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马太福音第廿四章

 

要明白马太福音二十四、二十五两章,必须先明白被提,此为末世最重要之问题。二十四、二十五章都是预言,关乎:(一)犹太人;(二)教会;(三)外邦人。除启示录外,此二章为近世最重要之预言。(启示录讲细则,马太福音是讲原则。)此二章最不易读,前百年尚无人注意,直至一八二八年始有人专心研究。因背景不同,故讲法亦有别。大体讲来有三派:(一)牛顿派,主张一概是对教会说的;(二)达秘、可可福派,主张完全是对犹太人说的;(三)我们所持的态度,主张有对犹太人说的,也有对教会说的。三派的理由分别是:(一)门徒代表教会;(二)门徒代表犹太人;(三)门徒是犹太人(代表犹太遗民),而同时是教会柱石。

这二章的分段法最为重要,否则必被前二派人所蒙蔽。

先看这二章之背景。二十一章四十三节主预言要把神的国从犹太人夺去。二十二章二十一节主命犹太人顺服外邦人。二十三章主责备法利赛人。二十三章三十八节的“家”与二十四章一节的“殿”同字。本该是“父的家”,今成为“你们的家”,指明主已明显弃绝以色列人,此乃背景。

这里我们看见,在主面前有两班人:(一)被弃的犹太人;(二)能结果之民(廿一43)。门徒恰能代表犹太遗民与蒙召者,即犹太人与教会兼有。故先宜找出那段为犹太人,那段为教会。我们认为二十四章一至三十一节是对犹太人,二十四章三十二节至二十五章四十六节是对教会,理由是根据内证与外证,详细如下。

壹、 二十四章一至三十一节为犹太人,因都用字面讲解;但二十四章三十二节至二十五章四十六节为教会,因都按灵意解。例如二十四章二十节之“冬天”是按字面解,因为在冬天逃难事实上很艰难。安息日亦系按字面解。二十四章三十二节之“夏天”按灵意解,指国度快到,无花果树指以色列国。又如二十四章二十六节之“内屋”,是按字面讲,而二十四章四十三节之“房屋”,则是按灵意解。总括来说,对犹太人都是按字面解,对教会都是按灵意解(见太十三1113)。

贰、 二十四章三十一节以前都有犹太背景,如“圣地”(15节),“在犹太的”(16节)“安息日”(20节);三十一节以后都是公开的,无地方之限制。

叁、 二十四章三十一节以前所提的都是关乎物质的,三十一节以后都是关乎道德的。例如:外邦人、女人、孩子都是按字面解;但二十五章中的童女、仆人、家主、山羊、绵羊,都含有道德方面的意义。再如二十四章二十六节与二十五章一节之“出去”,前者是按字面解,后者则含有道德的意义。

肆、 二十四章三十一节以前并没有提及道德之要求,只需逃避;但三十一节以后都是道德上的要求──儆醒、预备──都是圣徒在末期当尽的责任。

伍、 因为犹太人仍然等候他们的弥赛亚到来,故在三十一节以前不断提及“假基督”;但三十一节以后并没有提及“假基督”,因为这一段是对教会说的。

总括来说,二十四章四至三十一节是对犹太人说的,二十四章三十二节至二十五章三十节是对教会说的,而二十五章三十一至四十六节则是对教会讲外邦之事。(见下图。)

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四至三十一节

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三十二节至二十五章四十六节

一节:“耶稣出了圣殿,正走的时候,门徒进前来,把殿宇指给祂看。”

当门徒回头看圣殿,觉得最是荣耀。此圣殿是任何国家所无,外面的石头磨得顶光、顶美丽,里面的真金器皿闪闪生光、价值极高。

二节:“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不是看见这殿宇么?”

在这里主知道他们的心:注目在那些美丽的石头和耀眼的真金器皿上。“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人所看见的都是眼前与外面的,可是主属灵的眼光却透视了这一切。今天人看世界多美丽,物质多文明,然而以主的属灵眼光看来,凡有形质的都终必被火烧掉。所以我们为甚么还为地上的事打算?圣殿预表教会,但试看今日之教会,徒有虚名,失其实在,纵有良好的礼拜与事奉,亦必如当日圣殿。

主何故问门徒?主的意思是说,“你们要懂得预言么?若要明白,须采取我这样的态度。”凡被世界所霸占、充满的人是不会想念预言的。信徒读不出预言的亮光,就是因为他们被世界所发出的光所遮蔽。岂知世界纵然美好,终必被烧毁。主何故把如此美好的殿要成为荒场留给他们呢?因为殿的荣耀原不在乎金、银、宝贝,惟独在乎主的同在。主若不在这里,纵有全世界的金、银、财宝,有何功用呢?故不该留下来让人观赏。让我们省察自己,我们既然是神的殿,有否神的同在,或是只有外貌?

“没有一块石头……不被拆毁”,主后七十年,这预言按字面应验了。罗马太子提多带兵攻破耶路撒冷,见殿包金,遂发命令,把所有的金子剥下来。他想外面既有金子,里面必定也有金,遂把石头翻起来,于是主的话应验了。

三节:“耶稣在橄榄山上坐着,门徒暗暗的来说:请告诉我们,甚么时候有这些事?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甚么预兆呢?”

这里说,“耶稣在橄榄山上坐着。”在马太福音共有八次提起山,每次都有特别事情发生。尤其有两次山上的情形是差不多的,五章一节与二十四章三节。在五章一节的“山”上(虽未说出山名),主讲论了天国的律法、进天国的先决条件、将来同主掌权的事实。在二十四章三节的橄榄山上,主所讲的乃是预言──关于被提、灾难和审判。

何故在山上讲呢?因为听者必须用力爬山(出代价);凡不肯出代价者,休想懂预言。人所以不喜听预言,或否认主再临的事实,因不愿爬山出代价。而且山上较静──启示录为荒岛上所得;凡喜热闹者,不配读预言。

门徒的问题有三:(一)甚么时候有这些事;(二)主的降临有甚么预兆;(三)世界末了有甚么预兆。三个问题不可混在一起讲。在主的答案中,也分三段逐一答复。关于第一个问题,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皆有记载,而且较为详细,惟马太福音之范围较广,故要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加以补充。其余两个问题,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均未记载,虽然教训上还是有的。这是因为路加福音基本的目的并不是被提。

第一个问题:“甚么时候有这些事呢?”甚么是“这些事”?既是“这些事”,必是多数。在圣殿被毁之外,必另有其它事。看二十三章中的背景,(记得圣经的分章节,非圣灵默示的,)可知有六件事:(一)以色列人要充满他们祖宗的恶贯(32节);(二)主要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34节);注意此处所讲非旧约中的先知,因主说,“你们要杀害,要钉十字架。”(34节)但旧约中没有十字架的刑罚;(三)主要报应作恶的以色列人(3536节);(四)圣砓毁灭(廿四2);(五)以色列家要仰望主的再临而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廿三39)(六)主要召聚以色列人,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37节)。

门徒指这六事而问,主的答案也必有六。我们可从二十四章中看到:(一)以色列人要充满他们祖宗的恶贯(1012节);(二)“你们”就是主将来所要差遣的先知(9节);(三)主要报应,以色列家遭难(2122节);(四)圣殿被污秽、被毁,如但以理书所言(15节);(五)以色列人要仰望主来(30节),“地上万族”指以色列十二支派:(六)主要召聚他们(31节)。

门徒的第二个问题:关于主再临,有三个希腊字当先辨别:(一)巴路西亚(parousia)(二)以比法尼亚(epiphaneia);(三)阿波卡拉西斯(apokalupsis)。

门徒问主降临的预兆的“降临”,是希腊文巴路西亚(parousia),英文当译为presence,即“在那里”之意。巴路西亚这辞在经中共享过二十四次,除了七次指人之外(林前十六17;林后七67,十10;腓一26,二12;帖后二9);其余十七次都是指主耶稣(太廿四3273739;林前十五23;帖前二19,三13,四15,五23;帖后二18;雅五78;彼后一16,三412;约壹二28)。以比法尼亚(epiphaneia),意显现(提前六14;提后一10,四18;多二13,帖后二8)。阿波卡拉西斯(apokalupsis),意开幕,启示(彼前一713,四13;林前一7;帖后一7)。

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三节的“降临”是巴路西亚。圣灵何故还用此字?因再临之事颇复杂,而这辞包含之意广阔。主的巴路西亚,始自首次被提,到宝座前。雅各书五章七节说,“你们要忍耐,直到主的巴路西亚。”八节:“你们也当忍耐,坚固你们的心,因为主巴路西亚的日子近了。”凡忍耐者,即能首次被提(启三10)。再看彼得后书三章四节:“主要巴路西亚的应许在那里呢?”跟着帖撒罗尼迦前书告诉我们:(一)在主耶稣巴路西亚前的站立(二19);(二)主耶稣和他众圣徒巴路西亚的时候(三13);(三)主巴路西亚的时候,我们要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四1517);(四)我们的灵与魂与身子要蒙保守直到主耶稣基督巴路西亚的时候(五23)。

在主的巴路西亚中,有何事发主?属基督的要复活(林前十五23)。主的巴路西亚是信徒到祂那里聚集之处(帖后二1)。主在巴路西亚的时候,要对付敌基督(帖后二8)。那不法的人也有他的巴路西亚(帖后二9)。我们若注在主里面,在祂的巴路西亚前,也不至于惭愧(约壹二28)。

综观以上章节,归纳出巴路西亚包括宝座与空中。按时间而言,自第一次被提起,至基督与众圣徒到地上为止。故巴路西亚其实处于教会和国度之间,包括1.宝座前的首次被提,2.灾难与大炎难,3.主降临空中,4.信徒普遍被提,5.基督与众圣徒降临到地上。故在巴路西亚中有三个时期,也可算为三个地点:(一)巴路西亚的起首,就是得胜的信徒被提至宝座前(太廿四3741)。(二)过了些时候,主从天上降到空中(帖前四15;林前十五23),(请记得,宝坐是在天上的──启四12。)那时,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然后那活着还存留在地上的信徒要与他们一起被提,在空中与主经历巴路西亚。(三)巴路西亚的结束,就是主和众圣徒从空中到地上来,用巴路西亚的荣光把敌基督废掉(帖后二8)。

信徒对于巴路西亚的态度当如何?忍耐等候(雅五78),心里坚固,成为圣洁,无可责备(帖前五13),求神保守灵魂体,而成无可指责(帖前五23)。信徒在巴路西亚中要面对甚么?各人要受工作的审判(帖前二19;约壹二28;林前三1315)。

巴路西亚的预表,见于彼得后书一章十六至十八节。因为巴路西亚是所有关乎末期和国度的真理所在的中心,所以我们必须明白巴路西亚。

与巴路西亚有关的,尚有二字:(一)阿波卡拉西斯,意主启示祂自己,把遮蔽的幕揭开;(二)以比法尼亚,好像布幕打开了,人就能看见主。

许多人以为主的显现必须等到主来时才有,此乃错误之见解。阿波卡拉西斯和以比法尼亚,也是对于教会说的。不错,主要显给万族看,但主也要显现给教会看,因为巴路西亚之中必须包括阿波卡拉西斯和以比法尼亚。我们既然与主同在(巴路西亚),也必得着阿波卡拉西斯的启示,我们也就看见祂的以比法尼亚。因此,我们是等候主的巴路西亚──与主同在,主的阿波法拉西斯和以比法尼亚──明白主,并看见主。我们并不是等候主的降临在地上。虽然我们今天已经有主的同在了,但那是属灵的、凭信心的,我们更盼望那日和祂面对面相见。

在原文中,关于主再临,还有一个字见值得注意的,就是俄叩买(erchomai)即“来”的意思,所以是一个动词。巴路西亚是同在;既为同在,必有二人,故被提包括在内。这样,说主“俄叩买”并不能包括信徒的被提。俄叩买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用过七次,在二十五章最少用过六次(廿四5303942434446,廿五101119313639)。

门徒的第三问题:“世界的末了,有甚么预兆?”“世界”在原文有二个字:(一)kosmos,指有组织的世界,属于物质的部分,与aion有别;(二)aion(世代),指时间的。圣经中说到“属世界的”,是指被世界上有组织的东西抓住了;圣经说到“属世代的”,则是指被风俗、潮流抓住,学着时髦。

此处门徒是问这时代的末了。“末了”乃专指名词,或译末期,亦可专指三年半的大灾难。这世代的末了,即教会恩典时代的末了。此“末了”的一段时期,始自宝座前的被提,终于基督和众圣徒由空中显现。所以这时期与巴路西亚在时间上相若,但地点上则有别,因为巴路西亚是以上面的事为中心,“末了”却是以地上的事为中心。

我们再看第一大段在何时应验?普通有两种解说:(一)已应验于主后七十年提多毁灭耶路撒冷,因第二节全部应验了。(二)迄未应验,因马太福音二十四章的题目是大灾难。赞成第一说的有司可福,赞成第二说的有达秘。

对付第一说可有七大理由:(一)那时虽有人自称为基督,但未曾行神迹(24节)。(二)行毁坏可憎事未应验,但第一说者认为当时罗马的国旗在圣地升起来,已经应验了该预言。但若是这样,又何用十六节吩吋他们逃走呢?因为当时已无法逃走了。(三)主命犹太人看见偶像被放于殿中立即逃走,但在那时并没有这样疾逃的需要。(四)耶路撒冷的毁灭将要影响全世界,但提多那次并未如此。(五)那次天象也没有变动。(六)毁坏的结局──主显现,但那次主并没有显现。(七)此段经文与启示录六章是并行的,启示录写在主后九十六年,提多那事却发生在主后七十年,若全部已应验,为何使徒约翰在启示录中又把二十六年前的旧事重提呢?

在新约,圣殿被毁最少有两次,但以理书九章二十六节说,“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和圣所”──第一次毁灭;二十七节又说,“那行毁坏可憎的如飞而来”──第二次毁灭。此二者在时期上完全不同,一次是过了六十二个七,一次是在一七之内。二十六节是说“王的民”(不是“王”),提多是王子,并非王;二十七节就说是“王”自己,即罗马王。二十六节中的“至终”与“到底”,原文都是“未满”,可知第一次毁坏是在末期以前。

若我们比较其它圣经节,则更能明白,必有第二次的圣城毁灭。启示录十一章二节说,“外邦人……践踏圣城四十二个月。”启示录十三章五节、帖撒罗尼亚后书二章七节,是指提多的毁灭,因事后福音被传开了。故在第一大段中,四至六节已应验,七至十四节尚未全部应验,正在应验中,十五至三十一节则未应验。

三卷福音书之比较:马可福音十三章与路加福音二十一章同样记载此事,但有不同。关于第一问,马太、马可与路加三卷福音书都有,但马可、路加福音记载主的答复比马太福音更仔细。凡马太福晋有提到的,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都有提(除了天国福音传遍天下)。

在路加福音中所注重的是圣城;马太福音中所注重的则是圣砓。路加福音二十一章二十节说,“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就可知道她成荒场的日子近了。”路加福音中的问题是圣殿被毁前有何预兆,但所记的答复却着重提到圣城耶路撒冷。马太福音中的问题则是关乎世界的末了有何预兆。又路加福音没有提假基督,但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都提,这也许是因为路加福音十七章已提及。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多数相同,因三卷福音书对第一题的理解都相同;圣殿虽已有一次被毁灭,将来还有一次。

马太福音的特点是有巴路西亚──第二个问题,此处门徒问得最好:“你降临和时代的末了……”原来“巴路西亚”与“末了”是同时的,可知门徒们已有相当的领会了。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不注重巴路西亚,故没有记载马太所记的比喻:挪亚、家主、仆人、童女、分银,此五比喻都属主的巴路西亚。

还有一点,三卷福音书都相同,就是三者都是对教会和犹太人说的。马可福音十三章五至二十七节是对犹太人,二十八至三十七节是对教会;路加福音二十一章八至二十八是对犹太人,二十九至三十六节则是对教会说的。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说到末期的问题,与马太福音相反,因“时代末了”与犹太人和教会都发生关系。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二十节说到要祷告逃难时不遇见冬天和安息日,这是对犹太人说的。路加福音二十一章三十六节说到要祷告逃避一切要来的事,是关于道德上的。二者是不同的劝勉,一个是对犹太人,一个是对教会。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没有提出挪亚的应许,因为门徒未问巴路西亚之事,就是被提。

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第二大段中,有二预兆:(一)挪亚之事,关于巴路西亚的预兆;(二)无花果树,关于时代末了的预兆。此外,绵羊、山羊的比喻在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中也没有提及,因那是关乎世代的末了。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不该有才对,因为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所说的是要来之事的末了,并不是时代的末了,但绵羊、山羊却是时代末了的事。

关于主的巴路西亚,有二预兆:天象与挪亚的日子,等于被提,一个撇下,一个取去。关于时代末了的预兆,就是福音在各地都被传遍,但并非指所有人都悔改得救,乃指有机会听见福音。无花果树不按字面讲解,因是比方,指犹太人复兴国家与宗教,发芽指生气。

四节:“耶稣回答说,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

门徒问圣殿被毁,主在答复时先警戒他们要谨慎,免受迷惑。本来读预言是为着谨慎,免受迷惑,可惜许多信徒不注重预言,以致生出错误。预言如同明灯照在暗处(彼后一19),使人不受迷惑,能分辨是非。

五至六节:

“将来有许多人要受迷惑”,受谁迷惑?(一)假基督。犹太历史家约瑟夫在他的书中有记载假基督之事:“这些骗子劝人到旷野去,他们假装要凭神安排而显神迹。”假基督能欺骗犹太人,因犹太人拒绝了真基督。(二)打仗和打仗的风声。主死后打仗的风声很盛。“总不要惊慌……只是末期还没有到。”门徒问何时圣殿被毁,主的回答有两个预兆──假基督和战争。但不要误会这是末期,当这二预兆应验之后,圣殿必被毁,然而总不可惊慌,因是必须有的,只是末期还没有到。(先知书中,除但以理书外,余者均未预言过提多的事。提多之毁灭圣地,仅象征将来的毁灭。)

第二段,七至十四节讲起头的事,十五至三十一节讲末期的事。所以七至八节是指在一千九百多年中普世所有的情形。“饥荒”之后会有“瘟疫”,这在末期接近时更显着、更增多;现在这些已确实增多了,所以我们知道末期已经开始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千万人丧生,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但现今各地小战争合起来,比大战时损伤更多。世界自此无一日太平:在俄国有五百万人饿死;前年水灾,中国有八千万人无食致死。有一次瘟疫出现在南美洲,十二星期死了百万人;另一次在印度死了六百万人。一九二三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东京、大阪、神户几个小时就完了,最少十五万人丧生。一九二七年,中国甘肃大地震,平均每一千人有二人死亡。现今的地震,平均每日三、四次。若我们用属灵眼光来看,今天在地上有战争并不出奇,反而平安无事没有战争才是出奇。以前的战争多是国攻打国,今日却与是民攻打民。

马太福音四章七、八节,与启示录六章中头四印颇相同。启示录六章二节的白马,可能是指基督(太廿四5)。六章四节第二印的红马,是马太福音所说的战争,因为红是血色,刀能夺去太平,而很明显红马现时正在地上。六章五、六节第三印的黑马是指饥荒,因为人饥饿过后面色发黑(哀五10)。那里天秤是指食物珍贵到一个地步要以毫克来计算重量。一钱是一天的工价(太二十2),一钱银子只能买一升麦子,显示一天所赚取的不够一家人糊口。油和酒是奢侈品,所以不可糟蹋。六章七、八节第四印的灰色马(原文指绿色),是指瘟疫,因受瘟疫而死的人面部都会发青。六章十二节第六印中的大地震,与马太福音所说的“多处必有地震”相符。启示录中有五次提到地震,但实在地震只有三次,都近耶路撒冷。

七节:“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

总结起来,一共有四灾,(一)战争;(二)饥荒;(三)瘟疫;(四)地震。这四样是灾难──生产之难的起头(见八节小字),生产的人起初痛苦,后来却喜乐。犹太人在得享地上国度的喜乐之前,必须先经过产难。人看见这些灾难,必以为末期已经来到了,谁不知这些都只是灾难(产难)的起头。诗篇四十八篇六节和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三节所提到的产难都是说到外邦人的。当人正在讲论世界和平安稳的时候,产难就忽然临到。

八节:“这都是灾难的起头。”

虽然这四样都是灾难,但只是灾难(产难)的起头,厉害的还在后面。

九节:“那时,人要把你们陷在患难里,也要杀害你们;你们又要为我的名,被万民恨恶。”

真的灾难在这里才开始临到。九至十三节自成一小段,说到逼迫。九节的“你们”是指犹太门徒,也就是马太福音二十三章三十四节的先知,这些先知与智慧人必被逼迫,甚至被杀(雅五6)。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对此事记载更详细,这些犹太的信徒要被交在公会和会堂,但圣灵会赐话语给他们,使他们能回答、为主说话。马可福音十三章,路加福音二十一章,马太福音二十四章都是说到犹太的信徒,与马太福音十章中被差遣“往以色列家”的门徒相类似。但路加福音二十二章三十五至三十八节是说到被差遣往外邦的门徒,因为那时救恩时代已起首,所以出外的都必须带钱与其它应用物。橄榄山上的预言与马太福音十章五至六节的相类似。比较:(一)马太福音二十三章三十四节与十章十七至十八节;(二)路加福音二十一章十四节至十五节与马太福音十章十九至二十节;(三)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九至十节与路加福音二十一章十六至十七节,并马太福音十章二十一至二十二节;(四)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十三节与马太福音十章二十二节。以上的经节都是说到犹太门徒,“会堂”、“议会”等都是充满犹太色彩的词语。

“万民”是指不信的外邦人,因此“你们”是指犹太信徒。以赛亚书四十九章九至十节是预言犹太人将来必为主大发热心传福音。启示录中第五印开的时候,被杀的人求伸冤,主安慰他们,嘱咐他们再等候片时,直到被杀的弟兄数目满了。启示录六章十一节所提被杀的弟兄,就是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九节的犹太门徒。

十节:“那时,必有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恶。”

这里所说的跌倒、陷害、恨恶,都是逼迫必有的结果(参约十六12;太十36;可十三1213;路二一16)。

十一节:“且有好些假先知起来,迷惑多人。”

这里说到“有好些假先知起来”,在犹太人中有假先知(同九717),教会中也有(提前四1;提后三13;彼后二1),他们的目的是迷惑人。

十二节:“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

迷惑的结局:(一)不法的事增多;(二)爱心渐渐冷淡。这种环境缔造了敌基督到来的气氛(参但八111223,十一3031;赛六五1115,六六34;帖后二1112)。

十三节:“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忍耐到底”就是一直等候,一直仰望主。这里的“得救”与得永生的得救不同。试与以赛亚书三十章十八节、希伯来书二章三节、但以理书十二章十三节、耶利米书十四章二十二节和启示录十一章六节比较)。此处的得救是指脱离灾难、进入国度说的(诗八十3719;耶廿三6;赛廿三1112;耶三十7)。

十四节:“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

“天国的福音”,这词在马太福音中共提起三次(四23,九35,廿四14)。原文无“天”字,所以应该是“国度的福音”。保罗在加拉太书中,说福音只有一个(加一69)。无论福音的名字有异,福音仍是一个。使徒行传二十章二十四节中的“恩典的福音”(原文),有许多人认为与“国度的福音”有别,其实不是这样。福音由此至终没有改变,只是对福音的看法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名称。国度的福音就是主在世时所传的福音,意思是国度要到,主必快来,主必掌权。传此福音时,有医病与赶鬼作证。恩典的福音侧重于罪的问题,神的救赎法;国度的福音却侧重于主的主权。这种国度的福音,必在末期到来前传遍天下。

传天国福音的必定是犹太人,而非教会。如果是教会,这里必说向罪人作见证,而不是向万民(外邦人)作见证了。犹太人要对外邦人作见证的圣经根据有以赛亚书四十章五至九节,其中“凡有血气的”,包括了外邦人。还有以赛亚书四十二章九、十节,说此两节的是雅各(四一8,四二1),也就是以色列家,“海岛”与“航海的居民”都是指外邦人。传天国福音的目的是对外邦人作见证,因为不一定每一个外邦人都悔改得救。根据启示录三章十节,大灾难是要临到普天下的,故先给他们机会逃避。“然后末期才来到”,十五至三十一节继续说到末期的事。今日我们正活在七至八节的境况中,未看到末期,却先听到它的风声。十四节以前的时期究竟有多长?无人能知。但我们知道十三至三十一节所包括共有三年半的时间。

十五节:“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站在圣地。(读这经的人需要会意。)”

“圣地”,可指犹太地、耶路撒冷、圣殿或至圣所。“行毁坏可憎的”指偶像。将来敌基督到来时必将自己的像放入圣殿中,这就是大灾难的起头。(注意十六、十九、二十一节的“那时”与“那些日子”)至于灾难的末期,见二十九、三十节。灾难一过去,主立即再临。故此灾难起始于偶像放在殿中,终结于基督再临地上。大灾难有多长久?启示录十一章二节说是四十二个月,启示录十一章三节、十二章六节则说是一千二百六十天,而启示录十二章十四节说“一载二载半载”,是三年半。马太福音所说的圣殿被毁,就是启示录十一章二节所说的外邦人践踏圣城。读路加福音二十一章二十、二十三节、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十五至二十一节,就可知城与圣殿被毁是同时的。故末期(即大灾难)从偶像被放入圣殿至主降临为止,一共有四十二个。

“行毁坏”有二重意思:(一)若有偶像,神必施行毁坏,故偶像是毁坏的原因,被称为毁坏可憎的;(二)敌基督的名号是行毁坏者(但九27),启示录九章十一节的“亚玻伦”即敌基督,那行毁坏者。

关于敌基督行毁坏的事,但以理书记述颇详(见但十一3031)。圣约指十诫,是神和以色列人所立的约。背约的人,指背叛的犹太人。但以理书九章二十七节说,“行毁坏的如飞而来。”但以理书十二章十一节说到的一千二百九十天,比一千二百六十天多一个月,这很可能是大灾难后审判绵羊、山羊的时期。

在新约中,帖撒罗尼迦后书二章三至四节说到敌基督的出现,九节说到敌基督能行异能。启示录十三章三至六节、十一至十五节所说的二兽,就是敌基督与假先知。“海”(启十三11)指外邦人;“地”(启十三11)指犹太人。当敌基督复活后,假先知会为他作一个像,使人敬拜。这个像就是放入圣殿中的那个偶像。“读这经的人须要会意”,圣灵加进此话,是因敌基督、可憎之物、毁坏圣地等事最易被人误会,所以又特别指出读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必须与但以理书及其它先知书一同看。

很多人认为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十五节是指教会中的情形,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主既提及了但以理,而旧约的先知从来没有预言教会。另有人说这是指主后七十年耶路冷被毁,但这也不确,因为但以理预言的从死复活、洁净圣殿、智慧人明白等,在那次都未应验。

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十五至三十一节尚未应验,路加福音二十一章二十至二十八节虽与此处所说的很相像,但路加所提的大部分在提多的争战中已应验。路加与马太记述的目的各不相同,前者注意耶路撒冷被毁,后者注意圣殿被毁。但以理也是注重圣殿被毁,故马太引述之。路加并未特别注意末期的事,只说这些事近了,所以他的记载大部分已应验于提多的事上,剩下小部分还须于将来才能应验?圣经中的预言常常根据此种原则,先应验一小部分,后来再全部应验。

对于末期有两种解法:(一)大灾难,(二)大试炼。前者针对犹太人(但十二1;太廿四21),后者针对外邦人(启三10)。将来大灾难的中心是耶路撒冷,周围是犹太;大试炼的,中心在罗马,周围是世界。在启示录十六章十节提到兽的宝座与国,那是指复兴的罗马帝国。在末期的时候,大灾难与大试炼一同进行,中心是耶路撒冷与罗马帝国,周围是犹太国与全世界。(见下图)

读马太福音二十四章,要特别注意二十三章三十八节:“你们的殿留给你们作荒场。”(原文)对于犹太人的国,主明显的宣布弃绝(但就个人来说,主仍会接纳)。故此马太福音二十四章是说他们(犹太人)的事,虽然并不是直接对他们说。当主对门徒说预言的时候,他们并不是代表犹太国,而是代表:(一)犹太遗民──忠于弥赛亚,相信主耶稣就是弥赛亚;(二)教会──他们是教会的柱石。但三十一章是分线,从这节以后所说的都是关乎到教会。

再看门徒的问题:(一)甚么时候有这些事?(二)主的降临有何预兆?(三)末期的预兆为何?门徒所问的降临和末期实际指甚么?他们的领会与我们不同。在门徒的观念中根本没有教会的事,只有以色列国(见徒一6)。圣灵降临后,门徒还不肯离开耶路撒冷。彼得最初不肯到哥尼流家中去,但之后去了,其它弟兄和他又过不去。在门徒的心思里一直以为末期是指旧约中的末期。末期之后弥赛亚要掌权,所以末期是国度前的世代或时期。他们因无知而发问,但主没有因为他们错误地问而错误地答,无知并不能阻止主正确地作出答复。橄榄山上的预言因此大半与教会有关。

十五节:“那行毁坏……的,站在圣地。”先前我们已看过自偶像被立至基督显现共有三年半;敌基督的像一放在圣殿中,圣殿被毁就不远了。那毁灭者会先玷污圣殿,然后再毁灭(诗七37;赛六四1011;哀四1;但八11)。神何故容许圣殿被污、被毁?因为犹太人已经先玷污了(耶卅二34;结八515)。

十六节:“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

这与启示录十二章六节之妇人逃至旷野意义相同。能要吞灭妇人,即撒但要逼迫犹太人,妇人必须逃,在旷野被养活一千二百六十日。

十七节:“在房上的,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

“在房上的”──“犹太人房子有平屋顶,房子内外都有梯子可以上去。“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是指不要从内梯下来进屋取东西,要由外梯逃走。

十八节:“在田里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

“在田里的”,在田中工作的要赶快逃。不可回去取衣裳,意思是说不要重视物质的东西,因为灾难如飞而来,稍一迟即要遇害。

十九节:“当那些日子,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

“怀孕的和奶孩子的”,她们不方便逃,逃不快,所以有祸了。

二十节:“你们应当祈求,叫你们逃走的时候,不遇见冬天,或是安息日。”

“不遇见冬天”,因为冬天时逃不快,又不能露宿;山上气候较平地寒,且无粮无水。安息日,这又一次证明四至三十一节是对犹太人说的,按摩西的律法,安息日所走的路程不能超过4854呎(徒一12)。

二十一节:“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

“那时,必有大灾难”,神早已定规大灾难要临到,然因恩典与祷告而迟延了。神管教的鞭可以迟延降下,但不是取消或是锁起了,随时会有突然临到的可能,尼布甲尼撒是一个好例子(见出卅二3034;赛六五67;申四3031;耶三十67,但十二1;启十二)。

二十二节:“若不减少那日子,凡有血气的总没有一个得救的;只是为选民,那日子必减少了。”

大灾难的时候会是多么可怕!故此主盼望灭少那日子,只有三年半,如果不减少,无人能捱受得住。

二十三至二十四节:

这一小段的目的是为表明主的巴路西亚,对于犹太人并非秘密的,而是公开的。因为主要从天驾云降临,并非显现在地上,所以这段是警告犹太人切勿受假基督欺骗。“在这里”或“在那里”所指的是任何地方,但基督降临必从天而来,不会“在这里”或“在那里”。信徒没有这种迷惑的危险,但犹太人有,因为他们弃绝了主耶稣,却盼望弥赛亚到来活在他们中间。但主要如闪电般从天而降,所有自称基督而在地上出现的,必为假基督。

“假基督”和“假先知”,二者都是众数,指明不仅是一个。“大神迹、大奇事”,是三年半中发生的事,因为龙要授权与第一、第二个兽。帖撒罗尼迦后书二章和启示录十三章就是记载这三大恶者所行的奇事,目的是引人相信虚假、谎言,与主的神迹引人相信真理完全相反。我们在末世看见邪灵行奇事越多,越发可确知撒但的弄假成真。处在末世的基督徒更需要注意,我们接受真理,并非因看见奇事,“因信神的话;须知道在末世发生的奇事多得不可胜数。“连选民也就迷惑了”,选民指犹太人(实四五4,六五9;申七6)。然而在教训上对于我们未必无关,我们信徒也有受迷惑的可能。凡自以为能站住得的,他就该小心了。

二十五节:“看哪,我预先告诉你们予。”

这节何等宝贵,因为主预先告诉我们关乎末期的事。我们居然可以知道未来的事,岂不宝贵吗?这样,我们可以预先知道而避过许多意外之事,可惜许多圣徒都不宝贵基督的预言。“看哪”,表明在经文中必有重要的事,由此可知山上预言之重要。预言好像明灯照在暗处(彼后一19),人若不理会就会跌在黑暗中。今天有许多人所以对世界、国家、社会抱有极大的盼望,是因为无预言作明灯指引。主已经预先告诉我们了,我们若在末期中受亏,就要自己负责了。

二十六节:“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旷野里;你们不要出去;或说,看哪,基督在内屋中;你们不要信。”

关于假基督(和假先知)已讲过数次,如五、十一、二十三、二十四等节,在此处重提是要指明情形实在非常严重。“旷野”是离俗之地,当年施浸约翰在旷野就有人问他是不是基督。“内屋”是秘密之地,不公开的地方。人的心理总是以为神秘的就有能力,神秘的就有吸引力,一旦公开了便立即失去能力。

二十七节:“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降临,也要这样。”

“闪电”,在天上人人都看见;相反“旷野”,仅一部分人能看见。主的降临是绝对公开的,驾云而来。若有人说主再临地上是偷偷摸摸的,不要信他。但是,首次被提却是秘密的,主由宝座降临至空中也是秘密;就如闪电先隐藏在云中,然后再发,基督也先隐藏在云中,直至合适的时候才公开驾云而降(启一7;徒一11)。使徒行传记载主升天时,起先没有云,后来才有云。主再来时也必照样,只是次序倒一倒,先有云遮蔽、隐藏(包括被提一段时期),然后显露降临。众圣徒已经在降临前被提,所以我们并不是在巴路西亚中等候祂来,而是等候我们去(被提):

二十八节:“尸首在那里,鹰也必聚在那里。”

尸究作何解:(一)死尸加上生命就是活人,活人减去生命即是死尸。故死尸代表无生命者,也就是一切在亚当里的(林前十五22)。信徒不再在亚当里,有新生命,故不能称为死尸。当信徒擘饼的时候,他们并不是擘主的尸首,因为主说,“这是我的身体,”还有生命,所以不是尸首。(二)死尸会发臭(约十一39;林前十五5053),故人一死立即埋葬(创二三4)。因此尸首亦指在亚当里的死者所发的腐败。鹰在圣经中有数解:(一)神的子民(赛四十31;申卅二11,以上二处着重鹰的飞法)。(二)在利未记中记鹰被定为可憎(十一13),因为鹰吃死人(启十九17)。鹰吃死人,那是代表神的审判。这里解法一样,在亚当里死人的腐败在同处,神的审判亦在何处。(此处所以用灵意解,是因上面已有闪电的比喻。)

二十九节:“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

这里与启示录六章十二、十三节两处所记的灾害相同,只是时候不同。启示录中七印以后,还有七号和七碗之灾,七印仅是灾难的起首。此处则是灾难后之事,灾难起于天象变化,亦终于天象变化。约珥书三章二十一节与所示录中的第六印相同,因约珥明说在灾前──“这都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珥二31),马太福音清楚说明在灾后──“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由此可知天象的变化必要有两次。

三十节:“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那时”是指前一节所记的事“一过去”的时候。人子的兆头,我们不太清楚指甚么,但普遍的说法有二:(一)主自己。但这不能接受,因为主是说“人子的兆头”,不是说“人子自己”。(二)十字架。这是根据马太福音十二章主给文士和法利赛人的约拿的兆头。虽然这极可能,但仍无十分把握,所以我们对此处的解说不说十字架,也不说不是十字架。但我们知道这兆头必定是神秘的、亦是超然的,并且因为显在天上,万族都能看见。“地上的万族”指犹太各支派,将来他们都要悔改袁哭(见亚十二1014)。

“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主第一次来彰显了权柄(如赶鬼、医病)和荣耀,主第二次来要彰显能力和荣耀。主第一次到来时,人希奇祂的教训和权柄(太七28),法利赛人质问祂权柄的来源(廿一23)。主第二次降临,不只彰显权柄,也要彰显能力。祂不再骑驴驹,而是骑白马。主带着能力而来,为要执行神的审判。将来撒但必增加牠不法之事,主必用能力除灭牠。主第一次来,医病、赶鬼、平静风浪,这些都是显明权柄;第二次来,才开始运用能力。

三十一节:“祂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祂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

大灾难之后,主要招聚祂的选民,就是分散在外邦的犹太人。“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这里并非指被提,只是招聚(申三十35)。自耶路撒冷被毁后,犹太人死的死,掳的掳,分散在列国中。主在这里开始招聚他们归来(见以赛亚书四十三章五至七节,从东南西北招来;四十九章九至十三节,从秦国──中国招来)。此处之招聚并非指教会的被提,因为:(一)巴路西亚已过,但被提是在巴路西亚的范围内。(二)此处乃招聚,与被提无关。(三)如果是指被提,就与上文无法连起来。(四)如果是指犹太人被招聚,就与二十三章三十七节相合。(五)当神的号筒吹响时,主降临在空中。(六)从上下文可以断定这是关乎犹太人的。

以上为第一大段。

三十二节:“你们可以从鱼花果树学个比方:当树枝发嫩长叶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夏天近了。”

主说这段预言是在橄榄山上,那里有很多无花果树,所以主很自然地引用了无花果树。“树枝发嫩”指生命的归回;“长叶”指生命的彰显。“无花果树”预表犹太人(耶廿四258),昔日主咒诅有叶无果的无花果树,实际上是咒诅徒有仪文而失去实际的犹太人。“叶”指外面的行为表显,即摩西的律例,那时逾越节、普珥节、祭礼等已复原。“夏天”指生长的时期,正如;“冬天”指枯毁死亡的时期。夏天生气最旺盛,阳光普照,天气和暖,是黄金时期,所以象征国度。冬天指灾难,特别是大灾难,春天则指被提(歌二101114),夏天指国度(路廿一3031)。

三十三节:“这样,你们看见这一切的事,也该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门口了。”

四至三十一节与三十三节至二十五章四十H;节之不同点,仅在乎前者是关于犹太人,后者是关于教会:“这一切的事”应当连于上文二十三章三十六节:“这一切的事(原文),都要归到这一世代了。”二十四章六节:“这些事是必须有的。”二十四章八节:“这一切的事都是灾难的起头。”“这一切的事”也指到灾难的起头──假基督、战争、饥荒、瘟疫、地震等。“人子近了”,原文无“人子”,只是“它是近了,正在门口了”。它是指国度,与路加福音二十一章三十一节“神的国近了”相合。

三十四节:“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

“世代”应该作何解?必须在旧约中找凭据。诗篇十二篇七节:“这世代的人”,是指道德关系的世代,并非肉体关系的世代。申命记三十二章五节,这里的世代并非三十年、四十年或一生一世,而是指乖僻弯曲有多久,时代就有多久。乖僻如果没有去掉,永远是弯曲的时代。另外,马太福音十一章十六节,十二章三十九、四十一节的“这世代的罪”是指以前和以后属邪恶淫乱的人,故邪恶淫乱有多久,世代也有多久。马太福音十二章四十二、四十五节,二十三章二十六节的世代,同样是这意思。所以这里三十四节的意思是这邪恶淫乱、乖僻弯曲的时代尚未过去,这些事都必成就。这一世代包括三种人在内:(一)拜偶像、弃绝神的外邦人;(二)弃绝基督的犹太人;(三)叛道者──摩登派。国度未来之前,这些事都要应验。

三十五节:“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

主的话存留比天地更长久,天地废去之前,主的话必先应验。“天”字有二用:(一)单数,指与地相对的天;(二)多数,即诸天,指神所管理的国度。此处是单数。

三十六节:“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

“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日子长些,时辰短些,主好像把将来的事归人那日子和那时辰。门徒问降临(巴路西亚)和世界的末了有何预兆,主的回答以无花果树作世界末了的预兆,以被提作巴路西亚的预兆。犹太人的无花果树成了我们的预兆,我们的被提成了犹太人的预兆。虽然有豫兆可以知道,但那日子那时辰不能知道,因主明说没有人知道。可惜今天仍然常有人计算那日子和那时辰,就是不算日子时辰,也算年月,这是不敬虔的带动。许多许多人曾经尝宰毅算,但全部都失倩了。“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希伯来书一章十三节,诗篇一百一十篇一节说,父神对主说:“你坐在我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虽然父子灵三位一体,但子神愿意等候而不急着知,这并非说祂不能知道。而且,这里“知道”一词是现在时式,这意思是主耶稣只是暂时“今天”不知道,并非永远不知道。

三十七至四十二节:

此段有四件事:(一)末了的时候,人的情形很像挪亚的日子。那时人虽然因挪亚传道而知道洪水要来,但仍然漫不儆醒,照常吃喝嫁娶。(二)神怎样保全挪亚一家不受洪水之害,也必保守犹太遗民经过大灾难(即启示录所讲地裂开,吞了能的水──十二16)。(三)洪水把世上所有人冲去。(四)挪亚入了方舟,洪水立即到来,在被提时也要这样取去一个,撇下一个。

三十七节:“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

挪亚的日子怎样?挪亚的日子有七件事:(一)当以挪士出生后,人开始求告耶和华的名。可知以挪士以前的人敬拜神,但不是敬拜耶和华。这是有分别的,不敬拜耶和华就是不敬拜救主。今天的情形正是这样,人相信神是创造者,但不信基督是救主。(二)创世记四章十九、二十二节记名的女子有亚大(意饰物)、洗拉(意影子)、拿玛(意喜乐)。这三个名字代表了当日女子的好看、虚荣、嬉笑、轻浮等情形。看一看今天的女子,衣饰、化妆品销路空前的好,既爱好虚荣又轻浮,这些告知信徒挪亚的日子到了。(三)创世记四章十七节记载了城的建造,二十至二十二节给我们看见音乐、畜牧、铁器。今天这些都已经非常发达。(四)洪水以前有二支派为神所注意,该隐(代表世人)和塞特(代表教会)。但塞特支派中只有以诺一人被提,其余的都不与神同行,却与世界调和,失败了。今天的教会也与世界调和,堕落了。凡看不见教会堕落光景的,本身已经堕落了。(五)创世记六章一节说到人口增加,今天也是这样,人口加增速度不断上升。(六)犹太书十四、十五节说到以诺传降临和审判之道,但人多忽略不理,今天也一样。自一八二八年开始,有人传主耶稣第二次来临的道,但接受的人颇少。(七)创世记六章一至二节,神的儿子(天使)堕落,和人的女子交合。今天情形相同,邪术异常,交鬼、关亡特别灵验。

三十八节:“当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

挪亚的事预表圣徒被提。如何预表被提,请看以下观察:(一)挪亚(预表主)带一公一母进入方舟,主照样提男提女进入巴路西亚的被提部分。(二)挪亚带各种活物进方舟内,使世人看不见;基督提我们去,世人也不见。(三)挪亚救牠们远离洪水,主也保守我们不用经过大灾难(启三10)。“人照常吃喝嫁娶”,今天也一样,吃喝最讲究,嫁娶的事也越来越多。

三十九节:“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人子降临也要这样。”

“人子降临也要这样”,挪亚的日子情形怎样,今天也一样。洪水怎样突然而来,主的降临也照样突然而来。

四十至四十一节:

“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何故有此二节?按预表上说,凡属挪亚的都进了方舟得救。这样岂不是所有的圣徒都要被提么?主怕我们有这种误会,所以特别加进此节。虽然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的降临也怎样,但有这唯一的例外主在此要声明。

对于四十、四十一节有三种讲法:(一)都指那时的犹太人;(二)被提的指已重生的,撇下的是未得救无生命的;(三)取去的、撇下的都是基督徒。让我们仔细看一看:(一)假定说是指犹太人,那取去的必要受罚,留下的必要享受地上国度的福气;(二)假定两等都是得救的,则取去的必要享受荣耀福分,留下的则要经过大灾难。我们要先清楚取去和撇下的含意,若取去的意思是好的,必为基督徒,因基督徒被提是有福气之事。若取去的意思是不好的,那必是犹太人,因不能留下享受地上国度中的福气。“取去”的原意是带来放在一边,新约中共享过五十二次,含好的意思。“撇下”二字在圣经中是双关用的,好坏都有,分别在乎谁把他们留下。若被魔鬼留下则是福,若被主留下则是祸。被魔鬼取去是祸,被主取去是福。

虽有字义的凭据还不够,不能专讲字义,还需顾及上下文。上文十九节的留下是指不能逃的,他们有祸了。四十二、四十三节说到主要像贼一样到来,被祂偷之物都是最好的。二十五章被取去的童女都是好的,撇下的是五个愚拙的。无论取去或撇下,这里所指的都是得救的,留下的并非指不得救的。理由:(一)四十二节的“所以你们要儆醒”中的“所以”,是连接上文四十、四十一节。所有未曾得救,没有生命的绝不能儆醒。被提的条件不在乎信与不信,乃在乎重生后的工作,不仅是重生的生命。若说凡重生的都能被提,这是严重的错误。(二)“你们的主”──未得救的人与主绝无主仆关系,人会用错字,主不会用错。未得救的人或会以为自己是主的仆人,但主却绝不会轻率地使用“你们的主”这一词。(三)四十三节“有贼来”,如果他来是要偷苹果,他一定会偷去熟的而留下生的。这不是因为物质上不同,而是程度有柑差:(四)二十耳草中童女譬喻的五个愚拙的并非假童女,只是不若五个聪明的聪明。聪明的不嫌费事地预备油在器皿里;愚拙的因懒惰而不预备油在器皿中。但是,不论是聪明的或愚拙的都一同作童女,一同迎接新郎。(五)从预表上看来,撇下的与被提的同样是得救的人。以诺(被提)和挪亚都是得救的;亚伯拉罕(神前代祷)与罗得(经过灾难)也都是得救的。但以利亚(被提)和以利沙(被撇下)都是得救的。主升天时留下的门徒全是得救的。腓利(被取走)与太监(被留下)都是得救的。所以我们断案:四十、四十一节中“撇下”和“取去”的,都是指得救的信徒。

四十二节:“所以你们儆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那一天来到。”

把四十、四十一节与四十二节连起来看,就可知分别是在乎儆醒与不儆醒;不然,主不能用“所以”,也不能警戒我们儆醒。若被提的条件仅在乎重生,不在乎重生后的儆醒与工作,那么主没有理由劝我们儆醒。因为主在此节中并没有劝我们悔改、信主、重生,只劝我们儆醒。由此可知四十与四十二节中取去与撇下的都是得救者。很明显主不可能劝未重生的人儆醒。甚么是儆醒?有人说儆醒仅是犹太人的事,我们基督徒只需等待,无需儆醒。但我们知道犹太人无论如何儆醒仍须经过大灾难,绝不能逃去神的忿怒。他们必须经过雅各家遭难的日子(耶三十7),不能因他们儆醒,大灾难就不来临。但对于教会儆醒最有用。儆醒意思是不要大意。基督徒常常过度自信。儆醒的意思与大意完全相反。睡着的人必是自信以为无事,但儆醒的人却丝毫不相信自己。人若自信,就有堕落的可能,失败即将临到。自己觉得欠缺、靠不住的才会儆醒。儆醒就是小心,不大意,天天防备自己有跌倒之可能。凡自以为不会跌倒的,都不能儆醒。从以上这些可以看见,若所有信徒都要一同被提,主又何必劝我们儆醒呢?并且,基督徒所以要儆醒,是因不知道主何时来,若是知道了就不用再儆醒。但现在主不让我们知道何时,让我们一同儆醒,随时等候迎接祂再来!

四十三节:“家主若知道几更天有贼来,就必儆醒,不容人挖透房屋;这是你们所知道的。”

这比喻进一步说明了主的巴路西亚。在这比喻里一共有四个重点:(一)家;(二)家主;(三)贼;(四)偷。家、家主、贼和偷是指甚么呢?(一)家,即房屋,指信徒信主后的工作。希伯来书三章六节说信徒的家,马可福音十三章三十四节说主的家,两处都是说到信心的家。而马太福音七章二十四节说到信徒怎样建造这家(屋)。(二)家既是我们的行为,家主很自然是我们。(三)贼是指主(见帖前五2;彼后三10;启三3,十六15)。(四)贼来偷东西是叫家主损失,但主来偷东西是叫家主得更大福分。普通的贼来我们不知道;但主是预先通知我们的。普通的贼偷了东西会带回自己的家,主也一样,把我们带后到宝座前,他自己的地方。

“不容人挖透房屋”,普通来说,若是偷成,房屋会被挖透;但若偷不成,房屋不会被挖透。贼来是把好东西偷去带走,把坏东西留下,因而令家主受损失。可惜!今日有许多基督徒预备了要被撇下。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四至十节不是说我们的地位都是光明之子吗?所以我们不该让主来像贼夜里来一样。主不是警告撒狄教会:“我几时临到,你也不知道”么(启三3)?当教会像帖撒罗尼迦教会时,信徒都是光明之子;但当教会像撒狄教会的行为一样时,主说是死的。“我必临过(原文)你”如贼一样。临过,即你还不知道。主几时来过,撒狄教会还不知道。

家主的房屋若被挖透,错是在自己,因为每一个家主都知道贼要来,预言早已告诉他。我们的立场是:我们知道在此长夜中主必快来,只是不知几更天来,所以我们该常以我们不知道作为我们儆醒的动机,用儆醒补充我们的不知道。家主的失败在于他轻看他所知的,又不去补充他所不知的。我们对于仇敌、世界、自己,当如何的常常儆醒!宾路易师母说,基督徒的生活由第一日起就是儆醒。被提,对于犹太人是预兆,对于撇下的信徒是表明受磨难的日子到了。

巴路西亚,对于犹太人如闪电一般(在大灾难主后),对于教会就如贼一般。

四十四节:“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

“人子”,有些人(如可可福)以为主单单对犹太人自称人子,所以对教会是永不会说的。但我们知道人子亦是主在国度中的名字,所以也是对基督徒说的。例如,司提反称主耶稣为人子(徒七56)。另外,希伯来书二章六节的“世人”,原文是“人子”,指主在国度中大得荣耀(见来二9)。约翰福音五章二十七至二十九节说,人子在国度中有行审判的权柄。马太福音十九章二十八节也说,人子在国度中要坐在荣耀的宝座上。马太福音十三章四十一节、十六章二十七至二十八节,都是指到人子在国度里的事。所以“人子”是主在国度中的名字,祂是在人的能力、度量中作王。

四十五节:“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

从四十五节起又是一个比喻,说到二种仆人。主说有两种管家,其实同是一人,因他可以作好的管家,也可以作恶的管家。

四十五至四十七节:

此段讲如何作好仆人,共分四小段:(一)家;(二)主的委任;(三)主的要求;(四)主的赏赐。

(一)家,和前一比喻中家主的家不同:前者是个人的,说到人自己,后者是团体的,属于主的。这与希伯来书三章六节、马可福音十三章三十四节相合,这家包括所有的信徒(提前三15),所以是指教会。

(二)主的委任:“管理家里的人”──职权;“按时分粮”──执事。一面是在神前供职,一面是在人前事奉。(但我们不可误会以为是一个仆人管理全家,否则天主教中教皇的地位就有根据了。也并非一个牧师管一个牧境,因为主在四十九节中提到他有同伴,在此主只是举一仆人为例。)管家的工作是管理,每一个仆人在神家里都有他的一分,每一个主宝血所买赎的奴仆都有权管理,也作执事按时分粮,使全家得粮。有人说教会今天该枪口对外,一致传福音,其它事则少理。然而传福音不是为建立基督的身体制造材料么(弗四12)?传福音、救罪人是手续,不是目的,造就圣徒(按时分粮)才是目的。所以让我们尽力事奉我们的父,按时分粮给家里的人。

“按时分粮”即作执事,为要把神的东西和神的话服事人。“分粮”即讲道,但讲道不一定是分粮,因为分粮必须能滋养人,领人悔改、知罪、得救、遵行神的旨意、信而顺服,这才是真正的分粮。让我们寻找需要各样帮助的弟兄,按他们的需要和程度分粮给他们。但切记我们都是同作仆人,不可抱高人一等的态度,否则有的宁饿死不食嗟来食。

(三)主的要求有二:有忠心、有见识(智慧)。忠心是对主的,智慧是对弟兄。但我们常是相反,对人太忠心,但又太不智慧;对神太不忠心,不完全顺服,却又太有智慧,用种种理论掩饰自己,安慰自己。(无疑我们对人亦需有忠心,单是智慧会成为玩弄手段;单是忠心却又会变成愚忠,故必须忠心而有智慧。)忠心就是:(一)不打折扣,主说多少就多少;(二)不顾自己利益,不会因利害关系而失节,对主不忠。所以凡要忠心的人都必须背上十字架,否认他的自己,弃绝人的聪明。聪明是出于人的天然,智慧是出于神。今天最忠心的人大多是最愚笨、最粗鲁、最不顾人、最独立的,故必须要有智慧。许多神的工作都是被忠心而无智慧的人弄坏了。但若徒有智慧而无忠心,则宁可有忠心而无智慧。今日有智慧却无忠心的人太多,把窄门放宽,这种人不配作神的管家。

(四)主的赏赐──派他管一切所有的。“他这样行”,就是照主所命令的那样行,忠心又有智能。“有福了”,福指国度中的赏赐。“主人要派他管理”──今日的忙碌不像国度中的忙碌,国度中有许多的事要管理。今日的忙碌只是试一试我们在将来能不能忙。今日若能事奉弟兄们,将来便能事奉。今日神派他管理一点事,将来要派他管一切事。那自私、懒惰的人永远没有管理的机会。

四十八至五十一节:

这一段也可分作四部分:(一)恶仆是否基督徒;(二)他有何错误;(三)他错误的原因;

(四)结果。

(一)恶仆是否基督徒?是的,他是基督徒,是得救的。理由:一、这恶仆就是四十五节的那仆人,为主所设立。主的委派不若人之按手;人的按手、设立,可能有错误,主却不会设立错。或作忠仆,或作恶仆,完全看他怎样作。二、他称主为“我的主人”,证明他与主有个人关系;并且他是心里承认(口中说或许靠不住,见启十9;林前十二3)。三、他不但相信主,并且等候主的再临,错误是在于他以为主必来迟,未得救的人根本不可能想到这些。

以上三点虽然已很明显,但仍有许多人就仆人的行为和所受的刑罚,认为他们乎还来得救。一、如果已得救,怎可能会打同伴,与醉酒的人一同吃喝?但其实得救的基督徒,对于任何罪都仍有犯的可能,甚至哥林多前书五章有犯奸淫的却仍得救。二、主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罪,“和”字颇重要,比较路加福音十二章四十六节更清楚:“定他和不信的人(原文)同罪。”由此可知他并非未信。三、“腰斩”不可照字面解,否则下文怎可能说他要哀哭切齿呢?这话很可能是指他要与主分隔开。读路加福音十二章四十七、四十八节可知那仆人要受许多的责打的可能,但责打并非灭亡,因为主的羊永不灭亡(约十2728)。

(二)恶仆有甚么错误?四十九节中说出二罪:一、打同伴──这是对于信徒,对内的事;二、和醉酒的人吃喝──这是对于不信的人,对外的事。同伴就是同作仆人的。“打”显明他错用主所给他的权柄。“吃喝”就是和世界有交通、有往来。管教是在神的手中,弟兄对弟兄最多只是责备,动手打弟兄是夺去神管教的权柄。无论何时,你想自己有特别权柄管辖其它的同伴,那就是打了。马太福音二十三章八节说,“你们都是弟兄。”打弟兄的人已经失去自制能力。打不一定要用棍、杖、鞭,只要能使人受痛、受伤的都是。所以如果你用说话伤人,刻薄挖苦,使人痛苦、难受,那就是打人。我们只能用油和酒医治伤痛,不能开刀。神的儿女已有很多伤痛,怎能接受开刀再加伤痛呢?所有骄傲、独立、脾气坏的人,都很容易打人。

还有,他和世界联络。酒醉的人,在圣经中是指迷恋于世界的人。人困酒而变得不清醒的称为醉。今天人亦因钱财、名誉……而变得不清醒,那也是醉。这仆人既是信徒,应该不与这等醉汉相交(林后六14)。吃喝在圣经中,特别是指着交通来说。罗得与亚伯拉罕闹意见分开后还到了所多玛,这表示与世界联合。所以无论何时,你有厌恶弟兄而喜爱世界的感觉,那表示你已经堕落了。以上二罪,任何信徒都易犯上。

(三)错误之原因何在?四十八节说他以为“我的主人必来得迟”。他的确相信主的再来,不过以为是迟慢而来。凡不相信主要快来的,这人就是恶仆。主说他的错误原因就是在四十八节,他口里虽说主必再来,心里却以为主必迟延。这等人多么危险!人若不存主必快来的态度,怎会儆醒呢?

有许多人不愿主快来,恐怕主来时会破坏或终止他的计划。他们不能有约翰的祷告:“主耶稣阿,我愿你来,阿们。”(启廿二20)我们必须有愿主快来的态度和心愿,不可以只是熟读预言,因为恶仆也是熟读预言的人。

(四)结局──主人要来,比恶仆所想的更快。若你以为主必迟延,主必比你所想的更快来。主要与他分隔开,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罪。同罪不一定指受同等的刑罚,这好比在狱中的犯人也并非受同等的刑罚。“哀哭切齿”──指恶仆将要大大的懊悔。── 倪柝声《马太福音查经记录》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