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马可福音第十五章

 

耶稣的缄默(十五15

当天一亮时,公会便立即召开会议,确定晚上所议决的审讯结果。他们没有定死罪的权柄;这权柄必须由罗马政府发出的,并由罗马当局执行。

从路加的记述中,我们看见犹太人的领袖们的深切企望和决心充满着恶毒和仇恨;起初的控诉只是一项亵渎罪名,即侮辱 神,但后来呈给罗马官长彼拉多时则改变了。他们知道彼拉多对犹太人的宗教争执并不感兴趣;于是他们加上几项严重的罪名──煽动民众,不准人民缴税给该撒,并且自称为王(路廿三12)。他们企图渲染成一个严重的政治理由,否则彼拉多会充耳不闻的。他们知道自己制做出一个欺骗的控诉,而彼拉多自己也知道这事。

彼拉多于是问耶稣:‘你是犹太人的王吗?’,当时耶稣的回答十分奇怪:‘这句话是从你的口说出来的。’耶稣不置可否;耶稣所说的话,大概是:‘我可能说过是犹太人的王,但你却清楚知道,这话的解释是指控我的人提出来的,而不是我自己说的。我并非一个政治革命者,我的国度是藉着爱而建立的。’彼拉多对这点是有认识的。当彼拉多再多问几句时,犹太人随即再加上几项控诉──但耶稣却保持了缄默的态度。

有些时候缄默比说话的力量更大,因为说话不能传达的信息,缄默却可以做得到。

(一)有景仰的缄默。当别人的表演十分精采时,我们会鼓掌,表示景仰;但有些时候,这些掌声和喝采也不能表达出敬意时,缄默,肃然起敬的表示便显出更有力了。用话去致谢,当然是一件好事,但用景仰目光去致谢,虽然不出一声,但这种肃静的衷心敬意真可以入木三分,使人深深感动的。

(二)有鄙视的缄默。当人对别人的讲话,辩论或致歉,保持缄默时,这种态度可能表示不值得回敬别人,而对方若接受了这个‘缄默’的回答后,自然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而心里的感受也难过的。

(三)有恐惧的缄默。人有时因害怕而讲不出话。内心胆怯的人,常把应说的话也收在口里而表达不出来。恐惧的心往往使人处于缄默当中。

(四)有伤心的缄默。当人内心极度悲哀时,也不想用话来抗议,同时连忿怒的话也收藏起来。人的最大苦楚,就是在默默无声中所忍受的痛苦;它超出一切大声疾呼,尖声叫喊的抗议和恼怒。

(五)有悲剧中的缄默。到了这种地步,人便欲语无声了。耶稣所处的便是这样的缄默,当时祂知道与犹太人的领袖们已经再无话可说了;向彼拉多发出任何的呼吁,也无补于事了。祂知道和外界一切的言语交通已经堵塞了。那些怀仇恨的犹太人已建立起一道铁幕不容祂用话把它刺破。彼拉多的懦弱已受民众的叫喊声所控制,无论耶稣讲甚么,他也无动于中。当人知道说话不能把环境再改变时,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绝境。耶稣此时唯有“无声胜有声”,祂的处境实在是十分痛苦的,愿 神拯救我们,脱离这些处境!

民众的拣选(十五615

关于巴拉巴的事,除了福音的记载之外,我们全无数据可言。他不是一个小偷,而是一个强盗,可能由于他们的骁悍事迹,虽然犯了皇法,但也闯出一个名声,所以有些民众可能对他十分爱戴,也未可料。倘若我们果真要研究他的身份,我们只可以试推想当时的社会中,有一班热血的民族主义份子随时想找机会煽动民众暴动,这一群自称为‘携带匕首的人’(Sicarii),是当时的热血极端民族革命者,企图不择手段,用凶杀或暗杀的方法达到他们的目的,把匕首隐藏在外衣的里面,见机而行事。当时的巴拉巴也许是一个这样的‘勇士’,专以暗杀而出名的。他虽然是个匪类,但满腔热血为解放民族而请命,于是人便以爱国之士去称呼他,而群众对他亦有些好感。

记得一周之前群众夹道欢呼,迎接耶稣入圣城;为何现在如此善忘,又呼喊要钉祂在十字架呢?这个缘故十分简单,以前在路上欢迎的人,现在分散在圣城各处,而呼喊钉祂在十字架的人,是另外一班群众。试想想当他们前来捉拿耶稣的情况,他们刻意要在暗中进行。当时的门徒已经逃跑,而他们可能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但他们却想不到公会竟然会不依法规行事,在夜间私自审讯。故此当时在呼喊的民众中,很少是耶稣的支持者。

这班民众是谁?试再想想!他们知道在逾越节中,官府有一个习惯,释放一个犯人。故此他们带着热望,前来聚集,他们可能就是巴拿巴的拥护者,存心前来要求释放巴拉巴。当他们看见另一个犯人出现,而彼拉多也有暗示释放耶稣之意,他们便大失所望;立即高声尖叫,钉耶稣在十字架,而祭司们看见这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便煽动民众拼命呼喊。这不是一周前的民众思想改变了,而是有两班不同的群众啊!

当时他们有一个拣选的机会。但在耶稣与巴拉巴之间,他们竟然呼吁要释放强盗巴拉巴。

(一)他们拣选无法无天而放弃法律纲纪。他们拣选不法之徒巴拉巴,而舍弃守法的耶稣。在新约中,罪有几个相同意义的字,其中有一个是不法(anomia)。在人的心中,常存着一种抗叛法律的心理,渴望可以脱离法律的束缚,任意妄为的。这种心理,人人都会有的。文学家吉柏龄在一本书中(Mandalay)叙述一个老兵的话:

‘我盼望有人能够把我送回苏彝士运河东岸,
那儿,最好的时光,犹似最坏的日子,
那儿没有十诫拑制着我;
一切干旱的欲望,可以饱足,随心所欲。’

我们不是窃窃私议,人若没有十诫,不是很好吗?现在的群众宁愿拣选无法无天,而舍弃法律纲纪。

(二)他们拣选战争而放弃和平。他们选择那个杀人流血的,却放弃和平之君。在三千年来的人类历史中,没有战争的日子,还不到一百三十年。战火之声,每一世纪都难避免。人的愚蠢想法,以为可以用战争去解决一切问题,但结果甚么也解决不来。那些民众其实也就是代表人类愚顽的一面,看中了一个悍匪而舍弃了一个和平的使者。

(三)他们拣选仇恨和暴力而放弃仁爱。巴拉巴和耶稣代表两种全然不同的方法;前者以仇恨和暴力的方法去建成自己的野心;后者则以仁爱的精神建立 神的国。而最出奇的便是人肯让仇佷的心去统治自己,而致爱心失落了。人们以为一心一意不择手段去征服,但竟然不知道真正的征服力量,是从爱心产生出来的。

‘当他们鞭打耶稣’──在原文中是用一个希腊字表达出来的。罗马人的鞭打是一个十分可怕的酷刑,犯人必须俯伏受缚,而露出背部。皮鞭很长而且附镶着铁钉和骨粒,当抽打时,皮肉也被扯开而路出骨来,有时打错了部位,连眼珠也抽出来;挨不住的人便当场打死;有些打完之后便残废了,或者精神崩溃而成为一个神经失常的废人。很少人受了鞭打之后,仍能保持神智清醒的。现在耶稣所受的便是这样的鞭刑了。

士兵的戏弄(十五1620

罗马官府例行的判词已经决定了,彼拉多用拉丁语宣布:‘这个犯人的罪行应以十字架来处决’(Illum duci ad crucem placet);接看他对侍卫说:‘退去,兵丁,预备十字架’(I, miles, expedi crucem)。耶稣便交在兵丁的手中,而十字架的刑具也随即预备妥当。“军营”所指的地方是巡抚的居所,也就是他的办事总部,那些兵丁是总部的警卫队。在兵士戏弄祂之前,耶稣已经受过鞭刑之苦。

比起其它的折磨,兵士们的戏弄真是微不足道;犹太人发出的种种恶毒仇恨行动与对待,彼拉多的懦弱使他卸责才定出这项死罪。但兵士们的表现,虽然十分残忍,但并没有恶意。他们只是循例式的执行钉十字架的任务;所做出的戏弄滑稽玩笑,是他们司空见惯的事,以王的身份去称呼犯人,如同一出好笑的童话剧,而这一切的笑谑都是没有恶意的。

这是一连串戏弄的开始。基督徒必须时刻要准备自己受人笑谑的。在意大利曾被火山埋过的庞培城(Pompeii),在出土的墙上,到了今天,仍可以看见一幅戏弄基督徒的粉笔画。一个基督徒在一只驴子面前下跪,下面写上的字:‘亚拿斯米利斯(Anaximenes)拜他的 神。’倘若有人觉得基督徒受人笑谑而难为情的话,好让他知道,此起昔日我们的主耶稣所受的戏弄,真是微不足道啊!

被钉十字架(十五2128

钉十字架的执行次序没有更变。当十字架预备妥当,犯人必须自己亲自背负,步行至刑场,犯人站在四个士兵围着的中空处,前面由一个士兵引导,手执木牌,上面书写犯人的罪状,而后来这块木牌也挂在十字架上的,他们走的不是一条快捷方式,而是巡游各街各巷,让围观的路人有所警惕。当他们达刑场后,十字架便放平摆在地上,犯人的双手分钉在横木上,脚则没有上钉,而松缚在竖木的下面。在双腿之间横加一块坐木,用来支撑身体,使十字架举高时,钉子不致扯裂手的皮肉。他们随即把十字架举直,地下面有一个预先掘好的承接凹口,犯人便在架上受苦待毙了。十字架本身并不十分高,形像是一个‘T’字,只是用两条木结构而成。有些时候,犯人在架上等了整整一个星期忍受饥俦和口渴而慢慢断气。有些时候,犯人在未断气之前,因为极度的苦楚,而致神致错乱,已变成一个狂人。

对古利奈人西们来说,这天的经历真是十分不好受。当时巴勒斯坦是一个罗马占领区,任何人都有义务替罗马官府服役,只要士兵把长枪钝顶的尖端轻轻敲在人的肩膊上,这人便要替罗马政府做任何指派的工作了。西门是从非洲古利奈来的。他来耶路撒冷的目的是守逾越节。他一定积蓄多年,然后有机会从遥远的地方前来朝圣,而毫无疑问的,他已得偿所愿,在犹太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机会,亲身前赴圣城守这个大节期,但现在却发生这件不愉快的事。

在此霎时之间,西门心里自然愤愤不平;他当然十分憎恨罗马人;替这个行刑的犯人背负十字架,更加使他怒气冲天,倘若我们推想当时的情形,西门既受强迫替耶稣背负十字架,心里一定暗自想着,一旦到了各各他山后,便放下十字架,立刻跑离现场。但是他可能到了各各他山后,即改变初衷,仍留在那里看个究竟,因为耶稣的受苦给他留下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啊!

马可称他是亚历山大和鲁孚的父亲。这样的描写,可以看出读马可福音书的人,一定知道他们的身份。以前我们已提过,马可福音是为罗马信徒而写的,当我们翻开罗马书十六章十三节时,便看见一句话:‘又问在主蒙拣选的鲁孚和他母亲安,他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鲁孚受了保罗亲切的称赞,蒙主拣选,而成为一个突出的信徒,并且他的母亲又受保罗的推崇,视她如同自己的母亲。我们肯定相信这位西门一定在各各他山上有了很不寻常的遭遇和改变。

翻开使徒行传十三章一节,便看见有几个姓名出现在安提阿,他们差遣保罗和巴拿巴作首次把福音传给外邦人的历史性传道。当中有一个称为尼结的西面。西面(Simeon)是西门的另一个写法;尼结(Niger)这个字是指皮肤黝黑的人而说的,他自然与古利奈人西门的身份十分吻合。由此观之,当他走过了各各他的路之后,他的心便永远与耶稣连在一起;可能由此时起,使成为一个基督徒;可能日后,他被推举为安提阿教会的一位领袖,主动策划传福音给外邦人;可能因为他受强迫背负十字架,而思念着福音与外邦人的关系,这个来自外邦人地方的西门,因为从古利奈前来耶路撒冷朝圣,受了一个不知姓名的罗马士兵的征用,替耶稣背负了十字架,而使今天成千上万的人,包括我们在内,信主作基督徒了。

他们把药酒递给耶稣,但祂却不接受。在耶路撒冷有一班善心虔诚的妇女,每逢有人被钉十字架,便携带着药酒前来,希望犯人饮了而减轻痛苦的。当时他们献上酒给耶稣,但祂没有接过来。当庄信博士病危时,他向医生请求给他一个忠告,让他知道这次能否康复,医生坦白对他说,除非有奇迹出现,他的病是不会痊愈的,于是庄信说:‘那么我不再吃药;连止痛药也不再吃了,因为我已献上祷告,把我的纯洁灵魂交给 神,再不受任何事物所遮挡。’耶稣决心一尝死亡最苦的味道;张开眼睛迎见 神。

那些士兵拈阄分了耶稣的衣服。我们已说过一个犯人是由四个兵士押往行刑,犯人是站在中央的;这几个士兵是有权占有犯人的衣服,作为额外的赏钱。犹太人的衣服一共有五项:内衣、外袍、凉鞋、束腰带和头巾。现在剩下了外袍,也是最贵重的一件,于是他们在十字架的影子下,用拈阄的游戏方式,看谁幸运,取得耶稣的外衣。

耶稣被钉十字架时,分别有两个强盗,放在旁边。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象征。在祂的一生中,甚至在临终的一刻,也是和罪人为伍。

爱无止境(十五2932

犹太人的领袖向耶稣作最后的一次挑战:‘从十字架上走下来吧!我们会因此而相信你。’这真是一个错误的挑战!许久之前卜威廉大将(General Booth,救世军的创立人)说过这一句话:‘正因为耶稣甘愿受十字架之苦,祂没有从十字架走下来。我们才相信祂。’耶稣为人类而死,这是必然的一件事,它的理由很简单,耶稣来到地上的目的是要述说 神的爱:尤有进者,祂本身便是 神的爱的结晶。倘若祂拒绝了十字架的话,果真从十字架走了下来,这只能代表 神的爱是有限度;有些事情 神的爱不愿意替人受苦;有一个界限爱心不能超越。但是耶稣习惯能贯彻如一,为人类走完整段路程;甚至死在十字架上;这样的做法就是告诉我们, 神的爱是无止境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苦差,祂不肯愿意为我们做;没有任何艰苦的任务,甚至死在十字架之上,祂不肯为我们担当。

当我们仰望十字架时,耶稣犹如对我们说:‘ 神如此爱你,以无止境的爱去爱你们;这个爱能担当世上最痛苦的刑具。’

悲剧和胜利(十五3341

现在是最后的一幕了;四周充满着悲哀沉痛的气氛;天昏地黑,倍增伤感,连大自然的眼睛也不忍目睹如此残酷的苦刑,让我们看看在场中各不同的人的表现。

(一)耶稣作出最后的挣扎,有两件事我们可以注意到的。

(甲)祂叫了可怕的一声:‘我的 神,我的 神,为甚么离弃我?’在这句话的背后,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气氛,而我们也不容易完全明白的。可能耶稣当时思念着自己背负了全人类的生命;祂已替我们做了救赎的工作;已面对人类一切的试探;度过了我们一切的试验。祂已经知道朋友们的失败;体会了敌人的仇恨和恶毒的对待。祂可以说已历尽人间的辛酸苦味,但还有一件事‘还未遇过的──祂未尝过犯罪后的结果。’罪的结局就是使人与 神隔离;使人与 神之间建立一道不可攀登的高墙。正因为耶稣未曾犯过罪,祂不知道罪的后果如何。

可能在此刻,祂刻意压抑自己,强迫自己尝尝这个与 神分隔的苦味,虽然祂事实上未有犯过罪,但祂‘渴望真的要和人类看齐,要和软弱的人认同,要经历人类的一切试探后果。故此在这个恐怖、严峻黯淡的时刻中,真真正正的仿照一个罪人的呼喊,把自己也看作一个罪人。这是一个神圣表现出来的矛盾对立──祂知道罪人的情况。因为祂从来不知道与 神隔离的苦楚,但祂现在却要亲尝这种滋味,所以祂的痛苦感受自然倍增了。

因为耶稣知道我们的一切情况,所以我们可以坦然无惧走到祂的面前。虽然我们犯罪与 神隔离,但祂知道如何拯救我们。这完全因为祂经历人类的一切经验,所以能体贴入微的帮助我们。换言之,人类的一切经验,不论如何艰苦险峻,祂也亲历其境了。

(乙)祂的大声叫喊。马太(太廿七50)和路加(路廿三46)都分别记述这件事。约翰没有描写耶稣的呼喊,但说:‘耶稣……说,成了……。’(约十九30)。当时真正的发生情形,可能耶稣只高声喊出一个字来──成了。当这个字挂在祂的唇边时,就象征祂的神圣使命已经完毕,这是胜利的呼声;大功告成,这是凯旋的呼叫,因为胜利已在祂的掌握之中了。经过重重黑暗之后,又回复光明了;祂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回到天家,与 神会面。

(二)在旁观看的人希望当时真的有以利亚出现。他们面对行刑受苦的人,尚且有此奢望,这表示出他们的好奇心实在有点不正常啊!这不是人类的病态么?如是恐怖的景象,不能使他们激发恐惧敬畏,甚至怜悯的心。他们是否盼望耶稣死的时候, 神再现出一个神迹呢?

(三)有一个百夫长;是一个能征惯战的罗马士官,他的等级;相当于今天军队中的准尉,他自然在许多战役中看过不少阵亡临终的人。但他从来未见过有人像耶稣如此勇敢面对死亡;在他的心坎里,深深刻下一个不能磨灭的印象──这就是 神的儿子啊!倘若耶稣再继续生存,祂当然可以不断教训人,替人医治和吸引许多人归附祂,但是只有在十字架上,祂才能够把爱的信息,直接的刻在人的心里。

(四)在远处有几个妇女。她们的神情是迷惑的,伤心悲痛欲绝的──但她们仍然留在这里,而没有走开。她们爱惜和关心耶稣不忍在这个时刻与耶稣分离。聪明的人可能解不通,但爱心就是如此奇妙,它使人永远依附着基督。虽然人的生活扑朔迷离,使人不知所措,但爱心能使人永远靠赖和紧握基督,不让任何迷惑的事情叫基督与我们分隔。

还有一件事是当时发生旳。‘圣殿的幔子,从上到下,制成两半。’(现代本)这幅幔子是把‘至圣所’遮盖的,而普通人从来没有机会去的,这个象征启示出两件事。

(甲)往 神的路已经敞开了。本来只有大祭司,一年一度,在赎罪日才可以进去的至圣所,现在每一个人,因为这幔子已裂为二,可以直通无阻进到 神的面前。

(乙)至圣所就是 神的居所。由于基督的死,幔子已裂开,人可以面对面,见到 神了。 神不再是隐藏不露;人类不再在暗中摸索。人可以仰望耶稣而说:“这就是 神的本来面貌; 神爱我竟如此深刻。”

把坟墓献给耶稣的人(十五4247

耶稣是在星期五下午三时断气的,而当日下午六时开始便是安息日,当祂死时,人们已经忙着筹备安息日的一切事情了,因为到了午后,便不准做律法禁止的事情,所以他们若要埋葬耶稣的话,必须尽快急忙去做。

亚利马太的约瑟桹快捷的做妥这件事。许多时候,行刑后的犯人尸体是没有人收拾的,只让野地的兀鹰和野犬随便吞噬他们的肉。所以各各他这个名字曾被称为‘髑髅地’;当犯人行刑后,剩下死人骨头遍散当地而构成恐怖的情况。当时约瑟往见彼拉多,认领耶稣的尸体。由于犯人在十字架上往往费时数天才断气,所以彼拉多也大感意外,因为耶稣只钉在十字架上六小时便断气了。后来当他与百夫长证实之后,便把耶稣的尸体交给约瑟了。

约瑟这个人可以给我们作一个好奇性的查考学习。

(一)我们详细知道耶稣在公会中受审的情形,这可能是从约瑟处得到的。当时肯定没有门徒在场,而只有公会中的成员才知道审讯的内幕情形。约瑟把这个经过揭露出来的可能性很大。果真如此,约瑟也算供给资料,分担写福音故事的一份子了。

(二)约瑟本身也有自己的痛苦经历。他既是公会中的一员,但却没有任何暗示,曾为耶稣讲过半句辩护的说话,或替耶稣主持公道和正义。不错在耶稣死后,他很慷慨把一个坟墓留给耶稣用,但在耶稣生前,却害怕而不敢仗义。人类普遍感到悔恨的事,就是宁愿在别人死后,才肯诚意送花圈,给人歌功颂德,其实这一切的诚意,能在别人生前表达出来,实在有意义得多。

(三)但是我们不可以过分责备约瑟,因为约瑟只是一个凡夫俗子,而耶稣在十字架上替世人受苦,也是包括约瑟在内的。无论他们如何出力,也改变不了十字架的牺牲。约瑟在耶稣生前,的确曾经受了耶稣的感召;但止于感召而已,到了耶稣死时,当时他一定在场,心里才接受了爱的冲击而且十分难过,初时我们看见百夫长的感受,现在便轮到约瑟了。我们对耶稣自己亲口所讲的话,觉得稀奇,因为它们完全应验了:‘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十二32)。──《每日研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