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合一」,难吗?
2020-06-07
本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使用,版权归原创所有
「合一」这个词对基督教而言,再熟悉不过,应该也可以和「转化」、「祭坛」等词汇,并列為台湾基督教界这几年最夯的关键字,凸显出「合一」的重要。教会合一要怎麼「合」,说得容易,过程却充满挑战。如何在异中求同,成為彼此的肢体、彰显主爱,则是一门更大的学问。
原则一:合一从神而来 要爱人如己。爱人如己是神的诫命。
马来西亚浸信会神学院院长王美钟表示,教会或福音机构若能一起祷告、彼此尊重,将成為信徒很好的榜样,而「合一」是从神而来。《圣经》中最大的诫命,就是「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真正对主的爱,就是表达在「爱人如己」上。
在宣教差传的工作裡,常存在著争竞,但当主内肢体愿意用爱来彼此相爱,且爱宣教工场裡眾灵魂為前提时,竞争就能减少。他举例说到,英文的Compete(竞争)与Complete(完整、完成),只差一个字母「L」,代表只要有 「LOVE」(爱),就不再争竞,反而能够祝福对方,完成上帝所託付的大使命。
因此,求主帮助我们,看世上没有一个人為敌,当这世间没有敌人后,那才真的是「天下无敌」。
原则二:耶穌是永远的主角 祂必兴旺、我必衰微
王美钟强调,在宣教工场裡,不一定要永远扮演主角,有时候要成為配角。但可能有一些人会觉得,如果不是主角,就不演这齣戏,但事实上在宣教的工作裡,「主耶穌基督和圣灵才是主角」,最终的使命是要一同完成神所託付的工作。
《圣经》裡,门徒曾对施洗约翰说:「从前你為他(耶穌)施洗的那一位,现在他也在施洗,而且很多人都往他那裡去了。」这样的抱怨,带点酸溜溜的味道。但施洗约翰却说:「求主帮助,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够得甚麼?」重要的是,主兴旺、主得荣耀。
原则三:异中求同、同中存异
合一是要更多看彼此相同的,而非不同的。(摄影/记者吴佳玲)
「在主裡,教会、机构肢体各不同,合一高难度?」王美钟建议先釐清:「甚麼是主要教义?甚麼是次要教义?」三位一体、耶穌道成肉身、从圣灵所生、使徒信经、因信称义,这些都是主要、绝对的;是信了悔改,还是悔改才信,以及圣灵的恩赐与如何表达,则是次要的。可是我们却常在研究或表达圣灵论时,產生许多矛盾,甚至彼此伤害。
如灵恩派教会聚会时「比较热」 (more heat),传统保守派教会讲求《圣经》经节的亮光,所以拥有「比较多光」 (more light),到底哪个好?真正的肢体应该同时具备「光与热」。
但是主内肢体们常為了次要的教义争论,或因小小的权益而忘记上帝荣耀。合一与相爱,不是「建议」,而是神的「命令」。但究竟在教会裡、会议上或宣教工场中的所言所行,播下了甚麼样的种子?是仇恨纷争的种子?亦或是和平与合一的种子?
合一从谦卑开始,效法耶穌的样式,愿意彼此服事,带出福音果效,让别人可以认出我们确实是耶穌基督的门徒。华人教会不只需要彼此相爱与合一,也需要与普世教会合一,在差传的工作上一起分享与分担。
合一的三大拦阻
「不要批评天主教有『教宗』,因為也有很多「小教宗」存在基督教的教会或教派裡。」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胡志伟表示,很多教会认定因為彼此不同,根本不搭,所以没有安全感,或是要他人「合我為一」,这是很多教会领袖的问题。
他认為,合一最常遇到的拦阻有三:
唯一派:永远只关心事工,不重视「教会」,以至於看不见其他人及其他群体,这是教会无法合一的重要因素。
单一派:教会机构一味只想将本身的成功事工「全球化」,但根据《圣经》新约记载的却是多元化的教会。
第一派:强调「我永远是第一的」,事工越大越好、越成功。这会產生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success without successor」,也就是很多第一或第一代的领袖,没有适合的下一代接棒人。
台湾教会為合一树立良好典范
「台湾过去曾经是宗派观念高的不得了的时代,自2005年推动合一运动后,如今的台湾慢慢走入『后宗派教会时代』,几个主要教派或教会,在许多事工上越来越走向合一。」中华基督教福音协进会秘书长夏忠坚表示。
台湾教会慢慢接受一个事实,就是少谈自己的宗派,做更多彼此的连结,以前的联祷会是聚在一起讨论事工,现在是更多聚在一起禁食祷告。这几年谈国家转化,為国家禁食祷告、為灵魂祷告,逐渐成為不分你我的教会。
他强调,合一的底线就是「耶穌基督」,接受祂是救主与唯一道路,这就是真理。彼此要看相同的,而非不同的;让共同的,远超越不同的,在对《圣经》真理的解释不到1%的差距上,彼此尊重与接纳,聚焦在其他99%的相同度上。
《圣经》17章21节:
使他们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