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刘少奇之妻用一生宽仁散发基督的馨香新闻

作者:佚名 来源:基督教阿门网 浏览:
王光美:刘少奇之妻用一生宽仁散发基督的馨香 作者:网络 | 来源:基督教阿们网 | 时间:2009-07-13 1949年秋,刘少奇同王光美在中南海 王光美, 中国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女性之...

王光美:刘少奇之妻用一生宽仁散发基督的馨香 作者:网络 | 来源:基督教阿们网 | 时间:2009-07-13



1949年秋,刘少奇同王光美在中南海

 

王光美,中国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有很多身份:大家闺秀、数学女王、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的女硕士毕业生、万人仰慕的第一夫人、十二年的阶下囚,及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她的一生大起大落,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不广为人知的是王光美是一个基督徒,正是信仰让她充满优雅的自信,宠辱不惊地面对生活的起伏跌宕,一路散发着基督的馨香走完地上的行程。

 

 

美丽的女人 
王光美(中)与毛泽东女儿李敏(右)在一起
    王光美的美丽为世人公认。50岁以上的国人对新闻纪录片《刘少奇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记忆犹新。画面里,一袭中式旗袍的王光美仪态万方,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那时开始,许多国人把王光美当成心目中最美的女人。      
    王光美的高雅气质源于她开朗豁达的性格、善良宽厚的品德,而这样的性格和品德源自于她虔诚的信仰。  
   1921年8月25日,王光美出生在北京。父亲系留日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次长,母亲是天津名门的千金,才貌双全。王光美天生一副鹅蛋脸,模样人见人爱。    
    少年王光美性格好强,读书刻苦,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有一年,北平市举行中学生数理化会考,王光美小试牛刀,竟名列前三,从此获得“数学女王”的称号。    
    考入教会学校辅仁大学后,王光美一路顺风,从本科一直念到硕士研究生,成为当时凤毛麟角的女物理学硕士。据悉,辅大校园作息与基督教节日息息相关,王光美在这里得到了全面的培养,特别是信仰方面,相信也是蒙神很多的带领。
    王光美从小就注意衣着外表。在红色延安,穿着朴素的王光美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后来到西柏坡,她经常穿一件雪白衬衣,外加一条蓝色工装裤,在当时女性当中显得一枝独秀。    
1958年3月,刘少奇同王光美在成都    据王光美的子女回忆,五六十年代,他们的母亲经常到商店买布料自己做衣服。她这样做既是为了节俭,也是想做出更合体而且自己喜欢的样式。那个年代流行以蓝布衣服为主的革命装,王光美也不例外。不过,她也会经常系一条小纱巾,或者佩一个小发夹,或把白衬衣衣领翻露在蓝布衣外面。这些小小的点缀透出了一个女人的雅致。    
    1963年,陪同刘少奇出访东南亚时,王光美一袭中式旗袍,让她的曼妙身材大放光彩,加上她的优雅风度,倾倒当地男女。一些海外媒体称王光美是“中国最美丽的女人”。许多见惯了革命装的国人更是瞠目相看:女人原来可以这么穿着!    
 才德的妇人   
1952年底到1953初,刘少奇在参加苏共十九大之后同王光美到黑海边休养    王光美与刘少奇的结合,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刘少奇比王光美大23岁,有过5次婚姻,生了5个孩子。两人的性格也迥然不同,刘少奇严肃沉稳、爱好不多,王光美活泼开朗,兴趣广泛。    
    王光美为什么会选择刘少奇做自己的终身伴侣?她曾经解释,她对刘少奇是“从敬重、同情到好感,再到恋爱”的。她在北平与地下党接触的时候,就拜读过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刘少奇的理论水平让她敬佩不已。后来到延安、再到西柏坡,多次近距离接触后,她发现生活中的刘少奇婚姻不幸,生活无人照顾,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刘少奇虽然年纪大一点,但外表俊朗,而且待人忠诚,让王光美颇有好感。
 
1956年,刘少奇、王光美同女儿亭亭在一起.    1948年8月,王光美和刘少奇在西柏坡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两个人从此走到了一起。婚后,王光美把主要精力用于照料刘少奇。王光美先后生了4个儿女,加上刘少奇前妻生的几个孩子,组成了一个拥有10多个成员的大家庭。作为一家之母,王光美贤惠开明,疼爱孩子,但从不纵容。对刘少奇前妻所生的子女,王光美更是视同己出,给予了无私的母爱。继女刘涛最受她的疼爱,新衣服先给她穿,自行车、手表这些当时的“奢侈品”也是先给她买,以致自己的亲生子女都有点嫉妒。刘爱琴也享受到了后母的关爱,虽然她仅比王光美小6岁,但一直尊敬地叫她“光美妈妈”。    
   在王光美的精心照料下,他们一家成为中南海“最欢实”的家庭,让许多中共高层领导人羡慕。    

1959年夏,刘少奇、王光美同子女在庐山    王光美的坚贞,在“文革”风暴中愈显光彩。刘少奇遭到林彪、江青一伙的陷害、攻击,人身安全难保,为防不测,他曾经劝说王光美和他划清界限,带着孩子们离开中南海。王光美断然拒绝。这位平时看来外表柔弱的女子,此刻显得异常刚强。她坚信丈夫无罪,始终和刘少奇站在一起,甚至宁愿自己忍受屈辱,也要竭力保护自己的丈夫。    
    因为对丈夫的坚贞,王光美遭受了无尽的厄运。“文革”不久,她便被关进了秦城监狱。即便如此,她依然思念牵挂着刘少奇。离开家的时候,她把丈夫的一双袜子带在身边。在监狱里,她常常把这双袜子拿出来看了又看,贴在心口,祈祷丈夫平安……    
    一夜春雨洗冤尘。1980年上半年,刘少奇终于得到彻底平反。追悼大会的前几天,王光美带着子女们来到刘少奇度过生命最后一刻的河南开封,亲手将丈夫的骨灰盒捧回北京。一位摄影师摄下了当时的一个镜头:王光美两眼无泪,用脸紧紧贴着骨灰盒。    
   追悼大会后,她遵照丈夫的遗愿,和子女们一起,亲手将丈夫的骨灰撒入大海。数十日来一直强忍着泪水的王光美此刻再也抑制不住,喊着少奇的名字,失声痛哭。这一悲恸欲绝的镜头,让无数人落泪。    

1954年4月,刘少奇同王光美与身边工作人员合影    到过王光美家的人都看到过挂在她卧室的一幅放大的黑白照片。照片上刘少奇正在台灯下伏案工作,桌上那束盛开的海棠花仿佛散发着怡人清香……这是王光美在1955年春天亲手拍下的。“文革”后重新安家,她从众多的照片中挑选了这一张,放大后挂在自己的房间里。海棠依旧故人去,多少个寂静的夜晚,王光美独坐床前,凝视照片,丈夫的音容笑貌浮现在眼前,仿佛他还在自己身边,还在孜孜不倦地工作……
   王光美令人联想起《箴言》三十一章中的才德的妇人:“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她丈夫心里依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她不因下雪为家里的人担心,因为全家都穿着朱红衣服。她为自己制作绣花毯子,她的衣服是细麻和紫色布做的。她丈夫在城门口与本地的长老同坐,为众人所认识。”“她开口就发智慧,她舌上有仁慈的法则。”
 坚强的女性 
王光美接过刘少奇的骨灰
   王光美在“文革”中所受的磨难和屈辱,依靠从上帝而来的力量,她表现了超出了常人的忍受力,坚强地挺住,并有尊严地活了下来。    
    1967年4月,造**派在清华大学召开万人大会,批斗王光美,他们强行给她穿上出访东南亚时穿的旗袍,还给她挂上用乒乓球做的“项链”。面对如此羞辱,王光美没有屈服,更没有失态,而且头脑清醒地阐述历史,为刘少奇辩护。身边工作人员看到刘少奇和王光美遭受如此大难,担心他们一时想不开。有一天,他们的儿子刘源受母亲之托,帮父母买回六瓶安眠药,以备晚上催眠之用。一位工作人员知道后,大吃一惊,责备他干傻事。刘源也十分担心,赶紧跑去找妈妈。王光美明白儿子的心意,安慰儿子说:“爸爸妈妈不会走那条路的,不会自己给自己做结论。你放心好了!”    
    1967年11月27日,王光美被关进秦城监狱,开始了长达12年的牢狱生活。她在监狱里打拳锻炼身体,房间太狭窄,施展不开手脚,她总是弯着胳膊打;怕忘了说话,她就对着墙壁说话,人家说她疯了,她也不在乎;极度无聊的时候,她就捻自己的头发玩,安神定气,消磨时光。    
    1978年12月22日,被关了12年之久的王光美终于获释出狱。有人描述当时见到她的情形:头发已经失去光泽,几丝白发刺目地显露出来,脸色变得苍白,眼角已经出现细细的皱纹;由于长久不见太阳,腰弯背驼,但她的神情依然宁静淡泊,柔和从容。接待她的人问她需要什么,她客气而又坚决地说:“请给我笔和纸,麻烦你尽快帮我借支笔,多拿些纸来。”当天夜里,王光美房间里的灯光久久未熄。    
   12年牢狱生活虽然让她昔日丰腴的容貌失去光泽,但她的意志没有垮,她的心理依然健康,她那份高贵的气质还在。女人真正的美丽是永恒的,时光和苦难的打磨,只会让这种美丽更显异彩。    
 宽仁的长者     
王光美看望来自河南上蔡的艾滋遗孤
    历经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饱尝12年漫长的冤屈,王光美如果怨恨甚至追究曾经迫害他们的某个人,谁都可以理解。然而,上帝的爱稀释和吞噬了一切的苦毒与伤痛。晚年的她选择了宽容,坚定地践行爱人如己与饶恕的法则。  
    她的继女刘涛在“文革”中被江青一伙利用,曾经写过“揭发”刘少奇的大字报,“文革”后,刘涛向母亲忏悔,王光美原谅并重新接纳了她。    当年,一个在中南海工作的人曾教王光美的女儿小小当着她的面唱打倒刘少奇的儿歌。有人问王光美这个人是谁,她说:“我不想去追究了。”        对伟人毛泽东,王光美一如既往地敬重。“文革”后,她家的客厅一直挂着那幅1962年毛泽东登门看望刘少奇一家的照片。可以肯定,王光美多么怀念、多么珍惜中共领导人亲密无间的那个年代。 
王光美冒雨探访贫困母亲 
    当然,王光美的宽容也并非彻底遗忘。事实上,直到晚年,她还接受媒体采访,清晰地回顾并反思那段历史。有记者问她本人在“四清”和在清华大学蹲点这段经历,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有可能冤枉过别人,她坦诚地回答:“那真是难说。只要一搞运动就很容易走火……搞运动,呼啦一下子,谁知道谁冤枉了?那个行为过火的人一定不是自己想过火。所以我觉得我不赞成搞运动这种形式……因为谁也控制不了。”她始终认为自己的遭遇是集体运动的结果,因而不存在私人恩怨。    
   王光美晚年人生最精彩的一笔是致力于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    
    从1995年开始,她担任这项工程组委会主任,义务为工程服务。10多年里,年迈的她不顾自己身体有病,多次到偏远地区访贫问苦。看到中国农村还有那么多妇女生活艰难,老人心里又多了一份牵挂和哀愁。1996年,她忍痛拍卖母亲留下的珍贵古瓷器,将拍卖所得的50多万元全部捐献了出来。以后,她捐献几乎成习,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常常把自己的养老金和儿女给的孝敬钱捐给“幸福工程”或急需帮助的群众。在王光美的奔走与倡导下,“幸福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救助贫困母亲及家庭18万户,惠及人口80万。    
2006年深秋,她临终前嘱咐女儿接替她把“幸福工程”做下去,直到女儿再三答应。她才露出欣慰的微笑。    
   王光美去世后第4天,中国扶贫基金会正式授予王光美“中国消除贫困成就奖”。
注:以上文章全部转载(福音时报) 

1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