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撒迦利亚书第十一章

 

进一步默想牧者主题(十一117

牧人的比喻在这一章中继续,作为原来分开三个单位的连系主题。这里许多经节意思是极不清楚的,部分因为这些段落(131517节)十分简略,而部分因为难以说明某些难解的经节(特别是414节),因其看来是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的。

(一)众牧人的毁灭13节)。这段抒情诗用一种丰富、混合的比喻,表达那种随在世界最强大势力的象征崩溃之后的哀伤。树中之王的香柏树将要被火烧毁,所以其他的大树,松树和橡树,将要为它们的倾倒而悲伤。如果香柏树都已经被毁,暗示其他森林中树也不会安然无恙的。(所指的地名:利巴嫩和巴珊,指出著名佳树出产地,而不是要受审判的国家。)这个香柏树比喻暗指世界上最强大的势力,或者他们的王;虽然这样的势力表面上长寿和强盛,总要被毁灭。

在第三节中,记述了一个改变,从树的比喻变为两个新比喻:牧人和少壮狮子;在内文中,两者看来指人类的统治者,因为这两个名称在圣经和近东的文献中常指君王。这些王将要悲叹,因为他们的百姓和他们的属土将要毁灭。

由于缺乏直接的上下文,使这一段很难作精确的解释。然而,较广泛的背景暗示暴力和战争将要先于 神的国度发生。这些世界各国的伟大统治者和君王,看来他们的统治将会持续,他们的力量不可战胜,但是最终将要在他们的衰落中悲哀。世界上最强大力量象征的倾倒,是暗示一种比他们所有的更强大的力量将要来临。

(二)好牧人的拒绝414节)。这一段先知神喻的语言和意思特别混淆。从一开端,先知被指示‘要牧养这将宰的羊’(4节),他好像这样做了(7节)。也许这段经文要被理解为一种以行动表达的预言,与在以西结书中许多例子相同,那先知被指示去作出某种行动,来象征一种意思。

先知的任务看来从开始就是无望的,因为他受托牧养的那羊被描写为‘将宰的羊’(4节);他的羊是注定要死和将要成为羊肉,而不是在青草场上快乐的生活,为了供应羊毛而蓄毛。但是除了先知牧人,还暗指了许多其他的牧者,那些为甚么买卖羊只的,和那些只一心想要获利而牧羊的。这个比喻包括代表先知的牧人,而且选民的君王也包括在内,就是被假定为买卖羊只的外邦诸王,都包括在内。然而,尽管有过多的牧人,还是羊自己(也就是整体的人民)成为这一段的焦点。

好牧人真心地看顾羊,手拿两支杖:一是标以‘荣美’的名称,而另一是称为‘联索’;这位先知牧人既代表 神,又是 神的差使。这两支杖代表 神关心祂的百姓(‘荣美’)和祂最终对他们的希望(‘联索’,意思是在以色列和犹大两个国家之间的联合)。好牧人履行他的责任,除去了各种无能的牧人,每一个月三个(8节)。在学者之中曾经存冗长和无结论的疑问,到底这三个坏牧人是指选民中的那三个统治者,但是能够肯定地说的只是,如果三个特殊的统治者是文意所指,我们不能确定他们的身分。

现在我们或会以为在这样的环境下,羊将会快乐和满心感谢。他们被一位真心地关心他们幸福的牧者照顾,而他依次排除那些无用的、在心中没有为羊的最高利益设想的人。但是一点也不是这样:至今看来,那些羊在整个事件中仅仅是纯洁无暇的羔羊,但他们真正的特性被揭露了,他们嫌恶好牧人,而他们本身也是可厌恶的。所以牧人破坏称为‘荣美’的一杖,因此表示他(和 神)对羊的许诺已告结束;这个立约的关系已经被取消了。而这位好牧人也中止了他与其他牧人、即百姓的统治者的契约;他的最后薪俸,三十块钱,被投进圣殿的仓库,因为他代表 神而工作。因此第二支杖也被折断了:在以色列和犹大两个国家之间,再也没有兄弟之情。

尽管在这一段中的许多细节不清楚,它的基本主题却很清楚。文中破坏了这个解放的幻想:以为如果我们有了好的领导和好的政府,人民将会快乐和勤于响应。牧人的比喻比初出现时有更深的意义;人类的邪恶和无知是这样深切,以致人类将不接受 神赐给他们的好领导人。在我们中间有一种倾向经常去毁坏好的事物,因为我们不能忍受它。这样,从福音书的观点,即使当好牧人来的时候,大多数的人并不接受祂。到头来变成需要牧人为羊舍弃生命,但是悲剧是羊要求他们的牧人去死。从这个黑暗的场景中浮现出来的福音是,因好牧人(耶稣)之死,这个称为‘荣美’的杖得修好;现在这度门还一直向人类敞开,使他们认识到在 神里面真实和永远的牧人。

(三)无价值的牧人1517节)。这一段短文开始时,再一次暗示先知是扮演一个无用牧人的角色,但没有进一步详细描述扮演的情形。虽然如此,但先知神谕是坚定地宣告的: 神正要在地上建立一个无价值的牧人,这个牧人完全不关心和同情他的羊。换句话说,一个统治者会被树立起来,且可能是选民的统治者,他完全不承担对人民应负的责任,而只把他们当作剥削和获利的来源。描写期待无价值的统治者兴起之后,随即有一首唤醒报仇的短歌,在歌中诗人向所有在无价值统治者手下受伤和瞎眼的人民发出呼吁。

对这一段的注释亦是困难的。很可能当最初先知宣讲这篇信息时,心里想起一个特别无价值的人势力兴起的情况。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不能肯定这个人是谁。也许这神谕随前面的经文有特殊的目的:它可能指示百姓拒绝好牧人的一个结果,是无用的牧人的出现。即使带有这种消极的观点,这段经文的结束带一种希望的信息:无用的牧人将要在 神的咒诅之下倾倒(17节)。――《每日研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