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亚书第二章
(三)第三异象:准绳量圣城(二1-13)
“我又举目观看,见一人手拿准绳。”(二1)
第三异象可说是另一个新的开端,因为这与前两个异象不同,虽然语句与格调相同,但内容迥异。这里有同样的方式:我又举目观看……这次他看见的是一人手拿准绳。“准绳”是用两个字结构成的,直译应为“量器”(hebel middah)。在圣经唯一的用词,只有此处出现,其他“准绳”用词不同(如本书一16及结四十3),是一种绳子或杆子。所以此处用词不易解释。这一量器为划分地界之用,前一个字(hebel)常单独地出现,在阿摩司书(七17)为“用绳子量了”,“拉准绳”(弥二5),为将地业转归别人。这是一种特殊的准绳量器,专为划分地段之用。1
再看这一人究竟是谁,是否第一章“与我说话的天使”?大多解经家都作这样的解释,第一章八节那骑红马的也只说他是“一人”(参照一11)。
“我说,你往那里去?他对我说,要去量耶路撒冷,看有多宽、多长。”(2节)
先知常向天使发问:“这是甚么意思?”(一9、19)“他们来作甚么呢?”(一21)这次他不是要使者解释甚么意思,而是甚么行动。在发问中,已有显著的进步,比较容易领悟异象的内容。
那人就直接了当地回答说:去量耶路撒冷。计算面积的方法,是以长度与幅度为准,这是以西结书常用的方法(40-48章)。本书第五章描述飞行的书卷,也以长度与幅度来计算。约拿书述尼尼微城的面积,似乎只有幅度,要用三天的路程,也许是周围,不只是直径。
量耶路撒冷,主要为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根据以西结书(四十五1-8及四十八15起),圣城的幅度为五千肘,长度为二万五千肘。撒迦利亚可能是受以西结异象的影响,二者都着重神所启示的涵义。耶路撒冷必须复兴,圣城须要重建。2
耶路撒冷城的重建,对有些以色列人,是当务之急。他们一定记得先知阿摩司多么强调防范撒玛利亚人,因为撒玛利亚人罪恶充斥,异教之风气更甚。所以大卫的帐幕建立起来,堵住其中的破口,使撒玛利亚的罪恶无法侵入(九11)。从物质生活的安全,城墙也有防范作用,可阻止偷盗等情事发生。先知哈该认为建造圣殿第一,但是可能有些人主张,先修城墙,再建圣殿。可能有这些可能的歧见,使撒迦利亚问使者实际的动机与动作是甚么,会否带着一种焦虑的心情来问:你往那里去?他想知道圣城的前途如何。3
“与我说话的天使去的时候,又有一位天使迎着他来。”(3节)
第一节的“一人”,必是那位“与我说话的天使”,因为他说完他行动的目的(去量撒路撒冷)就去了。就在那时,出现另一位天使迎着他来。在七十士译本作“站”。那就是说,另一位天使迎着来的时候,“与我说话的天使”还站在先知旁边。“耶和华的使者在旁边站立”也在第三章五节出现。他站在那里为先知解释异象。
“对他说:你跑去告诉那少年人说: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好像无城墙的乡村,因为人民和牲畜甚多。”(4节)
“你跑去……”这是否表明紧急的行动,这件事情太重要,刻不容缓,所以立刻采取行动,动作非常敏捷。
谁是这少年人?他似是手拿准绳去量耶路撒冷城的那人。如果这样,这人就不是与我说话的天使了。不然少年人出现有些太突然。但此处至少有四个人,除先知以外,一个少年人,一个“与我说话的天使”,还另有一位天使。现在就有两个可能。“一人”是少年人,拿准绳去量耶路撒冷,“与我说话的天使”只站在那里,向先知解释,也督导少年人行动。由于“少年”常指下属,受上面的指示与督导。另一种可能,一人是指“与我说话的天使”,他手拿准绳要去量耶路撒冷,但这工作不是自己作,将交给“少年人”去做。但是少年人还未执行任务以前,即刻受阻,因为另一位天使叫这个“与我说话的天使”快去阻止那少年人。耶路撒冷重建的事,需要重新考虑。
以下是异象中的信息:
(一)耶路撒冷无需城墙,有了城墙,反而有了局限,要像无城墙的乡村。乡村没有范围与地界,所以面积广大,不但可以耕种畜牧,而且可以居住。这个用词“乡村”(perazot)是多数字,在圣经中只出现三次,除此处之外,还在以西结书第卅八章十一节及以斯帖记第九章十九节,都可译为“无城墙的乡村”,有很空旷的田野处附有住屋。这用词的相反应为“坚固的城邑”(happrazi)(撒上六18)。
(二)这里不但有人居住,而且人民与牲畜甚多。人与动物居住的地方,是很繁荣的(参照番一3)。4当耶路撒冷毁灭时,“这城的居民,连人带牲畜都必遭遇大瘟疫死亡。”(耶廿一6;参阅结十四21)。所以复兴也必将人与牲畜一并居住在那地方(结卅六11以及耶卅一章27)。撒迦利亚集中复兴的应许,只在耶路撒冷,而不是广泛的包括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在撒迦利亚的异象中,整个民族的复兴,只以耶路撒冷城为中心。
(三)人民和牲畜甚多,是复兴的好现象,只是“城市”,怎能容纳得下?“至于你荒废凄凉之处,并你被毁坏之地,现今众民居住必显为太窄……”(赛四十九18)“你要向左向右开展:你的后裔必得多国为业,又使荒凉的城邑有人居住。”(赛五十四3)可见耶路撒冷城恢复时,不只恢复旧观,更有扩张之可能,都市计划自然完全不同了,应该重新考虑与设计。
“耶和华说,我要作耶路撒冷四围的火城,并要作其中的荣耀。”(5节)
这里的信息应继续上一节的:
(四)耶路撒冷没有城墙,并非就失去保障,无法有安全的防御。那时大多城邑都有城墙,怎可没有这样安全的措施呢?但是耶和华亲自保证,甚至有更安全的安排。祂自己要成为火城,保护全城的四围,那才是最完善的。我们的神是烈火,在申命记以及新约中希伯来书引述的(申四14及来十二29)。在伊甸园东边门口有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因为神在园中,祂是烈火,施行审判与毁灭,也给予保护与防范。这是圣城所需要的,神在此已经应许。
(五)耶和华是圣城中的荣耀。神的荣耀在圣城中,因为祂是在圣殿,圣殿是祂的居所。在以西结书中,神的荣耀曾经离开圣殿,但以后又再回来(43章)。神的荣耀就是表征神的同在,耶和华要永久在圣城之中。
神的荣耀是属灵的,若有物质的形态,火是最具体的,炙热无可就近,又光亮令人眩目。以色列过红海,走旷野的路,都有火柱在夜间引导。在阳光之下,火不那么显明,就成为云柱。这些都是耶和华荣耀的显现。
火是最好防御的保障。牧人在旷野看守羊群,在幽暗处看不清野兽来侵袭。在寒冷中,羊群也无法安憩。牧人点燃营火,不仅使他们与羊群取暖,也可使野兽只远远眺望,无法走近来。这是那么一幅完美的图画,看见火城的功能。
依照以西结的理想,耶和华的荣耀只在圣殿之内,但此处撒迦利亚却将“神的荣耀”这一观念扩大了,应在圣城,不仅在圣殿。这个异象已经使人们属灵的眼界增广,城墙的重建尚嫌狭窄,新耶路撒冷完全不同。
每个异象重点不同:第一异象在于普世,第二异象在于列邦,第三异象在于圣城。复兴的焦点在耶路撒冷。
“耶和华说,我从前分散你们在天的四方,现在你们要从北方之地逃回。这是耶和华说的。”(6节)
这是第三异象之后的信息,有紧急的呼召。有一个重复的呼召声(hoy),这个用词常指祸患的来到,译为“祸哉”。但此处只是大声的喊叫,有紧急的口气。有的作“听呀!”、“听!”5同样的意义在以赛亚书第十八章一节(唉!)第五十五章一节及耶利米书第四十七章六节,都是指极为兴奋的呼喊,在中译本多处就省略了。
接着是“逃回”,这是圣战的吶喊:快逃!快走!6耶利米书第六章一节是十分典型的例子,呼召人们逃离。7“便雅悯人哪,你们要逃出耶路撒冷,在提哥亚吹角,在伯哈基琳立号旗,与大毁灭,从北方张望。”那时是逃脱北方而来的侵略,现在撒迦利亚也要人们逃走,自北方被掳之地逃离。以前他们无法逃离,现在情势已经转改,巴比伦自身已经败亡了。波斯强权允许以色列归去。耶路撒冷有一番新气象,快逃离吧!不可坐失良机。
“北方之地”在本书中不仅第二章六节,也在第六章六、八节。这是指巴比伦,但是巴比伦是在犹大的东边,不在北方。这是否只作为表征的用词呢?8最好的答案在耶利米书。以色列的仇敌来自北方(六22,十22)。被掳的人归回,也自北方返来(三18,十六15,廿三8,卅一8)。9所以北方通常称之为被掳之地,以巴比伦为主要的仇敌。
如果以色列只从北方逃回,又提说他们是被神分散在天的四方呢?但是耶利米虽指定北方,来说到地极各方(六22)。神不仅将以色列人从北方之地领上来,也领他们从各国上来(16、23章等)。风向有四方,神的力量也无远弗届,将分散的人都带回来。
“与巴比伦人同住的锡安民哪,应当逃脱。”(7节)
这节与上节是连起来的,是下半对句。北方之地是巴比伦人居住的地方,与他们同住的以色列人是一切被掳者。
巴比伦与锡安同为人格化,而且以女性的称谓,她们都是女子,女子是表征居民(参阅耶五十42,五十一33;诗一三七8;赛四十七)。巴比伦大城原如尊贵的富妇,现在已遭羞辱。锡安是被掳的女子,原来极为卑贱,现在要替代巴比伦的尊贵,是神使她升高。但是她必须逃脱。锡安当然指以色列民。耶和华保护她,用手影遮蔽,“又对锡安说:你是我的百姓。”(赛五十一16)
“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显出荣耀之后,差遣我去惩罚那掳掠你们的列国。摸你们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8节)
这又是另一段信息的开端。在神显出荣耀之后,是指在祂显现之后,神就要差遣使者执行任务。如果这是耶和华的言词,似应说明“我”显出荣耀,差遣“你”去列国,可见这里不是耶和华直接的言词。中译本加上“惩罚”两字,却并不是原意,神并没有差遣先知作惩罚的工作,先知只是提醒与警戒,责备与劝导。他必须向掳掠他们的列国提出警告,谁都不可轻易触犯你们,触犯你们的,无异是触犯“我”眼中的瞳人。“他”字应改为“我”。10
眼中的瞳人是最敏感的部分,不可轻易触犯,更无法加害,因为这有很自然而且最完善的保护。耶和华的眼目察全地(四10),祂尤其保护以色列不被伤害,所以耶和华是不能容让外邦人任意加害于祂的百姓,祂的保护是无微不至的。
神要先知这样严重警告列邦,是有十分的必要,因为巴比伦的凶暴是可怕的(赛47-49章有多处的描述。但是抢夺的必受抢夺,掳掠的必被掳掠,结卅九10)。
提到神的差遣,撒迦利亚并未被差至列邦。可能这情形与耶利米的相仿。耶利米被神立为列国的先知,但是他传道的对象只是犹大人。其实先知的职事,既传递神的信息,其影响怎会局限在以色列呢?
“看哪,我要向他们抡手,他们就必作服事他们之人的掳物,你们便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了。”(9节)
先提耶和华的眼目,现在提到祂的手。祂的手一挥动,就发挥巨大的力量。这是以西结的说法:耶和华伸手攻击(结六14)。祂一抡手,埃及人就都战兢惧怕(赛十九16,参阅十一15)。以前掳掠以色列人,为胜利者服苦,现在的情形完全相反,他们这些侵略者要受苦了。这实在是公义的报应。
这些预言必须成为事实,不然先知的权威就不被尊重。这些日后应验的话,足以证明“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了”(参阅申十八15-18有关先知权威的印证)。
第八、九两节可说是应许的信息。以色列的敌人必须败亡除灭,才可使选民真正复兴。先知也确认,应许的信息无论传得多么生动,但是人们现在仍在艰难之中,他们会否完全接受呢?他们可能还在观望之中,他们还在疑信参半的状态,等着这些预言真正成为实际。这是先知的苦闷,他们必须有恒忍的心。
“锡安城阿,应当欢乐歌唱,因为我来要住在你中间,这是耶和华说的。”(10节)
在第六、七节有连串的命令词:要逃回……应该逃脱。现在又有一段以命令词起首:应当欢乐歌唱……再以命令词作结:当在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锡安再成为人格化的对象。她本来应当逃脱,现在却可歌唱,就应当赞美。这类似的诗句也出现在以赛亚书(十二6):“锡安的居民哪,当扬声欢呼,因为在你们中间的以色列圣者,乃为至大。”“锡安的民哪,应当歌唱,以色列阿,应当欢呼。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满心欢喜快乐。耶和华已经除去你的刑罚,赶出你的仇敌。以色列的王耶和华在你中间,你必不再惧怕灾祸。”(番三14、15)这些与“登基诗”十分相似,那是在圣殿中咏唱的,庆贺耶和华如君王登基一般(诗篇中所谓“登基诗”Enthronement Psalms如99篇等)
锡安好似妇女一般,擅于歌唱,或感恩之乐歌,或苦难中的哀歌。现在她唱的是欢乐的歌,是迎接耶和华莅临圣城。现在圣殿正在兴建,礼拜的仪式即将恢复,耶和华来住在当中,多么感奋的事。在本书(八3)更有清楚的应许:耶和华如此说:“我现在回到锡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撒冷必称为诚实的城,万华之耶和华的山必称为圣山。”又说:“我要领他们来,使他们住在耶路撒冷中,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都凭诚实和公义。”(八8)
“那时必有许多国归附耶和华,作祂的子民。祂要住在你中间,你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那里去了。”(11节)
这将是空前的复兴,圣殿重建,敬拜的礼仪恢复,不仅在圣城有一番新气象,而且会有新的神迹发生。万国都来归附耶和华。这完全是意料不到的,因为列邦一直敌挡耶和华。诗篇第八十三篇二至八节,就是悲叹外邦结盟抵挡神,加害神的百姓。但是这种情形必然改变,外邦人甚至要事奉耶和华,与祂联合。神说:“我必领他们到我的圣山,使他们在祷告我的殿中喜乐……因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赛五十六7)。可见那不只是撒迦利亚的愿望。
但是以赛亚所说的万民,撒迦利亚却要使他们成为一种百姓,都将作神的子民,于是耶和华的圣民,就不只是以色列人。救恩必遍及万民,神要住在你中间,是在锡安那里,只是锡安不只是神子民的圣城,而成为普世人们的圣城与圣所。
这样神迹产生,再次证实先知的职责,他确实为神所差遣,这些预言都是真实的。
“耶和华必收回犹大,作祂圣地的分,也必再拣选耶路撒冷。”(12节)
当耶和华的救恩普及万方万民,犹大仍未失去她的独特性。犹大被称为“圣地”,是耶和华的分──祂的产业,耶路撒冷是耶和华特别拣选的。
以色列承受神的地土(出廿三30,卅二13;书十四1,十七6,十九49;结四十七13-14;申十九3)。以色列是耶和华的产业(出卅四9)。锡安尤其是归属神的,是万军之耶和华的山──圣山。神的恩典如果要遍及万国,仍以犹大为起点,以耶路撒冷为中心。
犹大是圣地,是耶和华的分,独特的产业,在万国之中是出类拔萃的,卓越与超然的。耶路撒冷是犹大的京城首都,又是圣殿的所在地,耶和华再拣选,无非重申祂与大卫所立的约。这是永约,神必信实地守约,祂的拣选也不能改变,更不会废除,必永远竖立。
耶和华拣选耶路撒冷,连撒但都无法控告,反受责备,因为这拣选的恩典,确保必有的复兴。
“凡有血气的,都当在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因为祂兴起,从圣所出来了。”(13节)
从这命令词的语调,可联想两段类似的经文。“惟耶和华在祂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他面前肃敬静默。”(哈二20)“你要在主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快到,耶和华已经预备祭物,将祂的客分别为圣。”(番一7)西番雅提出耶和华的日子,就是神要显现的那日子。这也是撒迦利亚的重点,因为耶和华兴起,从圣所出来,施行审判,也施行救恩。
这三位先知都看见耶和华显现的威荣(哈巴谷有过之无不及),要求全世界人类(凡有血气的)都要有回应。大家都当静默。
在上一节提圣地,在这一节提圣所。耶和华先重回圣地,回到祂的居所。然后再从圣所出来,有所行动。
所以从第六节至十三节,可说是一气呵成,他们必须逃脱被掳之景况,逃回本地,是圣地,神所拣选的地方。在圣所,耶和华居住的地方,欢乐歌唱,称颂主的圣名,感谢赞美神的宏恩大爱。他们也该静默,虔恭敬拜。他们必须先寻求耶和华和祂的同在,其他一切都会加给他们了。重建圣殿,重建圣城,是当务之急!
1 D.L. Petersen, Haggai and Zechariah 1-8, 168.
2 D. Petersen, "Zechariah's Vision: A Theological Prospective," Vetus Testamentum, 34(1984) 195-206.
3 K. Marti, Der Prophet Sacharja der Zeitgenosse Zerubbabels, 1892.
4 C. Jeremias, Die Nachtgesichte des Sacharja, Untersuchungen zu ihrer Stellung im Zusammenhang der Visionsberichte im Alten Testament und zu ihrem Bildmaterial, 1977, 171.
5 D.L. Petersen ,Haggai and Zechariah 1-8, 172.
6 Peter Ackroyd, Exile and Restoration, 1968, 179, W. Beuken, Haggai-Sacharja 1-8, Studien zur U!berlieferungsgeschichte der fru/hnachexilischen Prophetie, 1967, 317-320.
7 R. Bach, Die Aufforderungen zur Flucht und Zum Kampf im alttestamentlichen Prophetenspruch, 1962, 15-50.
8 J. Baldwin, Haggai, Zechariah, Malachi, 1972, 108.
9 B. Childs, "The Enemy from the North and the Chaos Traditions,"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78, 1959, 187-198.
10 E. Roberston, "The Apple of the Eye' in the Masoretic Texts," Journal of Theological Studies, 138, 1937, 57-59.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