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锟斤拷锟斤拷锟教帮拷锟斤拷锟斤拷 > 灵修 > 灵修 > > 正文

当他沉默时

2020-03-05

神为什么不答应我们的祷告?我们又能做点什么呢?在面对如此多的失望和痛苦之后,我们该如何走这条祷告之路,如何续写这部祷告的史诗呢?

        是我们的问题吗?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将自己找到的答案归纳成如下几点。

第一点,我们祷告的目的不纯。我们有可能像一个假冒为善的人那样祷告:心怀愤恨,知罪不改,向神妄求虚浮的事,即纯粹出于私心的祷告。打个比喻说,就好像一个打工的人,满脸恭敬的样子来到老板面前,请求增加薪水。老板早就知道,这个人近几个月以来,一直在他的背后造谣生事。

如果我们的祷告是出于轻浮的心态,在没有被应允的时候,我们就会被迫静下来省察内心的动机。当我们扪心自问的时候,发现原来在自己属灵生活的外衣下面,暗藏着别人难以察觉的黑暗,就像花园里大石头的下面,隐藏着许多虫子,不把石头挪开,永远也看不到。

第二点,我们的信心可能存在偏差。我们有时落在某种难处当中,能够祷告就已经是鼓足了极大的勇气,根本拿不准神是否能够答应我们的请求一即便我们当时所需要的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虽然我们在向神祷告,但是心里却对神充满了疑惑。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急需一笔钱来购买食物,或是交孩子的学费,或是付医院的账单之类的,我们向神求,但是心里却没有信心神会答应我们的祷告。疑惑就像野草的根,不断地在心中孳生,任凭你怎么拔都拔不干净。连我们自己都知道,我们的祷告信心不足。究其原因,或许是不相信神会答应我们的祷告,也或许是自卑,觉得自己根本不配得到神的回应。

第三点,我们祷告的方式不对。我们祷告的时候或许是用词不当,或许是方式不对,要不就是要错了东西,再不就是要得不够坚决。北美的文化非常注重技巧和方式,简直是到了着魔的地步。我们坚信,只要完美地掌握了某种技巧,那么整个世界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我们每一年用数以亿计的金钱,花在出版物、音像制品以及大小的会议、讲座上,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完善并掌握某些技巧。不幸的是,我们对待祷告的心态,也落入了这个陷阱。好像在神面前,我们只要学会了某些用词、说什么、怎样说等,就会得到所求所想的。

中国的明成祖修建了一座天坛,每年用来向皇天为国民祈求风调雨顺。当皇帝站在坛中央某块石头上的时候,他说话的声音会变得洪亮,即便是细声低语,那声音在他的耳中也是被扩大的,但是只有他自己能够听得到,站在他四周的人都不会有所察觉。传说只有皇帝站在这块石头上说话的时候,神才会听到。我们的祷告难道也是这样的吗?

以上这几点都有它们的道理。不错,祷告需要纯良的动机,需要信心,需要用适当的话语,这一切都十分重要;但同时,这些解释也让我的心感到阵阵寒意。我认为它们会把人领入一种自卑、自责、甚至是刑罚自己的地步。难道神只听那些义人的祷告,只听那些美妙动听、充满信心的祷告吗?

试想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少女,成长在一个父母争吵不休的家庭里。她在家尽量躲着爸爸,和妈妈说不了几句话就会吵起来。爸爸太软弱,妈妈脾气暴躁,她哪一个都不喜欢。她每天晚上都向神祷告,希望爸爸妈妈不要再吵闹了,但是家里还是老样子。她知道自己的动机也许不纯,信心不够,用词没有经过修饰,甚至词不达意、不知所云。难道这就是她的祷告没有被答应的原因吗?

我们人都是有错的,用这个来解释那些没有被垂听的祷告,听起来简便又有理,让祷告的人无言以对。当然每次都是我的错了。然而,只有神知道有多少次,我在内心中深深地自责。亲爱的读者,你是否也在这条路上,肩膀上扛着重担,苦苦地挣扎呢?我付出了许多的努力,才卸下了肩上的重担。在这里,我真诚地希望你也把这副难挑的担子卸下来。原因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自我谴责与祷告的目的是互相冲突的。我们本来因为灵里破碎、身心疲惫,所以才会来祷告。要我在这样的时候,气宇轩昂、振振有词、信誓旦旦地来祷告,似乎只有这样,才配得神垂听,实在是太难做到了。

每一次祷告都要完美无瑕,我们实在承受不了这个压力。神学家约翰·加尔文甚至这样指出:有信心的人,能够敏锐地感受神对祷告的回应,更能认识到这回应的价值——无论神的回应是否兑现了他的请求。即便是历史上的信心伟人,他们的信心也并非毫无瑕疵。加尔文说:“很明显,那些圣人的信心,时常也掺杂了个人的疑惑。他们的祷告,在坚信的同时,也有出于个人原因的某些期盼。”那么,我们明知道自己的祷告目的不纯,又如何呢?加尔文鼓励我们说,要持之以恒。我们做不到完美无瑕,神也没有要求我们这样,但只要不停止期盼、不退缩、求长进,这就够了。“虽然没有完全脱离阻挡,但是他们不懈的努力已经满足了神的心,他们的请求得到了神的允准。神给了他们能力,使他们仍然能够继续向着标杆奔跑,其过程的重要性要远远胜过目标本身。”

耶稣也教导我们,只要我们有一点点信心,哪怕只有芥菜种子那么小的信心就够了。换句话说,信心不是以大小来衡量的。只要有芥菜种子那么小的信心,只要它是对准了靶心,就是对准了神,就足够了。事实上,“信心大小”本身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所信的那一位是谁。一旦把信心量化,我们对信心的理解就出了偏差。

信心不是我们与神的关系中可以讨价还价的一堆筹码——只要手中有够多的筹码,就可以要挟神为我做任何事情。信心是能够尽量多地放下自己,两手空空地来到神的面前。信心本身不是力量的来源,所信靠的神才是;不是自己给自己加油,而是将自己交给神。信心的含义就是,我没有什么可以给神的,只有凡事都向神索取。

当我们面对疑惑的时候,最糟糕的情形莫过于停止祷告了。我们误以为自己的信心太小了,而只有那些信心大的人才有资格祷告。事实上,我们必须勇于祷告,像《马可福音》9章中那位父亲一样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真正的信心像黑暗中依稀闪烁的灯光,无论多么的微弱,都催促我们来就近它。在经历属灵的黑暗时,信心就是那灯光。

祷告是要尽量多地放下自己,无论你有多少值得夸耀的才能,都不能妨碍你来到神的面前求怜悯、求恩惠。在神面前,我们有什么资本可以夸耀呢?难道你的财富、道德品行,够资格让神答应你的祷告吗?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犯人,并没有先进入管教所改造一番才得到耶稣的应许。当时耶稣就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我又想起了那些为吉姆·艾略特、彼得、雪莉和爱迪的前途祷告的人,想起了我为女儿戴安娜的出入平安所作的祷告—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错误?难道是我们祷告时礼数不周、用词不当?还是我们妄求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我们太轻浮、太大胆,还是太优哉游哉了?我们信心不够,心不诚吗?神为什么就是没有答应我们的祷告呢?这一切简直像谜一样难解。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捉摸透这个问题,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虽然祷告没有被垂听,但是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不仅对于我来说故事没有结束,对于你来说,也是一样。它迫使我们踏上了一条跨越时空的祷告之路,领我们去一些根本想象不到的地方。这不会是一条容易的路,但一路风光无限。读者们,与我一同上路吧。这条路,是应该大家一起走的。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