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枪传教士》观感
2018-06-13
本站提示: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谨慎分辨
课余,进了PPS,一片名为《机关枪传教士》[i]吸引了我,“机关枪”“传教士”怎能在一人身上和谐,看呗。 影片的主人公是山姆·奇德斯。山姆·奇德斯由有暴力倾向的父亲与虔诚信仰的母亲扶养长大,性格尖锐矛盾,故此人生充满挣扎。在少年时期结交恶友后,就开始沉溺毒品声色,甚至成为一个肆无忌惮的药头与飞车党。从牢里出来,依旧如故,但发现妻子变了,成了耶稣的门徒。痛苦挣扎中,他归回在神的怀中。一次龙卷风的遭遇里,他拥有了事业。他盖了一座教堂,献堂时所邀请的牧师失约没有前来,他成了传道人。在一次聚会中,得知了非洲的消息,祷告中清楚神要他前往非洲,并在苏丹设立一所孤儿院。经历了挫折与艰难,他成功了。然而,日益增长的支出、叛军不断的搅扰、禾场迫切的需要,令他焦头烂额、怒气填胸,经历了灵性的低潮。在与他以前所特别关怀的一个孩子对话后,他似乎醒悟了。之后,他继续从事他的事奉——组织民兵拯救被迫成为儿童兵的当地孩童,以免受到叛军的虐待和性侵——这拯救是赖着机关枪去完成的。 看完,感受这影片不像虚构的故事,乃像一个人的传奇人生。特意上百度搜索一下,发现真的如此。 山姆·奇德斯,1962年出生在达科他州,原先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混蛋。后来,他们举家迁往明尼苏达州,那段时间,奇德斯还比较正常。可是就在奇德斯念大学的那段时间里,他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开始吸烟、抽大麻、酗酒。并最终变成了一个瘾君子、毒贩子和酒鬼。与此同时,奇德斯爱上了飙车,他还是着名的地狱天使摩托车俱乐部(HAMC)的成员。1992年,奇德斯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转折,他来到了一个教堂,信奉了上帝。当天晚上,该教堂的牧师就预言奇德斯会前往非洲。1998年,奇德斯果真去了非洲,并且在那里靠自己的力量营救当地的孤儿。现在,奇德斯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传奇人物,他不仅不再吸毒、不再犯罪,而且还和自己的老婆莲恩一起成立了一个叫做“东非天使”(Angels of East Africa)的国际儿童救助站。这个救助站就设置在苏丹的尼穆莱–苏丹内战最激烈的地方。2009年,山姆·奇德斯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这本叫做《另一个男人的战争》(Another Man’s War)的非虚构类文学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从此之后,山姆·奇德斯更加坚定了要在非洲开始孤儿院的念头,而且支持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段文字的描述使我确认这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那内中的情节真的令人深思。 首先,是再次去感受神的大能。一个活在罪恶深渊、堕落深沉的人,神的大爱触摸他、拯救他、更新他,又是强盗成传道,真是奇异恩典! 其次,是伦理上的争战。当山姆带着枪去完成他的使命时,给我怪怪的感受,这与宣教士的形像一点也不匹配。影片中一位女宣教士以指责的口吻向他指出其“错误”时,我第一感觉很是认同。可山姆在那处境中的回话——他只知道他拿着这把枪,今天他可以救100个孩子,让100个孩子可以睡好一晚上。令我也深觉有理,甚至情况就是这样。尔后,较为讽刺的一幕出现,用爱去说服叛军的女宣教士遭到暴打,是山姆用枪救下了她。带着枪,这样做是正义的吗?若不这样,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为了一个善良的目的,采用“过激的方式”合理吗?特别是在那特殊的内乱动荡的环境中。我没有答案,也乱了思绪,等候那日吧。 最为深刻地是牧者的危机。山姆的事工要继续开展,却没有资金来源,富人基督徒嘴上堆着爱心,实际上却只给予150美元,募捐碰壁,他变卖家中的所有,也只能维持一阵子,何况他还有家人,他们也有合理的需求。陷入绝境令他变得狂躁、甚至“丧失”信仰。这一段可以说令我震憾。作为牧者,一个对神事工极度负责的人,面对种种需要,感觉自己要无条件去满足、去安排、去成就,但事实上这远非力所能及的。做神之工,不自觉中把自己当作“神”——都应办到且应办好,都要解决且要完美。为他人排忧解难,发现做不了也无力时,内心的沮丧往往就是这危机所造成的。 另,一个牧者,对事工的投入,往往忽略了家人的感受,把家庭搁置一旁,使他们错误地认识到——只爱信徒却不爱他们。家人需要爱,但表达爱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他们,与他们在一起,这最大的成本支出是时间。可这时间真的有限啊,如何做?很多牧人都说一生中最大的亏欠就是对不起家人,哎。 当事奉失去喜乐变得被动时,他人也能感受这情绪的变化,不再也不愿配搭。片中那孩子的一句话“为什么我们的心被憎恨征服呢”点醒了山姆,也触动了我。是啊,事奉中若失去爱,对一切都不满,那所有的付出有什么意义呢?保罗的那番教导在耳边响起,但求主怜悯保守,无论在何处做何工,爱成惟一出发点。 机关枪、传教士,有意思。如果你有空,不妨看看。[i] 《机关枪传教士》是导演马克·福斯特执导的,由杰拉德·巴特勒和米歇尔·莫娜汉主演的动作犯罪类影片,于2011年上映。
0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