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头牡鹿去天堂——画家米勒
2018-06-14
罗曼·罗兰在《米勒传》中写到米勒之死时,提到了一个“悲伤而带有诗意美”的细节。 1875年1月20日,米勒在家人中间与世长辞。在他离世的几天前,一头被猎狗长时间追逐的可怜的牡鹿来到他家的花园中,悲哀地死去了。 米勒是我最喜欢的画家之一。他出生在乡下,终生以农民画家自居。同时,从小受家庭影响,他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在他离开家乡去巴黎发展时,祖母严肃地嘱咐他说:“我宁愿你死去,也不愿你背叛上帝的旨意。” 米勒的笔下,充满了农夫的辛勤和乡村的宁静,弥漫其间的是浓厚的信仰情怀。他的画一度引起人们的批评和争论,上层贵胄指责他一味表现农民的艰辛,煽动社会不满情绪。社会主义者则张开双臂,欢迎米勒投入他们的阵营当中。 这些喧嚣的舆论让米勒非常反感。事实上,他清楚的知道,人类“必须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创3:19)的原因,当我们离弃了赐予我们恩典和护理的上帝之后,我们就必须要独自面对世界的艰辛和痛苦。对于世间生活的艰苦,他的画里既没有抗议,也没有期盼安逸的奢望。在米勒看来,生活是不容易的,辛苦劳作以谋生,既是农夫们的生存方式,也是人类的生活方式;那些甘于接受这种生活的农夫,无怨无尤,恪尽本分,在艰难中依靠上帝的恩典,也享受这种处境,这是一种美德。 而米勒自己,正像一个辛苦操劳的农夫那样,默默地承担着也忍耐着落在他身上的贫苦和重负。因为他画作的题材以乡村和农夫为主,所以很难卖出去,他和妻子一共生了九个孩子,一家人经常吃不饱肚子。甚至在母亲病重去世的时候,他连回家的路费都凑不够。虽然谋生使他精疲力尽,但他却毫无怨怒地接受了这一切,他说:“我得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押在艺术上才行。”同为巴比松画派重要画家的挚友卢梭说:“他就像一棵开花结果太多的树那样,耗尽了自己的元气……”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站,他的灵魂变得更加宁静,给家人们朗读《圣经》成为他最大的乐趣。 提到那头死在米勒家花园里的牡鹿时,罗曼·罗兰写道:“这是所有处于痛苦和死亡边缘的生灵,向他传达友谊的感人象征,而向自然界表示友谊正是米勒天才的精华所在……” 管理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是上帝赋予人类的使命之一。纯朴的农夫,怎能离开动物相伴呢?《牧羊女》、《放鹅女》、《喂鸡的女人》、《农妇带牛饮水》……米勒的笔下,有很多农夫与动物和平相处的画面。是啊,农夫辛勤地照料动物,而动物也默默地投以回报,给农夫清贫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安慰。 那头被猎狗追逐的牡鹿,竟然特别的来到米勒家中,虽然它最终是死在园子中,但我们相信它在米勒那颗淳朴仁慈的心灵里找到了最好的归宿。也许,这是上帝怜悯米勒那劳苦而虔敬的灵魂,怕他过于孤单,特意打发一头牡鹿来,要陪伴他一路——同回天家。
1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