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锟斤拷锟斤拷锟教帮拷锟斤拷锟斤拷 > 灵修 > > 正文

历史书总论

2018-06-13

历史书总论作者:佚名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8-06-01 |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 会员币:0

导论

  历史书总论

  历史书的作者

  所谓旧约历史书通常是指: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撒母耳记上下、列王纪上下、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这十二卷。希伯来文的圣经却把它们列入两类:

  1 前先知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列王纪上下。

  2 圣卷:计有路得记、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圣卷另包括诗歌智慧书和但以理书)。

  从「前先知书」这名词看来,犹大人认为这些书不是普通的历史,作者的重点不是纯粹记载史实,而是透过历史所发生的事情去表达神的心意,就像先知传递神的启示一样。另一方面,前先知书的作者很可能都拥有先知的地位。

  学者很难确定历史书的作者是谁。部分历史书虽然日后被人采用人名作为书卷的名称,例如约书亚、路得、撒母耳等,但这并不表示此人就是作者,只因他(她)是该书的主角,后人便以他(她)作为书名。

  有关历史书的作者问题,可从学者对约书亚记和士师记的讨论略见一斑。美国福音派旧约权威杨以德博士论及约书亚记的作者时,只能作如下的总结:「从现有的形式看来,约书亚记不可能为约书亚所写...... 很可能是由一人(一位老人)受神的灵感而写成」。杨以德博士也以类似的话作为士师记作者问题的结论:「士师记编于王国的初期,或是在扫罗的朝代,或是大卫王朝的初期,而作者(不知名)很可能使用了口头及书写的资料」。

  圣经没有清楚指出历史书的作者,因为神要我们关注书中的信息,远超过书卷的作者。

  十二卷历史书可归纳为三类:

  1 约书亚记写下进攻迦南(书1-12章)和分地(书13-24章)的经过。士师记主要记述选民在迦南定居后如何犯罪(尤其是书17-21章),以致遭受外敌侵略蹂躏,却屡次蒙神兴起士师加以拯救(书1-16章)。撒上1-12章叙述由士师时代转变为君王统治的经过;撒上13-31章偏重于扫罗的衰落和大卫的兴起。撒母耳记下以大卫为书中主角,详细记载他的成功和失败。王上1-11章刻划所罗门的成败;王上12章-王下17章描绘国家分裂后南北诸王的生平;王下18-25章则记录北国灭亡之后南国独存的情形。

  总括来说,约书亚记至列王纪下乃是选民进入迦南至国家灭亡的历史。这一段历史的中心是西乃山的盟约,选民既然不遵守盟约,故此根据申28章的原则(申28:15-68), 他们就受咒诅,导致国破家亡。

  2 历代志的作者只用了九章的经文(借用家谱的文学体裁),便简略地勾划出从亚当至扫罗的历史;代上10-29章,焦点转移到大卫(本书的主角)身上。代下1-9章则是所罗门的生平;代下10-36章记载了国家分裂后南国的全部历史。以斯拉记接续历代志下的记载,描述犹太人归回重建圣殿的经过(拉1-6章) , 以及以斯拉的工作和成就 (拉7-10章)。尼希米记则重重建耶路撒冷城墙 ( 尼1-7章) 和尼希米的各种改革(尼8-13章)。

  这四卷书以神与大卫家所立的约为中心。作者鼓励被掳归回后的选民(约在主前四百多年)不要灰心,只要他们像大卫那样强调A 敬拜;B 圣洁;C 信靠顺服神,万军之耶和华必会兑现 给大卫的应许,再次赐福给选民。

  3 路得记和以斯帖记却以故事的形式,刻划出士师时代和波斯时代选民生活的一鳞半爪。两卷书的主角都是妇女,都同样强调神掌管一切,万事皆在 统治和安排之下,藉此鼓励选民无论落在什么境况下,仍然信靠神。

  历史书的内容显示出希伯来人写历史的特点,他们不一定根据现在写历史的方法,把发生的史实平铺直叙记下来,而是按照心中的主题,选择适当的材料,加以发挥或删减,务求衬托出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故此,列王纪上只用了短短八节经文记录以色列最着名的一位君王暗利的事迹(王上16:21-28), 因为他不敬畏神,没有遵守盟约,虽然他有极大的成就,仍不值得多提。同样,历代志的作者盼望鼓励读者仿效大卫,故有关大卫犯罪的事实,则尽量避而不谈。

  旧约的历史书就像最优良的神学佳作,让读者透过神在选民历史所彰显的大能和属性,对 有更深一步认识;以色列人历史的主角乃是他们所信奉的耶和华。

  历史书的解释

  解释旧约的历史书须留意以下各点:

  1 历史书只记下发生了的事情,而不是应该发生之事;故此,不是每段的经文都有一个清楚直接的训诲。

  2 历史书中,不是每一位主角都完美无瑕,他们的行为未必可以作为典范让人仿效;事实上,圣经有时候记下他们的一些事迹(例如耶弗他献女儿为祭一事),用意是叫人知所警惕,引为监戒。

  3 历史书在记载一件史实之后,多数没有提出所发生之事是好或是坏,故读者须根据其他经文较清楚的教训自己下判断。

  4 历史书的解释与时代背景绝不可分划,要了解一件史实必须对事情发生的时代有所认识,也须明白该史实后面的各种背景,包括年代、地理、政治、经济、宗教的情况。例如亚多尼雅和所罗门争夺王位一事,亚多尼雅在隐罗结(王上1:9)宣告作王 , 而所罗门却在基训被膏立为王(王上1:33),二地相距只七百公尺(二千多尺);那么,亚多尼雅和随从为何只听见从基训传来的声音(王上1:41), 却看不见所罗门的加冕礼呢?如果我们稍为留意地理的背景,便知道原来隐罗结和基训之间有俄腓勒山坡相隔;故此,亚多尼雅可听见呼叫声,却不知道所罗门正在基训举行盛典。

  5 历史书常会引用别的参考资料,但因希伯来人没有使用「引号」的习惯,故要小心分辨那些是引句 (参书10:13) 。 如果经文指明引用资料的出处,则可以比较研究,透过其异同之处去了解作者的重点(例如代下16:11; 20:34; 24:27; 27:7; 28:26; 33:18)。

1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