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结书第四十三章
神归回圣殿(四十三1-12)
在这个时候,以西结的异象是藉着一种漫游的形式,观察那个重建的圣殿;一位天使向导,领着他从圣殿的这一部分,走到另一部分,察看建造的尺寸。如今,这个异象已经达到高峰; 神归回圣殿,然后从至圣所向以西结说话。这个异象(和本书)其余的部分,与以西结必须向他本国的百姓传讲的最后信息的内容有关。他所见异象的高潮,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 神归回圣殿(1-5节)。既已完成他的漫游,这位先知便重回圣殿的东门,这是一个主要的门,因为整个的圣殿,就是用这种方式,面向东方建造的。站在东门的旁边,这位先知在异象中,又看见一个异象;这个新的异象,乃是 神的荣耀,归回地上的居所。先知所见新的异象,只是回忆当初,他在迦巴鲁河边所见, 神荣耀的异象;凭着这个异象,他开始他的事奉(一章),以后又看见一个可怕的异象,就是 神离开圣殿(十至十一章),这件事情是在耶路撒冷倾覆,和圣殿被毁之前发生的。因为日头是从东方升起,早晨开始的阳光,乃是投射在圣殿的东门上,所以 神的荣耀在未进入圣殿的至圣所之前,也要在东门上显现。这位先知仍然是停留在异象的状态,觉得他自己已从东门转到内院,正好站在 神荣耀安息之所的外边。
在这位先知所见的异象中,没有任何地方会比这一部分更重要的了,以色列宗教的要义,乃集中在这种特权上: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可以与活的 神交往。然而以色列人过去所犯的罪恶,却造成另一个世界,在那里 神不能再向他们显现。百姓为自己造成一种地狱,无法了解 神的同在。但是现在,先知在他的异象中,又看见 神的荣耀和显现,重回人类生存的世界。这种归回只是在异象中,尚未成为真实,然而,这对于未来,却是一个很好的预示:除非 神向人类的世界显现,未来便毫无盼望。所以在许多世纪以前,这位先知所见的异象,即带给人一个永久的信息。我们为自己造成这么一个罪恶的世界,竟使 神的同在似乎不可能,如果没有 神的同在和相交,人类的生活将失去主要的意义。但是 神终于归回他所造的世界,重新回到祂的百姓中间;在那种更新的同在为人所知以先, 神荣耀离开的原因,必须再度加以强调。
(二)从圣殿发出的声音(6-9节)。现在这位先知在内院,但在圣殿主体的外面,他听见从殿内向他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乃是 神的声音,祂的荣耀已降临在至圣所里。首先耶和华宣告说:祂显现的地方,实在就是祂的家,祂象征性的居所,乃是在祂的选民中间。然后又向以色列人说明:百姓决不可以再以拜偶像的行为,和有关的礼仪,来亵渎 神的居所。假使他们愿意把罪恶的习俗放弃, 神必与他们永远同在。
从圣殿里面发出的信息,来自掌管宇宙的 神,真是简单而深奥,祂是世界的创造者,宇宙本身都容不下祂;然而 神却可以与必死的人类同在。不过只有他们弃恶从善,努力恢复圣洁的时候, 神才愿意与世人同住。不论是旧以色列的殿(即世界本身),或是人身体的殿,这位先知都愿意提醒我们, 神不但要设法住在殿内,同时也只有那些自觉脱离罪恶的人,才可以体验祂的同在。因此这个异象探索人类生活的中心:除非我们发现 神的同在和交谊,我们就不能发觉人生的意义;但是我们的罪恶若不袪除,我们绝对不能了解那种同在。
(三)先知所受的托付(10-12节)。他又得到 神的指示,要对祂的百姓说话,并将重建的圣殿和一切的律法,就是异象的内容,向他们叙述。他所作的叙述,既是用口头,也用书写;铭刻下来,作为未来的世代永久的记录。对于以西结来说,凭着他为祭司的家世,异象的全部内容,就是荣耀;对于百姓而论,这个荣耀的存在藉着圣殿在他们中间的象征,赋予意义,这个异象的情景,也照样是荣耀的,而且充满希望。对于圣殿和律法的叙述,我们虽然不大容易了解其中的兴奋,最低限度,我们可以感到这位先知和百姓,一同分享的那种激动。
‘没有异象,民就灭亡。’(箴廿九18,英文圣经钦定本直译)面对一个几乎毫无盼望的民族,已经去世的马丁路德·金,叙述山顶的异象之后,立即恢复盼望的火花。一个被掳的民族,正在蒙受失望的剧痛,以西结向他叙述一个异象,使他们恢复盼望。只有少数看见 神特殊异象的人,并觉察到, 神的同在可以改变一个罪恶和悲伤的世界,才能使这个世界真正改变。但所有的人都可以参与这个异象,并且努力使之应验。至于教会信赖的异象,也和这位先知相似:在这个世界上,藉着耶稣基督,和福音的传扬,使人了解 神的同在,在我们中间。
祭坛与它的分别为圣(四十三13-27)
这位先知所见异象的内容,现在回转过来叙述圣殿的各部分,和将来管理的条例。初看起来,这几节经文好像是一种渐降法,说明 神的荣耀归回圣殿。但有一个重要的转变值得注意:在开始描述异象中的圣殿时,他看见一座没有启用过的宏伟建筑。现在他要继续讲述这个异象,补充说明这座宏伟建筑的竣工和启用。在圣殿的中心,乃是祭坛;所以这位先知首先叙述祭坛,然后指示再度启用的各种手续。尤其是在异象将要结束的这几部分,先知书的编辑或门徒,对于原稿进行部分的修补。
(一)祭坛的描述(14-17节):祭坛是用一块大石构造的,座落在圣殿的内院,此处所描述的结构,乃是对于古时巴比伦一座大建筑物的回忆,这种宝塔式的建筑(请参阅纪博逊博士所著创世记注释──巴比伦的巴别塔),仍有若干保存下来,现代旅游的人,可以在伊拉克的南部看到。祭坛是以一块大石为根基,高度不到两英呎。祭坛本身由三块方石组成,两块为基座,顶上一块作为炉床。每一块石头都略微狭小些,从外表看起来,整个好像是台阶渐近一般。从顶上也即祭坛的炉床架起四个‘角’或突出物。整个建造的高度,在十二英呎以上,藉着祭坛东边的台阶,可以走到坛顶。殿中坛上的献祭将要恢复,使以色列与 神之间的关系,可以长久维持。
祭坛不只是神人分离缺口的一种提示,而且也是使这个缺口成为桥梁的可能性。人生要有意义,在于与 神建立关系,但邪恶的世人,不能与圣洁的 神交通;除非人的罪恶得到对付以后,才可以与 神交通。因此以西结在异象中所看见的祭坛,提醒我们另一祭坛,就是藉着十字架的形式,献上一个完美的祭品,使神人分离的缺口,终于成为一道桥梁。
(二)使用祭坛的律例(18-27节):在重建的圣殿中,不论用任何东西,都不可掉以轻心;新祭坛不可立即使用,就好像圣殿的功能不可被破坏一般。一个礼拜以后,祭司撒督的家庭,必须在坛上奉献特殊的祭物,以便使坛得到洁净,完全成为圣洁,预备好作永久用途;也就是,在其上为人类献祭。
在我们的这个时代,为了‘洁净’一个石造的建筑,竟要作一个礼拜特别的宗教活动,我们不易了解其中的意义。我们晓得,依照宗教的仪式,使污秽之物分别为圣的过程,依然很难了解。石头就是石头,不管它圣不圣洁。然而事实往往是这样,那种行动虽是直接与祭坛有关,而那种行动的效果,却使敬拜之人的心智深受影响。到了礼拜六,他们就完全明白祭坛的意义和象征,乃是指一个特殊的地方。一个人在祭坛上接近 神,寻求赦免人的罪恶,恢复与 神之间的关系,决不是一件漫不经心的事情。这就是祭坛所代表的:它是与 神恢复并维持关系的地方。这种使祭坛本身成圣的过程,要深入所有敬拜之人的心思,使人类获得一种接近 神,并且与祂维持正常关系的特权。──《每日研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