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廿五章
一至十三节:
共分七段:(一)十童女迎接新郎(1节);(二)二种童女(2-4节);(三)她们的历史或经过(5-7节);(四)缺乏的发现(8-9节);(五)分别(10节);(六)愚拙的请求(11-12节);(七)功课(13节)。
一节:“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着灯,是出去迎接新郎。”
“那时”就是巴路西亚(被提)的时候,而这里是说天国,并非说教会(按教会是保罗时所用的字,有地方名字的限制,如“在老底嘉的教会”──指一地方教会;无限制的,指基督身体而言。)教会说到神的恩典;天国说到神的公义,神掌权的范围。“童女”是指基督徒;“新郎”是指主。为何没有新妇?启示录二十一章二节的新妇就是新耶路撒冷,包括基督和教会。(此处只有教会,故不成新妇,只有童女。)“十个”──十在圣经中是指一件东西的大部分(在整个中的大部分)。圣经里有四个数字是指完全:三(神的完全),七(暂时的完全),十(人的完全),十二(永远的完全)。启示录二十一章中各样事物的数目都是十二:门、珍珠、使徒的名、以色列支派、宝石;城高一四四肘,是由十二乘十二所构成。在这以前都是七的数字,从二十一章新天新地起,就都是十二。三是神的数字,四是人的数字。七是三加四,神的数字加上人的数字,仍能分开,所以是暂时的完全。十二是三乘四,神的数字乘上人的数字,分不开了,所以是永远的完全。十在永远完全的数中仅少一点,加上了二,就成为永远完全。(如果这里十个再加上二个就成为十二个。)因此二十四章中的两个推磨者代表活着的信徒;二十五章中的十个童女代表已死的信徒。十是大部分之数,二是遗数。
创世记四十二章三至四节有十个哥哥二个弟弟;民数记十四章三十七至三十八节有十个探子和约书亚与迦勒;列王纪上十一章二十九至三十一节,先知将衣服撕成十二片,分成十片与二片。因此十是全数的大部分,预指已死的信徒占据全数的大部分。
这里童女的比喻不能按字面解;童女乃指在基督里得蒙新生的人。童女,意闺女(隐藏者),不能解作犹太人或不信者,惟有基督人才能当此名。童女六有一个目的,就是拿灯迎接新郎。灯在圣经中有许多意义:(一)耶和华的说话(诗一一九105);(二)预言(彼后一19);(三)基督徒的行为见证(太五14-16)。基督徒外表的宣言,该是出去迎接新郎;即使传福音,还是因为祂必快来的绿故。我们擘饼聚集也一样,不但记念主的工作,更记念主的再来,因日子已近。
二至四节:
有两等童女。许多解经家认为五个愚拙的童女是未得救的人,但有几十个铁证可推翻此说。现列出十五个较重要的证据,证明她们是己得救的信徒:(一)五个愚拙的由始至终都是童女,主对此并没有质疑,一直承认她们。(二)她们的灯中有光,并且这光能延续至半夜,足以证明是因圣灵发出好行为来荣耀神。八节的“要灭了”(are going out)是指还有光、仍未灭。(三)她们都出去迎接新郎,未得救的人绝不会迎接新郎。(土匪岂会打灯迎接官兵?)(四)“半夜有人喊说,……你们出来迎接祂。”(6节)这是向所有童女的呼喊,天使长不会喊错,主也不会用错字。(五)她们有油──有油在灯中,而无油在器皿里;油是指圣灵,故她们必是得救的。(六)那些童女都起来,这是指复活,已得救的才能,未得救的不能,还需等一千年。(七)五个聪明的同祂进去坐席,五个愚拙的随后也来了──同到空中,却不能有分于筵席。(八)十个童女只有行为上的不同,并无性质上的不同;她们始终是童女,并无真假之别,只有智愚之别。愚拙并没有不得救的意思。(九)她们的灯快要灭了,因为新郎迟延;如果新郎不迟延,她们就有资格与聪明的一同被提。(十)一直到十一节还说她们是童女,由此至终她们都是童女。(十一)九节说她们去买油。对未得救的人不能说买,只能说求,因为恩典是白白的;对得救的信徒才能说买──出代价。(十二)如果五个愚拙的是未得救的人,则人死后尚有得救的机会,因为聪明的劝她们去买油。(十三)假如五个愚拙的是未得救的人,五个聪明的不会说“恐怕不够你我用的”(9节)而推辞。假如五个愚拙的真是未得救的人,五个聪明的当然愿出任何的代价,岂能见人死不救呢?(十四)主说“所以你们要儆醒”(13节)。能够儆醒的,必然要有生命;假如五个愚拙的仍未得救,那就不可能叫她们儆醒,只能叫她们悔改。(十五)比较马太福音二十二章福音的筵席。二十二章是得救沉沦的问题,二十五章与得救沉沦无关。那边是关于王的得失,这边是关于童女的得失;得救是王的荣耀,国度是童女的好处。今天许多信徒解经,只注意到得救与不得救的问题,不知道得救后还有国度的问题。
聪明和愚拙不是天性上的不同,乃是行为上的不同。新约中有一处能证明:看马太福音七章二十四至二十六节,聪明的人就是行道的人,愚拙的人乃不行道的人。盘石是指主的话,沙土是指人的意思:造在盘石上就是一切都根据神的话而行,造在沙土上就是一切都根据自己的意思而行。箴言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在神面前头脑简单就是聪明,违背神就是愚拙。在神的话上说“但是”、“或者”、“照我看来……”的都是愚拙。照神的话去作,依人看是很愚拙,依神看来却是智慧。
两等童女只有二点不同:聪明的带油在器皿中,愚拙的没有带;聪明的能进去坐席,愚拙的则被拒门外。她们相同的点颇多:(一)都是童女;(二)都拿着灯;(三)都发光(荣耀神的行为);(四)都有油(圣灵);(五)都出去迎接(等候)新郎;(六)都睡着了;(七)都听见半夜的呼声;(八)都起来(复活);(九)都收拾灯(预备油)。相同的点虽多,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我们该何等谨慎!因是甚么,果就是甚么。今日的不同必生出将来第二个不同;以后的不同是根据现在的不同。将来的荣耀和羞辱,都是今天就定规的。
“却不预备油”──除了在灯里的油外没有再预备油,但聪明的童女另外预备油在器皿里。油在灯内,指圣灵住在重生的信徒里面;每一个基督徒(即使是初信的)都有住在里面的圣灵(见结卅六26-27;弗一13)。箴言二十章二十七节说,人的灵是耶和华的灯,鉴察人的心腹。另外,凡重生的都有基督的灵(罗八9);人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住在里面(林后十三5;约壹三24,四13)。主藉着圣灵住在我们里面,这就是器皿中的油。圣灵不只住我们里面,祂还要充满我们。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在我们重生时就有;但充满圣灵,要有重生后的追求。每个信徒都有圣灵,但不是每个都有圣灵的充满。器皿在灯之外,并非这比喻的着重点,油非固体,必须用器皿盛放。神的心意是叫我们充满与满有油,而不只是要求我们有灯中的油。要达到这个,收拾灯不是好方法,装饰灯也不是好方法,因神所注意的是我们有否另外的油,但信徒所注意的往往是灯的外表。越是无另外的油,越忙于弄好外表;但擦灯永远不能代替另外的油。
我们想接受一次的油就够了,但神要求我们有二次的油。第一次是神白白赐赠,第二次是需出代价追求的。凡不肯出代价的,不舍已、不追求的,绝不能得着第二次的油。让我们儆醒!今日我们很容易就混过去,别人看不出我们有否第二次的油;但那日必混不过去,我们都要被试出来。我们愿出代价么?圣灵的充满是被提的条件。气球充满了气才能上升,同样,充满圣灵的人才能被提。所以让我们出代价,预备器皿中的油,否则我们都要像那些愚拙的童女。
五至七节:
童女的历史。新郎的迟延,原是为试验谁聪明谁愚拙。起初,聪明的和愚拙的一样有亮光,也许愚拙的因此笑聪明的多事,另外带油。许多人起先都配被提,后来却不配,因为主迟延。以为主迟延的是恶仆,以为主早来的是愚拙。恶仆的比喻,教训信徒预备好今天就见主;童女的比喻,教训我们预备主突然的迟延。假若主在五十年后回来,你仍能准备好见祂么?当心你的灯只能烧至半夜,不能烧至半夜以后。若你只预备你的灯烧至半夜,主必迟延到半夜之后。不要轻看主的试验,主的迟延要显示出我们器皿中油的用处。我们的油能点半夜或整夜,完全视乎我们器皿中有没有油,起初的发亮,这里并不注意。
新郎就是主。在主迟延时,她们都打盹,睡觉了。睡觉在圣经中有二意:(一)灵性堕落(罗十三11-14;帖前五6);(二)死(帖前四13;约十一11)。这里不可能指灵性堕落解,因为:(一)聪明的和愚拙的同样睡着了;(二)聪明的没有因睡觉而受坏影响,表示睡觉在这里并非重要的事;(三)主没有责备她们睡觉,祂根本不理会睡觉的事;(四)注意十三节的教训,主教导我们效法五个聪明的童女一样的儆醒。可见,睡觉指灵性堕落根本说不通,因此可知睡觉是指死。
“半夜有人喊着说”,指天使长的呼喊(帖前四16;林前十五52),听见的人就是已死的信徒。童女都起来,指睡了的信徒复活。“新郎来了,你们出来”,双方都来,因此在空中相遇。“都起来”证明所有睡了的基督徒一起复活。这里童女好像有谈话的机会,而哥林多前书十五章五十二节说是一霎时,眨眼之间,又似没有谈话的机会。但请我们记得这里是比喻,比喻中有的时间常常事实上并没有。例如马太福音二十章一至十六节,最先作工的却最后得银钱,因此他们与主争论,但这样与主争论事实上绝不可能。马太福音二十二章一至十四节的婚筵也一样。所以我们读比喻要多注重教训,较少注重各样细节。
八至九节:
愚拙的童女发现了缺乏。新郎迟延的时候,愚拙的发现缺乏;新郎的迟延原是为试验出聪明的和愚拙的。愚拙的平日以为聪明的多事,另外预备油在器皿内;现在她们也发现需要油了。“分点油给我们”,指分圣灵的恩赐,但要知道圣灵的恩赐能分(徒八17,十九6;提前四14;提后一6),圣灵的充满却不可转移。单求圣灵的恩赐不够,必须恩赐与充满都有。我们不能点别人的油,不管是父母、兄妹或至亲,我们属灵的丰满必须自己出代价。假冒的属灵今天可混过,那日就不能了。要得着圣灵的充满必须和主交通、出代价追求,别人(属灵者)无论与你同住有多久,都不能帮助你。不要想我们能借别人的油,“借光”可以,借油却不可以。
“恐怕不够你我用的”,换句话说,不能帮助你。在这里主容许某种圣洁的自私,不能因别人愚拙,我亦(表同情)随她们愚拙。虽然我们该常常向人表同情,然而我们必须留守一部分圣洁的自私,否则“你我不够用”,两方面都受亏损,对方仍不能得你的帮助,你的帮助根本无济于事。
“自己去买”,这句话包含的意思包括很多:(一)至少那时还有买油的可能和机会。注意:这里并非指死人复活后再有得救的机会,因为未得救的死者不在此时复活。(二)暗示五个聪明童女的油当初也是买的,是她们出代价买回来的。由此可知懒惰的人不能被圣灵充满。(三)圣灵的充满是要出代价的,是买而不是讨的。买就必须先知道要买甚么,但不知买甚么的基督徒正多。他们并不知买油的必要,不知道买油的价钱,或者知道了却不愿出代价。今日信徒多不知道充满圣灵的重要。但要知道灯中的油不能点过半夜,只有加上器皿中的油才可以。单有新的欲望只使人痛苦,因为无能力作成。所以充满是必须的,而有需要就该出代价。不要以为只要得救就行了,应当先问代价。很多人听见代价太大,却不知油的重要。总之,要有油就非出代价不可。不能自得,得来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兴趣,乃是为荣耀神,为神作工。很多人喜欢以恩赐、能力作为装饰品,但神不给恩赐、能力来高举人。虽然不知道要付的代价是甚么,但必须知道代价无论如何一定要付。
在此,对付罪是先决问题,罪若未对吋,休想要出代价!对付罪不等于出代价,因为所有人都要对付罪,就是五个愚拙的童女也对付过。(四)属灵的事是出相当代价而得相当货品,代价出多少,油就得多少。十字架与圣灵是不能分开的,让主的被杀死显在你身上(林后四8-11)。十字架在你里面造出空间来,使新约能进入充满。新约的充满不一定要感觉到,只要有事实;正如心跳不一定能感觉到,但有心跳却是事实。神的独生子是白白赐下的,器皿中的油却是必须买的。
在圣经中是有四件事是必须出代价买的:1.买真理(箴廿三23),要知道真理必须要有实行真理的决心,并且要迫切追求才可;2.火炼的金子;3.白衣;4.眼药(启三18)。这种买并非对未得救的人说,因为神不能对未得救的人说买,而老底嘉最终还是教会。火炼的金子,指能经过试炼而不失败的信心,是胜过环境的信心(彼前一7)。神让你经过试炼是爱你,同时祂能在撒但面前得荣耀,正如约伯。说到白衣,在启示录中有二种:1.在神面前得的白衣,那就是主耶稣自己。我们披戴基督得以洁净,故此无白衣的不能得救。2.在神面前穿的白衣,就是主的灵在我们里面工作所发出的义。没有这白衣,便在神面前赤身,不能得赏赐。
(五)油总得要买,非买不可。被圣灵充满的事不是随便由你定规,迟早你总得被圣灵充满,不要想聪明的童女是走极端了。到那日,神必逼你如此的“极端”,以弗所书五章十八节说,“要被圣灵充满,”这是命令,我们今天就是遵守。
(六)五个愚拙的童女在何处买油?我们只能认为这句话是表明她们必须出代价来得着另外的油。)(七)或许有人以为,复活后怎可能再受痛苦?但圣经并不是这样认为。所有将来要下地狱受苦的人,都是要复活的。复活后有的人享受快乐,有的人要遭受苦难、永远的死亡。如果一个基督徒的脾气活时不改,死后也不能改。路加福音十六章中的比喻,财主的私欲、骄傲、自私,死后仍在,还是一样。死不能使人圣洁,否则人人都有一死,人人就都会成为圣洁了。所以复活后童女都要收拾灯。但愚拙的童女说“我们的灯要灭了”,可见那灯没有完全熄灭的可能。神给我们的生命,一次如此,永远如此。基督徒在圣灵的经历中要灭而不灭的情况颇多,有时是要灭了,但是圣灵却永不离开,圣灵不能因人的不忠而离去,但是圣徒当中灯要灭的人却多得很。
十节:“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那预备好了的,同他进去坐席;门就关了。”
“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油迟早需要,可惜她们去买时,主来了。“那预备好了的”──主不说那五个真童女,可知问题在乎预备了没有,并非只有能进去坐席的五个才是真童女。真的基督徒不少,最可惜是有预备的不多。坐席,指进入婚筵(见启十九7、9)。新妇是指新耶路撒冷,包括所有在旧约或新约时与神联合的人。启示录十九章是在国度前,启示录二十一章是在国度后,中间隔了一千年。但新妇只能作一次,由此可知婚筵时代有一千年,即千年国。婚筵是指同新郎在一起同享喜乐,这种喜乐是别人没有的。因此启示录十九章九节说,“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有福即喜乐(二十6),是指掌权,与启示录三章二十、二十一节中所说的坐席相似。启示录中一共有七次说到“有福了”(一3,十四13,十六15,十九9,廿6,廿二7、14)。马太福音二十五章为何不说是新妇?因为新妇是团体的,不可以看成五个五个,童女却是个人的。“门就关了”,门是指国度的门,并非救恩、永生的门,是享受筵席的门。
十一节:“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阿,主阿,给我们开门。”
愚拙的童女回来向主请求,因为油已买了。五个聪明的和五个愚拙的都是童女,有灯、有油、有光、同迎接、同睡、同闻喊声、同起来、同收拾,现在同有油在器皿内,唯一的分别是迟早的问题──分辨的时候。主曾责备那两个往以马忤斯的门徒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路廿四)主责备多马也一样(约二十)。迟早的问题实在重要。难道我们不知在地狱中受苦的人都信主么?可惜太迟了!愚昧人不爱惜光阴,智慧人爱惜光阴(弗五15-16),且被圣灵充满。弟兄姊妹,我们总要被圣灵充满,为甚么不在今天?为何要等到那时?
十二节:“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
许多人说五个愚拙的童女不得救,就是根据于此。但让我们仔细来看:(一)“他却回答说”,“却”字表示反常的意思,出乎意料。路加福音十五章二十二节说“父亲却吩咐仆人”,“却”字指出父亲所作的都出乎浪子的理想、希望。因此这里用“却”字是证明“不认识”并非寻常。(二)主认识一切得救的人(提后二10;加四9;约十14)。“认识”一辞在希腊文中有二字:基诺(ginosko)和欧依达(oid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较深层次的。(三)欧依达在圣经中承认的用法有嘉许、称许、赞成、喜欢等意义。(四)马太福音十章三十三节与路加福音十二章九节都是国度前的事,失败的基督徒并不沉沦,但在国度里,主不嘉许他们。(五)国度的赏赐完全在乎公义,主在此不承认他们是公义的,口气正如法官审判儿子一样,必须问儿子的姓名;这里的不认识,是指事而不是指人,即主不嘉许、不接受。
十三节:“所以你们要儆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
这里的教训是儆醒,主叫他们儆醒,祂并不是催促我们快重生得救。十节说那预备好了的,就是儆醒的,预备即儆醒,可知预备与儆醒连在一起。“预备”就是无未了之事,天天都可以交代。“儆醒”就是如此生活等候祂回来。我们信徒该天天可以交代,天天可以让主来。五个愚拙的童女起初也预备,也儆醒,可惜没有保持长久。预备是对自己,恐怕有甚么东西遗漏了;儆醒是对主,等候着时时都可能会见主。预备、儆醒、等候,必须要有圣灵充满(第二次油)的能力,靠人的自己不行,一会儿就软弱胡涂了。但若倚靠女灵,圣灵充满便自然显出荣耀神的好行为──果子。
真正儆醒的人自己常觉得没有完全的预备,不信任自己,谦卑听从。弟兄姊妹,单懂得预备而不儆醒预备,有何用处?有了预言的知识,将来却受亏损,岂不惨哉?预备吧!因主只看我们的灯与光;儆醒吧!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若能知道,就可不儆醒了。二十四、二十五这二章中,有五次说主来的日子无人能知,所以要重复多次,是表示非常重要。主不让我们知道祂来的日子,这是要我们儆醒。
十四至三十节:
他连得的比喻,可分成四大段:(一)家主托产(14-15节);(二)仆人的用法(16-18节);(三)第一、第二仆人的奖赏(19-23节);(四)第三仆人的审判(24-30节)。
要读这比喻必须先明白我们与神和我们与主两者的关系如何不同,否则难以读得清楚,许多地方必会发生难处和冲突。我们在父面前是儿女,但在主面前是仆人(奴隶);我们因信作儿女,但靠行为作仆人;我们靠恩典作儿女,但靠责任作奴隶;我们作儿女需要子,但作仆人需要灵。
这段是讲仆人与主的关系,不是儿女与父的关系。从马太福音十四章节起不再提起儿女与父的关系(永远的关系),而是说到主仆的关系(至千年国之后为止)。与父是得救、永世的问题,与主是得胜、国度奖赏的问题。这比喻是关于奖赏的问题,不是永世的问题,永世的问题早已解决了。
新约与旧约有根本的不同:旧约先有行为然后得生命,就是先作妏隶然后作儿女;新约是先有生命然后重行为,就是先重生然后作奴隶,因为神不想信徒用肉体来事奉神。
十四节:“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
“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原文无“天国”,原文是“它”。这里的“一个人”就是主;“外国”指不在这世上的国,与世界的国完全不相同,我们的国籍就是属于那国(腓三20)。“往外国去”指主升天(来九11;彼前三22)。“就叫了仆人来”该译作“就叫了祂自己的奴隶来”,仆人原文是奴隶。可知不是指犹太人,也不是指未得救的人,乃是指主自己所买来的人。昔日亚伯拉罕因与神有约,所以为儿子行割礼,又为买来的奴隶行。今日我们的地位是儿女(重生的),又是奴隶(被主的血所买),主要我们作奴隶来事奉祂。今日教会中有二派的极端,一派注重行为不注重信,另一派注重信不注重行为。
“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主要到远地去,所以将家业交托他们。此举是要试验仆人,因为仆人在主人面前尽可忠心,但主人不在时的忠心才算真正的忠心。主把家业托给他们,是要他们管理祂的家业。今天我们有同样的情形:事奉一位不见的主,而主已将家业托付给我们。这里与路加福音的比喻不同,路加福音有“你们去作生意”之句(十九13),在此主并未指示甚么,祂要我们自己寻求祂的心意而去作。能知道主的旨意而行,才配受奖赏;不指定仆人该定样作,才是真的试验。
十五节:“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
“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银子是甚么?有人说银子是财产、地位、势力、时间、生命、个人品格、好头脑、健康、教会中地位等。但我们说是恩赐,并非人的才干:(一)银子只有基督徒才有,外邦人没有,因为主分给自己的奴仆,别人的奴隶并没有;(二)银子按人的才干而给,不是随意给;(三)银子能加添──赚;(四)银子亦会收回;(五)并非神普通给人的东西,是主升天后才给的。照以上五点,银子绝非普通人所解释的财产、地位,若指地位,则外邦人亦有;若指长老,又怎能增加?
因此银子(他连得)是指圣灵的恩赐。因为圣灵的恩赐是(一)主特有的(徒二38);(二)能分的(十九6);(三)能加添的(林前十四12-13);(四)按人的才干而给的,例如彼得是渔夫,他得了得人如鱼的恩赐;约翰最能补网,他得了修补教会破网的恩赐;(五)在主升天后给的(约七39,十六7);(六)能弃置一旁不用的。故此保罗对提摩太说,“为此我提醒你,使你将神藉我按手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提后一6)所以银子无疑是圣灵的恩赐。
“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主只是提起三个仆人,“三”代表一切的信徒,正如七个教会的“七”代表一切的教会。三个又是代表三等仆人,否则主只有三个仆人。不可忘记这是比喻,不能按字面解。所以凡是信徒(即仆人)总有圣灵的恩赐,至少有一他连得,无人可以推辞说,“我无恩赐。”请你别推辞说,“我无恩赐;”,若没有,则你并非神的儿女。有了圣灵的恩赐,那日你总要交帐。
主给仆人银子多少是按着才干给的,今天人过分看重才干,但才干并不能代替银子,有才干无银子不能作事。但我们也不能轻看才干,因为才干能支配银子主按才干给我们多少银子我们不能定规,我们的银子该有多少是神定规的。因此得五千、二千的不必骄傲、满足,得一千的也不必惭愧、灰心、嫉妒,因为都是神所定规的。今天教会的信徒尊崇大的才干而鄙视小的,这都是肉体的活动。请记得,恩典是神所派定的,我们只须按神的恩赐而去作生意,如此教会中便能减少了许多分争与纷乱。
注意这里主怎样亲自分家业,并未另请一人来代理。故从古至今,教会都不能设立一个牧师,神学也不能给人恩赐,人的恩赐是神给的,并非人给的。赏赐也并非因银子有多少,二千与五千的得了同样的赏赐;一千的若能赚一千,也必得同样的赏赐。
十六至十八节:
说到仆人们如何作买卖。第一、第二个仆人知道主的心意是不愿意银子闲着,他们知道主喜欢银子增加,不停止在一处,所以他们去用银子作买卖。他们与主有同样的心,故此将来亦能与主享同样的快乐。然而作买卖并不易,要烦恼、挂心、冒险。这个比喻的目的是要给我们看见第三个仆人,领一千的最危险,最易埋下银行偷懒。他因银子少而惭愧,认为所能赚的太微小,便把恩赐埋在地里。人常说少不如无,但主说少好于无。其实主着重的不在多,乃是在于如何运用。有五千的需负五千之责,有二千的需负二千之责。今日信徒对于神的恩赐总是不满,如果有人盼望先得着某弟兄或某姊妹那样的恩赐然后才作工,那是妄想,神绝不会给。这比喻的着重点是领一千的仆人。虽然他不能讲一大篇道,一次救几百人,但他仍能为主作一点点,掘地埋银表明也是无勇气作事。让我们都有这样的心:祂愿意赐一点点,我们就愿意用那一点点。
注意这里的一千银子不是放在箱子或阁楼中,而是放在地里。原来地最会埋没神的恩赐,和地亲密立即会埋没神的银子,埋在地中使用不出神的恩赐。信徒刚刚在人面前说过笑话、秽语,怎能又立在他面前讲真理呢?这就失去见证了。所以让我们站住我们的地位,使用所领受的恩赐,不和世界亲密,避免恩赐被埋没。请记得肉体会使你看不起神的恩赐,世界会使你失去神的见证。
“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作买卖”,买卖是指流通的活动,是对外人的。求神使我们作流通的管子,把祂祝福传开去。若我们今天不学习如何用恩赐,将来便不能交帐,而在国度中再不能用恩赐了。
比较他连得之比喻与童女之比喻,前者指出运用圣灵恩赐的重要,后者指出被圣灵充满的重要。油是为自己,银子是为主。一切有恩赐的人都是为主造就教会,不是为造就自己,神从不给我们为自己的恩赐。所以人若埋没恩赐,主使受亏损。油是为生命,银子是为工作;有油──圣灵充满,才能善用恩赐。单有才干并无用处,因为无本钱作不成生意。故此信徒何等需要神的恩赐!恩赐需要圣灵充满,有银无油最危险,因此童女的比喻在前。哥林多人纷乱就是因为多银却缺油。有油无银,虽有好生活,却无好工作;正如无油有银,虽有好工作,却无好生活。因此必须有油又有银,有好生活,又有好工作。
童女的比喻说到被提,他连得的比喻说到审判台前与国度。童女被提的条件是充满油──随从圣灵的生活;仆人享受国度快乐的条件是用银子作卖买──忠心事奉主,二者相联。今天的工作,是预备国度中的地位。我们现在的工作似乎是幼儿园的工作,但将来工作会非常忙,今日学的本事都在那天使出来。注意主人并未指定他们一定要作买卖,但仆人们知道主人的心意,然后使用银子。可惜我们常盼望有人求你、请你来运用恩赐,否则就不肯使用,宁愿埋在地里。
十九节:“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帐。”
“过了许久”,试炼需要长时间。教会时期已有约二千年,时间久了人就顶容易忘掉主的托付。起初人最易热心,但过了许久,渐渐地失去当初的爱心。可是过了许久,当我们冷时,审判将要来到。“那些仆人的主来了,和他们算帐。”主的再来是最确定的事实,人可以说主迟延,但不能讥笑说主不来。马太福音二十四章的恶仆虽然恶,也只能说主必迟延。
今天教会的失败是不能领会主必会来与祂的仆人算帐。自从信主后,我们所作的或不作的,将来都要交帐,但算帐并非得救与不得救的问题。我们一切的工作(林前三10-15)、言语、思想,都要陈明在审判台前;并且是我们自己陈明的(罗十四12),并非像白色大宝座的审判一样有书卷记录。如果我们的过错是在血底下,已经审判了,则不用再提;若未悔改,未放在血底下的都要算数。因此让我们学习审判自己。若有一件事今日未受血的审判,那日必定要答复。一方面,神的恩典和爱从救赎的血中显明出来;另一方面,神的公义与圣洁在审判台前显明出来,祂不能放过我们的不圣洁。
基督台前的审判,不只审判我们所作的,也审判我们没有作的;盲目作的要受审判,销灭圣灵的也要受审判。请注意十九节是仆人的主人来,二十节是仆人来;主来,仆人也来。双方在空中相遇(帖前四17)。十九节的来是指主降临空中,二十节的来是指信徒被提至空中。
二十节:“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
“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另外的五千来。”领五千的先来,“另外的五千”,指在先前的五千以外。到了那时,人才会觉得另赚五千的宝贵,人才会着急没有另赚五干。故此得赏赐与否,并不是在审判台前才能定规,今天就可定规,问题在乎如何使用神所托的恩赐。因此信徒切不可轻视圣灵的恩赐,无论多与少。赚并非在审判台前作的,今天在地上就要完成。今天我们听见了圣灵的话,不可硬着心(来三7-8)。原本的五千与另外的五千都带给主,由此可知工作是为主,并非为自己。私下偷主的东西,必不是好仆人,我们一定要将荣耀归于神自己。
二十一节:“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单单读二十节,似乎得赏赐是因为赚的缘故。但二十一节凊楚给我们看见,赏赐是在乎良善与忠心,因此领五千、二千、一千的都能良善与忠心。“良善与忠心”──不是良善的基督徒,乃是良善忠心的仆人。另外赚的五千不是表明成功,而是表明仆人的良善与忠心。司提反表面看来是失败的,但从属灵的事实来看他作了良善和忠心的工作。忠心就是为主,必得赏赐。重要的是我们为谁工作。许多时候我们为追求成功,为着“另外的五千”,岂知非为主的成功的只是草木禾秸,主是要求我们对祂忠心。“好”乃是主的称赞;我们只要主的“好”。信徒所以忍耐劳苦,就是盼望主的“好”。
“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不多的事指今世主的工作。就是领五千恩赐的该作的工作还是不多,与国度中的工作来比还是小事。“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许多事指国度中的事。但是我们常误会,错看今世主的事,以为太大。教会像一所学校,信徒在其中学习,毕业后差到国度中应用所学的,所以我们在此可预尝来世的权能。
“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参来十二2)为何不说国度而说快乐?因为忠心的报答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外面的地位。与主同乐是最大的赏赐,比国度的荣耀、地位更好,因为我们与主同得满足。
“派你管理”,管理是权柄的问题;今天是忠心的时候,将来是掌权的时候。凡今天急着掌权的,必是二十四章的恶仆,神不能给他权柄,但喜欢顺服的主反而给予权柄。管理是在国度中,我们一面喜乐,一面掌权。主要叫我们喜乐,以弥补地上的痛苦,给权柄以补满在世的损失。凡忠心的必肯损失。我们不能活时作财主,死时又作拉撒路(参路十六19-26)。
二十二至二十三节:
主对领二千银子的仆人说的话与对领五千银子的仆人说的话一字不差,为何要重复呢?因为主所注意的并非买卖成功,或能赚多少的问题,而是忠心的问题。所以领五千银子的仆人与领二千银子的仆人所得的赏赐相同。主要求的是领五千的赚五千,领二千的赚二千,恩赐多少与人得赏赐并无关系。只要人肯忠心事奉,恩赐的生意永不会亏本。主要我们负责的是忠心的问题,不要羡慕别人恩赐多或怨叹自己恩赐少,赐多少恩赐是主的事。得多的主要求多,得少的主要求少。主奖赏那有五千的,不是因为他另赚了五千,乃是因为他的忠心。第一个仆人与第二个仆人所得的,照世人眼光看来,相差六千,但属灵的计算却认为五千另赚五千跟二千另赚二千是相同的。每个信徒都能得到同样好的赏赐。虽然我们没有保罗那样的恩赐,但恩赐虽比不上,赏赐却可相同,因为忠心事奉的机会相同。有二千银子的仆人最能安慰我们的心。我们得的恩赐可以比别人少,但忠心却绝不可落后于别人。
二十四节:“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比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那领一千银子的仆人是否得救?当然是。理由:(一)若此人不得救,那么所有基督徒都要得赏赐了。(二)若此人不得救,那等于主告诉我们基督徒无论怎样失败也不会受罚。(三)这仆人是主自己的奴仆,用血买赎回来的,因为主不能拣选一个未得救的人作自己的奴仆;圣灵绝不会用错字的。(四)主岂能把家业交与未得救的人?(五)受罚时主还称他为仆人,不过无用而已,是“无用”但却不是虚假。(六)他是受工作的审判,不是受信或不信的审判。若他未得救,主如何审判他的工作呢?应该审判他如何轻慢宝血才是。如果他赚一千银子就能变成得救,这样得救就并非因着信。(七)他和谁一同受审?是和得救受奖赏的仆人。未得救的人能否和得救的信徒一同受审呢?不能。在基督台前受审判的,都必定是已得救的。(八)若他未得救,主就不能责他不忠心、不拿钱作生意、不运用恩赐。试想主能怪未得救的人不去传福音么?主巴不得他不传,他埋得越深越好!(九)既然主来是指降临,仆人来是指被提到空中,那么被提的人中能有未得救的么?(十)主审判的是忠心的问题,不是信的问题。但主能要求未得救的人忠心么?(十一)主并未吩咐人把他带过来,是他自己来的。但未得救的人都不敢见主,并且巴不得把石头倒在自己身上来躲避主。然而那仆人并未少主一块钱,他吃自己的饭,自以为有功无罪。(十二)这比喻与路加福音十九章的比喻相合,那里不忠的仆人与不得救的人分别得很清楚,不能相混。
然有人间何故他被丢在外面黑暗里?黑暗难道不是指地狱么?但若是指地狱,就要改用火湖,并且那是在千年国后,而这里是在千年国前。
二十四至二十五节:
并非真有人敢这样说主,主只是藉此显明人隐藏的心意。“忍心”是指主的严厉,所以他怕。他的失败是在于没有真正认识主,不知道主的恩典。他以为主是太严了,因此自己仍是在西乃山下(出二十18-21)。所以,我们在恩典的时代不必怕,主负责我们的成功,我们只需负责忠心。
二十六节:“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如果我们的主是未种要收割、未散要聚敛,祂不会要求我们甚么;但祂是已种已散,当然会要求我们。我们在审判台前无辩驳的余地,情形像慕迪所说的,懒惰的人不能得救,懒惰的人不会得赏。我们千万不可想,既然恩赐这么小,不如不用吧。不要等到有空闲才来事奉,正如我们劝人不可等到有空闲才信主。
二十七节:“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
“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恩赐能分给别人作买卖,最少该放给兑换银钱的,不该埋在地里而不分给别人。我们所得的恩赐虽小,也不该不用。为甚么不尝试运用去抢救一人,帮助一人,安慰一人?工作成功与否,不是我们负责。若我们还未救一人,那多可惜!我们最少也得救一人。
二十八节:“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
第三个仆人受到二种惩罚:被夺与被丢;正如忠心的仆人得到二种奖赏:快乐与权柄。“给那有一万的”,证明主并不是忍心的主,祂没有留下甚么给自己。
二十九节:“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是原则。有的,指今天有的;没有的,指今天没有的。今天有的将来必得增加有余──升高,管理更多的事。在国度中用恩赐的地方比今天多许多。但今天没有的将来也必没有,凡今天不看重恩赐的,将来恩赐必被夺去。
三十节:“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这是第二种刑罚。外面的黑暗是相对的,并非是绝对的,要知“外面”指甚么,必须先明白主在那里说这些话。当主降临时,圣徒会被提至空中,在审判台前受审,而这些话是在那里说的。因此外面是指空中的外面。新约从没有一次称地狱为外面黑暗里。并且地狱不是黑暗的,因为有火在烧。主降临时,祂会被黑暗包围,但里面有荣耀(诗十八9-11)。因此这里的黑暗应该是主降临时四围的黑暗。“哀哭”指懊悔失去机会,没有善用一千银子。“切齿”指埋怨自己为何要这样损失,不能有分于权柄与喜乐。
有三件事互相发生关系;主的血、十字架、审判台。虽然无明显的圣经章节联起这三样,但在生命与经历上,这是不能推翻的事实。基督的十字架是三者的中心,审判台是将来的,血与十字架是过去的。血与十字架所漏掉的(未曾对付的罪和失败),在审判台前都不会漏。十字架所漏掉的,至少也须经过血(赦免)。信徒要在审判台前有平安,必须先经过血与十字架。血是为着洗净、救赎、涂罪,较客观;十字架是为着钉死罪、旧人、世界、旧造,在我们身上较主观。我们的失败会影响二方面:神、自己。人若犯罪、与神断绝了交通,只须靠血,仍能洗净,与神恢复交通。血对付罪,但十字架对付罪的能力。血能赦罪,但不能保证下次不会再犯。因此魂、世界、肉体,都需要十字架来对付。血带来赦免,十字架带进释放。
一切经过血底下和被十字袈对付过的罪和失败,在审判台前都不会再被审判。在审判台前,主要审判我们的闲话、意念、工作。但已经成事实的失败,必须放在血底下。审判台前的光虽锐利,却照不出血底下的罪。如何对付喜说闲话的舌头呢?需要十字架。以信心接受十字架,承认我们的旧人已钉在十字架上,这样审判台绝不能从十字架上寻出东西来审判。血洗净后,还须回到十字架,否则有重犯的可能,这样在审判台前就又有受责的可能了。
三十一至四十节:
绵羊与山羊的比喻。这比喻是论到外邦人的。按照圣经全世界共分有三等人:犹太人、教会、外邦人。犹太人与教会已在二十四章与二十五章中说过了,故此处讲到外邦人在末期的预言。但现在对于这个比喻有二种解法:(一)指将来普世的审判;(二)指对基督徒的审判。二种说法都错误。
壹 非指将来普世的审判:
(一)若指将来普世的审判,这审判必须包括犹太人、教会和外邦人,不论已死或活着。今日教会中有许多人错误的认为有普世审判的事实,但是圣经从没有普世审判的思想。圣经是将审判分开,有对教会的、对犹太人的、对外邦人的。人以为惟有到审判台前才能知道能否得救,就是错误根据于此比喻。许多人盼望死后还有得救的希望,故此今天的教会成为盼望得救的地方。若真有普世审判一事,我们今天就不能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得救了。
(二)在这里受审判的是谁?三十二节的“万民”其实是误译,应该译为“列国的百姓”,或“外邦人”,或“各国的外国人”。故此受审判的明显是外邦人(太四15,六32,十5、18,十二18,二十19、25中都有这字,这字在希腊文中包括一切的外邦人──罗十五11;徒十五17)。
(三)在何时受审?乃在千年国前(34节)。启示录二十章十一至十五节说在千年国后还有(白色宝座的)审判。由此可知绝无普世的审判。
(四)地点在那里?“祂坐在荣耀的宝座上。”启示录三章二十一节有两个宝座,父的与子的。今天主坐在父的宝座上,将来要坐在自己的宝座上。马太福音二十五章三十一节的宝座就是主自己的宝座,在国度中地上的宝座。若列国的人不在地上而在空中,那如何再分国界呢?若不在地上,那受审的人必须被提,但被提的人中不可有未得救的人。
(五)受审的都是活着的人,并没有死人。圣经中只有两次复活,中间相隔一千年,而第一次复活的人中并没有未得救的人。这里山羊是沉沦的,所以绝非首次复活的,因此与基督徒无关。
(六)当时撒但尚未被扔在火湖中,四十一节“所预备的永火”中的“预备”证明仍未完成。这里的审判如果是白色宝座的审判,那时撒但早已被扔在湖中了。
(七)人子是主在国度中的名字,主在千年国后要把国交与父神(林前十五24)。
(八)预言必须和别处的预言合起来解,而圣经中明说审判有好几次。
贰 非指教会的受审:
有人以为羊必定是指基督徒(约十),但这里却不是,理由如下:
(一)万民指外邦人;(二)这些人从未认识主;(三)他们的受审不是凭摩西律法,不是凭信心,只单凭行为,由此可知并非犹太人和教会;(四)教会的蒙拣选是在创世以前,他们的被拣选却是从创世以来;(五)他们待最小的一个弟兄好而不自知,若是基督徒,怎能不知?基督徒待主的小弟兄好,明显是为主的缘故,如犹太人赒济,也是为耶和华的缘故;(六)我们基督徒的审判不是在地上,而是在空中;(七)这次审判并非关于首次复活的,因有未得救的人。(八)这里是永生和永死的审判,这种审判信徒早已解决了;(九)得救的与未得救的在神眼中不能合在一处;(十)小弟兄中的一个是信主的,必与绵羊山羊有别。若绵羊是基督徒,则与山羊相混不清了;(十一)基督徒明知要爱神的儿女,但他们却不知;(十二)若绵羊山羊指基督徒,那么基督徒得救便不是由于信,而是由于善待小弟兄了。(十三)若人得救是靠施食、留宿、送衣、望病、探监,那么小弟兄自己就永无得救的机会了。
绵羊和山羊的比喻可分为四大段:(一)召聚绵羊和山羊(31-33节);(二)与绵羊对话(34-40节);(三)与山羊对话(41-45节;(四)结局(46节)。
第一大段:召聚绵羊和山羊。
三十一节:“当人子在祂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
主在二十五章中的名字都有意义:新郎,是对童女;主人,是对奴仆;人子,是对外邦人,因与普通人类发生关系。严格来说,三十一至四十六节并非比喻,因并没有“好比”之类的字词,实在是一事实。人子有审判的权能。在约翰福音五章二十五至二十七节中,神子叫人复活,这是和教会的关系;人子执行审判,这是和外邦人的关系。人子与国度也有关系,但以理书七章十三、十四节给我们看见,主要来设立国度,所以必须先审判世人,只有经过审判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将来国度中的子民。我们将来要与基督同作王、掌权。但若没有国民怎作王呢?那有一个国是没有国民的呢?
“在祂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主的荣耀有:神格的荣耀,道德的褮耀,作人的荣耀,神给祂的荣耀(腓二9-11)。这里的是神升高祂而有的荣耀,这荣耀是因主顺服至死而得的。国度是神给他的奖赏,这荣耀并非永世的荣耀。
这里的光景与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三十节的相同,因此这里的审判紧接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三十节。人子同着众天使降临,是为了召聚万民。这些外邦人并没有跟随敌基督者,那些跟随的外邦人必早被主口中的剑所杀。这些人未信主,也未曾跟随敌基督。
“要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今天主的宝座对我们是施恩宝座,使我们可以随时前来得帮助(来四16)。那天是荣耀的宝座,是圣洁的,立时就要施行审判。
三十二节:“万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祂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
“万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万民指所有的外邦人。“聚集”该译作“被召聚”。将来活着的外邦人所受的审判有两种:有一班因跟随敌基督,在耶路撒冷被主口中的剑杀灭;另一班没有跟随敌基督的,占大部分。(跟随敌基督的外邦人所受的审判──见弥四11-13;番三8;亚十二3;启十六14,十九19、21;珥三12。他们受敌基督的鼓动,出来要毁灭犹太人,遭主降临而灭绝。)
“祂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这是三十一至四十六节中比喻的目的。主在圣经中共有三种不同的羊:(一)教会中的信徒(约十);(二)犹太人(诗八十1;耶廿三1-4,卅一10);(三)外邦人(结卅四20-22)。因此羊不一定是指基督徒。先分开,后定罪;而白色宝座的审判是先有审判书,然后执行。由此可知不是凭行为审判,而是凭天性审判。
三十三节:“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
右边,指荣耀的地位;主得荣耀后,升天坐在父神的右边。第二大段:与绵羊对话。
三十四节:“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
“于是主向那右边的说”,那时主也作外邦人的王,那就是说异邦时代过去了。“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我父”,不是“我们的父”,指明他们与主无关系,因而可知并非基督徒。这些人并不认识父,主当然不能对他们说“我们的父”。“赐福”乃是指地上的福,而教会有属天的福。
将来天国有三个不同的范围:(一)属地的国,就是神当初赐给亚当的福,有权管理万物,地亦为人效力,出产众多。人堕落后,经已失去,所以主说“创世以来”。(二)犹太人的国,范围是在迦南地(创十七6-8),从尼罗河至伯拉大河,范围虽在迦南地,但王权却达到国外。(创世记十七章十六节说到多国之母,君王(复数)从她而出,以赛亚书六十章十二节、申命记十五章六节说到外邦人屈服于犹太人。)(三)属天的国(林前十五50-52),属灵的国。这里二十五章三十四节说的国是指第一种。
三十五至三十六节:
绵羊与山羊的分别就在此处。绵羊为何能承受国?因为对主的弟兄行了施食、送衣、留宿、望病、探监等善事。信徒在审判台前受审判是凭忠心与否,犹太人受审是凭拜兽与否,已死的外邦人在白色大宝座前受审是凭生命册与书卷。这里的外邦人在主降临时还活着,他们受审判是根据行为──怎样对待主的小弟兄。一切善待主最小弟兄的,便是好的外邦人。
四十节:“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最小的弟兄是谁?主有三种不同的弟兄:(一)同族的犹太人(徒七23-26;罗九3;申十七15);(二)肉身的弟兄(太十二46-48,十三55);(三)信徒(十二48-50)。这里的最小弟兄并非指同族的犹太人和肉身的弟兄,因为在马太福音十二章中,主早已把这种关系打破了。因此这里的最小弟兄是指活着、经过大灾难的信徒。主与这班最小弟兄是合一的,作在最小弟兄身上就是作在主身上了。
得胜者先被提,留下大部分的信徒要经过大灾难,到处受逼迫。这班绵羊曾听见天使所传永远的福音(启十四6-7)──敬神,不拜偶像;这些人于是不跟随潮流逼迫基督徒,并且不拜偶像。这些人敬畏神,善待基督徒,并且他们的行为是在大灾难中作的,非常不容易。王的审判是根据于人的行为,不讲属灵的事,可知他们不是基督徒。他们诧异主也认可他们;而他们行善并不是因主而作的,更可知不是基督徒了。
第三大段:与山羊对话。
四十一至四十五节:
这些恶人受刑因为他们没有善待基督徒。可见在大灾难中善待基督徒并非易事,因此主要报答绵羊的善行。
第四大段:结局。
四十六节:“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
恶人要往永刑里去无疑,但义人是否得救?是的。他们不是“得”永生,乃是“进入”永生。信徒是带着生命进入里面,他们却是进入永生,二者有分别。
他们得回亚当的地位,旧约中有因义而受地土的根据(诗卅七10-11、22、26-29、34;创廿七28)。
最得安慰的是:信徒虽然要经过大灾难,主还记念他们,差天使传永远的福音。这里我们要学功课:对待受苦的弟兄须小心,不可作约伯的朋友;主与信徒合一,他们虽然下在监中,主还是与他们同在。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