫妻在身体上联合,也是在心灵、思想和灵性各方面的结合。

与妓女交合的成为一体是邪淫的一体。

(3)“与主联合”(林前6:17):

信徒信主的时候就是“与主成为一灵”。神让我们与基督联合,不单成为一体,更是“成为一灵”。基督与我们灵里合一(约17:20-23),比婚姻的合一更高超。

3.我们要在身子上荣耀神(林前6:18-20)

(1)消极方面,“你们要逃避淫行”(18节):

“无论什么罪,都在身子以外”,这是从比较角度来说。其实贪食醉酒也会影响身体,但不像淫乱那样直接、广泛地影响身体和具有破坏力。

“无论什么罪”,新译“所有其它的罪”。神创造“性”,成为婚姻部分,但婚外性行为渎犯了圣殿(19节上)。

哥林多的妓女专侍奉管理爱情与性的希腊女神亚富罗底特。

“要逃避”:我们不单抗拒,更要逃避。无论什么罪,可以战胜;惟有淫乱是必须常常逃避的。逃避淫乱的好例子:约瑟(创39:7-18)、约伯(伯31:1)。

(2)“身子就是圣灵的殿”(林前6:19):

当我们信主时,圣灵就住在我们里面,我们的身子是圣灵所拥有的。个人或全教会都是圣灵的殿。圣灵住在教会里(参林后6:16-18)。所以我们当珍惜自己的身体,让圣灵的能力胜过我们身体的色欲,能抗拒引诱。行淫不只污秽我们的身体,更是污秽圣灵的殿,神是要毁坏我们的(林前3:16-17)。

“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6:19下):哥林多信徒以为他们的身体是自己的,所以他们任意犯罪。

圣殿是尊贵的建筑物,只能被神用,不能作别的用途。

(3)积极方面,“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20节,参10:31):

①“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

神重视我们的身体,是用“重价”、流宝血买赎了我们(7:23)。

②“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

我们被买赎,不是自己的人了。我们的身体不是为淫乱,而是为荣耀神(彼前2:12)。当然,我们也要在我们的灵里荣耀神。

 

第七章  婚姻的教导

哥林多教会出现淫乱的事,保罗责备哥林多教会不处理。之后,第七章专题论婚姻。

一、婚姻问题(1-24节)1.前言(1-7节)

哥林多城是个淫乱的城市。

第六章论自由与放任;第七章论哥林多信徒另一极端:禁欲、不许结婚。

(1)婚姻是否合法(1-2节,参太19:11):

① 哥林多教会写信问关乎婚姻等问题(林前7:1):

“论到你们信上所提的事,我说男不近女倒好”(7:1):保罗是在以弗所时收到这信的。原文没有“我说”二字,这是保罗引用禁欲者的一句话,“男不近女倒好”,新国际版“男人不结婚倒好”。

保罗用了第六章论别的主题,第七章然后回到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上,因当地的艰难(7:26)。保罗是极重视婚姻的(弗5:22-33,西3:18-19,提前3:2,12,5:14)。

哥林多教会一方面有淫乱,另一方面有人赞成独身思想。

②“但要免淫乱的事”(林前7:2):

神设立婚姻其中的一个目的是防止淫乱。

在哥林多,单单亚福罗底德神庙就有千多庙妓。这庙建于亚科波利山上,是希腊淫风盛行之地。哥林多人以之为女色引诱之地,使信徒光顾那些庙妓,败坏教会。

(2)夫妻同居生活应有的态度(7:3-5):

① 夫妻是相属的(3-4节):

a. 夫妻的责任(3节):

“合宜之分”,指同房成为一体(弗5:31),“彼此顺服”(弗5:21)。丈夫或妻子的身体是属于对方的。

世人多认为妻子是丈夫的财产,所有的权柄都是属于丈夫的;妻子如奴隶,只能顺服丈夫和荣耀丈夫。

b. 夫妻同享行房的权利(林前7:4)。

②“不可彼此亏负”(7:5):

“亏负”,指不满足对方。

有些丈夫和妻子长期分居两地(读书或作工)。但圣经不是这样教导的。如果要长期分居,当恳切求神如何带领。

圣经只许“暂时分房,为要专心祷告方可……。”

(3)“我说这话”(7:6):

“这话”,是指第二节所说的,都是神的命令(14:37)。

“原是准你们的”,许可暂时分房。

“不是命你们的”,不是使已婚者彼此履行婚责。

(4)“神的恩赐”(7:7):

结婚生孩子是神的一种恩赐。

保罗说守童身是另一种恩赐,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侍奉神。

2.对已婚的问题(林前7:8-24)

(1)独身问题(8-9节):

① 第八节重复第一节:

可能保罗已经结婚;妻子死后,他没有再娶。当他写这信时是独身。几乎所有犹大男人都结婚。保罗是议会会员,如果他没有结婚是难以想象的。

“没有嫁娶的”:可指从来没有结婚的。

②“可以嫁娶”(9节):

这里特指寡妇,也适用于男人和女人。“与其欲火攻心”:是完全自然的事,使人容易受试探,就犯罪。

(2)离婚问题(10-24节):

① 可不可以离婚(10-16节):

a. 婚姻是终身的事(10节,参太5:32,19:3-9,可10:2-12,路16:18)。但哥林多信徒认为这是自由的事。

b. 有离婚的(林前7:11):

因对方犯了淫乱不肯悔改而离婚的,自己就可以再婚(太5:32,19:9);离了婚的,若对方死了,另一方就可以再婚(罗7:3,林前7:39)。

至于双方都是信主因不和谐而离婚的,就应当复合。如果不能复合,等一方结了婚(即对方犯了淫乱),那另一方就可以再婚了。

c. 与未信配偶维持婚姻生活(12-16节):

(a)保罗转话题(12-13节):“不是主说”(12节),耶稣没有说过,因为耶稣在世时未出现混合的事。虽然是保罗说,但新约保罗所写的书信都是圣灵默示的(参10-11节,40节)。

律法明令犹太人要丢弃从外邦人娶来的妻子(拉10:3,尼13:23-25)。教会就不是这样:二人未信主前结了婚,后来一方信了耶稣,就不要离婚。

(b)因对方“成了圣洁”(林前7:14):这“圣洁”,指配偶的洁净和圣洁。

儿女也“是圣洁的了”:不是说,因父母相信,儿女也得救。这里是说只因父母能影响也是圣洁了。

(c)离婚的借口(15-16节):这两节经文常被人误用。其实是指不信的要离就由他(她)离去。

神原是叫夫妻和睦(罗14:19)。不信的要离,“就由他离去吧”!“不必拘束”,是不必辖制。哥林多前书7:15涉及分居问题,而不是离婚与再婚。不信的要离去是可以的,没有犯罪的一方可以再婚。

16节是盼望不信主的一方因信得救(参彼前3:1-2)。

② 各人当守住自己的身份(林前7:17-24):

a. 保罗给各人一般的原则(17节):

信主时已婚,就保持已婚的状况(18节);如果信主时是已受了割礼的犹太人,就保留这身份;但如果信主时是奴隶,也当保持为奴的情况(21节)。

b. 受割礼的犹太人与未受割礼的外邦人(18节)。

c.“守神的诫命”(19节):

这里不是叫我们守旧约诫命。新约最重要是神呼召我们遵行祂的旨意、爱慕和听从耶稣基督(约14:21)。神是注重内在,而不是外在。

d.“仍要守住这身份”(林前7:20):

信主前是未婚,信后要结婚,神会预备;信主前是奴隶,信主后会有自由。

当我们信主后,可继续当前所作的工(除非那是不道德的行业)。因为任何职业都可成服侍神的工作。但我们不要勉强神改变我们(24节)。

e. 奴隶信了主,怎样对待主人(21节)。

f. 作奴仆不作奴仆不要紧:

要紧的是我们属于基督,是“基督的奴仆”(参弗6:5,9,西3:22,4:1)。其实我们是被基督释放为自由人了。

g. 我们是基督的奴仆(林前7:23):

基督买赎了我们,我们在一切事上要顺服祂,因祂是我们真正的主宰。

虽然哥林多信徒的身体是人的奴隶(哥林多是罗马帝国的奴隶国),但内心不受罪的辖制了。正如奴隶主无法再辖制已出售的奴隶了。

“不要作人的奴仆”,不是与20节相反。这里是不要重新去作奴仆,特别是作罪的奴仆。

h. 重复20节(24节)。

二、未婚和再婚(25-40节)1.关于童身问题(25-28节)

(1)“人不如守素安常才好”(25-28节):

① 也是圣灵默示写在圣经里(25节,参40节):

a.“童身”:

不是第8节所说的,而是指已许配了的。

b.“我没有主的命令”(参10节)。

②“因现今的艰难”(林前7:26):

a. 保罗预言罗马帝国要逼迫基督徒(参28节)。这样,没有妻儿的人就容易忍受。

b. 哥林多教会淫乱的情况(5:1)。

c.“守素安常”:

不是指所有的人,而是指当时的情況。

③ 当接受神给我们的处境(7:27,参17节)。

④ 结婚不是犯罪,但多烦恼(28节):

a. 肉身长期受苦:

不只身体艰难,而且包括今生生命上所有的限制。有家庭的人负担大,尤其面对逼迫时更苦。

b. 单身的人可以把所有献给神(参32-35节)。

c. 婚姻不是真的能解决烦恼:

要我们必须忠于基督才能真正解决艰难。

2.“时候减少了”(29-31节)

我们在世,生命短暂;基督要快再来。

(1)有妻子要像没有妻子(29节):

受逼迫使人感到生命的短促。

保罗盼望我们不要受世俗的缠累。我们向神尽忠,比结婚更重要。

(2)不要让次要的事搅扰我们(30-31节):

我们当趁白昼侍奉主。

“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31节):因世事无常。

(3)这几节有四个“要像”:

我们今世生活,要像主来了一样。我们当注重“永远”长存(林后4:17-18)。

3.独身的好处(林前7:32-35)

已婚的人多注重家庭的责任,但不一定向主专一。殷勤侍奉主才是我们人生的目标(32-33节)。

但不要欲火攻心(9节):这等的人,结婚更好。注意按恩赐(7节,17节)。

有人认为没有配偶是不完全的。但更好是专心侍奉主。

“妇人和处女也有分别”(34节);已婚的不一定能专心侍奉主,尤其遭逼迫时。单身者就较易专一侍奉主。“要身体、灵魂都圣洁”,这是为主的,被主使用。“已经出嫁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不是说她比独身世俗化,而是她要用部分的时间来处理世务。

“不是要牢笼你们”(35节):保罗不是将人当作奴隶。

4.安排女儿问题(36-38节)

原文不肯定是谈男人与未婚妻,或父亲与处女。和合本是根据第二个解释。

(1)保罗认为父亲最好不要勉强女儿的婚事(38节):

保罗时代,许多国家由父亲安排女儿出嫁。如果忽略了女儿的婚姻,就羞辱她们。所以父亲安排,也不是罪(36节)。

父亲认为女儿不结婚能更好侍奉主,就不安排她们(37节)。父亲给女儿订婚,他本人也当清楚是神的旨意,然后按知识而行。

(2)两种解释:

① 当日希腊与罗马社会如同中国社会:女儿婚事是由父亲作主的。但女儿认为要结婚,也是可以的。

“女儿也过了年岁”,父亲也可以为女儿安排。

② 女儿,指已订婚的处女,她们认为主再来近了,不知应不应结婚。传统认为第一说法是对的(7:25-26)。

(3)结论(38节):

① “叫自己的女儿出嫁是好”:特别是对不能克制情欲的(7:7,9)。

② 没有家庭担子;有更充足的时间为神作工。但独身的不一定会侍奉神,只在乎本人的意愿。

5.再婚问题(7:39-40)

这是对寡妇的忠告。

(1)寡妇可以“随意再嫁”(39节,参罗7:2):

同样,男人丧妻,也可以再娶。

“只是要嫁这在主里面的人”,更要按主的旨意。

(2)“若常守节更有福气”(林前7:40):

“守节”,是守寡。保罗认为鳏寡最好守节,但年轻的就不要勉强(提前5:14)。

“我也想自己是被神的灵感动了”,可译“我确知道我已被神的灵感动说这话”。保罗所讲的和所写的都是神的默示,放在圣经里。

第八章  论祭偶像之物

第八章至11:1都是论祭偶像之物

第八章讲有关吃祭偶像之物的原则:知识与爱心。

哥林多是希腊国的一个城市,偶像充天,庙宇林立。他们所卖的肉多献过祭。而犹太人设有自己的屠场,所以不用向外购买肉。

保罗认为有信心的信徒,什么都可以吃,食物是洁净的(8:4-6,10:27,罗14:14)。但我们不单自己有信心,更要有爱心。

一、爱心比知识更重要(林前8:1-3)1.先提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1节)

有人认为自己有知识(偶像之物可吃,不可吃),但他们没有爱心,并不造就人(参13:2,8)。

2.因骄傲仍是不知道(8:2)

我们的知识有限。智慧能使人认识自己真知不多,就越谦卑(3:18-20,罗11:33-36)。

哥林多前书8:2有译:“若有人认为自己完全掌握了知识,其实他对寻求知识的途经还未知晓。”

3.先要爱神(8:3)

“若有人爱神”:不爱神就不认识祂(诗111:10,箴1:7,约壹4:7-8)。认识基督就认识神(约14:7-9)。

“知道”:是喜悦或称许的意思。

这节经文(林前8:3)不是说我们认识神,而是神认识我们。如果神不认识我们,我们的处境实在是可怕(太7:22-23)。

神认识每一个人,特别认识信徒。

我们先要追求爱(不是知识),因为我们有爱就真知道祂。

二、不要因自由而绊倒人

(林前8:4-9)

1.“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4节)

偶像只是木头、石头或金属。偶像没有能力(诗115:4-7,135:15-17,赛44:12-20)。

祭偶像之物:哥林多店铺的肉几乎都祭过。偶像庙中的祭司将部分肉保留,把其它卖给店主。

哥林多信徒写信给保罗,问祭偶像的肉可以不可以吃。

保罗回答说:“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所以祭偶像之物是可以吃的(林前10:25-30)。可以私下在家里吃,但不要在庙中或公共地方吃(徒15:20,29,林前10:18-22)。

吃祭偶像之物与拜邪灵不同:如果以某种形式敬拜那偶像所代表的邪灵或假神,就犯大罪(出20:3-6,罗1:25上)。如果信偶像是鬼魂或神明,就不可吃。

2.“许多的神”(林前8:5)

这是指希腊、罗马的“许多的神”:希腊的朱庇特、朱诺和墨丘利,有些说成是住在天上,其它如刻瑞斯和尼普顿,是在地上的。

许多人把世上的偶像称为神、主,但偶像不是真神。

偶像算不得什么,但邪灵(鬼魔)真的存在且有能力(林前10:20)。

3.父神与主耶稣基督(8:6,参来2:10)

(1)父神:

父是本源(徒4:24)。

“万物都本于祂”:父是万物的源头、是创造者。

“我们也归于祂”:我们被造也是归于祂的。

(2)耶稣基督(是主):

①“万物都是藉着祂有的”:

表明耶稣是中保,又是神的使者。

万物都是祂造的(约1:3,西1:16)。

②“我们也是藉着祂有的”:

我们是透过祂而被造和得蒙救赎的。

4.良心软弱的人(林前8:7)

(1)“但人不都有这等知识”:

特别是初信的人不都明白在基督耶稣里的自由。他们以为偶像是真实的,“就以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

不是人人都知道偶像算不得什么。其实偶像所表明的假神是不存在的。

(2)“良心既然软弱,也就污秽了”:

由于受异教的影响,人的良心会受污。他们不根据神的话和圣灵的工作。

良心软弱:不是身体软弱或属灵的软弱,是在道德上不分对错的事上多顾忌。良心软弱的人以为祭偶像之物是不洁净的,他们如果吃了,他们的良心也会跟着不洁净了(罗14:14)。

(3)食物本是中性的:

食物是不会污秽一个基督徒的(可7:18-19),只是人认为自己做错而污秽了良心(参罗14:23)。

良心软弱的人就不要吃。

5.人有吃的自由(林前8:8-9)

(1)食物不能使我们更好或更坏(8节,罗14:17):

吃不吃没有什么分别。我们有这自由。

(2)不要做绊脚石(林前8:9):

我们不能用我们的自由来绊倒软弱的弟兄(罗14:13,15,20-21)。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没有爱心了。

三、在基督里的自由会成了别人的绊脚石(林前8:10-13)1.哥林多城的古庙(10节)

(1)考古学家发现:

在古哥林多城遗址中发现两座古庙,其中有些厅房是作摆设异教筵席之用,教徒在其中吃祭偶像之物。这些异教徒会邀请基督徒朋友一同赴席。

(2)新约时代,哥林多市民习惯在各偶像庙里举行大节期:

有些哥林多信徒也参加这些节庆享受一番,这样就绊倒信心软弱的基督徒。

(3)“在偶像的庙里坐席”:

有些宴会是以一种形式牵涉偶像膜拜,所以信徒在偶像的庙里坐席是不对的,会影响别人。

2.我们的自由会毁坏软弱的弟兄(11节)

(1)基督为我们死,为什么我们不为弟兄牺牲一点自由呢?(可9:42,罗14:15)

(2)“沉沦”:

不是指灭亡;而是指属灵生命的成长受到阻碍或窒息。这就失去生命中的福祉。

3.“伤了他们软弱的良心”(林前8:12)

吃肉不是罪,但如果伤了软弱的弟兄就是得罪基督,我们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10:23-33详言)。

4. 不要绊倒人(13节)

吃祭偶像之物不是犯罪,但如果会伤了弟兄,就不要吃,免得绊倒他们(加5:13)。

为了别人的利益,我们就当放弃自己的权利(罗14:13-23)。

第九章  善用自由

第九章论保罗约束自由的榜样。

一、使徒的权利(林前9:1-14)

本章似论新题,其实8-9章同是论祭偶像的食物。

有些哥林多信徒开始毁谤保罗,说他不是使徒。

1.保罗的权柄(1-6节)

本章从基督徒的自由转到保罗作使徒的自由。他放弃许多应得的权利。

有人以保罗没有运用使徒的权利为理由,说他不是使徒(2-3节,参加1:1,15-2:10)。

(1)保罗作使徒的凭据(林前9:1-3):

① 4个“我不是”(1节):

答案都是“是的”。

a.“我不是自由的吗”?

但他从不以这自由来绊倒弟兄姊妹。

b.“我不是使徒吗”?

是基督召他作使徒的(徒9:3-18)。

c. 末二是他作使徒的证据:

“我不是见过我们的主耶稣吗”?这是作使徒必要的条件(徒1:21-22,9:1-9,17,22:6-16,26:12-18),特别是见过复活的基督。

d.“你们不是我在主里面所作之工吗”?

哥林多教会是他所建立的(林后12:12)。

② 哥林多信徒印证了保罗是使徒(林前9:2):

正如树上所结的果子可以证明这是什么树一样。

③ 哥林多信徒很骄傲(林前9:3,参4:18-19):

他们竟然放胆论断属灵的父亲(保罗)。

(2)其他使徒为例(9:4-6):

① 有权柄享受(4-5节):

a. 保罗没有靠福音养生(4节):

使徒和福音使者都有权柄(权利)享受教会物质的供应(13-14节)。

保罗从不向哥林多教会要求什么,因为他是以织帐棚为生的(徒18:3,20:34,林前4:12,帖前2:9,帖后3:8)。

b. 保罗如果有妻子,可同得供应(9:5):

“主的弟兄”,是指耶稣的弟弟,是马利亚所生的,如同雅各(参太12:46,13:55,可6:3,约2:12,徒1:14,加1:19)。

例如彼得已婚(太8:14,可1:30),他的妻子可同得供应,连家人也同得看顾。

② 保罗和巴拿巴(林前9:6):

使徒中只有他们是另作工养生的。这是他们自愿的。

巴拿巴是保罗的第一位同工:保罗第1次宣道时,他陪同出去(徒11:22,24-26,13:2-3);他是教会有名的领袖(徒9:26-28,11:24-30,12:25,13:1-15,43,加2:1)。

2.其它例证(林前9:7-14)

(1)转论世人的事(7节):

士兵作战不用自备粮饷;栽葡萄的人没有不望得果子作报赏;牧养牛羊的人可享受牛羊的奶。这是人的常情。

(2)摩西律法也说到报赏(8-10节):

连牛羊也得看顾,说明神更关心保罗(提前5:17-18)。

(3)保罗没有用过这权柄(林前9:11-12):

保罗在哥林多播属灵种子,难道不能期望从他们中收割养身之物吗(参罗15:27,加6:6)?

连其他使徒也得哥林多教会的帮助,保罗更配得,但他没有用过这权柄。

(4)祭司得报酬(林前9:13):

现代人作工有工资。祭司的报酬又是什么呢?

犹太人律法规定,犹太祭司会得祭肉(利6章,7:28-36,民18:8-9,12-14,申18:1-8)。祭司的生活也由百姓支持。

(5)基督的宣言(太10:9-10,路10:7)。

二、保罗的约束(林前9:15-27)1.保罗放弃自己的权利(15-23节)

(1)保罗的答案(15-18节):

为什么他不受供给?他甘心传福音,但他放弃靠福音养生的权柄(权利)(14节)。

①“但这权柄我全没有用过”(15节):

他这样写并不是他盼望要得着:他不以“所夸的落了空”。

②“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16节):

基督派保罗传福音,他并没有其它的选择、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主已将福音任务托付了保罗(徒26:16-18)。

不传,“我便有祸了”:神没有派所有基督徒要作传道人,但神派所有基督徒都要为福音作见证。我们不传就有祸了。

他们不信,罪是归到他们自己(徒18:6)。

③ 甘心传有赏(林前9:17):

我们都受命传福音(参太28:19,徒1:8,路17:10)。

a. 有人不甘心传,只是为完成任务,为要得供养。

b. 我们要甘心传,“就有赏赐”:我们甘心传才能荣耀神。

④ 保罗的赏赐是什么呢(林前9:18):

保罗的赏赐是免费向人传福音。他为福音作众人的仆人,目的是要得人、要荣耀神。

(2)保罗作什么事都有自由(19-23节)

基督徒的生命是包括有自由和守纪律。

① 保罗是自由的(19节):

基督徒的自由,不是随意犯罪、胡作非为。从属灵方面说,是脱离罪和世界的捆绑。从经济方面说,保罗没有欠人什么;他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另有,他不属任何人,“无人辖管”。

但他甘心放弃自由:他“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

他先作基督的仆人(7:22),然后在传福音的事上,自己甘心作别人的奴仆,为要多得人归向基督。

② 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9:20-22):

a.“向犹太人”(20节上):

“我就作犹太人”,保罗入犹太会堂时,会遵守会堂的习俗。但他不会遵守任何羞辱基督的风俗传统,也不会把自己重放在摩西律法之下,像处理提摩太与提多受割礼的事(徒16:3)。

b.“向律法以下的人”(林前9:20下):

为什么重讲犹太人?上半节是指犹太人的风俗,下半节指宗教信仰。尤其那些本来是外邦人,后来归信了犹太教的,特别关于献祭和洁净的所有礼仪性律例及传统。保罗本是犹太人,但因基督已取消礼仪律,他就不再在犹太礼仪律的支配下(弗2:15,西2:14,参徒16:3,18:18,21:20-26)。

我们得救后就不在律法之下,而是在恩典之下(罗6:14)。但这不表明我们可以随意犯罪。

保罗与犹太人在一起时、在不违反真理之下,可随从犹太人所吃的,也可跟犹太人不吃猪肉等等。

c.“向没有律法的人”(林前9:21):

指外邦人。保罗尽量按风俗行事。他向不同的人传福音,所用的方法和风俗也是不同的。

“就作没有律法的人”,这不是反叛或无法无天。保罗与外邦人同在,就随从他们的习俗。

保罗仍在基督律法之下(21节下):即犹太律法道德部分(利19:18,申6:5,太22:35-40,可12:29-31)。“基督的律法”,也指基督的教训和诫命。这说明他不受律法的约束,而是受爱的约束。

d.“向软弱的人”(林前9:22):

这是指信心和良心的软弱(罗15:1,林前8:9-13)。他们怕吃祭偶像之物,保罗就和他们一同不吃。

保罗不会两边讨好而说假话,但他尽量适应各类型的人,为要说服他们归向基督。我们也当像保罗一样,凡事都叫众人喜欢(林前10:33)。

“向软弱的人”,保罗可随他们吃素。在不同情况下作不同的人。

e. 入乡随俗(9:22-23):

目的为要使人分享福音的喜乐和福祉。

2.保罗的自制(9:24-27)

他要过一个严守纪律的生活。

(1)“在场上赛跑”(24节):

罗马帝国各大城市都流行着希腊式的竞技。在亚该亚省也有著名的依斯提米雅运动会Isthmian Games (或称科林斯地峡运动会,这个希腊运动会的重要性仅次于当时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运动会是在哥林多城所在的地峡,每两年举行一次的。

“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多人赛跑,但只有一人得奖赏,而且是得能坏的冠冕。

“你们也当这样跑”:我们不是漫步到终点,犹如散步。我们当奔走天路。属灵奔跑,得奖的不只一人,而是“你们”。

(2)“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林前9:25):

保罗放下赛跑比喻,转论摔跤。

运动员为比赛受训而放下所有事情,必须要有自律。进行摔跤比赛,就要在诸事上有节制,克制私欲。在练习摔跤中,他们不能吸烟喝酒等。

基督徒更要努力侍奉基督,放下所有享乐和舒适。我们当控制身体,实行自制。

赏赐是一般的;奖赏比赏赐大,是要得冠冕。

“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在保罗的时代,比赛的得胜者所得的是用月桂叶编造的冠冕,而且每次只有一人得奖。得胜的站在群众面前接受欢呼,只是昙花一现。

“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基督徒得奖不只一人。各人所得的冠冕是存到永远的(提后4:7-8,雅1:12,彼前5:4,启2:10,3:11,4:10)。

(3)保罗有明确的目标(林前9:26):

他不是漫无目的地乱跑(腓3:14)。他为得胜,而不甘落在别人的后面。

在保罗时的希腊人运动会里,运动员有参加拳赛。“我斗拳”,他不是打对方;“不像打空气的”。“打空气”是在实际拳赛里严重的失误。

(4)“攻克己身”(林前9:27):

他操练自己、经常作工:织帐棚、传福音和教导、旅行访问一个又一个教会、写书信(帖前2:9)。

“攻克”,指对准对方出击,使他无法还击;真正的仇敌是自己的肉体。但这里不要按字面解释,不要变成一种故意劳役身体的刻苦主义。福音使者应实行高度严格道德灵性训练。严待自己,或与自己的身体搏斗。

“叫身服我”:克制身体、控制邪恶欲望、能节制(加5:23)、舍己(可8:34),免得失去奖赏(林前3:13-16)。

“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这句话亦借用所提运动会的背景:在运动会期间,有一个“传报人”当众宣布比赛的结果。

“自己反被弃绝了”:不是不得救。保罗在这里不是谈论救恩,而是谈论侍奉。“被弃绝”,是指得不到应得的冠冕。

保罗也会失奖,所以他要尽力奔跑。我们也应更加努力。

第十章  前人的鉴戒与自由的原则

第八章论吃祭偶像之物及基督徒的自由;第和章论保罗放弃使徒的权利、劝信徒不要妄用自由;第十章回头详论吃祭偶像之物、以色列人灵命的不成熟。

一、前人的鉴戒(10:1-13)

保罗用以色列史(出14:15-25)为鉴戒,警告信徒,特别是对哥林多教会的警告。

1.以色列祖宗的经历(林前10:1-4)

在哥林多教会有部分信徒对拜偶像的认识不足。又有些人把水礼和擘饼作为赦罪和逃避审判的保障。

保罗用以色列人在旷野流浪的事例,说明受浸后得灵食的问题。

(1)云下和海中(1节):原文有“所以”,与9章相连。

①“我们的祖宗”:

以色列人的祖宗是亚伯拉罕。亚伯拉罕300年后,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

哥林多信徒也以犹太人的祖宗作为他们外邦人的祖宗,是亚伯拉罕属灵的后代,领受亚伯拉罕的遗产(罗4:11,16,加3:7,29)。

②“从前都在云下,都从海中经过”:(出13:21-22,14:19,民9:15-23,14:14,申1:33,诗78:14,105:39)。

“从海中”:神成功地把以色列人带过红海(出14:22,29),他们在旷野有云柱和火柱引领。注意“都”字。

云和海表明神的同在和保护。

(2)“受洗归了摩西”(林前10:2):

“受洗”,原文是“受浸”。他们的经历说明基督徒浸礼的意义,受浸归入基督(罗6:3,加3:27)。

“归了摩西”,不是信奉摩西,而是归他领导和教导。摩西是犹太人最大的领袖。

(3)“灵食”(林前10:3):

吗哪为灵食(出16:4,14-15,31,35,诗78:24-25,约6:31)。灵食是物质,预表属灵上的喂养。

(4)“灵水”(林前10:4):

以色列人在沙漠时,神给他们水(灵水)(出17:1-7,民20:2-13,21:16)。

摩西在旷野两次击磐石得水,使以色列人活了。

灵磐石,不是一块石,而是许多块,一直在旅途上都有。以色列人认为磐石在旷野供养他们40年。

灵水预表圣灵(约7:37-39)。

灵磐石就是基督。云、海、灵食(约6:30-35)、灵水(约4:14)都是从基督来的。有基督的人就有一切的福气(罗8:32)。

2.祖宗犯罪受罚(林前10:5-10)

(1)离开埃及,在旷野犯罪(5节):

他们多半在旷野倒斃,只有迦勒和约书亚,并在旷野出生的人,才“得入迦南美地”(民14:20-24,28-35,申1:34-40,书1:1-2)。

(2)“都是我们的鉴戒”(林前10:6):

6-11节详论很多以色列人在旷野倒斃是我们的鉴戒。

“叫我们不要贪恋恶事”(详看7-10节):“恶事”(6节),指他们厌恶吗哪,贪爱埃及的肉锅(民11:4-34)。

(3)不要贪恋恶事(林前10:7-10):

①“也不要拜偶像”(7节):

他们在旷野拜金牛犊(出32:1-14)。

“起来玩耍”,是指跳舞作乐。

②“也不要行奸淫”(林前10:8):

40年后,许多以色列人在约但河东的什亭与摩押女子行淫,又参与拜祭摩押偶像,与庙妓行淫。“那时遭瘟疫死的,有二万四千人。”(民25:9,详看1-9节)

但保罗说“一天就倒毙了二万三千人”。请注意,保罗说“一天”。还有1000人次日也死了。

③“也不要试探主”(林前10:9):

试探,是用说话或行动来对抗神,例如民数记21:4-5,结果,他们被蛇所灭(6节)。

④“也不要发怨言”(林前10:10):

以色列人在旷野常发怨言。“就被灭命的所灭”:“灭命的”,是指降瘟疫的使者和灭命的天使(出12:23),在他备拉降火烧灭他们(民11:1,3)。民数记16章特别提到可拉、大坍与亚比兰的罪(民16:1,详看全章)。

3.用上面事实的教训来警戒基督徒(林前10:11-13)

(1)警戒末世的人(11节):

犹太人把人类历史分为三个时期,每期为2000年。

“末世”,指从基督降生至再来之前(来1:2)。我们要对付自己,免受惩罚(参民14:2-10,申9:1-21)。

(2)要谨慎(林前10:12):

注意,“自己以为”。我们不要骄傲,要站得稳,免得跌倒(参约10:27-28)。

(3)忍受试炼(林前10:13):

“你们所遇见的试探”:“试炼”与“试探”,原文是同一字peirasmois,但有两个意思:试炼是出于神,为要叫人得益;试探是出于魔鬼(太4:1-11),为要叫人受害。试炼常会使肉身与精神受痛苦;试探多半是属情欲的(雅1:14-15)。

试炼是我们的十字架。神用试炼来试验我们,为要炼去我们的渣滓。神亦藉着魔鬼的试探来试验我们。试验是为显出人的真面貌。“试验”dokimos,是要我们考验合格(详看灵音小丛书《雅各书释义》10-20页)。

哥林多前书10:13的“试探”当译“试炼”,吕振中本译“试炼”:“你们所遇见的试炼,无非是人所能受的。”这里有考验的意思,是我们能忍受的。当我们经受试炼时,千万不要怨恨神。

“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神容许试炼临到我们是要考验我们,使我们成全完备(雅1:2-4,12-15,彼前1:6-7)。神看顾我们,祂不失信。祂会赐恩保守,到了时侯就必给我们开一条出路(诗81:7)。

二、自由的原则(林前10:14-33)

保罗又回到论吃祭偶像之物的问题上。

1.偶像的节期与圣餐(14-22节)

(1)要逃避拜偶像的事(14-15节):

十诫的第一条是不可拜偶像(出20:3-5,约壹5:21)。

① 鬼的筵席(林前10:21):

哥林多城神庙多,哥林多人祭祀亚波罗、亚克里比阿、德美特、亚富罗底和其它男女诸神。

哥林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看见这些神像,其中以亚富罗底神庙里的庙妓活动诱惑特大。基督徒不应到神庙里赴席。

还有属灵的偶像我们也当逃避。

②“你们要审察我的话”(林前10:15):

“我好像对明白人说的”,有人认为这是保罗嘲笑的话。其实保罗知道,他说话的对象是一些有头脑、能明白他说话的人。这些人要“审察我的话”,当把吃圣餐和吃祭偶像之物区分。

(2)圣餐的杯与饼(林前10:16):

① 犹太人传统的逾越节是喝四杯酒:

“祝福的杯”,是第三杯,可译“我们有福的杯”。耶稣对门徒说:“这是我立约的血”(可14:23-24)时,是第三杯。

② 有人认为酒与饼真是耶稣的血和肉:

但耶稣说这些话时,祂还在世。祂怎会把酒和饼说成是祂的血和肉呢?主的晚餐是在这时设立的,门徒纪念主(林前11:25)。耶稣说这些话,不是说饼和酒是祂的身体,而是表明的意思。

③ 晚餐先提饼,但本节经文先提血:

初信的人先要明白基督宝血的价值,然后才领会一个身体的真理。所以,本节是认识救恩过程中的次序。

(3)同是一个身体(林前10:17-18):

①“都是分受这一个饼”(17节):

擘饼时,各人拿一小块,表明我们都是身体里的一部分(罗12:4-5,林前12:27)。我们“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

②“属肉体的以色列人”(林前10:18):

a. 属肉体的:

指仍守旧约所定祭祀仪式献给神的“属地的以色列人”。

犹太人献完祭,祭司和百姓通常吃祭肉(利7:15-16,10:12-14,民18:8,申18:1),“在祭坛上有分”。

b. 吃祭物的以色列人,表明他们与祭坛有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平安祭:百姓把祭牲带到圣殿里,一份祭物放在坛上用火烧,另一份留给祭司,还有一份留给献祭的人与他的朋友。他们一同吃,所有吃的人都表明自己与祭坛代表一切的关系。

③ 有些哥林多基督徒在庙中吃祭偶像之物,这是与邪灵或鬼(林前10:20)相交。

我们不能同时分享两样(林前8:4-5,10:21)。

我们领主餐表明是与主相交。

在庙中吃偶像物的筵席也表明是与偶像相连。

(4)在异教筵席里吃(10:19-22):

偶像虽然算不得什么(8:4),但偶像背后的邪灵实在是存在的。

① 人拜偶像就是拜鬼(10:20,申32:17):

 “与鬼相交”,即参与异教的筵席。我们不能“与鬼相交”。

② 我们不能吃圣餐,又在偶像的筵席上与鬼相交(林前10:21):

“主的杯”、“鬼的杯”:“杯”,本是不能喝的。这里是指用器皿所盛载的物。

“主的筵席”,也是象征式的表达,指我们在基督里所享受的福分。

有人喝两种杯。但主说“不能”,因为这是神的命令。

③ 我们不要“惹主的愤恨”(10:22):

与鬼有分,就像犯淫乱的人。

我们不要惹主的愤恨(申32:16),因为神是忌邪的(申4:24,32:21,诗78:58)。

2.最后实际的指示(基督徒的自由)(林前10:23-33)

(1)信徒的自由,是要叫别人得益处(23-24节):

①“凡事都可行”(23节):

这是自由(约8:32,36,林后3:17,加5:13)。

② 对自己:

“但不都有益处”(林前6:12),不是说毫无限制地泛指一切事情,如杀人或醉酒等。在基督徒的人生中,许多事情的本身是正当的,但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参与就不智慧了。

③ 对人:

运用自由,应以造就他人为原则(罗15:1-2,林前8:9,加6:2)。

④ 不要自私,我们当顾及别人的益处(林前10:24)。

(2)自由与不自由的原则(25-33节):

① 关于吃祭偶像物的两项实际规则(25-30节):

这里特别是针对哥林多信徒说的。

a.“凡市上所卖的,你们只管吃”(25节):

在保罗时代,虽然哥林多城里的肉食铺所卖的都是祭过偶像的,但保罗说我们可以吃。

b.“因为”(26节):

这里保罗是引自诗篇24:1,犹太人常以诗篇24:1作饭前谢恩之用。他们还有其它谢词(诗50:12下,89:11)。

神所造的万物都是洁净的,基督徒可以感谢领受(可7:19,徒10:13-15,罗14:14,提前4:4)。

c. 到不信的人家里吃饭(林前10:27):

如果我们被不信的人邀请到家里吃饭,我们只管吃(参路10:8),不用问什么。

d. 不要绊倒软弱的弟兄(林前10:28-29):

(a)“若有人……”(28节):指良心软弱的基督徒(8:7,9-13),如果他说“这是献过祭的物”,我们就不吃。

(b)我们的自由不要被良心软弱的人论断(29节):

“我这自由”(林前10:29):是否叫神得荣耀;教会是否得造就;未信的人是否因此受感而信基督为救主?

保罗为别人的良心而不吃,免得叫弟兄跌倒(8:13)。

e. 保罗不想自己的自由成了别人的责备理由(30节):

“我若谢恩而吃”(10:30):保罗因偶像是属虚无,而食物是神造的,他为之感谢神而吃。

万物都洁净,是美好的,我们可以享受(提前4:4)。但为了荣耀神,保罗加以自制。

② 总结的原则(林前10:31-32):

凡事要荣神益人。

a.31节是总原则:

“所以”,是接上文。

我们谈过对人、对自己,现在论及对神。

我们必须为神而作,为荣耀神而行(太5:16,罗14:7-8)。

b. 不要使任何人跌倒(林前10:32,8:13,参罗14:13):

这里(10:32)提到三类人:“犹太人”,“希利尼人”(指外邦不信的人),“神的教会”。

③ 保罗的榜样(林前10:33):

他是无私地为别人而活。他为别人的益处而讨人的喜欢(罗15:2,林前9:22,10:24),但不是连福音真理也可妥协这样来讨人的喜欢。保罗的目的是“叫他们得救”。

第十一章  蒙头与主的晚餐

第一节是总结8-10章,保罗是我们的榜样;2-34节论教会的崇拜:蒙头与主的晚餐。

一、保罗的榜样

“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

1.“你们该效法我”

这样说不是保罗自高自大,我们要注意下一句“像我”,像保罗效法基督的榜样。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效法基督。

除非我们有基督的榜样,否则我们就不能要求别人效法我们。我们在说话与行动上要有见证,别人才能效法我们。

2.排次

(1)基督是最高的榜样。

(2)使徒追随基督的榜样。

(3)我们应追随使徒的榜样。

3.哥林多信徒

因哥林多教会对基督的生平与教训认识不多,因为当时福音书还未写成,所以保罗不叫他们效法基督,只好叫他们效法他自己(基督榜样的反映)。

二、女人蒙头问题(林前11:2-16)1.哥林多教会当时的背景

当时的犹太妇女在敬拜中必要蒙头。如果他们的女人在公共场所里不蒙头,是不道德的表现。

但希腊妇女在敬拜中不习惯蒙头。按他们的习俗,女人蒙头不是重要的。

保罗说,妇女在敬拜中蒙头是正确的态度与行为。

2.保罗称赞他们

保罗什么时候责备人,都是先称赞他们好的方面。这里说:“因你们凡事纪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11:2)

“所传给”,可译“传统”,但不是说多年来教会所承袭的惯例和习俗,而是指保罗蒙启示所得的教训。可以说是保罗口传的教导,因为福音书写成之前多是口传的(7:10,12)或写下的(帖后2:15)。

3.公众敬拜的规矩(林前11:3-16)

这里特别提到次序问题(不是等次)。哥林多前书11:3-12是从创造的次序来讨论已婚的女人蒙头问题。在某方面,也会适用于未婚的人。但这里考虑的是已婚的人。

(1)头:

“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3节)

“头”,不是控制或管辖,是指来源的意思(11:8),也象征权柄(西1:18)。头是人身体最尊贵的部位(林前11:4-5)。

①“基督是各人的头”:这里的“人”字,原文指男人。

我们是基督的身体(参弗1:23)。

②“男人是女人的头”:这是根椐创世记3:16的。

这里是指已婚的(弗5:22-24)。未婚的女人不是在男人的权柄之下。

夫妻(在基督里)是平等的(参加3:28,彼前3:7)。丈夫不要滥用权柄。妻子是丈夫的助手,不是次等,不是奴隶。丈夫爱妻子要像基督爱教会一样(弗5:25)。

妻子不要以为要得丈夫同意才能受浸。

③“神是基督的头”:

基督与神是同等的(约10:30,腓2:6-7)。

这里是指基督在地上,祂是人,是神的儿子。神是祂的父(林前3:23),“因为父是比我大的”(约14:28)。

(2)男人不蒙头(林前11:4):

保罗时代,那些在人权下的希腊男人不蒙头。如果男人蒙头,“就羞辱自己的头”。男基督徒蒙头就羞辱基督。

(3)女人蒙头(林前11:5):

有人认为这是不变的法则,因为神创造男女时已安排好次序(7-9节),所以历代的妇女都要蒙头。

其实蒙头是那时候的风俗,也是当代哥林多人婚姻的情况。在犹太文化中,女人不蒙头是被看为在性方面不检点,因为只有坏女人(妓女)才不蒙头(详看灵音小丛书《蒙头问题》)。

(4)“就该剪了头发”(11:6):

这不是指到理发店剪发。

在保罗时代,妓女和其他坏女人是要被罚(剪她的头发或剃她的头),她就丢脸了。

(5)追溯创造的次序(11:7-10):

①“男人本不该蒙着头”(7节):

在保罗时代,希腊的男人(除了奴隶)不戴帽,“因为他是神的形像和荣耀”。其实男人和女人都是照着神的形像被造的(创1:27),男人和女人都是出于神(林前11:11-12)。

但神先造男人,他是神的荣耀。女人是从男人而出,是男人的荣耀(创2:18,21-23)。

② 女人为配偶帮助男人(创2:18,林前11:8-9):

a.“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林前11:8)。

b. 创造的目的(11:9):“女人乃是为男人而造”。

③“为天使的缘故”(11:10):

a.“因此”:

因为8-9节,所以蒙头是女人顺服男人的记号。

b.“为天使的缘故”:

因为天使会观看今天在地上所发生的事,特别会在教会的敬拜中临在。

c.“有服权柄的记号”:

蒙头,原文是“有权柄”的意思。

(6)在主里男女平等(11:11-12):

① 彼此倚靠(11节):婚姻,“二人成为一体”(创2:23-24)。

②“万有都是出乎神”(林前11:12):男人不要骄傲。

从创造角度看,“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从生产的角度看;“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

(7)女人祷告要蒙头:

“你们自己审察,女人祷告神不蒙着头,是合宜的吗?”(11:13)

根椐当时的惯例,哥林多人作妻子的要蒙头,但只在敬拜、祷告、说预言才蒙头,而不是所有的时间都是这样的(11:5)。

(8)男人蒙头是羞辱(11:14):

① 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男人的头发都比女人的头发短。

② 罗马帝国男人的头发也比女人的短:

在哥林多,如果男人长头发,是被人藐视、视为异教庙宇的男妓。

③ 保罗不要求各时代的人都接受传统文化习俗。

(9)女人长发是荣耀(11:15):

保罗就哥林多所处的文化,要求哥林多的女人留长头发,长发也是蒙头(5节)。

头发是自然的遮盖;头纱是信仰上一种正当的遮盖。

(10)不要辩驳:

“若有人想要辩驳,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规矩,神的众教会也是没有的。”(11:16)

因此哥林多教会不要为这事辩驳,保罗也是这样教导当时其它的教会。

(详看灵音小丛书《蒙头问题》)。

三、主的晚餐(林前11:17-34)1.爱筵与主的晚餐(17-22节)

(1)爱筵:

初期教会在主的晚餐前有爱筵(聚餐、爱席)。哥林多社会生活常拜偶像,他们的偶像敬拜常伴随大爱筵。哥林多教会后来将爱筵与主餐合併举行(参徒2:46,彼后2:13,犹12)。现在教会没有爱筵了。

(2)保罗的责备(林前11:17):

保罗先称赞他们(11:2)。

现在保罗责备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听从他的话:“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所以保罗说:“不是称赞你们”。

哥林多教会党派多(1:11-12);又有富党、穷党;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信徒与普通的信徒又组成不同的派别。

他们的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他们擘饼受亏损。这样,倒不如不聚会。

(3)哥林多教会混乱的情况(11:18-22):

① 先对付教会里的纷争(18-19节):

a.“分门别类”(18节):

信徒的爱筵与主餐,本来是为了彼此相交、合一。但他们分门别类,搞小圈子。

b.“分门结党的事”(19节,参加5:20):

他们虽然不是搞异端,但这也是纷争。

如果各人有不同的意见,就当用爱心和谦卑来对待。

“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林前11:19下):“有经验的人”,原文是“神嘉许的人”。纷争是可悲的,但另一面能叫好人显明出来。

② 其次是对付礼仪的缺失(20-22节):

哥林多教会把爱筵与晚餐一同举行(彼后2:13,犹12)。他们发生了什么问题呢?

有些教会分裂后,就有一些信徒出去,另立教会。但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没有离开,而是在教会里面破坏彼此的交通。

a.“算不得吃主的晚餐”(林前11:20):

他们因贪食和歧视别人,把主的晚餐看作一般的晚餐。

b. 他们贪食醉酒(11:21):

他们按希腊人的风俗,各人带食物来共享,这是“爱筵”agape. 有些穷人少带,所以他们饥饿;富人多带,大吃大喝,但又不帮助穷人。在爱筵中只爱自己,甚至有人在主餐中醉酒。

c. 在家里先吃(22节):

在家里先吃饭,然后参加主的晚餐。

2.主的晚餐被设立(11:23-26)

这里说到晚餐的意义(参路22:17-20)。

(1)“原是从主领受的”(林前11:23):

“我当日传给你们的”,是过去式的。

“原是从主领受的”,保罗直接从主得了启示(15:3,加1:11-12)。

也可能从那些亲耳听见耶稣讲话的人传给他的。

(2)主设晚餐(林前11:24-25):

主的晚餐是耶稣在逾越节晚上设立的(路22:13-20)。

①“这是我的身体”(林前11:24,参太26:26):

罗马天主教认为饼一经祝谢,就变成耶稣的身体,酒变成了耶稣的血。也有人说:“我们吃饼时,有没有感觉到是吃耶稣的肉;我们喝酒时,有没有感觉是喝耶稣的血?”

请注意,这个“是”字,是表明的意思,而不是真的变成了耶稣的肉和耶稣的血。因为耶稣说这话时,祂还活着,我们怎能吃祂的肉、喝祂的血呢?我们的灵魂就需要属灵的饼(耶稣)(约6:51,53-54)。

“为的是纪念我”:耶稣死,使我们得永生。我们不要忘记这件惊人的事,所以要不断地擘饼来纪念主。

②“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林前11:25,参可14:23-24):

“这杯”,指杯里面的葡萄汁。哥林多前书11:26-28也是说“喝这杯”。

“我的血”,耶稣为我们钉十字架所流的血,洗净我们的罪,使我们因信得永生(太26:28)。

“所立的新约”:摩西用牛血洒在百姓身上与他们立旧约,旧约赐下律法。神在新约赐下祂的儿子,耶稣的血预表新约。

③“为的是纪念我”(林前11:25):

我们不单是在头脑上的纪念,更是在属灵上实际的体验。

④ 主餐的三重意义:

a. 纪念主,增进信徒团契(23节)。

b. 感谢主,共享主的爱(24-25节)。

c. 重新忠于主,灵性得以增长(26-31节)。

(3)擘饼的时间和次数(11:26):

初期教会每天都擘饼:“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徒2:46)注意“每逢”(林前11:26)。

每周最少一次:“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徒20:7)

“直等到祂来”:耶稣再来前,教会必须经常有擘饼聚会。

基督再来之后,我们在天国里:“……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太26:29,参可14:25)我们与主同赴喜筵。

3.结尾(林前11:27-34)

我们要很严肃地领受主的晚餐。

(1)哥林多教会:

他们不按理吃主的晚餐(20-27节),不认自己的罪,不爱弟兄,不谦卑。他们用爱筵来分化教会,吃喝时将贫穷的信徒排斥在外,“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27节)

(2)先省察(28节):

未聚会前,我们在家先省察。吃主的晚餐前,更要很好地反省自己。

(3)“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29节):

不单省察自己的罪,更重要的是“分辨是主的身体”。

有人认为这“身体”不是指基督的肉身,因为没有提祂流血。他们说身体是指教会(12:13-27)。

请注意,这里不是指教会,因为上下文都说主的晚餐。虽然没有直接提祂流血,但第一句“因为人吃喝”。这里不单提“吃”,也提“喝”。如果不是指祂流血,我们喝什么呢?所以这里所说的“身体”,实是指祂的肉身。

哥林多信徒吃主的晚餐似吃便饭。他们没有尊重基督的身体,没有纪念祂的死。

吃喝而不分辨,就是“吃喝自己的罪”。“吃喝自己的罪”,原文是“吃喝自己的审判”。

(4)多受惩治(11:30-32):

“有好些软弱的”,就是乏力;“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30节),是早死的意思。保罗的意思是,信徒如果不好好地省察就擘饼,就会招来许多祸患。

“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11:31):“分辨”,是反省的意思。我们先审察,即判断、自省,直到自己良心没有亏损为止。“受审”(31-32节):不是指将来的审判,而是指免受神的惩治。

“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世人不信,就被“定罪”。我们信徒若犯罪,就要受惩治、受管教(来12:5-11),但不是和世人一同定罪。

(5)应虔敬、有秩序(林前11:33-34):

“要彼此等待”,爱筵要彼此等待;吃主的晚餐也要彼此等待。“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这是指爱筵。我们今天擘饼,不是为充饥。擘饼是我们的灵里得饱足,不是肉身得饱足。

“其余的事”(34节):是关于主餐其它关注的问题。关于这些事,保罗说等他到了哥林多时“再安排”。

第十二章  属灵的恩赐

哥林多前书12-14章是关于圣灵的恩赐和恩赐在教会的功用。第12章论恩赐的本质与功用、恩赐的配搭与运用;13章论最妙的道是爱、凭爱心运用恩赐的必要;14章论恩赐合宜的运用,也论讲道和方言等特殊的恩赐。

哥林多教会不知道怎样处理恩赐,由于他们分门别类;所以他们运用恩赐不能达到目的,教会就不能建立。他们肉体软弱,以致影响了恩赐、错用了恩赐。

第1-11章完全是纠正性的,第12-16章全然是建设性的。在未纠正他们属肉体的事之先,保罗不能向他们讲建设性的事。当保罗纠正完他们属肉体的事,然后向他们讲属灵的事。

一、“属灵的事”(林前12:1-3)

“属灵的”,有16位译者译作“属灵的恩赐”。司可福Schofield 虽然也译作“属灵的恩赐”,但他在注脚说“有误”;只有杨氏Young 新译本才译“论到属灵的事”。原文有个定冠词“这些”:“论到这些属灵的事”(12:1)。

1.信主前服侍偶像(12:2)

“你们作外邦人的时候”:哥林多城本是外邦(外国)城市。这里指不信(神国之外)的人。

“去服侍那哑巴偶像”:哥林多城充斥偶像,影响太坏。拜偶像,实是拜虚假的灵——邪灵(林前10:19-20)。偶像是“哑巴的”,“有口却不能言”。

2.真假灵对耶稣的态度(12:3)

(1)“被神的灵感动的”:

人接受圣灵才知耶稣是主、是神的儿子(约20:28,约壹4:2-3)。圣灵总是荣耀耶稣的(约16:13-14)。

(2)“不被圣灵感动的”:

邪灵会说:“耶稣是可咒诅的”。

二、各种恩赐(林前12:4-11)

圣灵是各种恩赐唯一的根源。

1.三一神所赐的有分别(4-6节)

(1)“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4节):

恩赐不同,但不是用来分门别类的。“分别”,原文是指连在一起的两样东西之间的分别。圣灵将不同的恩赐分给不同的信徒。

有人认为有恩赐的人是更属灵的。哥林多信徒以为会说方言就比别人高一等。他们没有把教会建立好,反使教会分裂了。

(2)“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5节):

主赐各信徒特定的职事(12-27节详论)。

“职事”,原文与“执事”同一字根(腓1:1),是服侍的意思,指工作与责任,为建立教会。

(3)“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林前12:6):

“功用”,指神的工作方式、能量(28-31节详论)。

2.圣灵运行叫人得益(7节)

圣灵赐恩赐给我们,不只是叫我们自己得益处,更是叫所有的人得益处。恩赐也不是为成全各人,而是叫人得益的。

3.恩赐的列举(8-10节)

恩赐是圣灵赐给各信徒不同的才能(与天然才干有分别),为建立教会:包括正确了解基督教的真理,能认识奥秘,能教导和劝戒各人,有特别解经的才能。

这里提到九个例子。罗马书12:3-8,哥林多前书12:28,以弗所书4:11,彼得前书4:10-11也提到其它例子。但这些都不是全部恩赐。

这是圣灵给各人的,我们不能强求。

(1)“智慧的言语”(林前12:8):

这不是普通的智慧(雅1:5)。

“智慧的言语”是个恩赐,是圣灵赐人在特殊的处境里解决特殊的问题。司提反有这个恩赐(徒6:10)。

智慧的言语比“知识的言语”需要更深属灵程度和启示(林前2:6-13,14:6),使人能直接洞察真理。

(2)“知识的言语”(12:8下):

通过审察来明白真理。为属灵的事情赐下特别属灵的知识,传实用的真理,也可传授新的真理。

这恩赐已不复存在,因为基督信仰已一次交付给圣徒了(犹3)。基督教的教义是完整的。但从另一角度看,这恩赐仍存。那些与主关系密切的人,仍会从神那里领受奥秘(诗25:14)。当他们与其他人分享这些奥秘时,就要运用“知识的言语”。

(3)“信心”的恩赐(林前12:9):

这不是得救的信心。

这是在特殊的景况里而有的特殊信心,指担负重大任务时需具备的特大信心(13:2),与行神迹有关的特别信心。这信心的恩赐是为造就别人的:用信心代求(可11:22-23)。

(4)“医病的恩赐”(林前12:9下):

为别人的病祷告,不用药或医生。

初期教会比较普遍:因为当时缺少药物,医学较落后。

(5)“行异能”的恩赐(12:10):

即“行神迹”,原文是大能的作为。在初期教会比较多。

① 伤害别人的:

使人瞎眼或打人以致死的(徒5:5,13:6-12)。

② 使人得福的:

以水变酒(约2:1-11),给5000人吃饱(可6:30-44)。

(6)“作先知”的恩赐(林前12:10):

先知说预言。圣经完成后,就不再需要先知了。现在只有作“先知讲道”(14:1)。

(7)“辨别诸灵”的恩赐(12:10):

邪灵使人说假预言。当邪灵附人身上时,我们需要用这种恩赐来辨别(约壹4:1-6,参太24:24,林后11:13-15)。

(8)“说方言”的恩赐(林前12:10):

“说起别国的话来”(徒2:4):“别国的话”,有两三次译作“方言”。

说方言只叫人知道神的大作为,但不能取代讲道。因此说方言之后还要讲道。

说方言,主要“凡事都当造就人”(林前14:26),“只好两个人,至多三个人,且要轮流着说,也要一个人翻出来。”(14:27,请参看灵音小丛书《关于灵恩运动》第4章)

(9)“翻方言”的恩赐(12:10):

“翻”字,原文有“解释”的意思,是翻出别人所不明白的(14:9-13)。

4.恩赐是圣灵分给各人的(12:11)

“这一切”,有些恩赐现在圣灵不再赐给教会了。圣灵是“随己意分给各人的”:各人得不同的恩赐,不是我们安排的。

圣灵赐各种恩赐,都是为建立教会,而不是用恩赐来分裂教会。我们不要用恩赐来高抬自己,更不要用恩赐来贬低其他弟兄姊妹。

※   ※   ※   ※   ※   ※   ※

前面几种恩赐主要是涉及智能的领悟;末后的几种恩赐主要是涉及感情。哥林多信徒把次序倒转了:他们高举说方言的恩赐。

一般信徒只有一两个圣灵的恩赐,但使徒是有很多恩赐的(林后12:12)。

撒但也会模仿圣灵的恩赐。牠有时使人误用恩赐(可13:22),但撒但是使人的灵受亏损而不是使人得福的。

三、身体的比喻(林前12:12-31)

这段论及“一个身体有许多肢体”。肢体各有自己的功用。保罗在罗马书、以所弗书和歌罗西书亦以身为喻。

“身子”soma,哥林多前书12章用了18次,单12节至27节就用了16次,开头一次,末了又一次。

1.身体是由许多肢体构成的(12-13节)

教会是整个的。教会是一个属灵的有机体orgamism,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而不是一个机构organization.这段提了四次“一个身子”。

(1)“基督也是这样”:

应译“这位基督也是这样”。“这位基督”,指在天上的头和在地上的身体。

一般人的身体所含的元素:他的石灰足以粉刷一个鸡笼;糖分足以装满一个小糖罐子;铁足以制成一口四五寸的大铁钉;又有较多水分;合起来约值1美元。但神造我们是“奇妙可畏”(诗139:14-16)的。在大自然里,没有比人的身体更奇妙的。

(2)我们怎样成为基督的肢体:

“都从一位圣灵受浸,成了一个身体”(林前12:13):不要把圣灵的浸与圣灵充满混为一谈。新约提圣灵的浸七次:四福音四次,使徒行传两次,哥林多前书一次。圣灵的浸,圣灵是施浸者。当我们一信耶稣时,都受了圣灵的浸,我们重生了(约3:3,5,多3:5)。

“饮于一位圣灵”:指圣灵活在和住在我们里面(林前6:19,约7:37-39),成为我们生活的供应。

2.互相作肢体之道(林前12:14-26)

(1)“身子原不是一个肢体”(14节,参罗12:4-5,林前12:12,17-20补充14节的思想)。

(2)身体有许多部分(15-20节):

各肢体不能自我独立。我们要避免小看自己(比较21-26节),但不要轻看他人。

① 肢体各有用处(15-16节):

“脚”(15节)。16节重复15节的思想。

②“若全身是眼……”(17节):

这是个怪人。

本来头是基督,教会是身体,但保罗把划分到头上来,因基督是包括教会的(12:12)。

③ 各肢体所属的地位是由神所定的(18-20节):

a. 神随己意(18节):

不是堆砌,而是有次序的安排。

神安排不同的基督徒在基督身上,是要他们运用不同的恩赐,而不是用相同的恩赐。

b. 不要以为身体只有一个肢体(19节)。

c. 教会肢体是多的,但“身子却是一个”(20节)。

(3)重点讲述互相依赖、尊重和关怀的需要(21-31节):

① 不要轻看他人(21-26节):

当彼此配搭,互相照顾。

a. 每个肢体都要倚靠其它肢体(21节):

我们不能互相排斥。各肢体要彼此相容,相辅相成,互相倚靠。

b. 软弱的肢体(22节):

眼是软弱的肢体,很易受伤,但却是不可少的。肾脏似比不上手臂坚强,但肾是不可少的,因为缺了手臂人还能生存。

虽然心、肺、肝、脑等都不显露在人前,但这些器官都不能缺。

c.“加上体面”(23节):

“加上体面”,即给它穿上衣服。

我们不要藐视卑微的、学识较少的肢体,反而应更要尊重他们(罗12:16)。

d. 神将各肢体配搭(林前12:24):

每一肢体的设立,都是为整个身体的利益着想的。加上眼睸,可以防止汗水,又好看。

神不单造肢体,祂又配搭,好叫他们彼此合作。

e. 身体是合一(各肢体要彼此相顾)(25-26节):

保罗用最完美的有机体来说明基督的合一性。

柏拉图说:头,是“城寨”;颈,是连接头和身体的“土腰”;心脏,是身体的“泉源”;毛孔,是身体的“小径”;血管,是身体的“运河”。

(a)信徒当彼此相顾(25节,参彼前5:7):我们首先不要分门别类(争吵,分党)(林前1:10-12),而是要互相联给作好管家(彼前4:10)。

(b)一个肢体影响所有的肢体:“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12:26)有苦同当,有乐同享。

例如眼科医生通过检查人的眼睛,就察出那人的脑肿瘤、肾病或肝炎等症。

② 肢体功用不同,但目的相同(林前12:27-31):

“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27节)。

a.“你们”:

指哥林多教会。他们是基督的身子,但他们不是基督的整个身子。

b.“功用也有分别”(28节,参6节):

恩赐不同。我们不要轻看自己,更不要轻看他人。我们不可以分裂。

这里提到8种有特别职事的信徒,与8-10节的9种恩赐有关,但不完全对应。

各按次序,是由神设立,按荣誉排列恩赐的等级,是神所定规与分配的。

(a)“第一是使徒”:使徒是差派的意思。使徒首先必须被拣选、分别出来,才被差派。不是所有信徒都是使徒。

使徒主要的工作是阐明真理。

圣经完成后,再没有使徒了。现在被差派的只能称宣教士。

(b)“第二是先知”:这里不是指旧约说预言的先知。这里的先知是排列在使徒后面的。

先知的工作是向外面世界宣告真理,是宣告神旨意的,带着信息进入外面世界。

现在没有先知,只有“作先知讲道”(14:1)。

使徒和先知是立根基的(弗2:19-20)。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根基立好了,就再没有使徒和先知了。

(c)“第三是教师”:原是向已听先知宣讲“道”的那些人施行教导,教导门徒。

现在是解经教师(弗4:11)。

之后,保罗提出各教会都需要的5种人物:

(d)“其次是行异能的”:行异能,包括叫死人复活、赶鬼等。

(e)医病的恩赐:不是灵恩派的所谓“神医”。

末世少有这种恩赐。因为现在医药充足,神也使用医生和医药。

(f)“帮助人的”:常与执事的侍奉有关,在各方面减轻别人的重担。

(g)“治理事的”:治理世事的如掌舵、导航、指挥人等。

属灵方面,常用于长老和监督身上。

(h)“说方言的”:现在很少有这种恩赐了。这一切都是神在教会里设立的。

c. 七个“岂都是”(林前12:29-30):

上面提八件,这里提七件。

这里没有提“帮助人的”和“治理事的”,而加上“翻方言的”。

拥有不同的恩赐,必须要配搭合作。

d.“那更大的恩赐”(31节):

许多人认为是“爱”(13章),但爱不是恩赐,而是圣灵所结的果子之一(加5:22)。

“爱是最妙的道”,是正确运用一切属灵恩赐的途径(方法)。要配搭这些次序,必须用爱来完成。

“那更大的恩赐”应是“作先知讲道”(林前14:1,5,39)。

第十三章  爱的诗歌

圣经最美的“章”:诗篇1篇,23篇;以赛亚书53章;马太福音5-7章,13章,24章;约翰福音3章,14章;罗马书6-8章;哥林多前书13章,15章等。哥林多前书13章可以说是一首诗歌——爱的诗歌。

哥林多前书12章与14章都是论恩赐,中间插上13章,把12:31与14:1连接起来,爱就是运用各种恩赐的方法。“爱”是超于各种恩赐的。爱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5:22):爱居九德之首。爱不是恩赐之一,因为各人不一定有同样的恩赐,但各人都要有“最妙的道”——爱。我们得救之后就要遵行神的旨意。神旨意的总纲就是爱。

哥林多前书13章全章(共13节)的爱都是“至圣的爱”agape.

一、爱的美德(价值)(林前13:1-3)

爱是无可比拟的。犹太人要神迹,外邦人要智慧,罗马人要武力,基督徒要爱。

我们所要的“至圣的爱”,不是“博爱”可比的。

爱比四种恩赐都大。这些恩赐都是哥林多教会所偏重的。

1.方言与天使的话语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林前13:1)

(1)“方言”:

“若”,有说方言恩赐的人只能说一两种方言,绝对没有人能说“万人”的方言。保罗只说“我若”。

(2)“天使的话语”:

天使对人说话,是人听得明白的,但天使对天使所说的话,是人不能说的。保罗只说“我若”。

(3)“鸣的锣,响的钹”:

“锣”,青铜锣,是号筒;“钹”,尤其是拜酒神弟欧尼息思Dionysus或大神母雪佩利Cybele,都是异教拜神用的。响钹是没有意义,只吵耳。锣和钹的声音都没有活力,而且不能持久。

灵恩派认为被圣灵充满就说方言,这是最重要的。但保罗说,没有爱,只说方言甚至说天使的话语,只是鸣锣响钹一般。

2.“先知讲道之能”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林前13:2)

圣经写完之后,就再也没有先知。现在只有“先知讲道之能”,是教训与讲道的。

“各样的奥秘”,指各样属灵的奥秘,就是重要的真理。“各样的知识”,包括各样属灵与属世的知识。

讲道有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带有爱来讲道,指责罪过也要有爱。

3.“全备的信”

“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2节下)

“全备的信”是一种恩赐(12:9)。这里不是说得救的信。这是能够移山的信(太17:20),是可以行异能的。

就算有这样“全备的信”,如果没有爱,保罗说:“我就算不得什么”。

4.周济、舍己

“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3)

(1)周济:

当时的人常在自己门前周济穷人,每次施捨一点点东西(路16:20-21)。

周济也是恩赐之一(罗12:6,8)。但哥林多前书13:3是“所有”。很少有人将“所有的周济穷人”。这并不是指全部财产,而是一次行动,但不是经常这样的。

(2)“舍己”:

上文说舍去金钱。哥林多人多拜偶像,他们为偶像舍去金钱。

有人舍己是为虚荣,他们实在是爱自己,这就等于没有爱。

这里说“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舍己”,指殉道;“无益”,原文是“无济于事”。

罗马书12:8-10的恩赐是给不同的人;很少人是同时得许多种恩赐的。但这里是把四种恩赐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如果没有爱,就是“鸣锣响钹”,“算不得什么”,“无济于事”。

二、爱的定义(林前13:4-7)

第4-7节是爱的性质、至圣爱的丰富,从正反两面论爱。有15个特点:“二是”,“八不”,又“五是”,共“七是”“八不”。都是不望回报的爱。

1.“二是”(4节上)

(1)“恒久忍耐”:

原文是一个字,第一件是忍耐。这里所说的忍耐不是对环境,而是对人(可报复而不报复)。

忍,不是自己无能而忍。我们所爱的人,他就算是最不能忍的,我们对他也要忍。自己比他强而能忍,这才是爱。

“恒久”:忍一时容易,多忍就难;俗话说:“百忍成金”。如果对别人没有忍耐,就是没有爱心。有人婚前恒忍,婚后就不忍。但主耶稣在世对顶撞祂的人忍了33年。我们爱人不应“忍无可忍”,但对违反真理的人就要忍无可忍了。这是一个考验,看我们有没有忍耐。

(2)“又有恩慈”(4节上):

英译Kind,就是积极的善。我们有恩慈,别人就容易接受。恩慈比忍耐进一步。对人严,对己宽,就不是爱。我们初信耶稣时,常是要求别人爱我们自己;过了不久,就平均互利;我们长进后,就会爱人。这是圣灵所结的果子之一。

忍耐是不报复、不怨恨、不当面吵骂、不背后咒人、不会记怨、不搞隔膜;恩慈是以恩对待恶意伤害自己的人。我们的言语和态度,应当不重也不粗。

2.“八不”(4下-6节上)

(1)“不嫉妒”(4节下):

嫉妒有二:一是贪爱别人的;一是希望别人失去所有的。世人认为“爱是嫉妒的”:爱这妒那。圣徒亦有嫉妒人的!对钱财与地位,较易克服;对属灵侍奉就容易嫉妒。如别人比自己唱得好、别人有恩赐讲道而自己比不上他们等等。哥林多教会因嫉妒,就分争。

(2)“不自夸”:

哥林多教会就在自夸上失败。满有恩赐的哥林多教会总是自夸的。自夸,夸自己的长处。这样的人,怎样会爱那些少得恩赐的人呢?夸自己的人,他的眼睛长在额上,总要夸自己比别人好。

(3)“不张狂”(参8:1):

“张狂”,这是骄傲的要素,比自夸更坏,自吹自擂,夸到“狂”了。

自己没有,就嫉妒;自己有,就自夸;有了虚荣,就张狂。

(4)“不作害羞的事”(5节上):

“害羞的事”,是没有礼貌的事。这似乎与“爱”合不起来的。

“害羞”,原文是“知礼”。情欲的爱,是害羞的事。以前,许多人行在暗处,现在,竟有不少的人在路上作出难看的事来。可能影射他们聚会那种不守秩序的情形(11:18-22)。

许多礼节是由爱而来的。有爱的人是顾及别人的清洁和别人的亷耻。

(5)“不求自己的益处”:

有爱心的人是叫人得益的。

说方言是为自己的利益;肉体的爱是叫自己得益;娶好妻子也是自己得益;结交好友也是为了自己。有许多人祷告,只为自己求而不为别人求。

许多人只记着别人亏欠了自己而忘记自己亏欠了别人。

(6)“不轻易发怒”(5节下):

有人以“不轻易”三字作为他们大发雷霆的藉口,但原没有“轻易”二字。

“发怒”,是激怒,英译provoked,达秘译“不急怒”。箭猪一紧张就把毛竖起。但我们不要急怒,也不应记着别人对自己的亏欠。

(7)“不计算人的恶”:

“计算”,原文是会计字,记账的意思。我们不要怀恨,不要记坏账。

“恶”,这里不是指凶恶,而是指邪恶,英译evil .

坡里尼西亚土人经常打架、常有宴会。他们对所恨的人作了各种的记号,以免忘记;他们在茅舍顶里用许多物件来记住那些得罪他们的人。

基督徒不应记恨人的凶恶,更不要记恨人的邪恶,这才是爱的表现。

(8)“不喜欢不义”(林前13:6上):

“不义”,是不荣誉的事,如5章所提的事。许多人喜欢听别人不幸的事。我们基督徒不要因人作了不义的事而喜欢。这是没有爱心的。

3.又“五是”(6下-7节)

前面提到“二是”,下面再提“五是”,一共“七是”、“八不”。

(1)“只喜欢真理”(6节下):

这似乎是离题了。但爱和真理经常一起出现(弗4:15)。

请注意,我们看见别人行真理,能与人同乐,这才是爱。如果我们见别人作了不合真理的事而不劝勉,就不是爱。基督是真理,圣灵亦是真理(约壹5:7)。我们必须喜欢真理。

(2)“凡事包容”(林前13:7上):

下面四件都有“凡事”二字。“凡事”是范围。

“包容”,英译cover,是遮掩的意思。新约中“包容”二字只用了四次(林前9:12,13:7,帖前3:1,5)。

“凡事包容”,不是叫我们连罪恶也要包容。上文说“只喜欢真理”,我们要在合真理的原则下来包容(参帖前3:1),要忍耐到极点。

(3)“凡事相信”:

爱与相信有什么关系呢?

第二节“全备的信”是对神的。我们爱神,心须先信神。

这里“凡事相信”(信任)是对人的。我们爱人,就当信任人。这也是根据上文合真理的原则,而不是盲目相信。

(4)“凡事盼望”:

我们爱人,有如父母盼望浪子悔改一样。

(5)“凡事忍耐”:

15件的开头(4节)是“忍耐”;末了(7节)也是忍耐。没有忍耐就不是爱。

第4节的“忍耐”可译“宽容”(太18:26,29,彼后3:9),新约共有10次。

第7节的“忍耐”,原文是“忍受”,新约共有17次,其中12次是指对苦难中的“忍受”。

这里虽然没有明说“受苦”,但是注重苦难中的忍受,原文有“仍在下面居住”的意思。揭去房顶,是自己发怒;把房顶遮盖,就是包容。

我们爱神,最明显是要为基督受苦。我们爱弟兄,是肯为弟兄忍受苦难,比第4节更积极:“凡事”。这一切都在耶稣身上显出。

三、爱是永存最大的(林前13:8-13)

爱的时间是最长的。爱的影响力:最深(包容);最高,爱不能加上其它,只能再加上爱(彼后1:7);最感人,从天上带到人间。这是爱的超越性。

1.“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8上)

“止息”pipto,是“跌倒”、“出轨”、“不能回到轨道上”,可译“废掉”、“完结”、“消失”,与马太福音7:24的“倒塌”同字。我们不要半途灰心。

恩赐是暂时性的,但爱是永不消失的,“因为神就是爱”(约壹4:8)。

2.爱比三种恩赐都长(林前13:8下)

前两种应与14章详细比较。

(1)“先知讲道之能”:

“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归于无有”就是“废掉”的意思。现在讲道是非常重要的,但将来就不用讲道了。

(2)“说方言之能”:

“方言之能终必停止”:总的说来,现在没有什么方言之能了,只能个别有说方言的恩赐。

(3)“知识”:

“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这里不是说属灵的知识,而是指知识的恩赐。

有人强调生命而不要知识,请我们不要偏于一面。

我们是需要知识的(何4:6)。如果我们没有圣经的知识就会受迷惑、走错路。真理引我们走正路,使我们长大。

当整套基督徒教义一次交付给圣徒后,“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了。但将来有更大的知识。

3.有限与那完全的(林前13:9-12)

(1)现在……有限:

①“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9节):

现在知识不少,属灵书籍也不少,但还是有限的。

“先知讲道”无论怎样好,都是“也有限”的。

②“我作孩子的时候”(11节):

今生好比孩童时期:话语、心思、意念,都像孩子。在天上,好比长大成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③“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12节):

从十三世纪开始,有了水银镜,才能看清一切。

当时有两种镜子:

a. 精制铜镜(铜磨的):

这种镜子和现在的差不多,也能看清。

b. 镶在窗框中的:

有透明面(如水晶石)磨成薄片,镶在窗框中的;也有用蚌壳制成半透明镶在窗框中的。

人在屋外往里看是看不清楚的。

原文是“小学”、“猜谜”,都是暗语。哥林多的镜子很有名,但也是看不清的。

(2)将来:

①“等那完全的来到”(10节):

“完全”(10节):

原文有“终局”、“应验”、“完全”、“成熟”。

“那完全的”是基督。等到基督再来,“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②“既成了人”:

基督再来,我们“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11节下)。

③“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就是长大成人。“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12节)

四、“最大的是爱”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13节)

保罗提出三件要过去的:“先知讲道之能”、“说方言之能”与“知识”,这一切“终必归于无有”(8节)。现在保罗提出三件“常存的”:信、望、爱。信、望、爱,为生命的要素(帖前1:3-4,西1:4-5);为工作的能力(帖前1:3);为祈祷读经能力的秘诀。

1.信与盼望

是人的,是现今的事。永世就用不着信心与盼望了。

2.爱

爱是神的(罗5:5下)。

爱是最大的,因为爱能荣神益人,爱又是对自己有益的。神就是爱(约壹4:8)。

爱不只比各种恩赐大,爱比信心与盼望都大。

没有信心的爱,不是这里所说的爱;没有盼望的爱是死的;以信望为基础的爱才是最大的。

3.所以我们“要追求爱”(林前14:1)

哥林多前书13章论爱。13章之前,12:31说“我现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们”,“最妙的道”就是爱。13章之后,14:1说“你们要追求爱”;但对属灵的恩赐,只要“切慕”就是了。

历来有许多基督徒追求神迹与不同的恩赐,但圣经只叫我们“要追求爱”,至圣的爱——agape.“追求”,是个特殊的词,有“竭力追求”的意思。

约翰年老,最后站在讲台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就离世归父了!

我们要一生追求爱,因为爱是“最大的”。有爱的人比满有恩赐的人更蒙神喜悦、更是蒙神大大地赐福的!

 

第十四章  恩赐合宜的运用

本章指导教会怎样根椐12:7的原则运用恩赐。恩赐不是用来炫耀自己,而是叫人得益处。

一、两种恩赐的比较(林前14:1-25)

保罗对方言有些见解:认为方言也是有价值的恩赐(12:28-31),但次于作先知讲道(14:4)。

1.先知讲道与说方言的比较(1-5节)

(1)更重要的恩赐(1节):

① 运用恩赐必须发自爱心。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恩赐便成了空洞,所以“你们要追求爱”。

②“先知讲道”:

原文是“说预言”(注意1节小字),即直接宣讲神的信息,包括说预言。

(2)“那说方言的”(2节):

原文glōssa,语言或方言。

圣经最早所提方言(徒2:1-4)是给教会的。之后,就不再给全教会了。当时,各地人民到耶路撒冷能听出本国的语言。

方言,是对神说的,在心灵里讲说各样的奥秘。不是讲道用的,因为没有人能听出来。

在初期教会神的启示尚未完成,需要各样特别的恩赐,让信徒得造就、教会成长。圣经完成后,初世纪后期,神直接启示的恩赐似乎明显减少了,最后“终必停止”(林前13:8)。

(3)“但作先知讲道的”(14:3):

使人得造就、安慰、劝勉(参12:7),为造就教会。

(4)两种造就(14:4)。

(5)“我愿意”、“更愿意”(5节):

说方言,需要翻出来(28节)。

2.悟性于教会生活的重要(6-19节)

将先知讲道与说方言比较,指出作先知讲道的强处,更有果效。

(1)注意四个词(6节):

“启示、或知识、或预言、或教训。”如果只说方言,而没有这四件之一,是无益的。

(2)用乐器和军队号声为例,必叫人明白(7-9节):

有哀歌、乐歌、情歌、战争之歌,人是可以分辨的。

① 乐器(7节):

箫、琴是希腊人熟悉的乐器。以乐器为例,所发的声音必须有意义。

② 军队的号声(8节):

希腊人熟悉作战信号,是号角声;犹太人熟悉所使用山羊角的响声(民10:9,书6:4,9)。吹号的人如果发出不正确的号令,对作战的人来说是危险的事。

③ 舌头向空说话(林前14:9):

说方言时好像只有一个号音的歌,人不能说出那首歌的意思,“这就是向空说话了”。

(3)要说有意思的声音(10-12节):

① 世上声音都是有意思的(10节)。

② 不要做化外人(11节):

“化外人”,是希腊文化以外的人。希腊人称所有不懂希腊文的人为化外人。

③“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12节)。

(4)当翻方言,使人得造就(13-19节):

① 当翻方言(13节)。

② 用灵和用悟性(14-15节):

“灵”,指人的灵;“悟性”,指人的心思。

“用灵祷告”,指用方言祷告;“用悟性祷告”,指听明白的祷告。“用灵歌唱”,指用方言歌唱;“用悟性歌唱”,指听明白的歌唱。

方言是圣灵直接的工作,不需要经人的头脑运用语言去分析。神愿意人的祷告和感谢是出自头脑也是发自心灵(16-19节)。

③ 用灵祝谢,人不能说“阿们”(16节):

“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即未经教导的信徒,或可能是外来的人。

④ 用灵感谢,“不能造就别人”(17节)。

⑤ 保罗自己(18-19节):

保罗是故意表现自己吗(18节)?因哥林多教会有夸口说方言的人,所以保罗才这样说。

保罗还强调作先知讲道(19节):注意“说五句”和“说万句”。

3.说方言与作先知讲道的功用(20-25节)

先知讲道不但对教会内的人有益,对外来的人也是一样。关键在23节。

(1)要长进,不要停留在恩赐上(20节):

①“在心志上”:

“心志”,可译心思、思想。

“不再作小孩子”(弗4:14),而“得以长大成人”(4:13)。

说方言,是一般的恩赐。信徒当追求心思上的成熟,为人坦白诚实,没有狡诈。

②“在恶事上”:

“要作婴孩”,婴孩不知道什么是恶事。

(2)用不懂的语言(方言)向人说话(林前14:21-22):

① 神的警告(21节):

“律法上记着”,律法是旧约的总称。但这里是引自以赛亚书28:11-12。

“向这百姓说话”:百姓是指犹太人。他们不听命令,神叫以赛亚警告他们,但他们仍不听,神就差外邦人:“我要用外邦人的舌头和外邦人的嘴唇……。”这里所说的“外邦人”,是指亚述。百姓仍不听,所以犹太人受到严重的挫败。

② 为作证据(林前14:22):

a. 说方言:

“乃是为不信的人”作证据。

b. 作先知讲道:

“乃是为信的人”作证据。即在信的人,不用方言作证据。

(3)两样功用(23-25节):

① 方言会使不信的人愈法刚硬不信(23节):

“不通方言的”,可能是慕道的。

说方言,对不信的人是胡言乱语。全教会聚会时都说方言,不信的人认为是癫狂了。“癫狂”,是混乱的情况。五旬节,信徒说方言,有人说“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徒2:13),后来彼得讲道向他们解明。

② 全靠圣灵工作来完成(林前14:24-25,参林后10:4-5):

先知讲道能剖析他们的内心,使他们顺服神(参林前14:24),“就必将脸伏地”,这是跪拜的意思(25节,参创44:14)。

二、恩赐的规则(秩序)

(林前14:26-40)

这是论到有秩序的敬拜。

1.聚会中运用恩赐的原则(26-33节)

这里是指交通聚会的方式。

保罗对方言问题作了结论。

(1)要按规矩说方言(26-28节):

① 运用恩赐以造就教会为原则(26节):

a. 诗歌和感谢,是自然的恩赐(弗5:19,西3:16):

启示、方言与翻方言,是超自然的恩赐(林前12:8-12)。

b.“凡事都当造就人”:

初期教会,聚会是简朴自由的。神的灵随意运用各人的恩赐。例如,有人念一篇诗歌,然后另一人起来阐明教训。另一人用外国方言说话。另一人将所领受的启示出来。另一人将那人的方言翻出来。这是开放式的聚会。

但要有规矩:“凡事都当造就人”为依归。

c. 这是初期教会聚会的情况,自由而不混乱。

② 轮流说方言的原则(14:27-28):

初世纪晚期,教会中宣讲责任似乎已落到专职教导的人身上(提前3:2,4:13,5:17)。

a. 聚会中不要超过三人说方言,且要轮流着说,也当有人翻(林前14:27)。

b. 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28节):

我们自己可以控制说方言的恩赐。

(2)轮流作先知讲道的原则:

① 作先知讲道的恩赐可轮流着说(29节):

a. 每次不要超过三人。

b.“其余的就当慎思明辨”:

因为假先知常在教会里欺骗信徒,所以我们要细察每一位先知所说的是否对的(约壹4:1)。

圣灵给一些人有辨别诸灵的恩赐(林前12:10)。

② 得启示作先知讲道(14:30-31):

a. 先说的当停,让最新得启示的说(30节)。

b. 同一个时候,只可一人向会众说话(31节):

各人可得讲道的恩赐,但不是人人都可以在聚会中讲道(14:29-30)。

初期教会中,讲道恩赐似乎和祷告一样的普遍(11:4)。

③“先知的灵原是顺服先知的”(14:32):

“先知的灵”,是他自己的灵。圣灵启示先知的灵说话,但先知的灵要用理智和意志来控制自己的灵。

人不能托辞说,我不能控制自己。说方言要控制自己,作先知讲道也要控制自己,神赐人启示,但人要有秩序地说出来。

④ 教会要有秩序(33节):

哥林多信徒聚会很混乱。

“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或译“祂不是混乱的神”。如果聚会喧闹混乱,肯定那聚会不是神所支配的。

“乃是叫人安静”(参帖前5:23):神是喜悦人安静的,圣灵所结的9个果子,其中最后是“节制”(加5:23)。圣灵的果子比圣灵的恩赐更重要。

2.论妇女讲话(林前14:34-38)

(1)“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34节):

①“因为不准她们说话”:

有人根椐“说话”(在原文是laleo),是带权威地说话,所以这里不是指闲聊。

请注意:laleo,新约约有300次,都不是指讲道或说预言,而是指谈话、质问、辩论、抗议、喋喋不休。当然,神“说话”也是用这个字,表示有权威的。这字也指方言或其它的谈话。

这里说妇女在聚会中不要制造混乱,不要在聚会中喋喋不休。因为当时的聚会男女是分开坐的,所以妇女常在一起闲聊。几个妇女只顾自己嬉笑,不留意讲员所讲的。她们常带小孩子来聚会就会制造混乱。

犹太人的习俗,完全不准女人在会堂里说话。

但不是不许女人讲道(参11:5)。

②“正如律法所说的”:

这里的律法是指旧约一贯的教训。神先造男人(创1:27)。妇女参与侍奉是可贵的,但公开向全教会侍奉的责任就不属于她们。

③ 哥林前书11:5提到妇女有讲道的恩赐:

在哥林多社会文化中,不许妇女在公开场合驳斥男性、质问男性。

那时妇女没有机会跟男性一样接受正规宗教教育。

(2)不准妇女在聚会中公开发问(林前14:35):

保罗时代,大多数妇女没有受过教育,她们不明白每一件事。

妇女不应在聚会中突然站起来发问,这是可耻的,因为她们制造混乱。她们可以在家里问丈夫。没有丈夫的,可问父亲、兄弟或教会中的长者。

“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可译“可以问自己家里的男人”。

(3)保罗用反问句(36节):

因为哥林多信徒十分骄傲,他们自称是神话语的出口。

(4)“主的命令”(37节):

哥林多信徒以为自己是属灵的(参2:15,3:1,12:1)。保罗说:上面他所写的不是他的主张,而是“主的命令”。

(5)“就由他不知道吧”(14:38):

“若有不知道的”,可译“若有忽视这话的,他自己也必被人忽视。”

如果有人拒绝是圣灵的默示,而且不愿顺命,“就由他不知道吧”,这话可译“就由他不被理睬”,即不被神理睬。这就是被看待为无知的人。

3.结论(39-40节)

这结论是总结12-14章全段(有关属灵的恩赐)。

(1)切慕与不禁止(39节):

“要切慕作先知讲道,也不要禁止说方言。”

(2)“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40节):

这样就可以运用属灵的恩赐。但哥林多信徒说方言在聚会中混乱。我们今后当按14:26-35所说的而行。

第十五章  复活的教义

这章是论复活的伟大篇章,是复活的奥秘。

有人认为这章是保罗为回答那些不信复活的人而写的。但保罗不是回答,因为开头保罗没有说“论到”。保罗是“听到”哥林多教会有人不信复活的事(12节)。

耶稣基督的复活是真理的根基(来2:14-15)。

一、复活的确据(林前15:1-34)

第1大段是论复活的可能性。

1.基督的复活(1-11节)

以最奇妙、最精彩的方式论复活。基督复活的证据有4点:

(1)我们所信的福音就是复活的证据(1-2节):

①“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1节):

“先前所传”,是过去时态,指保罗从前去哥林多时已传的福音。基督的复活是福音的中心。

“你们也领受了”,就是接受了(约1:12)。

②“不是徒然相信”(林前15:2):

“能以持守”(参来3:14):不是指守到底才能得救。“持守”,即相信保罗所传给他们的,能长久在基督的恩慈里(罗11:22)。这就“不是徒然相信”。

真信心是完全信靠的,是住在基督里的。

(2)圣经的见证(林前15:3-4):

“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保罗简单地总结福音。

①“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3节):

这里所说的“圣经”,是指旧约。当时希腊各城没有圣经,但保罗周游各城都引用圣经的话。旧约说:“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牠的脚跟。”(创3:15,参赛53章)这是说到“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

②“而且埋葬了”(林前15:4上):

如果耶稣没有埋葬,有人会认为祂是失踪、消失了。埋葬就证明祂的身体实在是死了。圣经预言祂必须被埋葬(赛53:9)。

③“第三天复活了”(林前15:4下):

a.“又照圣经所说”(应验了圣经的预言):

圣经的预言(何6:2);应验了约拿的预表;应验了主自己的话(太12:40,16:21,17:22,20:19)。

b.“第三天复活”:

耶稣的复活证明祂是神。

(3)复活的见证和见证人(林前15:5-7):

单看空坟墓,有人以为耶稣的尸首是被偷了(太28:11-15),所以必须有亲眼看见复活的事实为证。

主要目击证人。哥林多前书15:5-11记了6次,还有其它,一共10次(指基督复活后到升天前):

① 显现于抹大拉的马利亚(可16:9,约20:11-18)。

② 显现于妇女们(太28:8-10)。

③ 显现于彼得(路24:33-35,林前15:5),于当日下午。

④ 显现于以马忤斯的两个门徒(路24:13-31)。

⑤ 显现于十个使徒(路24:36-43)。

⑥ 显现于十一个门徒(太28:16-17),一般也称十二使徒(林前15:5)。

⑦ 显现于加利利海七个门徒(约21:1-2,详看全章)。

⑧“显给五百多弟兄看”(林前15:6):

这事发生在加利利海的一座山上,包括向十一个使徒显现(太28:16-20)。

保罗写这信时,耶稣已复活了20多年,其中的见证人“一大半到如今还在”。他们是不会一同说谎的。

⑨ 显现于雅各(林前15:7):是主的弟弟(太13:55)。

⑩ 耶稣升天显现于众使徒看(路24:36-53,林前15:7)。

(4)向保罗显现(林前15:8-11):

保罗与复活信息的关系。保罗最后见证主的复活。

①“末了,也显给我看”(8节):

前面十大显现,是基督升天前的显现。保罗是在基督升天后(公元33年),基督才向他显现。

基督向保罗显现(徒9:1-8),发生在大马色的路上。

② 保罗的自述(林前15:8下-11):

a.“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8节下):

未到产期而生(伯3:16,传6:3),他的被召如不足月而生的婴儿,不能称为正常的婴儿。他不像其他使徒亲眼看见耶稣,他不属十二使徒之列。

b.“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林前15:9上):

“最小的”,也是真使徒,并不是表示他在其他使徒之下(林后11:5,12:11)。

“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神的教会”(林前15:9,参徒9:1-2),这就等于逼迫了基督(徒9:4-5)。虽然是这样,但主仍召他为使徒。

c. 他“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15:10,参加1:15-16):

“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不是保罗的骄傲,因他知道他的能力是来自神的。他悔改后,所受的逼迫比其他使徒更大,所以他要努力把福音传出去。

d. 无论什么人都要传福音,特别是传基督的复活见证(林前15:11)。

2.死人的复活(林前15:12-34)

这是信徒复活的保证。哥林多前书15章是圣经里最深刻、最奥秘的篇章。

(1)从基督的复活看基督徒的复活(12-28节):

① 哥林多教会有人否认复活的事(12节):

哥林多的教师和哲学家持有3种观点:享乐主义、禁欲主义和柏拉图主义。

他们对复活的看法:享乐主义的立场纯粹是属物质的,他们否认死后有任何事物的存在。禁欲主义认为人死后的灵魂与神性联合,人性就消失了。柏拉图主义坚持灵魂不灭,但绝对否认身体的复活。

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受到这些影响,他们有些人釆取柏拉图主义。

古今的哲学家,从来没有人论及身体的复活。

大部分希腊人相信只有人的灵魂可以到天家,但身体就永远灭亡。

② 从反面答复反对复活的人(13-19节):

保罗提出基督复活的重要性,列出否定身体复活的后果:

a. 否认复活的事就是否认基督的复活(13节,16节)。

b.“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14节上):

“枉然”,含义是无效、空洞、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与毫无真理可言。因为这是假见证。

c.“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14节下):

整个基督的信息和经历都成为乌有。

d.“妄作见证”(15节):

即作假见证,说谎话。

e.“徒然”(17节)。

f.“仍在罪里”(17节下),不能得救(弗2:1上,5上)。

g. 死了的基督徒也灭亡了(林前15:18)。

h.“就算比众人更可怜”(19节):

保罗时代的基督徒受逼迫、被家人排挤。如果没有复活,基督徒就比众人更可怜。

③ 从正面答复(20-28节):

关于信徒的复活。

a. 初熟的果子(20节):

“但”,前面一切都是假定的,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从死人里复活)。

“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即第一个从死人里复活。在基督复活前的复活,实是复醒,因为他们还要死。但基督是第一个真复活的人,祂不再死,所以是“初熟的果子”。

b. 亚当与基督类比(21-22节,罗5:12-14):

(a)“死既是因一人而来”(21节上,创3:17-18):“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林前15:21下,45),使我们的身体得赎(罗8:23)。

(b)“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林前15:22上):

但我们有个新开端:“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22节下)。

有人认为人人都得救了(普世救赎论)。

但重点是“在亚当里”或“在基督里”。

c. 复活的次序(23-24节):

(a)“初熟的果子是基督”(20节,23节上):基督是第一个复活的(20节)。

(b)基督再来时(23节下):所有信的(已死的信徒),即“那些属基督的”(参帖前4:13-17)。

(c)“再后,末期到了”(林前15:24):“末期”,指复活的末期,即天国的末了,基督就毁灭了撒但和牠的部下(启20:7-10)所有不信的人都复活(启20:13),在白色的大宝座前受审判(启20:11-12)。

之后,“基督……把国交与父神”(林前15:24下),直到永远。

d. 回述基督作王之后(25-28节):

(a)基督在千年国作王。

(b)之后,直到点滴的反叛和敌意都被肃清(25节)。

(c)灭了魔鬼(26节):“死”,是最后的仇敌,由魔鬼掌权。末了,把掌死权的魔鬼毁灭了(来2:14,启20:14)。

(d)“神叫万物都服在祂的脚下”(林前15:27):保罗引用诗篇8:6用在耶稣身上。

(e)耶稣也服神(林前15:28):耶稣同时也具有神性和神的权柄(8:6)。

(2)复活与基督徒的人生观(林前15:29-34):

① 以当时有“为死人受浸”的习俗为例(29节):

a. 有多种的解释:

(a)信徒可代表在生时没有受浸的人接受浸礼:但这不合乎圣经真理。

(b)指我们在受浸时看自己是已死了的:但这与上下文不合。

(c)保罗写这信时,那些公开承认基督的人正在面对严峻的逼害。当他们受浸时,他们公开承认对基督的信仰,在受浸后不久立即殉道。但那些由殉道者留下的位置,不断有其他人代替。当他们踏进水时,他们确是“为”或取代死人受浸。这里的“死人”是指殉道者。

“为死人受浸”,表明是爱人、自己受苦以致殉道(太20:22-23)。

b. 保罗引用这事来说明复活是真的,但他不是赞同“为死人受浸”这个说法。

“为死人受浸”,是现在时态,因当时仍有哥林多人为死人施浸。受浸代表死、埋葬与复活。

② 冒险与冒死(林前15:30-32):

 a.“时刻冒险”(30节):

因上面所说的(23-29节),我们不怕冒险(路8:23,林后11:26)。

b. 保罗天天冒死(林前15:31-32):

(a)保罗每天准备为主而死(30-31节)。

(b)保罗回想他在以弗所面对的逼迫(32节):

“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野兽”,指恶人。保罗在以弗所的仇敌十分凶恶,如狼似虎(参徒19:23,28)。保罗以定死罪的囚犯作为生命搏斗的经历(林前4:9)。这表示他当时所遇的危险(林后1:8)。

如果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大吃大喝吧!(林前15:32)保罗引用享乐主义的话(参赛22:13)。

③ 复活这事能使人儆醒不犯罪(林前15:33-34):

a.“滥交是败坏善行”(33节):

这是希腊剧作家门安德Menander(公元前342-292年)所著哀剧泰阿斯Thais中的一句话。哥林多人对这剧是很熟悉的。

“滥交”:保罗是指假师傅。他们来到哥林多教会,否定有复活的事。我们不要与他们滥交。

b.“你们要醒悟为善……”(34节):

这话更可作“你们心思要正当”。

“不要犯罪”,指否定复活的罪。

“因为有人不认识神”,他们不是真信徒,而是偷进来的假师傅。

保罗“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愧”。

二、身体的复话(林前15:35-58)

保罗在这里讨论复话是怎样有的,我们的盼望是什么?

1.复活的身体(35-50节)

有两个常见的谬误:认为复活的身体是恢复原状;复活的身体与原本的身体无关。保罗在这里驳斥几种反对复活的理论,说出身体复活的模样。

(1)哥林多信徒的发问(35节)。

(2)以植物为例(36-38节):

种子与植物问题。在组织上虽然相似,但仍有不同的地方。

① 死与生(36节):

我们把种子埋在地里,从某方面说,种子死了、毁灭了。

过了些时侯,新生命从种子冒出来。

我们复活后,有自己的个性和工作。

② 种子与植物(37-38节):

a. 种子与植物虽不一样,但二者有密切的关系。

b. 一小粒会腐朽的种子长出新的形体(38节):

各种种子神都给一个形体,决定各种植物的大小、颜色、叶状,并花形所有的因素。其实这一切都在所种的子粒里了。

c. 神已决定在我们复活后,使我们的新生命有荣耀的复活身体。

(3)许多种形像(39-41节):

新的身体与旧的身体有关,但也有不同的。

①“凡肉体各有不同”(39节):

虽然不同,但也是肉体。他们有类似的地方,但也是没有完全相同的地方。

这节经文提到的动物有:人、兽、鸟、鱼。

② 天上和地上的形体(40-41节):

a. 天上的形体(日、月、星的形体)和地上的形体(高山、深谷、海洋的形体)(40节),各有各的荣光。

b. 每种形体都有自己的荣光(41节):

各种荣光都是有分别的。

(4)信徒现在的身体与复活的身体(42-50节):

现在的身体与复活的身体的比较。

①“死人复活也是这样(有分别)”(42-44节):

用四种作对比:朽坏的与不朽坏的、羞辱的与荣耀的、软弱的与强壮的、血气的与灵性的(属灵的)。

a. 朽坏的与不朽坏的(42节):

复活的身体是不朽坏的,没有疾病与不腐坏,是不能朽坏的。

b. 羞辱的与荣耀的(43节上):

复活的身体不再有皱纹、疤痕、老化和罪的痕迹等。

c. 软弱的和强壮的(43节下):

复活的身体都是强壮的。

d. 血气的与灵性的(44节):

“灵性的”,是属灵的。

我们回天家后会吃喝,因为基督复活后也吃喝(路24:39-43)。

属灵的身体适合天上的生活,受灵的管理。

复活的身体,有骨有肉(路24:39);永远不会死(约6:40,63,11:25-26)。

② 首先的亚当与末后的亚当(林前15:45):

a. 首先的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创2:7下)。

b. 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是属灵人(参约5:21,26,6:33-35):

基督也是个完全人,祂是神,但以人形到世上来。祂是属灵生命的源头,祂也使我们都要复活。

③ 先后问题(林前15:46):

“属血气的在先”:亚当,他被造是属血气的;我们先得血气的身体。

“属灵的不在先”:耶稣不在亚当之先。我们先重生,复活后才有属灵的身体。

④ 属土与出于天(47节):

神用土造亚当(创2:7上),他属地,是“第一个人”。

“出于天”,基督是从圣灵而生的(太1:18)。祂是“第二个人”,作为人,是生在亚当之后。

⑤ 属土的与属天的(林前15:48-49):

a. 我们现在像亚当,复活后就像基督(48节,林后3:18,腓3:20-21,约壹3:2)。

b. 我们生来有亚当的特性,复活后有基督的形状(林前15:49):

我们复活的身体像基督复活后的身体:可以吃喝,关了门还能出入。

⑥“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50节):

基督再来时,我们这个血肉之体不能……。

2.基督再来时那些没有死的信徒怎样(51-57节)

(1)“奥秘的事”(51节):

教会被提是一件奥秘的事。旧约没有人知道,后来神向使徒启示出来,再由他们告知我们。

主再来时,活着的基督徒要改变,是前所未闻的。

(2)“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52节):

不是指七枝号的末一枝(启11:15),那是七年灾难的末号。这里所说的是神的号,要基督降到空中一同被提(帖前4:14-17)。

“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在一瞬间,死了的信徒都要复活,活着的信徒身体要变为属灵的身体,一同被提。

(3)“死被得胜吞灭”(林前15:53-54):

这是复述第42节的情况。

① 必朽坏与必死的(53节):

a.“这必朽坏的”,是身体已死的信徒:

他们复活变成不朽坏的。

b.“这必死的”:指未死的信徒:

他们的身体要“变成不死的”。

② 54节应验了以赛亚书25:8的预言:

基督胜过死亡,死亡不能吞灭信的人了。

(4)我们藉主耶稣基督得胜(林前15:55-57):

① 信徒被提后高唱讽刺歌(55节):

这歌引自何西阿书13:14。

②“罪的工价乃是死”(林前15:56,罗6:23):

a.“死的毒钩就是罪”:

罪有如大黃蜂的毒钩。

b.“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原因是:律法定犯罪的人要死(罗7:10-11),控制了人类的命运(罗7:7-17)。

③ 我们怎样能得胜(林前15:57):

因主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使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脱离罪的辖制和死亡的权势,我们就能向死夸胜。

3.保罗最后的劝勉(58节)

(1)“务要坚固,不可摇动”:

我们有了复活的盼望,就不要以为可以放心了,我们还要“坚固”,这是个人的忠实,坚持到底。“不可摇动”,当我们遇到别人反对的时候,我们更不要因人的议论就动摇!

(2)“常常竭力多作主工”:

我们有了复活的盼望,就要“多作主工”,还要“竭力”去作。我们当尽力侍奉主。

(3)我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我们劳苦到底,甚至为主殉道,都是不会徒然的,因为我们的劳苦是“在主里面”的。

我们不要怕死,因为当我们息了劳苦,将来必得复活。复活就必得赏赐,绝不会是徒然的。

第十六章  论捐献与结论

这是保罗最后的忠告与结语。

一、论为圣徒的捐项(1-4节)

他为贫穷信徒收集捐献

1.“论到为圣徒捐钱”(1节上)

保罗解答了哥林多信徒所提出的一些问题(7:1,8:1,12:1),现在再解答另一个问题。

“为圣徒”:这里说的圣徒是穷人(罗15:25-26,31),指耶路撒冷的圣徒(林前16:3),多半是贫穷的。

“我从前怎样吩咐加拉太的众教会”:还有马其顿的众教会等(林后8:1,4,9:1-15)。

2.捐献的两个原则(林前16:2)

(1)“每逢七日的第一日”:

初期教会,天天有擘饼聚会(徒2:46),后来改为主日聚会擘饼(徒20:7)。

我们现在什么时候都可以擘饼,但最好在聚会后。

(2)当“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

有人将收入先拿去用,末了才奉献。

我们应按收入先抽出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二等,这是个人的事。各人先求问神,自己当奉献多少(可12:41-44,林后8:12),要早作准备。

(3)“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

我们不要用钱到最后才急忙拿出来奉献。各人应当乐意奉献(林后9:5)。

3.送往耶路撒冷给贫穷的信徒(林前16:3-4)

(1)他们由于饥荒所致(徒11:28-30):

在革老丢年间(公元前44-46年间),犹大地有大饥荒。也有人说因他们受逼迫(徒8:1)。

安提阿教会曾托巴拿巴与保罗把款项送到耶路撒冷。

(2)送款账目要清楚(参林前16:3):

“你们写信举荐谁”,保罗没有亲自经手或指定可靠的人来处理(林后8:16-20),而是由教会举荐经手人,免被人嫌疑有滥用公款的。

他们不是托一个人,连保罗自己也不单独带去,而是“我就打发他们”。

(3)“他们可以和我同去”(林前16:4):

保罗不是说“我可以和他们同去。”在这里他不使用使徒的权柄。

保罗可能会到场解释献金事宜。

二、保罗计划中的访问(5-12节)1.保罗的行程计划(5-9节)

(1)他先到耶路撒冷:

保罗在第三次旅游佈道,他计划经过马其顿,下到亚该亚,才上耶路撒冷(徒19:21)。后来他改为先到耶路撒冷。

① 预计“从马其顿经过”(林前16:5):

马其顿是希腊北部的主要省分。腓立比和帖撒罗尼迦教会在这省里;哥林多在希腊南亚该亚省里。

保罗写哥林多前书时,住在以弗所(16:8)。他由以弗所前往马其顿(徒16:9),他也会去探望腓立比和希腊北部一带的信徒,才往哥林多。

保罗原计划先去哥林多才去马其顿,但后来改变行程(林后1:15-2:4)。

② 保罗为什么不立刻去探望他们(林前16:6):

保罗不立刻去探望他们,不是保罗不关心他们。正因为保罗关心他们:“或者和你们同住几时”,他宁愿等更多的时间才去探望他们(林后1:15-16)。

“或者也过冬”,不是我们所说的“过冬”,而是经过冬天(徒20:3)。这就是他在希腊停留的那3个月期间。

③“主若许我”(林前16:7):

保罗当时不愿去见他们。

保罗无论作什么,都要得主的许可(雅4:13-15)。“主若许我”,原文epitrepho,即主若要我转身而行,我就回转;主若要我往前走,我就继续前行。

(2)第2个不适宜立刻去哥林多教会的原因(林前16:8-9):

①“仍旧住在以弗所”(8节):

目前由于以弗所信徒的需要,保罗暂时不去哥林多。保罗做一切都以福音、教会、主内弟兄姊妹为重。

“直等到五旬节”,证明这书信是在五旬节后不久写的。五旬节期间,百姓将初熟的谷物献给神(参利23:10-16)。

②“功效的门”(林前16:9):

a. 有了传福音的机会(徒19:8-12,18-22):

不是保罗开了门。保罗寻找神所“敞开的门”。

b.“并且反对的人也多”:

撒但常常利用反对的人来阻止信徒进入敞开的门(徒19:23-24)。

③ 保罗留在以弗所:

由于上面的两个原因,保罗当时不去马其顿或哥林多,他必须留在以弗所一段时间(3年)。

以弗所是当时最大的城市之一:有戴安娜Diana女神或亚底米Artemis神庙,这些都是保罗在以弗所的仇敌。以弗所又是各种商贾林立的地方。

在以弗所有服侍基督的黃金机会,“有宽大又有功效的门”,但“反对的人也多”。基督徒总是会遇到这两方面的问题(提后3:12)。我们不要逃避,反而要学习保罗常常竭力多作主工。

2.对同工的爱(林前16:10-12)

(1)吩咐教会要接待年轻的提摩太(10-11节):

① 保罗差派提摩太和以拉都先去马其顿,然后提摩太独自往哥林多(10节,参4:17,腓2:22)。

提摩太是保罗的同工(罗16:21),是保罗属灵的儿子(提前1:2)。

“叫他在你们那里无所惧怕”,有人认为提摩太比较胆怯(提后1:7)。也许因为他年轻,他到他们中间被接纳为神的仆人,认为自己不配。

②“无论谁,都不可藐视他”(林前16:11):

提摩太是一位杰出的年轻人。哥林多信徒虽然有知识,但不要轻看他(提前4:12)。

“因我指望他和弟兄们同来”(林前16:11):“弟兄们”,可能包括以拉都(徒19:22)。他们都是“常常竭力多作主工”(林前15:58)的。

(2)保罗劝亚波罗到哥林多教会那里(16:12):

① 亚波罗是神所重用的传道人:

他取代了保罗在哥林多教会的位置(徒18:24-28)。

② 保罗“再三地劝他”到哥林多:

保罗与亚波罗的感情很好。虽然哥林多教会因他与保罗而分派,但保罗称他为“兄弟亚波罗”。

③“但这时他决不愿意去”:

哥林多信徒因亚波罗造成分裂(林前1:12,3:4-6,4:6),所以当时他不愿意去哥林多。亚波罗曾在哥林多教会侍奉。现在他在希腊从事福音工作(徒18:24-28),所以“这时他决不愿意去”,以免引起更大的分裂。

保罗只劝他,但不勉强他立即去。

三、最后的教导(林前16:13-24)1.劝勉(13-18节)

(1)简洁的劝勉(13-14节):

① 这节经文分为二句(13节):

儆醒与站稳;作大丈夫与刚强(参15:58)。

a.“你们务要儆醒”:

保罗想到假师傅的危险,要圣徒防备、儆醒。

我们也当儆醒等候主再来。

b.要“站稳”:

信徒必须坚守阵地,不可退让半步。

c.“要作大丈夫”:

在哥林多前书开头保罗说他们是婴孩;现在要他们长大“作”大丈夫。

d.“要刚强”:

我们要“作刚强的人”(弗6:10)。

②“都要凭爱心而作”(林前16:14):

亚波罗当初不愿去哥林多(16:12)。保罗说“都要凭爱心而作”,虽然亚波罗当初不顺服,但保罗仍然爱他。

外邦人欠犹太人一大笔债(罗15:25-27)。他们捐钱给“母会”。这是他们的爱心。

“我们都要凭爱心而作”(罗13:8,林前14:1,弗5:2,约壹4:7,11)。

(2)教会当敬重服侍圣徒的人(林前16:15-18):

①“司提反一家”(15-16节):

a. 这不是指使徒行传第7章最先殉道的司提反:

他们是在哥林多城最先受浸的一家(参15节,1:16),“是亚该亚初结的果子”:他们是亚该亚第一批信徒。他们信主后,一直热心服侍圣徒。

b. 新约时代,有许多人是全家信主的(徒10:24,48,16:29-34)。

c.“专以服侍圣徒为念”:

司提反一家都参与服侍(不包括婴儿,所以一家受浸是不包括婴儿点水礼的)。

d.“我劝你们顺服这样的人,并一切同工同劳的人”(林前16:16):

每个教会总会有成熟的领袖,是教会属灵的父亲。我们当顺服这些领袖(参弗5:21)。

哥林多信徒不尊重由保罗施浸的人(林前1:14-16)。现在也有人反对属灵的领袖。因此他们应当悔改。

② 三人使保罗喜欢(林前16:17-18):

a. 三人补上了哥林多人不及之处(17节):

司提反、福徒拿都与亚该古三位同工都是哥林多信徒。

哥林多信徒待保罗有所忽略,但这三人与保罗亲密相交,且交代哥林多教会的详细资料,是信徒写信时所没有提到的。这三位同工使保罗喜欢。

b.“他们叫我和你们心里都快活”(18节):

他们乐意前来请教保罗,并将答案带回哥林多。保罗说:“这样的人,你们务要敬重。”

2.最后的问安(林前16:19-24)

基督徒的问安不是一种客套的问候,而是向人表示真诚的爱心。

(1)亚细亚众教会与亚居拉夫妇的问安(19节):

① 亚细亚众教会的问安:

亚西亚是罗马的一个省分(现位于土耳其的西部),以弗所是省府。亚西亚即现在的小亚细亚。

② 亚居拉和百基拉并他们家里教会的问安:

亚居拉夫妇(徒18:2-3)是以织帐棚为业,与保罗同行。他们曾协助保罗建立哥林多教会(徒18:1-4),是保罗的好同工(罗16:3-5)。许多哥林多的信徒都认识他们。

“他们家里的教会”:他们二人与保罗同往以弗所(徒18:18-19)留居,在他们家中聚会。该教会的信徒向哥林多人问安。

(2)众弟兄的问安(林前16:20):

“亲嘴问安”,这是初期教会公开的礼貌。第一世纪犹太人以同性亲嘴为礼,这也传入犹大与外邦人早期教会当中。这又是西方人的见面礼,表示亲热善意(彼前5:14)。

保罗还有三处提到亲嘴问安(罗16:16,林后13:12,帖前5:26),并且保罗都接着说“务要圣洁”。现在社会色迷心窍,变态错乱,会造成强烈的试探。

现在西方国家以握手代替,并以此化解教会的纷争。

蒙头、洗脚、亲嘴问安是当时的风俗,我们只取其精意就可以了,不用照着他们那样去做。

(3)保罗的问安(林前16:21-24):

①“我保罗亲笔问安”(21节):

保罗习惯向他的书记口述,由书记执笔写信(罗16:22)。

保罗在本章最后4节亲笔问安,这就向哥林多信徒证明他是本书的作者(参加6:11,西4:18,帖后3:17,门19)。保罗在这里停止口述,转为执笔写完这信。

②“若有人不爱主”(林前16:22):

这“爱”字,原文是“非罗”,感情的爱。如果连感情的爱也没有,“这人可诅可咒”。

这是初期教会仪式中所用的回应词的一部分,显明神不喜悦他并将忿怒临到他身上。

“可诅可咒”anathema(希腊文)和“主必要来”maranatha(亚兰文),是一语双关的,不是论救赎或灭亡,而是相信所有人到最后必被分为爱主的和不爱主的这两类。“可诅可咒”,新约共出现六次(罗9:3,林前12:3,16:22等)都不是指真正的咒诅。

“主必要来”:maran指主,atha将要来。这是初期教会用呼求主快再来的用语(启22:20)。

③ 祝福语(林前16:23-24):

这是保罗书信通用的祝福语(加6:18,弗6:24)。

a. 主的恩(林前16:23):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包括祂的怜悯、祂的爱、圣灵的果子和圣灵的能力。当我们为别人求主的恩时,神会把这些福都赐给我们了。

使徒保罗惯用这样的祝福(加6:18,弗6:24,腓4:23)和较长的三一祝颂(林后13:14)来结束各信件。这就证明哥林多前书也是保罗书信之一。

b.“我在基督耶稣里的爱”(林前16:24):

保罗虽然多责备哥林多的基督徒,但他在结束这信时仍然在基督耶稣里很爱他们。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