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争战的计划

 

  列王纪上第十八章

以利亚离开撒勒法的时候,很可能他心中没有一定的行动计划。他知道他必须去见亚哈,他也知道不久就要下雨了,因为这都是他明确的前进命令——“你去,使亚哈得见你,我要降雨在地上。”但除此以外,他就一无所知了。或许迦密山激烈争战的豫影曾偶而掠过他的灵,但他却不知其确定的细节;他的当务之急乃是安静下他急躁的天性,像断奶的婴孩那样安静等候:“我的心哪,你当默默无声,专等候神,因为我的盼望是从他而来”(诗六十二5)。

这个为了神而对抗巴力、为了真理而敌挡邪恶的大计划,可能是以利亚在离开撒勒法去见亚哈的途中,从神得的启示。

如果我们设身处地替以利亚想,从他离开隐避所在的撒勒法,又经过各种事件,最后达到迦密山,这段过程里,他的心情可分为三方面。我们来研究这样的人物,在他面临一生最大的危机时心中作何感想,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

一、他心中满了要荣耀神的热情。“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这个祷告乃是他心中的主题。他不知道也不挂虑自己的遭遇将要如何;但他却为神的荣耀大发圣洁火热的心。他不忍想到那些被摧毁的坛和殉道的先知。他不忍想到应许之地如何在腓尼基人拜偶像的荒诞仪式之下呻吟。他不忍想到他的同胞开始以为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已经让位给新带进来的假神了。当他不得不面对这些事情时,他的心不禁深感愤慨悲伤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那样的感动就好了!我们都渴望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教会会成功。如果这些都兴旺,我们就满足;如果这些都衰微,我们就垂头丧气。我们只关注自己狭小的水池,却对附近那闪耀着神圣荣光的大海视而不见。我们这样小规模的成功,又算得什么?神并不将他当得的荣耀给别人,也不将他曾得的赞美给我们按己意所雕刻的偶像。不过神愿意将我们日常的经历提到我们最高的理想层次。我们只要相信他能这样作;祈求并期待他用那曾在以利亚心中焚烧的热火来充满我们,消灭一切卑贱、腐败、自私,而使我们成为他合用的器皿。这种成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对以利亚是这样,对我们任何人也是这样。它乃是住在我们心里的圣灵所结的果子之一,神应许这圣灵也同样赐给最卑微的人。

二、他深信他只不过是个仆人。“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仆人。”古时的奴隶绝对不容自行拟定、筹谋一个计划;他必须完全听服主人任何意旨——做主人手里的工具、一个在棋盘上随主人的意旨移动的棋子。这就是以利亚心里的态度——投降、顺服、倒空;完全顺服那从天伸下来要塑造人的一双手。

这种态度也是我们当有的。我们岂不是喜欢随己意去为神做事,而不愿让神借着我们成就他所选择的事?我们说,“我们要到那边去;我们要作这个,要作那个;我们要这样为神作工。”我们并未想到先问一问神,这是否是他的旨意。我们没有认识到他的绝对主权。我们常常未去作他亟需我们作的事情,因为我们坚持要把自己的一点幻想付诸实行。这乃是今日许多基督徒的弊病。他们不像使徒保罗那样以作“耶稣基督的仆人”为满足(罗一1)。

三、以利亚渴望知道并实行神的计划。“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仆人,又是奉你的命行这一切事。”人若感到是在实行神的计划,神在用他来完成他的计划,那么无人可阻挡他。至于人、环境、反对,在他只不过像是秋季扬榖时的糠粃而已。神的计划就是他的旨意;即使天地废去,神的旨意也必成全。毫无疑问的,这就是以利亚得着那惊人能力的一个因素。

我们与神计划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只有那些站在神要他所在之处的人,才能充分享受到神的能力和祝福。神早在以色列人离埃及之前,就已计划要他们在旷野飘流;他用旷野中的云柱来引领他们。早晨的吗哪只在云柱所停的地方降下来。被血所赎回来的人若要得到吗哪和云柱的引领,就必须站在神的计划所要他们站的地方。这乃是对我们生活的一个比喻。我们是否要得神的供应呢?那么我们就必须按步遵行神的计划。只有当我们按神的吩咐筑坛时,火才会焚烧。我们不可违背天上的异象。我们不可浪费我们的年月去作白日梦,或去寻求舒适;我们应当不住地求问:“你要我作什么?”

要知道神的计划有很多方法。有时借着环境启示给我们——虽然环境常常不是愉悦舒适的,却是可忍受的;因为这一切都在启示我们天父的旨意。没有一样环境是未得到他许可而临到的,所以每一种环境都是神的使者,带有神的信息;只是有时我们感到那信息难以了解罢了。有时神的计划是借着我们强烈的责任感而启示给我们,这种感觉随着我们的祷告而增强,并且经由神的话而得到证实。

神可能用很多种声音对真正顺服的人说出他的旨意。如果我们对它感到困惑不解的话,必不外乎两种原因:第一,人的意志不肯在一知道神旨意时就完全顺服,有隔膜在其间拦阻神的旨意渗透人的意志;不然就可能是完全认识神旨意的时间尚未到,我们还必须安静地等候神的救助。有一条大家都适用的法则:只要我们有任何不确定的地方,就应该停在原处,什么都不要作,我们只须审查自己,准备好一知道时便立刻行动。我们不一定常常有使徒彼得的经验:“彼得心里正在猜疑之间,不知所看见的异像是什么意思,哥尼流所差来的人,已经访问到西门的家,站在门外”(徒十17)。神或者藉三人敲门的声音;或借着有关海外异象;或借着一张疲惫的面孔(徒十六910;约五67),将他的计划指示给人。

以利亚对亚哈所讲的计划,显然是适合当时各种的环境。全体以色列人都奉王命聚集到高耸于以斯德伦(Esdraedon)平原上的迦密山,那是全国聚会的最佳地点。他们一定花了不少功夫,招聚那些胆敢敌对耶和华的各派代表都到来;就是“事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个先知,并耶洗别所供养事奉亚舍位的那四百个先知”。于是以利亚就迫使那些敌对的派别接受试验,事奉巴力的人无法拒绝;因巴力是“日神”,而这又是用火的试验。

以利亚知道巴力的坛是不会冒烟的。他同样知道耶和华会像从前一样用火来答复他的信心。他也深信以色列人亲眼看到事实之后,就会永远离弃那些腓尼基可咒诅的异教,而重新回来敬拜他们列祖的神。

至于亚哈,以利亚可能只把要招聚百姓的那一部分计划告诉他。若对他讲得太多,恐怕会招致批评,甚或引起他的反对。若非有降雨的企盼,亚哈是不会那样轻易答应的。“亚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众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

我们不知道这些人是如何招集来的;毫无疑问的,他们必然用传信使者的制度将王命传达至全国,如从前曾一度把基列雅比的危难传达全境(撒上十一)一样。无论怎样,招聚民众这件事一定费了好几天的工夫。我们要加以注意的,就是其间等候的时日。它好似热带暴风雨来袭之前的酷热,或像两大队武装兵士严阵以待,准备作战之前的片刻沉静。

以利亚在何处渡过这段等待的时间呢?圣经说,当众民最后按指定的日子聚集了的时候,“以利亚前来,对众民……。”我们不穷究字眼;然而这岂不是暗示他来自与众民相反的方向吗?若众民是来自全地各方的话,他岂不是可能来自迦密山上的一个古穴吗?因为那里是绵长的山脉临海中断的所在,悬崖上是有不少洞穴的。

我认为以利亚是在迦密山上渡过那些值得纪念的等候日子;他晚上与童仆住在古穴中,白天则仔细地考察即将来临的争战的场面。当他屈身观看那些倾倒的坛石时,他是何等悲伤!那些石头并非因为气候恶劣或年代荒远而倾倒,乃是因为耶洗别的奸恶命令而被推倒(王上十八32)。他多么急切地要寻找那散在各处、长满了野生植物的十二块原有的石头。他不久就需要那些石头了!他不断仰望神,为众民献上祈求,并以热切的祷告,准备自己去面对那即将临到的争战。他岂不是要事先熟悉下到基顺溪的路,并去看那经年常有的泉水吗?因为他将要叫人拿桶一再地到那里去取水呢!

我们有时以为神降下火来,大概是出于他的定意,与先知的信心没有多大关系。我们认为降雨比降熊熊的毁灭火焰,需要更多的信心和祷告。我们认为降雨需要七次的迫切祷告,而降火只需在献祭的时候当着惊奇的会众面前祷告几句话就得了。但这是对于这件事极肤浅的看法,与神一般的处事方法不合。“因一切事都必求问我。”降火和降雨一样,都需要同样的信心和热切祷告才行;如果以利亚前些日子没有在神的面前求告他,当天绝不会有火降下来的。圣灵在五旬节如火降下之前,众门徒必须先在楼房要有十天的等候祷告。

那是一个庄严的场面——这个顺服投降的人,本着他坚定的信心,在迦密山上等候着众民聚集,和神显示他的旨意。他对于这件事毫无惧怕;他的心反倒随着日子的消逝而越发增加喜乐。他期望不久就能看见这个国家顺服在神的脚前。

他能作到这一切事,并不是因他生来与我们不同,乃是因他一开始就养成了直接与神相交的好习惯,认定他是永生的真神,能站在他面前是何等的特权和荣耀!── 迈尔《圣经人物传──以利亚》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