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未来的回忆~见证
核心提示:约翰和玛莉亚随着医生走到走廊外,女儿病房的房门在身后轻轻地关上。医生直视着玛莉亚,说:“妳的女儿情况没有进展,白血球数目一直往下掉,对我们的治疗没有反应。我对她的结果不乐观。”约翰的心思一下子飞到“结果”这个字。医生的意思是珍妮弗就要死了,就要死于白血病了。医生既不再建议其它的治疗选择,甚至...
约翰和玛莉亚随着医生走到走廊外,女儿病房的房门在身后轻轻地关上。医生直视着玛莉亚,说:“妳的女儿情况没有进展,白血球数目一直往下掉,对我们的治疗没有反应。我对她的结果不乐观。”
约翰的心思一下子飞到“结果”这个字。医生的意思是珍妮弗就要死了,就要死于白血病了。医生既不再建议其它的治疗选择,甚至给一点点希望的暗示都没有。他只说,如有任何变化,随时联系他。但对约翰和玛莉亚来说,却像是生命走向尽头。
他们的女儿在五星期之后去世了。随着夏日结束,玛莉亚看着其它邻居小孩准备开始上学去,他们准备带新的便当盒,书包里装着还很空的讲义夹、空白的笔记、还带着些许的紧张兴奋。玛莉亚在客厅里,躲在窗帘后张望。她的脸沾着滴滴眼泪,双手如想复仇般紧抓着布帘。
每个孩子蹦蹦跳跳经过她家门口,她都觉得心碎。今天是开学日,她女儿现在应该是奔下楼来,和她的朋友准备冲去上学的,她常常什么事都迟到,惟有如今的死亡却不迟到。玛莉亚看着校车装满蓬勃生气缓缓驶离,接下来街道上是一片寂静,只留下她的种种回忆和破碎的梦想。
玛莉亚告诉我,她从来没有觉得如此无力,如此空虚过。她好想抓一件珍妮弗的衣服和一双鞋子,开车送去学校。她知道这种冲动很怪异,也很不理性,但是她觉得如果不这么做,彷佛是背叛了女儿。她想象着自己把衣服和鞋子带去学校后要做什么,然后又看见自己颓然跌坐在校园里,祈求上帝把她的女儿还给她。
她知道女儿是没有办法回来了。她内心想开车去学校的冲动死去了,但其它所有渴望也同时死去了。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她的女儿死去了,第一次了解没有任何办法,包括公开羞辱她自己和上帝,都不可能把她的女儿带回来了。在这一天,她所有的渴望、所有的梦想都死去了。
接着几个月玛莉亚一直处于沮丧忧郁的状态。由于她不再寄望生命能提供任何目的或快乐,所以她完全失去对未来的远景盼望。玛莉亚陷进了无力感和绝望的漩涡里。
令人发狂的呼唤
年复一年,日常生活中顶多一些很平常的起伏得失,但是,生活却也可能在一剎那间变得万劫不复。我们大多数时候不会觉得无力,但是当暴风雨般的时刻来袭,掀去我们灵魂中的屋顶时,我们只能赤裸无助,又完全无能改变一点儿风向。我们完全无力限制悲剧的打击范围。
当暴风雨来临时,我们典型的反应是被那股狂风激怒,大为愤慨;或是转头不理那损失,满心退缩放弃,意气消沉。大多数人选择后者,因为我们一旦放弃渴望,损失就不会显得那么严重。但是退缩放弃永远是一种背叛,不仅是背叛了人的渴望,而且也背叛了盼望。
盼望很安静,有时会不断呼唤人对未来产生梦想。现在的时刻,不足以完全满足我们的灵魂;不论好坏,我们都渴想有更多的什么,这渴求正是圣经所说盼望的根源。盼望不可能被消灭尽净,但它或许会被什么东西麻痹,或沉沉入睡。即便如此,它仍然能发挥功能,只是以一种较物质性或较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希望赢得乐透彩券,或是期望买部新车。
圣经里所说的盼望,是对于未来的一种实质性信心。盼望会定睛于被风暴打击过后灵魂中残存的碎片,不但兴起重新再造的愿景,而且是再造起一个比先前更有目的、更有意义的生命。盼望是得到深度平安的梦想,是对喜悦的期待,它流过我们生命,促使我们站起来重新再造,让我们心中有远景有异象,让我们能为尚未成真的事情冒险向前。盼望利用失落感和无力感的经验,作为写出崭新而令人意外的故事素材。
当我们失去盼望,我们会停止回忆,也不会诉说一些能引起我们渴望和期待的故事,思想只会变得愈加狭隘,专看失落,而不去看有一天会必然成真的事情。
当玛莉亚的沮丧愈来愈深的时候,她很聪明地选择就医,医生开给她一些抗忧郁的药物。药物固然有帮助,然而,最深的变化,却是在玛莉亚和约翰开始诉说他们女儿的故事时才产生。珍妮弗是个早熟又聪慧的孩子,她的许多故事直叫她的父母又哭又笑。然而在珍妮弗去世的前三个月中,约翰和玛莉亚绝口不提这孩子的故事,好像全被忘记似的。但是当他们开始回忆并诉说时,两人一起痛哭,而不是分别忧伤。当他们可以一同哭泣时,慢慢也可以一同笑起来了。而当他们能笑出来时,他们感到一种奇异的轻松感,而且很稀奇地发现:他们感觉到盼望。他们并非错误地期望失落能被填补或移除;他们深知这将会是余生的伤痛。然而,就某方面来说,他们却能开始盼望上帝会带来一生无法抹灭的平安和喜乐时刻。
上帝允许伤害和心痛进入我们生命时,确实令人困惑。但奇特的是,在损伤与失落中,祂也以一种既神秘又令人几乎发狂的方式肯定祂对我们的爱。令人发狂!上帝搅扰了我们,但又会抚慰我们,并赢得我们的心。
为什么医治之路一定要这样受苦?没有任何方法足以完全解释上帝的意图,或能把受苦变得似乎是好事,但是,耶稣的话语里,让我们可以在失落和安慰之间找到一种奇异的关连性:“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两者是如此显著地并列,使这句话更显得若非疯了,就是无比真实。有福,意思是快乐和喜悦丰盛满溢。耶稣这句话听起来充满诗意,令人愉快,直到像前面的例子那般,你的女儿死于白血病,或你的儿子惨死在你的车轮下。然后这句话,或成了一句好听而苍白贫血的陈腔滥调,或者成为一句澎湃有力改变生命的真理。
保罗用这样的词句描述生命中的受苦──“至暂至轻的苦楚”,用来比较那在天家等着我们的荣耀。他说,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四16?18)
持续成长的盼望可以分成两方面:以信心的眼睛看那“现在还不是、但有一日会是”的;还有那“现在已经是、但有一日会更加美好”的。惟有透过信心的镜片,可以把受苦变成具有远景视野的观点。当我们能凭信心记住上帝如何挽救我们过去的某些部分,我们就更能期待,在未来祂将如何救赎我们。信心是盼望的基础;盼望是吹来的风,在盼望的风帆里,把信心送进未来。
盼望:未来的回忆
信心和盼望是密不可分的连结在一起。信心是关乎过去的盼望;盼望是关乎未来的信心;而爱,是“信心的回忆”和“愿意盼望”这两者所结出的果实。马塞尔(Gabriel Marcel)将盼望定义为 “对于未来的回忆”。在他优雅简洁且深深出人意外的话语里,他把我们的未来和我们的过去连接在一起;信心并着盼望。希伯来书的作者也有相同的看法:“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如果我有信心,我就有盼望;如果我没有信心,我就不会对未来怀着喜悦的期待。
盼望不该仅仅被解释为一种心愿。 如果我说“我希望明天结婚的日子是个好天气”,我用“希望”这个字代表我的渴望或心愿。圣经里所说的希望不同于心愿,而是坚定确凿的。如果基督曾第一次降世,那么我也同样肯定祂将再来。
“祂将再来”和“我们将复活”的应许是如此丰盛,以至于满溢而淹没了我们不确定的现在。这遥远的未来将希望注入我们近期的未来。这遥远的未来(它或许明天就发生,也或许一万年后才发生)是肯定的:祂将必再来,而且万物都将以超越我们无边想象的方式被赎回。这遥远的未来溢满了近期的未来,即使死亡也不能窃取神所印记予我们生命的目的。对遥远未来的信心,就是那张能保护我们踩踏在现在和近期未来这高缆在线的安全网。
(本文摘自校园书房出版社新书《医治之路》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