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锟斤拷锟斤拷锟教帮拷锟斤拷锟斤拷 > 灵修 > 灵修 > > 正文

人生是否真的需要信仰

2018-06-13

人生是否需要宗教信仰前清才子金圣叹临刑时曾口占诗句云:“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一代奇人象金圣叹,只因没有宗教信仰,缺乏来世知识,临终时也不免因不知身后归宿之所,而如此彷徨悲哀了。法国学者罗曼罗兰说:“整个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剧。没有信仰,生命顿时就毁灭了。”宗教信仰不但可作死的归宿,更可为生的把舵!拿破仑说“信仰属于灵魂的范畴,它是生活的希望,安全的锚,灵魂的解脱。”人生的世上和行舟在海上完全一样。每个人在世上虽然都有他的目的,但世上不是人生的目的地;行舟在海上虽然也都有它的任务,但海上也绝不是行舟久留之所。行舟是物质的事,而我们则是万物之灵。但有一事我们却不如行舟,因为行舟在海上大都能够完成任务,而且离开海港之后也就会驶到它的目的地;而我们人生在世却大都不能如意达到目的,而且离开世上之后更不知到哪里去!何以行舟有此本领呢?因为行舟上面有它的主人替它作主,为它把舵,而我们在世却因少了这把舵的而不知去向。宗教信仰就像那行舟上面的那把舵,若问人生是否需要宗教,只要我们好比自己是一条船,试问这条船是否需要一把舵呢?宗教信仰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道德纯洁和灵魂不朽的渴望,提供了净化灵魂并保证它不朽的途径。上帝作为任何精神力量的源泉,以此来克服一般意义上的道德不纯洁和人们对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结局的焦虑。所以,可以说,宗教信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灵需要,即使不相信上帝的人,也需要造出各种各样的信仰、理论、主义来满足自己。有人说宗教的产生,是开始于自然现象所引起的恐惧,这话对吗?宗教是怎样产生的,曾引起许多研究哲学或宗教问题的学者们许多的猜测,英国克老特氏(EdwardClodd)说:“宗教是从恐惧中产生的,最早的人类,恐惧他们四围所发生的自然现象,大而神秘的可怕现象如狂风、暴雨、地震、雷电等,他们也惧于天上的日月星辰,白昼黑夜的不断交替临于人间,一切他们所看到的,遭遇的自然界事物和现象,都使他们不能明白,又时时惊恐,他们那时候虽没有鬼神的概念(鬼、神、灵魂的说法都是较后才有的),但一切大而可畏自然界事物,在他们看来,都是一种神秘力量。他们怕触怒它们,他们想要避免这神秘力量不致加害于他们身上,于是凭着自己的智慧来解决这问题,人类的宗教也是由此产生。”克氏的意见可以代表一部分人的意见,但未能答复宗教所有发生的问题。其实“恐惧”最多只是诱因而已,真正的原因,乃因人是上帝所创造的,有上帝所赋予的灵魂,这灵魂有与生俱来的宗教饥饿感,所以他寻索、孺慕,必须找到神才能满足他心灵深处的需要。这宗教饥饿感,才是宗教的真正原因。可惜,人因犯了罪,远离上帝,所以人只能凭自己的智慧、揣摩探索,设立自己的宗教,来填满人心的需要。因此有不少的宗教,把人越带越远,造成人生更大的空虚。人必须找到神,他的心才得真正的安息与满足。按照圣经的记载,宗教是从人类历史一开始就产生了,人类第一个是上帝启示给亚当的一神论的宗教,第一个异教是撒旦启示给夏娃的以人类自己为上帝的宗教。当时人类并没有什么可以恐惧的事情。宗教的来源人类的心理,生来具有宗教性,好比人饥思食,渴思饮,寒冷思穿衣服,这是出于天性的自然,不用别人教的。人心有忧虑时,就想找到安慰;有希望时,就想寻找他们所欲得的东西;遇有事情自己无力应付或是遇着困难自己无力摆脱时,就想找到一个外来的援助。这一切都是适合情理的祈求,没有一些迷信或是愚昧的成份。宗教的起源就是由这种心理而发生出来的。惟是他的出发点大概可分三种:1、是由于直觉的――好比野蛮民族有他们的巫术、符咒、种种鬼神之祀奉,这不是从什么载籍或书卷传下来的。乃是凭他们祖先之直觉而产生的,因为人生感觉需要神灵之援助、指示或赐与,而后自然地发生种种祀奉鬼神的思想与行为。2、是由于人造的――可比中国之道教,印度之佛教,以及凡世界各国以神道设教者都属此类。但是在东方各国比较复杂,即就祀奉的鬼神而论,如土地、城隍、关帝、玉皇大帝等等,都是人造的神。3、是由于神示天启的――如犹太教、基督教、回教等,他们有经典、有历史、有先知,以资稽考。宗教是什么?基督教又是什么?当人感觉外界有一种比自己更大的能力时,就生出敬拜的心情。把这种心情仪式化,或组织化,就成了宗教。这种敬拜的心情,其因素不一。有的是最简单的求福避祸的希冀,即低等的宗教,例如拜精灵的各种宗教是:有的是对祖先灵魂的敬拜;有的是一种神教,其敬拜心情非仅由于对神明大力之屈服而产生,亦有道德性之爱慕因素在内:有的是多注重人生痛苦之解说,而较少敬拜的成份,如佛教之小乘等。基督教是什么?可以用通俗意义的三个字表达出来:悟,受,合。“悟”是什么?就是觉悟。觉悟上帝为主宰,为天父;觉悟自己是罪人与对于救恩之需要;觉悟人生的真意义。“受”是什么?就是接受。接受耶稣基督赐予人类之启示与救恩。“合”是什么?就是合一。在生活上追求与耶稣基督互相符合。爱其所爱,恶其所恶,行其所行。终于在德性上与工作上与他合而为一。今生既与主合一,来生也必与主永远同在。用圣经的三个字来讲,基督教的精髓即:信、望、爱。信――相信独一之上帝;相信耶稣基督之救赎与真道。望――盼望今生与来生之真福。爱――爱上帝,爱人类。前二者注重信仰,后者注重生活。总之,基督教是一种因信仰而产生出来的生活。基督教信仰与迷信有何不同?迷信是没有理智与经验的根据而盲目相信。通常只顾及一已之利益。所以用“盲目求福免灾”六字表达之。基督教的信仰,是建立于心灵对人生真理的感悟与历史的事实上。感悟上帝之存在,和其全能全善,因而以心灵诚实敬拜之;感悟耶稣基督之言行,为良善圣洁仁爱之最高标准,并因其权能之行动,其复活之确凿史实,其应验旧约预言,及其显于信徒生活经验中之巨大奇妙能力等证据,而相信他是“道成肉身”的救主,并且遵行其圣道。不信宗教信仰,而信一种主义,或者一种理想是否有同等价值?宗教信仰与其他主义和理想,有一截然不同的要点:宗教信仰,主要是建立在有神的基础上;而我们对于神存在的观念,影响到我们的精神与事业,是非常之大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宗教信仰:1、他就不会有正确的宇宙观。没有宗教信仰,当然就不信有神,这样他就不能相信宇宙是有目的与意义的。宇宙无非是盲目与偶然的组合。2、既无正确的宇宙观,也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人为宇宙的一部分,当然人也是神所创造的,人生也一定有其目的与意义,同时人的来处与归宿也很明显了。3、他就不相信人是有灵魂的。那么,这样的人所追求的,不外乎物欲的满足,不可能有高尚的旨趣。他就缺乏了德行上支持的力量。宗教信仰使人生有意义与目的,有依靠与鼓励。有坚强的宗教信仰者,常有他自己的理想、立场与主义。宗教信仰可替代理想与主义,但纯粹的主义与理想却不能替代宗教信仰。今有利用宗教而加强其主义者,使主义宗教信仰化,藉以推进其主义,更见主义之本身,不能与宗教信仰的价值与力量相提并论了。主义不过是人对于事物、政治或问题的一种意见、主张与理想而已。主张与意见永远不是绝对的真理,是随时代环境而改变的,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成功学的理论,注重的是眼前的现实的利益而不是客观的永恒的价值。请问世上有哪一种主义与理想能永远留传而不须修正的呢?主义可能涉及人生,讨论人生,发表对于人生问题的见解。但真能解决人生,了解人生,充实人生的惟有正确的宗教信仰。虽然,主义与理想对社会人群也有其贡献,但在性质、价值,与涉及之范畴,则与宗教信仰并不尽同。宗教可以代替主义(因有宗教信仰者,已经有他的理想与主义了,故常觉得无须再有主义);但主义却不能替代宗教。一个相信某种主义与理想者,事实上,他还需要有宗教信仰。宗教的目的,无非劝人为善,所以无论信仰任何宗教,他的结局仍然殊途同归,这话可靠吗?不可靠。第一:基督教主要的工作,不单是劝人行善。首先是救人还善。正如圣经所记: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必须先把人从罪恶里救出来,然后进入光明里,这是基督与其他宗教不同之处。第二:其实行善是人生的本份,人不能立功补过。一个人想靠着他的善行,来补赎罪过,来生可以靠着得救,是根本错误的思想。第三:世界的宗教,最好的不过劝人为善(下焉者诲淫诲妄,更无论矣),但人性败坏,实无法行善,只好望“罪”兴叹,只有基督教是天启的宗教,把救赎的福音赐给我们。经上说: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靠着得救,只有耶稣是我们独一救主,你要信他才能得救。第四:其他宗教劝人为善,却不提供帮助,往往使人半途而废。但是基督教不但使人有行善的动力,也提供行善的能力,效果更好。有人说,宗教是感情的,它本身缺乏理智,因此越是无知的人,对宗教越热诚。这话对吗?若所指的是所有的宗教,我不能答复。若所指的是基督教(姑且认为基督教也是宗教)我可以说:它既不缺乏理智,而又富于感情。基督教是源于对神的明白认识。基督徒认为神虽不可眼见,却明明可知,藉其所造之天地万物,即可下一确定不移的结论,甚至无可推诿。(罗马书一章20节)基督徒又根据其自己的经验,又参考别人的经验,知道神不但存在,且有大能、有大爱。这些认识,都是客观的、理智的,知道越多认识越深,既知道神有能,便油然而生敬畏之心,知道神有大爱,便油然而生报答之心。诸如此类的感情,都是由理智而来的。这种理智,既不单单依靠书藉,也不单单依靠研究,而是大家共有的体验,因而产生所有热诚、奉献、牺牲、殉道、及其他种种富于感情的行为。

1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