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路加福音第十三章

 

回答传闻的话(1315

然后,有人打断了祂的话。“正当那时,有人……。”留意路加所特别标明的时间,“正当那时。”这些人为甚么要在当时告诉耶稣彼拉多所作的一件事?那时有一些热心的加利利人违反了罗马的律法,彼拉多听见这事,就差遣一队征讨军前去。兵丁到达的时候,那些加利利人正在献祭、敬拜,他们就杀了加利利人,将他们的血搀杂在祭物中。我认为,如果不是耶稣清楚地解释了,我们就无法知道他们将这事告诉耶稣的原因何在。

祂说,“你们以为这些加利利人比众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这害么?”祂给了他们另一个有密切关系的例子。我一直相信,告诉祂这事的那些人是犹大地的人,他们对那些加利利人根本不存任何同情心。我想他们可能带着幸灾乐祸的态度对祂说这事。祂采取了这个例子,但是另外又提到了一件发生在犹大的中心地点──耶路撒冷的事。就是从前西罗亚楼倒塌的事件,当时压死了十八个人。

再进一层来看这事。祂已经责备他们不知道分辨这时候;他们就来到祂面前,他们实际上是说,我们可不像你所说的那样盲目。我们认出了你那个有关法庭的比喻里,所暗示的审判的行动。为了表示他们明白,他们就告诉祂加利利人和彼拉多的事件。他们沾沾自喜地站在那里,实际上他们从未像当时那样盲目过。

耶稣对他们说,真是这样吗?你们以为那些加利利人的罪,比其它加利利人的罪更重吗?你们以为这种灾祸是显示他们的罪孽极重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错了。你们误解了公义和公平,误解了那位官长、对头、法官、差役行事的方式。

“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你们以为那些在西罗亚楼倒塌时丧生的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

这些人所举的例子,适足证明他们的眼瞎。他们不了解神。那不是神的方法。大灾难不是证明某种特殊的罪。他们认为身体的遭害是象征道德的败坏,其实不然。一个人即便不遭彼拉多杀害,他仍会灭亡。即使没有高楼倒塌压死他,他仍会灭亡。他可能死在自己的床上,四周亲友环绕,甚至乐声不绝;但除非他悔改,否则他仍要灭亡。耶稣所说的“灭亡”,不能以身体方面的用语来解释,它在属灵范畴中有更深刻的意义,但他们在这方面却瞎了眼。

无花果树的比喻(1369

接着祂讲了一个比喻,来启示神管理人类生活的原则。一个人在他的葡萄园里有一棵无花果树,那是属于他的产业。他走到树前,想要找果子,也有权指望得着果子。但是他一无所获,他就说,“把它砍了吧!”他有权毁灭这树。但是,管园的说,“主阿,今年且留着,等我周围掘开土,加上粪。”管园的似乎这样对园主说,我不是求你可怜它,也不是求你让它逃避它的道德责任。我只是求你给它一个新的机会结果子;等我掘土、施肥以后再说。“以后若结果子便罢,不然再把它砍了。”

因此祂让我们看见神的审判是根据公义,祂是业主,有权这样作,然而祂的审判一向是在无限的忍耐中施行。最后,如果人不顾祂公义的要求和长久的忍耐,不顾祂作为中保的服事,依然不肯结果子的话,祂就要与神联合起来施行审判。神的审判是不能挽回的。

路加福音131021

我们仍然在追踪主在世上最后六个月的事工。很可能这里的事件是发生在约但河的另一岸。祂在世最后一段时期,曾花了许多时间在那里。路加没有说出那里的地名,也没有指明时间。这件事惟独见之于路加的记载。地点是会堂,时间是安息日。

这段记载可分成两个段落:

1·首先是耶稣在会堂里的举动(1013节);
2·然后是官长对耶稣的攻击(1421节)。

这事件虽然短,却充满亮光和启示。

在会堂里的举动(1013

首先来看那位妇人,她是整个画面的中心人物。路加说她“腰弯”。那是一个医学名词,在新约中没有其它的地方出现过。按希腊文正确地直译,应该是“双重弯曲”。我们进一步读到她腰弯得“一点直不起来”。“直不起来”也是一个医学名词,曾在新约其它地方出现过。约翰福音8章说到耶稣在圣殿中时,人们把一个犯罪的妇人带到祂面前,约翰记载说,耶稣直起腰来。这里的妇人几乎不能向上看。你如果碰见她,她是无法抬眼看你的,她的腰弯得太厉害,眼睛总是向着地面。

“被鬼附着”这句话,可以在16节里找到说明。耶稣说她“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被撒但捆绑了这十八年,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么?”

导致她生病的灵乃是邪灵。这个妇人在身体上患了疾病,根据路加这位医生传道人所说,她患了腰弯的病,无力直起腰来;然而耶稣说,是撒但捆绑了她。

因此这里是一个例子,说明邪灵可以造成肉体上的疾病,且长达十八年之久。这故事没有丝毫的暗示,说到这妇人在生活上有任何不道德之处。她是魔鬼行动下的受害者,我们不知道魔鬼在怎样的情况下使她生病,并且病了十八年。圣经中也没有任何线索,暗示她的病是由不道德引起的。事实上,此处她是出现在会堂里。她正要去敬拜。当耶稣称她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时,祂不仅仅要指明她是一个犹太人,因为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祂用这话称呼她,是要指明她对神的信心。这里是一个例子,说到撒但能用权势直接使人肉体受苦。我不打算多作解释。世界上也许还有其它类似的例子。生命中有许多事是我们还无法测透的,就像有关受苦的奥秘、魔鬼的势力等。我们只能照着所启示的来看这些事。

耶稣进到会堂里,我们可以只用两三句话简短地述说这个故事。首先,祂看见了她。祂当然看见她了,祂的眼目总是在观看。我们观察祂一生的事迹,就能一再地发现,祂最先看到的人,都是有最迫切需要的人。在另外一个场合中,祂进到会堂里,那儿有一个手枯干的人。当时官长们都在一旁观看,要看祂怎么行。他们当然也看到了那个枯干了一只手的人,也许他们以前就常见那人在会堂出入。他们以前对他不加理睬,可是就在耶稣来到的那一天,他们知道,耶稣一定会一眼见到那人。他们这种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对主是一种赞美。祂一向是如此。祂一眼就见到了这个患病的妇人。如果在一群人中,有一个人的需要最迫切,那人就是耶稣所要寻找的人。

祂就对她说话,称她“女人”。祂在别的场合也用过这个称呼。这名词从祂嘴唇中吐出,实在有无限的温柔。于是祂用手按着她说,“女人,你脱离这病了!”她就立刻直起腰来。耶稣医病工作的特色,就是立刻见效,并且病人完全好了。祂医治人的时候,这人就十足痊愈了,没有任何迟疑。其它人也许会暂时抛掉拐杖,过不久又得重拾拐杖。但是祂医治好的人,从未再拾回过拐杖。这妇人得了医治,她完全好了,“立刻直起腰来。”

再来观察我们主的行动所具有的意义。这妇人被撒但捆绑;耶稣只用一句话,一次触摸,就释放了她。在此我们看见耶稣的能力和权柄胜过了撒但。撒但捆绑她,她无力挣脱,别人也无法释放她。基督来,就释放了她。祂断开魔鬼的锁炼,制服了魔鬼的权势。祂比那有兵器的壮士更壮,就从壮士手中掳回那受了十八年痛苦的妇人。

这个故事中有一些奥秘,是我们感到困惑,无法明白的。为甚么神允许这一类的事发生?撒但如何得着能力来胜过这妇人?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待解答。但是,这个事实仍存留至今:有一个妇人,她并非有不道德之处,她乃是一个敬拜者,在属灵的意义上是亚伯拉罕的后裔,然而她受撒但捆绑;基督经过那里,进了会堂,粉碎敌人的势力,医治这妇人,使她得了自由。

官长的攻击及耶稣的回答(1421

现在来听听管会堂的如何说。他大为震怒。圣经说他“气忿忿的”。他是管理会堂的,是献身于敬拜神的人,竟大为愤怒。为甚么?因为有一个女人进了会堂,她是一个患病、受苦的人,现在她却站直了身,在那里荣耀神。

听听他怎么说。他是对众人说话,但他的话拐弯抹角是对耶稣的攻击,“对众人说,有六日应当作工;那六日之内,可以来求医,在安息日却不可。”

他宣告说,这件事不合程序。它破坏了诸事应有的正确程序。人“应当”工作六日,那就是说,他们不应当在安息日作任何事。他所反对的,不是妇人得医治的事实;对他来说,那妇人是否得医治是无关紧要的。他反对的是,这事破坏了安息日的仪式条文。他拫本末考虑到这妇人得医治的事,他只想到主是在作工,对他来说,在安息日作任何形式的工都是不可的。他所说的“应当”,代表那些必须的,不可避免的,分内的事;但他们不可在安息日得医治,耶稣不可在安息日治病,因为治病也是属于工作的范围之内。

因此,他将属灵范畴里的得胜贬低到物质的范畴里。他只看见这妇人站直了身的行动,却完全未看到这个身体上的行动,乃是出于属灵事物的结果。那一天,就在会堂里,在属灵世界中,邪恶的势力受到了控制。他却根本末看到这一点。他只看到耶稣伸手摸了那妇人,那是工作!他看见原先弯着腰,脸面向地的妇人忽然站直了身,那是工作!这实在是不幸!在他认为,仪式比人更重要。他为了维护安息日的仪式条文不受到任何破坏,而情愿让那妇人继续受苦,等到过了安息日再说。

现在再来看耶稣,听祂说的话。首先我注意到,祂也生气了。这可以从祂称他为“假冒为善的人”看出来。那是一种生气的语气。

祂接着为自己辩明,“难道你们各人在安息日不解开槽上的牛驴,牵去饮么?”

祂看出,管会堂的为了那妇人得释放而生气,是证明他的假冒为善。祂用这个问题启示了一个事实:归根究底,这人所反对的不是祂破坏了安息日。基督实际上说,如果我伸手解开这妇人的捆绑,是在作工,那么你解开槽上的牛、驴,牵去饮水,又是在作甚么呢?你那样作了,心中毫无不安,但你现在却为这件事发怒。

显然的,当这人力争安息日的神圣性时,他心中潜伏着对耶稣的敌意,那才是他提出反对的主要原因。因此,主揭露了他的假冒为善。

然后祂采用他自己的话。这人说,“应当。”耶稣说,“这女人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被撒但捆绑了这十八年,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么?”

管会堂的说,你不当在安息日作任何事。但耶稣说,你的“应当”,却未运用在你口渴的牛、驴身上。既然你不将“应当”运用在你的牛、驴身上,为甚么你却运用在这女人身上?就像祂在另一个场合说的,难道人还不如一只羊贵重吗?这些人都是很顾惜动物的。他们不反对在安息日解开一只牛或驴。耶稣也不反对。但是祂反对的是,当他们的牲畜有了危险时,他们就设立一条律法来解决;而当人陷于痛苦、疾病时,他们反而采用另外一条律法来限制。祂反对这人的“应当”,祂采用了另一个“应当”。管会堂的提到了守安息日的必要,但还有一件事比守安息日更必要。对耶稣来说,人比条文律法重要得多。

“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我们的主这样说,并不是将安息日降低到一个不重要的地位,祂乃是将安息日置于应有的地位上。安息日是为了增进人的福祉而设立的。如果这个女人,亚伯拉罕的后裔,需要在属灵的范畴内脱离撒但的权势,那么就应当在安息日结束魔鬼的辖制,使她进入自由之境。

我观察这管会堂的人,看到这人已经丧失了对人类价值的认识,以及对神真理的认识。他不认识神。相反的,耶稣认识神,祂知道人的价值。一个人若看不见神,不认识神,他也常常会失去对人类价值的体认。但一个人若认识神,知道人类生命的价值,他就会知道如果和公义、真理、公平、怜悯比较起来,奉献十分之一的薄荷、芸香、菜蔬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路加说,祂的敌人都惭愧了。我不知道如何解释这句话。我愿意往最好的一面想,就是他们都为自己感到羞愧。但恐怕这不是原来的意思。至少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众人因祂所行的荣耀之事而欢喜。

然后呢?祂简单重述了前面讲过的两个比喻。我们可在马太福音13章里找到这比喻的完整记录。那就是一棵树不正常的发展,以及面酵所代表的腐化力量。

一粒芥菜种是不会长成一棵大树的,除非它有了不正常的发育。芥菜种长成大树,不是象征基督教会的发展过程,而是代表一种不正常的发展,以致招来了鸟类栖居在树枝上。鸟在这里是象征邪恶的事物。

我们已经熟悉长久以来,各方对于面酵比喻的辩论。最普遍的解释,将本节的酵解作好的。所有解经家都承认,在圣经其它地方,面酵都归作邪恶的一类。因此我坚持认为这里也不应该例外。

祂为甚么要重述这两个比喻?因为祂看见并且明白管会堂之人的态度,以及众人的态度。祂因此用比喻来显明,祂已经认识到祂的工作所遭遇的难处。祂不是说,祂的工作至终不会成功,但是祂知道,在这过程中会有一些掺杂。

我们把这比喻和前面的事件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就会看见有两个国度,一个是撒但的国度,一个是神的国度。撒但的国度在那里,他捆绑了那女人,又使管会堂的瞎了眼。神的国度也在那里,耶稣释放了那女人,改正了管会堂的人。撒但的国度是捆绑和使人眼瞎;神的国度是释放和改正。

因此可见神的国度胜过撒但的国度。神所膏的王,能够释放撒但所捆绑的,并且祂愿意照明官长们的眼瞎。在神儿子的身上,我们看见了神国的胜利。

这故事里还有一个小的词,我们前面已经强调过了,就是“应当”。这词启示了管理魔鬼国度和管理神国的动力。管会堂的说,那些事“应当”作,但他的“应当”却完全不顾及在痛苦中的人。不可在安息日赶鬼。不准让任何事来破坏惯常的仪式和宗教上的礼仪。这时撒但的面目完全暴露出来了。归根究底说来,这种漠视人类痛苦的“应当”,完全是从地狱来的。

再听听另一个国度的话。“这女人……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么?”那是一种出于怜悯的行动,想要把人类放在他正确的价值上面。人正确的价值是甚么?可以从这一节最熟悉、最崇高的经文中找到:“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

这就是耶稣的“应当”,就是祂的动力。祂最主要的热望,就是解开被捆绑的人,使那女人直起腰来;粉碎撒但的权势,使被掳的得自由。

天堂和地狱就在这个小小的词“应当”上见了分晓。这取决于我们的“应当”是甚么,究竟是忠于撒但的国度,还是忠于神的国。

路加福音132235

本段经文中,路加记载另一件发生在比哩亚事工阶段里的事。

“耶稣往耶路撒冷去,在所经过的各城各乡教训人。”这句话使我们想起了951所说的,“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祂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这节经文介绍了耶稣在世最后六个月所发生的事,当时祂正面向耶路撒冷而去。

此处的故事可分成两个段落:首先是记载一个推理的问题,以及主的回答;然后是有人报告祂,说祂正面临一项威胁,随后是祂的回答。

关于第一部分的问题和回答,记在2330节。“有一个人问祂说,主阿,得救的人少么?”毫无疑问的,这是一个出于真心的问题。我们不知道这人发问的原因。很可能他是一个眼光敏锐的人,他对这最后六个月中的甄别过程,以及众人逐渐远离耶稣的趋势感到困惑。也许这位旁观者在想,当耶稣结束一切工作的时候,祂的事工究竟会不会成功?群众仍然围绕着祂,但他们开始了解祂之后,就逐渐离祂而去。基督的事工是不断地吸引众人,并且在群众中作分别、选择的工作,因此众人很难留在祂身边。当祂完成祂的事工时,身边连一个忠心的门徒都没有。有一句悲哀的话说到这故事,它不是单指群众,也指那十二个内圈人,“都离开祂逃走了。”

我禁不住在想,也许这个人独具眼光。他看见群众的态度,看见他们逐渐离开祂,就说,“主阿,得救的人少么?”

另一方面来说,这个人也可能是为自己操心,他也许听了耶稣的教训和要求之后,开始怀疑他自己是不是能得救。耶稣在肉身之日,从未暗示作基督徒是容易的。异端是为这个贪图安逸的世代所预备的,我们处在这世代中的人,只关心统计数字,远超过关心属灵的能力。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这里末暗示任何安逸的生活。甚至祂的伦理标准是如此高,以致于诚实的人都会为之战兢;如果他们读了登山宝训就更要战兢了。因此,这个提出问题的人已经意识到耶稣的理想太高了,简直不可能实现。

耶稣如何回答?我们可以对问题本身猜测纷纷,但祂的回答却不给我们留下任何疑惑的余地。首先,我们注意到祂没有针对那问题提出任何答案。其次,必须认识到祂实际上已经作了明确的回答。这两点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这个问题涉及猜测的范围,所以我们的主不愿意回答。这点本身颇富启示性。人们常常喜欢得着独断的答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祂不回答这一类的问题。有些人总是要求肯定的答案。固然我们有些事情必须要肯定,但是推测性的问题所牵涉到的,通常是不大重要的。有一次我听见胡顿博士(Dr. John Hutton)说,“有些人总是要寻找死板而肯定的答案,他们也找到了,却是一个死的答案。”

那么,耶稣回答他甚么呢?“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注意这个回答的意义。那人问,“得救的人少么?”耶稣实际上回答说,不要浪费时间辩论这个问题,看看你自己吧!你得救了没有?“你们要努力进窄门。”这是主回答里首先强调的。

祂接着说,“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这里有一个技术性的字。我们不能将语句在“不能”这个词后面告一段落。整句话的意思不单单是说,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不能。它乃是指明人的机会是有限的,“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

基督藉此说到,进入那门的机会是有限的。时候将到,家主就要起来,把现今正敞开的门关上。

祂继续告诉那个发问者,在那日,许多人将对祂说甚么,以及祂将如何回答他们(2527节)。

祂深知在那日,许多人要向祂恳求。我们认识你啊!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到过我们的城里,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我们对你知道得很清楚。但是耶稣要说,我不认识你!这是何等严肃、可畏的话啊!个人的得救不是根据他是否熟识祂来决定,乃是根据个人与祂的关系而定。这种个别的关系只有在祂说“我认识你”时,才能得到证实。保罗有一次说到认识神,他说他情愿被神认识。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转变;认识神,或者情愿被祂认识。基督实际上说,你可以熟识我,与我同桌共食,站着听我的教训,但这一切还不够。一个人得救不是靠着熟识主;得救必须建立在个人与主的关系上。

祂又加上另外的说明,“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将有人来,在神的国里坐席。只是有在后的将要在前,有在前的将要在后。”

祂在这段话里启示了一个事实:人与祂的关系不是与生俱来的。那时的人都倚赖他们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血缘关系。祂的声明深具含义,包涵甚广。血缘的关系算不得甚么,重要的是属灵的关系。那就是拥有和他们祖先同样的信心,并且顺服他们心中的感动。

让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主对那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如果也想问得救的人是多是少,就该听听祂的声音;那永活的主现今仍在对我们说,我不回答推测性的问题,那没有任何道德上的价值。你们要努力进窄门。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进入与神正确的关系中。你们要努力进入得救的行列中,不要管得救的人是多是少。

现在来看第二个段落。路加用“正当那时”,将下面的事件和我们刚才读的那事件连接在一起。

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法利赛人当时正站在一边,听祂对那人的回答。他们很可能对耶稣所说,人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血缘关系不重要这部分,特别感到生气。他们过来对耶稣说,“离开这里去吧!因为希律想要杀你。”

他们告诉祂,有人威胁要杀祂。毫无疑问的,他们说的是直话。如果他们所说希律要杀祂的话是捏造的,祂就不会叫他们传话给希律了。然而,我一直认为他们告诉祂这事,并不是因为尊敬祂。相反的,从故事本身可以看出,他们是因为恨祂,才告诉祂这事。

显然的,他们存心想要恫吓祂,以将祂赶走。我们也许觉得这种打算很愚昧,但他们的动机确是如此。他们觉得不管怎样,一定得赶走祂,也许这样恐吓祂,可以使祂闻之逃遁。

整件事最主要的价值在于祂的回答。祂如何回答他们?“去告诉那个狐狸。”这是最轻视的用词,但我们的翻译还没有把里面的讽刺意味表达出来。“狐狸”这词在希腊原文中是用阴性的,如果正确地直译,应该是“去告诉那个母狐狸。”

祂用阴性的名称来称呼希律。我们在耶稣的生平事迹中,还末发现祂在其它场合曾用过如此轻蔑的话来称呼人。我想没有其它故事,此希律的故事更悲惨了。每一次我思想我们的主个别对付人的方法时,就不禁严肃地停留在这个故事上。我认为,一般说来在耶稣的面前,没有无药可救的人,惟独希律例外。他一直末见过耶稣,直到稍后耶稣被彼拉多带到他面前为止。耶稣始终避着他。如今祂差人带给他一个轻视的信息。不久,彼拉多将耶稣送到希律那里,我们读到希律“很欢喜”见祂。为甚么?因为“指望看祂行一件神迹”。

一个人想见耶稣的目的,若单单是为了看祂行神迹,他就是在毁灭自己的灵魂。希律正是如此,他想寻开心。当他们面对面站立的时候,耶稣拒绝和他说话,祂一言末发。希律问祂各样问题,祂都不回答。祂对这样的人无话可说。这是一幅可怕的画面。耶稣逃避希律,差人传一个轻蔑的信息给他,后来和他见面时,又一语不发。这摁实在是一个严肃的画面。一个人可能堕落到这样的地步,以致于耶稣对他无话可说。

再听祂的话。“去告诉那个狐狸说,今天、明天我赶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

那就是祂计划最终的成全。这是甚么意思?祂正面向耶路撒冷而去。祂已经清楚表明祂要去耶路撒冷受死。这就是祂现在面对希律的威胁时所提到的事实。“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那是从神的方面说的。

“虽然这样,今天、明天、后天我必须前行,因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是不能的。”那是从人这方面说的。祂知道祂将要死,但当祂谈到死的时候,祂实际上这么说,希律,你无法杀我。我的计划都已经安排好了,没有任何事能阻挠它。我今天、明天仍医病赶鬼,但第三天──这是一种优雅的方式提到那结局──我的事就成全了。我就要完成我的计划,包括钉十字架在内。因此前面一个段落无异是描述祂的计划在属神的层面上的情形;第二个段落则包含了人的因素在里面,“因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是不能的。”

那是在人的层面上之结束。我就要去耶路撒冷,在罪人手中受害;但就在那一天,我的使命也完成了,希律和地狱都不能阻挠我的使命。

我们到处可见主对十字架的这种明显态度。我们也要不惮其烦地再度强调说,祂每次提到祂的十字架时,同时都宣告了十字架的必要性,以及祂的复活。祂不是以“受害者”的身分向十字架走去,祂乃是以神计划中的得胜者之身分前去。

一直到五旬节那天,门徒终于明白了祂说的这一切话。彼得在圣灵降临之后,第一次讲到耶稣和祂的十字架时怎么说?他说,“祂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祂钉在十字架上杀了。”

因此,祂的敌人对祂说,你最好离开这里,因为希律要谋你的命!人子在神永恒的计划中,却带着欢喜,嘲笑希律说,去告诉希律,他不能阻扰我。我来是要实现神的计划,时候到了,我要被交在杀害我的人手里,我的事就成全了。这里的“成全”原文是teleioo;祂在十字架上最后的呼喊“成了”,也是出自同一个语根的动词tetelestai,意思是完成了,成全了。

下面的一段话,我认为是圣经中最难懂,也最难解释的一段。那里面充满了心碎的语调,是神的心碎了。那是怀着最终怜悯的悲歌。这段话(3435节)揭露了祂的心肠。我们读的时候,不可能读不出祂那呜咽的声音,那是神的伟大母爱。

由于耶路撒冷不肯悔改,因此神的怜悯和旨意也无法阻止刑罚临到它。“看哪,你们的家……留给你们。”至于“成为荒场”一词原文里有没有,无人能断言。但不管有没有这几个字,“成为荒场”的这个事实还是存在的。

“看哪,你们的家留给你们。”我们用不着说“成为荒场”,因为一个家若被神遗弃了,必然会成为荒场。在耶稣开始祂的公开服事时,祂进入圣殿,并且洁净了圣殿,那时祂称圣殿为“我父的家”。现在祂在结束的时候,不再称圣殿为“我父的家”,祂说“你们的家”,它留给你们了。如果神的殿留给我们,祂不住在里面,它就真要成为荒场了!

但祂并未停留在这里。祂最后说的话,露出了一线希望的曙光,启示了祂心中最深处的事。你们的家留给你们,但是,“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这一切事都启示了祂对自己使命的认识是何等威严,庄重!并且启示了祂内心那深不可测的怜悯,和祂即使在刑罚中仍对公义的执着;最后,也启示了那得胜之日必要来临。──《摩根解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