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基督的温柔

 

读经:太112530

“温柔”一词未能把原文的意义完全表达。可是,那位曾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的,从他这说话,并从他身上,我们更能体会这词的意义。

对这词的理解,我们都遇上一个难处,以为它带着软弱的味道。事实恰好相反,这位说“我心里柔和谦卑”的,就是那用严词谴责诸城的,他在这些城中曾行许多的“异能”;他也是那位说“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27节)。他本是神,无人能测透。他曾说,“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而除了子以外也没有人知道父(27节)。故此,当他邀请凡劳苦担重担的人来,要使他们得安息的时候,他的资源确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上经文让我们看见“温柔”的字义并非软弱,“软弱”亦绝非原文的意思。

温柔曾被形容为“神在人心灵中种下的恩典,而他的动向首先是向神,主要是向神。这恩典使我们的心灵驯服,接受神的对付,知道凡事与我们有益,因而叫我们没有争议没有反抗”。在我们已经读过的经文中,主耶酥曾谴责哥拉汛、伯赛大和迦百农各城,原因是他们不知悔改,又拒绝他大能的作为。就是在这时候耶酥却祷告,说,“父啊,是的,你的,你的美意本是如此。”(2526节)。这是温柔的例证,我们可从他身上看见,“恩典的动向,首先是向神……使我们的心灵驯服,接受他的对付,知道凡事是与我们有益,因而叫我们没有争议没有反抗。

29节,我们再进一步留意他的温柔和谦卑怎样彼此联络。在撒迦利亚书九章九节论及以色列王时,他说是“谦谦和和”的,但当马太在他的福音节录同一节圣经时,却说他是“温柔的”(太二十一5)。这两个字之间的紧密关系,给我们增添一种看法,就是他的基本意念是指“一种思想和内心的情况”。歌罗西书三章十二节说道“谦虚的心(希腊文tapeinophrosune),就是神选民所穿的服装,一些穿上的衣服”。以弗所书四章二节把完全相同的两个字与蒙召相提并论,是要我们行事配得起所蒙的召。故此谦卑温柔在我们用和平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事上,实属必需。

谦和的意义与谦卑完全相同,意思是没有骄傲,他与温柔一起联络,这点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内心谦卑的人,才同时又是温柔的人;这种人不反抗神的旨意,亦不会与他有任何冲突。可是这种温柔首先是在神的面前,然后在人的面前,甚至要在恶人面前彰显。好叫我们知道,这些从恶人加在我们身上的侮辱和伤害,乃是他所允许的,也是他所使用的,务使他的选民得管教和得洁净”(R.C.TRENCH

这章马太福音有另一点值得注意,就是面对反对时,“温柔”能带来的莫大帮助。无论反对是从人而来,或是从环境而来(提前二2425;民十二13)。前文提起,在这些拒绝的城中,主曾行了许多的神迹和异能。在十一章前部分,我们读到主耶酥竟被自己的先锋质疑。约翰打发门徒到他那里问了很多的问题,更几番问及他是否那要来得,抑或他们要另等他人(或作另一位不同的)。主的神迹异能似乎没有在他们心中留下长久的印象,因圣经说,“约翰在监里听见基督所作的事,就打发两个门徒去”(太十一2),然而基督的温柔,正是在这些反对的情况下,让我们看见学习。他认准万事皆由父神的主权管制,他就是那位天地的主。

主温柔的典范是我们该效法的。三十节所用的比方非常贴切。轭是顺服的象征,也是分担的记号。耶利米说,“少年(强壮的男子)负轭,原是好的”(耶哀三27)。我们年青的时候,要顺服主的对付并从中学习功课,可非易事,直至我们年纪较长,才从效法他的榜样中,找到心灵里的安息,也同时渐渐变成他的形象。

二十五节的“那时”正是主耶酥说“我心理柔和谦卑”的时候。马太记载了以塞亚书预言的应验,“看那,我的仆人,我所拣选,所亲爱,心理所喜悦的……他不争竞,不喧嚣。……”(太十二1718)此事值得留意,因为现在温柔不在别处彰显,乃在耶和华仆人的身上。我们从其它的经文认识,温柔是耶和华仆人的一个重要条件,新约记载道,“然而主的仆人不可争竟,只要温温和和的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后二2425,再比较林前四1及林后十1

保罗写信给提摩太,好使他看见仆人若要象主人,必需具备温柔的条件。可是我们不是基督,基督不用学习谦和,而我们必须经历学习的途径。“我们几经艰辛愁苦,受尽千锤百炼,内心才学会点点的柔和――极其量也只不过些微而已――因此使我们明白,主的性情实在奇妙。他用不着管教,也用不着愁苦,用不着心灵软化、降伏才得温柔;他降世之时,已经完全谦虚温柔,并凡事顺服。痛苦只把里面的美德彰显,而不是在他里头塑造。痛苦没有给他增添任何新的素质,却只诱发那些已存在的性情,使他发出香气,他在十字架所彰显的温柔,并在公会受审的温柔,没有次于他童年时代的温柔。他在约瑟和马利亚的膝下长大,顺服他们,也分担他们的卑微地位。他性情的荣美是内在的,也是本有的;而我们却要从学习中才能得着”

在我们讨论最后一点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提神的仆人摩西。从以色列的旷野历史,其中所发生的事迹,给我们看见摩西为人十分谦和。使我们想到,这种性情必定是他年轻时在旷野后方上花上四十年的时间学来的(出三1

要学习温柔,必须有神的引导,这是十分重要的(诗二十五9)。对摩西个人来说如是,对他所领的百姓亦如是(诗七十七20;七十八5254);要是没有神的引导,在属灵的事上我们便一事无成。摩西虽然与一群不平、不满、又充满怨渎的百姓朝夕相对,且带领他们四十年之久,他竟然能心平气和,心满意足(太十一29;诗二十二26)又不住的充满喜悦(塞二十九19)使我们深信,他为人极其温柔。

米利暗和亚伦起来用说话攻击摩西时,我们读到“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就在这里,神曾两次称他为“我的仆人摩西”,又“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民十二1378)摩西这位世上最谦和的人,在圣经中被称为神的仆人,次数之多,非常另人瞩目,(例如在书一1271317;八3133;九24;十一1215;十二6;十三8,十四7;十八7;二十二245等)我们晓得,摩西“为仆人”(来三5),在神的全家截然尽忠,他的的确确是神的仆人。另外有一件事亦极具教训,就是当毁谤发生,耶和华替摩西立即作出辩护(民十二4910节)。从这里我们学到另一个原则。摩西乃是神的仆人。他受到别人的攻击,却没有自我申辩,只将事情交在神手中,显出他的谦和来。但神却按捺不住,不能不替他的仆人说话。

摩西被人毁谤,岂次一次,会否因为人把摩西的谦和误解,以至有个人,或有时是“全会众”竟毫不惧怕,作出如此卤莽无礼的的行动?另一个亦是闻名于世的事例,就是“可拉的争闹”(民十六章;犹11)从整件事情,我们又一次看见摩西实在“谦和”。这章圣经中我们三次读到摩西“俯伏在地”(民十六42244节)。当时摩西“就甚发怒”(民十六15节)但他却“俯伏在地”,证明他愿意把事情交给神。他说,“到了早晨,耶和华必指示谁是属他的……他所拣选的是谁”。“指示”一词又可作“认识”,因为“主认识谁是他的”(提后二19)。当事情发展下去,摩西再说,“我行的这一切事,本不是凭我自己的心意行的,乃是耶和华打发我行的,必有证据使你们知道。”然后他向神求一件从未发生过的证明,“倘若耶和华创作一件新事,使地开口,把他们和一切属他们的都吞下去”(民十六2830节),我们知道事情的发生正如摩西所说。摩西再次攻击却又是谦谦和和的。当他把事件交托神。神又再次替自己的仆人说话。可是,我们并非寻求神替我们辨证,或希望神作出如此戏剧性的审判。相信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离开当中感受到他的同在,就如昔日荣耀的云柱显现一样。

至于那位更谦和的,神将要公开的替他辨证,那日子快将来到。他谦谦和和,却被世人所拒――他就是耶和华那受难仆人(塞五十二13-五十三2;腓二911;弗一1921)辨证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因圣经说,“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太十二20;塞四十二3)。不久,他便要“为真理、谦卑、公义、赫然坐车前往……必叫你的名被万代纪念。所以万民要永永远远称谢你。”(诗四十五417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