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后书第一章
壹·问候(一1,2)
一1 西门彼得形容自己是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再一次,他朴实又谦卑的态度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他自愿选择成为仆人,并由神选召成为使徒。他没有用任何浮夸的称号,或用甚么来突显自己的地位。他只是满心感激地强调他事奉复活救主的责任。
我们对收信人的唯一认识,就是他们与彼得和他的同工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这可能暗指彼得正写书信给外邦的信徒,他们与一切信主的犹太人接受相同的信心;这信心是毫无缺欠的。所有蒙神恩典拯救的人,不管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是男是女,奴隶或自由人,在神面前都一同得接纳。
信心是指当他们信奉基督信仰时所接受的一切。他进一步解释,这信心是因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之义而有的。他的意思是,神是公义的,将这信心同样地赐给一切相信主耶稣的人。基督的受死、埋葬、复活,预备了一个公义的基础,让神可以因着信向罪人施恩。罪价已还清,现在神可以称一切相信衪儿子的罪人为义了。
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这称谓,表明主耶稣绝对的神性,这在新约圣经中屡见不鲜。如果衪根本不是神,那么这些话就毫无意义了。
一2 彼得为读者作了个高超的祷告,就是愿恩惠、平安,因他们认识神和我们主耶稣,多多的加给他们。他希望他们能够在每一日的生活中,因着神坚固和赐能力的恩惠(恩典),可以得着这认识。他希望他们的心,能蒙神那超乎一切理解的平安所保守。然而,他所冀盼的不是他们一点一点地得着!他希望这些恩典能多多的加给他们,而不是一点一点地赐与。
这些恩典如何能多多的加增呢?就是透过认识神和我们主耶稣。我们认识神愈深,就愈能够经历恩惠、平安。住在至高者的隐密处,远胜于偶尔朝见神。能体会神恩惠、平安之奥秘的,是住在神圣所中的人,而不是住在外围的人。
贰·呼召信徒培养坚强的基督徒品格(一3~21)
一3 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对这段经文产生莫大的兴趣,因为经文告诉我们可以怎样保守自己在今生不致跌倒,并确保能凯旋地进入永生。
首先,彼得向我们保证,神已经将一切所需的赐下,好叫我们能过圣洁的生活。这赐予是衪权能的明证: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衪的能力首先把我们拯救过来;自此,衪的神能也不断使我们有能力过圣洁的生活。这里的次序是──先是生命,继而是虔敬的事。褔音是神的大能,要拯救罪人脱离罪的惩罚和权势,叫人不致灭亡,不再被玷污。
所谓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包括基督那大祭司的工作、圣灵的工作、天使代表我们所行的事奉、我们信主时所得到的新生命,以及神的道的指引。
过圣洁生活的能力,来自认识那……召我们的主。神的神能是圣洁的源头,认识衪就是得圣洁的途径。认识衪就是永生(约一七3);而在认识衪上成长,就是在圣洁上成长。我们愈认识祂,就会跟衪愈相似。
一个彼得经常提起的主题,就是关于我们的呼召。他提醒我们:(1)我们乃是蒙呼召离开黑暗,进入衪的奇妙光明中(彼前二9);(2)我们是蒙召跟从基督受苦的脚踪(彼前二21);(3)我们是蒙召以祝褔回敬辱骂(彼前三9);(4)我们蒙召进入衪永远的荣耀里(彼前五10);(5)我们是蒙衪的荣耀和美德所召(彼后一3)。最后一点的意思,是指衪藉着向我们揭示自己的荣美来召我们。大数的扫罗是在往大马色的路上看见神的荣耀而蒙召的。一位较后期的门徒作见证说:“我瞻仰衪的脸,其后我便对一切与衪不相似的事物失去兴趣。”他是蒙衪的荣耀和卓越的美德所呼召。
一4 神透过自己的大能,赐给我们叫我们能过圣洁生活的“一切……的事”,包括衪圣言中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据占计,圣经中最少有三万个应许。本仁约翰曾说:“生命的路途上委实撒满了神的应许,以致我们每走一步都踏在神的应许上。”
彼得在他的两封书信中提到七种宝贵的东西,最后一种就是神的应许。我们的信心比金子更宝贵(彼前一7)。基督所流的血是宝贵的(彼前一19)。基督这活石,在神的眼中是宝贵的(彼前二4)。基督作为房角石,也是宝贵的(彼前二6)。对一切相信的人来说,衪是宝贵的(彼前二7)。那不会毁坏的装饰,就是温柔安静的心,在神眼中是极宝贵的(彼前三4)。最后,神的应许是宝贵的(彼后一4)。
让我们来想一想那些关乎圣洁生活的应许:(1)脱离罪的辖制(罗六14);(2)够用的恩典(林后一二9);(3)遵行命令的能力(腓四13);(4)胜过魔鬼(雅四7);(5)受试探时有出路(林前一○13);(6)只要认罪就可得赦免(约壹一9)──而且,罪孽不会被记念(耶三一34);(7)我们求告神就蒙搭救(诗五○15)。
难怪彼得说神的应许是又宝贵又极大的了!这些应许能够令信徒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我们抵挡试探所需的一切,神已应许要完全赐给我们了。当强烈的欲望袭来,我们可以按应许向神求助。这些应许使我们能脱离世上的败坏──在性方面的罪、醉酒、污秽、苦恼、背信和争竞。
积极的一方面就是,凭着这些应许,我们就得与神的性情有分。基本上,在我们信主的时候,这就成为了事实。然后,当我们在生活中实际地享受神的应许时,我们便愈来愈与神相似。例如,衪应许说我们愈多想衪,就与衪愈相似(林后三18)。只要我们研读圣经,从圣经的启示下研读认识基督,并学效跟随衪,我们便使这应许成为事实。在这过程中,圣灵模造我们有衪的样式,叫我们荣上加荣。
一5 第3至4节显示,过圣洁生活所需的一切,神早已赐给我们了。衪既已这样做,我们便必须努力培养运用。神不会勉强我们,或单方面地使我们成为圣洁。我们必须渴望并立志成圣,并且克己不懈。
论到基督徒的品格时,彼得认为信心是必然已有的。毕竟,他的对象是基督徒,是那些已经因对主耶稣投以信心而得救的人。因此,他并没有叫他们要培养信心;他假定他们都已经拥有信心。
所需要的,是在这信心上再加七种圣洁的要素,并不是逐一加上去,而是在每一时刻都全面地表现这些美德。
奥尔信的父亲过去常用以下的演绎方式,将这段经文念给他的儿子们听:
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大卫的勇毅;有了大卫的勇毅,又要加上所罗门的知识;有了所罗门的知识,又要加上约伯的忍耐;有了约伯的忍耐,又要加上但以理的虔敬;有了但以理的虔敬,又要加上约拿单爱弟兄的心;有了约拿单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约翰的爱心1。
蓝斯基则这样说:
这七种德行,是用来与假先知(二1)及他们的假信仰生活作对照的。他们所有的不是德行而是耻辱;不是知识而是鲁莽无知;不是节制而是放荡淫乱;不是在善事上忍耐而是在恶事上坚持;不是虔敬而是不虔;不是爱弟兄的而是憎恨神的儿女;不是真正的爱心而是令人心寒的冷漠2。
第一种品格是德行。这可以是指虔诚的行为,生活上的善行,或高尚的道德操守;然而,这一切似乎都给其后的“虔敬”所涵盖了。这里所说的德行,也可以指在敌对的世人面前表现属灵的勇气,坚守公义正直的力量。
在这里,我们想到殉道者的勇气。大主教克蓝麦被勒令签署放弃信仰声明,否则便会被烧死。起初他拒绝签署,然而在巨大的压力下,他用右手签署了放弃信仰声明。后来,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于是便叫负责行刑的人把火点起来。应他的要求,他的双手并没有给绑起来。于是他将他的右手伸入火焰之中,并说:“这就是签了名的手,因此应先受刑罚。这只手犯了罪!灭亡吧,卑贱的右手!3”
有了勇气,必须加上知识,尤其是对属灵真理的知识。这里所强调的,是研读神的话和行其中律例典章的重要。
藉着圣经更认识耶稣,
与我主灵里相通。
一言一字都闻主声,
每句每行我承认。
~侯莉萨
透过对圣经教导的体验,我们就能够建立一套欧德曼所说的“实践基督信仰内容的技巧”。
一6 神呼召每一个基督徒过有节制的生活。有人将节制形容为在圣灵的策动下,用意志去控制的能力。我们在祷告、读经、时间运用、控制肉体,以及奉献自己等各方面,都必须要有纪律。
保罗是实践节制的人。“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褔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九26,27)
杰出的鸟类学家奥杜邦为了要更认识世上各种雀鸟,不惜长时间处于令人难受的环境中。李罗伯这样形容他:
当与工作的成果相比时,身体上的难受在他眼中完全算不得甚么。他会在黑暗及烟雾中,动也不动地蹲伏上不知多少时间;只要能够对某一种雀鸟有多一点认识,那么多个星期的苦候,对他来说是完全值得的。他会站在水深及颈的死水中,屏息静气地等候;而在他不动声息地守候之时,有无数的毒蛇和鳄鱼在他面前游来游去。
他喜形于色地说:“这当然不好受。但那又何妨呢?我已清楚看见那雀鸟的一动一静了!”为了取得数据绘下雀鸟图片,他是甚么也在所不计的4。
由于有别人作榜样,由于这个快将灭亡的世界有刻不容缓的需要,由于有失见证的危险,我们应自我克制,以致能将最好的献给基督。
有了节制便应该加上忍耐,即是在逼迫与逆境中坚持恒忍。我们不可忘记,基督徒的人生就是一个挑战,我们必须锲而不舍。只在开始之时一鼓作气是不足够的;不管有多困难,我们都必须坚持到底。有人以为相信基督,就会不断经历身处颠峰的兴奋;这是不切实际的。基督徒需要面对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不足挂齿的杂务,差强人意的处境,刻骨铭心的忧伤,以及无可补救的失败。忍耐就是当一切都似乎对我们不利时,仍然撑持下去,奋勇向前。
下一种美德就是虔敬。我们的生命应当效法神,在实际的生活上表现出圣洁来。我们的品行应有超凡脱俗的素质,令人能察觉到我们确是天父的儿女;作为神家里的人,我们应该都有着神的形象。保罗提醒我们:“……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前四8)
一7 爱弟兄的心使世人认出我们是基督的门徒:“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一三35)
爱弟兄的心带来爱所有人的心。这基本上并非情感方面的事,而是意志方面的事。这并不是我们要去经历情感上的亢奋,而是我们要去遵守的诫命。从新约圣经的角度看,爱是超自然的。非信徒根本不能够按神的吩咐去爱别人,因为他没有神的生命。只有神的生命才足以使一个人去爱他的仇敌,并会为处决他的人祝祷。爱的表现,在于付出。例如:“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约三16)“……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五25)我们可以为别人付出时间、才干、财宝和生命,以表示我们的爱。
麦艾特是五名在厄瓜多尔被奥卡印第安人杀死的青年宣教士之一、麦库里是他的父亲。一天晚上,当我们跪下来一起祷告时,他这样说:“主啊,让我可以活下去,亲眼看见那些杀害我孩子的人信主,让我可以拥抱他们,告诉他们我爱他们,因为他们爱我的基督。”当你能够这样为那些杀害你的亲生儿子的人祷告,你所拥有的就是基督徒的爱。
这七种美德,圆满地包涵了基督徒应有的品格。
一8 在作门徒的道路上,信徒不可能停留在原有位置,因为不进则退。前进的可以得着力量,得蒙保守;后退的会遇上危险,遭遇失败。
没有坚持在基督徒品格上追求长进发展,就会引致闲懒、不结果子、眼瞎、短视和善忘。
闲懒。与神有相交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果效的生命。在圣灵的引导下,信徒会放下没有益处的活动,确保生命收到最大的益处。否则,我们就只是在打空拳,徒劳无功。
不结果子。纵使对我们主耶稣基督有很多的认识,但仍可能在这认识上不结果子。知而不行,必然的结果就是闲懒无用。死海之所以是死海,正是因为只有汇入而没有流出;在属灵的范畴里,这样的情况也扼杀了结果子的能力。
一9 短视。有些程度上的视力受损,可被称为眼瞎。这里特别提到眼瞎的一种,就是短视;短视的人只为眼前而活,并不顾念将来。他只专注于物质的事,却忽略了属灵的事。
眼瞎。没有第5至7节所说七种特质的人,都是眼瞎的。他看不见在生命中甚么是主要的,不懂得分辨甚么是有真正属灵价值的,只活在膝黑一片的世界里。
善忘。最后,缺少那七种德行的人,是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他已蒙救赎这一事实,对他已失去了影响力。他又回到曾被救赎离开的境地去。神以自己的儿子来为他赎罪,现在他却视这些罪为儿戏等闲。
一10 因此,彼得劝勉他的读者,要对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这是神救赎计划的两方面。拣选是指衪对人个别地拣选,那是带权能和永恒的拣选,使这些人成为属乎衪自己的。恩召是指他在特定的时空采取行动,实践衪的拣选。在神创造世界之先,我们已蒙拣选;在我们信主之时,我们是蒙了恩召。在时间次序上来说,是先有拣选,然后才有恩召。但从我们的经验上看,我们是先认识衪的恩召,然后才知道原来基督早在永恒之初拣选了我们。
我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本身已是坚定不移的了;神永恒的计划是不会打折扣的。然而,我们却可以透过更多效法我们的主,使这恩召和拣选得到确定。藉着结出圣灵的果子,我们可以无可置疑地证明自己确实是属乎衪的。圣洁的生活,证明我们确实是蒙恩得救的人。
致力过圣洁的生活,可以保守自己不至于失脚。当然,我们永不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基督所作成的工,已经将我们从这境况中拯救出来。这里所指的,是陷在罪恶、羞耻和无用之中。如果我们没有在神的事上长进,便会陷在危险之中,生命有受严重损害之虞。但如果我们保守自己在圣灵中行,我们便不会失去服侍主的资格。神保守一切为主奋力向前的基督徒。属灵上的闲懒与眼瞎,是危险之所在。
一11 在灵里不断长进的,不但得享安全,还蒙应许得以丰丰富富的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彼得在这里所讨论的,不是我们能否进入神的国,而是如何进去。得以进入神天上的国的唯一凭据,是对主耶稣基督的信心。然而,有部分信徒会以更丰盛的姿态进入这天上的国。信徒各自所得的奖赏,会有程度上的差别。根据这里所说,所得的奖赏会视乎信徒效法救主的程度而定。
一12 当彼得想到这些事在今生和永恒的意义时,他便决意要不断提醒信徒关乎培养基督徒品格的重要。纵使信徒在这方面已有所认识,他们仍需常常接受提醒。我们也一样。虽然我们在已有的真道上坚固,但总会有注意力被分散或忘怀的时候。故此,我们有必要经常重提这真理。
一13 彼得不单希望,并且认为有责任趁他还在世的时候,透过不断的提醒来激发圣徒。他既快将辞世,便感到是时候唤醒信徒以免他们在灵里昏睡了。
一14 主已经指示彼得他将离世,也已说明了离世的方式(约二一18,19)。这已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位年迈的使徒知道,随着事情的发展,他是快将离世的了。这使他更坚决地认定,要用他尚余的时间,关心神子民在属灵方面的褔祉。
他形容自己的死亡为放下在世上的居所,或脱离身体或帐棚。四处周游的人,以帐棚为临时居所;同样地,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在世上寄居时的居所。当我们死亡时,这帐棚便要拆掉。在被提时,信徒身体要复活并改变。圣经将这永恒和荣耀的身体形容为房屋(林后五1)。
虽然彼得获指示他快将离世,但这并不否定基督快将回来接衪的圣徒的真理。真正属神的教会,一直以来都准备基督会随时回来。彼得从主得了特别的启示,才知道当主再来时,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一15 彼得不但决意要提醒圣徒灵命长进的重要,自己也采取行动,将这些提醒笔录下来,使后世可以时常记念。信徒可以凭着他所写下来的,随时提醒自己。结果,彼得的书信成为男女信徒灵程上的亮光,迄今已近二十世纪;这果效还要持续下去,直到救主再来。此外,根据可靠的古老传说,马可又将他属灵的师傅使徒彼得的亲眼见证笔录下来,这样就写成马可褔音。
文字工作的重要性于此清晰可见。文字记录可以传之久远。透过文字记录,一个人纵使已经化为黄土,他的工作仍然产生果效。
彼得在原文里用来谈到他去世的字,演变而成今日英文的 exodus(大批地离开)一字。路加福音九章31节形容基督离世,所用的也是这个字。所以,死亡并非不再存在,而是离开某处,到别一处去。
这几节经文对我们来说有特别的价值,因为经文揭示,对一个属于神而又快将离世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甚么事情。这几样和这些事共出现了四次,即第8、9、12和15节。站在永恒世界的边境来看基督信仰,会发觉其中那些伟大而又基要的真理,确有无比的价值。
一16 本章结尾的几节经文,论到基督在荣耀中再来的确实性。彼得首先辩明使徒的见证是确实的,继而辩明预言必定成就。彼得在这里好像把新旧两约连系起来,并告诉他的读者要掌握这合而为一的见证。
他强调,众使徒的见证是根据事实而不是神话。他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临的事告诉读者时,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或神话。
他特别提到的事件,就是基督在山上变像一事。有三位使徒目睹这事,他们就是彼得、雅各和约翰。大能和降临是表达“在大能中降临”或“有能力的降临”的文学手法5。基督在山上变像,是衪在大能中降临,统管全地的预演。马太对这事的记录,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马太褔音十六章28节,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紧接的经节记述了登山变像的事。在山上,彼得、雅各和约翰看见主耶稣的荣耀,即将来衪在地上作王一千年时的荣耀。这三位使徒在他们有生之年看见了人子在衪国里降临的荣耀。这样,主在马太褔音十六章28节所说的话,在十七章1至8节已实现了。
彼得在这里强调,使徒对登山变像的记述,并不是基于虚言(在希腊文中,这字解作神话)。这正是部分现代神学家用来攻击圣经的字眼。他们建议应将圣经“非神话化”。布特曼提出新约圣经中有“神话虚构的成分”。洛滨孙则呼吁基督徒要承认圣经中有很多篇幅都含有神话的成分: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我们踏出了痛苦但果断的一步,就是承认圣经中的确包含了“神话”,这是宗教真理的其中一种重要形式。除了极端的基要派之外,所有人都逐渐承认,创世记中关于创造及人类堕落的故事,只是虚构的神话而不是历史记载,目的是要表述关于人类和宇宙的最深真理;毕竟就因这目的,所以虚构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上,如果要捍卫基督教的真理,就必须承认、强调这些故事并非历史事实;这样就可以避免人类学和宇宙哲学所提供的另类解释的挑战。 没有作出这样分辨的人,是将自己置于赫胥黎及其一派的入股掌之中,任由鱼肉6。
为驳斥虚构神话的指控,彼得为登山变像提供了三个证据,亲眼看见的见证;亲耳听见的见证;以及亲身经历的见证。
首先关于亲眼看见方面,使徒们亲眼见过主的威荣。约翰作见证说:“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一14)
一17 然后是亲耳听见的见证。使徒们听见神的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个听得见的、对主耶稣的推崇,从极大荣光之中临到衪;这极大荣光就是荣光闪耀的云彩,称为舍吉拿(Shekinah),标志着神的同在。
一18 彼得在提到雅各、约翰和他自己的时候,强调当他们同主在圣山的时候,清楚听见神的声音。这是三个人一同作的见证,根据马太褔音十八章16节,这种见证是真实可靠的。
最后,彼得还加上亲身经历的见证。我们同他在圣山。这是真实生活上的事,所以是无可置疑的。
到底登山变像是在哪个山上发生,我们并不知道。如果这山为人所知道,可能现在山上已建满了神坛祠庙了。7这山被称为圣山,不是因为山本身是神圣的,而是因为神拣选这山作为神圣事件的场地。
一19 我们并有先知史确的预言。旧约的先知早已预言,基督要在能力和极大的荣耀中降临。登山变像时所发生的一切,确定了这些预言。使徒们所看见的,并没有推翻旧约先知的预言,也没有使预言更肯定,只是证明预言都是真确的。在这里,神让使徒们有机会预先窥见基督将来国度的荣耀。
格连特对本节余下部分的翻译,有助我们了解经文的意思:
“……你们心里留意这预言(如同灯照在暗处,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出现的时候),才是好的。”留意格连特在这里用了加插句的句式。按照他的翻译,你们心里应与留意连接。换句话说,我们应在心中加以留意。中文圣经和合本及很多其它的译本作: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这译法在释经上构成实际的困难。
先知的预言就是照耀的灯。暗处就是这个世界。天发亮代表现今教会时代的结束(罗一三12)。晨星的出现,代表基督再来接衪的圣徒。所以,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应常将先知的……预言放在面前,心里珍而重之,因为这些预言在这黑暗的世界中如同明灯照耀,直至这个时代结束,基督在云彩中降临,将等候衪回来的子民接回天家。
一20 在本章的最后两节,彼得强调圣经中的预言乃是源自神,并不是出于人意;这些预言是神的启示。
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或作“没有出于私意的”)。这句话引来各种各样的诠释。有一些是荒谬的,例如认为诠释圣经是教会的专利,信徒个人不应研读圣经!
另外有些解释本身所说的或许是对的,却并不是这段经文的意思。例如,没有一节圣经可以单独抽出来加以诠释,而是必须按上文下理及其它经文来理解。
然而,彼得所针对的是预言的来源,不是神发出预言后人怎样去解释。他所指出的就是当先知坐下来写预言的时候,并不是随私意解说事件或将自己的结论记下来。换句话说,解说8并不是指读圣经的人如何解释圣经的字句;而是指圣经的内容是怎样得来的。杨庭道说:
因此,按正确的解释来说,这节经文……坚称圣经其实并不是源于人的。圣经的内容,是神的见解,并非人的见解。我们经常听见有人说,某段经文代表了大卫的观点,或是保罗或彼得的观点。其实,严格说来,这些经文都并非人的观点,而全都是神对事物的见解。没有任何一段圣经预言是某人的个人见解,他们只是在圣灵的感动下说话而已9。
因此,将解说译成“来源”是颇正确的,而从上文下理来看,相信这是更为适合的。
一21 本节确认在第20节所作的解释。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正如有人说:“他们(圣经作者)并非将自己的见解编录成文,经文也不是以人的幻想、洞察,或猜测而写成的。”
事实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10出神的话来。神运用我们不能完全明白的方法,指示这些人写出每一个字,却没有减损这些作者的个人特色或风格。这是讨论神默示的其中一节主要经文。今天多数人拒绝圣经权威,我们有必要坚持圣经是完全逐字的默示,是无谬误的圣言。
所谓逐字默示,是指由四十多位作者所写的圣言,全都是神呼气而成的(参看林前二13)。神并不是只提供一个大纲或一些基本观念,然后让作者随意成文。他们所写的一字一句,都是来自圣灵的。
所谓完全默示,就是指整本圣经,由创世记至启示录,全都是来自神的,都是神的话语(参看提后三16)。至于无谬误的意思,是指神话语的整体,其原文无论在义理方面,或是在历史、科学、事件发生的年代次序,以及其它各方面,都是完全没有谬误的。──《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