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了,再爬起来!见证
92年出生的阿杰现在新加坡,去年冬天第一次来北京,我陪他玩了一星期,然后他去了西安、武汉、新疆,最后回到新加坡……分别后,我记录了关于阿杰的故事:《穿越冰冷》。我们一年多没见面,最近,他写信告诉我他最近的真实状况——生活一团糟!他发给我一份资料,核心内容是:“在一个500位基督徒弟兄的退休会中,90%承认因为情欲、色情网站或性幻想的罪而感到自己已经远离神。”然后他告诉我:“我想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快要完蛋了!” 我非常理解阿杰的心理挣扎。同是弟兄的我,又何曾没有经历一个男人最原始欲望的冲击呢?那种被情欲包裹的感觉撕心裂肺,用“洪水猛兽”形容丝毫不夸张。 置身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一台电脑就可以包容整个世界,信息大爆炸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导致人与人关系的冷漠和疏远,人们只能通过网络,满足自己人性深处那一层被隐藏的欲望,基督徒也不例外。 对于一些基督的教会,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关于两性关系、婚姻爱情方面的辅导。不同宗派的教会,比如福音派和灵恩派,在对于情色问题的观点以及采取的具体做法上,也稍有不同。一般的福音派教会提供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比如忠告单身基督徒应该尽量避免独处,不给魔鬼留地步;多读神的话,透过圣经的教导建立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灵恩派教会在此基础上,会直截了当地宣告耶稣基督的名,并且认为在这背后有邪灵(淫乱的灵)的工作。 问题是,如果上述努力可以帮助基督徒过一个圣洁、敬虔、得胜的生活,那么那个90%的数据就会被大大降低,可见,不同的教会尽管在神学和教义上非常正统,然而对于个体而言,能不能在生活中实践,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实在无法抵挡,怎么办呢?阿杰觉得自己快要完蛋了,并且在他所属的教会,主动停止了圣餐。其实我是相当佩服了。我看到的现象是,现今在许多教会和福音机构,戴着面具生活、戴着脚镣跳舞的人太多了,他们将信仰变为攻击异己的工具,用圣经的话断章取义,作为打击他人的武器,因此让最古老、最活泼的生命之道,变得毫无生命力。 透过阿杰,我看到在这一代新新人类身上,普遍存在的痛苦和希望。他们是继“80后”之后崛起的一代,在他们身上,更能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冲击。当很多官方学者、御用文人用“垮掉的一代”形容“80后”时,“90后”几乎可以用“脑残”来形容了。现实情况是,他们非但没有脑残,反而在大脑中不断地酝酿着新的想法和新的故事。他们在写故事的同时,自己就是故事的完美编导。蔡元培不是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么?如果美育可以替代宗教,“美育”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让每一个人用艺术的眼光去生活,而艺术最核心的精神,我认为是真实,说诚实也可以。 这正与圣经的教导不谋而合——上帝是信实的,祂口中所出的话也是真实,耶稣要求祂的跟随者能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祂。当我们将艺术的真实性与圣经里自我启示的上帝的信实互相对比的时候,我们发现,真实的上帝从来不喜欢基督徒的那些“假大空”的宗教术语——明明我今天在公交上刚入手的Iphone被偷,祷告时还要装模作样地说:主啊,我感谢你!;明明我对某个人有意见,还非得笑脸相迎;明明我今天身体不爽不想去教会,还非得强迫自己去,因为“不可停止聚会”……我不怀疑上帝比我们自己还要了解我们自己,甚至,上帝将历史上那些凡是最亲近他的人,如数家珍般将他们的事迹昭示后人,同时将他们的污点真实地呈现出来——大卫犯了奸淫罪,摩西作为领导者的情商肯定欠缺,彼得有三次不认主,保罗是个彻头彻尾的极端分子,奥古斯丁和祁克果年轻的时候不仅有过很多次的性幻想,更是和别的女人发生过性关系……如果我们未来在天堂和他们见面,然后在白色大宝座前,每个人都要交出自己生前所做的事,我们能想象得出那些被基督教粉饰无数次的圣人,竟然也如此这般么?恐怕会让我们大跌眼镜。 正是这些真真实实的罪人,显明了上帝一切的怜悯和恩惠。我们后代人读他们的故事,总觉得这些人是巨人,其实在上帝眼里,我们和他们一样,首先是个罪人,然后是个人,最后才有幸被上帝捡回来。 所以,必须要真实!一切缺乏真实精神的艺术家,顶多是个宫廷画匠,为了政zh i理想服务;一个没有真实精神的宗教,会培育出一大帮的法利赛人,彼此在一起为了芝麻绿豆大的事儿争吵不休,只会让人们距离耶稣更远。 在以阿杰为代表的“90后”身上,我发现非常宝贵的真实的精神。据我有限地了解,海外华人教会中,大部分基督徒都是“50后”、“60后”、“70后”。这三代,普遍经历过中国社会大的政zh i变革与社会变迁——经历过文g e、经历过民运、经历过改革开放,随后在海外留学浪潮中,这一拨人远离故土,去寻找自己的美国梦,或是别国梦。在这梦想的破灭和寻回中,他们认识了福音,接受了耶稣基督。然而,他们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有的成为了“儒家基督徒”,将福音视作另一种“修齐治平”的方式;有的成为了“法家基督徒”,将基督教视作体制改革的不二法门;还有的是“道家基督徒”,有明显的出世倾向。与此同时,他们身上戴着一个时代的锁链,在中国社会大的变迁中经历了世态炎凉和人心不古,留学海外后,又遍尝海外人士对中国人的歧视,进入教会,旧有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仍在,彼此伤害、彼此不信任、彼此逃避,也就成为了常态。 我们一方面为这些前人祷告,也深切地在他们的故事中,看到福音所发挥的强大力量——正是梦想的破灭,燃烧了另一种神圣的渴望;一方面也看到新新人类的登场,是否也有上帝隐藏的美意?他们的真实、坦率、脾性中的江湖义气,是否更能让基督的教会涌流出一股清泉,找到进入俗世、突破俗世的切入口。 阿杰愿意和我坦诚分享,其实也是上帝使用他,在提醒我应当合理地规划时间、合理地平衡独处与群体的关系。我随后,问他新加坡城市丰收教会的康希牧师近况如何?我几年前曾委托他亲自去这间教会走访一番,他之前对所谓的灵恩派教会有许多先入为主的看法,然而当康希事件出现后,他现在告诉我:我这个小毛孩子在情欲上都会有软弱跌倒的可能,何况大型教会的牧者呢?不管他们是什么背景,只要是人,都会有犯错的可能,牧师面临的压力、试探和挑战更大,我们需要更多的为他们代祷,而不是指责,因为撒旦也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 阿杰愿意和我一起努力。尽管,彼此知道,这个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就有效果的事儿。如果说,人生就是战场,那么,没信主前的人生,充斥着各种小型战役;信主后的人生,那可真是进入了决战期,是灵魂的抢夺战,所以更加猛烈。魔鬼才不关心你肉体怎么样呢,牠的策略一般来讲——首先让我们的肉身有所软弱,然后让我们开始怀疑灵魂的价值,其次给我们一种错误的感觉,感到上帝不再爱我了,感到上帝已经远离了我,最终让我们不再仰望为我们的罪被钉十字架的基督。如果一个彻头彻尾的罪人可以凭着自己的好行为在上帝面前称义,那基督的十字架就失败了;如果基督的十字架当真在我们生命中有所彰显,那么偶尔的过犯、软弱,仍然都是常态,因为祂是活着,并且一直在圣父旁边为我们代求。 【作家简介】罗博学:27岁,基督徒作家。先后在海内外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100余篇。如北美的《海外校园》、《国际日报》、《中信》,加拿大的《真理报》、以及大陆《西北电力报》、《青年文摘》、《家园》、《华夏散文精选》、《美文少年通讯》、《芥菜籽》等刊物,并常见于“人民网”、“信仰之门”、“神州网”、“一五一十”、“旷野呼声”、“爱思想”等思想文化网站。现为华人基督徒文学艺术者协会会员、网站编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