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十六章
五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被拒 十六1~12
这段经文记载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对耶稣喂饱四千人的反应,要求以天上来的神迹证实耶稣真正的身分。耶稣不但拒绝他们(1~4),也乘机警告他的门徒必须防备他们的教训(5~12)。
1 求从天上来的神迹被拒 十六1~4
马太在此显然跟着马可(八11~13)叙述喂饱四千人的事,如何引起求从天上来的神迹,虽然他已在十二38~39(Q资料)提过此事。依马可的记载,耶稣的回答是全然否定的,但马太却重复十二39的话提到一例外,就是先知约拿的神迹。
十六1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 见三7。十二章38节提到文士和法利赛人,而马可只提到法利赛人(八11)。
试探 见四1,六13。
神迹 见十二38。
十六2下~3
大多数有权威性古老的抄本均没有这段话,这很可能是后来的抄写者根据路十二54~56而加在这段经文上。
这时候的神迹 犹太人知道怎么解释天色所代表的预兆,但他们却不知道分辨这时候的预兆,亦即耶稣与他的传道事工在他们中间象征着这是决定性悔改和审判的时候,正如对尼尼微人而言,约拿成了那时候的神迹(预兆)。
十六4
见十二39。
2 警告预防他们的教训 十六5~12
马太的这一段经文是取自马可的资料(八14~21);一方面他删去了一些,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他对所谓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作了一番的解释(11~12)。耶稣的这段话联想到喂饱众人的事,亦即饼与酵的关系。耶稣用饼喂饱他的门徒,供给他们的需要,但他警告门徒小心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不要上他们的当,接受他们的教训。
十六6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 马可作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且对此并无加以解释。路加的解释很可能是耶稣的原意,法利赛人的酵就是假冒为善(十二1)。马太在十二节的解释自然与他一般的旨趣,亦即重视教会教诲的职责一致──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歪曲的教训。
十六7
门徒认为耶稣警告他们不可吃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饼,是因为他们急急忙忙地闪避他们的敌视而忘了带饼上船。
十六8~10
这三节句子本身的意思是:你们为何因没有带饼发愁呢?你们岂不记得喂饱五千和四千人的神迹吗?这足以证明我能常常供给你们的需要。但依上下文看,这三节的意思是:奇妙地喂饱五千人和四千人是我教训的象征;这表示你们有了我的教训就足够了,可不必要那些假教师的教训。你们必须谨慎防备它。从这显然不同的了解显示,门徒的信心必须不但以事件的回忆,更以其启示性的意义来启发它、坚固它。
十六11~12
马可仅以“你们还不明白吗?”结束这桩记载,让读者自行解释其中的意义。但马太却把耶稣教训门徒的话之意义阐明出来。
六 彼得的信仰告白和预言受难 十六13~23
马太在此采用了马可的数据(八27~33),且自己又加上了一段其重要的经文(17~19),用以一方面确认彼得的信仰告白是出自 神的启示,另一方面道出建立一普世性教会的计划。这段经文成为整本福音书的转折点:(一)耶稣传道事工上的转折点──这件事之后,耶稣很快地结束了他在加利利的传道事工,准备向耶路撒冷而行;(二)基督论上的转折点──在彼得的信仰告白之后,耶稣向他的门徒提及受难的事;这话把耶稣真正的弥赛亚身分表露出来。他是一位受难的弥赛亚。
十六13
该撒利亚腓立比 为分封的王腓力所建,取名该撒利亚以纪念该撒奥古斯督,但为与其它同名的城市有别,他把它加上腓立比(这当然与他本人的名字有关)。这城市位于加利利海以北四十公里的地方,接近黑门山脚,为耶稣曾到过最北方的城市。
人说我人子是谁 马可作人说我是谁。对于这句子的原始性问题虽然学者持有对立的看法;有的主张马可的原始性,也有的主张马太的原始性;但笔者认为,在马太有意以人称代名词取代“人子”的情况之下(比较五11和路六22,十六21和可八31),从他不接纳马可的“我”而用“人子”可见,马太在此是根据马可之外更可靠的福音传统资料来作此决定的。从耶稣的发问人说我人子是谁可见人子在那时并不是一普遍性的弥赛亚头衔。人子 见八20,九6。
十六14
希律王安提帕认为耶稣是从死里复活的施洗约翰(十四2)。耶稣时代的犹太人一般认为以利亚必在末日最后审判之前再临(玛四5)。当时犹太人并没有把施洗约翰视为是再临的以利亚。耶利米是否将在弥赛亚的时代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事在犹太人的传统中并无提到。在福音书中只有马太提到耶利米的名字(二17,二十七9)。无疑地,耶利米是最伟大的先知之一。由于圣经中没有他死的纪录,或许在犹太人中逐渐形成了有关耶利米升天(诸如摩西、以利亚一样)的传说。这很自然地使耶利米与弥赛亚的来临连系在一起。先知里的一位或许认同申十八15的一位先知;这一节经文成了弥赛亚来临的预言。
十六16
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儿子 马可仅作你是基督。基督是 神的受膏者弥赛亚的意思。见一1。永生 神的儿子是马太特别加上的批注,用以形容基督是何许人。这是基于教会的信仰告白,认为耶稣比犹太人期望中的弥赛亚更伟大。这相同的告白已在十四章33节出现过。
十六17
西门巴约拿 或译作约拿的儿子西门。在约翰福音中耶稣称彼得为约翰的儿子西门(一42,二十一15)。耶稣常以西门称呼这位门徒。
属血肉的 原文作肉和血。这是犹太人的俚语,“人”的代称(加一16)。
十六18
这节经文成了教义上的争论点;罗马天主教的立场坚持这盘石就是彼得。基于这项了解,罗马天主教主张彼得是罗马教会的创始者,第一任主教。后来的教皇是彼得的继承者,他们在教会中具有无上的权威,因而形成了所谓使徒的继承(Apostolic Succession)之说法。基督教的见解主要的是受十六世纪改革者的影响,一般持有与罗马天主教对立的立场,主张耶稣所指的这盘石并不是彼得,而是彼得所告白的信仰:因为这告白是教会的根基而不是彼得。笔者认为这两对立的立场均偏向于两个极端;一则过分偏重于彼得这个人,另一则偏重于彼得的信仰告白。耶稣在此并非指他将藉着彼得一个人把教会建造起来,也非指彼得的信仰告白是教会的根基。教会的根基只有一个,就是耶稣基督(林前三11)。这里耶稣所欲指的不是教会的根基,而是教会组成的分子。教会是由许多像彼得一样的“小石头”所集合成的“盘石”所造成的,亦即由那些与彼得一样告白耶稣是基督是永生 神儿子的人所建造起来的。
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在这盘石上 彼得原文字Petros,意即小石子,而盘石的原文字是Petra。虽然这两个字源自同一亚兰字 Kepha(中文音译矶法,见约一42,加二9、11),意即盘石,马太正确地了解耶稣的话,把两者分明。依照这一节经文的意思,这盘石应指彼得,当然是指告白信仰的彼得,更正确地指由彼得所代表(包括他自己)的一群告白信仰的人。教会(ekklesia)一词在福音书中仅出现两次,专为马太所使用(另一次在十八17)。希腊文旧约七十士译本以这字来指 神的子民以色列。我的教会是新以色列民,为 神从世人中呼召出来属于祂自己的一普世性团体。
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 原文作阴间的门不能胜过他。阴间的门一词曾在旧约中出现过(诗九13,一百○七18;赛三十八10),为一隐喻,指将死人拘限于死人的归处(阴间)。死不会毁掉教会;正如她的主从死里复活,教会必能摆脱死亡的威胁和辖制,永远屹立。
十六19
天国的钥匙 在圣经中钥匙是统治和权柄的象征(赛二十二22;启一18,三7)。耶稣把天国的钥匙交给彼得;在五旬节教会正式成立之后,彼得的确行使了这权柄。虽然天国并不就是教会,但教会却暗示着自己就是 神统治作王的团体(参见十三41)。耶稣不仅把这权柄交给彼得,也交给了十二使徒(十八18)。
捆绑和释放是当时拉比所常用的成语,指宣布禁止和准许之意(比较约十八18,二十23的话)。教会被赋予权柄在地上行使禁止和准许的命令,必为 神所接纳,(如彼得对旧约律法所作的决定,见徒十44~48)。
十六20
马太在此比马可更清楚地记载,耶稣不要门徒去告诉人他是基督。虽然门徒现在已能够明白地确认耶稣是基督,但他们却不晓得他必须受难而死的命运。耶稣的弥赛亚身分与当时犹太人所期望的弥赛亚然相异,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耶稣不要他的门徒把他的身分宣扬出去。
十六21
马太在此略去了人子受难的字眼,以“他”代之(比较可八31;路九22)。见十六13。
从此 原文作从那时候,表示在记述上的一大转机。
长老祭司长文士 指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犹太教最高统治机关──公会(Sanhedrin)。
第三日 与马可的过三天同。这可能与何六2的话有关。
复活 显明 神的大能,使耶稣死了的身体从死里复活,改变成新而不朽的形体(见林前十五)。
十六22
从这强烈的反应(劝应译为责备)可知,彼得不但从无想过也无法接受他所告白的基督是受难者。
十六23
撒但退我后边去罢 耶稣斥责彼得,认出他所说的话之背后是从撒但而来的真正试探(见四10)。对耶稣而言,不以受苦和顺服来成全弥赛亚任务的就是背叛 神,凡不顺从 神旨意的举动就是出自撒但的意图。
你是绊我脚的 意即“你是拦阻我”以受难来成全弥赛亚任务的。马可没有这句话。
不体贴 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意即不关心 神的事,只关心人的事,而往往人的事变成撒但所利用的工具。
七 作门徒的条件 十六24~28
耶稣愿以身受难的具体行动指出舍己是真正跟从他的条件,服事 神之道。这段经文的主要内容在论及使徒的身分职守时已提过(十38~39),但在此大体上与马可的经文(八34~九1)一致,只是马太少了可八18上半句,而下半句多加了从诗篇来的引句(六十二12),并且重写了最后的一节。
十六24
马太在此略去了“众人”(见可八34),使耶稣的话只向他的门徒说。
若有人要跟从我 意即若有人想作我的门徒,跟我学习。
舍己 原文作否认自己。指放弃或牺牲自己的权益,或宣布断绝关系之意(见十33)。
背起他的十字架 屈身受苦以牺牲自己的意思(见十38)。舍己和背起十字架指相同的意思,只不过,两者表达了一体的两面,亦即消极的否认和积极的背负。
十六25
为保全自己的生命而愿放弃耶稣和他的道的人,终必丧失自己的生命(将无份于 神国的生命),但为耶稣和他的道乐意放下或不顾自己的生命,以至于死的,在今世必发现生命的真谛,而来世必享有 神国的生命。
十六26
这一节的话与上节经文的意思分不开:这节经文所说的,表面上与25节相反。25节说,不要救自己的生命,而这里却说,自己的生命比世上任何东西更可贵,更有价值。人既然不能以全世界来换取自己的生命就当爱惜生命。但爱惜保存自己生命之秘诀是如25节所说的。
十六27
马太把可八38含蓄的话明朗化;马可强调不羞耻地承认人子的必要性,但马太改写句子,引述诗篇中的话(六十二12)来预言末日的审判。
人子 指将来的审判者。见八20,九6。
十六28
为使听者对门徒的身分职守作慎重的考虑,马太特别提及人子即将在荣耀中来临的话。这节经文与前一节的意思相同,不过为加强前面已说过的话,这节经文不但重申人子必将来临,也多了人子来临的时限。马太在此将可九1中的“ 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等语改为“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使马可的话更清楚是指着耶稣的再来说的。这节经文的解释见十23。──《中文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