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督徒大使命的理解和实践——刘同苏牧师访见证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18-20)
6月5日至9日,奥克兰众华人教会联合举办了刘同苏牧师大型培灵布道会。与会者达3000人次左右,盛况空前。期间,本报特约记者伟平就“对基督徒大使命的理解和实践”对刘同苏牧师进行了专题采访。以下是采访内容整理,以飨读者。
大使命——生命的要素
伟平:刘牧师,您好!很高兴有机会采访您。您是如何理解耶稣对门徒大使命的教导的?
刘牧师:一般意义上讲,使命是一种职分,如一个人的行政职分,是外在的、附加上去的。而耶稣在这里对基督徒大使命的吩咐,不是外加的,而是一种生命的要素,也就是说,你不去行施“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这个大使命,你的基督徒的生命就萎缩了,没有了。
伟平: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刘牧师:因为基督徒的生命和其他人的生命是不一样的。世间罪人的生命都是自私的、为我的,做什么事都是先替自己考虑;而耶稣为我们定立的生命的榜样是为他的。耶稣原在天上是自足的,根本不需要他人。但是他走出来,道成肉身来到地上,然后为众人服侍,为众人死,从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是为他而完成了自我,这和世间罪人的生命完全不一样。所以,大使命也是这样,大使命的本质是为他的,将福音传给他人,传给万族万民。如果耶稣的生命就是将福音和生命带给他人的话,那么,你有他的生命,就是做同样的事,就是为他人服侍,就是宣教,将福音带给他人,带给万民。这就是基督徒生命的本质。所以说,当你不能去行施大使命时,你实际上是没有生命的。就如同保罗说的:“如果我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这里的“有祸了”,不是说不传福音会有什么惩罚,而是说,不传福音,我的生命就没有了,因为我的整个生命就是为了将生命带给他人,为了将福音带给他人;当我不行这个事的时候,我的生命就萎缩了、没有了。
伟平:您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吗?
刘牧师:好的。圣经旧约《以斯帖记》有这样一段描述:当以斯帖没有扮演那个角色,将她王后的福分带给她本族的时候,末底改说了这样的话:“你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太人得免此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太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但你和你的夫家必致灭亡。”也就是说,当神有一个救赎计划,让我们去向他人传福音,让我们承担一个职分去祝福他人时,你不去做,你自己就要灭亡,因为你的生命的角色就是这个;但神的旨意不可阻挡,神一定会兴起别人来完成他的计划。你不去做,你的生命就没有了。
大使命——一个差遣
伟平:这样说来,大使命和基督徒的生命是不可分的,不是说,有一个生命,再附加一个大使命。大使命本身就是融入在基督徒生命里的,不履行这个使命,基督徒的生命本身就是死的。
刘牧师:是的,这是第一方面。其次,大使命是一个差遣,要走出去。福音永远是面对不信主的人的,所以,大使命不可能仅在教会内完成。走出教会,也可能是走出本乡本土,到更远的地方去,到万国万民中去传扬福音。走出去,不仅仅是个地理上的概念,还要有很多付出。有时是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会碰到许多困难,对基督徒是个很大的挑战。耶稣基督就是实践大使命的典范,他从天上下来,放弃了神宝座右边的很多的在天国的荣耀,道成肉身,做成罪人的样式,来到罪人中间,来熟悉、认同我们的文化。中国历史上,从汉代开始,无数国外的传教士,一代又一代,像利马窦、马礼逊、戴德生和许多未留下姓名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将福音带到中国,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中国。
伟平:很难想象,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国外传教士到中国来,交通这么不方便,语言又不通,他们的勇气和为主竭力摆上,真的很令人敬佩!
刘牧师:所以,我们应该铭记他们。同时,我们出去宣教,要意识到在文化认同上,有时会有些变形,我们所熟悉的语言,他们听得懂吗?很多年的教会生活,已经形成了我们自己的语言特点。在宣教中,我们的语言、思维习惯甚至行为方式可能都要有些改变,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看到他们的盲区在哪儿,看他们的视角上有些什么遮掩。就如保罗所说的:向什么人传福音,就要做什么人,为得什么人。不是说,变成他们的样式,就变成罪人;就如耶稣,变成罪人的样式,不是就成了罪人。而是说,当你和他们在文化上有了认同后,就能将他们带出来。所以,去的目的是为了回来,带回到教会生活中。
伟平: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我们习惯同我们相近的人传福音,向我们的亲朋好友传福音,这样可能也方便些、安全些,至少他们认同你,不会怎么拂你的面子。向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传福音,你的长处也许就成了短处,有时还让你很尴尬。
刘牧师:走出去传福音,不是让别人认同你,而是你如何去认同他们,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功课。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原来我在耶鲁大学牧会(牧养教会)时,传福音的对象都是学生,他们认同你,因为我是老师、是学者,也有学术上的成就。后来到纽约牧会,面对的都是做餐馆的或搞建筑的工人,我讲的那些形而上的东西,他们听不懂。他们说:“刘牧师啊,我还不知道,福音还有这样的讲法呀,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感觉很痛苦,要改变,要变成他们的样式,惟靠神的恩典和心中的爱了。
活出耶稣基督的样式
伟平:刘牧师,您现在的讲道是非常淳朴和亲切的,妇幼皆宜了。从您的讲道中,我们也知道,您有很大的、根本的改变,从一个高高在上的、象牙塔里做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员,转变成一个谦卑的服侍人的神的仆人,若没有神的恩典,这样的转变是难以想象的。
刘牧师:我们都在神的恩典中。我们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在母腹就被拣选,这本身就是神的恩典,又有众圣徒像云彩一样环绕着我们,向万族万民传福音是我们的使命、本分。在传福音的事工中,我们还看到一种现象,叫“半截子福音”。“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不是光领人信主,给人施洗,就完事了。大使命更重要的,还有后半句话:“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也就是说,带人信主,做耶稣的门徒,意味着他在生活上要作完全的改变,他的整个生活的中心和生活的基础会发生变化,从而活出耶稣基督的样式。
伟平:这里是否涉及到一个传福音的目的?应该将“遵行神所教导的一切”看得更为重要?
刘牧师:是的。如果我们的着眼点仅仅局限在领人信主、受洗,将大使命的前半句作我们传福音的终点,而没有更注重“遵行神所教导的一切”,那么,会造成我们未来牧养的很多问题,他的生命成长和在教会生活中都会发生偏差。就以生养孩子为例,你生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仅仅是为了生孩子,而不管他今后是否会长大成人,甚至长成“满有耶稣身量”的人,你的目的不同,你生养孩子的方式和投入的精力也是不同的。若仅仅是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那么,为了今后好生点,你怀孕时少吃点,甚至不足月就将他生出来,这是省力了,但是不负责任的,今后会带来很多麻烦。如果传福音的目的是将人带到耶稣的生命里,让他以后能长久地生活在基督的教会中,长成“满有耶稣身量”的基督徒,就要有完备的福音介绍,包括十字架、复活的样式。以生命做基点,有生命的投入和同行,那么,他就知道,福音不是一种理念,有活的诠释,是基督徒新生命生长的过程,“遵行神所教导的一切”,在为他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所以对大使命要有全备的理解。
伟平:看到许多基督徒也有传福音的热情,但碰壁后就灰心了。看到身边的罪人他很享受你为他的付出,但一听福音,就免谈。自己心里就嘀咕:这样的罪人,他会良心发现吗?
刘牧师:大使命的实践就是要付出的,这付出一定是为我们好,保有我们耶稣生命的样式,这是确保的,不传福音你就是死的。但传福音有多少人接受,这是不能确保的。耶稣当初上十字架,并不计算到底有多少人悔改信主,若没有人悔改,他就不上十字架吗?不是这样的,耶稣预知仍有很多人不信他,但他仍为他们流血、为他们死。正因为这样,以后你的罪才无可推诿。所以,传福音不能有功利性目的。如果耶稣基督没有为众人的罪上十字架,今天,没有一个人能上天国;同理,耶稣基督的死,也不意味着所有人能上天国,因为仍有很多人不接受。所以,我们现在传福音,只是为他提供一个条件,将我们的好行为彰显了,将荣耀归给神;但没法计算有多少人接受,主权不在我们,在神的手里。
伟平:讲得太好了!愿神纪念您为我们奥克兰众华人教会的付出。谢谢!
晨星月报特约记者伟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