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那鸿书第一章

 

{\Section:TopicID=111}Ⅰ 标题(一1

{\Section:TopicID=112}A 主题(一1a

  预言的形式是默示NIVJBRSVAV 作“负担”;见导论{\LinkToBook:TopicID=107,Name= Ⅲ 那鴻書與其結構}17页)或宣告,这是用来指关于非以色列人之启示的术语(如:赛十三11,十五1,另参:亚十二1;玛一1,见耶二十三3440)。在此,默示的主题是尼尼微,并延伸至亚述,从西拿基立时代(主前八世纪初叶)至主前六一二年被巴比伦毁灭为止,尼尼微都是亚述的首都。虽然字面上是指尼尼微城,但它也可能有象征式的弦外之音,代表所有敌挡神和祂的工作之人(见约拿书;路十一30),正如稍后巴比伦帝国的首都巴比伦城所代表的一样(参:启十八21021)。

B 形式(一1b

  预言的形式是属于文件或书籍,最可能是用书卷的形式(耶三十六2;参:结三13),其中包含从其终极源头──神──而来的“启示”(参:赛一1;俄1);这是惟一一卷被称为“书”的预言,以致有人认为,它原先可能是玛拿西统治时,受亚述压迫期间暗中流传的小册13。先知是“伊勒歌斯人那鸿”,伊勒歌斯可能是他的家乡,也有人认为是亚述、加利利或犹大。虽然最后的那个建议似乎是较有可能,但确切的地点仍无法肯定(见导论{\LinkToBook:TopicID=105,Name= Ⅰ 先知那鴻}15页)。

 

13 Rudolph, p. 148;参 Keil, p. 9, Van der Woude, 'Book of Nahum', p. 122,提议说:这预言原先是写给(或来自)被掳之以色列人的一封“信”。

Ⅱ 颂耶和华之诗(一28

  这一段的形式是一首叙述诗,描述耶和华的本质和属性(参:诗二十九,三十三,一○三,一○四;路一4655),生动地描绘了神向祂的仇敌,以及祂百姓的仇敌所发的合理忿怒。这首开卷之诗不受时空的限制,透过亚述帝国的例子,成为本书在神学上的背景──神宇宙性的能力与公义14。作者首先用普世性的词汇(26节),然后从较为个人的层面(78节)来呈现出神的属性与能力。

 

14 B. S. Childs,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as Scripture SCM Press Fortress, 1979, pp. 443444.

A 神的属性(一23a

  2. 与以色列有关系的、盟约的神“耶和华”(JB;参:出六24),在此被描述为具有忌邪的特征,因为神在祂的圣洁里绝不容许有敌对者(出二十5;书二十四19;亚八2)。这是约的术语,说明神和祂百姓建立关系时,双方其他所有的关系都必须排除掉(出六7;参:何一9,二2315。祂既是公义的神,就对任何不义(申三十二35;参:罗十二19施行报复NIVRSV),神对罪(无论是祂百姓的罪或其他人的罪)的任何审判,都不是立基在任性或不可控制的忿怒之上,而是立基在神不变的圣洁属性上。神对一个行动──无论好坏──必有适当的反应,绝不太少,也不太多。尼尼微正是显出神这种圣洁特性的例子,在同一节中一连三次重复提及神施报的行动,就强调了这一点。在结构上,神的忌邪与祂的忿怒是平行的16,这忿怒是圣洁的神对罪──异教徒的罪或以色列人的罪(罗一18)──的反应。神施报的对象是祂的敌人,祂向他们怀(怒)(虽然希伯来文没有括号内的受词;参:利十九18;耶三512)。这动词是指“护卫”或“保守”,暗示神保留祂的怒气到合适的时机(见3a节),或神持续生气。另一个可能是根本不需要加上直接受词,而将此动词解释为“怀怒”,像它在亚喀得文一样(参:摩一11;耶三517,神对那些敌人“怀怒”。

  3a. 神的“恒久忍耐”(longsuffering,中译“不轻易”。出三十四67;民十四18;参:箴十四17相对的希伯来文词组)并没有否定前一节的说法,反倒显出祂等候某种公义的耐性;既然祂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祂的等候就不是没有穷尽的。忍耐与“大能”(RSV)连在一起,显出神那两面互补的特性,这在旧约圣经中也有平行的例子(民十四1718;尼九17)。

 

15 J. G. Baldwin, Haggai, Zechariah, Malachi InterVarsity Press, 1972, pp. 101103.

16 这结构在形式上是 ABB1A1的交错句或倒转平行句,即:

  A  神是忌邪的,

  B   耶和华是施报者。

  B1  耶和华是施报者,

  A1 (神是)忿怒的。

 见 M. Dahood, 'Chiasmus', IDBS, p. 145,以及该处所列的书目。

17 E. Reiner, The Assyrian Dictionary 111 Oriental Institute, 1980, pp. 5961, nadaru 项下所列的。参 Cathcart, pp. 4243; R. L. Smith, p. 72.

B 神的能力(一3b 6

  3b 5. 在受造的次序中,神的能力是借着祂与这大能的彰显──旋风暴风──(参:诗八十三15;赛二十九6)间密切的关联而显明的。神以旋风和暴风开路(和合本作“祂乘旋风和暴风而来”),用祂的脚激起云彩,就像以色列人在行路时激起尘土一般。祂的能力也借着祂能使创造逆转而显明出来,就如:使河海干涸(参:赛四十二15,五十2;耶五十一36;启二十一1)、使著名的肥沃之地(外约但的巴珊、北以色列的迦密利巴嫩;参:赛三十三9衰残(赛十六8,二十四4,三十三9;珥一1012)。地球本身的根基则因神大能的临在而震动(诗四十六3;耶四24)和消化(诗四十六6;摩九5;参:摩九13,“流”带有积极的含义);结果是大地和其上一切受造之物都“荒废”18RSV;和合本作“突起”),显明神建造与毁坏之完整并宇宙性的能力。正如神从混沌中创造(创一2),照样,祂能毁坏祂的创造而使之归回混沌。

  6. 神的忿怒可用四个希伯来文同义词来表达:义愤(和合本译作“发愤恨”;参:赛十5;耶十10)、发烈怒(由两个希伯来文组成,每个字都分别用来指忿怒,出十五7;结七12与出三十二12;尼九17)与忿怒2节;诗五十九13;赛六十三5),以致没有人能祂的忿怒之前站立AV,和合本译作“站立得住”),甚至连生性残暴之人也不能(参:耶四26;玛三2)。强调语气不仅借着同义词的堆砌来表达,也借着使用修辞疑问句(谁……呢?谁……呢?)来强化此一宣告:“没有人能在神的忿怒之前站立得住”(参见下面的增注{\LinkToBook:TopicID=117,Name= 增註︰修辭疑問句})。

 

18 这译法是由当代几位注释家从一较不重要之版本修正而得,有叙利亚译本及拉丁通俗(或译武加大)译本支持;此一修正包括:用 s 取代 s,稍微移动一个小点,用“荒废”(watisa;参:赛六11,十七1213)取代了较难解释的译法“兴起”(watissaAV 作“焚烧”)。

增注:修辞疑问句

  不同的文学形式或体裁适合不同的功用,预言的功用是借着先知劝说听众在神启示的光中采取某些行动。这种劝说的功用也属于古典修辞学,使用某些方法达到它的目标,那些方法中有一些──包括使用修辞疑问句──也可以在希伯来预言中辨识出来。

  修辞疑问句不同于探求消息之普通问句,它假设问题的答案是问的人和听的人都已经知道的。但修辞疑问句取代了同等地位的直述句,迫使听众加入讨论,听众借着提供已知的答案来响应,亲自参与了劝说的过程。这方法在那鸿书别处(二11,三78)有应用,也用在别的先知书的经文里19

 

19 其他先知书经文中,修辞学(包括修辞疑问句)用法的进一步讨论,见 Y. Gitay, Prophecy and Persuasion A Study of Isaiah 4048 Linguistica Biblica, 1981.

C 体现神的属性与能力(一78

  与神忿怒中的能力并列的是:读者再一次面对神的忍耐与恩典(参2节)。耶和华仁慈的属性,显示给那些在“压迫”(患难)中寻求祂作保障胜过倚靠自己谋略之人(参:撒下二十二3133;诗三十七3940;对比申三十二37;赛三十1320。相反的,神的仇敌必要经历黑暗21洪水,将“它的地方”(和合本译作“尼尼微”,NIV 也是如此,因为这很明显是指着尼尼微说的,参1节)22,带到尽头

 

20 有人用第8节头两个希伯来文来结束第7节:“那些在涨溢的洪水中投靠祂的人”(Cathcart, p. 31; Rudolph, p. 152),但第8节开头的连接词“但”,使这种提议在语法上不成立。

21 在句法上,主词有两个可能:或者是神,以“黑暗”作地点或方向的直接受格(GK 118, dg;参 Cathcart, p. 31),或者以“黑暗”为文法上的主词(LXX, Vulg., Syr.)。

22 有些注释家认为一章1节的尼尼微是后人所加上,这样看却使第8节的代名词(即“使它结束”,和合本与 NIV 皆作“尼尼微”)没有了前置词;他们任意将 mqomah 修改为 bqamaw,提议“祂的仇敌”作动词的受词,参:诗五十九1;见 LXX; BHS; Cathcart. D. T. Tsumura, 'Janus Parallelism in Nah 18', JBL 102 1983 pp. 109111指出:从现存子音抄本的读法,mqawma 可以不更动子音而得出“背叛”的意义。他提议:既然上面这个字中的mb(“在……里面”)两个子音都是唇音,相近的发音即足够使一个字同时表达两个可能的意义,与第8a 节相连构成综合平行句,即为“它的地方”,与第8c 节的“仇敌”构成同义平行句则为“在背叛中”。在某些例子,希伯来文的“地方”意味着“神仇敌的地方”,带有对立或压迫之意(参:诗三十七10),也证实了这一点。

Ⅲ 神人格化的忿怒(一911

  9. 文风现在变了。作者直接称亚述为“你们”(见 RSV,希伯来文动词是第二人称复数)。无论亚述“设下甚么计谋”(RSV;参:但十一24;何七15)攻击耶和华,神必要将之灭绝净尽(见8节)。这结局是如此彻底,以致亚述不再受搅扰,也不再造成别人的搅扰,因为它不再存在了。

  10. 原文与句法上的困难,使本节成为旧约中最难解释的经文之一。本节为9节所记亚述的毁灭提供了细节,也为那节中神干预的宣告提供了根基或基础23,这从“因为”(中文未译)所要陈述之事可以看出。这语助词通常可以理解为强调本节中之光景必然会发生,因而译作“诚然”24,虽然这个罕见的用法似乎较不可能。神刑罚之程度被描绘为:亚述受罚要“到一个地步”25,即像荆棘缠绕在一起(中译“丛杂”;参:创二十二13;赛九18);荆棘是极易被火烧毁的(传七6;参:士九15;赛九18,十17等,“荆棘”一词用了不同的希伯来文)。亚述无法使自己逃脱神烈怒的审判,必要被毁坏或烧毁(出三2)“净尽”26,就像火将枯干的碎稓全然烧毁一样。枯干的碎稓素以易燃(出十五7;赛五24;俄18)及无用(伯十三25)著称,就像荆棘(士九15)一样。在此用另一个暗喻来强调面对神忿怒时的无能为力,就是将他们比作“喝醉了的人”(参:箴二十三2027。这种酩酊大醉的光景可能导因于亚述喝尽了神忿怒的杯(参:耶二十五27,五十一57)。火与醉酒这两个暗喻混合使用,原文的句法使这个对比真正的性质模糊不清,导致了不同译法之间的变异28,但神刑罚的必然性,却清楚地在此描绘出来。

  11. 亚述被指控为:有一人出来、设恶计攻击耶和华(见9节),这或者广泛地指所有亚述君王,或者特别指主前七○一年入侵犹大的西拿基立(王下十八13~十九36)。这个人也图谋邪恶,或者把第二个字读作人名,如有人所提议的作彼列,就是一个鬼魔,甚至是撒但本身(参15节;林后六1511Q Melch1QS11824与各处)。亚述受毁灭的特殊原因,与神严厉的属性(26节)并行的是:恶人攻击神和祂的百姓,而不是以色列民族狂热的民族主义。

 

23 NEBRSV JB(参 BHS 注)将开头的希伯来文语助词 ki 读作 k“像”、“如”,然而现存形式未经修改时,所有的因果关系适用于上下文(见创三14;赛二十八15)。NIV 不理这字和下面的句子。

24 关于断言式的用法,见 GK 149段;R. J. Williams, Hebrew Syntax An Outline University of Toronto, 1967 p. 74.

25 ad,见 BDB, p. 724.

26 在文法上,这个副词可用来修饰枯干,意为“完全”。

27 直译为:“而当醉酒之人喝酒的时候”,文法上大有问题,连所建议的读法也只是试验性的。

28 希伯来文 ad 在此被忽略掉或修改了元音,尽管上下文似乎要求有一个对比(RSVNEBJB),这是该字的一个用法(参:撒下二十三19;代上四27),虽然在此段不见得有细微差异的要求。

Ⅳ 神的双重判决(一12~二2

  神以默示的形式(12节,耶和华如此说),向一个法律辩论的双方发言,交替地宣告祂向犹大的判决──无罪开释与盼望(121315节,二2),以及向亚述的判决──毁灭(14节,二1)。

A 犹大:压迫的结束(一1213

  给犹大的头一篇信息,乃是盼望的信息;她的仇敌将被打败,她将要得着释放。准确的读法是难以理解的29,但所表达的理念是:亚述无论在势力或人数如何,都不能战胜。他们沉重的暴政(,参:耶二十八1014;结三十18绳索,参:耶二20,三十8)将被挪开,亚述将成过去。从犹大的观点来看,她将从早期的受压中得释放。

 

29 七十士译本对12节的子音,因经文的分法不同,而遗漏了四个字母,故译作“一个管理众水之人”,而非“虽然他们又强又多”(RSV;参 Syr., BHS)。

B 亚述:家系的结束(一14

  在耶和华的命令中,亚述将要达到尽头,因为没有后裔30(参:撒上二十四21;赛十四2022),并且将被埋葬,如同一件受轻蔑、毫无价值的东西所受的处置一样(参:创十六46)。亚述怎样亵渎所征服的殿宇(王下十八3335,参二十五9;代下三十六7;拉一7),他们的庙宇和偶像也必照样被除灭。

 

30 BHS 所提议的修正“你的名将不再被记念”是毫无意义而不必要的。

C 犹大:好消息(一1531

  此处与以赛亚书五十二7的弥赛亚信息十分相似(参:赛四十9),犹大专心倾听平安与幸福的消息,是由一个“使者”(希腊文,中译作“报好信息的”)所传扬的,这使者带来了受欢迎的消息。这消息起因自她的压迫者(指明为“彼列”或恶人,参11节)的败落,亚述将要被“剪除”(中译“灭绝”)净尽,不再成为威胁。犹大现在可以节期的形式尽她在宗教上的义务,这些节期是他们所受的命令(参:民二十八~二十九),也是他们所许的神圣誓愿(参:民三十;申二十三2123)。

 

31 这节经文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是在二章1节,反映出直到十二世纪之前没有分章节的情形。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