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后书第三章
伍 不因情势恶劣而气馁 三1~17
保罗虽然身处囚牢,但心中时常以福音事工为念。他想到末日来临之前必有每下愈况的情势,又想到提摩太赋性怯懦,如今面临这越来越恶劣的情势,实在需要一再的提醒及鼓励,才能坚持到底,因此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促其警惕。他先用活泼的笔调描述末日将临的恶劣情势,然后再以自己受苦的经历以及提摩太从小所明白的圣经去激励提摩太继续为福音勇敢效力。
一 末世之恶劣情势 提后三1~9
初期教会有一种流行的信念,就是相信末日即将来临,并且相信在末日来临之前必有离道反教的事,人心日趋败坏,多人遭受迷惑。保罗在此采用当日流行的信念去描述在教会中散布的异端。因此首先采用将来时态的说法,不过很快便转为现在时态的描述。保罗详述他们败坏的本性,随即警告提摩太要远避这一类的人。他们虽然引诱了一些妇女随从他们,不过,他们的愚昧很快便会在众人面前显露出来。
三1
你该知道 这是命令式句子,吕振中译为:“这一点你要知道”。原文还有一个“但”字,意思是,提摩太要与前面所讨论过的那些敌挡真理的人完全不同:他们无知、不明白,但你该知道这事。也许保罗这样吩咐提摩太还有另一种意思,就是诚恐提摩太认为目前混乱和危险的局面很快便会过去,只要安静等待一段日子,风浪便会减弱和平息。但保罗提醒他要认识到这情形会继续下去,而且可能每下愈况。
提摩太该知道甚么事呢?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末世这术语,在保罗其它书信中没有用过,只在提前四1有一个类似的说法:“在后来的时候”。不过在新约其它书卷中则多次采用(徒二17;雅五3;彼后三3;犹18),是指这世界结束,基督耶稣再来之前的一段日子。初期教会一直相信基督耶稣就快再来,因此目前也可说已进入末世的阶段了。有人根据徒二14~17彼得的演讲以及来一1~2的措词,认为基督耶稣降世以后便算是末世的日子。这种说法虽然也可接纳,但由于此处的动词是将来时态,因此还是把末世当作基督耶稣再来前的一段时间为宜。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危险也可译作艰苦、严重、多灾多难、多有麻烦。按照福音书的记载(太廿四章;可十三章;路廿一章),耶稣自己曾经作这预言。犹太人的末世论中也提到,弥赛亚来临之前,人类的道德会完全破产。保罗在帖后二3~12也说到,主未再来之前必有不法者显露出来,使主的忠贞仆人饱受折磨。
三2~5
保罗接着列举了一连串恶事去描述“末世”的可怕情形。这段经文中所列举的邪恶与罗一29~31的描述十分相似,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因此不是直接引用过来的。有人指出,这里的措词与犹太学者斐罗(Philo)的著作中所描述的邪恶十分相似,因此,基本上可能是引用当时已经存在的犹太末世论著作里面的数据。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各项邪恶似乎都是一对一对地排列的,而且没有指明是哪一些人,只概括地说:因为那时人要……,意思是,人们普遍地扬弃法则,不知廉耻,刻薄寡情。
专顾自己与贪爱钱财这两个形容词的希腊文都有一个“爱”(phil)字在前面,因此可译为:“爱自己、爱钱财”,也就是凡事都以自我利益为宗旨。自夸、狂傲都有骄傲的意思,也是由自我中心发出的;自夸着重于外表的行为,狂傲则着重内在的心态。谤讟、违背父母又是另一对的邪恶,都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者指对别人不好,破坏别人的名誉,后者指对自己的家人不好,干犯要孝敬父母的诫命。忘恩负义、心不圣洁。这两个希腊字前面都有一个否定字母“不”(a),即“不感恩”、“不敬虔”的意思。无亲情、不解怨又是另一对有一个否定字母的形容词,指对人缺少温情以及不愿与他人和解。好说谗言、不能自约。前者指对人方面没有好话,像魔鬼一样,揭人阴私,甚至恶意中伤人;后者指对自己的脾气、私欲毫无控制。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前者指像禽兽一样,缺乏理性,凶恶可怖,后者指虽然还保留一点人性,能够认识何为良善,但仍旧因为诚恐自己的邪恶被揭露出来,而仇视良善(参约三19~20)。卖主卖友、任意妄为。前者指毫无道义,为一己的私利而出卖他人,后者指对凡事有碍于自己私利的人物、制度、或法例都毫不留情地攻击,简直是无法无天。自高自大指“给烟雾笼罩住”,头脑不清,眼高于顶,自以为了不起(参提前三16,六4)。爱宴乐、不爱 神。即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寻求肉体的欢乐,以致爱 神的心便冷淡了(约壹二15)。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两句话可说是前面所述的一连串恶事的总结,也似乎把一般性的描述转变为对某一组人的批评,而这一组人正是在以弗所教会中那些传异教的假师傅。他们外表上假装十分敬虔,但实际上,特别是道德行为上,则违背了基督的福音真理。因此保罗警告提摩太:这等人你要躲开。躲开这个动词是一个强有力的动词,意思是“避之若浼”,因为他们实在太可怕了!虽然保罗在前面二24以下指示提摩太要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真道的人,希望他们仍能悔改,但在此则说对一些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的人要躲开。表面看来,似有矛盾,其实不然。因为“劝戒”是指用温柔的态度谴责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回头醒悟;“躲开”则指不要与他们的行动有分,甚至不要与他们为伍,免得在不知不觉中给他们诱惑,跌入他们的圈套。
三6~7
那偷进人家,牢笼无知妇女的、正是这等人 这些假装敬虔之人偷进人家,去牢笼无知的妇女。偷进,暗示他们采用不光明正大的方法,可能乘他们的丈夫出外工作时潜入她们家中。牢笼的意思是指把他们像战犯一样俘掳过来。无知妇女也可译作“小妇人”或“软弱的妇人”。这是一个含有轻视意味的动词,指这些妇女在道德上、智力上都极软弱无能,因此极容易成为那些外表敬虔的假师傅的俘虏。
这些妇女担负罪恶,被各样的私欲引诱 担负罪恶原文是被动式,意思是给重重迭迭的罪恶压着。为甚么会如此呢?是因为她们被各样的私欲引诱。在这情形下,他们自然极容易接纳任何建议,希望藉此获得解脱,结果那些外表敬虔的假师傅也便有机可乘。
这些妇女常常学习,表示她们非常热心地聆听新的教训。不过,由于他们对罪恶仍有留恋,对号召她们直截了当地悔改的福音真理又无诚意接纳,只想在那些假师傅身上听到一些新意见、新道理,结果虽然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对她们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因为只有诚意悔改,立志遵行 神旨意的人,才能明白真道,也才能真正得益(参提前二4;提后二25;约七17)。
三8
保罗再引古代一个例证去说明这些外表敬虔的假师傅如何敌挡真理:从前雅尼和佯庇怎样敌挡摩西,这等人也怎样敌挡真道。按照犹太人的传统,雅尼和佯庇是埃及王法老的两个术士,当摩西要求法老王释放犹太人时,他们在法老王面前施行法术,想要证明他们也像摩西一样能行神迹(出七11,九11)。后期的犹太教对摩西的事迹认真发挥。在第一世纪的基督徒圈子中,对摩西的事迹显然也十分熟悉(参徒七22以下;林前十2~4;加三19;来二2;犹9)。保罗把这些外表敬虔的假师傅与这两位敌挡摩西的术士相比,认为他们的行动是与真道为敌。这种比较使我们有几方面的体验:第一、初期教会对犹太教的文献相当熟悉;第二、他们也像犹太教一样,喜欢以象征或预表的方法去解释旧约,相信旧约里面许多重要人物的经历,以及以色列人的重要历史事迹,都可作为基督教会未来遭遇的表征;第三、这些假教师极可能也像雅尼和佯庇一样施行法术骗人。根据使徒行传的记载,以弗所城是一个著名的“巫术城”。当那些行邪术的人悔改归主以后,把他们的书拿来当众焚烧(徒十九18、19)。我们虽然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这些假师傅确实行法术骗人,但鉴于他们在教会中影响力之大,又鉴于保罗把他们与法老王的两拉著名术士相比,这种推测并非毫无可能。
不管如何,这些人的心地坏了,在真道上是可废弃的。在提前六5已经提过“坏了心术”的人,此处再次提及。坏是腐烂的意思,表示不但失去了原有的作用,甚至发生“腐蚀”的果效。真道原文作“信仰”,有冠词,是指全部的福音真理。可废弃的是指不合格的产品,检验员把它丢在一边。这些敌挡真道的人的情形也是如此。
三9
然而他们不能再这样敌挡,因为他们的愚昧必在众人面前显露出来,像那二人一样 尽管他们目前似乎有相当的影响力,不过,保罗安慰提摩太说,他们不能再这样敌挡,原文是:“他们不能再前进”。像那二人一样,原文虽然没有说“二人”,但用复数属格,显然是指雅尼和佯庇,因此如此翻译是正确的。保罗深信,这些假师傅的横行日期是有限的。不久以后,众人都会看出他们的愚昧,而离弃他们,正如那两位术士用杖所变的蛇很快便给亚伦的杖吞了一般(出七12)。
三1~9
在本段经文中保罗首先简述末世时候日益败坏的情况,然后指出,那些表面敬虔的人如何偷进人家,用花言巧语,甚至可能采用巫术诱骗一些见识不多,意志薄弱的女人附从他们。保罗把这些人比作摩西时代、埃及王法老的两位著名术土。他们如何在法老王面前大显神通,企图证明他们自己也具有和摩西同样法力,以拦阻法老答应摩西释放以色列人。这些人也照样敌挡保罗和提摩太所传的真道,诱骗信徒离道反教。不过,保罗确信,这些人的成就必然有所限制。短期内他们的愚昧便会在众人面前显露出来,正如法老面前的那两位用杖所变的蛇一样,很快便给亚伦的杖吞灭了。
二 勉励提摩太稳立不摇 三10~17
在上一段中保罗以生动的笔法描述末世危险日子人们背道行恶的情形,特别是一些假装敬虔的假师傅如何偷进人家,牢笼妇女的卑劣行为,指出他们的愚昧恶行必在众人面前显露出来。如今保罗继续勉励提摩太,不要因情势恶劣而气馁,反而应该站立得稳。保罗两次采用“但你”(su de)的句法,把提摩太与当时流行的道德堕落的情形相对,勉励他要与众人不同,坚守传统的信仰,特别是以圣经为救急的大锚。
三10
但你 在本节经文中两次采用这种说法(另一次是第十四节),意思要把提摩太与前面所提的假师傅作鲜明的对比。已经服从了我的教训、品行、志向、信心、宽容、爱心、忍耐。服从的原文是 parakoloutheo,直译是“紧紧跟随”。吕振中译为“追随”。在路一3也采用过这个字,那儿译为:“详细考察”。可见,这字要按上下文而作不同的翻译。在此,保罗的意思是指提摩太已经像一个学徒一样,从他的师傅保罗身上学会了他的教训,并且以他的品行为模式,作他自己行事为人的榜样。至于志向,也可译为“目的”,是指保罗生活的基本动机。信心、宽容、爱心、忍耐则是保罗时常提到的基督徒应有的德性,这些德性与上面所提到的假师傅的品德全然相反。保罗勉励提摩太要把从他身上所看到的一切教训和榜样累紧跟随,从其中获得灵感,作为他自己内心的力量,叫他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稳立不摇。
三11
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德所遭遇的逼迫苦难;我所忍受是何等的逼迫 保罗不仅要提摩太从他的教训、品行、行事为人的基本动机、以及各种美德上获得灵感,他也提到他所忍受的严重逼迫,勉励提摩太在这件事上也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去步其后尘。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在此所提到的是他和巴拿巴第一次旅行布道时所受的迫害,是在他选召提摩太之前所发生的事(参徒十三、十四章)。有些学者觉得,这是一个证据,证明本书是冒名作品,因为如果是保罗自已所写,必然不会把他在未遇见提摩太以前所受的迫害去勉励提摩太。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如果真是冒名之作,必然不会有此失着,令人怀疑。因为一位冒名作者必然会尽量设法使人相信他的作品是“真迹”。在这情形下,必然会引用提摩太与保罗同工以后所目击或熟知的一些迫害,不会那么大意,把保罗早期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德所遭遇的逼迫苦难拿来对提摩太勉励。
那么,保罗为甚么选取他在这几处地方所遭受的逼迫和苦难去勉励提摩太呢?原因大概有二:一则是那些地方是提摩太的故乡以及附近地带,提摩太对那些地方所发生的事必然熟悉;二则是提摩太虽然明知作福音使者难免遭遇各样逼迫和苦难,仍然乐意接纳保罗的邀请,加入传福音的行列,这便表明,提摩太最初跟从保罗时,甘心乐意走基督的道路,为福音而受苦。如今保罗旧事重提,藉以勉励提摩太不要忘记当初的勇敢和心志,这是十分适切的。
但从这一切苦难中主都把我救出来了 这句话与诗卅四17“义人呼求,耶和华听见了,便救他们脱离一切患难”十分相似。它一方面表达保罗情不自禁的感恩之心,另一方面也藉以激励提摩太,可用信心倚靠主。因为如果时候未到,主不许可,任何逼迫与苦难也不能对主的仆人有何损伤。
三12
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保罗相信,不但他自己如此受苦,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过敬虔生活的人也都要受逼迫。保罗这样相信不是没有根据的。基督耶稣也曾警告门徒:“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可八34;参约十六33)。保罗自己一生的经历也证明这一点(参林后十一23~29)。事实上,保罗第一次出外布道时,就曾对路司德、以哥念、安提阿各地的信徒说过:“我们进入 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十四22)。保罗在此再次采用在基督耶稣里的术语;这里的意思是,基督徒与基督神秘的联合也包括与基督耶稣一同受苦这件事。
三13
当然,有些人的遭遇可能不同,不过,这并不值得羡慕,因为他们必然会落得更坏的收场。保罗用讽刺的语气说:只是作恶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恶;他欺哄人,也被人欺哄。这句话的译文有可商榷之处。迷惑人的原文是 goetes ,这字可译为“行巫术的”,也可译为“骗子”。保罗采用这个名词,显然有意把他们与法老王的术士雅尼和佯庇联在一起(参本章八节)。越久越恶给人的印象是,这些人的本性越来越坏。这种解释虽有可能,因为原文直译是:“他们进到更坏”,但没有说是哪一性质的“坏”;不过另一种解释可能更适合,意思是,他们表面上有所“进步”,但实际上是“进到更坏的地步”。这“更坏”虽然可指他们的本性越来越坏,但更可能是指他们的收场落得更悲惨。因为他们本来是骗子,专门欺哄别人,但到头来,他们自己也被人欺哄。
三14
但你 这是本节经文中第二个但你(第一个在第十节),也表示提摩太要与那些欺哄人的骗子全然相反。怎样相反呢?要把你所学习的、所确信的、存在心里。那些骗子,自以为有进步,结果却进到更坏的地步。提摩太则要把他所学习的、所确信的、存在心里。意思是把福音真理继续保存。为甚么要继续保存呢?因为你知道是跟谁学的。虽然保罗没有明说提摩太究竟跟谁学习,但他在此采用复数式的“谁”(tinon),便表明不是单指保罗本人,也包括提摩太的母亲和外祖母(一5),以及其它可靠的见证人(提前四14)在内。既然有那么多值得信任的人都给他教导同样的福音真理,那么提摩太自然应该好好地予以保守。
三15
提摩太不仅知道他所确信的福音真理是跟谁学习的,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是他必须好好地继续保存他所学习、所确信的福音真理之第二方面的理由。换句话说,由于他所确信的福音真理不仅是由许多可信任的长者所教导的,并且与他从小所明白的圣经教训相符,因此,他必须好好地继续保存。值得注意的是,通常用以指圣经的希腊文是 graphe(中文译为“经”),但保罗在此采用另一种写法:hiera grammata,这种写法只在此处出现,而且是用复数式。因此有人觉得这不仅包括犹太人的“旧约”各卷,也包括保罗的书信在内。不过,保罗在此所说的圣经是提摩太从小就已明白的,当时还没有保罗书信存在,因此应该只指犹太人的旧约各卷而言。至于保罗为甚么采用这种特别的写法,我们不敢确定。不过,其中一个可能是,这是当时在犹太拉比圈子中流行的一种对旧约经书的称呼,因此保罗加以采用。
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 旧约经书之所以如此宝贵是因为它能引人接纳基督耶稣为救主。正如耶稣自己所宣告的:“你们查考圣经,因为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五39)。旧约各卷不单是一部以色列史,它同时也是 神藉以启示他拯救世人目的之媒介。在译文方面,这句话可有两种译法:一是中文和合本的译法,意思是,旧约里面使人得救的智慧,惟独因信基督耶稣才能得着;另一译法是,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智慧以致于得救。这种译法所着重的是智慧,这种智慧是会引人到得救之路的,不像那些貌似敬虔的假师傅标奇立异的教训,其实是愚昧和无知的(参提后三9)。
三16
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 这句话引起了颇多的争论。首先,圣经一字的希腊文 graphe 究竟是指甚么?这字本身的涵义是:“著作”或“书本”,可泛指一切的著作或书本。不过,在新约圣经里面都把它译为“经”或“圣经”,就是当时犹太人所拥有的“旧约”,因此应该如此去领会。其次,中文和合本译为都是的希腊文 pasa 可指“全部”或“每一”。那么,保罗在此是说“全部圣经”呢?还是“每一卷圣经”或“每一段圣经”或“每节圣经”呢?在新约圣经中两种用法都曾采用过(“全部”看加三8、22;罗十一1;提前五18。“每一”参可十二10;约十九37,廿9;徒八35),不过,由于“圣经”一字没有冠词,而 pasa 若与没有冠词的单数名词相联时,通常都译为“每一”,因此好些学者认为不应把它译为“全部圣经”,而应译为“每一卷圣经”(或“每一段圣经”)较为合宜。不过也有学者觉得保罗在此是指全部旧约而言,因此主张译为“全部圣经”。中文和合本就是采纳这种意见。
第三个引起争论的问题是从 神所默示的(theopneustos,直译是“ 神吹气进去”)这个形容词所引起的。由于这句话的原文没有“是”字,而这个形容词以后的联词 kai 也可译为“也是”,同时这个希腊字可作修饰的形容词看,也可作述语的形容词看,因此这句话可有两种译法:第一是中文和合本采用的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另一种译法是和合本小字中所标明的:“凡 神所默示的圣经”。那么究竟哪一种译法较合宜呢?从文法上看,任何一种均可。不过为了避免给人误以为圣经里面有些经卷不是 神所默示的,还是采取第一种译法较好。事实上,即使采取第二种译法,保罗的意思也不是说,圣经里面有些经文不是 神所默示的,而是要把圣经与普通的作品或者所谓“伪经”或“旁经”的作品区分,强调只有真正被 神所默示的圣经才对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有益。
也许有人会问:新约各卷是否也包括在 神所默示的圣经里面呢?答案当然是正面的。不过这个问题不属于本节经文的注释范围;就本节经文而论,这里所说的“圣经”是指“旧约圣经”(参十五节的注释)。由于圣经是 神所默示的,因此,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教训指积极方面教导有关基督教的真理;督责指消极方面驳斥异端邪说。这两者,都是有关“信条”方面的分析。使人归正指行为方面,把人从错误的道路上引导过来,纳入正轨;教导人学义指积极方面教导人按基督徒应有的准则而生活。这二者都与“行为”有关。可见,保罗的意思是, 神所默示的圣经对信仰与行为都是有益的;换句话说,圣经是基督徒的信仰和行为的最高准则。
三17
叫属 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叫字表明如果我们把圣经按照上述各点去使用,那么便会产生以下的结果,即能够使属 神的人(参提前六11注释)得以完全,意思是完全适合去担负他的使命;也就是说,预备(或“装备”)好自己,去行各样的善事(参二21的注释)。
三10~17
在本段经文中保罗两次采用“但你”这个句法去勉励提摩太要与那些外表敬虔的假师傅有别,坚守信仰的立场,稳立不摇。提摩太这样做当然免不了会受逼迫,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出人意料之外的事。事实上提摩太开始跟从保罗时,就晓得保罗为福音的缘故如何遭受各样的苦害,但他仍乐意跟从保罗。如今自然应该坚持到底,保罗也提醒提摩太从小明白圣经这件事,叫他要以圣经为救急的大锚,使他在风浪中稳立不摇。── 周天和《教牧书信》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