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JOSHUA, BOOK OF)灵修

作者:主仆 来源:恩典在线 浏览:
您当前看到的这篇文章共计有3095个字 本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使用,版权归原创所有 约书亚记记录了以色列人入侵迦南地,及其支派分配土地的事情,详细讲述他们怎样渡过约但河,建立了一个攻防阵地,更简单描述了两次击败迦南人的战役,并概述以色列人军事上...

您当前看到的这篇文章共计有3095个字


      本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使用,版权归原创所有       


 约书亚记记录了以色列人入侵迦南地,及其支派分配土地的事情,详细讲述他们怎样渡过约但河,建立了一个攻防阵地,更简单描述了两次击败迦南人的战役,并概述以色列人军事上另外一些进展。

  土地划分的记载,包括了对犹大领土的详尽描述,及基尼人定居希伯仑的资料,和北玛拿西支派所遭遇的困难。处理了利未支派的定居和约但河外各支派的问题后,本书用了约书亚的属灵遗命作结束,而全书高潮就是国民在示剑立约一事。

Ⅰ结构和目的

  在希伯来文圣经里,约书亚记是“前先知书”的第一卷,“前先知”包括了由以色列人入侵迦南到被掳的历史。作为申命记直接和自然的续集,本书由约书亚承当领导一职开始记载,直至他和以利亚撒的去世为止。一至十一章是顺序的叙述,不过处理的方法是逐渐简化,结尾时对约书亚的功绩只作了概括的评估(十一15-23)。但无论作者用了何种形式的资料,他已使它成为剧力万钧的故事,在主题的处理上固然如此,叙事的技巧也是一样。这不仅是对现成作品稍事编辑而已,作者其实删减了或概述了许多资料,只勾画出事情的轮廓,在有限的空间内,达至适当的比例。

  全书在十一章末段达到了一个高潮,但故事本身并未结束。本书是有关约书亚的工作及神应许的应验,因为以色列已经拥有那地,就是“我〔神〕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赐给他们的地”(一6,参:廿三14,廿四13)。为了这两个目的,它必须记载以色列人定居迦南的经过,并指出约书亚是把这种有利环境留给这个民族的。这部分用了许多资料,有些在别处也出现(民、士、代),作者严谨地处理资料,有些地方作出大量修改(如廿章和多数有关地界的清单)。廿三章记载了约书亚“对国民的临别赠言”,但从先知的观点来看,其工作真正的高峰,是在示剑立约的时候,虽然这或许是较早期的事(廿四28;RSV在廿四1的“那时 [then]”是强加的)。

Ⅱ作者、出处、日期 

  约书亚记在目的和用语上跟申命记互相呼应,但也有很多篇幅流露不同的特点(特别在第二部分)。因此,很自然地,五经资料来源的批判便运用到约书亚上,而“六经”的观念便曾被提倡。这个理论大致上失败,因为:

a. 不稳妥的判断标准引起不同的意见,并加增分析上的混乱;

b. “祭司底本”尤其难以确定,而究竟这版本曾否是独立故事这争论性的问题,因约书亚记而显得愈觉尖锐;

c. 在其一般的形式和观念上,约书亚记较类似前先知书,而较不像五经。

  诺思提出一条新颖的进路;强调传统的重要性,更尝试去追溯它们的发展,诺氏的结论是:一位属于“申命记学派”的作者,把有关圣所传统的旧资料和定居迦南的记录加以编辑,形成整个申命记传统的历史描述里“约书亚”那部分,后来,再经由祭司版本(P)的编者予以整理,这入手法已广被接受,也大体上被格雷(Gray)和索根(Soggin)所接纳。这对约书亚记成书日期的含意,就视乎我们对申命记本身写作日期观点而定。在学者笔下,“申命记传统的”这词逐渐接近“先知性”一词的意思,而这理论也没有解释为什么士师记里很少有“申命记传统的特色”。

  诺氏强调传统中典故(用来解释名称及遗迹的故事)的普及性,因而对典故的价值抱极端怀疑的态度。其他人曾探讨过宗教节期在传统历史里的角色,但这方面的重绘大都是揣测而己。

Ⅲ对历史的评估

  约书亚记里以色列人入侵迦南的记述,时常被人批评为“不真实”,说是描绘迦南地已被“彻底征服”,与士师记一章“比较沈实的记载”显出予盾。可是,这种评估其实对这两卷书都有错,约书亚记并没有说两次战役就了结所有的敌对势力(十一18),书中保存了有关余下问题的暗示(十五63,十七12-18),而这些是很容易就略去的,但全书旨在记述入侵的极大成功和其理由。另一方面,士师记一章不是对以色列人入侵迦南的记载;它勾画了失败的开始,但事实上以色列人若没有极大的成功,士师记全书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了。

  许多学者想像不同支派曾独自进侵迦南。诺思甚至认为以色列是以近邻同盟的形式,在迦南地组成的(与希腊人的神圣联盟相类似)。考古学上的证据仍然很零碎,解释也常常不能肯定,但迦南社会被摧毁这点,已有足够的证据(例如夏琐城,米西呣之家废丘的沦亡),以致我们必须正视入侵的历史性。认为以色列人分批入侵的理论,必然把约书亚贬为地方领袖,或认为他最多拥有支派之间仲裁者的角色。这些理论的根据,并不是基于学者对约书亚记和士师记这卷书的分析,而是基于对摩西工作的贬抑。

  圣经记载的关键在于,“西乃的传统”是以色列信仰真实的根源,也因而孕育了以色列的政治本体(参:书廿四)。孟德贺尔认为西乃传统是迦南地解放运动的催化剂,但他未免言过其实了。圣经中,有关外族受以色列支派体系同化的报导,假定了基于血源关系的支派体系的存在。

Ⅳ属灵的内容

  约书亚记对基督徒的重要性,主要在

a. 指出神对其约的信实(参:申七7,九5-6);

b. 记录祂对这个民族所怀心意的发展:

c. 为早已隐约可见(十七13,十八3)以色列人没法完成神计划这点,提供理由;

d. 对“作门徒真义”提供譬喻,因为有关信心、顺服圣洁的属灵课题,与入侵的成败息息相关。

  以色列人在约书亚领导下,比他们的祖先有更高昂的士气,但仍同样容易受多神主义及自然宗教所影响(民廿五;申四3、23)。因此,矢志杜绝迦南人和宗教的决心是最重要的(参:创十五16;出廿2-6,廿三23-33,卅四10-17;民卅一15起;申七)。不然的话,以色列人不能了解神的救赎计划,或使之生效,而每天与迦南文化的接触,也会危害他们对独一、全能真神的信心,降低他们的道德标准,正如日后的事所显示的。再者,靠恩典得救这方面,虽不能像在新约时代那样向人宣告,因为只有基督的死才能公然地奠下这方面的律法基础,但我们从神处理喇合的事件中,已能看出这方面的模式来(参:来十一31)。神在那时的目的,并不是要教授基督教的信仰,而是透过以色列为基督预备道路。

  以色列人在迦南的经历,正如在旷野的经历一样,是“写在经上,……警戒我们”(林前十11),约书亚记这本书的主旨是:神赐以色列人安息,就是他们不信从神的列祖无法获得的安息(诗九十五11)。按希伯来书四1-11的阐释,这是一种“预表”;诗篇作者在他的世代所应用的这个原则,对基督徒同样有效,而神在基督里所赐予我们的安息,是这应许完全的履验(8节)。若这是入侵故事的基本应用,我们在以色列人的成功和失败上,以至约书亚的领导上,还有其他可以学习的功课。

    分享到:

1