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英雄在中國见证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奧運英雄在中國──首個中國出生的奧運英雄1924年,在巴黎奧運會中,年僅23歲的英國選手李愛銳(Eric Liddell)輕而易舉地摘下了400米金牌,打破了世界紀錄。在奧運埸上奪金是人生最光輝不過的事,但令人驚訝的是,他沒有戀棧名利,毫不猶疑地放棄...

核心提示:奧運英雄在中國──首個中國出生的奧運英雄1924年,在巴黎奧運會中,年僅23歲的英國選手李愛銳(Eric Liddell)輕而易舉地摘下了400米金牌,打破了世界紀錄。在奧運埸上奪金是人生最光輝不過的事,但令人驚訝的是,他沒有戀棧名利,毫不猶疑地放棄了再踏進奧運場的機會,毅然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當年仍...


奧運英雄在中國
  

──首個中國出生的奧運英雄  


1924年,在巴黎奧運會中,年僅23歲的英國選手李愛銳(Eric Liddell)輕而易舉地摘下了400米金牌,打破了世界紀錄。在奧運埸上奪金是人生最光輝不過的事,但令人驚訝的是,他沒有戀棧名利,毫不猶疑地放棄了再踏進奧運場的機會,毅然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當年仍貧窮落後的中國,跑人生的另一賽程……李愛銳的奧運摘冠事蹟曾被改編成奧斯卡得獎名片《烈火戰車》,撼動千萬心靈,「真証傳播」於8月6日北京奧運進行期間,推出了籌備多時的紀錄片《奧運英雄在中國》DVD,並以此紀錄片續述李愛銳回到中國的種種遭遇,讓人體驗到他對人無條件的愛、對上帝無保留的盡忠!



李愛銳生平簡述

1902年,一對英國倫敦差會宣教士在天津生下第二個兒子,取名為Eric Liddell(李愛銳)。這位在中國出生的外籍小孩,五歲時因患上嚴重痢疾而變得雙腿瘦弱、舉步維艱,然而他卻在1920年愛丁堡大學校運會的田徑賽中,被形容為「一顆閃耀的巨星」。

金牌得主,生性謙和

1924年奧運會,李愛銳為持守信仰守主日,放棄穩操勝券的100米短跑,偶然情況下改為參加不擅長的400米比賽,殊不知一樣奪金,更刷新世界紀錄,此事其後被改編成奧斯卡得獎名片《烈火戰車》。李愛銳在奧運奪金後,參加一連串慶祝活動,所到之處,都被推崇,在愛丁堡大學的感恩禮拜上,他向熱情洶湧的群眾謙和地說:「或因失敗受辱,或因勝利得冠,若是盡力而為,就配得尊榮。在這裡有許多人已經盡力而為,只是還沒有得勝利之冠,其實這些人也應該得到尊榮。」

拋下一切,服侍中國

一年後,來到運動生涯頂峰的李愛銳,決定拋下一切,回到當年仍貧窮落後的中國,跑人生的另一賽程──1925年7月,他抵達天津,於著名基督教學府「新學書院」任教科學和體育。他雖沒受過正統教師訓練,但憑其謙和友善,深受學生歡迎,課餘時,有許多學生樂意跟他回家一齊查考聖經呢!天津的生活和社交固然舒適,但工作卻不輕省,除了日常授課外,李愛銳還兼任主日學校長、為體育場設計跑道、應邀作各類演講……由於局勢不穩,李愛銳決定把妻女留在天津,自己則經常在天津與蕭張縣之間來回,他既受日本軍隊的威脅,又要提防武裝土匪和游擊隊,然而當他述職時,卻從未主動提及所遭受的危險。

義無反顧,死在中國

1941年,日本侵華,戰雲密佈,外國人紛紛撤退。李愛銳別無選擇,把懷孕的妻子和兩個可愛的女兒送走,別時,他囑咐年幼的大女兒照顧媽媽和妹妹,直到他回家。當時,滿以為一兩年就可回家,豈知兩年後,李愛銳與其他外僑一樣,被日軍關進山東濰坊集中營。營內環境惡劣,生活艱苦,但李愛銳仍堅守崗位,負責教書和策劃體育運動,並且對與父母分離的孩子特別關愛。1945年,李愛銳死於腦癌,於短短43年的人生,他給無數的生命帶來深遠影響,其中包括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會長鄭漢鈞博士、戴德生曾孫戴紹曾牧師,等等,無不被李愛銳激發出不一樣的生命。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