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传道书第四章

 

第四章

  本章不是一篇前后一致,组织严谨的文章,而是混合体的写作,收集一些本来没有关连的语句而形成的。传道者采用当时流行的格言或谚语,来支持自己的论点。例如: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这些都是明显的例证。本章中心是社会人生的奇怪现象。一切欺压暴行、莫名的嫉妒、孤单、劳碌、不享福乐,也无人承继果效,都是“恶事”或“虚空之事”。在受欺压无助的境况中,传道者感叹死亡比生存更好;经历孤单后,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第十三至十六节描绘两个国王,传道者一方面赞赏那贫穷而有智慧的年轻国王,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遭遇而叹息。全章以四个我见分为四段落:(一)四13;(二)四46;(三)四712;(四)四1316

{\Section:TopicID=176}一 人世间的欺压暴行 四13

{\Section:TopicID=177}1

我人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

  我又转念 即开展新话题。传道者看见欺压暴行不义的事,受压迫的人流泪,却没有人安慰他们,关怀他们,或者拯救他们脱离暴行。后半节在翻译上和解释上,学者持不同意见。也无人安慰,谁个无人安慰呢?受欺压的抑或欺压人的?按照和合本的翻译,似乎是指后者;换言之,受欺压的与欺压人的都同样无人安慰,吕译本也有相同的了解。但现代本译作:“被欺压的人流泪哭泣,没有人援助他们。他们得不到援助,因为欺压他们的人有权有势。”按原文句法结构,“他们”分别指谓“被欺压的”及“欺压人的”。那么有势力的欺压者,也无人安慰是甚么意思?新英本用两个字来翻译同一希伯来字:受欺压的无人安慰(comfort)他们,欺压人的则无人惩罚他们或向他们报仇(avenge)。思高本译作“无人加以援助”。笔者赞同新英本的解释。换言之,恶人横行霸道,受压者无力伸冤,恶人有权有势,其他人虽看见不义的事,也不敢作声,恶人便可逍遥法外,胡作非为。透过不义的事,传道者展示出一个缺乏真诚爱心的残酷世界。

{\Section:TopicID=178}23

因此,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并且我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见过日光之下恶事的,比这两等人更强。

  传道者观察社会上的一切恶事,得出的结论是:死人比活人更有福,而未曾生的,因未经历过事,所以比死人及活人更胜一筹。这并非传道者给人生最终的结论,以下数章他还有更多讨论和分析,而且持守另一种立场:“与一切活人相连的,那人还有指望,因为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子更强。”(九4)传道者探讨智能价值时(第二章),发现智者与愚者皆遭同一命运(二16),无论成败得失,均无人记念,而且必同遭死亡,传道者的结语:“我所以恨恶生命。”(二17)看见社会上的不义的事,他便羡慕早已死的死人,且认为未曾经历恶事的未出生者,“比上述两种人都幸福”(现代本)。

二 同辈间的嫉妒竞争 四46

{\Section:TopicID=180}4

我又见人为一切的劳碌,和各样灵巧的工作,就被邻舍嫉妒,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以上三节说明在位有权者的无良。本节指斥同辈间的嫉妒,彼此竞争(思高本)。灵巧:形容工作,始自后期的希伯来文及亚兰文,在传道书中出现五次(二21,四4,五10,十10,十一6)。

{\Section:TopicID=181}56

愚昧人抱着手,吃自己的肉。满了一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

  抱着手 意即游手好闲(参考现代本),智慧文学常指责懒惰的人(箴六10,十九24,廿四33)。吃自己的肉:即败坏自己或自取灭亡(参诗廿七2;赛四十九26)。愚蠢人游手好闲,终必灭亡;但也有人劳碌工作,得不着安逸。传道者反对懒惰,也不赞成过分劳碌:“满了一把,安安静静地享受,胜过满了两捧,而劳碌,而捕风”(吕译本)。:原文是“手掌”,手空的地方,即手心。竞争带来不必要的冲突、嫉妒和劳苦,倒不如满足于获取一把,强如辛劳而不安地争取两把。

三 “孤单无二”与“二比一好” 四712

  传道者对人世间怪异现象的第三个观察,在这段经文中以孤单无二(四78),“二比一好”(四912)等词句表达出来。首先,有一个人孤单无二,他没有兄弟姊妹,也没有儿女,但他的劳碌是无尽头。传道者一针见血地发问:到底劳碌是为谁呢?从孤单无二经文转到“二比一好”的观念: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四9

{\Section:TopicID=183}78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有一件虚空的事。有人孤单无二,无子无兄,竟劳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乐,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

  传道者不但看见人生中种种欺压不义的事,与及各样劳碌工作的后果,而且体会孤单者内心的虚空。有一个人孤单无二,无兄弟,无儿女,他终日劳碌,却看不见工作的尽头,刻苦耐劳,不享福乐,到底为了甚么呢?为谁辛苦,为谁忙碌呢?经文用了三个字:“有一人无二”,“子与兄皆无”,“劳碌无止境”。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这人会贪恋钱财,寻求利益,这种贪念永得不着满足。他说二字是和合本加插的,参考上下的意思,思高本和吕译本的翻译较合理,而且更清楚表达经文的意思。“他的眼总是贪得无厌,从来不问:‘我辛辛苦苦,节制享乐,究竟是为谁?’”(思高本)。“他的眼目也从未以财富为足,以致他从未自问:‘我劳劳碌碌,薄于自奉,而不享乐,到底为了谁?’”(吕译本)

{\Section:TopicID=184}910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

  上文说明人类社会中的祸患,传道者指出他三个观察:(一)社会上有权者欺压无助的人(四13);(二)工作上有能者遭同伴嫉妒(四46);(三)孤苦劳碌者不问自己为谁劳碌,也不会满足于所得的钱财(四78)。接着点出和谐社会的基础──合群互助的精神,引用流行的箴言证明他的观点。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原文是“二比一好”。两个人可以同甘共苦,分享美好的果效,行路跌倒也可以互相扶持。

{\Section:TopicID=185}1112

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敌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

  第十一节可能指出游者在旅途上能结伴同行,夜间同宿,总比一人好,彼此得着温暖,也可以合力抵御外敌。最后二句进一步说明三人力量比二人为佳。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是当时的流行格言,传道者引用它来阐释他的团结观念。攻胜一词出现于较晚期的圣经著作中(伯十四20,十五24),该词在亚兰文的经文(但四815,五20)及米示拿著作中常被使用。

四 “那第二位的遭遇” 四1316

{\Section:TopicID=187}1314

贫穷而有智慧的少年人,胜过年老不肯纳谏的愚昧王。这人是从监牢中出来作王,在他国中,生来原是贫穷的。

  我们很难确定第十三、十四两节经文的含意,经文是否暗示当时政局或皇室中所发生的事?抑或传道者自设比喻说明智慧与愚昧的分别?学者试从历史中找出符合经文内容的例证。例如:约瑟与法老,大卫与扫罗,或希腊时代的君王等等,但皆得不到广泛支持。从监牢中出来作王是指智慧的少年人,抑或是年老的愚昧王呢?前者解释较合理,智慧的少年人出身贫穷家庭,后来被下在监牢中,结果能从低下阶层及监牢中,提升为一国之君。哈拿的赞美祈祷中,说明了这思想, 神“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使他们与王子同坐,得着荣耀的座位。”(撒上二8)约瑟的故事也有近似的主题及模式。监牢:一说指“母腹”,与生来一句平行。

{\Section:TopicID=188}1516

我见日光之下一切行动的活人,都随从那第二位,就是起来代替老王的少年人。他所治理的众人,就是他的百姓,多得无数,在他后来的人,尚且不喜悦他,这真是虚空,也是捕风。

  那第二位 即贫穷而有智慧的少年人。他替代那位年老王,治理国民,虽然他政绩彪炳,受到很多人赞许,但是传道者指出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后来的人不但不会嘉许少年王的成就,而且不会喜悦他。这实在令人感叹。──《中文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