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绪论

 

  对于救赎主再来的希望,一向都是基督教会的期待。新约圣经曾高举这个真理。在新约圣经中,帖撒罗尼迦前书与后书对于教会这个希望,有非常充分的发挥。这两封书信组成了保罗书信中终末论的一组。这两封信都强调基督再来的教义。在信中,我们能找到使人得着激励的预言,即基督的真理在末世一定会得着普世性的胜利。

帖撒罗尼迦城

  帖撒罗尼迦城原名帖米(Therme),在主前三一五年,由马其顿王腓力的女婿卡山大(Cassander)重新建立。为纪念其妻,即亚历山大大帝之同父异母姐妹,命名该城为帖撒罗尼迦。

  帖撒罗尼迦城是一个富庶的港口。它位于撒美克湾(Thermaic Gulf)的最北端,周围又环绕着富饶的平原,因此其范围及财富都能迅速增长。

  政治上的好运,又推进了它的发展。主前一六八年比蹄那(Pydna)之战以后,罗马人把他们所征服的马其顿王国分为四个共和国,帖撒罗尼迦城成为第二共和国的首都。主前一四六年,当马其顿改组为一省时,它又成为罗马总督的驻留地和全省的首都。主前四十九年,该撒与庞贝内战期间,它站在元老院的一边,主前四十二年,罗马共和国的最后挣扎中,它又站在安东尼与渥太维的一边。这种忠诚所得着的报偿,使它获得“自由巿”的地位与特权。因此巿民享有召集自己的议会与任命自己的行政长官的权利。

  在罗马帝国历史末期,帖撒罗尼迦城成为抵抗哥德人入侵的屏障。主后九○四年曾被撒尔逊人侵占;主后一一八○年又被诺尔曼人侵占;到一四三○年又落入土耳其人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曾是重要的军事作战基地,而且是土耳其在欧洲方面仅次于君士坦丁堡的主要都市。

  帖撒罗尼迦城的多数居民,都是本地的希腊人,由于它的政治地位,使它保存了自己的希腊文化传统。少数的罗马人和东方人也住在该城。由于商业十分旺盛,它也吸引不少犹太人。“敬畏神”的外邦人也很多,这是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宗教,又常常参加犹太人的会堂崇拜所致。可见犹太人在城内的活动和影响力是相当大的。

  在一切古代世界的城市中,凡是与使徒保罗的生活与工作有关的城市,除了罗马城之外,没有一个城市能像帖撒罗尼迦城(现代称为撒罗尼迦 Salonica)一样,至今仍能保有它的特点与重要性。

 

帖撒罗尼迦教会

  帖撒罗尼迦教会是保罗第二次旅行传道所创设的,路加在徒十七110对这教会的起源有所叙述。它是马其顿从保罗接受福音的第二个城。保罗在腓立比传道,受到鞭打与监禁,然而却组成一个敬虔的教会。当他离开腓立比,就沿依格那申大道向西南行进,途经暗妃波里与亚波罗尼亚,而抵达这个较大且较重要的城市──帖撒罗尼迦城。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城找到一个犹太人的会堂,一连三个安息日,都在会堂中宣讲主道。他引用旧约圣经,证明那位弥赛亚要“受害,从死里复活”。并且肯定地证实,他所宣传的耶稣,的确就是弥赛亚。

  保罗宣讲的结果,使有些犹太人及许多敬虔的希利尼人悔改,其中尚包括不少尊贵的妇女。保罗工作的成果激起不信的犹太人的反对。于是,经过三个安息日之后,会堂的门就向他关闭了。这件事便保罗不得不直接向帖撒罗尼迦城的外邦人传道,大多数的归正者就是在这期间归信的。

  保罗宣道的成功,激起了那城里不信的犹太人的嫉妒与敌视,因而集合一群暴民,开始闯进保罗寄居的“耶孙的家”。他们找不到保罗,就把耶孙和其它一些悔改的人,抓到地方官那里去,控告他们藏匿扰乱天下和平,违背该撒的命令,并宣称归顺于一位敌对的君王耶稣的人。由于在耶孙和他同伴的身上找不到不法行为的证据,因此他们在受到必须维持地方和平的训令之后就被释放了。为了恐怕引起更严重的动乱和危险,于是保罗的朋友们就连夜把保罗和西拉送到庇哩亚。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城的期间,无论如何,他总算建立了一个刚强并充满活力的教会。至于保罗在该城逗留多久,却言人人殊。路加所提的,关于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工作,为时不过三周。难道这就可以推断保罗在该城只有三周吗?有些学者主张,这三周只不过是指在会堂的服务而言,而实际上必不止三周。据推算,保罗所达成的成果,无论如何也需要三周以上的时间。但是说某种成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也不是一种稳健的说法。不过按照圣经的内证推断:在帖前二9,保罗提醒帖撒罗尼迦人,当他在该城时,他是藉双手的劳力养活自己。又按腓四16,腓立比的归信者曾两次从一百哩外的腓立比送捐款到帖撒罗尼迦,供给保罗的需要。按此,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传道必不止三周。有人主张需三个月。蓝赛(Ramsay)甚至估计到六个月之久。

 

写信的原因

  保罗被迫离开帖撒罗尼迦城以后,这新设立的教会受到某种激烈的迫害;保罗对于那些信主的人,非常关心他们的命运。特别因为他的突然被迫离去,未能对于这个新设立的基督徒社团,给予他所认为合适的教训,所以亟欲知道他们是否能站立得住。

  保罗虽然很希望再度去访问他们,可是环境却不容许。因此,他就在雅典打发提摩太,去向帖撒罗尼迦教会问安并了解他们的境况。当保罗打发提摩太去了以后,他自己就到哥林多。在哥林多的时候,提摩太和西拉从马其顿回来,并带来有关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报告。有人以为提摩太也许把帖撒罗尼迦教会所写的一封信带了来。提摩太带来的报告,是保罗要写这封信的近因。由于他不可能去再访,就写这封信来代替自己亲身的探访。

  提摩太的报告主要部分颇使人欢欣,因为帖撒罗尼迦人的信心与爱心始终坚定不移。他们勇敢的担当了迫害。他们坚强的德行,传遍了各地,并且为人所赞赏,他们期待着基督的再临。

  然而,在报告中有许多事使保罗深为忧虑。首先他得知,自从他离开以后,就有假冒的人混入,攻击他的工作与品格;说保罗是一个僭妄的教师,并没有属神的信息可传,他所留下的影响是不道德的,他一直使用假冒来掩饰他的贪婪;所有这些指控,都以当他所带领悔改的人需要他的时候,他却不回来探访他们为理由。

  保罗也知道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还不能脱离不道德行为的引诱。更进一层的是,有关教义上的问题,就是有关基督的再临。保罗曾教导:此事件可能在他或所带领归主的人仍然活着时就会发生。自从保罗离开以后,教会中有些人已经去世。他们深恐,当基督再临时,他们已死的亲人不能与仍然活着的人同享荣耀。对于再临的期待也产生一种不安定和对日常工作懈怠的倾向。为了处理这些问题,无疑的,保罗渴望重访帖撒罗尼迦。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就写了“致帖撒罗尼迦人前书”。并且特别派一位使者送去。

  在几个月以后,可能由那位使者又带回那里的消息;教会中的情形无多大改变。他们仍然满有信心与爱心。在与日俱增的迫害中,他们仍忍耐着。总之,他们对基督再临所存的盼望,是更增强了。但是对于前书可能有些地方产生严重的误解。他们相信“主的日子”已经来到。然而这种信仰,却使教会陷入混乱之中。教会中有许多人舍弃日常的工作,过着懒散的生活。因为他们以为世界末日既是如此逼近,再辛劳工作实在无必要。所以保罗为要纠正这种行为,并且鼓励他们,才又写了致帖撒罗尼迦人后书。

 

写作地点与时间

  一般学者都接受哥林多为保罗写作的地点。英皇钦定本(K.J.V.)的圣经,却有这样的上款:“致帖撒罗尼迦人前书是写自雅典”。这样的小注虽也在一些古抄本中能找到,却显然是一种错误。从信中可以知道,这信是在提摩太访问了帖撒罗尼迦而回到保罗那里之后写的(帖前三67)从徒十八5,我们知道提摩太和西拉是在哥林多和保罗相会。这信既是用三人的名义发出的,在写信之时,他们便是在一起的了。可见它是保罗在哥林多传道的时候写的。时间约在主后五十年。

 

前书后书的真实性

  前书的真实性曾经被包珥和荷兰学派(Dutch School)所否定。他们不承认前书的真实性的主要理由是缺乏教义的重点。并且指控它“缺乏创作性”。他们以为这封信的教训几乎是陈腐之言。又以为帖前二1416,这种对犹太人的怒斥很不像是这位使徒所说的话。

  但是反对后书的真实性的学者却都首先肯定前书的真实性,然后进行对后书的攻击,说它的教义内容和它与前书的行文关系,都有问题。教义方面,最受攻击的地方就是关于“大罪人”(帖前二112)那一段。反对者说,保罗不可能写出这么狂妄的预言。前书中,保罗说,主的日子,迫在眼前(帖前四14~五3),但后书中,作者却否认这事,主张“离道反教”的事和“大罪人”的出现,必定要先行发生(帖后二112)。批评家以这一项不协调为出发点。认为“大罪人”的一段是后人对保罗亲笔信的“加料”。但是这一段话正是保罗写信的理由,也是后书的真实性能站稳的关键所在。

  有些解经家认为这两封信的格调与作风全然不同。前书满有对读者的温暖与热爱,但后书却是冷酷而无情。其实,两信格调的不同,是由于同一作者的心情有了改变,而且帖撒罗尼迦人的情况也有了改变。

  实际上,那足以证明后书的真实性的外在证据,比前书更早,也更强。它比前书更常被早期教父们所引用。它在穆拉多利经目、叙利亚、武加大、古拉丁译本、和马吉安正经中,都可以找到。内证方面,作者曾两次提到自己就是保罗。它的内容,也确实有保罗的风格。尼尔(W. Neil)说:“从字汇、风格、和神学的根本观念看来,这后书是保罗的作品,正如前书是他的作品那样”。

  近代的评经界,经过一百多年的探讨,已经又回到传统的以保罗为前书和后书的作者的主张了,瓦克(R. H. Walker)说:“关于作者是谁这个问题,今天所有的学者,都有一个明显的趋向,就是要回到传统的主张那里”。

 

前书与后书的关系

  关于前书与后书的关系,学者曾有几种不同的意见:第一、后书的用语有许多旧约的语法,与前书成对比。因此,哈那克主张在帖撒罗尼迦教会有两个不同的信徒团体,一个是外邦人,一个是犹太人。前书是写给外邦人,后书是写给犹太人。其实,后书只是有旧约的语法,而没有直接引用语。又保罗会容许在同一个城市有两个信徒团体,这是对教会合一的一种讽刺。特别是在使徒会议的议决后,保罗会有这种作法,更是不可思议。

  第二、前书与后书的年代问题:有些学者主张后书是比前书先写的。因为帖后一47节提到所忍受的逼迫,经文是现在时态。而帖前一6、二1415、三24都用过去时态。

  第三、帖后三17提到保罗的亲笔之问安。学者主张只有在几封信中的第一封才有以亲笔笔迹作为式范之必要。其实,保罗的亲笔迹是为防止帖后二2所提的冒名信。

 

大纲

{\Section:TopicID=108}帖撒罗尼迦前书

问安                                   1

  私人的:与帖撒罗尼迦信徒的关系     2~三13

      感谢                            210

      在帖撒罗尼迦传道的回想          112

      帖撒罗尼迦信徒对保罗的接待      1316

      保罗期待再访帖撒罗尼迦          1720

      提摩太的奉差遣                  15

      提摩太的报告                    610

      保罗的祈祷                      1113

  实践的:教义与生活的训诲           1~五25

      关于基督化生活的劝勉            112

      论死人的安慰                    1318

      劝门徒儆醒谨守                  111

      最后的劝勉                      1222

结语:问安、恳请、祝福                 2328

{\Section:TopicID=109}帖撒罗尼迦后书

问安                                   12

  感谢及安慰                         312

      为他们的长进和坚忍感谢 神      310

      为他们的患难代祷                1112

  基督降临与大罪人                   112

  感谢、勉励、祷告                   1317

  基督徒实际责任的劝勉               115

结语:祈祷、问安、祝福                 1618

──《中文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