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撒迦利亚书第六章

 

H.  第八异象:在两山中出来的四车轮(六18

    最后的异象与上章的双审判异象产生极密切的关系;在第六异象中,以色列个人的罪遭受审判;在第七异象中,以色列国家性的罪遭受审判;而如今在这最后的异象中,全地的罪亦遭受审判,这是以色列国度复兴的前奏。

    最后异象与第一及第二异象在主题上亦相当衔接。在首异象中,神的审判工具(众马)四出巡查地上的情形,回报当时是安静平稳(一11),但后来却并非如此(见第二异象)。在此异象中,神的选民陆续受外邦国的侵略,可是外邦国同样被打败,如今在末了的异象内,侵略以色列的外邦国逐一被神的审判所铲除,于是以色列的国度复立了。

 

1.  异象的情况(六13

 

    我又举目观看,见有四辆车从两山中间出来,那山是铜山。第一辆车套着红马;第二辆车套着黑马;第三辆车套着白马;第四辆车套着有斑点的壮马。

 

    先知看见四辆车从两山中出来,车轮的套马(“马”是复数字,旧约时每车轮套四马)各有不同的颜色:红、黑、白、斑四色。

    这两山究竟何指?学者们的意见颇分歧,解说有七:

    1   象征神审判世界的两大基本代表,当时是约书亚与所罗巴伯,后来是教会与政权(如Chambers)。

    2   象征神天上的居所(TOTC, ICC, Baron; Baron一方面称两山是耶路撒冷城内外的两山,一面称之是象征神天上的居所)。

    3   象征神两方面(即全面性)的保护(Hengstenberg)。

    4   象征神奥秘的意旨(藏在两山中)(Cobir)。

    5   象征律法与先知(M.Luther)。

    6   象征神强力服役他的工具(H.C.Leupold)。

    7   指出神审判的地点(Baron)。

    “两山”字之前有定冠词,特指某两座山。这两座山对读者来说是熟稔的,故不用解释是那两座山。从地理境域看,这两山必是读者所住耶路撒冷附近的两山,一是锡安山,另一是橄榄山,这是大部份学者的意见。

    为了免去读者的误会,作者补充那些山是铜山(中漏译“些”字,参其他译本有“些”字,如泰文)。“铜”在圣经象征学中一贯代表“审判”之意(如铜制的洗濯盆、燔祭坛、旷野中的铜蛇),既然两山是铜山,代表审判,故这从两山中出来的四车轮就是为审判而来。而它们从两山中的谷地出来,那正是约沙法谷(意“神的审判谷”)的所在(约沙法谷是旧约中多处预言最后审判邦国的所在地。参珥三2,四21216;亚十四4)。

    有了这些前题,四车轮究指什么便较易下定论,然而学者们仍有各种见解,主要有二:

    1   它们代表四个大国(如但七的预言,参一18所谈的四角)据犹太拉比遗传,它们的颜色也代表四大外邦国。红色指巴比伦;黑色代表波斯;白色代表希腊;斑色代表罗马。(注65)(主张此解说的学者有Baron, Pusey, wright, Kelly等)。

    2   它们象征强大的军事力量(车轮是“战车”,参王上十29,“四”代表“全地”)代替神分别向以色列全地的仇敌施行审判(参诗三十六7)。而红黑白斑分别指战争及战争的结果:流血(红)、死亡(黑)、胜利(白)、瘟疫(斑),故这异象充满“火药性”的气味,这是一个审判速临的紧张场面。

 

2.  天使的解释(六48

 

    我就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主啊,这是什么意思。天使回答我说,这是天的四风,是从普天下的主面前出来的。套着黑马的车往北方去,白马跟随在后;有斑点的马往南方去。壮马出来,要在遍地走来走去;天使说,你们只管在遍地走来走去;他们就照样行了。他又呼叫我说,看哪,往北方去的,已在北方安慰我的心。

 

    先知不明所见(六4),解释天使便先告诉他四车轮的身份,后告之他们的使命:

    a 四车轮的身份(六5)━━天使说四车轮是天的四风,本在普天下的主面前事奉(“面前”前有“站立”字,意“侍立”,参撒上三1),现今出来为他服役。

    “天的四风”有三解说:(1)代表神审判的能力(如诗一四八8;耶四十九36;但九2;启七1)(如C. L. Feinberg, Keil)。车轮行动迟缓,故需风力催它们运行迅速,叫神的审判速临(如H.C.Leupold);(2)代表全地(“四”指四境,即全地之意)外邦国的国君(如Cashadan);(3)指天使(“风”字该译作“灵”字,因风不是侍立在神面前的使者而天使才是,参伯一6,二1;王上廿二19;但七10;路一19;来一7;启七1),他们如风般出外为神服役(参诗一0三2021,一零四4,如Baron, Pusey, Unger)。

    b 四车轮的使命(六68)━━四车轮各有使命:(1)往北方去的是黑、白两套马车轮(六6a);(2)往南方去的是斑马车轮,即是壮马车轮(注66)(六6b7a)。

    “北方”指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地。这些外邦国是以色列的世仇,现今神吩咐其仆役向他们施行审判。在历史上亚述及巴比伦早已败亡,如今还在的只有强国波斯,故这异象给当时的读者带来莫大的鼓舞,因为神必在列邦国中彰显他的公义,及拣选与保守以色列的恩典。

    “南方”则指埃及,这是以色列的另一世仇,在此时亦受神特派使者的审判。

    旧约撒迦利亚书马琐拉版本没有记载红马到那里去;东方及西方亦没有车轮受命前往,因为西边是地中海,东边乃是亚拉伯旷野,所以两边在先知时代对以色列没有危险(Laetsch, 437, MFU P.106),也因这个原因使其他学者认为马琐拉版本在此处该加上补句:红马往东方去,白马往西方去(“随后”改作“往西方”,如Jerusalem Bible, New English Bible,叙利亚,Aquila等译本),(注67)但这样增添原文的原则是极度主观及危险的。

    四轮照天使所吩咐的全部出去,在遍地走来走去,执行当执行的审判。它们(“and they”指四车轮,如Unger, Laetsch, TOTC)有点迫不及待地要“冲出去”(Wayevageshu,意retively eager,“蛮莽地”如出二15,四24;撒上十九2)在遍地施行审判,天使遂对它们说:“只管去吧!”于是它们就照样行了(自译六7b)。

    天使在此时特别指出往北方去的车轮所执行的任务,在北方安慰神的心(六8)。“安慰”(henihu是使动词,意“叫平静”、“叫止息”),“心”(ruah,意“灵”,与“止息”字并用时可译作“怒气”,如士八3;箴十六32;传十4;赛三十三11,如Leupold, Unger, Baron, Laetseh, Pusey, Henderson);所以“安慰他的心”意指“止息了他的怒气”(如结五13,十六42,廿四13)。这里天使所言是一个特别的宣告,他指出神特别为其选民之故审判北方的仇敌,以正神的公义。巴比伦过去酷待神的选民,如今神替它伸正义(参赛十四511)。

    最后异像是一幅神得胜的异象;以色列的仇敌(以南方及北方作代表,此是旧约惯用之代表)全遭歼灭,这是以色列国度复兴的前奏。这异象对当时及日后的选民产生莫大的安慰与鼓舞。神是公义的,亦是保护他拣选之民的神(参一17,二812等不赘)。

 

总结:

    于是八异象分别指出神如何爱护眷顾及复兴他自己所拣选的以色列,虽他们遭受外敌之侵侮及自身的污秽,但仍以永远的爱(参耶三十一3)纪念他们,赐恩与他们,恢复他们被拣选时之身份与地位,又复兴他们的使命与任务,叫他们忠心矢志不移地事奉神。

    所以八异象合为一篇信息,是一个以色列预言史的鸟瞰,从先知的时代直至弥赛亚建立国度时(注意多次预告“你们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们这里来”,如二911,四9,六15);整体说来,八异象信息可分作八点,每异象一点:(1)从“外邦人日期”至国度重建(一717);(2)外邦人日期时的动态(一1821);(3)神藉其弥赛亚建立国度(二113);(4)国度建立前之“属灵重建”(三110);(5)以色列在神计划中的地位(四114);(6)以色列个人性之罪的审判(五14);(7)以色列国家性之罪的审判(五511);(8)以色列仇敌之罪的审判(六18);附(9)国度建立时,国君掌权时的情形(六915)。

 

IV. 象征性的动作(六915

    随着最后异象,先知看见一个象征的动作,这动作连接最后异象的信息:以色列之仇敌受了审判,于是国度可建立起来(这也是后来犹太人及门徒所关注的问题,参路十七20)。(注68

    先知看完异象后,他蒙神嘱咐,以操作表达一件将来的事实━━以色列的仇敌消灭,国度建立、国君掌权时的情形。所以这是一个“预言性的动作”(如八异像是“预言性的

异象”),结束八异象所带至此时的情形:神的弥赛亚在地上掌王权(六13),“世上的国成了我们的主和他的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远”(参启十一15)。

    随着异象便是动作,这两者主题上亦有点关系,以致不少学者认为本象征动作原是第八异象的一部份(注69)。Fausset甚至称本段为第九异象(注70)。可是如H.C. Leupold所言,本段缺乏很多异象的特征,如解释天使,举目观看等,而先知只是受嘱去办理一件富有象征性的事。(注71

 

A.  神的吩咐(六913

 

1.  制冠戴冠(六911

 

    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你要从被掳之人中取黑玳、多比雅、耶大雅的金银;这三人是从巴比伦到西番雅的儿子约西亚的家里;当日你要进他的家,取这金银作冠,戴在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的头上。

 

    神的话临到先知,吩咐他办两件事,这格式与八异象有别且是“当日”要办的事,可见这并非在异象中的吩咐:

    a 到约西亚家中会见自巴比伦来的三人,取他们带回的金银(即礼物,可见他们受托带回重建圣殿用的礼金),制作一个冠冕(六911a)。

    “冠冕”(ataroth)是复数词,但“戴”与“头”却是单数字,引致批评家增删版本的字句,说此处应加“一冠冕为约书亚而作,另一给所罗巴伯”两句,可是这复语词亦可解作“伟大”、“尊重”(如“神”字)之意(如他尔根译本),或可解作一个带有双重目的的冠冕(Composite Crown)(如启十九12)。

    b  将冠冕戴在约书亚头上(六11b)(有学者称这冠冕本戴在所罗巴伯头上,所罗巴伯因被加冕之事,给波斯的秘密警察逮捕,从此失踪,后人将这段窜改,读成冠冕是加在约书亚头上,(注72)但此说太无稽,不堪接受),这动作是一个象征,以约书亚的身份及被加冕之行动,表征一些将来要发生的事。约书亚是祭司,他当然知道祭司与君王之身份有别,定不愿被加上皇冠,僭越了为王的地位,况且在本国史中的乌西亚亦因此事受罚(参代下二6),(注73)可是他亦知道祭司的职位是作兆头的(三8),带有预表性的意义,所以他接受先知的加冠,静候神旨意的显明。究竟这动作代表什么,在下文便分解。

 

2.  宣告预言(六1213

 

对他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看哪,那名称为大卫苗裔的,他要在本处长起来;并要建造耶和华的殿。他要建造耶和华的殿,并担负尊荣,坐在位上,掌王权;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两职之间筹定和平。

 

    神要先知借着带冠冕之动作向约书亚作多项预言性的宣告:

    a、 苗裔从本处长出(六12a)━━先知向约书亚宣告,叫他明白他的操作表征将来“一人”的行为:(注74

“看哪,有一人称为苗裔的......”(自译),这“苗裔”(弥赛亚的名称,参三8,亦是旧约一贯的称呼)要在本处长起来。

“本处”(Mittaehtaw,意“在他之下”━━不一定指他卑微的出身,如T. Laetsch, M.F. Unger,唐佑之━━亦可解作“自己的原地”,参出十23,如H.C. LeupoldC.L. Feinberg)指以色列国,大卫的王系(参罗一3),或甚至指他的出生地伯利恒城(如Chambers)。

    b 苗裔要建造神的殿(六12b13a)━━苗裔长起来后的使命,其一就是要建造神的殿,这使命覆述了二次,以示责任重大。

    “神的殿”非指当时已在建造中的殿(因那时圣殿正在进行,重建中的圣殿是所罗巴伯完成的,参四9),若然,那还要等候苗裔长大起来,因此那些认为这是指当时之殿的学者,便被迫将苗裔解作所罗巴伯(如Kimchi, Cashdan),或被逼将“殿”解作属灵的殿,即是旧约中的教会(如Laetsch, H.C.Leupold),但此举更难与有关苗裔之其他经文和谐,亦不能解释“长出来”是需要的(弥四17),故本节是指弥赛亚国度内之殿(参结四十━四十二;赛二214,五十六67)(M. F. Unger)。因为建殿工程本已承诺了所罗巴伯完成的(参四9,可是弥赛亚的建造是指将来另一殿的建造。

    c 苗裔必担负掌王权的尊荣(六13b)━━“尊荣”(hodh,意君王的尊荣,如诗四十五3,一一04,或属神的尊荣,如诗一四八19;该三3)是属(“担负”)那坐在位上(祭司从不坐下的)掌王权的弥赛亚。这样,弥赛亚在建造神的殿时,亦是他执掌王权之时(参启十九16)。

    d 苗裔在王及祭司两位分上筹定和平(六13c)━━这苗裔原来是一身兼两职,是君王又是祭司(如麦基洗德般),凭此,(运用两职之治权力)筹定和平(如Hengstenberg, Keil, Wright, Von Orelli, C.L.Feinberg, W.Keller)。

    “筹定”(atsath是名词,意“谋略”、“辅导”、“策划”,参赛九9的“策士”是同根字,中译将之变成动词)━━词在旧约,常表达“互相和合的意见”之意(如撒下十七7;王上一12;赛八10;结十一2),(注75)也许暗示两职互相表达和合的意见,以和平成为结果(参赛九6弥赛亚亦称为“和平之君”)。

    在旧约中,祭司与君王彼此间之意见常不归一,但在弥赛亚国度内,此不和谐的现象不再复现了。

 

B.  弥赛亚的补语(六1415

    因六15的“我”是弥赛亚的自称,可见他在神吩咐的某处上,介入他的补语。既然六14并非预言,此处可作他插入之补语(弥赛亚介入神的讲话中,是旧约常见的特征,在本书内已有多次实例,参二811,四810。在其他地方,在同段中说话者突然改变亦是没有先兆预告的,如诗九十五18,诗人对百姓,诗九十五911,立即转为神向百姓)。

 

1.  关乎冠冕(六14

 

    这冠冕要归希连(就是黑玳)、多比雅、耶大雅和西番雅的儿子贤(贤就是约西亚),放在耶和华的殿里为纪念。

 

    约书亚戴冠之事为时短暂,亦不为多人看见,所以天使吩咐这冠冕要放在神的殿内作为“纪念”(zikkaron,与先知之名同字根),一来多人可观望而忆及或知悉约书亚被冕之经过与含义,二来可作永久性的提醒,提醒他们复兴的盼望与应尽的责任。此举是“由”(中译作“归”)三代表人负责进行,不是要纪念他们的献金(如Laetsch),若然便小题大做了,可能别人的献金犹胜他们呢!因他们也促成约书亚象征性之动作,故也间接纪念他们的“贡献”(注76)。但他们此时的名字与先前(六10)不完全一致(因古人常有几个不同名字的):希连(可能是原名,意“力量”),亦称为黑玳(意“主的世界”),多比雅(无别名,意“神的善的”);贤(意“恩惠”,原名“耶大雅”,意“神知道”)━━这节的名字可能代表他们的特性。(注77

 

2.  关乎将来(六15

 

    远方的人也要来建造耶和华的殿,你们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们这里来。你们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们 神的话,这事必然成就。

 

    冠冕放在殿中是一件历史性的对象,预指将来弥赛亚为君王与祭司两职合在他一人身上,这时远方的人会来建造圣殿(建造圣殿如上文六12所言,是指将来的殿)。

    “远方的人”在旧约词汇中虽惯指外邦的人(如赛六十10),但有时亦称那些分散在各处的犹太人为远方的人(如赛六十49),因本节是论及重建弥赛亚圣殿之事,故这是预言将来分散在各地的选民被招聚回来,在“祭司之王”所掌权的国度内敬拜神(参赛六十391314;诗七十二11,此时固然外邦人也来殿中敬拜那全地之王、普天下的主(参诗七十二11;赛二24;弥四23等),那时他们如撒迦利亚所言,必会认识“我”(弥赛亚)了(六15)。

    在最后结语中,弥赛亚(或许是先知)给他们一个教训,若他们听从神的话(彷申廿八1),他们必能享受归回朝拜神的恩福(这是旧约惯说的预言,听命的必蒙恩,不顺命的必不能归回在神殿中敬拜神;所以对他们来说就不成就)(注78)。

 

第二章书注

 

1.   此时被掳前的先知书已被认为正典,参Joyce G. Baldwin,

"Zechariah," Tyndale Old Testament Commentary, IVP, 1972C, 1974, p.90.(以下凡指此书时皆以TOTC符号代之)。

2.   David Baron, The Visions and Prophecies of Zechariah,

Kregal, 1918C, 1972, p.10.

3.   M.F.Unger, "Zechariah", Prophet of Messiah's Glory,

Zondervan, 1963C, 1970, pp.223.

4.  同上书第24页。

5.  同上。

6.   有学者将之分作十个异象,即第二及第五各分为两异象,如苏佐

杨着小先知精华,天人出版社一九六七年版和85页。

7.   M.F. Unger称,在末世预言学中,凡以外邦君王日期作该书之

时代背景的方式,乃表示“外邦人日期”(参路廿一24)开始了(参上引书第18页)。

8.   唐佑之则称他是天使长,见唐着复兴的前景,证道出版社一九八

0年版第30页。

9.   这是大部份学者的意见,如C. L. Feinberg, Minor Prophets,

Moody, 1952C, 1976, p.275G. C. Luck, Zechariah, Moody, 1957, p.19.

10  “洼地”(Metsulah)是指深谷地,如诗一0七27(或指耶路

撒冷中之汲仑谷,如Von Orelli, p.313C.L. Feinberg, p.20TOTC, p.95)。他勒目称Metsulah代表巴比伦(E. Cashdan, "Zechariah," The Twelve Prophets, Sconciro Press, 1948, p.273);Baron则说它代表波斯(上引书第25页);T. Laetsch却解说代表绝望、痛苦、恐惧(The Minor Prophets, Concordia, 1956C, 1970, pp.409, 411)。

11.  在历史的角度下看,大利乌登基后(522B.C.)便开始肃清国内

的反叛份子,至此时(520B.C.)整国平静(TOTC, p.96)。

12.  有人将七十年作一象征数字,代表神的审判,如赛廿三1517

代下卅六21TOTC, .97)。

13.  “锡安”在以色列选民中成为大卫宝座的象征,神在那里设立他

的居所(参诗七八6869,一三二1314;代下卅8)(TOTC, p.19)。

14.  参何五15。此预言在神的计划中有待将来当弥赛亚在地上掌王

权时才能充分地应验(参太廿三3839)(M. F. Unger上引书第3233页)。

15.  如唐佑之着上引书第廿八页;T. Laetsch, p.416TOTC,

p.104.

16.  这初是教父的注释。近代学者如C. L. Feinberg(上引书页298

亦赞同。TOTC(页105)将四角统指巴比伦,下文的四匠则通指波斯。M. F. Unger称这“四角”不能统称欺侮以色列的外邦势力,而是与前先知(如但二、七)的预言一致,特指四外邦国,也是“外邦人日期”的代表国(见氏着上引书3738)。

17.  21下半节可译作:“这是那(eser)打散犹大的角,叫犹大

人不敢抬头的匠人,于是(连接词用法,非相反词用法如中译“但”),这些匠人来“威吓”(lehacherid,意“压碎”)列国,“打掉”(leyadot,意“摔倒”)他们的角(虚点字是补字)。

18. Cashdan, p.276.

19. 苏佐扬着,上引书第88页。

20.  H. G. Mitshell, "Zechariah", International Critical

Commentary, T&T Clark, 1912C, 1972, p.134(此后凡用这书时皆以ICC符号代之)。

21. 如唐佑之着,上引书页29

22.  此字在旧约用来形容初生之婴儿(如出二6;士十三5;撒上四

21),约二十岁左右的年青人(如创卅四19;耶一67)或约二十八岁的“少壮派”,(创四十一12)。

23. TOTC, p.106.

24.  “我”字是弥赛亚的自称;二9的小字“他”字是错补字;二11

的“他”是错译,该用小字的“我”字。在其他译文中如泰文,二11便将“我”字作主词了。

25.  M. F. Unger, W. White, ed. Nelson's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Nelson, 1980, p.434.

26.  此节有二个基本解释:(1)这是预指教会时期,福音广传时的情

形(可是此说便需“灵解”了);(2)这是指弥赛亚(即上文中有神同在时)时代的情形,也是亚伯拉罕约应验之时,参创十二23“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27. TOTC, p.112.

28. T. Laetsch, p.422.

29.  H. C. Leupold, Exposition of Zechariah, Evangelical Press,

1971C, 1974, p.67.

30. D. Baron, pp.9192.

31.  在历史的角度下看(如H. C. Leupold谓),约书亚从巴比伦出

来,如同火中抽出来的一把柴般,他的祖父西莱雅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杀死(王下廿五1821;耶五十二2427), 父亲约萨答被带到巴比伦为奴(代上六15),故那些能经历为奴之地获归国者,其命运如同“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般(参氏着上引书第69页)。

32. H. C. Leupold, p.74.

33.  Cashdan, p.28C. L. Feinberg, God Remembers, Multnomah

Press, 1965C, 1979, p.49T. Laetsch, p.424均将“家”作“殿”解。

34. M. F. Unger & W. White, p.207.

35. D. Baron, p.106M. F. Unger, p.64.

36.  有学者将这苗裔指作所罗巴伯,如Cashdan, p.282;旧约释义

全书,三一文化事业公司一九七八年版第十页。

37.  其他的解说有五:(C. L. Feinberg, Miror Prophets, p.287

有九个解说)(1)指大祭司胸前的乌明及土陵(如Kimdi, Baungarten, ICC);(2)指神国重建的象征(如Keil);(3)指选民国(Hengsterberg, Kohler, Gaebeleins);(4)指重建圣殿的基石或祭坛(如Von Orelli);(5)指重建圣殿时的石质材料(如Hoffmann)。

38. 一些译文如泰语在此处有些指定冠词。

39. Cashdan, p.282.

40. Ibid, p.283.

41. Laetsch, p.426.

42. H. C. Leupold, p.80

43.  C. L. Feinberg, p.53D. Baron, p.119M. F. Unger,

p.67G. C. Luck, p.43.

44.  犹太传统称(Yoma4),大祭司在赎罪日的祭祀工夫完毕后

便回家,与友人举行厌祝会,以示罪得赎了,当快活过日子。这喻作禧年弥赛亚国度内之喜乐、平安(参D. Baron, p.122)。

45. C. L. Feinberg, God Remembers, p.55.

46. Cashdon, p.283C. H. H. Wright, p.91.

47. H. C. Leupold, pp.85, 88T. Laetsch, p.428.

48. TOTC, p.120.

49.  C. L. Feinberg, p.57。参H. C. Leupold, p.84T. Laetsch,

p.427

50. C. L. Feinberg, p.60.

51. 如犹太传统,及H. C. Leupold, p.89Cashdan, p.285

52.  唐佑之着上引书第39页同感。因四10的“眼”是补字,其他学

者将“七”指作七盏灯,故七盏灯代表神的眼睛遍察全地(如Cashdan, p.285);另有将“泉”字补上,“遍察”译作“流遍”,整句译文是“这是神的七泉,流遍全地”,此示神救恩之泉先为选民凿开(参三9);继而滋润全地(四10)(如TOTC, p.123),但后两解说皆不能解释四10的含义。

53. C. L. Feinberg, p.64.

54. 同上书第65页。

55. 同上书第66页。

56. 同上书第6768页。

57. M. F. Unger, p.86.

58. G. C. Luck, p.53.

59. 引自D. Baron上引书第146页。参E. W. Hengstenberg, loc. Cit.

60. C. L. Feinberg, p.69.

61.  此节直译:“这是他们的出现在遍地”,即“这是他们在遍地的

出现”。“他们”指“偷窃者”,或“起假誓者”等恶人。“形状”(ayin)意“出现”或“样式”,如利十三55;民十一7;结一47162227;如C. L. Feinberg, p.71H. C. Leupold, pp.104105J. P. Green, The Interlinear Hebrew English Bible, III, APA, 1978, p.2163T. Leatsch, p.432等主张。其他学者如TOTC, p.128将之改作“罪过”(enam),故中译“恶人”,并以七十士译本、叙利亚译本等作支持;全节意即“他们是遍地的恶人”。参C. L. Feinberg, pp.7172的反对。此处说量器就是恶人的样式(即“象征的形象”,语见T. Laetsch, p.432)。

62. 旧约释义全书第11页。

63. C. L. Feinberg, Minor Prophets, p.295.

64.  非如H. C. Leupold称“罪不能罚罪,罪只协助罪逃走,所以此

处解说他们务要谨慎重建,恢复圣殿”(见氏着上引书第101页。参T. Laetsch, p.434)。

65. Cashdan, p.290.

66.  斑马即壮马,是据六3的解释(参M. F. Unger, p.105, Baron,

p.181),六7的开始有连接词,可译作“即是”,全句意是“有斑马的往南方去,就是壮马出去”。H. C. Leupold, pp.114116却说此处共有五套马,但只有四套马车出去执行审判。

67. TOTC, pp.131132Cashdan, p.291等主张。

68.  这次序亦是旧约多处的预言(参诗二56;赛三2426,四26

3334,十一110;启十九1921,廿四6,如M. F. Unger, p.109)。H. C. Leupold称八异象共分二段落,以四异象为一组,每组之结束为一象征性动作,这动作均以苗裔之出现为中心主题。故此今次之动作(六915)与上组的(三610)成为一模式(pattern)(见氏着上引书第119页)。

69. TOTC, p.132

70. 引自H. C. Leupold, p.120

71. 同上书第119页。

72. 旧约全书释义第11页。

73. C. L. Feinberg, God Remembers, p.82.

74. H. C. Leupold, p.123.

75.  M. F. Unger, p.114.

76.  犹太传统(Talmud Mishnah, Middoth8)称该冠冕用金链挂

在殿廊顶的梁木上,好让每日出入的祭司皆可目睹(参Cashdan, p.293)。

77. M. F. Unger, p.117.

78. D. Baron, p.205.

── 马有藻《撒迦利亚书诠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