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仁·约翰小传——第一章~见证
核心提示:前言除了圣经以外,没有其他人的作品比本仁约翰(John Bunyan)所著的《天路历程》,被翻译成世界上更多的文字。本仁约翰一个人就出版了两本世界名著。一本是《天路历程 》(The Pilgrim's Progress);一本是《罪魁蒙恩录》(Grace Abounding to The C...
前言
除了圣经以外,没有其他人的作品比本仁约翰(John Bunyan)所著的《天路历程》,被翻译成世界上更多的文字。本仁约翰一个人就出版了两本世界名著。一本是《天路历程 》(The Pilgrim's Progress);一本是《罪魁蒙恩录》(Grace Abounding to The Chief of Stuners)。《罪魁蒙恩录》是本仁约翰的自传,说出了他从神所领受的丰盛的恩典。
在英国培得福(Bedford)这个地方,有一位传记作家约翰·布朗(John Brown),他究其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来撰写本仁约翰的传记,几乎在这之后本仁约翰的传记都引伸自约翰·布朗所写的传记,以其为蓝本。
在当代本仁约翰的传记作家中,最有权威的,并确实下过苦功研究的,首推赫利森(Frank Mott Harrison)。赫利森甚至到过本仁约翰的出生地爱尔斯多(ElStOw)去搜集资料,去细细回味本仁约翰当年服事教会的情节。历代以来,一直有不少的传记作家下过苦功,去发掘本仁约翰的生平。
当我们翻阅历代许多属灵人物的历史时,会发现许多人从本仁约翰的见证、榜样得着帮助。同样有成千上万的人,从本仁约翰的著作得着供应。
在这样一个多次被关进监狱,具有殉道者牺牲精神的属灵伟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至高的神测不透的智慧和丰盛的恩典。
本仁约翰本来只是想作一个传道人,忠心地传扬神的话语,并专心牧养在培得福(Bedford)的教会。却因着坚持真理,不放弃原则,以致数度坐牢。没有人意料到,监狱的环境,会逼出一个闻名全球的属灵作家来。
最具讽刺性的是,本仁约翰所受的教育有限,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学识不如人。偏偏是这样一个没有受过高深教育的人,因着神的恩典,竟能以天来之笔,用生动的寓言体裁,写出了举世赞誉的经典巨著《天路历程》和《圣战》等书。
至于本仁约翰在蒙恩前后的内心的痛苦挣扎,使他在灵性上更深入地、更多地体会到神丰盛的恩典。结果他才能在监狱中写出了《罪魁蒙恩录》这本感人至深的自传。
本仁约翰的一生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出乎神的恩典。
第一章 出身于穷苦家庭本仁约翰的父亲多马·本仁(Thomas Bonnion Junr)于一六二七年五月一十三日与继室玛嘉本丽(MargaretBentley)结婚。多马·本仁的元配安娜(Ann Pinney)没有生下孩子,但是继室玛嘉烈于翌年--一六二八年十一月--生下了一个男孩,即本仁约翰。
本仁这个姓,在英文原是Bonnion,但是因为拼音不同,演变到后来成为 Bunyan。
本仁这个家族在爱尔斯多(Elstow)这村落已定居了数百年。爱尔斯多并没有幽美的景色,唯有一片的废墟和遗迹,足以吸引考古学家来发掘古代的文物。
本仁的家族原是富有的,但是后来家道逐步衰落,从地主变成小客栈东主,再降为酿酒店主,最后到了本仁约翰的父亲,已沦为一个修补锅子的匠人。
本仁约翰受过多少的小学教育,至今仍是一个历史的谜;由于他在自传中并无详细述及,无人可以说出他在学校呆过多久,以及如何在学校度过。但有一样是肯定的,是他所学的实在有限。
对于他的童年生活,本仁约翰曾经这样自述:
“有许多人知道我出身于一个贫穷家庭。我的父亲属于社会的低下层,向来被人轻看,我不须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来抬高自己的身份。神实在赐给我丰盛的恩典。我虽然出身于平民之家,但神仍然恩待我,叫我得着基督耶稣的生命。”
“即使我出身寒微,神仍是感动了我的父母,叫他们关心我的教育,送我入学,让我有机会读书识字。不过,那时我太不长进了,读的书,学到的一切,都还给老师了,忘得一干二净。只是等到时间满足,因着神的恩典,我才发奋读书。成为今日的光景。”
“在我未蒙恩以前,我少年时的光景是不堪回首的,我的行为如同那叛逆之子一般,照着魔鬼的意念行事,心里面充满了一切的不义,口中充满着谎言、咒骂,亵渎了神的名。那时我又害怕世界末日的审判,想到自己是个罪人,审判不会有好结果,难逃地狱的火。”
“这种可怕的心思常在我童年时存着,那时我才不过九岁或十岁。我一想到将来的审判,就心里不平安。”
一六四四年,本仁约翰的母亲玛嘉烈忽然得了热病。在那个年代,许多人曾因热病逝世。本仁约翰想,这么一个家,怎能没有母亲打理一切。他现在才知道有一位母亲是多么宝贝、多么珍贵。本仁约翰于是跪下来,为母亲的康复向神祈求。有一天他母亲似乎好转,能坐起来啜饮清汤,但第二天,他母亲就全身僵硬、冰冷,原来他母亲死了。本仁约翰心里忧伤,觉得神没有垂听他的祷告。另一方面,他的头脑虽然萦绕着将来神的审判,他却继续放荡不羁,仍然活在罪里。
当本仁约翰以为神遗忘他的时候,神并没有完全离弃他。有一次,他掉进水沟中,几乎淹死,结果逃过大难。又有一次,他跌入家乡爱尔斯多的河中,也几乎被淹没,然而慈爱的神怜悯了他,把他从死亡之中救出来。又有一次,他与几位朋友结伴到近郊游行,有一条毒蛇跑出来,他把蛇捉住,又用手探入毒蛇的口,拔掉蛇的毒牙;只要有一点疏忽,他便会染毒身亡。这一切,都是神的保守。神的怜悯,使他的生命仍存留下来,至终被神使用。
一六四二年,英国陷入内战之中。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mwell)统率支持国会的军队,对抗英王查理士一世(King Charles)亲率的保皇党军队。备受丧母之痛的本仁约翰,于一六四四年十一月正式参军,加入拥护国会的军队,过兵丁的纪律生活。他隶属的那一支军队,驻守在新港·巴奈(Newport Pagnell),归撒母耳·路加爵士(Sir Samuel Luke)指挥。
在内战时,又有一件事,使他看到神的恩典,而令他毕生感谢神。那是有一次,他将要动身到前线去打仗,有一位战友愿意替他上阵。结果那位战士因站在前线,被炮弹所击中,当场阵亡。本仁约翰说,是的,这人实在是为我舍命了。
服了三年的兵役之后,本仁约翰回到家乡爱尔斯多,这时他已年满十九岁。
直到那时候,本仁约翰仍然对自己的救赎问题,漠不关心。神的审判、神的怜悯,两样都不能促使他有向义之心,他仍然落在罪恶之中,更严重地顶撞神。
就在这样的光景之中,本仁约翰娶了玛丽(Mary Bunyan)为妻。玛丽非常贤淑,她的父亲是位敬虔的基督徒。她和本仁约翰一样,出身寒门;她父亲逝世时,留给她两本属灵的书籍。一本是伯利主教(Bishop Lewis Bayly)著的《敬虔的实行》(The Practice of Piety);另一本是邓特(Arthur Dent)著的《平常人到天堂的捷径》(The Plain Man's Pathway to Heaven)。
本仁约翰夫妇一有机会时,就一同阅读那两本书。本仁自己读了感到有兴趣,不过他还没有到认罪、悔改的地步、底下是本仁约翰的忆述:
“这两本属灵的书籍确实影响我,使我对于信仰开始重视,我就随妻子到礼拜堂,每天两次,坐在最前排,不管是说话或是唱诗,我都表现得十分敬虔;实际上我在日常生活中,仍然陷在罪中,并没有真正悔改。”
有一天,本仁约翰又到礼拜堂,那天是豪尔牧师(Christopher Hall)讲道。那天豪尔牧师讲的,是主日的需要与不守主日的害处。平时本仁约翰根本不关心主日应否遵守的问题,那天他良心发现,痛悔已往经常在主日犯罪得罪神,他听完道回家时心情沉重,如负重担。
有一天,本仁约翰正在玩拍毽子的游戏时,似乎听见天上有声音对他说:“你愿意离弃你的罪,进入天堂呢?或是你仍旧犯罪而进入地狱呢?”
本仁约翰回忆当时的反应,说:“那时,我是极其的纷乱,停止了游戏,抬头望着天空,似乎看见主耶稣正注视我,好像主耶稣不喜悦我的恶行,正在施行严厉的审判。我心里断定自己是一个严重的大罪人,拖延到现在,已经太迟了,没有什么希望了;我想,主耶稣不会赦免我,必不赦免我的过犯。我心里一直钻牛角尖,越想越灰心。我又想,既然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不如再去犯罪。既然犯少数罪要受刑罚,不如多犯点罪,于是我重新犯罪,继续胡作非为。我就如此活在罪恶之中,竭力追求在罪中的快乐。有一天,我站在邻舍的店铺外,像疯子一样地大声咒骂。店里有一位妇人,听见我怒骂的声音,向我提出抗议。她说我咒骂的恶毒的程度,令她战栗。她又对我说,她毕生没有听见一个人这样邪恶,说我这样骂人,会败坏全镇的青年人,谁和我来往,谁就会给我带坏。”
那妇人对本仁约翰的责备,使他心里惭愧,并使他在神面前抬不起头来。他真希望能再次回到儿童的时代,让他父亲再次教导他,不再以这样邪恶的、下流的语调咒骂人。从此,他的行为改变了不少,也肯谨守神的诫命,有时犯了诫命,就受良心谴责,向神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