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人生阻力为助力──班·卡森医师的故事(五)~见证
核心提示:他的成就是众人有目共睹的。卅三岁那年,他就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并且担任神经外科、整形外科、肿瘤学、小儿科等学科教授。他精练施行大脑半球手术,大大提升手术成功率,许多面对死亡威胁的成人和婴儿,因而有了未来。不但如此,他首次成功分离后脑相连暹罗连体婴(一九八七年)以及首次...
他的成就是众人有目共睹的。卅三岁那年,他就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并且担任神经外科、整形外科、肿瘤学、小儿科等学科教授。他精练施行大脑半球手术,大大提升手术成功率,许多面对死亡威胁的成人和婴儿,因而有了未来。不但如此,他首次成功分离后脑相连暹罗连体婴(一九八七年)以及首次成功分离头顶相连暹罗连体婴(一九九七年),婴儿都存活了。有谁不会为他的属世成就,咋舌称奇呢?
根据《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US News & World Report)指出卡森平均一年动手术五百次,是多数神经外科医师的三倍。然而,一提到他的属世成就,他总是马上归功给“非常、非常有效率的全体工作人员”,也就是他的合作团队──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紧密配合的护士们、神经外科医师助理们、医疗技术员、外科全体职员等,以及他办公室总秘书和秘书室六名职员。
有一回,他接受访问。记者问他是不是头一位成功执行大脑半球手术的医师?他的回答流露出他不居功的胸怀。他回答:“我是首先重新施行这个手术的医师之一。头一个大脑半球手术是七十年前华特·丹第(Walter Dandy)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施行的,是为了医治一位恶性肿瘤患者。马坎塞(MacKenzie)和其他几个人曾重新施行整个手术程序,但后来觉得这项手术并无胜算,之后也就乏人问津。直到一九八五年,我执行这个手术程序,彷佛是开先例般……关键不是因为我医术较高明,而是我的时机好──有更好的医疗工具、以及更好评估方式和控制手术流程的方式。诚如所罗门王所说,‘日光之下无新事!’我只不过是在先进医疗器具的前提之下,来重新审视问题而已。连体婴的案例也相仿……”
不但如此,他完全不会以职业贵贱与成就高低来衡量人;相反的,他真心乐意与各行各业的人为友。这不但是从他母亲自小的教导,也是他自己生命的领会。
他曾提到早期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做住院医师时一周工作约一百廿小时,当然啦!有不少时候是自愿留下来值班的。他经常值大夜班;除非碰到紧急事件,惟一可以说话的对象是清洁工、职员、护士、护理助理。他发现他们许多人的生命比起他自己的生命,要更多姿多彩(要说他那时是住在医院里,一点也不为过)。有一天,与一位工友、一位清洁女工、两位护理助理聊天儿之后,他意识到──在上帝的眼中,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做医师并不比其他没有受高等教育但仍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更好。他分享,这项领悟不是什么深刻的洞见,却影响他的一生。在他两本书中,他曾几次提到尊重他人的人生态度,使得他获得不少额外的帮助。当然啦!他不是为了获得益处而尊重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