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箴言第一章

 

第一篇 教师之训诲(一118

默想箴言(一16

(一)

所罗门王在旧约被表扬为智慧最杰出的代表,而且他的名字列入这卷书的标题中是适当的,即使正如我们所见,本书原作者给人错误的印象。在列王纪上所罗门作王的故事中,他的智慧显露于几样事实的真相中:藉着他的智慧使他能公正地统治(三91628;十9);与其他国家商订有利的条约(五712);获得自然界广博的知识(四33);并撰写了数以千计的箴言和诗歌(四32)。这个叙述者十分热忱而且用典型的东方式夸张之词颂扬所罗门的智慧:

所罗门的智慧超过东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他的名声传扬在四围的列国……天下的人都来听他的智慧话。(王上四3034

为了加强他这论点,他还叙述所罗门怎样以他才华横溢的智慧,使怀疑的示巴女王诧异得神不守舍,使她感叹道,‘人所告诉我的,还不到一半’(王上十7)。耶稣怀着这个插曲,斥责当代那些怀疑祂的人,拒绝看在祂身上的事实,‘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太十二42)。真奇怪,怎么人的智慧似乎总是那样聪明伶俐, 神的智慧则不知怎的,似乎总是颇为愚拙(请比较林前一1830)。

(二)

在箴言一章二至六节,哲人讲述他这卷书目的的概略,以及充分默想它而得到的益处。这段经文,使我们尝到如同在智慧学校开始学习的新生、听开学演讲词那样的滋味。类似的演讲词见于埃及人的智慧文学中。下面是怎样介绍阿曼尼摩比之训诲的话语:

一生教训的开始,亨通的证据,与长者交往的一切告诫,作朝臣的常规,知道怎样回答说那话的人,为的是指示他走生命的道路,使他在世上顺利……指引他离开邪恶,救他脱离贱民的口舌,在众人口中受敬重。

但要注意,我们的哲人并不和阿曼尼摩比一样,向这样杰出的一群人演讲。埃及哲人是向从事专门职业的文士精英、上流社会出身的公仆和朝臣,推荐他的教训。我们的哲人则向普通人,尤其是青年,推荐他的教训;不过他小心加上温和的暗示,甚至使那些已懂事的人也能学到一两件事情!没有人会太老而不能学习,或太智能而不能变成更加智慧。因此哲人邀请凡是想在智慧学校注册并默想箴言的人。

为甚么默然想箴言呢?为了回答之故,哲人遂迅速地以辞句复辞句,词组复词组,把那些言语与概念一部分相一致的都彼此合并在一起。那简短的答复是不可能被误解的:要人成为智慧,或要人愈加智慧;而且他在这里说到某事时,我们若对他的每一句话都停顿下来问他心目中究竟在想甚么的话,那就误解其真意了。他乃是尝试使智慧许多光辉的整全意识,或许也是他自己对智慧的深切情感,都深印在他学生心中。就像诗歌中的爱情一样,这段经文中的智慧,若过于严密的细察,它抒情的某种特质便丧失了!虽然如此,哲人说,智慧是一样有许多光辉的东西;而且他闪现在我们眼前有各种不同切面闪发的智慧,乃是他希望生他学生培养并实践的。所以我们必须仔细查看这段经文,使这些闪发的切面显露出更加清楚的浮雕。

智能有许多切面(Ⅰ)(一16)(续)

(一)

把‘智慧’一词置于高位,可能是适宜的,因为是这个词最适当的把哲人教导的内容和目标都概括了。它是甚么意思呢?希伯来文是chokmah,其意义则不易干净利落地说清楚。它是一个意义非常丰富的词,遂使哲人要用这段章节其余的经文以及这卷书其余的经文,煞费苦心地把它的意义表达出来。所以阅读这卷书,是真正了解它的意义最好的方法。现在能够说的就是这样:它不是一个非常矫揉造作或极费思考的词,而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它在出埃及记卅五章卅五节的用法是有启发的。在这一节里面说到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的心中要充满‘chokmah,能作各样的工,无论是雕刻的工,巧匠的工,……花的工,并机匠的工。’

钦定本译作‘用智慧’,但这种译法是呆板的,甚至使人易生错觉。这里它的意思只是指做好一种工作的技术知识和技巧(标准修订本译作‘才能’,新英文译本译作‘技艺’)。类似地,水手由于他们航海的技术而被视为‘智慧’(结廿七8),正如制造偶像的人在木刻和金工上是专家一样(赛四十20)。这样看来,chokmah──‘智慧’──它最简明的意义,是处理在手边的材料,好得到最佳结果的技巧。箴言中手边的材料是生命本身,而且最佳的结果便是善良、和谐、而又成功的生活。因此对众人来说,‘要晓得智慧’,就是需要有使他们的生活成功的技巧。这是智能型的第一个切面,是我们在这段经文中瞥见的:技巧的控制生活。然而要明白这话包含了甚么意思,我们就要继续读下去。

(二)

‘训诲’目的在于获得智慧的方法。这个词是musar。它基本上是‘纪律’的意思,而且是表示在智慧学校受训练的字眼。不论是在课室中、在智慧教师手下,或在家中、在父母手下。诚然智慧是经验之果,而且藉经验而获得。但哲人毫不怀疑地认为,单是不成熟的个人经验未能能达到人生的要求。它是个严格的教师,它的功课可能来不及学,或者人性的狂妄行为就是这样的,根本就不去学。除了经验、还有musar──就是在智慧人的箴规和箴言中受训练,那是许多世代累积的集体的经验适当地精炼而成的。这里便是箴言中智慧的第二个切面:从那些较年长和较智慧之人的经验和忠告中去学习这是智慧的一个切面,尤其是青年人要切切牢记的。

但这个词还有另一面。它的目的也在于在智慧学校中受教育要有成果,即要过有纪律的生活。这也是智慧的一个重要切面。为善良和成功的生活所要求的技巧,大半是自制(或节制)。人想控制生活,就必须控制自己。我们会发现哲人关于控制脾气、舌头、激情、和欲念,有极多话要说,就是这个缘故。在新约中自制(节制)是圣灵的果子之一(加五23)。

(三)

‘了解(understanding,中文本一2作“分辨”,二2作“聪明”)’和‘洞察(insight中文本一2作“通达”,二3作“明哲”)’这些字眼,来自希伯来文同一字根。‘洞察(明哲)’及其姊妹名词‘了解(聪明)’,与‘智能’是可以替换使用的(例如,见箴二23,‘智慧……了解“聪明”……洞察“明哲”’);因此智慧人是‘聪明人’(一5)。同时这些家族,使智慧添上它们的色彩,有助于使它更加丰富。它们的色彩从列王纪上三章九节就能看见,那里说所罗门求 神赐给他智慧,使他‘能辨别是非’。‘辨别’Discern与第二节译作‘了解(聪明)’的字是同一个字。智慧的生活需要有达到正确决定的能力并作出正确的选择,因此要有在是非、利害、轻重、智慧之间辨别的能力。人是用智慧审度人生,看看甚么是关系最重要,并认出哪些是琐屑之事物。也是智能才知道何时应把电视机关掉!

智能有许多切面(Ⅱ)(一16)(续)

(四)

‘处事明智’(译按:中文本3节改译)是智慧现在从行为的角度来看,那就是要体谅、慎重,同时又要有效的。在撒母耳记上廿五章三节用一个有关联的词描写亚比该(‘伶俐’,新英文译本的译法),说她智慧而又适时的介入,挽救了她愚蠢的丈夫幸免身首异处。但哲人心目中是想到人们日常彼此之间待人接物的行为,并煞费苦心地指明‘处事明智’的意思等于要人‘仁义,公平,正直’(一3)。在旧约里面这些是质量高贵的行为,是使小区蒙受利益和幸福的:在一个这样的小区中所有的人都要按规矩行事,在那里一个人的权利是与别人的一样重要的,而且在那里惟独诚实与正直是奉行的方针。这样,这里智慧之伦理和道德的切面便惹起人注意,而且哲人也以自己的方式加强了律法和众先知关于 神子民应当怎样一起生活所要说的话。正如众先知警告人的,信仰宗教的人民若藐视 神的律法,他们的宗教信仰便是空的(赛一1017;摩五2124;弥六68),所以哲人要警告人,智慧人若藐视道德的价值,他的智能就是愚蠢。

(五)

第四节智慧的切面,在旧约里面是从两个方向去看的。‘精明(Prudence中文本分别译作“灵明”,“通达”,“聪明”,“贤慧”等词)’与创世记三章一节说到蛇的狡猾,和约书亚记九章四节说到基遍人所行所使的诡计是同一个词。然而在箴言中,它是指按较佳的意义说的‘机巧’。新英文译本把它译作‘明敏’,可说是捕捉到了它的精意。这是耶稣向祂的门徒所推荐的,祂告诉他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太十16)。为‘谋略’(新英文译本作‘精明’)之基础的那个希伯来文字眼,基本的意思是指以先见之明去作事先计划及筹谋行动方针的能力。它也可以有好坏的用法(十二2;廿四8;诗十2)。

智慧在这一节(一4)的切面,连同它灵巧娴雅的面色,特别望向年轻人的方向。年轻人被描写为‘愚’人,不是对他缺乏机智──笨伯或鲁钝者──的注解,而是对他缺乏人生和行走世界道路经验的注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似乎是指他‘易接受’,其概念是: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易接受’诱惑,因此容易受欺骗而被引入歧途(参十四15)。另一方面哲人并不认为愚人容易接受劝诱完全是坏事,因为那也意味他也容易接受智慧的劝诱(九4与九16的明显差异)。然而它确实增添教导年轻人行走智慧之道的急迫性,免得陷入歧途而悔之晚矣(一2022;八15)──或者正如哲人会说的,免得愚人变成彻底的愚妄人。

(六)

标准修订本把五、六节连在一起,并使它们与第四节分开。但由于了解到智慧人藉以表达他们智慧的那些言辞形式,是教师训诲的ABC,而且不是为更高深者保留的,最好把第五节置于括号内作为旁白,并把第六节作为第四节的连续(见新国际译本)。

在第六节提到最重要的那种言论是‘箴言’。我们请注意那个希伯来文字眼(mashal)并不是相当于英文proverb这个字精确的同义词,因为它也包括各种我们并不称为箴言的言论。例如,它用作巴兰预言的谈话(民廿三7;二十四15),以西结关于大鹰的寓言(结十七3)以及以赛亚对巴比伦王的(赛十四4)。这就是为甚么这个词能适当地被放在这卷书的标题中(一1),藉内容摘要,把一至九章长篇的智能演讲以及收集在这卷书其他段落明快的言论,都包括在一起。

关于mashal,‘箴言’的首要意义,曾有各种不同的建议;其中有的说它(1)是藉比较事物阐释的言论,(2)已经过其试验而颠扑不破的言论(3)是金科玉律、命令人接受的言论,(4)是树立榜样的言论,诸如行为表率,要人效法或避免的态度。从各方面看哲人的言论,可以想象他对这四种说法都会首肯嘉纳的!

‘譬喻’(6节)似乎是一种假借或暗指的言论,其意义并不在其表面而是包含在里面,要人仔细考虑并梳理出来的。在旧约里面最著名的‘谜语’是参孙的谜语(士十四1218)。在箴言里面实际上并没有谜语,不过有些学者认为它们可能包含在三十章中那些有数字的言论里面。

在这段经文中,智慧最后的切面是它在言论上以各种文学形式盛载的能力。可以说,它们是职业的工具,是智慧生活的工具。因此‘了解’它们的真正测验,不是学生在课室中能多么适当地解释它们的意义,而是他能多么适当地把它们应用在他日常生活上。哲人用典型的毫无表情的幽默说,一句箴言对于一个愚人的用处,就如双足之于瘸子的用处一样多(廿六7);那就是说,愚人并不知道怎样正确地使用一句箴言。了解与应用彼此相属。对于 神的道也是同一道理。

智慧的一个根基(一7

这是箴言中最著名的经文之一。它的话语已被采用为标语,而且被铭刻在许多学校和学院的大门上。如果哲人当时的人有这种做法的话,他无疑会把它挂在他的课室门上,因为他一开始便审慎地把它放在这里,作为在智慧教学上的标语。他同样审慎地在他的训诲末了复述这标语,只稍微用了不同的语法(九10)。这是他整段自始至终强调他要预告的一切话的方式。

‘敬畏耶和华’一般说来是旧约里面一个重要的题目。它有两方面,而这两方面必须时常连结在一起。第一方面是存深切尊崇敬畏的心承认 神的圣洁,承认祂与人以及祂创造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差异性’。 神以某种特殊方式使祂的临在为人所知的故事里,将这差异性最为戏剧化地显示出来。因此当 神在烧着的荆棘中向摩西显现时,圣经上说摩西‘蒙上脸,因为怕看 神’(出三6;请比较创二十八1617)。敬畏 神这一方面概括在以赛亚书八章十三节的经文中:

但要尊万军之耶和华为圣,以他为你们所当怕的,所当畏惧的。

第二方面最清楚地在申命记里面彰显出来。在那里,敬畏 神,与忠于 神的约、遵守祂的律法、爱祂、事奉祂、并遵行祂的道路连结在一起的(请比较申六2;八6;十1213;卅一1213)。因此,‘敬畏祂的人’(诗卅三18;一一八4)就是那些忠于祂、信仰祂、以及遵守祂的诫命并把这种忠心和信心表现出来的人。在新约时代,原为信奉异教而归信犹太人之信仰的人被称为‘敬畏 神的人’(徒十2)。这一方面适当地概括在传道书十二章十三节里面:

总意就是敬畏 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

所以箴言这里,‘敬畏耶和华’这辞句,触及了以色列宗教信仰脉搏,而且以其全部活力去实践,包括尊崇与热爱 神,尤其是忠于祂并顺服祂。

‘知识’,是另一个与‘智慧’近似的同义词。诚然在九章十节,那标语用‘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这词组表达出来。它是开端,不是按起点的意义说的,那是很快便会加以弃置的;而是按根基的意义而言,所有真智慧至终都以它为基础。

但它是那根基,甚至是那‘最佳的部分’(那个希伯来字眼可以有这种意义);而不是那整个大厦。正如我们已经注意到的,在箴言里面智慧的大厦本质上是‘属这世界的’。箴言教导人经验上的实用功课,而不是信心上的属灵功课。它的忠告是为‘属世的成功’(按其许多意义最佳者而言),而不是为灵性长进的忠告。在箴言中的智慧人是属世的人,他机警,而且知道怎样从生活中获取最佳利益,并活出最具潜能的生活。但一座建筑需要一个稳固的根基。因此哲人在这里强调宗教信仰是为一种善良、幸福和成功的生活不可少的根基。世上真正智慧的人,必会是有信心的人。当然一个根基同样是为其上的建筑的。因此有信心的人,也应当是属世的人。所以藐视智慧的‘愚人’,可能是属世而没有时间为 神的人,或是属 神而没有时间为世界的人──或者正如我们可能会说的:他们若不是专以属世的事为念,而毫无属天用处的人;就是专以属天的事为念,而毫无属世用处的人。

学校功课(一819

这是一系列父亲训诲儿子智能之道的章节(见二1及以下;三1及以下;四1及以下等等)第一部分。这些章节构成一至九章的主干。正如我们将要发现的,它们有极多共通的地方,而且极有趣味;因为哲人在这里,作为年轻人的教师最自觉的发言,并让我们看见他一些教导的模式和内容。

哲人在训诲时,他极常保持同样的三段论法:

(甲)他要求他儿子要认真注意他所说的。智慧教师对他的学生讲话,习惯上就如父亲对儿子说话一般。实际上他看自己与作人父亲的是站在同一阵在线,他的教导是作为家庭训诲的延伸(见四19的注释──治家智慧{\LinkToBook:TopicID=123,Name=治家智慧(四1-9})。因此教师用这种演讲和要求的形式,配合为父的对其子幸福的关注,而向他的学生自命拥有为父的权柄,就像经常都当如此一般。

(乙)他劝告他儿子接受智慧之道,而远避愚昧之道。在这里,他典型地以命令式发言:‘要这样行’,‘不可那样行’。他清楚地视他所说的,并非只是为父的几句忠告,而是命令,是其子应当遵守的。

(丙)他把遵命获益、违命受损,深印他儿子心中。他既是智能的‘为父者’与良师,并非只是教导其子所当行和不当行的;他也把理由教导其子。他尤其设法说服其子要明智地过生活,要求其子要有良好的见识,一如顺从父为其本分一般。因为到了一日终了要其子保有良好见识,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系列的经文中,几乎所有的章节都能适当套入这三段论法的模式。要求、忠告、激励,构成这位教师训诲的经纬。这种模式在箴言中频频出现,供人联想到它必是古时以色列智慧学校中一堂课业的标准形式。自各方面观之,埃及智慧学校也以同样模式为模式(例如,阿曼尼摩比之训诲)。

哲人利用少量储存的题目以各种方法填入这模式,始终都强调智能的价值与愚昧的致命后果这个中心主题。他特别要人注意必须远避不良同伴,尤其是那些放荡和可随意谈爱的妇人。作为一位良师,他知道重复和从不同角度探讨同一题目的价值,因为我们会发现,他以各种不同方式再三讲说同样的事情。就现代文学鉴赏尺度,我们若觉得他过于重复的话,就要记得当时教师训诲是口述的,而且是要他的学生熟记,后来才成为成文作品中的一部分。

规避不良同伴(一819)(续)

(一)

在第八节,哲人要求他的学生对他的训诲要留意,而且要作出响应。正确而又智慧地‘听’,就是照此说的去行(太七2427;雅一2225),所以那个希伯来文动词,往往译作‘听从’(赛三十9)就更好。虽然他自称拥有为父的权柄,而且期望人听从,却使他的教导具有更安静、更温柔的感染力:这样就会在听从的儿子其生活行为上,加添高贵、可爱、美丽的色彩(第9节)。

(二)

作儿子的在世上要寻求扬名之际会招致的试探,以非常的气势约略记述于十至十四节里面。‘罪人’(译按:中文本作‘恶人’)一词在这里,正如旧约很常见的情形,并非所指的一般意义,意味所有的人都能说是罪人;而是指那些冷酷无情、毫无悔意的罪犯,他们以引人犯罪为他们的职业。他们毫不顾忌他们所要做的事,和要他加入去做的事:用暴力打劫,甚至杀人;冷酷无情地定下计划,也冷酷无情地实行出来。这些人不是一群年青流氓或小偷,而是一帮邪恶的强盗和杀人者,像那些出现于耶稣所讲好撒玛利亚人故事的人(路十)。在十二节他们把他们自己比作阴间。在旧约的思想中,阴间是死人的居所──座落在地球内部一个黑暗而又凄凉的所在,在那里死人过着一种衰弱的生活(伯十2122;十七1316;诗八十八312)。它也被描绘为吞吃人的怪物,有一张血盆大嘴,有旺盛而又无餍的食欲吞吃受害的人(箴廿七20;三十1516;赛五14;哈二5)。这是对比的要点。他们对暴行和谋害人的欲念是无餍的,而且冷酷无情而又彻底地毁灭他们的受害者。

当然他们是否会以完全相同的手段对待这个作儿子的,则是另外的问题。‘引诱’(10节)这个动词,与一章四节的‘愚人’,都来自希伯来文同一字根。但这个没有经验的青年,虽然可能容易受骗而且在道德上又无责任感,对这种极明显邪恶的建议,几乎不‘接受的’。他们的邀请属于吼叫狮子的成分太多而属于灵巧之蛇的成分太少。在十一、十二节,哲人无疑要使他的儿子有更深的印象,与这样的人联合是何等邪恶,而并非令人心动的。可是狡猾就在那里。狡猾诱人的地方是不难发现的:刺激(1112节),钱得来容易(13节),而且成为帮中成员的同志Camaraderie)(14节)。这些都是狡猾而又强有力的劝诱者,今时今日与当时完全一样。因为试探所循的途径,是与青年人全然健康的愿望结在一起的,诸如冒险、独立、与刚勇之人为友等。这就给他提供充分的理由并容易的步骤:‘你与我们同去’(11节)。

(三)

关于他的儿子应当作的,哲人同样毫不顾忌:要说不!要远远避开他们!(10节,15节)。这忠告是率直而又中肯的。但哲人随后又加上两个理由,表明他的儿子为甚么必须断然的响应不!他们邀请他入伙是错误的(16节);那不但是错误的,也是愚蠢的(1719节)。哲人说,过充满暴行和罪行的生活,要人付出残酷的利息。这种生活是自毁的,犯罪者也是它的受害者。加入他们一伙,便是分受他们的命运。一个人的朋友,可能是他最致命的敌人。

十七节引用的箴言,要点有一点令人不解。它的意思是否指在飞鸟眼前装设网罗,(1)既然飞鸟会避开网罗,这对捕鸟人来说,是枉费心机的做法;或是(2)既然牠们会不顾一切偛然飞下闯进网罗,对飞鸟来说,就是无用的危险记号呢?假如是要指前者,那要点似乎是‘事先得到警告便是预先有了准备’──是解释试探者试探人时牢记教训的重要性。如果是要指后者,那要点大概指他们正热衷于暴行和不义之财之际,便不顾对他们自己有危险的所有记号,而满不在乎地投入他们的毁灭中──是解释那些试探者与向试探屈服者的愚昧。两种要点都有理由接受的。

智慧女士的呼吁……(一2023

这是一段饶有趣味的章节。教师不再对他的学生论到智慧,而是智慧为了她自己的利益而发言,叫所有的人都要热爱她。也有另外几处地方智慧女士(这个希伯来文字眼是阴性)在发言并正在论到某事,彷佛她是个真正的人一样。在当前这段经文中,她似乎比文学和诗体的拟人法略胜一筹,是设计使哲人教训的感染力更强更富戏剧化。但是在第八章,我们将要发现这位良善的女士有更多关于她的事要对我们说。智慧女士站在 神的一边多于站在人的一边,是神圣智慧的发言人,并且敬畏耶和华。然而在这个时候注意到这一点就够了;它说明为甚么在这里,我们发现智慧女士实际上极像先知在发言,正如作为智慧教师在发言一样。

(一)

智慧女士似乎曾从众先知那里学到了一种功课。她脱下职业的长袍,放下智慧学校静默的尊严,走到街道上、市场上、城门口,努力推销她的商品,设法勇敢地面对忙于他们日常生活的众人,并向他们挑战──这个功课,是教会学得比较缓慢而总是需要牢记的。

比较不苛刻而又有辨识力的旁观者,环视波涛籸涌的人性并领悟其实况,尤其是在城门,即这座城市旋转围绕的中心,对其外貌及混乱是不能不留下深刻印象的。这里可以看见农场的劳动者在田地往返工作,买手卖手在店里为价格讨价还价;工匠表演他们的技艺并寻求新的工作;众人从事各种生意,或者只是谈论最近的消息消磨日子;乞丐与街头卖艺者竞争,无所事事的人闲荡着图谋坏事。但在智慧女士使人感到羞惭的凝视下,那些街道和城门都成了愚人的画廊。

有三种愚人在她眼前经过(22节)──是今天在任何繁忙的街道上或城市中心都会遇到的人物。(1)‘愚昧人’,是一章四节或我们已见过的无经验而易受骗的青年。(2)‘亵慢人’,是傲慢、固执己见、喜好揭破别人见解和信仰不是的人。在诗篇第一篇一节,他与恶人和罪人同坐。(3)‘愚顽人’,(希伯来文kesil)是彻底愚蠢的人。他误认自己的愚昧为智慧,而且对甚么是良善、正确、正当,似乎全无感觉。他最亲密的同伴是愚拙人awil)和愚钝人nabal)。这两个字也译作‘愚顽人’。这三个词诚然彼此极其适合作同伴,几乎不可能叫它们分开。与愚顽人比较起来,愚拙人就更顽固一点(见廿七22),而愚钝人就更浅薄而又粗野一点(见十七7)。智慧女士,像哲人教师一样,对愚昧人最寄予希望,因为他主要的缺点是缺乏训诲(一4)。对于亵慢人和愚顽人,她比较不乐观,因为他们在愚行中成长,已习以为常(九78;十七10),但并非全然无希望。因此在日常生活的喧扰之上,她大声呼喊并召唤众人听受她的责备和忠告。

(二)

译作‘当留意’(23节)的那个希伯来文字眼,更精确地应作‘回转(译按:中文本同)’。它是用于先知书重大章节中的字眼,在那些章节中,先知呼吁有罪的以色列民‘归向 神’(赛四十四22;耶三22;何六1)。极可能智慧女士的召唤带有叫人悔改的弦外之音。无论如何,愚顽人的愚昧,他们的愚笨,并不是他们生来就有的,而是他们所选择的:愚昧人喜爱愚昧,亵慢人喜欢亵慢,愚顽人恨恶知识(22节)。那已经成了他们所选择的人生道路。

正如我们发现的,智慧女士并不是温和的劝说者。她呼唤、恳请、责备、劝戒、威吓、警告,甚至发笑(见2433节)。讲台上的重击如地狱之火的传讲,如果曾经有的话,那就在这里了!一切都极不像女士的口吻;在现今这时代也很过时,甚至会使人皱眉蹙额表示不悦。但这位善良的女士被极其紧迫的意识所激动,她知道她的要求对于那些愚顽人来说,是机会的紧要关头,而且无人不更清楚知道,要愚顽人放弃他的金钱比放弃他的愚昧更容易。除非教会的差传工作和基督徒的见证,被视为非常急迫,否则决不会有非常的功效。

……和她所遭受的拒绝(一2433

(一)

但智慧女士对那些愚顽人的甘言劝导和严词厉色叱责,所遭遇的并不比对那些背逆者决定性之‘耶和华如此说’的遭遇好些(赛六十五1212)。因此呼吁转为谴责(2425节,2930节)。用强有力的动词控诉那些愚顽人:‘不肯听从……无人理会……轻视……不肯受(按字义是“不愿意受”)……恨恶……不喜爱……藐视’。众人并非只是太忙碌,未注意到智慧女士在那里并听她的呼吁。他们是故意漠不关心,甚至采取敌视的态度。然而,问题要点是他们故意拒绝敬畏耶和华(29节)。他们拒绝智慧女士等于拒绝 神和祂神圣的智慧。有诗篇的作者说,‘愚顽人心里说,“没有 神”’(诗五十三1),他说这话时,心目中想到的那种人便是这些人。这些人在星期日可能向 神点头,但他们过的生活彷佛 神是无关紧要的。这几节的控诉恰好与先知们对藐视 神之以色列民的控告口气一样:‘他们……不肯认识我’(耶九6),‘他们不听从我的言语’(耶六19),‘他们不愿意听从我’(结三7直译),‘(他们)善’(弥三2),‘(他们)拣选我所不喜悦的’(赛六十五12),‘他们……藐视以色列的圣者’(赛一4)。

对于智慧女士,那些愚顽人的响应是拒绝。这往往是这世上属 神之人的路。祂那些代言人很少是受欢迎的人物。众先知不是,耶稣也不是。对于那些愚顽人自己来说,意味机会被浪费了──而且还不只如此!

(二)

正如背逆的百姓弃绝 神而招致了可悲的后果,那些愚顽人弃绝智慧女士的后果也是如此。所以与控诉并行的有审判的威胁(2628节,3132节)。智慧女士在廿六节后发出的纵情的哄笑是令人感觉不快的。它其实就是要使人有这样的反应。这是她那“震扰战术”的一部分,然而目的是要劝导愚顽人离弃他们的愚昧。

愚顽人卤莽而又倔强地冲向他们的毁灭!对愚顽人的毁灭,她有五件事要说:

(甲)毁灭在他们最想不到的时候就会来,而且给他们十分恐怖的打击26节)。那是‘惊恐’(那就是‘突然之间来临的恐怖’)所表达的思想。在出埃及记十五章十六节用同一个词,形容抓住迦南人令他们动弹不得的‘恐惧’,就是当他们得知 神战胜法老的军队,使他们感到无能为力而且毫无办法时有这种情况。在以赛亚书二章十九节它激起神圣的‘惊吓’,使那些傲慢的人在 神令人畏惧的威严面前畏缩,并躲藏在石洞和土穴中。

(乙)毁灭会带着蹂躏性和压倒性的力量来临:好像‘狂风’和‘暴风’(27节)。这猛烈狂风把其所经之处的一切尽都扫除的意象,是旧约关于审判比较常见的隐喻之一(见赛十七13;何八7;摩一14)。毁灭,在 神亲自“来”施行审判的诗体描述中有特别的地位(‘祂乘旋风和暴风而来……’,鸿一35;也见诗十八715)。

(丙)毁灭会使他们醒悟──但为时已晚!(28节)。那些愚顽人已经选择要学习艰难的路,而且必定要学习的。但到那时要消除已作过的愚昧事并想逃避其后果就会太迟了。他们会发现形势改变了,智慧不可复得;因为那被藐视的女士会不理睬那些不理睬她的人。与这徒劳的恳求极相似的图画,见于众先知的信息中(赛一15;耶十一14;何五6;弥三4)。据称,‘智慧的十分之九都是对时间的智慧’。这几节还加上这严肃的思想,即智慧是对 神之时间的智慧,而祂的时间总是现在

(丁)他们正把毁灭带给自己31节)。那在狂风和暴雨中为毁灭开路的,并不是 神对他们的愚昧的斥责,而是他们自己行为和手段的反作用。他们毁灭完全是他们的行为自然的回流,好像他们是自食其自植、自培、并自摘之果一般。他们在收割他们所撒的(请比较何八7;加六7)。

(戊)他们只有怪责自己32节)。‘背道’来自在廿三节译作‘回转’或‘要留意’的希伯来文同一字根;而且像它一样,在先知书的章节中发出回响。它是用于指以色列背信和背道离开 神的那个词(耶二19;八5;何十一7)。那些愚顽人已经得到很充足的警告,并充足的机会,可以使自己聪明起来,并转向智慧女士的忠告。但他们反而选择背道,沾沾自喜地自满,并且以为他们的知识比别人强。然而他们一点也不知道,他们已走上自毁之途。

现在卅三节把那些注意智慧女士的人所享受的安全,与那些愚顽人的毁灭作对比。无疑这位善良的女士把这应许给那些愚顽人作为临离去时的呼吁,要他们离弃他们的愚昧而活(请比较八3536)。――《每日研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