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震志愿者的楷模——柏格理牧师见证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浏览:
仅仅10多天的北川、安县志愿者生活,仿佛象一年多的丰富人生,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记忆。 地震后,当我们进入绵阳、安县、北川的山区灾区时,呈现在眼前的是房屋倒塌、...

仅仅10多天的北川、安县志愿者生活,仿佛象一年多的丰富人生,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记忆。  地震后,当我们进入绵阳、安县、北川的山区灾区时,呈现在眼前的是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家畜惨死的悲痛欲绝的场景。我们进入山村,当地人说:“就是你们什么东西都不带,你们来看望我们,就是最大的安慰。”我们发放米、油、日用品等物资、建立失学生补习点,帮助村民恢复水、电等等,我们的进入给他们绝望的心情以巨大的安全感。  目前政府的力量主要是在1000人以上的大灾民营的建设上,而对山区村庄的救济和重建还需要志愿者的力量。志愿者在山区的工作不是短暂的,而是要长期做下去,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不是救灾接济就完了,而是要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志愿者更重要的工作是承担起家园重建、心灵重建这个重中之重。面对这个重中之重,我想起了一位曾被胡总书记高度评价、在上个世纪更新了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伟大宣教士---英国人柏格理。  直到今天,在贵州省毕节地方志上,还记载着胡锦涛先生任贵州省委书记时,向贵州干部倡导学习柏格理的一段讲话:  “公元1904年,一个名叫柏格理的英国人来到了贵州毕节地区威宁县的一个名叫石门坎的小村,那是一个非常贫穷、荒凉的地方。他带来投资,就在这块土地上盖起了学校,修起了足球场,还建起了男女分泳的游泳池。他用英文字母仿拼当地的老苗文,自编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样的教材,免费招收贫困的学生。  后来,一场瘟疫,当地的百姓都逃走了,他却留下来呵护他可爱的中国学生。最后,瘟疫夺走了他的生命。柏格理去了,在中国一个荒凉的小村里,留下了他的一个坟墓,留下了他培育出来的一代中华精英。有人统计,这里出过3个博士,培养出中共厅级干部20名。他传播了知识和西方文化,留下了奉献和敬业精神。至今这个小村,老人们尽管不识字,居然能说上几句英语。柏格理用实践告诉人们:进步的科学文化和艰苦创业,可以在贫困的落后地区,实现教育的超常规发展。”  宛如当年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这篇讲话也在倡议国人学习国际友人。柏格理是英国卫理公会派往贵州、云南的宣教士,他前往贫穷落后的贵州大山里,以贵州石门坎为基地,将现代文明植入当时社会最低层的苗族文化中。他创立了苗文,创立了西南地区第一座学校、医院、游泳池、足球场、麻风病人医院等等。当时小小的石门坎村,成为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闻名于世。据说外国人给当地人写信,写个“中国石门坎某某人收”就可以邮寄到。我去过云南几次,每当遇见苗民,他们肯定会主动提到柏格理,而且异口同声地认为柏格理就是苗族的救星。在这次汶川大地震救灾行动中,提到柏格理是有特殊意义的。“新农村建设”是国家近来提出的国策,也许地震给川北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某种契机,也许救灾志愿者们已经有意无意地卷入了川北山区的新农村建设,也许柏格理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标兵与楷模。  无庸讳言,就是在地震之前,川北山区也是相当落后的。我们羊文化志愿者中有一个来自北京作牙医的姐妹,她刚来我们一个援助村工作时就说:“我观察了一天,发现这个村没有一个人有刷牙习惯的。”山民们不仅不刷牙,而且是人畜同厕。厕所都设在各家猪圈中,极其肮脏、简直无法下脚。垃圾成堆,很少人去收拾,我们去了之后的重要工作就是拣垃圾。由于不讲卫生,这里导致疾病很多,尤其是皮肤病,几乎每个人都有。医疗条件也非常差,有病几乎不看病。山民们现在虽大多有电视看,但除了电视,几乎没有其他文化娱乐活动。孩子们要走几公里路才能去上学,上学回来后也没有其他文化娱乐活动。山民们文化素质很低,在经过巨大灾难的冲击后心理相当阴霾,但对他们来说,心理咨询相当奢侈与迂阔,很多做心理咨询的志愿者都感到无法入手。  川北山区经济也非常落后,有山民告诉我,以前每年100多元的农业税,对每个家庭来说是沉重的负担。这里所幸的是还能吃饱,但其他收入来源很少。山区也有不少年轻人去南方打工了,寄回来的钱可以盖房子,可惜,这次地震把多年积蓄加上政府贷款建造的房子给摧毁了。  山民家里拜的都是些怪力乱神及各种偶像,土地、财神、关公、菩萨都摆在堂上。信仰相当混乱。山民虽朴实,但很会算计,公德意识更是缺乏。修公共的水、电等事项,没人出钱,只有我们来出。在发放物资时,经常有很大的纷争,有人嫌给他人多了,有人从不说感谢二字。一次在北川,我们计划一家只发放一次物资,没想到有2、3户人家冒领了两次。这还不算,更多的人发现这个情况时不仅没有制止,反而背着背篓第二次来领。我问为什么要再次来,他们说他人领了两次,我们也要领。我说:“别人偷盗你也要来偷盗?这是什么逻辑?”所以,树立道德和信仰,是重建工作当中的核心。  目前的重建工作,需要给灾民们建立干净卫生的厕所,需要完善水、电设施,需要建立众多文化、教育、医疗、娱乐设施,更重要的,是通过潜移默化,树立真正的道德和信仰。而这一切工作就是当年柏格理牧师所做的,他所面对的民众,跟我们今天面对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他所做的工作,也正是今天我们要做的工作。柏格理放弃了工业革命后英国舒适的生活,来到贵州大山里,一住就是几十年,甚至埋葬在这里。他给当地人带来了现代文明,他真是我们这些志愿者的先驱和楷模。  也许地震给了我们城市居民援助山民的机会,不然有谁知道他们过着这样的生活。也许地震也使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开始真正起步,因为农村建设的工作仅靠政府是不够的。比如,很多山民不太习惯和也不喜欢改变他们生活方式,去入住政府的活动房聚居区。重建需要太多太多志愿者的参与。政府应该发动更多志愿者、有意鼓励志愿者,实行“点对点”、“一个城市的某区针对一个村庄”的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惟有这样,才能抚平灾难的创痛、才能缩小东西部差距、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志愿者参加川震救灾,第一阶段是救人、第二阶段是援助物资、第三阶段是校园与家园重建、第四阶段是心灵重建。  在灾区第三、第四阶段工作展开之机,让我们缅怀柏格理先生的大爱和工作方式,以羔羊的奉献牺牲精神将自己的才华、潜能甚至生命奉献给灾区民众。只有这种羔羊的精神、长期的文化更新工作,才能更新山区、更新西部、更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愿上帝记念柏格理的付出,愿志愿者们都能仿效他,并在上帝的所加的力量与智慧之下,实现民族的复兴与和谐。

1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