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使徒行传第二章

 

壹、内容纲要

 

【教会的产生与见证】

一、门徒在五旬节接受灵浸并说方言(14节)

二、用各地的乡谈,讲说神的大作为(513节)

三、使徒彼得的第一篇信息:

     1.根据旧约圣经解说圣灵浇灌的事(1421节)

     2.见证钉十字架的耶稣已经成为复活升天的基督(2236节)

四、教会初期的情形:

     1.领受彼得之话的人受浸,人数约有三千(3741节)

     2.日常聚会和生活的情形(4247节)

 

贰、逐节详解

 

【徒二1“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

  〔原文直译〕“当五旬节期终了之日,他们都同心合意的聚集在同一处。”

  〔文意批注〕“五旬节到了,”‘五旬节’意思就是‘五十天的节期’,由逾越节那周安息日的次日算起,一共过七个安息日,所以又称‘七七节’(出卅四22;申十六10),第七个安息日的次日,就是第五十天(利廿三1516);它适逢七日的第一日――主日。这一天在旧约里又称作‘收割节’(出廿三16)。

     “门徒都聚集在一处,”‘门徒’原文是‘他们’;按照后面所记十五种的乡谈(811节)来看,‘他们’应当不是仅指十二使徒(徒一26),而是指第一章里所提至少约有一百二十名的门徒(徒一1315),他们当然包括‘彼得和十一使徒’(14节)在内。

        ‘聚集’原文作‘同心合意的聚集’;‘一处’显然不是指他们所在的那间楼房(徒一13),而可能是圣殿的某处,因为在圣殿开放的时间,门徒们常在殿里(路廿四53;徒二46)。

  〔灵意批注〕‘五旬节’是从‘初熟节’献上一捆初熟之物算起(利廿三101115),到第五十天‘收割节’献上新素祭(利廿三16;民廿八26)。‘初熟节’预表信徒经历基督复活的大能,活在生命的新样里;‘收割节’或‘五旬节’则预表信徒经历圣灵的浇灌,在圣灵里被浸成了一个身体,就是教会(林前十二13)。

     初熟节所献一捆初熟之物,预表复活的基督自己;收割节所献的两个有酵的饼(利廿三17),预表犹太和外邦教会(我们虽然已经得着了重生,但在我们的肉体里面仍然有‘酵’的成分――天然老旧的生命)。

  〔话中之光〕(一)弟兄姊妹们‘同心合意的聚集’(原文),乃是教会得着神祝福的秘诀。

     (二)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诗一百卅三1)。

     (三)圣灵在五旬节降临(参4节),不是降临到单个门徒所在的地方,乃是降临到门徒的聚会中。只有那天参加聚会的人,才有分于圣灵的浇灌,由此可见聚会的紧要。

 

【徒二2“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

  〔原文字义〕“响声”巨大的声音;“风”气息;“充满”全部填充,完全应验,完全成就。

  〔文意批注〕“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忽然’表示事情的发生,乃出乎人意料之外;‘从天上’表示其源头乃出于神;‘响声’是为震撼人心,吸引人注意。

     “好像一阵大风吹过,”表明其势之威猛强烈,有如一阵大风。

     “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充满’原文是指里面的充满;‘屋子’在原文与‘殿宇’(徒七47)同字,故此处可能指圣殿的某处屋宇。

  〔灵意批注〕‘风’和‘气息’是圣灵的象征(约三8;结卅七914)。当主耶稣复活的那天晚上,祂已经向门徒吹了一口‘气’,使他们‘受了圣灵’(约廿22);如今圣灵则像‘风’吹到,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前者的‘气’象征生命的灵;后者的‘风’则象征能力的灵。

  〔话中之光〕(一)“忽然”说出他们的经历,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刻临到;我们若存着信心,坚定不移地等候并仰望神的祝福,这美好的时刻也必按神计划中的‘必然’,“忽然”临到我们身上。

     (二)圣灵的临到,乃是有“响声”的;人若被圣灵充满,就不能不发出见证的声音来。

     (三)圣灵如‘气’,吹进信徒的里面,带着生命的素质,使我们能活出复活生命的新样;圣灵如“风”,浇灌在信徒身上,带着神圣的能力,使我们能完成主所托付的使命。

     (四)人若顺风驶船,便易达目的地;逆风而行,便会摇橹甚苦(可六48)。圣灵如风,我们若顺着圣灵而行(加五16),也必事半功倍。

     (五)圣灵有如“大风”在吹动,力能摧枯拉朽;我们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神的灵,方能成事(亚四6)。

     (六)圣灵是充满门徒“所坐的屋子”;信徒靠主同被建造的教会,乃是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二22)。

 

【徒二3“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

  〔文意批注〕“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此处‘舌头’在原文里是复数,‘火’是单数,指舌头有许多,但火焰是总体的。

  〔灵意批注〕“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舌头’象征说话的恩赐,使人能说起别国的话(参4节);‘火焰’象征神的同在(出三2),一面使说话的人火热、有胆量,一面使听话的人被光照、炼净。

  〔话中之光〕(一)圣灵如“火焰”,要烧尽我们身上一切的污秽、卑情和下品;你我是否愿意让圣灵来除去一切不讨神喜悦的东西呢?

     (二)凡真正看见神荣耀的人,都必认识自己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真需要让圣灵用火炭来烧净我们(赛六17)。

     (三)我们越被圣灵炼净,就越得着“舌头”能为神说话;那些从未被圣灵对付过人,不配为神说话,即使说了,也缺少属灵的能力。

     (四)圣灵如“火焰”,人一旦被圣灵充满,就自然会被焚烧、如火挑旺起来(提后一67),而不至于‘不冷不热’了(启三1516)。

     (五)“舌头”虽然众多,却是由同一个火焰分开落在各人身上的;我们若真的同被一个圣灵所感,就会有一样的心思和意念(腓二2),而说一样的话了(林前一10)。

 

【徒二4“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原文直译〕“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溢,并且按着圣灵赐给他们去发表的,开始说起别种语言的话来。”

  〔原文字义〕“充满”溢于外表、充沛于外(pletho)。

  〔文意批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他们’指包括十二使徒在内的所有在场的门徒(请参阅第一节批注);‘充满’指充满在人的外面。

        注意:《使徒行传》用了三个不同的原文字来形容‘被圣灵充满’。第一个字是pletho(徒二4;四831;九17;十三9),被动词,指溢于外表、充沛于外;第二个字是pleres(徒六35;七55;十一24),形容词,指里面充满的状态;第三个字是pleroo(徒十三52),被动词,指充满里面,此字另含有‘应验、成就’的意思。总之,圣灵的充满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人的身上,使人满有圣灵的能力;一种是在人的身内,使人满有生命之灵的质素,而活出属灵的模样。本节的‘充满’,乃是指在人外面的充满。

        圣灵是‘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参2节),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溢’了。这种情况有如水‘充满’了澡盆,人躺在那澡盆里,就会被水所‘充溢’了。

     “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口才’指言语发表的能力;信徒为主说话的能力,乃是圣灵的恩赐之一。

     “说起别国的话来,”‘说’原文是一个特别的字,并非指含糊不清的咕哝,而是指清晰、响亮的谈话;‘别国的话’指人间的语言,绝不是一种空洞无意义的声音。对这些门徒而言,他们当时所说的各种乡谈(参811节),都是他们从未学过的。

  〔问题改正〕自从‘灵恩运动’兴起之后,有一班偏于极端的‘方言主义者’根据本段圣经主张:(1)说方言乃是被圣灵充满所必然有的现象,不会说方言的人,就表示他尚未被圣灵充满;(2)说方言不一定是指说别种的语言,更多时候是指说出一种别人所听不出来的舌音。我们认为这是误解圣经,理由如下:

     (一)按本节圣经的原文,‘都’字是形容‘被圣灵充满’,并不是形容‘说起别国的话来’;意即在场的所有门徒,‘都’被圣灵充满,但不一定‘都’说别国的话。

     (二)本节原文在‘被圣灵充满’之后,并在‘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之前,有一个‘又’字,中文圣经没有翻出来;‘又’字表示:‘被圣灵充满’和‘说别国的话’是两件平行的事,被圣灵充满并非一定要说别国的话。

     (三)使徒保罗说:‘恩赐’是圣灵按己意分给各人的;且圣灵所赐的恩赐原有分别,除了说方言的恩赐之外,还有许多各种不同的恩赐(林前十二411;罗十二68)。由此可见,人被圣灵充满之后,不一定要说方言。人们往往羡慕说方言的恩赐,以为它是被圣灵充满后必有的凭据,以及被圣灵充满后惟一的现象。这未免太过了,所以圣灵又借着使徒对我们说:‘岂都是说方言的么’(林前十二30)?

     (四)圣经中仅有一处提到门徒被圣灵充满时,以及两处提到当圣灵降在(或称“浇灌”)门徒身上时,他们曾说起方言的事例(徒二4;十4546;十九6),而更多处记载当人被圣灵充满时,他们并没有说过任何方言(路一154167;四1;徒四831;六3;七5556;九1718;十一24;十三52),所以,人被圣灵充满不一定要说方言。换句话说,说方言不能用来作为证明人是否被圣灵充满的条件。并且全部新约圣经,没有一处预告说,被圣灵充满的人必要说方言;包括主耶稣吩咐祂的门徒要等候圣灵(路廿四49,徒一8),以及保罗吩咐信徒要被圣灵充满(弗五18),并没有提及当他们得着圣灵或被圣灵充满时,要以说方言为证。

     (五)‘方言’的希腊文是 glossa,它虽然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舌头’,另一个是‘语言’。但《使徒行传》三次记载说方言的事例(徒二4,十46,十九6),原文都是用 glossa,旁观的人都能清清楚楚地听出来他们在说甚么话:‘讲说神的大作为’、‘称赞神为大’等,可见 glossa 在本书里面并不是指‘舌头’,而是指‘语言’。

     (六)‘说方言’的‘说’字原文是 laleo,圣经另一个常用的希腊文‘说’字是 lego;灵恩派的人认为前者是指没有组织,没有逻辑的‘说’,而后者是指有组织,有逻辑的‘说’。因此他们就主张,说方言就是没有组织,没有逻辑,混杂不清的发出‘舌音’。这种主张在圣经里站不住脚,因为保罗也用 laleo 在传讲福音(腓一14;西四3),讲智慧(林前二6),讲造就、安慰、劝勉人的话(林前十四3)上,可见 laleo 并不是没有组织,没有逻辑的‘说’。

  〔话中之光〕(一)人被圣灵充满,就会得着一种属灵的口才,说出自己原来不会说的话来。所以我们若要为主说话,问题不在于我们没有口才,乃在于我们有没有被圣灵充满(参出四1012)。

     (二)‘说方言’的深刻意义,乃是圣灵的交通。人在神的定罪之下,就会言语分歧,口音变乱,虽彼此交谈却互不领会(创十一19);人在恩典的圣灵中,虽有天然的区分,却能彼此交通(参511节)。

     (三)我们若活在天然的原则下,虽合亦离――造巴别塔的原意是‘免得分散’,其结果却‘分散在全地’(创十一49);但若活在圣灵的原则下,虽离亦合――不再分种族、语言、地位、教育、性别了(林前十二13;加三28;西三11)。

 

【徒二5“那时,有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住在耶路撒冷。”

  〔原文字义〕“虔诚”敬畏神。

  〔背景批注〕当时有许多犹太人散居在世界各地。五旬节为犹太人每年必守的三大节期之一(出廿三1617;卅四2223),并且时值阳历六月初,天候最适宜于旅行,因此每逢这节期来临时,便有许多虔诚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国来到耶路撒冷守节,造成耶城人山人海。

 

【徒二6“这声音一响,众人都来聚集,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就甚纳闷;”

  〔原文字义〕“声音”说话的声音;“一响”成就,变成;“乡谈”自己的语言,本地的话;“纳闷”被搞胡涂,混乱,迷惘,困惑。

  〔文意批注〕“这声音一响,”‘声音’按原文似乎不是指第二节所说的‘大响声’,而是门徒们用众人的乡谈‘说话的声音’;不过,也有可能两者兼指,因为若是单指一百多人的说话吵杂声音,或不致惊动至少有几千个人前来聚集(参41节)。

     “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众人的乡谈’原文是‘自己的方言’,指自己出身地方所用的语言。由此可见,前面第四节的‘别国的话’,并非毫无意义的舌音,而是实在的人间语言。许多解经家相信,神在五旬节赐下说方言恩赐的目的,是在同一个时间内,向各国的人宣讲福音。

  〔话中之光〕(一)神用一种语言向一个国家(以色列)颁布祂的律法,但祂用各种语言向各国传讲祂的福音。

     (二)不认识神的人,对于发生在信徒身上的现象,也会“纳闷”、迷惘、不明究竟。

 

【徒二7“都惊讶希奇说:‘看哪,这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么?’

  〔原文直译〕“…看哪,这所有的人,说话的人,不都是加利利人么?”

  〔原文字义〕“惊讶”惊奇(amazed),癫狂(be beside self);“希奇”诧异(marvel),仔细查看(to look closely at)。

  〔背景批注〕加利利人的口音独特,腔调浓重,所以一开口就知是加利利人(参太廿六73)。

  〔文意批注〕“这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么?”这句话在原文的结构上,似乎有意突出这班人的特点乃是‘说话的人’。

  〔话中之光〕(一)圣灵的工作常使人想不通,使人惊讶希奇。

     (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林前二14)。

     (三)我们从今以后,不要再凭外貌认人了(林后五16),以免错过领受属灵恩典的机会。

 

【徒二8“我们各人,怎么听见他们说我们生来所用的乡谈呢?”

  〔背景批注〕当时散住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除了会说出生地的语言外,其共通的语言为罗马帝国通用的希利尼(希腊)话,或在巴勒斯坦通用的亚兰话。

  〔文意批注〕他们这样的问话,也多少显出他们对加利利人的轻看――在他们看来,加利利人的知识水平较低(参徒四13),似乎不可能操谈各国的语言。

 

【徒二9“我们帕提亚人、玛代人、以拦人,和住在米所波大米、犹太、加帕多家、本都、亚西亚、”

  〔文意批注〕“帕提亚人,”底格里斯河(希底结河)至印度地区内的居民。

     “玛代人,”玛代位于米所波大米的东方,波斯西北方与里海的西南偏南方。

     “以拦人,”以拦位于波斯湾的北方,底格里斯河为其西界。

     “米所波大米,”位于幼发拉底河(伯拉大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

     “犹太,”犹太人的家乡,在此或者是照旧约所谓‘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创十五18),包括加利利地区。

     “加帕多家,”小亚西亚的罗马省分之一,位于基利家之北,加拉太之东。

     “本都,”小亚西亚的罗马省分之一,位于加拉太之北,庇推尼之东。

     “亚西亚,”小亚西亚的罗马省分之一,位于加拉太之西,庇推尼之南。

 

【徒二10“弗吕家、旁非利亚、埃及的人,并靠近古利奈的吕彼亚一带地方的人,从罗马来的客旅中,或是犹太人,或是进犹太教的人,”

  〔文意批注〕“弗吕家,”小亚西亚的罗马省分之一,位于加拉太和亚西亚之南。

     “旁非利亚,”小亚西亚的罗马省分之一,位于基利家之西,加拉太之南,弗吕家之东。

     “埃及,”西乃半岛以西的广大地区,出名的亚力山太就在其北部,那里有为数众多的犹太人。

     “靠近古利奈的吕彼亚一带地方,”‘吕彼亚’即今利比亚,位于埃及之西;‘古利奈’乃吕彼亚北部地区的首府。

     “进犹太教的人,”指那些认同犹太教信仰而加入的外邦人。

 

【徒二11“革哩底和亚拉伯人,都听见他们用我们的乡谈,讲说神的大作为。””

  〔原文字义〕“大作为”大事,伟大的工作,奇妙的作为。

  〔文意批注〕“革哩底,”位于希腊东南方,在地中海的一个大岛。

     “亚拉伯人,”指迦南地东南方亚拉伯半岛上的居民。

     “讲说神的大作为,”圣灵赏赐给他们说方言的口才,乃是有专一的目的,就是‘讲说’神的大作为。由此可见,说方言并不是指震动舌头而发出一些无意识的声音,乃是讲说一些有意义的话语。

  〔话中之光〕(一)人被圣灵充满,必然会不住地口唱心和的赞美神(弗五1819);圣灵充满人的目的,是要归荣耀给神,不是要满足人属灵的虚荣心。

     (二)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林前十四19)。

     (三)神的大作为,须要冲破言语的藩篱,才能传遍天下;而圣灵分赐言语的恩赐(林前十二811),正可应付此须要。我们若要为神传讲福音,应当多多仰望、等候圣灵的降临(徒一8)。

 

【徒二12“众人就都惊讶猜疑,彼此说:‘这是甚么意思呢?’”

  〔文意批注〕“众人就都惊讶猜疑,”‘惊讶’是表示他们不明白;‘猜疑’是表示他们想要知道自己所不明白的。

  〔话中之光〕(一)人若单凭宗教式的‘虔诚’(参5节),来摸属灵的事物,结果只有“惊讶猜疑”,仍不能领会半点。

     (二)只有‘真理的圣灵’,才能把人带进属灵的实际里面(约十六13);所以只有得着圣灵,才能摸着属灵的实际。

 

【徒二13“还有人讥诮说:‘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

  〔文意批注〕“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意指醉酒(参15节)。从外表看来,被圣灵充满和醉酒似乎相近,都会使人显出异常的表现。但究其根源与性质,乃是绝对相反的两件事(弗五18)。醉酒是以属地的喜乐来使人的魂陶醉,使人的体兴奋,结果趋于‘放荡’;而圣灵的充满是‘从天上…下来’(参2节),使人满有属灵的能力,结果是拯救罪人并建造教会(参4147节)。

  〔话中之光〕(一)人们对属灵的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反应;对同样的福音信息,有的欢然接受,有的却讥诮抵挡。

     (二)人常凭外貌来断定事物,这是中了撒但的诡计,因为牠常叫人只看事物的外表,而忽略了事物的内涵实意。

     (三)圣灵的工作难免有人讥诮。我们若盼望被圣灵充满,又期待人人都肯定我们、称许我们,这是不可能的。

 

【徒二14“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高声说:‘犹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这件事你们当知道,也当侧耳听我的话。’

  〔文意批注〕“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高声说,”这里的‘站起’,原文是复数词,而‘高声’则是单数词;表示虽是由一个人在说话,却有许多人站在一起同作后盾。并且这个‘高声’乃是表示这第一位讲道的人以使者身分站起来时,他提高声音,好叫全体听众都听得见。

        ‘说’字在希腊文里是指清楚的宣告;是一种正确的发音,好叫群众中每个人都能明白。这个特别的‘说’字也出现在其它两处地方:‘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参4节);‘我说的乃是真实明白话’(徒廿六25);两处地方的‘说’都是指用清晰的话向众人宣告。

     “这件事你们当知道,也当侧耳听我的话,”‘知道’和‘侧耳听’在原文是命令式语调,所以中文和合本在前面加上‘当’字。

  〔话中之光〕(一)我们传福音或事奉主,须有弟兄姊妹同心配搭,方有属灵的成效。所以教会每逢传福音的时候,台下的圣徒应当用祷告来扶持台上传讲信息的人。

     (二)在教会中,若没有肢体同心的站立和支持,就宁可不说教训人的话;历世历代许多伟大的传道人,都是在台下和台后,有许多的祷告在那里扶持的。

     (三)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十17);我们若要明白神属灵的事,就当在教会中侧耳而听,倾听神藉圣徒所说的话。

 

【徒二15“你们想这些人是醉了,其实不是醉了,因为时候刚到巳初;”

  〔原文字义〕“巳初”第三小时(即上午九点钟)。

  〔背景批注〕按照犹太人的习俗,人们在节期中,通常在早祷未毕之前(即上午十时以前),例不进食。

  〔话中之光〕(一)我们的生活和事奉,究竟是属于‘夜间醉’的原则呢?或者是属于‘巳初’白昼被圣灵充满的原则呢(罗十三1213)?

     (二)我们若果癫狂,是为着神;若果谨守,是为着别人(林后五13)。

 

【徒二16“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

  〔文意批注〕下面十七至廿一节引自《约珥书》第二章廿八至卅二节。

  〔话中之光〕(一)圣灵在五旬节降临的事(参14节),虽是神在几百年前便已藉先知约珥说过了,但必须有一百二十位门徒同心祷告等候(徒一14),方才成为应验的事实。可见神定规的事情,仍然需要人祷告的配合。神自己虽然可以作许多事,但是祂喜欢等人祷告了之后才作。

     (二)讲道的秘诀之一,就是要会适当地引用圣经上的话,因为神的话有如两刃的剑,会刺入剖开人的心(来四12)。

 

【徒二17““神说,在末后的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作异梦;”

  〔原文字义〕“浇灌”倾倒,倾注,倒出;“有血气的”肉体,肉身,情欲;“异象”景象(vision),所见情景(sight);“异梦”梦中情景(dream)。

  〔文意批注〕“在末后的日子,”本段所引的约珥书经文中,其希伯来文作‘以后’,《七十士译本》则译作‘这些事以后’。彼得认为这段经文是指这末后的新约时代(参耶卅一3334;结卅六2627;卅九29),与以前的旧约时代有别。

     “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浇灌’也可译作‘倾倒’,乃是指如同将膏油倾倒在人头上(利八12),神从天上将圣灵大量降在人身上,使其得着能力,能够遂行特殊的使命。‘凡有血气的’指所有堕落的人类,不分性别、年龄、身分,也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

     “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说预言’在圣经里面含有两种意思:(1foretelling,指预告将要发生的事(徒一16;三1824;十三27),如先知亚迦布所作的(徒十一28;廿一1011);(2forthtelling,指宣告并解明神隐藏的旨意,亦即传讲神的信息,所以中文圣经有许多处翻译成‘作先知讲道’(林前十一45;十三9;十四15243139)。从全部新约圣经来看,‘说预言’较重于指解明真理。

     “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作异梦,”‘异象’和‘异梦’都是指同一件事,就是看见属灵的景象;或在祷告中看见(徒九1112),或在魂游象外时看见(徒十1011),或在梦境中看见(创廿八12),其目的是要叫人明白神的旨意。并且,不一定是少年人才能看见异象,也不一定是老年人才能作异梦;彼此可以互相替换(interchangeable)。

        说预言、见异象和作异梦,都与圣灵的浇灌有关;这三种现象都是出于圣灵在信徒外面的作为,与信徒里面的灵命成熟度无关。看见异象和作异梦是叫自己能明白神的心意,说预言则叫别人能明白神的心意;前二者是得到属灵知识的方法,后者是传递属灵知识的方法。

  〔话中之光〕(一)当我们在祷告、读经或默想时,灵窍豁然被开通,明白了一项新的属灵知识,看见了神的心意,其情景等同看见异象和作异梦。

     (二)神将圣灵的恩赐赏给所有的信徒,并不分性别(“儿女”)、年龄(“少年人、老年人”)与阶级(‘仆人和使女’,参18节)。

     (三)今天是圣灵的时代,祂能浇灌并使用所有的男、女、老、幼,问题乃在于你我愿意作圣灵的器皿吗?

 

【徒二18“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他们就要说预言。”

  〔文意批注〕“我的仆人和使女,”‘仆人’指男性仆人,‘使女’指女性仆人;两者在原文都是指卖身为奴的奴隶(slave)。

     “他们就要说预言,”在十七、十八两节经文中,两次提到‘说预言’,而仅一次提到‘见异象和作异梦’,这是强调‘说预言’的重要性。说预言才是带领人相信,并完成神旨意的最终方法。

  〔话中之光〕(一)谁看见自己是主用重价买来的(林前六20),因而甘心乐意作主奴仆的,谁才有资格、也才有能力为主“说预言”。

     (二)“使女”也要“说预言”;姊妹们在教会中也可以、也应当为神说话。

 

【徒二19“在天上我要显出奇事,在地下我要显出神迹,有血,有火,有烟雾;”

  〔文意批注〕“在天上我要显出奇事,”就是指廿节‘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天象异变的奇事。

     “在地下我要显出神迹,”‘地下’在原文并非指‘地底下’,而是指‘地上’;所要显的神迹就是指下一句‘有血,有火,有烟雾’。

     “有血,有火,有烟雾,”‘血、火和烟雾’都与主再来之前的大灾难有关(参启八7;九2;十四20;十六38)。

 

【徒二20“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主大而明显的日子未到以前。”

  〔文意批注〕“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如此天象的异变,也叙述在主再来之前的大灾难情景中(启六12;八12;太廿四29)。

     “这都在主大而明显的日子未到以前,”‘主大而明显的日子’指主再来施行审判的日子;那时,祂要亲自回到地上,毁灭敌人,在权能和大荣耀中统治。

     注:《使徒行传》所记载五旬节的事,不是按字面来应验《约珥书》的预言,只是和《约珥书》有类似的事情。五旬节那时所发生的事里,并没有预言、异梦或异象,只有从天上来的响声,又有大风吹过,有舌头如火焰等(参13节)。而表显在门徒身上的一件事乃是说方言;但在《约珥书》的预言里并没有提到方言。这证明五旬节的事不是应验《约珥书》的话,不过是指同样原则的事。

 

【徒二21“到那时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文意批注〕“凡求告主名的,”‘求告’是指开口出声呼求;‘名’指一个人的所是和所有;‘求告主名’就是求告主自己,主耶稣乃是我们信仰和倚靠的对象。

     “就必得救,”求告主耶稣,表示相信并仰赖主耶稣;这是得着救恩的惟一途径。

  〔问题改正〕由于有所谓的‘呼喊派’,极端过度地强调并实行‘呼求主名’,以致一般基督徒对求告主名的事产生误解,甚至不敢开口出声求告主名,惟恐被列入‘呼喊派’。其实,圣经里面有很多求告主名的事例与教训(创四26;诗一百十六17;番三9;亚十三9;徒二21;罗十1213)。信徒若是由于内心的感触和需要,而向主迫切呼求,乃是一件极其正当且自然的事;但若把它当作一项形式与作法,就会变成‘极端化’,失去它属灵的意义,且易招来局外人的误解和批评。

  〔话中之光〕(一)祂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提前四10);祂不但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祂将来还要救我们(林后一10)。因此,我们不但要在蒙恩得救以前求告主名,也要在蒙恩得救以后时常求告主名。

     (二)‘主对一切求告祂的人乃是丰富的’(罗十12原文另译);当我们觉得有需要的时候,尽管坦然无惧的开口求告主名。

 

【徒二22“以色列人哪,请听我的话。神借着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神迹,将祂证明出来,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

  〔原文字义〕“证明”证实,明列,陈列,展出。

  〔文意批注〕“拿撒勒人耶稣,”‘拿撒勒人’指祂的出身;‘耶稣’指祂在地上为人的名字。

     “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神迹,”‘在你们中间’就是在以色列人中间;‘异能’在原文指如同炸药爆炸一般的能力(dynamite)。

     “将祂证明出来,”指耶稣在世时所施行的异能、奇事、神迹,证明祂就是神所立的基督。

  〔话中之光〕(一)基督教建基于基督在地上的生活。

     (二)一切的“异能、奇事、神迹”,其中心的意义和最高的价值,乃在“将祂”――复活的基督――“证明出来”,要使人藉此更多认识主。所有为要满足好奇心理,或是仅为解决人的难处的存心,都可说是蹧蹋了神迹奇事。

     (三)基督是我们一切信息的主题和中心;所以教会中一切的信息,都当以说明基督、证实基督、高举基督为重点。

 

【徒二23“祂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祂钉在十字架上杀了。”

  〔原文字义〕“定旨”定下的界限;“先见”预先知道。

  〔文意批注〕“祂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主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并非偶然发生的事,而是神预定的救赎计划的一部分。不了解神旨意的人,对主耶稣的死有两种错误的观念:(1)十字架是神临时起意,所采取的紧急补救措施;(2)神对人的态度,因着主耶稣临死前的代祷(路廿三34)而有所改变。

     “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祂钉在十字架上杀了,”‘无法之人’指以罗马人为主的外邦人;在犹太人的眼中看来,所有的外邦人都是没有律法的人(罗二14)。按人看,主耶稣是被罗马政府处死的;但实际是犹太人在背后主其事。这里突显了犹太人对耶稣之死的责任。

  〔话中之光〕(一)人的错失不能阻挡神的工作。‘神的手’竟能藉‘无法之人的手’作事;人的手无论怎样作,只不过成就神预先所定的旨意。但我们的手宁可正面的服事神,而不可反面的抵挡神。

     (二)我们每一个人在神面前都是‘无法之人’,是我们的罪将主耶稣逼上十字架,因祂爱我们,为我们担罪。

     (三)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大的‘异能、奇事、神迹’,乃是这位神的基督,竟然甘愿束手就擒,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徒二24“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祂复活;因为祂原不能被死拘禁。”

  〔原文字义〕“解释”解除,释放;“拘禁”拿住,持定。

  〔文意批注〕“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痛苦’的原文和‘生产之苦’(加四19)属同一字群,故这里的含意是形容主的复活有如经过死亡后重新生出来。另有解经家认为,‘痛苦’一词在《七十士译本》中系译自希伯来文的一个字,该字既可解为‘生产之苦’,亦可解作‘弦索’,故全句意即‘神却解除了死亡绳索的束缚’。

     “因为祂原不能被死拘禁,”主耶稣就是复活(约十一25),祂拥有那不能毁坏之生命的大能(来七16原文),所以祂虽被交给死,死却无法拘禁祂。这里显明基督的复活和拉撒路的复活(约十一4144)不同。拉撒路只是回生,不是复活。因为他还不能脱离捆他的布,并且最后还是要死;死的限制在他身上还存在。但主复活的时候,乃是打破死亡的限制,乃是经过死亡而不被死亡所拘禁。阴间的门无法拦阻祂,无法吞灭祂。祂复活了,就不再死,死在祂身上毫无能力和作为了。

  〔话中之光〕(一)基督的死,是‘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23节);基督的复活,也是“神…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祂复活”。主不但存心顺服,以至于死(腓二8);并且祂的复活,也是出于神的主动。这是表明祂完全顺服神,凡事都以神的旨意为优先,让神来作。

     (二)主耶稣为人人尝了死味,目的是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二91415)。

     (三)主的复活,表明祂的生命就是“不能被死拘禁”的生命,这复活的生命,不但能‘解释’死的痛苦,更能‘解开’死的捆绳。

 

【徒二25“大卫指着祂说:“我看见主常在我眼前,祂在我右边,叫我不至于摇动;”

  〔文意批注〕“大卫指着祂说,”下面的话直至第廿八节止,系引自《诗篇》第十六篇八至十一节。

        本句的原文前面有‘因为’一词,中文没有翻译出来。‘因为’意指下面的话是用来解释前面‘祂原不能被死拘禁’(24节)的原因。

     “我看见主常在我眼前,”‘主’是指神;‘我’字原是指着大卫自己,但彼得认为这一篇诗是弥赛亚诗,‘我’字乃是指耶稣基督。因此本句话可视为基督在复活里的宣告。

     “祂在我右边,”‘右边’表示尊贵的位置,基督复活后原是坐在神的右边(34节);但此处的‘祂’是指神,‘我’是指基督,因此本句应解作‘神在基督的右边’,表示在基督的复活一事上,乃是出于神的主动(24节),是神在基督的右手边搀扶着祂(赛四十一13)。

     “叫我不至于摇动,”因为有神的匡扶,所以无论从阴府来的攻击是怎样的厉害,都不至于被摇动而倒下去。

  〔话中之光〕(一)我们信徒生活的秘诀乃是:(1)常把主摆在“眼前”――常思念主;(2)常把主摆在“右边”――常尊主为大;(3)常靠主“不至于摇动”――靠主站稳。

     (二)《诗篇》第十六篇原是大卫在圣灵的感动下描述他自己的经历,岂知竟成了预言基督复活情况的诗;基督徒最高的经历,就是‘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腓一2021)。

 

【徒二26“所以我心里欢喜,我的灵(原文作舌)快乐;并且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

  〔原文字义〕“安居”居住,支搭帐棚。

  〔文意批注〕“所以我心里欢喜,”‘所以’表明神的看顾和保守(25节),乃是基督欢喜快乐的原因。

     “我的灵快乐,”‘灵’原文作‘舌’,此字在希伯来原文中亦作‘荣耀’解,而‘荣耀’又可与‘魂’互换(创四十九6;诗七5)。全句表明基督死后在阴间里(参27节),因着信靠神,祂的心快乐,祂的魂欢腾。

     “并且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要安居’的原文是未来时态,表示一种安心交托的信念;‘指望’就是复活的指望。全句表明基督的肉身虽然在坟墓里,但仍因着信靠神而安息在复活的指望中。

  〔话中之光〕(一)有主真实的同在(24节),是信徒在各种境遇中能够“欢喜”的原因;与主之间没有阻隔,是信徒心灵“快乐”的理由。

     (二)基督怎样从死里复活,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林前十五22)。因此,我们也都是满了指望的人;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太十28)。

 

【徒二27“因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

  〔文意批注〕“因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阴间’是人死后灵魂暂时停留,等候末日受神审判的地方。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收留义人的灵魂,又称乐园(路廿三43);另部分收留罪人的灵魂(伯廿四19),中间有深渊相隔,可望而不可及(路十六26)。

     “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圣者’指基督,祂是神所分别为圣归于自己的那圣者;‘不…见朽坏’指基督的肉身在坟墓里不至于朽坏。

  〔话中之光〕(一)千万不要以为人死后一了百了;人死后不但灵魂不灭,并且还要接受神的审判。

     (二)死了的信徒在复活之后,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林前十五53)。

 

【徒二28“你已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必叫我因见你的面(或作叫我在你面前),得着满足的快乐。””

  〔文意批注〕“你已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生命的道’就是出死而进入复活里的道路。

     “必叫我因见你的面,得着满足的快乐,”指基督在复活里,必将进到神的面前,并且得着神所赐的快乐。

  〔话中之光〕我们只有活在复活的生命里,才能享受神的同在。每当我们摸到、感觉到生命,我们就知道神在那里。

 

【徒二29“弟兄们,先祖大卫的事,我可以明明的对你们说:“他死了,也葬埋了,并且他的坟墓,直到今日还在我们这里。”

  〔文意批注〕“他的坟墓,直到今日还在我们这里,”当时大卫的坟墓在耶路撒冷仍可看到,他的遗骸仍在里面,因此,前面有关复活的话(诗十六篇)并不适用在他自己身上,而是指着那要来的弥赛亚(即耶稣基督)说的。

 

【徒二30“大卫既是先知,又晓得神曾向他起誓,要从他的后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宝座上;”

  〔文意批注〕“大卫既是先知,”大卫不仅是君王,且因他写了许多篇弥赛亚诗,证明他也是为神说话、预言基督的‘先知’。

     “要从他的后裔中,”‘后裔’原文是‘腰中的果子’。

     “立一位坐在他的宝座上,”神应许大卫的话,出自《历代志上》第十七章十一至十四节。这‘一位’就是基督(路一3233)。

 

【徒二31“就预先看明这事,讲论基督复活说:‘祂的灵魂,不撇在阴间,祂的肉身,也不见朽坏。’””

  〔文意批注〕彼得在此明白指出,廿五至廿八节大卫的话,乃是讲论基督的复活。

  〔话中之光〕大卫王在世时成就非凡,然而他最终还是‘死了,也葬埋了’(29节),惟有钉十字架的基督永“不见朽坏”。可见无论多好的人事物,都没有永存的价值;惟有基督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徒二32“这耶稣,神已经叫祂复活了,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

  〔话中之光〕(一)“这耶稣”乃是我们的见证;我们不是见证自己如何属灵,也不是见证别人如何伟大,乃是见证“这耶稣”。

     (二)信徒为基督的复活所能作最佳的见证,就是把基督复活的生命活出来。

 

【徒二33“祂既被神的右手高举(或作祂既高举在神的右边),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

  〔文意批注〕本节很清楚地指出,圣灵浇灌乃是证明拿撒勒人耶稣已被高举,已经得胜。主如果没有被高举,就没有圣灵浇灌的可能。如今神既然已经膏抹了拿撒勒的耶稣,立祂为主为基督(参36节),就没有得不着圣灵浇灌的可能。我们得着圣灵浇灌,并不是证明我们人的信心、人的得胜;乃是证明耶稣是主、是基督。

  〔话中之光〕(一)圣灵浇灌的圣经根据乃是主耶稣的升天。因为主耶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我们就得到罪的赦免;因为祂被高举到宝座上,我们就得到圣灵的能力。

     (二)圣灵的赐下既是因着主耶稣已经得着荣耀(约七39),所以这种恩赐并不是根据于我们所是的或我们所作的。

     (三)圣灵的浇灌下来,是因着主耶稣的升天坐宝座;所以我们若能看见基督升天的异象,自然也就有份于圣灵的浇灌。

 

【徒二34“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但自己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

  〔文意批注〕“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但自己说,”大卫既已长埋黄土(参29节),故并未升到天上;他在下面的话引自《诗篇》第一百一十篇一节。

     “主对我主说,”头一个‘主’指神,第二个‘主’指大卫的子孙――弥赛亚。按彼得的意思,大卫以非比寻常的尊称来称呼他的子孙,乃因他被圣灵感动,知道这位子孙是何等伟大与神圣(太廿二4145)。

     “你坐在我的右边,”指基督得着荣耀、尊贵、权能的地位(来一3)。

 

【徒二35“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

  〔文意批注〕本节意指神必要彻底击败仇敌撒但,使基督在神的国度里坐在宝座上掌权作王(林前十五25;启十一15)。

 

【徒二36“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的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

  〔文意批注〕“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的知道,”‘故此’有两种解释:(1)是前面两节的结论――大卫的话既是指耶稣的复活,故此可知神已立祂为主为基督了;(2)是接着卅三节说的――你们既看见并听见圣灵的浇灌,这就证明神已立耶稣为主为基督了。圣灵在地上的浇灌,乃是证明天上所发生的事──拿撒勒人耶稣被高举在神的右边。所以五旬节的目的,就是证明耶稣基督为主。

     “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主’重在指祂的地位;‘基督’重在指祂的工作职衔。

  〔话中之光〕(一)世界上有许多的事我们可以不知道,但惟有一件事我们不能不知道,就是‘耶稣是主、是基督’。

     (二)“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基督不只是我们的‘救主’,也是我们的‘主’。救主说出祂就赎我们,使我们脱离罪恶;主说出祂负我们今后一切的责任。

 

【徒二37“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

  〔原文字义〕“扎心”刺透。

  〔文意批注〕“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这话’乃是指他们有份于抗拒和钉死神所立为主、为基督的耶稣(参36节);‘觉得扎心’是指他们的良心觉得不安。

  〔话中之光〕(一)讲道理只能折服人的意见,但不能叫人“觉得扎心”;只有高举基督,才能显出圣灵的能力,叫人自己责备自己(约十六8)。

     (二)只有先向人说明所‘当知道’(36节)的,才会感动人想认识所“当怎样行”的;不先给人知所当知的,而一味教训人行所当行的,很难收到功效。

 

【徒二38“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原文字义〕“叫”据此,基于,因着。

  〔文意批注〕“你们各人要悔改,”‘悔改’意指心思的转变。不是重在指为他们的罪行悔改,乃是重在指为他们和神的关系悔改;所以圣经不是说‘向罪悔改’,而是说‘向神悔改’(徒廿21)。

     “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注意,彼得在这里没有提到‘相信’,而单指提到‘受洗’,这是因为:(1)‘奉耶稣基督的名’含有相信祂的意味;(2)当日那些听彼得讲道的人,有许多是参与反对主的犹太宗教世界,在五十天以前喊着说:‘除掉祂!除掉祂!’(约十九15),有分于杀害主耶稣的人。这些人必须公开脱离犹太人的立场,与主耶稣认同,才能在众人面前清除抗拒主的罪。‘受洗’是将全人浸入水里,象征悔改的人在此接受水的埋葬,藉以表明他们向着世界已死。因此彼得叫他们受洗,就是要他们以行动公开宣告:从此脱离犹太人的宗教世界,好叫他们的罪得着赦免。

     “叫你们的罪得赦,”罪得赦免是因着相信主耶稣,并不是因着受洗。圣经只有两处记载受洗是为着使罪得赦,且对象都是犹太人,都同样具有特殊的用意;除本节外,另一处是亚拿尼亚对使徒保罗说的话:‘起来,求告祂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徒廿二16)。这是因为在保罗还没有信主之前,也是属于犹太宗教世界中逼迫基督徒的一个人(徒七60;八3;九1);现在他相信了主耶稣,就应当起来去受浸。他这样一受浸,他与世界的关系一断,他的罪也就洗去了。

     “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领受圣灵’意即得着圣灵,是指人在得救时得着圣灵内住的经历。

  〔问题改正〕罗马天主教根据这节圣经,认为一个人单单相信耶稣基督仍不能得救,必须加上受洗才能得救,甚至为此发明了‘点水礼’,以便使临死的病人能够得救;这是错误的解经,因为:

     (一)新约圣经里有一百多次说到人在神面前蒙恩,是因着信,不是因着别的。意思是说,人要蒙恩得救,除了相信之外,不须要再作甚么。救恩的一切,都是神所计划、所作成的,并不需要人再加上些甚么。人得救,不在乎人的工作,而完全是神的工作。因此人在得救的事上,不需要再作甚么,只要相信。

     (二)一个人得救的条件不在乎受洗;试看十字架上的强盗并没有受洗,但耶稣对他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廿三43)。

     (三)圣经没有记载主耶稣曾给任何人施洗(约四2)。如果人必须受洗才能得救的话,则主耶稣未给人施洗就真令人费解了。

     (四)保罗感谢神,因他只曾替一小撮哥林多人施洗(林前一1416)――如果受洗具备了叫人得救的好处,那么他的感谢就令人稀奇了。

  〔话中之光〕五旬节最大的道理,乃是从一个团体(世界)里出来,而进入另一个团体(教会);受浸就是表明从世界的团体里面出来,圣灵的浇灌就是表明进入教会的身体里面。

 

【徒二39“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

  〔文意批注〕“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这应许’指领受所应许的圣灵(参3338节),也是得救的应许(参21节)。‘你们’特指犹太人。

     “和你们的儿女,”‘儿女’指后裔子孙。

     “并一切在远方的人,”特指外邦人(弗二1317)。

  〔话中之光〕(一)罪得赦免和领受圣灵的应许,是赐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而不是光赐给‘你们’;所以作一家长的人,要在神面前抓住这一个应许,带领自己的儿女来信主。

     (二)感谢神,我们原是“在远方”的局外人,然而因着神的呼召,竟得以有分于基督的救恩,这是何等的怜悯!

 

【徒二40“彼得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

  〔话中之光〕(一)‘当让自己蒙拯救脱离这弯曲世代的人’(原文另译)。虽然我们不能拯救自己,也不必负拯救自己的责任,但我们能‘让’主来拯救我们,所以该负起这个‘让’主来拯救的责任。

     (二)我们既然在主的救恩里,蒙主拯救脱离了这邪恶的世代,就当在实际的生活里,‘让’主来拯救我们脱离这弯曲世代的人。我们不该再和这弯曲世代的人,同行一路,过着相同的生活。

 

【徒二41“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

  〔文意批注〕“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这话表明:(1)人只要接受福音,就可以受浸,此外并无其它的条件;(2)在相信和受浸之间,并不需要等候一段时间,不需要慢慢学习,等明白了圣经才受浸。

     “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表明圣灵降在信徒身上所显的能力,远超过主耶稣在肉身时所作的功效(约十四12)。

  〔话中之光〕(一)人一信了主,立刻就该受浸,一点也不该等候。

     (二)打铁趁热。许多弟兄姊妹得救不够厉害,就是因为没有趁着他们刚信、心情火热的时候,立刻就受浸。

 

【徒二42“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原文直译〕“他们都继续不断地持守在使徒的教训、交通、擘饼和祷告里。”

  〔原文字义〕“彼此交接”分享,同伴。

  〔文意批注〕“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恒心’意思是经常地,继续不断地;‘使徒的教训’指当时使徒们所口传主耶稣的一切吩咐,和有关祂死而复活的见证。这独特的教训是初期教会信仰的楷模,因为它源于神,且带有使徒得自神的权柄(林后十三10;帖前四2)。今天我们则是由新约经文中得到这些教训。

     “彼此交接、擘饼、祈祷,”‘交接’指相交、交通、团契,这表示初期信徒甚多来往、分享,包括属灵和物质的;‘擘饼’这个名词在当时一面是指吃主的晚餐,记念主的死(林前十一202326),一面也有可能是指日常普通的进餐(参46节);‘祈祷’包括私祷和公祷,在此特指一同祷告。

  〔话中之光〕(一)“都”字非常宝贵,只有每一位信徒“都”有分于其中,才能显出基督身体的实际。

     (二)基督教纯正信仰与异端的分别,乃在于是否符合使徒的教训。

     (三)按原文,“恒心”不仅用于形容“遵守使徒的教训”,也用于形容“彼此交接、擘饼,祈祷”,所以我们应当在圣徒彼此交通、擘饼记念主和祷告神的事上,恒切地持守。

     (四)我们一得着主的生命,就进到主生命的交通里。从这时起,我们就该继续活在这生命的交通里,就该负责使自己在这生命的交通里不至中断。

     (五)本节里的交通,在原文又可称作‘使徒们的交通’。这是因为主的生命是借着使徒们传给人,使人成功教会――主的身体的,而是徒们又是主的生命所成功之教会的代表。所以使徒们的交通,也就是教会的交通。

     (六)一个常记念主(擘饼)的教会,也必常蒙主的记念。

     (七)祈祷是经历神祝福和能力的妙法――多有祷告,就必多有经历。

 

【徒二43“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

  〔文意批注〕“众人都惧怕,”‘众人’指彼得讲道的听众,特别是那些领受他话语的人,就是新蒙恩的信徒;‘惧怕’是指一种畏惧又崇敬的‘敬畏’心理。

     “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奇事神迹’乃是神与人同在的证明;施行奇事神迹的目的,一在增加信息的可信性,二在建立使徒教训的权威。

 

【徒二44“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

  〔背景批注〕当时教会突然增加了数千信众,不少因信仰之故遭受亲友排斥,以致生活陷入困境;也有不少是从外地来耶路撒冷守节(参911节)的,今成了信徒,就滞留在耶城同过教会生活,所以需要被接待。

  〔文意批注〕“信的人都在一处,”指信徒经常性的聚会(来十2526),表现出早期教会的合一情形。

     “凡物公用,”指信徒自动自发地与那些生活上有需要的人分享财物。这种教会生活方式,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心理因素,仅在耶路撒冷教会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来并未被其它各地教会所采用。

        耶路撒冷教会在当时实行这种‘凡物公用’制度,其原因如下:(1)正如上面的〔背景批注〕所载,当时有许多信徒需要被教会接待;(2)他们在圣灵的感动底下,特别觉得若要‘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40节),便须有一个新的团体生活;(3)他们都浸沉在主的爱里,因而转化为‘彼此相爱’(约十五917);(4)他们误以为主耶稣即将快要再来,因此,对财物的拥有观念相当淡薄。

  〔问题改正〕初期教会信徒所实行的,并非共产制度,其理由如下:(1)动机不同――并非被人勉强,而是出于自愿的爱心行为――捐出来给教会,是为着照顾穷乏的信徒,使其日常需用无所缺乏(徒四3435);(2)实行不同――各人仍旧拥有财产自主权――卖不卖田地由得自己,即使是卖了,现金也由自己作主(徒五4)。

     历世历代有一些少数爱主的基督徒,例如十八世纪在欧洲的摩尔维亚运动、二十世纪在中国的耶稣家庭等,认为初期教会的‘凡物公用’生活制度,乃是基督徒教会生活的楷模,因此竭力仿效。但编者个人认为此种教会生活方式,仅可视为千年国度时期(或新天新地)的一面橱窗,很难在目前的恩典时代中实行得完全,其理由如下:(1)信徒虽然已经重生,但肉体的败坏仍旧存在,自私、贪婪和懒惰等恶性,使得‘付出’和‘享受’不均衡;(2)在信徒各人里面,‘爱心’和‘理性’、‘灵命’和‘肉体’彼此时常交战,且各有胜负,因此情况起伏难测;(3)教会的历史证明此种生活方式仅能维持短暂年日,后来因为战乱和灾难,耶路撒冷教会变得非常穷困,必须依靠外邦教会的接济(徒十一2730;罗十五2527)。

 

【徒二45“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话中之光〕(一)先要“卖了田产家业”,才能有东西“分给各人”;谁被对付、剥夺得越多,就越有东西可以给人。

     (二)我们在教会中必须放弃一切的占有和地盘,不认为任何的人事物该受自己的控制,才能成为别人的帮助。

     (三)凡是真正被主的手摸着的人,心胸必定会变得非常广阔,别人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所以乐意与人分享我的所有。

     (四)各取所需的生活表明了:生活的意义不在填饱肚子,而在同心事奉主;生活的目的不在求个人的好处,而在为基督作见证。

 

【徒二46“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的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

  〔文意批注〕“且在家中擘饼,”有解经家认为此处的‘擘饼’是指平常的用饭,而不是指吃主的晚餐(参42节)。但按初期教会的实行,他们有可能在日常的聚餐席间也伴随记念主之死的擘饼,直至多年以后因为某种不良恶习的发生(参林前十一章),才把普通的聚餐和主的晚餐分开。因此,这里也有可能是指天天擘饼记念主。

     “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信徒享用饭食的心态是:(1)欢喜――施者欢喜献上给神,受者欢喜领受神的预备;(2)诚实――施者不以为是吃亏,受者也不以为是占人便宜,彼此坦诚相对。

  〔话中之光〕一面用饭,也一面擘饼记念主,这表明了在生活中高举主;高举主的人,在他一点一滴的生活中都在彰显主。

 

【徒二47“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文意批注〕“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教会是用得救的人建筑而成的。但把得救的人加给教会的,不是人,乃是主基督。从外面看,乃是我们这些为主作见证、传福音的人,把人救了来;但实际救人的工作,不是任何人所能作的,乃是主基督借着圣灵作的。

  〔话中之光〕(一)我们若只会祈求神,而不会“赞美神”,就无法更多经历神的大能。

     (二)信徒受到别人喜爱的秘诀,乃在于凡事多多赞美神。

     (三)信徒相亲相爱的生活见证,是传福音得人的最佳原因。

     (四)如果说教会是圆周,基督是圆心;教会惟有先活出向心的实际,主才会负责叫人受吸引而归向心。所以教会传福音若没有功效,应当先省察教会向着基督的实际如何,而不该一直在那里责怪作出口的弟兄没传好信息。

 

叁、灵训要义

 

【圣灵的表记】

一、“响声”(2节)――可以听到,引人注意

二、“风”(2节)――可以感到,大有能力

三、“火焰”(3节)――可以见到,焚烧与炼净

 

【彼得讲道的态度(14节)】

  一、“彼得和十一个使徒”――与圣徒同心

  二、“站起”――谦恭

  三、“高声说”――为道迫切

 

【彼得初次讲道的内容纲要】

  一、消除群众的误会:

     1.消极方面――否认醉酒(15节)

     2.积极方面――证明是被圣灵充满(1621节)

  二、传扬耶稣就是神所立的基督

     1.祂在世的生活和事工显明是基督(22节)

     2.祂的受死是按着神的定旨先见(23节)

     3.祂已经从死里复活了:

        1)是神叫祂复活(24节)

        2)大卫的诗证明祂已复活(2528节)

        3)大卫的坟墓证明这诗不是讲他自己(29节)

        4)大卫曾预言基督的复活(3031节)

        5)我们都是祂复活的见证人(32节)

     4.祂复活升天后将圣灵浇灌下来(3335节)

     5.故当知道这位耶稣,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36节)

 

【得救的模范】

  一、心被福音的话感动(37节)

  二、真诚领受福音的话(41

  三、悔改受浸(3841

  四、恒心遵守真道(42节)

  五、弟兄彼此相爱(4445节)

  六、对神与对人都有美好的交通(424647节)

 

【基督徒的三个特点】

  一、信――“信的人都在一处”(44)──物以类聚,这些都是有信心的人

  二、爱――“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45)──这些人都是有爱心的人

  三、望――“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46)──他们擘饼不只是记念主的死,也盼望主的再来(林前十一26),这些人都是有盼望的人

 

【初期教会的特质】

  一、她是一个学习的教会――留心谛听并领受使徒的教训(4142节)

  二、她是一个团契的教会――彼此交接,信的人都在一处,天天同心合意恒切的(424446节)

  三、她是一个祷告的教会――祈祷,赞美神(4247节)

  四、她是一个敬虔的教会――众人都惧怕(敬畏神),敬虔度日(43节)

  五、她是一个满有神作为的教会――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43节)

  六、她是一个分享的教会――凡物公用,照各人所需的分给各人(4445节)

  七、她是一个崇拜的教会――在殿里…擘饼(46节)

  九、她是一个喜乐的教会――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46节)

  十、她是一个人人喜爱的教会――得众民的喜爱(47节)

  十一、她是一个增长的教会――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47节)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