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祥告别 信主后得释放
2018-06-13
本站提示: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谨慎分辨
李泰祥告别 信主后得释放 李泰祥生前弹钢琴的照片。(李容珍/摄影) 音乐大师李泰祥告别礼拜,于一月27日在台北市第一殡仪馆举行,特别的是,在告别礼拜仪式结束后,他的儿女、弟子和艺文界的好友们用音乐飨宴,透过演唱多首李泰祥的创作、影片和短讲,来回忆、追述的他的一生,来纪念这一代大师的对艺术热情、永不放弃的风範。副总统吴敦义代表马英九总统颁赠褒扬令,肯定李泰祥对于台湾音乐的重大贡献。会场挤得水洩不通,还有许多人在门外想要进入会场。每个人都面对人生三问题
李泰祥于今年一月2日晚间在家人的陪伴下病逝,享年73岁,听到这个消息后许多人都感到不捨、难过。「到底我们所爱的泰祥他去了哪里?」、「他现在好吗?」、「我们还有机会再见到吗?」其实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三个问题里面的一个。在告别礼拜中证道的南京东路礼拜堂吴绍祯长老表示,我从哪里来?我在这里要做什么?我要往哪里去?如果这三个问题没有肯定的答案,人生就会像一场虚空、没有意义的旅程。正如奥古斯丁所说的一句话:「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在人类里面留下一个空缺,人心永远不能得到安息,除非我们找到了上帝。」
李泰祥和帕金森氏症缠斗了26年,五年前他又患了甲状腺亢进。吴绍桢说有几次机会去探望他,看到他虽然身体一天天的衰弱,但是仍然禁不住他那奔放的心灵。
吴长老说,从李泰祥的歌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热爱生命、情感丰富,也感受到他对生命漂泊、空虚,有种很深的苍凉无奈。正如他的代表作《橄榄树》中的歌词,「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李泰祥藉着音乐来追求他的梦想,而病痛仍不能阻止他对音乐的热爱。
亲友以音乐飨宴追思
透过李泰祥的妹妹李雪樱,因着爱哥哥的心,常常为他祷告。终于在前年七月11日,吴长老去探望李泰祥时,他清楚的表达他个人的意愿,相信耶稣基督为他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流出宝血洗净他的罪。当天他接受耶稣基督成为他生命的主,也完成了洗礼,成为基督徒、上帝的儿女。李泰祥受洗之后,看到他从紧绷中得到很大的释放,他常常举目望天,经常在祷告,也为他的孩子们祷告,心中充满了平安。
吴绍桢长老也引用圣经说,李泰祥的灵魂在他停止呼吸的那一剎那,上帝就差遣天使把他接回天上,到乐园里,那是一个更美的家乡。在那里,神要擦去我们一切的眼泪,也不再有死亡,不再有悲哀、哭嚎、疼痛,是一个好的无比的地方,耶稣也亲口保证,天上有许多为我们预备的住处,那是灵魂永远的归属。就好像《橄榄树》所唱的,「我的故乡在远方。」他不用再流泪。
死亡是永恆的起点
吴长老引述,文化部长龙应台回忆在最后探望一次李泰祥的时候,他已经不能说话,但是他还是想要唱一首歌,龙应台部长说:「即使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中仍有一团火。我想,就是因为他这烈火般燃烧的心,让他创作的音乐充满奔放的热情,也可以使他在病痛当中,奋战到底、永不放弃。」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对基督徒来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永恆生命的起点。当耶稣第二次再来的时候,就是我们再相见面的时候。那时候相信祂的人都会得到复活的身体,那是永不朽坏、永不衰残、永远强壮的身体,那是一个大团圆的时刻,众亲友要欢聚在天堂美地。
林怀民在告别礼拜时回忆,1960年代当他从南部第一次到台北时,听到一年轻人拉着小提琴,演奏他自己的曲子时,林怀民才知道原来拉小提琴不是只有电影中洋人才会做的事。后来发现那个人就是李泰祥,当天表演穿的衣服还是跟朋友借来的西装,当时李泰祥热情的演奏与身影到现在他都还忘不了。而李泰祥的音乐滋养了他、也丰富了云门舞集的风格。林怀民也说:「李泰祥可能是台湾这个时代最后一位浪漫才子,是所有人的典範。」
在仪式结束后,李泰祥的儿子李奕青,在亲友瞻仰李泰祥仪容时,亲自指挥李泰祥的创作《轮迴》,由李泰祥的弟子许景淳等人演唱,充满感恩。
李泰祥出生于1941年,小时候画画,画的很好,于1956年考上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台湾艺术大学前身)美术印刷科。在1958年音乐科成立后,就转入音乐科,主修小提琴,曾经获得全台湾小提琴的冠军。毕业后进入台北市立交响乐团担任小提琴首席,之后美国洛克斐勒全额奖学金,到美国进修。一生中获得数不清的奖,金马奖、金曲奖、吴三连艺术奖、国家文艺奖、国家二等景星勋章、行政院文化奖。他的音乐创作超过两千首,翱翔在中国、西方、原住民、古典、流行的音乐世界当中,他巧妙的连结各种音乐的特色,整合出充满创意且动人心弦的乐曲,在音乐方面的才华实至名归。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