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希伯来书第十一章

 

信心的见证人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来121)。

 

希伯来书最后三章,是根据前面提出的一切论证所发的呼吁。这几章的主题是以很特殊的方式论及信心,即对神的信心;以信心为人生至高的需要。因此本书信最后这部分,是将这项生命哲学清楚地启示出来。

希伯来书一开始,作者就宣告神曾对人说话;他把人类的时代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神借着众先知对列祖说话;
第二阶段,祂借着祂儿子对世人说话。

他论证的重点是在显明圣子的信息如何超越,以及祂所传神的话是最终极的。

不论是过去或现在,神对人说话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人能对祂运用信心。不论是借着天使,领袖──摩西,约书亚,或祭司,先知,或祂的儿子说话,祂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使人能寻到祂,并且在寻到之后对祂产生信心。

启示这件事,便是神主动接近人,以启发人对祂的信心。这也就是为甚么作者在反复指出圣子话语的优越性,以及它为神启示的最终话语之后,在本书结尾部分论到“信心”这个重大的主题。

虽然我说“最后三章”,其实这段整段是从第10章结尾部分开始的,在那里作者引用了希伯来人的圣经,“我的义人必因信得生”,或译成“义人必因信得生”(1038)。

请记住,这句话是神对祂的使者哈巴谷的回答;哈巴谷是神藉以向祂百姓说话的众先知之一。当时哈巴谷环顾四周的难处,不禁大感困惑,不明白神的管理。他用自己的眼光看艰苦的环境,不禁问道,为甚么神不采取行动呢?就在那时,神对他说,祂是在行事,只是如果祂告诉祂的仆人祂正在作的事,他不会相信。然而神还是告诉了他,祂正在兴起迦勒底人。这话在先知心里引起了更大的困惑,因为他不明白神怎么会使用像迦勒底人这样不堪的百姓。于是神赐给他一段伟大的信息,是一切生命的奥秘:“我的义人必因信得生。”希伯来书作者在本书末了要作重大呼吁时,就引用了这句中心之言。

我们读这句话时,往往把重点放在“义”这个字上,从某方面而言这是正确的。然而从另一方面看,重点该放在“得生”一词。也就是说,它宣告:真正的生命是靠信心维持的。换一个角度说,信心最终的结局就是圆满的生命。

11章充满了美丽的故事,作者从圣经鸟瞰人类历史,举例说明信心的大能,指明信心在历史上一连串的得胜。由此他引出第121的呼吁。我们要仔细探讨这呼吁的含义,这是极其重要的。或许我可以拿自己为例。小时候我就常常听到有关这节经文的讲道,每一篇都很精采,但却都不是以真正的解经为依据。它们的观点是,作者将我们基督徒的生活视作一场赛跑,目标是天堂,那些已经到达天堂的人都在观望我们赛跑。那是对于“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一节经文的解释。事实上,那并不是这呼吁完整的含义。这里描述那些如云彩的见证人,不是在观望我们,而是在对我们说话,向我们作见证。我不是在辩论到底那些已去天堂的人是否在观望我们,我想,正如比克斯帖特主教(Bickersteth)那首无与伦比的诗歌“昨日,今日,直到永远”所说的,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或许得着许可观看我们,甚至探访我们。不过在此我们不讨论这个题目,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作者实际的意思上,那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他们的一生都是在向我们作见证。

我们不妨用最简要的方式,略略看过所提及的见证人,他们都是在向我们述说信心的价值和大能。然后,我们就可以探讨作者提出的呼吁。

作者提到信心的大能时,首先作了一个惊人的宣告,那确实是一个普世通用的宣告。他说,古人在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借着信心,他们领受了从神来的启示。然后他又宣告,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神话造成的”(113)。我忍不住要说,这句话译得有欠妥当。“诸世界”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诸时代。正如作者在本卷书开头声明的,神曾借着圣子塑造各时代(译者注:中文圣经译作“诸世界”),如今作者再度强调,我们因着信就知道各时代都是藉神话语塑造成的。这个事实可以从修正译本(Revised Version)的旁注看出来。今日我们论及各时代,常常用矿物来区分,例如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还有黄金时代。作者宣称,这些时代都在神的管理之下,因着信,我们就能明白这一点,此外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证实。意思就是说,正如作者进一步指出的,这些可看见的事并不是由可见的东西造成的。凭着信心,我们可以把握眼见之事后面的实底。凭着信心,我们可以明白现象后面的实体。

作了这个宇宙性的宣告之后,作者从历史中举出许多例证。有趣的是,他是从神过去对人说话的方法来选择例子:天使;领袖,摩西,约书亚;众祭司和先知。祂透过天使对人说话的时代远自亚伯起,直到约瑟。作者所举的例证,都是因着这类信息对神怀着信心的人。亚伯敬拜,以诺与神同行,挪亚同行并作工,这一切都出于他们对神的信心。

然后作者来到希伯来的历史人物中,他最先提到一个杰出的人物,亚伯拉罕,显示他一生所有的行动都是依据对神的信心。他顺服神,离开一个古老的文明;以后他奉献自己的儿子;最后他得着应许,那应许当时并未应验,但他确知以后必要应验。对亚伯拉罕而言,因着对神的信心,困境转变成胜利。然后作者又提出以撒,雅各,约瑟,他们都是望向未来的人,并对未来道出信心之语。

至于百姓的领袖,作者首先提到摩西父母的信心,他们因着信,把摩西藏了三个月。然后是摩西本人的信心,他在一生最关键的时刻作了伟大的选择。他凭信心一生服事神,“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1127)。

约书亚的例子中,我们看到耶利哥城因着以色列人的信而倾倒。在这时候作者提到了妓女喇合,一定使希伯来读者大吃一惊,但这也是一个例证,说明信心的原则如何产生功用。

作者这时发现,他的题目涵盖太广了,若要一一细说“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等人的事迹,时间就不够了。这不是根据年代先后列出的名单,只是收集一些突显的人物,其中四人是士师,一人为君王(大卫),然后是最伟大的士师撒母耳。最后的“众先知”则是指那整个启示的阶段。

作者提出这些人物之后,接着说到信心所成就的大功:“制伏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灭了烈火的猛势,脱了刀剑的锋刃,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然后是一小段话,“有妇人得自己的死人复活”(113335)。

接下去作者揭露,这些信心伟人的懿行是因坚忍而得竟全功,他们常常必须藏身于山洞、地穴中;作者用一段插进去的话为他们下了一个贴切的按语:“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1138)。

从这一整段充满例证的经文中,我们看见信心的原则如何实现,那种信心是一切事物的实体。

然后就是一段惊人的结论:“这些人都是因着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因为神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113940)。

宣信博士(Dr. Simpson)曾讲过一篇道,题目是“所有人都将一同见到主的荣耀”。在那篇讲道中,他清楚指出,主完全的荣耀只有在人们一同看到时才显露出来。我们正迈向那目标。我们正接续祖先所留下的未竟之路。我们的目标是神所建立的那城。因此我们蒙召去跑的路程,是朝向人类历史的最终点──神的城,那时主教导我们的祷告就蒙了应允:“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路程。

这段呼吁于此出现,其重要性可从两次重复的“就当”可以看出来。第一段呼吁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第二部分呼吁:“就当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第一个呼吁与先决条件有关,第二个则与结局有关。

论到先决条件,作者说我们当有所割舍,为的是完成那最终的事。他提到“重担”和“容易缠累我们的罪”。我们很自然会问:当放下的重担究竟是甚么?答案很简单,就是一切足以妨碍我们赛跑的担子。必须记住,我们无法替别人列出重担的清单。妨碍我奔跑的事物,可能对我的弟兄不构成任何妨碍;而妨碍他的事,可能一点也不困扰我。我姑且提出一种重担,那就是企图找出我弟兄的重担。一味吹毛求疵地批评弟兄,可能会妨碍我专心赛跑。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因努力要挪去弟兄眼中的剌,而耽误了行程,却忘了自己眼中有一根梁木。彼得在提比哩亚海边就犯了这项错误,他望着约翰,问耶稣说:“主阿,这人将来如何?”主的回答相当直率,坦白说就等于叫彼得少管闲事:“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约212122)。

另外我们也要“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恐怕这是新约中最为人熟悉、却又最容易被误解的一节经文,修正译本的旁注很值得注意,那里说,“放下令许多人羡慕的罪。”我敢说这不是翻译,但它是正确的解释。本书作者在这里使用的希腊字是enperistaton。若仔细分析,会发现它的意思是“地位相当不错的罪”。或许这话很难解说得明白。有人认为它是指赛跑时妨碍行动的长袍。但是修正译本却暗示,那是一种较被人羡慕的罪,我相信这种说法已接近作者的原意。不信的罪常常不被视为邪恶,反而被人认为是不错的罪。有些人似乎以为,知识分子就应该存着某种程度的不信。事实上,这种不信会麻痹人努力的勇气。不信神,必定会导致不信任人,以至最后对未来没有信心。这个缠累我们的罪应该放下。

在结尾时我要强调,我们所思考的这段经文并不完整。若看修正译本,会发现它最后是以逗点结束,下面紧接着的另一段话,必须放在一超解释:“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衪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我们将在下一章中讨论这段经文。

在此暂时作一摘要:我们已看过信心伟人的名字,他们为信心的大能作了美好的见证,然而,他们中间除了少数例外,都会有过失败;但是因着信,他们对神旨意的最终实现都有所贡献。

此外,我们读这一章时,会感到有些意外。有些人名竟然付之阙如。这一点当然不必过分强调,因为作者并未声称他列出了所有的人名;但是至少有一点值得思想,那就是所有人当中,没有任何祭司的名字。我们也很惊奇作者列入了某些人,例如参孙,耶弗他,和喇合。

不论如何,本章的结论指出,虽然他们见证了信心的大能,但是尚未达到最后的目标;因此我们蒙召,要继续他们的路径,朝向目标迈进,迟早必会达到那目标的。──《摩根解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