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确认主权‧经历信实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对香港和中国来说都是一个大日子,亦是全球注目的一天。一个月后,我们自八月一日在这里举行一连十天的港九培灵研经大会;此举乃是港九众教会每年一度的盛事,今年经已步入第六十九届;据我估计,在往后的十天内,每天早﹑午﹑晚三堂的聚会,相信将有二﹑三万的人次出席聆听神的话,并要在此受栽培﹑得复兴。香港回归祖国无疑是空前绝后的盛事,而港九培灵研经大会则已有六十八年的历史,可说是一个传统。倘若我们说香港在往后的五十年中不变,港九培灵研经大会则已经六十九年不变了。与其说培灵研经大会在九七之后可以依旧举行,足证香港过渡九七可以五十年不变,倒不如说因为这是神的工作;是神让我们继续有自由﹑有机会去举办培灵会,好得着神话语的供应。
感谢神,带领香港进入特区的年代,而第六十九届的培灵研经大会是香港成为特区之后首次举行的大会,别具历史的意义。弟兄姊妹,我们今天活在一个历史转折的时代里,其实从一九八四年中﹑英谈判开始,大家已期盼着这一天的来临,然而在十三年等待的过程中倒也不免会有人心惶惶的情况出现。但感谢神,当我们跨越九七后,一切一切都相当平安稳当,尤其是当八月一日培灵会顺利举行时,我们心里实在充满了对神的谢恩。神恩领我们经过了十多年的过渡期,如今仍满有恩典的在此举行培灵会,所以今年的研经会,我特别用了一个总主题:“转变世代中 神子民的见证”;虽然我们不知前路如何,但如诗歌所言,深知主在掌管历史﹑掌管明天,……祂且握着我手,心里就满有把握与安慰。作为基督徒,作为神的儿女,我们又应该怎样起来为主作见证?
《圣经》中所载神的子民亦如我们一样,常经历各种转变和危机,相信能给予我们宝贵的亮光,以供我们这时代作为参考﹑学习和实践之用。《圣经》是一部救恩的历史,讲述神如何救赎世人归在祂名下,作神的儿女。《圣经》所言都是神的作为及祂的救世大计,然而这计划只在人世间的时空里发生,故《圣经》所述神的救赎实与人间的历史不能分割,特别在转变的世代中,更能教人看见神的作为和管治如何成就祂的救赎计划。
《圣经》中有两个重要时期
1.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后来神兴起摩西带领他们离开这地,往西乃山与神立约作祂的子民,最后更经历旷野的艰辛,进到迦南美地安居;以色列人出埃及﹑作子民﹑入迦南﹑得地为业,是极其重要的历史时刻,他们自此有了国土,有了神所赐的律例典章。他们这出埃及﹑入迦南的经历预表着我们信徒蒙神呼召,脱离罪恶,进入天家那得救的经历;而我们现今这人生的路历就像以色列人走在旷野等待进入迦南美地──天上的耶路撒冷那安息之所。
2.另一个重要时期,乃为以色列人被掳至巴比伦的时期,这是因为以色列人不听吩咐,违反与神所立的约,惹神发怒,招致神的审判,寄居异地七十年之久。幸蒙神怜悯,终可归回原籍。
今天的研经会,我愿借以色列人被掳回归的背景去看:今日神的子民,应该如何在这转变世代中为主作见证!当然,昔日以色列人的被掳回归与今日香港回归祖国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但也不妨引为历史的借镜。一八四二年,香港因为鸦片战争的缘故而割让给英国政府,经过一百五十多年殖民政府的统治,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色列人被掳与回归是救恩的历史,有神独特的作为,更让我们看见神能把逆境化作祝福。同样,香港因受外国势力的入侵而遭割让固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但在神的计划中郄成了祝福,相信香港回归祖国亦有神心意。
跟着要与大家同看《但以理书》及《尼希米记》,因着时间所限,不能详读,但会抽取部份经文,藉以探讨昔日神如何兴起祂的子民作那时代的见证,好叫我们今日从中有所学习。《但》包含末世预言,内容深奥,但今日却要领大家去看其主题﹑大纲和解释的方法。《但》的主题就是今天研经会的题目:“确认神的主权·经历神的信实”。当人愿意忠于神的时候,无论遇上何种环境,都会经历神的信实。
《但》因其章数较少,为小先知书其中之一本,作者但以理虽蒙神启示着书,但他终生在朝为官,本身并无先知职份;且成书于主前二世纪,故被纳入希伯来文正典的第三部份,乃属合理。而《但》为神所默示,属《圣经》一部份,亦无可置疑。研读此书可分为两部份,首六章记述但以理及其三友之特殊经历,末六章综述但以理所见之异象。本书开首即透露写作对象乃为散居国外属神的子民,缕述他们虽挤身于外国的文化,但仍努力保持自己的信仰,抵御各种思想上的冲击。
1.首章讲述犹大人被掳至巴比伦,而但以理与其三友则被选入宫服事皇帝。
2.第二章述但以理得智慧为尼布甲尼撒王解梦,预言继巴比伦帝国兴起的三个帝国最终亦将为神所灭,内容大致与第七章呼应。
3.第三章述皇帝造像命国人跪拜,而犹大人因持守信仰违抗命令,结果遭人告发,身系火窑,内容大致与第六章呼应。
4.第四章述但以理不从皇命,仍一日三次向神祷告,终被举报,身陷狮坑。
5.第五章述伯沙撒王与尼布甲尼撒王一样高傲自大,神审判的言词出现于墙上,伯沙撒王当晚即暴毙。
6.第六章述神的子民虽受逼害,因忠于神至终得胜。
7.第七章述及四兽的出现,响应第二章再论继巴比伦而起的三个皇朝。
8.第八章续述第七章所载的异象,指明该三大皇朝即玛代﹑波斯和希腊,最后均为神所消灭。
9.第九章言但以理读到耶利米先知的预言,得知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的七十年即将告满,迅可重返家园,心里为着耶路撒冷和圣殿快得复兴而无比兴奋,故作了一个冗长的感恩和认罪祷告。第十章至十二章是本书的总结。
10.第十章再阐述第八章的异象。
11.第十一章则展望日后将要发生之事,详述南﹑北二王的交战,并对早前所述异象加以解释。
12.第十二章展望末时情景,就是义人经过危难险阻,终可复活,得享永生,藉此劝勉神的子民坚忍站稳。
《但》开头几章,记载了极富戏剧性和趣味性的事实,比较易读,至于描述异象的篇幅则较为难明。
《但》之所以称为启示文学,乃因其中所说的预言充满了象征性的描述,而所引述的均为怪异少见之物,和特别的数字和年日,教人难解。其实,《但》部份载述已成事实,例如:第一至六章所载,乃主前六世纪巴比伦及波斯皇朝的事迹,而第七至十二章所言,乃指着主前二世纪希腊皇朝安提亚古第四世的事迹,俱为已然之史实,不过以预言笔法写成。书中既有史实,亦不乏奥秘难明之预言,甚至连作者本身也无法能解,要留待末世主再来之日始有分晓。很多信徒往往喜欢以往昔投射至现在,认为关乎但以理的末世预言,正贴切他们所处的时代。书中所言末日和主再来的预兆,大概在一﹑二百年前,已经有人认为是指向某些国家﹑人物和事件了,就是今日,亦有不少人认为中东的石油危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纠纷,都是应验《但》的预言;更甚至有推测苏联﹑欧共体和中国都与书中的预言一一扯上关系。
个人认为,《但》乃是对二千五百年前,当代神的子民讲述他们的过去,也同样说到耶稣再来他们所应有的把握。对我们来说,《但》不仅向神的子民谈过去,道将来,更与我们说现在,让我们看见神如何在人间的历史中工作。从此书的历史背景,不难发现书中提出的一些规范,显示神世世代代如何对待祂的子民和列国;从此书的预言,我们也可肯定此书不单讲过去与将来,更是关注我们的现在,因神在我们人世间工作,期间更会揭示一个原则,就是神管理世间的一切事。所以,追寻预言的意义并非为着满足一己的好奇心,因为预言并非预先写好的历史,抑或是末世历史的图表,而是对历史意义的肯定,让我们今日可以知道如何活着,明白怎样行事与为人才能得蒙神的看顾与保守。
《但》的主题说到:我们历史的主,掌管着世间一切的变动,和不可测的事;人间种种的不幸,都能成为神手中的器皿。本书开首即载犹大王约雅敬第三年,尼布甲尼撒王围困耶路撒冷城;犹大国面对异族兵临城下﹑国破家亡﹑圣殿遭践踏的不幸,而但以理却指出:是耶和华将圣殿的器皿交在这敌军的手里;原来在人引以为憾的事件中,其实竟有神的干预;神在不幸的事件中仍旧掌权,依然控制大局。第二章经文随即记述,外邦君王尼布甲尼撒称颂但以理的神,赞扬祂拥有一切的智慧与能力,祂改变时候和日期,废王立王,并在人间成就祂的计划;这位权倾一时的巴比伦王,终究明白到国权﹑王位皆神所赐(四17)。另一位外邦君主大利乌王,在看到但以理在狮坑中蒙神保守﹑丝毫无损之后,即颂赞神,赞美祂是永远长存的活神,祂的国永不败坏,祂的权柄永存无极(六26-27)。外邦的君王尚且如此歌颂他们所认识的神,所以凡属神的儿女,只要肯倚靠祂,愿意服在祂的权下,就能经历神的信实。── 周永健《转变世代中 神子民的见证》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