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认识‘灵浸’

 

【灵浸的预言】一般人根据国语和合本译文,将“灵浸”称作“灵洗”,或称“圣灵的洗”;其实“洗”字的希腊原文有“全身没入其内”的意思,因此最好还是译作“浸”。在全部新约圣经里,仅有七处在字面上提到“灵浸”,其中五处是属于预言性质,是在“灵浸”的事实发生之前的预告。当主耶稣即将显在人前,开始传道的时候,施浸约翰就预告说:“祂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浸”(太三11;可一8;路三16),指明施予“灵浸”者,就是主自己。

    主耶稣在死而复活、升天之前,预告祂的门徒说:“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浸”(徒一35)。在这以前,门徒们已经受了圣灵(约二十22),因此,“灵浸”应有别于“受圣灵”,我们不宜将两者混为一谈。

 

【灵浸的应验】就在主耶稣预告门徒们要受“圣灵的浸”之后十日的五旬节,圣灵降临在门徒们的身上(徒二14),圣经在记载这事时,虽然未明说是受“圣灵的浸”,但在以后藉使徒彼得的口,证实了当时圣灵的降临就是受“圣灵的浸”(徒十一1516)。

    使徒行传特别记述了四次圣灵降临的事例:一次是前述五旬节降在犹太人门徒们身上(徒二14),一次是降在犹太人与外邦人混杂的撒玛利亚人身上(徒八1617),一次是降在罗马人哥尼流和他的亲属密友们的身上(徒十4448;十一1516),再一次是降在以弗所十二个门徒们的身上(徒十九17),有圣经专家认为他们是希利尼人。除此四次之外,圣经均略而不提圣灵降临之事。由此可见,那四次具有代表性的意义——它们代表从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徒一8),所有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信徒,都领受了“圣灵的浸”,有关“灵浸”的预言,就此应验在教会全体身上。

 

【灵浸的回顾】使徒保罗其后在对哥林多教会解释“灵浸”时说:“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都从一位圣灵受浸,成了一个身体”(林前十二13)。这话不单指明受“圣灵的浸”是一个已经完成的事实,同时也指明“灵浸”的目的,是要把犹太人和外邦人,两下浸成一个身体(参弗二1118,四46)。如今,主已经把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的整个教会浸在圣灵里,成就了“灵浸”的预言。我们无论是犹太人,或是外邦人,只要是在教会里面,也就已经有份于“灵浸”。

 

【我们都已领受灵浸的证明】(一)从主耶稣所说“不多几日”(徒一5)的话来看,受“圣灵的浸”是指一件特定的事,而不是指其后连续常有的事;虽然在五旬节之后,仍有三次记载圣灵降临的事(参阅前述),不过特要表明“灵浸”也包括了外邦人。

    (二)“灵浸”的应许(徒一4),不只是给犹太门徒和他们的儿女,也是给一切在远方,主所召来的人(徒二39),就是主的一切真门徒。

    (三)人要领受“灵浸”,只有两个必须的条件,就是悔改,和信靠主耶稣基督(徒二3738)。

    (四)在所有的使徒书信中,没有一处记载后来的信徒接受“灵浸”的事例,或劝勉人接受“灵浸”的话。

    (五)相反的,圣经有多处直接或间接的显明,凡属主身体上的肢体,就都已经领受过“灵浸”(林前十二13;加三2728;弗四46)。

 

【对灵浸错误的领会】今日有许多人对“灵浸”有如下种种错误的领会:

    (一)受“圣灵的浸”,乃是信徒个人在得救、领受圣灵的重生之后,要迫切追求、等待而得的一种额外的福气。

    (二)“灵浸”就是被圣灵充满,并且必须伴随着说方言、医病、行神迹奇事等异能;否则,就是没有受过“灵浸”。

    (三)将“灵浸”与受圣灵、圣灵充满等混淆不清,同样看待。

    (四)认为“灵浸”就是水浸,受水浸等于受“灵浸”。

 

【灵浸并不是信徒个人的经历】虽然圣经没有记载使徒保罗或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们何时受过“灵浸”,但是保罗说:“我们...都从一位圣灵受浸”(林前十二13)。我们从这话可以看清一项事实:“灵浸”并不是“个人”的,而是“教会”的。因此,接受“灵浸”并不需要像“水浸”一样,每个人个别接受;而是教会全体早已在历史上接受了“灵浸”。我们个人是否有份于这个“灵浸”,端视我们有否接受耶稣基督作我们的救主,是否成为基督身体上的肢体而定。

 

【灵浸并不就是水浸】有人认为“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约三5),按原文也可译作“人若非从水‘即’圣灵生的...”,而强调水浸就是“灵浸”。也有人认为福音书的“灵浸”是指圣灵的充满,而林前十二章的“灵浸”则指水浸。他们说林前是用“从”(By),而福音书和行传是用“藉”(With)。其实这个区分是根据英文钦定本译文,在希腊原文里并没有这种的分别。

    水浸只是一种外面的表记,以行动来附应并见证一个人里面悔改得救的实际;若没有里面悔改的实际,则外面的水浸仍于事无补(参太三78)。有些教派给无知的婴孩行点水礼,那种礼仪并不能代表甚么意义。因此,水浸绝不就是“灵浸”。水浸顶多不过是“灵浸”的见证。

 

【灵浸并不是得救以后的蒙恩经历】一个人甚么时候真正信主得救,甚么时候就有份于“灵浸”;得救和受“灵浸”,并无时间上的间隔。“灵浸”只和我们在神面前的“身份”与“地位”有关,而和我们目前主观的“情况”与“经历”无关。

    有人认为,在神的安排里,祂要每个基督徒的生命都分成两个阶段或两个层次,即在悔改信主以后有所谓“灵浸”的第二次经历,而这个经历就将一个人的属灵生命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这个见解若是正确的话,则哥林多人既都已经有了“灵浸”的第二次经历,按理他们都已进入更高的属灵领域里,但保罗说他们是“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林前三1)。由此可见,“灵浸”不是第二次的属灵经历。

    又有些人认为,“灵浸”是指林前十二13的最后一句“饮于一位圣灵”说的。但此句与前面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浸”是平行的子句,两个子句在原文都用了“都”字(中文没翻出来),表示这里所说的是指所有的信徒。保罗用“浸”和“饮”二形态来指出信徒的合一,因为他们全都受于一位圣灵。

    总之,保罗在林前十二章,以最平实的字眼说到所有的基督徒都受过“灵浸”,根本不需要在悔改信主之后,再去追求“灵浸”的经历;只要是在基督里,就早已受过“灵浸”了。

 

【灵浸不同于被圣灵充满】虽然行传第二章记载当门徒们受“灵浸”时,“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徒二4),但这并不表示“灵浸”就是被圣灵充满。他们于接受“灵浸”的同时,圣灵为了要在他们身上显出一些特别的作为,好开展传福音的工作,便有了“被圣灵充满”的现象。五旬节的现象,是教会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大现象:有响声,有大风,有舌头如火焰,有众人同时说不同的方言等,这些现象都是为着当时的情况而特有的圣灵的作为,并不意味着每一次的“灵浸”都是如此。况且,当时圣灵既然“充满”(Pleroo)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徒二2),当然他们的外面就都被圣灵“充溢”或“充沛”(Pletho),这是必然的道理,难怪同一个原文字(Pletho),除了用在福音书外,仅用在下列几处圣经:徒二4;三10;四831;五17;九17;十三945;十九29

    顾名思义,“灵浸”是人浸在圣灵里,或谓圣灵将人浸没,是圣灵在人身体的外面。圣经里另一个原文字(Pleroo)是指圣灵“充满”在人的里面。以弗所教会的信徒在经历圣灵明显的降临之后(徒十九6),使徒保罗还写信给他们说:“要被圣灵充满”(弗五18)。可见“灵浸”并不是灵恩派的人所追求的被圣灵充满;“灵浸”是众人一次就完成的事实,而被圣灵的充满是个人多次的经历;“灵浸”的条件是悔改信主,而被圣灵充满的条件是倒空里面,除去许多霸占我们里面的东西。

 

【灵浸不同于其它圣灵的作为】圣经里描述圣灵的作为,分别用许多不同的名称,今试将它们解释如下:

    (一)圣灵的浸:使信徒浸在圣灵里,成为基督的身体,进入灵里的合一(林前十二13)。

    (二)圣灵内住:圣灵住在信徒里面,叫他活过来,有属灵的生命(罗八11)。

    (三)领受圣灵:信徒第一次得着圣灵的内住(约二十22),圣灵就此长住。

    (四)圣灵降临:圣灵降在信徒身上,叫他得着属灵的能力(徒一8)。

    (五)圣灵浇灌:圣灵大量的降在信徒身上,以遂行祂特殊的作为(徒二1721)。

    (六)圣灵引导:圣灵在信徒的里面运行,使他能靠以行事为人(加五1625)。

    (七)圣灵膏抹:圣灵在信徒里面的教训,使他不致断绝与主的交通(约壹二27)。

    (八)圣灵充满:圣灵在信徒里面“暂时”的扩大占有,使他活出属灵的模样(弗五1718)。

    (九)满有圣灵:圣灵“常时”充满信徒里面,使他一直表显圣灵(徒十一24)。

 

【灵浸不一定伴随异能】灵恩派的人根据五旬节的事例,认为一个不会说方言,不会医病、行神迹奇事的人,就还没有被圣灵充满;没有被圣灵充满,就还没有受“圣灵的浸”。甚至有些极端的灵恩派人士,引用约翰第三章的话说,这样的人,既没有受过“圣灵的浸”,就不能进神的国(约三5),可见他们还没得救。但是,我们查考全部新约圣经,内中提及被圣灵充满的实例,共有十三处,它们给我们看见,被圣灵充满可能有神奇的经历,就如五旬节时门徒说起“别国的话”(徒二4),司提反看见天开了(徒七54),保罗斥责巴耶稣,叫他瞎眼(徒十三11)。但更多的时候,却一点也没有神奇的经历,只不过使人生有了改变,或大有信心,或叫人更有智慧,好去管理饭食,服事众人等(徒四831;六3;九1722;十一24;十三52;路一1541)。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