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鲍力书评《爱的五种语言》
2020-12-29
关于这本书,自1992年出版至今,常年稳居畅销书排行榜。以下内容基本是根据大卫·鲍力生博士的文章《爱能流利地说多种语言》记录的摘抄。
大卫·鲍力生博士是基督教辅导和教育基金会辅导专家,《圣经辅导期刊》编辑,威斯敏斯特神学院实践神学教授,也是一位拥有30多年经验的圣经辅导员。他在2002年的《圣经辅导期刊》里,写过一篇针对《爱的五种语言》的评论。他说道:
积极方面,这本书提醒了人们以下几点。比如:
爱可以被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既然用“语言”来形容,那正形象地说明了表达的多样性,也给交流的困难埋下了伏笔。这是很好的比喻。
人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感受到被爱。
人们通常会以自己想得到的爱的方式去爱别人。
当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者自己付出的却不是别人想要的时候,就埋下了愤怒和疏离的种子。
除了这些对生活现象准确的描述外,查普曼,就是《爱的五种语言》的作者,还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了解对方的爱的语言是为了更体贴的去爱。
不管对方是否有改变,都要一如既往地去爱。真爱是无私的,不是自私的。
《爱的五种语言》也准确描述了我们在尝试相爱的过程中如何失败。
我们总是倾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对待配偶,而不是去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很明显,黄金法则是“你要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人”。最基本的违反黄金法则的行为发生在我们恶待他人,做或说一些我们不想做或不想说的事情。然而对这个法则最大的误会在于,即使在尝试去爱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在做我们想做的事。这是一种不那么令人发指的以自我为中心,不至于可恨,更多的是却是笨拙无知。这种笨拙和无知正是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为止,一切都还正常。我也丝毫不怀疑书中幸福婚姻的例子。虽然作者描述得有点夸张。普遍恩典,即使在税吏当中,也有对这世界真实的贡献。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超越了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当夫妻们学会如何创造双赢的局面时,“互相倾轧的婚姻”也会变得更幸福。
爱的语言是人类关系的一部分,但它的表达却不是故事的全部。如果要真的爱一个人,你不只是要了解他的需要,你们相爱的模式也不是你这里痒,我给你挠挠这里。你得到满足了,就该来给我挠挠我痒的地方了。不是这样的!真的爱一个人,就需要帮助TA认识到TA的需要是否是偶像,并唤醒TA,让TA认识到内心更大的偶像。这才是基督教的本质。《爱的五种语言》从不会教你从这个深度去爱,从关乎生死的问题思考爱。查普曼给出的爱的理由,对说别人的爱的语言的解释,他陈述的在婚姻中的最终目的,以及他对爱的语言的意义评价,都是可悲的。他这本书的核心前提是完全错误的。
如果你被爱,如果你的配偶或父母或朋友做得更好一些,你是不是就满足了?根本问题解决了吗?爱的箱子装满了吗?失望受伤时,你是否会以牙还牙?如果爱的箱子被周围人填满,他们用你的方式爱你,你也用他们需要的方式爱他们,那是否就可以筑建一个充满甜蜜光明的王国呢?“外邦人也爱那些爱他们的人”是否是产生成功和幸福婚姻的准则呢?以上这些问题在书中都没有答案。
《爱的五种语言》没能让人去面对真实的自己,没有将人引到敬畏神的方向。无法达到内心的转变。书中没有提到你要为自己曾经犯下的可以判死刑的罪付出什么代价。也没有提到对活水和复活的需要,因为你已在罪中死,并在敬拜伪装成“情感需求”的私欲。通过满足情感需求来建立美满婚姻,那是心理学家的美梦,却不是基督的期望。
让我们总结一下吧,爱的五种语言模式基本是:我找到你痒的地方,我给你挠挠,你感觉良好后,我温和地让你知道我哪里痒。你感觉很好是因为我挠对了地方,所以最终你很可能会回报我,给我也挠痒痒。查普曼缓和了这种要求,鼓励单方面的付出,但一切仍与根本的利己主义挂钩。爱的五种语言是用文明的自我中心代替了赤裸裸的自我中心。“我付出,我也希望得到”的理论确实比“我得到了再付出”先进一些。不过尽管顺序不同,自己“得到”的东西依旧是在人际关系的关键基调中。
查普曼也没有处理人会渴望罪恶的问题。他美化了我们的私欲,而不是指出这些私欲在神的眼中是什么。我们需要知道它们的本质,知道生命之主会赦免我们,祂会扼杀这些属肉体的私欲,扼杀爱的语言带给我们的辖制。祂还会用恩典纠正我们,让我们拥有新的情感,新情感产生的强大威力可以使我们流利地说一种新的语言。查普曼所描述的夫妇们都住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自己制造问题,然后用爱的五种语言去解决这些人为的问题。而耶稣所说的夫妻,需要学着为自己的私欲悔改。他们需要外来力量的帮助。“虚心的人有福了。” 他们慢慢地学会给别人真正好的礼物。是的,他们会慷慨地说出别人的爱的语言。就像耶稣在约翰福音第六章五饼二鱼的神迹中给饥饿的人食物一样。救赎并不比查普曼告诉人们要去做的少。救赎要做的远不止于此。而且是出于完全不同的动机去做。
耶稣所说的夫妻除了追求真爱,还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他们会寻求饶恕,他们目标在于即使上帝依旧在重塑他们,他们也可以救赎性地重新塑造他人的生活目的。他们是为神而活,而不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而活。当人饥渴时,耶稣已将自己作为生命的粮摆上。基督的爱向邪恶自私的人说了一种爱的语言——怜悯的语言。除非上帝开那人的耳朵,否则没有人能听到或理解。
从根本上说,基督的爱与各人爱的语言和情感需求是相反。哪里会有人自然地说:“统管我吧,我不再被我想要的东西管控”。也不会有人自然地说:“耶和华啊,求你因你的名赦免我的罪,因我的罪重大(诗篇25:11)”。更不会有人自然地说“我最需要的就是怜悯,并需要给予怜悯的智慧。我渴望救赎。愿你的国度降临。救我们脱离罪恶。” 神的恩典是要摧毁爱的五种语言的辖制,同时教导我们更流利地说无数种爱的语言。
在试图识别并解决人类真是需要的情境下,爱的五种语言本质上是“污秽的言语”(弗4:29)。如果对一个问题的分析误导了人的方向,没有将人引向弥赛亚及祂所做的工,那这样的分析是肤浅的。其所能提供的解决方式也是粉饰的。就像耶利米书说的,他们轻轻忽忽地医治我百姓的损伤,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耶利米书 6:14)
在基督的爱里熟练表达祂爱的语言,这不是人天生都能听到或能说出的,却是人人都需要的。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