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十章
路加福音10:1-24
现在我们开始来看路加福音特有的一个段落。从10:1-18:14里的资料,都是马太、马可、约翰三本福音书所没有的,只有11:14-32例外,这小段经文也出现在马太和马可福音中。但路加为了说明起见,秩序有一些颠倒,他将马太和马可较早记载的那些发生在加利利的事,放在较后面。
那段期间,我们主大部分是在“约但河那边”的地区从事祂的工作。现在我们通常称这个地区为比哩亚。当时一切行政和活动的中心是耶路撒冷和犹大,那是一个骄傲、怀着敌意、自以为享有特权的地方。它的北边是撤玛利亚;犹大地的人一向对撒玛利亚人怀有敌意。再北就是加利利,“外邦人的加利利”是一个蔑视的称呼,犹大一向对加利利心存歧视。还有第三个地区比哩亚,位于“约但河那边”,犹大对它的态度,既不是仇视,也不是轻蔑,而是一种冷漠。从耶路撒冷和犹大的立场来看,比哩亚是一个最被忽略的地区。
有了这样的了解,我们就会立刻看见,我们的主将祂在世最后六个月的时间在这个受人忽视的地区度过,实在是一件富有启示性的事。路加在这一大段(10:1-18:14)中,述说了许多主在这个阶段的事工。马太和马可都没有记录这个阶段发生的任何事。约翰记录了一些,例如主两次去耶路撒冷,一次退到约但河外的伯大尼安静休息,以及祂使拉撒路复活的事。但是路加所记载的,和约翰所记载的没有任何重复的地方。
我们现在要讨论的这段经文(10:1-24),记载了主差遣七十个人的事。耶稣对他们的差遣,是祂所用的一个新方法。那是一项有计划的行动。我们看祂头三年的事工,似乎缺乏我们所谓的“组织”。这里正好相反,说明了祂如何详细组织祂的工作。祂“设立七十个人,差遣他们两个两个的,在祂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
这是祂公开服事的最后一个行动,祂详加计划;我们今日也许会称这是一种密集的行动。祂想要去许多地方,祂先选择好要去的地方。那些地方都是在约但河那边,是为人忽略的地区。祂差遣七十个人,两个人一组,一共三十五组,去到祂选择好的地方,好为祂最后要亲自展开的密集传道行动事先作准备。
这个故事分成三部分:
1·2-16节是祂对七十个人的托付;
2·17节,他们的工作报告;
3·18-24节,祂对他们的报告所作的回答。
主对七十个人的托付(2-16)
祂对七十个人的托付,性质上和马太福音所记祂对十二个门徒的托付很相似,但是这其中也是有差异的。祂差遣这七十个人出去的时候,并没有托付他们赶鬼,或叫死人复活。虽然我们看到,他们确实赶了鬼,但祂并未告诉他们这样作。这些只是他们工作中一些急速、短暂的事工之一。
祂要他们作甚么呢?有两件事,“要医治那城里的病人,对他们说,神的国临近你们了。”祂给他们权柄和能力医病,但是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向人宣告神的国临近了,也等于说,“天国近了。”
那么,我们主的心中,为甚么会兴起这样的计划和行动?祂看见甚么,使祂决定拣选七十个人,两个两个的差遣他们出去?答案在祂说的第一句话里,“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
祂看见了庄稼。我们的主所看见的庄稼是甚么?圣经中有三处记载祂用庄稼来比喻祂所看见的景像,祂也因这些景像动了怜悯。依照时间先后的秩序,约翰记录了第一件事。耶稣在撒玛利亚时,祂说,“你们岂不说,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么,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可以收割了。”
如果门徒组成一个委员会,去调查撒玛利亚这个福音工场的情形,我可以料到他们调查的结果是甚么。他们会调查那个地区,人民,回溯他们的历史,然后下结论:毫无疑问的,撒玛利亚需要基督的福音,但是这块田地太坚硬了,我们若想要有所收成,还得花费一番功夫。我们必须先犁好荒芜的土地,播下种子,耐心等待收成,“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这是他们的见地,但祂说,“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可以收割了。”
他们可能耽误了收割,祂说庄稼已经熟了。但那确实是一个荒凉的国度,撒玛利亚人仍陷于黑暗中。基督说,不错,他们是荒凉的,但这正是我收割的时机!
祂第二次使用收割的比喻,是在加利利。马太福音9章告诉我们,
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祂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
祂看见百姓困苦流离,被狼群追赶,四处逃逸,昏倦欲死,祂就说,这就是待收的庄稼。
这里祂差遣七十个人出去,是祂第三次使用庄稼的比喻。祂现在是处身于一个被人忽略的地区。最初祂是在被人憎恨的国度,然后祂到受人篾视的地区,最后祂到了这个被人忽略的地方。这就是祂开始这个行动的原因。如果你知道任何一个国家,正处于最艰难的地步,正陷于拜偶像的黑暗里,那么,这就是庄稼了。这世上何处有败坏、荒凉,基督说,那儿就有我们待收的庄稼。
耶稣对他们的嘱咐中包括两个命令:祷告、去。“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单单祈求还不够,“你们去吧!我差你们出去。”
他们一切的权柄,都可以在这句话“我差你们出去”里找到。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其中那一个字上面?不是“你们”,而是“我”。所以当他们出去的时候,他们知道他们是在祂的托付下出去的;祂既拣选他们,差遣他们出去,祂就要负全责。
“不要带钱走,不要带口袋,不要带鞋。”钱囊是装钱的,口袋是装食物的,鞋子则是为了舒适而换穿的。
“在路上也不要问人的安。”不要有任何耽搁,因为在东方,彼此问安常常很花时间,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在这上面。
然后祂告诉他们当有的问安礼貌,“无论进那一家,先要说,愿这一家平安。”祂是说,你进入别人家的时候,要像一般人一样问安,说愿这一家平安。但是这句问安的话有一个新的,更深远的内容和意义。“那里若有当得平安的人,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里,不然就归与你们了。”
接着是7,8,10节所记载的托付。这七十个人被差遣出去代表祂,也代表神。因此这些神的代表出去的时候,都带着一个伟大的信息,“神的国临近你们了。”
七十个人的工作报告(17)
第17节记载他们回来,以及回来以后的报告。祂没有差他们出去赶鬼。他们回来了,每一个人都有一番战果,他们实际上是这样对祂说:我们已经传扬了信息,作了你要我们作的事,并且更进一步的,你没有提到要我们赶鬼,但因你的名,连鬼也服了我们。这就是他们的报告。他们报告了他们所获得的大成功。
他们一回来就向祂报告,这是很有意义的。有时我在想,今日阻挠基督教事工的因素之一,就是那些在公开会议或印刷品中出现的报告。如果我们只向耶稣报告,那该有多好!十二个门徒也是这样,单单向祂报告。我们想要知道更多关于他们访问的城市之消息,想知道这些城市的名字,会众的数目,他们发现当得平安的人有多少,以及他们工作最有效的中心地点等等。但是,为甚么我们渴望知道这些特别的事?我们想要统计数字,实在是一种出于自我中心的表现,是出于肉体,不是出于圣灵。
主的回应(18-24)
最后,让我们细察祂对他们所说的话。祂对他们的报告有甚么评论?祂首先说,“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这就是从祂的观点所看到的撒但的整个故事。祂看到最起初的撒但,如何变成现在的样子。“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这是撒但的历史,也是他的命运。他们回来了,他们因为鬼服了他们而略感惊讶。祂实际上对他们说,他们用不着惊讶。祂知道撒但的本相,祂知道从神权柄管理的立场所看到的撒但最初、现在、整体的面貌。“我已经给你们权柄。”“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我差你们出去。”这几句话就说明了他们得胜的原因。
“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这里的重点自然是在“你们”上面。祂在批评他们,责备他们。但是祂又以奇妙美丽的声调结束这一段谈话,“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
请把这句话和前面那一句“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连在一起。你们是天上的公民,撒但却是从天上堕落的。你们因着和我的关系,就活在高过撒但的领域里,撒但是在你们脚下。你们的名被记录在天上了。不要因个人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要为更大的事喜乐,就是你们已经属于天了,属于宝座,属于神,属于那国度,你们能够胜过仇敌一切的势力。
仔细观看这个故事的结尾。“正当那时,耶稣被圣灵感动,就欢乐。”这不是表达祂心里的感情,这里的意思是祂在圣灵里欢乐。为甚么欢乐?答案在祂对父神所说的话里。“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
那就是说,聪明人把二加上二,就得到四,此外甚么也看不见,这就是他们的数学。还有更多的事,对他们就隐藏起来,只对婴儿显明。基督欢乐,是因为神国那深远的奥秘,对婴儿是显明的,向聪明人就藏起来。“父阿,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然后祂再度向那七十个人说话,祂说的这段话,马太也有记载,但是在另一个场合说的。祂在这里说,“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是谁;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是谁。”
然后,祂转过身暗暗的对门徒说话,而不是对群众说话。这一段话(23-24节)表明了基督认识到,祂的使命是何等伟大。
差遣七十个人出去的故事,是一个奇妙的故事。说到了主在那受人忽略的地区,特地展开一项计划周密的运动,以及接着发生的事,祂的教训,以及祂对那一群人在工作上的指示。这故事里面基本的原则是永远不变的,今日对于我们仍然是一个活泼的信息。
路加福音10:25-42
本段经文清晰而生动地记载了我们主的事工中,所发生的两件事。
1·25-37节,一个律法师提出问题,连带引出了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
2·38-42节,让人看到伯大尼一个家庭的情形。
律法师的提问(25-37)
先来看那个律法师的故事。“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路加所用的“试探”,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动词。在新约中,我们只看到其它两处地方用到这个字。福音书作者记录我们主受试探时,都末用到这个字,但他们提到耶稣对魔鬼说的话,“不可试探主你的神!”时就是用的这个字。另外一处是在哥林多前书10:9,保罗警告他们不可试探耶稣基督。因此我们不妨这样翻译,“有一个律法师起来,彻底的试验耶稣。”
这人问的是一个非常真实的问题。我想这律法师可能一直在场听祂说话,现在他站起来,提出一个问题,在他看来这个问题可以彻底地试验耶稣。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别有用心的问题。“我该作甚么才可以承受永生?”没有一个问题比这个更重大了。
对我们而言,“永生”就是受洗,承受祂救赎的恩典。但是这律法师用这个词时并不是此意。在当时,“永生”是神学上极普通的用词。我们可以从拉比的著作中找到它。希列(Hillel)说,“明白妥拉(Torah,律法书)话语的人就有永生。”那些人所谓的永生,不只是一个长远活下去的生命,而是一个丰富、完全、圆满的生命,一个真正的生命。这律法师说,夫子,我当作甚么才能得到永生呢?这真是个重大的问题,他用这问题来彻底试探耶稣。
主回答说,“律法上写的是甚么?你念的是怎样呢?”祂把这人带回律法上,因为他是个律法师。基督实际上是说,你问的问题,你自己已经有了答案。答案就在你所精通的律法书上。你问我如何得永生,得丰富的生命,这些都写在律法书上了,你是怎么念的?显然这律法师立刻快速的,充满自信的回答,“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这是很奇妙的。马太22章告诉我们,后来有一个律法师要试探耶稣(这里的“试探”是一个较弱的字),就问祂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那一条是最大的?祂的回答和前面那个律法师的回答完全一样,“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就是永生的奥秘。
接下去我们读到,“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这不是说,他开头是不诚心的;只是因为祂击碎了一些他所知道的事,所以他要设法替自己辩解。他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他已经被击中要害,他必须设法逃脱。他明白自己没有永生,他想为自己找一个没有永生的借口。他想证明自己违反律法是有道理的,所以他问,“谁是我的邻舍呢?”
耶稣用一个故事来回答他,然后又问他一个问题,最后对他说,“你去照样行吧!”
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
这个故事第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基督一直没有回答律法师的问题。祂在祂的回答里,改变了那个人问题的重点。那人说,按着律法我应当爱邻舍,但谁是我的邻舍?基督的回答里没有告诉他,谁是他的邻舍。基督回答的重点在,问题不在于谁是你的邻舍,而是,你是否是一个邻舍?那个撒玛利亚人是这人的邻舍,但祭司和那利未人都不是邻舍。撒玛利亚人作了邻舍当作的事,他走过去探视这受伤的人,为他包裹伤处,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他到店里去照应他。
律法师问,谁是我的邻舍?基督回答,你自己先作一个邻舍,你何时尽了邻舍的本分,你就会在那需要你帮助的人中找到邻舍。他问,谁是我的邻舍?我应当去爱谁?基督实际上说,你若尽了本分,你若真正爱神,你就会爱人,你会在那些需要你的人中找到邻舍,你若不爱神,就根本不会看他们一眼。祭司和利未人掉头而去,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怜悯,因为他们不爱神,因此一看见这个被强盗打伤的人,他们就从另一边,循安全的道路走掉了。
这位律法师承认,那个撒玛利亚人才是这人的邻舍。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注意这个故事中所出现的“行”。那人说,我该怎样行?(中文圣经作“我该作甚么?”)耶稣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律法怎么告诉你,你就去行。那人想证明自己有理时,祂就说,“你去照样行吧!”
守律法可以得到生命,但是我守不了,我无法靠着自己的力量守律法。然后祂来了,祂赐给我生命,我得以重生,可以开始去行。在祂与我一起遵行之前,我应该完全照着律法的要求去行。有许多古老的说法倒是很精辟的,我父亲过去常说,恩典和律法的差别就在此。律法说,如此行,你才能存活。恩典说,你活着,就能如此行。新的生命不是要使我们脱离律法在道德上的要求,乃是帮助我们去遵行这些要求。
在伯大尼的一个家庭(38-42)
路加说,“一个村庄。”约翰说出了这个村庄的名字伯大尼。路加说,马大接待祂到自己家里,她有一个妺妺,名叫马利亚。马利亚显然是次要的。但约翰却写道,“伯大尼,就是马利亚和她姐姐马大的村庄。”路加说,那个家是马大的家。约翰说,伯大尼是马利亚的村庄!显然马大是一家之主,负责接待客人。
路加告诉我们,那一天耶稣到他们家中作客。对他们来说,那真是个大日子。也许那是他们第一次接待祂,但也很可能祂已经多次造访这个家庭了。
现在来看看这两位妇人:马大和马利亚。
马大
路加形容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套句现在的话说,她忙得心慌意乱。马大的心多么伟大!耶稣是客人,马大心中第一要紧的事,就是让祂受到最周全的招待。我也曾见过这样的妇人,她们出于爱心,为了使客人享受完美的招待,她们冲进冲出,忙个不停,好像有千头万绪的事待作。神怜悯她,她是出于一片好心。但是,她想用服事来表达她的爱心,却收到了反效果。她因为忙得心慌意乱,以致于忍耐不住,冲进去抱怨耶稣和她的妹妹都不体贴她。她说,“你不在意吗?”
马利亚
再来看马利亚,她在作甚么?她“也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的道”(中文圣经无“也”字)。注意这个“也”字。它可能是说,马大和马利亚一起坐在耶稣脚前,但如果这样,这个故事的下半段就矛盾了。因此它的意思一定是,马利亚作完了接待的工作,“也在耶稣脚前坐着。”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有些人以为马利亚甚么事也不作,只是坐在那里享受。如果她是这样的话,基督就不会称赞她了。马利亚明白一个深奥的秘密,就是爱心最终的表现不是在服事上,而是表现在奉献、作门徒上。
我们看了主对这两个妇人的评价,就知道我所言不虚。祂非常温柔,但也相当明显地责备马大(41-42节)。祂没有说马大所操劳的那许多事不好,但祂说,你在这许多事上独缺了一件不可少的事,就是学作门徒,认识与我的关系。你不可一味付出,你也需要花些时间去接受,坐在我的脚前受教。所以祂夸奖马利亚,祂说,“不可少的只有一样。”马利亚得到了,她选择了那上好的。如此,强调了马利亚坐在主脚前所显示的德性。“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学到了这个秘诀。
神要我们明白,甚么是“服事与敬拜连结”。我们在约11章;12章里,可以找到这个故事的结尾,在那里我们再度看到这两位妇人,以及过去这段时间对她们的影响。──《摩根解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